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门萨智力测试

门萨智力测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门萨智力测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门萨智力测试范文第1篇

18个月大能与人交谈

格鲁吉娅现在已经上了幼儿园,父母很早就发现她聪明过人,学习能力超强。她5个月大时就会爬行,9个月时已能走路。14个月大时,她居然能开始为自己穿衣打扮。她不仅能自己穿鞋子,而且能正确区分左右脚。母亲露丝说:“她说话也非常早,18个月时就能正常与人交谈。”

据悉,格鲁吉娅很早就能从1数到10,辨认出各种颜色,甚至开始学会说法语。而且,格鲁吉娅的理解能力也很强。一次当父母带着她到剧院看电影《美女和野兽》之后,她严肃地对父母说:“我不喜欢加斯顿(电影中的坏蛋),他非常刻薄而且傲慢。”

智商测验惊呆教授

格鲁吉娅如此聪明,令母亲露丝开始担心未来如何对格鲁吉娅进行教育。于是,她与英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琼恩・弗里曼教授联系,并征求其建议。随后,弗里曼教授为格鲁吉娅进行了标准的智力等级测试,以便确定格鲁吉娅的智商。但教授惊讶地发现,这些本来极为复杂的测试题目对于格鲁吉娅而言竟如此“简单”,根本无法反映她的超人创造力!

弗里曼教授说:“虽然只有2岁,但格鲁吉娅的思考力极强。在解答一些题目时,她答案的质量甚至比标准答案更高一筹,以至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为她打分。”

智商高达152

令父母目瞪口呆的是,最终IQ测试结果显示,格鲁吉娅的智商竟然高达152!而全世界60亿人中,只有0.2%的天才能达到这一智力水平。格鲁吉娅的智力水平已相当于曾写出《时间简史》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据悉,霍金的智商在140以上,爱因斯坦的智商在160左右。

日前,格鲁吉娅应邀加入了英国著名天才组织门萨协会,成为该组织最年轻的女会员。

性格仍像孩子样淘气

据悉,身为“天才”的格鲁吉娅非常繁忙:她每天要上芭蕾舞班、听故事、跳舞、唱歌以及进行游泳等各种运动。

门萨智力测试范文第2篇

深夜,斯坦利・格哈特驱车来到美国芝加哥市南区的一个墓地。墓地大门锁着,他从篱笆墙跳进去,在事先设置好的一个陷阱里,格哈特找到了一只被困住的雄性郊狼,他将这只狼麻醉并带走。

格哈特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自2000年以来,格哈特为850多条游荡在芝加哥城市周围的郊狼安上了标签或识别芯片,并用无线电跟踪技术和GPS定位项圈对其中400多条郊狼展开了跟踪调查。

郊狼是北美洲西部原野上的一种小狼,也叫丛林狼,草原狼或土狼。它们的生存环境通常需要一个广阔的自然区域。格哈特说,一开始,我不认为城市里会出现多少可供研究的野生动物,郊狼肯定不会太多。但是我错了。据保守估计,如今芝加哥郊狼的数量约为2000头,实际数量可能更多。

格哈特不是第一个为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的活跃景象感到吃惊的科学家。在大多数人眼里,城市是一个自然生态被破坏了的地方,不是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地。但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城市也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类并不是居住在城市里的唯一公民,事实上,还有野生动物。

能够吸引野生动物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水等自然元素,而城市是否能吸引野生动物前来光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人们在需要的地方建设街道、建筑物和隧道。由此有了形形的动物栖息地,公园的石阶、高层楼房的绿化屋顶、地铁里、人行道上,都是野生动物在城市里找到的新的栖息地。

