首页 > 文章中心 > 兄妹与父母

兄妹与父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兄妹与父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兄妹与父母范文第1篇

爹娘在城里生活不习惯

7兄妹商议如何尽孝道

2005年3月15日那天,山东海阳市小纪镇大刁家村胡成乐老人家里热闹非凡,胡家老夫妇的7个儿女携家人欢聚一堂,来参加由大儿子胡学云主持召开的家庭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父母不习惯在城里跟他们生活,如何照顾好父母在老宅里安度晚年?

在大刁家村,胡成乐老人一家是村里人羡慕的大家庭,7个儿女都在城里安了家,一家人团结友爱,对长辈的孝敬更是远近闻名。身为7兄妹中的老大,胡学云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人物,胡家子女被外人称颂的孝道,与他的榜样作用分不开。他1943年出生,4岁那年,父亲被选为挑夫到前线给送给养,家中少了主要劳动力,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爷爷跟着胡学云一家生活,母亲对爷爷很孝顺,家里哪怕只熬一碗粥,也要倒给爷爷大半碗,剩下的分给胡学云和二弟胡学清。

1960年,胡学云和弟弟在海阳四中读书,当时正值国内时期,农村饿殍遍地,为了让兄弟二人填饱肚子,父母把家里仅有的地瓜干、高粱面全都送到了学校,他们则靠吃松树皮、花生壳度日,吃这些东西大便下不来,又得了水肿病,浑身胀得像气球一般,看着父母痛苦不堪的样子,胡学云哭了,他发誓将来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高中毕业后,胡学云和弟弟到城里上了班,当时每月工资不到30元,从第一个月发工资起,胡学云就每月都拿出工资的一半交给父母,二弟也不甘落后。此后,胡家姊妹凡是参加工作的,每人每年至少把两个月的工资拿出来给父母。

转眼,父母到了花甲之年,勤劳惯了的他们仍不舍那几亩责任田。为了不让父母太过劳累,胡学云和弟弟妹妹们商议,每年收种时节,大家都要拿出三天时间,集体回家务农,帮助父母把地里的农活干完再走。

于是,每到农忙时节,胡成乐老人的田地里充满欢声笑语,胡家7兄妹加上随行子女,浩浩荡荡二三十人在田里忙活着,像是回到了大集体时代,引得乡亲们啧啧称叹:人家老胡家的孩子就是孝顺!

眼见得父母一天天老去,胡学云决定接老两口到城里享福。2004年下半年,胡学云和弟弟妹妹们排好班,把爹娘轮流接到各家照顾。胡学云的本意是,他们兄妹多,父母在这家住烦了,再换到另一家,这样也有新鲜感。他们想爹娘了,随时可以去探望。双休节假日,一大家人守着父母热热闹闹地吃饭聊天,爹娘肯定很开心。让胡学云没想到的是,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父母根本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

于是,胡学云兄妹把父母送回了家,并商议如何在老家照顾父母,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轮流陪伴父母养天年

《孝敬笔记》细致入微显孝心

在征求了弟弟妹妹们的意见之后,胡学云决定实施轮值照顾父母制度。他亲自执笔,郑重地在第一个笔记本封面上写下《孝敬父母值班笔记》八个大字,还在卷首写下这样一段话:“兄妹之间要团结和睦,不斤斤计较;相互谅解,互相支持,精心照顾好老人,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接下来,胡学云写下了7兄妹轮流值班制度:每人值班一周,每天都要记好《孝敬父母值班笔记》,内容包括父母一日三餐的菜单和主食;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如有头痛脑热,要写明具体时段,用了哪些药、用药剂量等);每天为父母花了多少钱,跟父母聊了哪些事,交接班之前给父母留下多少零花钱,等等。

胡学云在值班制度意强调,无论是谁值班,这三项内容务必做到:第一,无论父母如何发脾气,都要笑着面对;第二,值班期间至少要给父母50元以上的物品;第三,交接班时,至少要给父母100元的零花钱(条件差一点的,只要尽到做儿女的责任,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就行)。

制订轮流值班制度后的第一周,胡学云值第一个班,他从市里搬回父母身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老人。父母喜欢早睡,每晚临睡前,他都要给父母烧水洗脚,进行按摩,人年龄大了爱回忆过往,父母总爱给胡学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胡学云听得非常用心,从没有不耐烦过。

专职照顾老人跟逢年过节探望完全不一样,那过的可是家常日子。胡学云回家的第二天,正逢村里赶集,母亲说:儿啊,我和你爸好久没吃过炸刀鱼了,能不能买条鱼尝尝?一听母亲想吃鱼,胡学云笑嘻嘻地说:“娘,想吃鱼还不好说,我这就去买!”

半个小时后,胡学云拎着条刀鱼,兴致勃勃地回了家。可在开炸之前,他却犯了难。平时,在家里煮面条、炒土豆丝之类的简单饭菜他会做,但是像炸刀鱼之类的有点技术含量的菜,都由老伴来完成。何况如何做出父母喜欢的那种味道,胡学云一时犯了难。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胡学云找来邻居指点,终于做出了父母喜欢的那种味道,两位老人吃得非常开心。

吃完午饭,胡学云翻开笔记本,详细地把做炸刀鱼的经过记录了下来,他想用自身经历提醒弟弟妹妹,在照顾父母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父母的要求变换口味,力求让老人吃得称心如意。

2008年11月初,胡学云的大妹妹胡学翠值班,当时已是农闲,胡学翠听说镇上来了家吕剧团,要演出《王汉喜借年》《姊妹易嫁》等经典剧目。胡学翠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用地排车拉着他们看戏的情景,父母平时爱听戏,电视里虽然也有戏曲节目,总不如现场观看更真实更有感染力。

为了找回当年父母拉着他们看戏的感觉,胡学翠特意从邻居家找来废弃的地排车,让人修理了一下,她在车厢里铺上厚厚的被子,让父母偎在被窝里,自己拉着爹娘到镇上看戏。父母连看了两天大戏,非常高兴,回到家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剧情。

父母开心,胡学翠当然也很高兴。她在孝敬笔记里写道:孝敬父母不能仅满足于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拉着爹娘看了两天戏,两位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这样的情景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父母带我们看戏的情景,是呀,父母的恩情啥时都报答不完!

2012年12月初,三弟胡学军轮值照顾父母。父母年逾九旬,身体机能愈来愈差,一点小病就能酿成大祸,胡学军特别小心。

当时一场寒潮刚过,母亲有了感冒症状,晚饭后,他给母亲喝了板蓝根冲剂,就照顾老人睡下了。凌晨时分,胡学军被母亲剧烈的咳嗽惊醒,意识到情况不妙,他急忙打电话给村里一位有车的乡亲,20分钟后,母亲就被送到了镇医院。经医生诊断,母亲患的是重感冒引发的心肺功能衰竭,幸亏送诊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母亲病愈出院后,胡学云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要求弟弟妹妹值班时,哪怕是父母的一声咳嗽、一次抽筋、一次食欲不振等细微状况,都要有详细记录,胡学云还和弟弟妹妹制定了一套针对父母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内容包括:跟村里多位有车的乡亲约定随时用车,跟镇医院的医生经常保持联系,胡家子女手机都要24小时开机……

孝心接力换来父母延年益寿

《孝敬笔记》托起“最美家庭”

在大哥胡学云的带领下,弟弟妹妹在值班照顾父母、撰写孝敬笔记等事宜上,都认真勤勉,没有丝毫马虎。

二弟胡学清是名医生,退休后被烟台一家私立医院返聘。他跟老板谈待遇的时候,要求对方必须满足他一个条件,那就是每月回老家照料父母一周。老板大为不解,当他得知胡学清这样做的背后故事时,大为感动,十分爽快地同意了他的条件。每次胡学清返家,只要有时间,老板都会 亲自驾车把他送到汽车站,返程时再到汽车站去接。

一次,轮到胡学清值班照料父母,老板到外地出差未回,当时下着大雨,胡学清接到大哥电话,说天气不好,第二天回家也不迟。胡学清不同意,从烟台租了辆的士,打车近两百公里连夜赶回老家。当他从大哥手里接过《孝敬父母值班笔记》时,心里才算轻松下来。