郊狼:生活在人类的地盘上

从开始跟踪郊狼的14年以来,格哈特一直追随着它们从郊区向芝加哥市中心进军的脚步。城市里摩天大楼和拥挤的交通无处不在,无论在哪里,到处都是匆匆来往的人与车。尽管如此,郊狼族群却在城市里蓬蓬勃勃地繁衍起来,它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格哈特在城市的许多地方都看到过郊狼的身影,它们在弃用的铁路线边等待着信号灯的变化,在拥挤的十字路口等待车辆驰过,躲在车库顶上养育后代。生活在城市里的郊狼要等到夜幕降临后,才会外出觅食。在有限的黑暗时分,它们寻食的范围是在郊区时的四倍――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能为它们提供食物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格哈特在跟踪郊狼行迹的时候,也一直在研究它们的饮食情况。最初,在对郊狼粪便的分析显示,它们很少吃人类的食物。如今,通过同位素分析的技术检测,他发现不同个体的郊狼,其食物也不尽相同。芝加哥郊狼仍然主要以自然猎物为食,如啮齿类动物、其他小型哺乳动物、野生水果及其他食物。但是,在它们的其他食物构成中,人类丢弃食物所占的比例明显比以前要多得多。

在城市生存,最关键的问题是它们对人类食物的依赖程度有多大?哪里有郊狼喜欢吃的食物,就有可能将它们吸引到某个特定的栖息地里。

为了检测郊狼的食物构成,格哈特必须要捕捉到活的郊狼。在城市里要活捉到它们很困难,他不能在城市人口密集地设陷阱,那样有可能会导致人类或宠物误陷其中。如果是在农场或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区,研究人员可以设置陷阱,而不必担心人们会误触机关,也不用担心会被人将逮住的郊狼放跑。

申请城市郊狼研究资金也比较困难,政府机构的投资重点是森林地区的一些野生物种保护。格哈特说:人们仍然很难相信城市是野生动物在蓬勃发展的地方,让人们理解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些人看来,野生动物一般都会避开城市地区,而不会选择城市做为它们的新家。

蝙蝠:在高层建筑上建起新家

像郊狼一样,蝙蝠也在城市中兴旺起来,特别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的一些城市里。该州韦科贝勒大学的生态学家发现,生活在得克萨斯州中部的9种蝙蝠中有8种已进军城市。

在城市里,蝙蝠发现人类的房屋与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有相似之处。一些穴居蝙蝠,如墨西哥无尾蝙蝠,被城市里的一些老旧高层建筑吸引而来,它们可利用这些建筑的高度在这里落脚和起飞。

一些种类的蝙蝠通常栖息在树上,如暮蝠属,它们的目标是绿化社区。但奇怪的是,这些喜爱树林环境的蝙蝠通常会被吸引到高档社区里,无论那里的绿化环境如何。据研究人员推测,吸引它们的可能是那里的高楼景观,还有那里流浪猫狗较少也是可能因素之一。

城市里的野生动物调查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为阻挠。你总不能说:“我想进这幢楼去抓蝙蝠。”这类调查工作必须要有业主和警察部门的配合与合作才行,而研究人员的解释往往会引起周围旁观者的极大好奇。

围观人们会提出很多问题。研究人员会解释:“如果仔细观察,蝙蝠是很漂亮可爱的生物。”有些居民甚至呼吁通过当地媒体来帮助调查发现蝙蝠的栖息地,这对研究人员帮助很大,可以方便他们确定蝙蝠所在建筑的具置,并获得允许进入建筑采集样本。

艾米・萨维奇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一位生态学家,她也看到了城市居民协助野生动物调查的好处。她说:城市生态学研究现在有两种主导思想,一种是让这种调查研究隐秘进行,秘而不宣,暗地里进行;另一种是让调查尽可能地明朗化――将城市野生动物存在的种种迹象告诉人们,让人们知道这是一项科学研究。开放式的方法容易导致研究受影响甚至遭到破坏,但萨维奇仍坚持认为:科学需要大众传播。