2013年3月,为了照顾在北京上班的女儿,小妹胡学花去了北京,随女儿一起生活。她那一份孝敬父母的义务,只得转给其他哥哥姐姐。大家都理解小妹的苦衷,没有丝毫怨言,轮流照顾起父母来更加用心。胡家兄妹的团结一心,以及对父母的精心呵护,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村干部调解村民家庭矛盾时,拿胡家兄妹做比照,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胡家兄妹的孝道还得到政府部门的表彰,这些信息源源不断传入胡学花的耳中,她心里总有一份难以拂去的愧疚,也更怀念陪在父母身边,撰写“孝敬笔记”的时光。

2014年除夕夜,正值班照顾父母的胡学云接到小妹胡学花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胡学云正要给小妹祝福新年,却听到话筒里传来低泣声,他心里咯噔了一下,以为小妹那里有什么事情发生。没想到胡学花平静了一下情绪,动情地对大哥说:“哥,刚才看春晚,听了《时间都去哪儿了》那首歌,我突然很想咱爹娘,爹娘都94岁了,再不抓紧尽孝都晚了,我决定了,过了年就回老家,和哥哥姐姐一起值班!”

小妹的话让胡学云也流了泪。父母平时对7个儿女都很好,因为学花老小的缘故,父母对她格外上心。小妹去北京这些日子,父母问得最多的就是她的信息,如果父母生命的最后时光能充分享受到所有儿女的孝道和笑脸,那是再好不过的。因此,胡学云对小妹的决定非常支持,并感谢她的做法。

兄妹与父母范文第2篇

爸妈在朱强8岁那年离开老家河南新乡,到新疆打工。当时朱强的弟弟6岁、妹妹4岁。“在我们那里,种地是根本不可能供三个孩子上学的。”朱强特别能理解父母的外出,弟弟妹妹也像他一般懂事。他们由姑姑、奶奶照顾饮食起居,姑姑、奶奶经常跟他们兄妹仨说:“你们爸妈在外边不容易,你们要好好学习,不要乱花钱。”这句话让兄妹仨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爸妈非常想念孩子,在新疆打工一年后,又转到河北三河市,立脚后,他们想让孩子放假时跟自己过一个月。那年暑假,是妈妈回来接的朱强。现在朱强还非常清晰地记得那个暑假的点点滴滴。

朱强说,以前在老家想爸妈的时候,眼泪哗哗地流,虽然姑姑、奶奶对他照顾得也挺好。

在三河,爸爸做建筑工,妈妈在街上支摊卖爆米花,收入并不高。但朱强到了后,他们放下手头的工作,花了一笔钱带着孩子去北京玩了一趟。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故宫……逛了个遍。以前只是在课本里听说的地方,如今真看到了,摸一摸都是实实在在的。朱强很兴奋,也很幸福。回到老家后,听说朱强去北京了、见到天安门了,小伙伴们都特别羡慕。朱强特骄傲。

有一天晚饭后,爸妈带着朱强散步,路过三河的标志性建筑――富达购物广场。爸爸对朱强说:“看,这个楼投资了八千多万,是我们那一帮人一砖一瓦盖的……”朱强看到爸爸笑容里有一丝自豪,也看到了爸爸挣每一分钱的不易。

已经建成的购物广场人群熙来攘往。“走,咱也进去逛逛!”那天,爸妈带朱强买了好多东西。以后,每次假期到三河,爸妈都会带朱强来这里购物,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往家拎。朱强和弟弟妹妹们从来不要东要西,他们花钱要算算爸爸要搬多少袋水泥、妈妈要卖多少袋爆米花才能赚到这些钱。

跟爸妈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快乐又短暂。妈妈带朱强回老家上学,爸爸去送站。多年后,朱强在微博上写:“那年暑假,开学时,父亲送我上火车。在火车将要开的刹那,我努力地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掩饰我无法控制的泪水。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离别的心酸。一想到这一走又是半年见不到,泪水就止不住,就算现在大了,跟父母离别的时候还是会流泪。”

第二年暑假,朱强没让妈妈再来接,决定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去三河找爸妈。其实当时朱强连怎么买票都不知道,他就跟在大人后面看人家怎么买,他就怎么买。有模有样地买票上车后,朱强松了一口气。下车见到出站口接他们的父母时,朱强那个自豪啊:“我是个男子汉了!”爸妈结结实实地搂住了兄妹仨。