浣熊:与人类的“斗智”故事

冬天的一个晚上,加拿大多伦多市的西蒙・特雷德韦尔将一个轮式垃圾箱推到住房附近的一个被冰雪覆盖的空地上,垃圾箱里装着食物残渣混合物:一些猫粮、沙丁鱼和干了的炸鸡。特雷德韦尔检查了一下安装在附近的三个运动触发式夜视摄像机运行正常之后,回到了屋里。

特雷德韦尔正在测试一种新的盖锁,这是他为应对多伦多城市里越来越多的浣熊而设计的。为了城市的整洁,需要想办法让浣熊离开人类的垃圾箱。

10多年来,相关部门要求当地居民将一些可降解的有机材料,如吃剩下的面包和蔬菜、肉食残渣和骨头,甚至还有纸巾等,都扔进绿色环保垃圾箱内。但适应了城市生活的浣熊,已经学会了如何推倒垃圾箱,让箱盖碰到地面,然后里面的垃圾就会散落出来。如果箱盖插销还没有打开,浣熊也常常会琢磨摆弄一番,直到它被打开为止。城市环保部门打算将垃圾桶升级换代,以应对浣熊的破坏行为。

向城市大举进军的浣熊让许多多伦多市民感到恐惧,甚至连多伦多市长也向媒体承认,他的家人出去倒垃圾时,也被突然出现的浣熊给吓坏了。许多人都有将闯进家里的浣熊驱赶出去的经历。

与其他许多动物不同的是,在城市的繁荣和人类的扩张面前,浣熊不但没有被吓退,反而在人类城市里活得更加有滋有味,繁荣兴旺起来。多伦多约克大学研究动物行为的心理学副教授迈克尔・佩蒂特说:我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护”我们的垃圾,结果都失败了。

浣熊成功进军城市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城市环境导致了它们智力的提高。城市生活对智力的影响,在人类身上的效果是众所周知的,教育心理学家沃克莉亚・丰特斯将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的认知能力按两个指标进行了比较:一种是晶体智力,也叫固定智力,是与经验相关的智力,即通过掌握文化知识和经验而形成的一种能力,成年后继续增长,但速度减慢;还有一种叫液态智力,也叫流体智力,指在新情况下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她发现城市里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孩子,这两种智力都占据优势,但即使是城市贫困学生的液态智力得分也高于农村的学生。

约克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苏珊・麦克唐纳对浣熊行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将农村浣熊和城市浣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城市浣熊在智力和能力上都远胜于它们生活在乡村里的同类。

过去的几个夏天里,麦克唐纳用监视录像录下了农村浣熊和城市浣熊的觅食行为后发现,无论农村浣熊,还是城市浣熊,都很容易找到它们熟悉的放猫粮的容器,但对于不熟悉的盛放容器,它们的处理方式却不同。农村浣熊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发现没见过的新容器里隐藏着食物的秘密,而城市浣熊则在见到的第一眼就会义无反顾地扑上去。

一些已经成为城市“资深居民”的浣熊甚至学会了如何打开通往麦克唐纳家车库的大门,她家的垃圾桶就放在车库里。这只经验丰富的浣熊会站到一只被翻过来的花盆上,用它的五指爪子推拉扭动有着圆形旋钮的门把手,直到将它转开。通常来说,这对于它们来说有些困难,因为它们的爪子很难握住东西。但城市浣熊能力非凡,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因为熟悉了城市生活的它们不害怕人类会突然出现,它们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为了试图获取潜在的食物,它们不惜花费数小时的时间。这些城市新居民的学习速度也很惊人。对于出现在垃圾箱附近的新东西,它们会反复尝试破解它,直到找到其中的诀窍为止。

城市对于浣熊特别有利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它们天生胆大。像浣熊这样大胆又好奇的动物,完全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学习者。研究人员在其他动物身上也发现了大胆与学习能力之间的联系。例如,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林恩・斯奈德恩发现,大胆的虹鳟鱼比它们害羞的同类学习能力更强。

人们对城市垃圾箱保护措施的改进,对于浣熊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学会如何打开这些垃圾箱的不断过程,也提高了它们的整体智力。

让特雷德韦尔感到幸运的是,他设计的锁扣超出了浣熊的学习能力,因为他的门闩系统需要一个可与食指相对的拇指的配合,这是浣熊生理结构上所欠缺的,它们最后只能接受这一现实,选择了放弃。

特雷德韦尔设的录像显示,浣熊努力了5个晚上,试图打开他的垃圾筒,最后失去了兴趣。到第5个晚上,它们离开了,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周围其他的诱饵上。它似乎明白,再尝试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于是选择了放弃。但要得出这个结论,首先要进行一番努力和尝试才行。

多伦多城市目前正在举办城市垃圾箱设计测试和评估大赛,对浣熊们智力的新一轮考验就要来到,届时城市里将会出现至少50万个新颖的“防浣熊垃圾筒”。

蚂蚁:城市里的清洁大军

当大多数纽约人坐在街边的长椅上,享受热气腾腾的热狗时,绝不会想到,他们不经意间散落在地上的面包屑对一些城市野生动物来说意味着什么。城市居民扔掉的食物残渣垃圾,大部分都被蚂蚁和啮齿动物清理吃掉了。作为城市里的微型垃圾处理队,它们有在城市存在的价值。

一位生态学家发现了衡量蚂蚁“清洁大军”对城市生态影响的一个有趣的测量方法。她在曼哈顿安放了一些小铁笼,上面覆盖着一层网眼,啮齿动物进不去,但蚂蚁和其他节肢动物可以爬进去。生态学家将热狗、饼干和薯片碎屑分别洒落在笼子里和敝开的地面上。公园里和城市马路上的食物,对于所有物种都是公平的,包括老鼠、松鼠、浣熊和鸽子。

在开阔地上,这些食物很快就消失了。但是,放在路上的一些笼子里的被节肢动物吃掉的食物残渣,几乎与老鼠和其他动物在笼子外面吃掉的食物残渣一样多。节肢动物每天清除掉的马路上的食物残渣是公园里的大2~3倍之多。

这些发现表明,蚂蚁,特别是人行道上的蚂蚁,以及其他节肢动物都很“能吃”,它们是城市街道上重要的“保洁员”。而在公园里吃掉更多垃圾的是啮齿动物,蚂蚁甚至可能与老鼠和其他啮齿动物争夺食物。节肢动物每年仅在百老汇和西街道路上吃掉的食物垃圾就多达1000千克,相当于大约2万个热狗。

城市食物垃圾是城市里的最大问题之一,事实上,生活在城市里的动物给我们提供的帮助一直被低估了。被埋在垃圾填埋场里的大量人类食物垃圾,如果不经处理,最终会分解产生温室气体甲烷。生活在城市里的任何动物,都能为减少这类垃圾贡献一份力量,它们是在为人类提供真正的帮助。蚂蚁虽小,却有可能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生态学家利用同位素技术分析蚂蚁对人类食物的依赖程度。结果发现,城市蚂蚁体内大部分的碳来自于人类的食物,这与它们那些生活在森林里的同类完全不同。

真菌:为降低城市污染作贡献

纽约还有一类“居民”,比蚂蚁更容易让人忽略,它们提供的可能又是另外一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在纽约市的绿色屋顶上的植物和土壤将这里与下面的建筑物隔绝开来,自成一方天地,在其中生长着大量微小的真菌,其品种的多样性令人吃惊,那些落在房顶上的,变成径流流走之前的雨水,为真菌生长提供了养分。

曼哈顿高楼屋顶植物的生存环境充满压力,比如土层太浅,营养不足等,而这些微生物中的大部分却是有益于屋顶植物生长的。有益的真菌依附在植物根系上,让植物长出更多向外伸展的根系,吸收土壤养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寄居的真菌提供糖分予以回报。