爸妈对朱强兄妹三个确实很满意。现在朱强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妹妹去县城读重点高中了。饭桌上,爸爸对朱强说:“我和你妈在外打工虽然累点儿,但是看到你们兄妹三个都考上学了,我们就觉得值了。”说着一口小酒进了肚。

脚踏实地的父母教育出了脚踏实地的孩子。朱强对于自己未来的打算是:“我学的是机械制造,以后还是想从事这个行业,先打拼几年,等自己有了一定的基础了,然后自己创业。我不求有多大成就,只要家庭和睦,能好好孝敬父母,不用再像父母这样奔波,能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就行了。”

采访后记:

采访朱强,记者能感受到他比90后的同龄人要成熟很多。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一旦涉及由于家庭环境所限而不能达成或实现有困难的情形时,他总会为自己的父母开脱――“父母太不容易了”。

朱强的成熟还体现在接受这次采访上。很多人避讳谈及自己的农村出身,避讳说自己曾是留守儿童。而当记者把采访的目的告诉朱强时,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虽然功课紧张,朱强还是尽量找零碎时间接受这个采访,并为此连说抱歉。

兄妹与父母范文第3篇

山脚下,国道上,一个13岁的小男孩背着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在因为地震已变得坎坷的路上。沾满灰尘的衣裤,满是泥土有些磨损的胶鞋,向人们透露:他们是从遥远的灾区徒步而来。?

通过记者的报道我知道了他们是灾难的幸存者。他们的家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父母亲人在灾难中死亡,房屋全垮了。哥哥背着年幼的妹妹,走了三天的路才来到这国道上。?

随着镜头的推移,给了这对兄妹一个特写。哥哥脸色如灰,眼神却出奇的坚毅,仿佛黑夜中闪烁的灯。妹妹自在地在哥哥背上喝着水,脸上一片宁静和好奇。?

记者问:“你要把妹妹带到哪里?”?

他回答:“我要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语气中有不可置疑的坚定。?

也许,妹妹曾经问过哥哥:“我们要去哪里?”?

三天的时间里,哥哥也不知多少次地安慰妹妹。余震不断,滑坡不断,塌方不断,灰尘漫天飞扬,从地底不时传来的奇怪的嗡嗡声中,不知哥哥是怎样煞费苦心,才抚平了妹妹心中的恐惧;也不知哥哥采取了什么办法,压住了妹妹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三天的山路行走,哥哥历经了多少艰辛才解决了平时看似简单的吃喝问题!?

正是因为哥哥心中有“带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让他变得如此坚强;正是有了哥哥的坚强,才保证了妹妹至今无忧无虑。?

看着这个镜头,我想起了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晶莹的泪水滑过我的脸庞,我觉得他犹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般坚毅。?

一对平凡的兄妹注定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哥哥注定了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地震兄妹的镜头不断在我脑海显现,哥哥的坚强会鼓励人们,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要坚强地挺过去。总理曾经说过,房子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断了可以再修,只要人在就好。?

有句古语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经历了这番磨难的地震兄妹,将来一定会和同龄人一道,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祝愿兄妹一路走好,祝愿所有活着的人们一路走好。?

【名师点评】?

这是一个何等感人的故事啊!一对兄妹,在家园被毁、亲人蒙难的大灾大难面前,他们没有痛哭,没有倒下,他们选择了坚强,勇敢地去直面灾难。13岁的哥哥毅然背起2岁左右的小妹妹,满身灰尘,磨破胶鞋,迈着坚毅的步伐从遥远的灾区,踏着坎坷满地的道路,徒步向我们走来。虽然脸色如灰,但没有悲伤,没有眼泪,眼神中始终透出出奇的坚毅。这就是坚强,令人敬畏,感人肺腑。?