研究人员麦奎尔认为,她在土壤中发现的一些真菌可以保护植物免受病原体和干旱的侵扰,她发现的其他一些真菌,其中包括青霉菌和曲霉菌,还可能拥有降低某些污染(如汽车和工厂排出的碳氢化合物)的能力。不过,这些微生物的实际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

生态学家眼中的城市生态

20世纪70年代起,生态学家就开始关注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的城市生态新趋势,但相关研究一直进展缓慢。生态学家在和城市里的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打交道后发现,它们有的是想伺机从人类这里弄点美味的“小窃贼”,有的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而在暗处默默观察。

生态学家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属于人类的城市里,各种野生动物也在繁衍生息,欣欣向荣,与人类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它们中有些物种甚至在为城市居民做着清洁城市的工作,默默贡献着它们微小的力量,可称得上是城市里的“模范公民”。

门萨智力测试范文第3篇

一情商与情商培养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家撰写文章,首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当用智商的标准无法解释很多人事业成功时,情绪智力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生成功的要素。1995年,“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写出了畅销书《情商》,他把情商概括为5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该书出版后在美国企业界与教育界掀起一阵情商旋风,情商也成为了世界性的热议话题,“情商”这一术语现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所谓情商,是指一种衡量个体情绪智力高低的指标,它能够表现个体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而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20%靠的是智商,而80%要靠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

有许多研究数据表明情商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但情商不是天生具有的,而主要在于后天培养,通过各种学习和训练,可以大幅提升。大学生活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校进行情商培养十分重要的阶段。大学生要更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环境,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情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针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中决不能忽视对学生情商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情商教育和智商教育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情商教育理解为“老师讲、学生背”,而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把情商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去,教育学生学会自知、自控、自励、通情达理、与他人和谐相处,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智商、高情商的“双高”人才。

二教学与教学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人才市场招聘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虽然企业需要大量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但是许多企业招不到适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实际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大多与情商有关,因为工商管理类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其职员情商要求的特殊性。甚至可以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传统的大学课程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现在也提能力的培养,但更多讲的是智力能力的培养。很少甚至不提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如自觉、同理心、自律和影响力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的培养。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企业人才所必备或更须具备的素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未成为实际管理者之前,或在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学习系统掌握企业管理的理论精华及技能和工具,熟悉组织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培育管理的思维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执行力,为学生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进行必要的能力训练。情商在管理者素质中无疑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或者领导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商素质: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宽阔的胸怀,过人的胆识,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浓厚的兴趣,成为企业“缺不了”的人,“做事先做人”。

三培养与培养途径

(一)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情商培养任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管理实践中,既要强调它的科学性,又要强调它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该课程特点和管理实践,首先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之中提出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所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教师讲授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其内容应包括多种多样体现情商培养的教与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

(二)教学过程中渗透情商培养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情商培养不是简单的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覆盖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全方位的学习。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管理游戏教学、课堂研讨、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沟通力、决策力和意志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

1.励志教学法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成功誓言、讲述励志故事、听励志歌曲、看励志电影、邀请成功人士来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在选择励志素材时最好能配合好本单元的教学,这样就可以把课程教学和励志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以小组记分形式进行成绩考核,成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案例分析报告成绩;二是案例分析汇报课堂讨论成绩,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全面考察。课堂讨论之前成立学生评分小组,此部分的小组成绩评定采用学生小组评分和老师评分各占一定比例的综合评分的方法。为了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搭便车”的现象,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在小组成绩评定基础上再计评个人得分。按小组成绩评定学生可能产生“搭便车”行为,所以增加这一评分程序是十分有必要的。个人得分的成绩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决定,由各组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根据各自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贡献大小进行成绩分配。假设某小组成绩评定为15分,该小组共有10位成员,那么小组总分计为15×10=150分,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怎么分配这150分,可根据每组各成员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贡献大小来分配。

3.管理游戏教学法

管理游戏(ManagementGame,简称MG)教学法最先在1996年由北京科技大学从日本学习引进过来的,具体而言,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拟,是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各种管理技能。自引进该教学方法之后,许多高校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开始摸索试行该教学方法。管理游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亲身参与管理游戏,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争取获得游戏的胜利,相对其它教学方法,管理游戏教学法更加生动、更加具体。面对从未接触过管理知识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运用管理游戏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掌握管理知识,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研讨法

课堂研讨法就是组织学生对实际的管理问题进行课堂研讨。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涉及到一些实际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在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时,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这种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否则,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就会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当然,作为管理者要形成这种能力也是及其复杂的。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研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管理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5.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相关的管理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或模拟的企业管理活动,扮演某个管理角色,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有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模拟教学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管理情景模拟法。编写管理情景模拟实验指导书是有效实施管理情景模拟法的关键。教师可根据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多方收集相关资料,编写管理情景剧本,这样就把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在实施管理情景模拟法时,学生模拟扮演企业管理活动各种不同的角色,学会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解决管理情景模拟时碰到的管理问题。通过管理情景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2)管理软件模拟法。管理学教学用的管理软件是开发者在大量调查企业的基础上,模拟实际管理环境开发出的管理流程软件。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体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遇到管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的过程中,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以实现最终的企业管理目标。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管理软件辅助教学法,学生不仅全面熟悉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还提高了以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来分析、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沙盘模拟法。沙盘模拟法源自西方军事上的战争沙盘模拟训练,后来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培训。该方法就是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完成体验式学习。在实施该方法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6-8组,每组6名学生成立一个虚拟公司,每名学生分别担任总经理、财务部经理、销售部经理、人事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研发部经理,共形成6-8个相互竞争的模拟公司,在一种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各模拟公司开展若干年度经营与管理活动。在沙盘模拟教学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实战模拟,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活动,学会用整体的观念思考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而且还要学会如何与不同部门合作,学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

6.实践教学法

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的情商培养应注重学以致用,这跟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不矛盾的。反而这两者可以相互促进,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管理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7.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开始讲授《管理学》课程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熟悉或感兴趣的企业管理案例,作为本学期研究的课程项目;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学生可根据课程内容完成相应的项目分析任务;学完了课程所有的内容,学生也就完成了整个企业管理项目的分析报告,并且把项目分析报告制作一份PPT文件,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进行现场陈述,其他同学对小组成员进行现场提问和交流,老师给予评价。

(三)增加情商水平的考核

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通过课程的考核来检验,考什么以及怎么考是由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决定的。传统的考核就是通过试卷来考,大多考学生记忆书本知识的能力,学生往往背一背就通过了课程的考核,但在实践中还是不知道怎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我们把情商培养作为《管理学》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所以在该课程的考核中要增加情商水平的考核。为了更好地对学生情商水平进行考核,《管理学》课程的考核主要进行两方面改革:

门萨智力测试范文第4篇

在两年半以前刚刚成为Sylmar这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医药发行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时,苏珊・鲍曼就在问自己:“公司存在哪些不足呢?”她发现最需要优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提高公司的招聘水平。当她加入公司时,公司人力资源部基本上已经不负责招聘销售人员了。鲍曼希望人力资源部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她注意到有些招聘的员工表现非常优秀,而另一些却令人失望。

幸运的是,鲍曼认识到了她的公司缺失的是什么,这也正是美国大多数公司在招聘中所缺失的:毫无成效的传统型面试方法。

典型的传统面试由于存在随意性并缺乏系统和重点,除了应聘者在会议室参加面试时的表现以外,几乎无法向招聘者传递任何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但是这些应聘者工作到很晚时或是在压力下工作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如何激励他们呢?他们的聪明程度如何?他们是否处理过棘手的项目?应聘者更愿意独自工作还是团队合作?常规的面试很少会对上面的任何一项进行评估,自然也就很难预测到应聘者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成功。