兄妹与父母范文第4篇

病与路

“我全身能动的就是这个手。要端起这个杯子,我必须用胳膊肘撑在轮椅扶手上,不撑的话,我的手抬不起来。不要说抬,推都推不了,挨得很近才能推。我们两人的情况差不多。她看着胖一点,但也没力气。”骨瘦如柴的哥哥宋卫军用他面前的一次性纸杯子给我们演示。

进行性肌萎缩,这是这对兄妹的病,据说是隔代隐性遗传的。这种病导致兄妹俩肌肉萎缩,全身无力。而且无法治疗,不断发展。宋卫军当年专门查过医书,书上说得这种病的人,很难活过18岁。他们能走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对于他们,对生命终止的恐惧固然也是有的,但日日相伴的,却是整天困在轮椅上,出不去门的苦闷。病是一堵移动的墙,他们不管想往哪里走,它总挡在前面。

宋卫军告诉我们,小时候,身体状况稍好的妹妹被送去学校读书,他却只好整天呆在家里。他那时最羡慕的是他的―个邻居。那是一个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两个手特别有劲儿,能摇一个手摇轮椅走。每天在家里出不了门,能听到邻居每天摇着车从他窗外走过的声音。当时他就想,“要是有一天能像他一样,我就最高兴了。”

然而当父母上班了,妹妹上学了,终日陪伴宋卫军的,只有书。

说与做

那就看书吧,只能看书了,要不就是听广播。家人有时间会把宋卫军带出去晒晒太阳。那时穷,没有轮椅,只能坐小板凳儿,坐小推车。有机会出去的时候,他喜欢把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外边的小伙伴听。

一天,宋卫军在外面跟别人讲三国演义,正讲得得意呢,有个小孩指着他告诉“听众”们:你们几个特傻,他坐那个地方连路都不会走,你们还听他说!他就是胡说!他除了胡说啥也不能干!宋卫军一下子就愣住了。那时候宋卫军也就是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几十年过去,宋卫军坐在自己公司的会议室里,回忆起这一段往事,仍然言语哽咽:“一个人活着需要有自信,需要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我却从小就没有什么对我自己价值的认可。能跟那么多人去讲一点东西,对我来说好荣耀的,终于有了一点让别人认可的地方。但是认可了没5分钟就让人给我打击得愣那儿了。”

也许从那天起,宋卫军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他决心不做只会说不能做的“废人”。那时他还不知道,这颗种子终将生发成长,最后成为一棵树。

做什么呢?

长大一点儿了,宋卫军知道不能一辈子靠父母,总有一天他与妹妹要自己养活自己。那时双手都还能动,他就开始学家电维修。等他学得差不多了,能把一个坏掉的半导体捣鼓响了,觉得自己可找见活的希望了,他的手却越来越不行了。几个月的时间,原来还相对稳定的肌肉迅速萎缩,先是脊椎弯了,晃得坐不住,他用左手撑着坐。这样坐了3个月,再抬左手,就抬不动了。而且从此再也抬不动了。四肢只有一只手勉强能动,还怎么修家电啊。

妹妹宋卫荣也渐渐出不去了。但兄妹俩都特别想就业。如果能出去,哪怕在马路上捡破烂也好啊,只要能自食其力。正好离宋家不远的一个福利厂在招聘,一个月给30元钱的工资。兄妹俩让父亲去说。那个厂是私人的,做手工小件儿加工。厂长很诚恳地跟宋爸爸说:不是我不安排你们两个子女就业,你这两个孩子什么都不能动,哪怕能动一点儿,我就让他们干点活。不能动,他们过来我还得养着他们。他们的父亲跑这个厂子跑了三四个月,也没跑下来。没跑下来,父亲回家就不吭气。兄妹俩也不吭气,知道可能在就业这条路上,他们是没有希望了。

兄妹俩在马路边练过摊儿,卖烟酒、副食和百货。从家里挪到路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无法就业,兄妹俩跟父母提出,想摆个摊儿卖东西。父母当然根本就不同意,说出不了门,拿不了东西,一出门就得让人背,到底是就业还是给别人找麻烦?说得兄妹俩没有话说。但是要是不干点儿什么,他们不知道生活怎么面对。有一天,固执的宋卫军又当着很多亲戚的面,再次提出这个要求。亲戚们说,你们两个人,大不了一个月就是要200来元钱的生活费,叔叔舅舅们凑点钱,也养活得了你们,你俩就不要麻烦别人了。再说了,你摆摊儿,你不能拿东西,人家不买你的东西,买了东西不给钱跑了,你怎么办?

10多年后,宋卫军努力微笑着跟我们说:“我听了心里找不见滋味儿。现在给你们说的时候,我还是找不见滋味儿。还觉得心里面有一股子火在往上冲,不是愤怒,是一种自尊。我觉得我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我特别想能平等地跟大家在一起。”当时宋卫军全身已经就剩一只手能动了。他用唯一能动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对着一面镜子狠狠地打了一拳,把镜子打碎了。大家终于同意给他俩摆个摊儿。

于是,兄妹俩在街上摆了个两米长的摊儿。

有人骑个自行车来,脚一支,说,哎,给我拿这个酒。宋卫军说,酒在这儿放着呢,我拿不动,请您下来拿一下吧。人家就从自行车上迈下腿来,到摊上拿酒,然后说,再给来盒烟。宋卫军说,烟不在柜台上,在我椅子旁边呢。人家又自己绕到后面来拿烟。给钱的时候,人家发现宋卫军找钱也找不了,就自己到钱箱里找钱,当面数清楚,才装好走了。

摆了几个月的摊儿,所有来买东西的客人都是这个样子的。只有在超市才能见到这种自助的购物方式,宋家兄妹的小摊,也许是太原市最早的微型超市了。

第一天收摊后回家,与妹妹、妈妈一起数钱,发现挣了1元3角钱。宋卫军和妈妈都哭了。那是他20多年挣到的第一笔钱。

几个月的摆摊生涯,让他们认识了街坊邻居的古道热肠,不仅给他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让他们有了一种信念:你只要有心想在这个社会上自立,你有心想让自己活得像人一样,所有的人都会给予你尊重,给予你支持的。后来虽然因为市容改造,统一拆迁,摊儿不摆了,但这些美好的回忆,这种信念,一直温暖着兄妹俩。

尊严与自由

摊儿摆不成了,兄妹俩又回了家,两个人都很沮丧,尤其是宋卫军很沮丧。电器维修这样的体力活干不了,自选超市也干不了,他感觉特绝望。上过初中的宋卫荣这时候倒有个主意:“要不咱们就学写作吧。”她说,人家海迪大姐靠写作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咱们也可以写作嘛。宋卫军却犹豫得不行,因为他从没上过学,不知道要写什么。但是反正当时也没别的事干,就硬逼着自己学习写作。两个人从零开始,边学边写,一直写了4年的时间,渐渐能在一些全国性报刊发表文章。后来宋卫荣一个月的稿费将近2000元,宋卫军每月也能挣到1000多元。

因为写作,他们结识了一批朋友。很多读者看到他们的文章后来信与他们交流,为了更好地和读者沟通,他们申请加入了太原市网通公司的心理咨询热线工作。与此同时,兄妹俩还参加了中科院心理函大,学习了有关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

“我是一名重度残疾的女孩儿,也想和你们一样有一份工作,能自食其力。你们能不能带我一起做?”一天,宋卫军在热线电话里听到一个渴望自立的声音。这深深地触动了兄妹俩,他们觉得应该尽己所能为残疾人朋友做点儿什么。

2001年,宋卫军和妹妹考虑再三,拿出积攒的两万元稿费,开办了山西省第一家残疾人创办的IT产业科技公司――华易通客户服务有限公司。兄妹俩靠电话联系业务和管理公司,有些员工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老板是腿不能走、手不能推的重度残疾人。

经过10年打拼,宋卫军和宋卫荣现在已拥有今朝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大西广告有限公司、太原晋泰吊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华夏成功心理培训学校、华夏成功心理研究所、山西残疾人高科技就业创业实习基地。这些单位雇用了20多名残疾人员工,他们在财务、网络编辑、客服等领域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月平均工资在1000元以上。2007年,宋卫军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创业之星。

在他人眼里,宋卫军、宋卫荣兄妹无疑已经是成功者。宋卫军却告诉我们,他的心是游荡的、飞翔的,但他一直在做企业,而做企业,一定要做得硬硬的。他必须要做企业,而且他做的事情要让所有人看到,残疾人不是光能说的人,也是能做的人。宋卫军说,这个没有选择的余地。

宋卫军认为,残疾人的苦不见得是他们受到多大的挫折,残疾人最大的苦其实是尊严和自由的丧失。生活中有些遗憾无法弥补,比如他们兄妹至今无法站起来行走一步,这令他们有时候仍会很痛苦。但他同时认为,如果生活里没有什么事使人痛苦,也许他也就丧失了生命的动力。痛苦,与爱一样,也是他们人生的动力,一直驱动他们向前。

兄妹与父母范文第5篇

亲情如一本不可捉摸的书,需要你去细细阅读,仔细地去感悟。——题记

亲情.母爱

母爱似一缕阳光,让你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每当清晨,当你骑着自行车准备上学时,母亲的背影便跟随其后,当你骑得越来越远,她的脚步和目光也跟着一寸寸地挪,直到看不见你的背影才停住了脚步,而目光却回忆着刚才消失的一瞬间的背影。母爱的那一页,记满了生活中感人的点点滴滴,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亲情.父爱

父爱如一座大山,让你在疲惫不堪时心灵得以依靠。每当夜晚,当我在写作业时,那一道道难题便止住了我的思路,使我灰心丧气。一个高大的背影悄悄接近我,给了我光明——父亲指着那道题,头头是道地讲解起来,可我却一直听不懂,父亲没有生气,仍以微笑待我且耐心讲解。父亲的那一页,记录的语句十分不起眼,很平凡,却让我懂得了父爱的深沉。

亲情.兄妹情

兄妹与父母范文第6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不会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不会宽容别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出孝顺的孩子呢?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

    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限制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兄妹与父母范文第7篇

当我又一次读完了曹文轩老师写的《青铜葵花》,轻轻合上书本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味那无边无际的葵花田,它让我感动,让我震撼。

读完《青铜葵花》后,我的脑海中已经深深记住了这两个兄妹——青铜与葵花。失去父母的葵花受到了青铜一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尤其是哑巴的青铜更是对这个妹妹爱护有加,因为家境贫寒,他宁愿自己不读书也要到处帮葵花凑齐学费,送葵花去读书;村里来了马戏团,他为了让葵花看清楚,一声不吭地将葵花驮在自己的肩上;夜晚,他冒着凛冽的寒风提着红纸灯笼等出走的葵花归来;他为了葵花能在灯光下读书写字,他去捉萤火虫做南瓜灯???看着他们俩相依为命的情景我感动了,看着他们不是亲兄妹胜似亲兄妹的感情我震撼了。

当葵花十二岁,青铜十六岁的那年,葵花被召回城去了。青铜一家陷入了悲痛之中,从此,青铜天天都在大草垛上遥望着葵花乘的白轮船消失的地方……

兄妹与父母范文第8篇

我国居民中得糖尿病的比例在不断增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患病率为2.6%。到了2010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增加到了9.7%。但是,只有1/3的人知晓糖尿病,在已知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治疗率达到92.5%;在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中,只有1/3的血糖得到控制。

调查研究发现,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⑴糖尿病家族史。就是家里祖父母、父母辈里有得糖尿病的。

⑵肥胖。体重超重、肥胖会增加得2型糖尿病的危险。

⑶身体活动不足。身体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少的人与经常活动的人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增加2~6倍。

⑷年龄越大越容易得2型糖尿病。

⑸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妊娠期糖尿病或IGT可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巨大儿),其后代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得2型糖尿病的危险。

下面是一份评估得2型糖尿病风险的问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记下对应的得分,然后相加,得出总分。看看自己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有多高。

1.年龄?

⑵45~54岁,2分。

⑶55~64岁,3分。

⑷>64岁, 4分。

2.体质指数?(计算方法:体重/身高×身高)

⑵24~28公斤/米,21分。

⑶>28公斤/米,23分。

3.腰围?

⑵85~95厘米80~90厘米,3分。

⑶>95厘米>90厘米,4分。

4.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

⑴是,0分;⑵不,2分。

5.每天吃水果?

⑴是,0分;⑵否,1分。

6.每天吃蔬菜?

⑴是,0分; ⑵否,1分。

7.长期服用过降血压药?

⑴否,0分; ⑵是,2分。

8.血糖高(体检、患病或是怀孕期间查出)?

⑴否,0分;⑵是,5分。

9.直系或旁系亲属中有被确诊为糖尿病?

⑴否,0分。

⑵有,爷爷/姥爷、奶奶/姥姥、姑妈/姨妈、叔、伯/舅、表兄妹/堂兄妹(或其子女),3分。

⑶有,父母、兄妹、子女,5分。

7~11分:10年内得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轻度升高,为4%。

12~14分:10年内得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中度升高,为17%。

15~20分:10年内得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较高,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