这种现象令人沮丧,难道不是吗?令我们期待的是――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家们能找出一个最佳的方法去评估应聘者。一种三步招聘法能够使招聘程序最大程度地兼具标准化和客观性,可以帮助公司找到最佳的人选。这一系统方法从行为测试开始,应聘者需要回答以前如何完成具体任务和解决问题这类的难题,而招聘者会抓住每个细节,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一面试过程是以事实而不是情绪为基础的。接下来的第二步面试过程包括两种测试:认知测试和性格测试。认知测试用来衡量应聘者的智力。而性格测试目前已经发展到可以将应聘者同公司最佳员工进行直接对比的程度。第三步面试过程要求应聘者做一些将来在实际岗位会遇到的工作。

苏珊以前已经对这个课题做了一些研究。令她高兴的是,Tri-anim已经开始在一些岗位的招聘中委托美国PSI公司对应聘者进行评定。不如意的地方就是这套测试标准在六年中没有进行过更新,而公司的一些人事经理也并没有利用测试结果。鲍曼马上要求PSI公司对相当数量的岗位进行了最优和最差员工的重新评估,并编制了最佳员工档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应聘者与表现完美的雇员进行对比。举例来说,Tri-anlm的销售员不仅要精力充沛、注重细节,还要非常具有独立性: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要独立工作。

鲍曼开始要求将委托PST公司对应聘者进行测试作为招聘管理。肝和销售人员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做法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效果。最近,公司的一名招聘人员和一位部门经理对两个求职者谁更适合一个职位发生了争论,直到收到了PST的评定报告后才化解了分歧。鲍曼指出:“结果真的可能会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包括技能测试在内的综合评定。其中一个应聘者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比那名经理预期的低得多,另一个却出色很多。”

现在,鲍曼已经完成了对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们所进行的行为测试方面的培训。她说:“以行为性问题为基础的结构性面试真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应聘者。”人事经理们学会了行为面试的原则并且练习了如何进行开放式提问。虽然她还没有使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招聘效果的工作评估,但这两个步骤已经能够让招聘人员对应聘者有了一个全面、客观的印象。鲍曼指出:“我们都想招到最优秀的人才。这一方法确实为经理们提供了有效、客观的信息,让他们了解到应聘者的真实情况。”

第一步;无聊的面试者变成丁无畏的提问者

典型的传统面试由于缺少连贯性,应聘者大都苍白着脸坐在办公室的荧光灯下。面试主题由招聘者决定,他可以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谈论应聘者的业余爱好、最近的天气,甚至是招聘者本人的情况。招聘者可能会因为应聘者体形超重或者着装过于正式而在应聘者一言未发的情况下将她打发掉。招聘者也可能因为心情不太好而没有给予应聘者应有的关注。面试结束后,招聘者只会留有一份简历和对应聘者模糊的印象……

心理学家指出,传统面试使面试者对应聘者产生了主观而又极其狭隘的看法。这种带有偏见的做法使面试者更青睐和自己相类似的应聘者,进而用较低的标准去评价这类应聘者。而有时他们又会带着类似种族和性别这样的有色眼镜去评判应聘者。纽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家本・达特认为:“如果招聘者能够做出相应的改变,面试就会变得极具实效性。行为面试的效果几乎是传统面试的三倍。行为面试是指一组招聘者首先定义一个空缺职位所需要的才能,然后要求应聘者用以往的实例来证明他或她具有这样的才能,招聘者向每个应聘者提出同样的问题,并且对整个面试过程做笔录。行为面试的前提是应聘者以往的工作表现是衡量她或他能否胜任未来工作的极好指标。

H0pe Lumber&supplY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比尔・福格特将公司业绩增长的大部分功劳归功于行为面试。位于美国塔尔萨市的Hope公司目前每年向专业建筑承包商提供建筑材料的金额高达12亿美元。8年前,当公司的业绩只有现在的五分之一时,福格特和他的老板准确地预测到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繁荣。如果能够招到优秀的经理,他们就将把握住这一机遇。

对行为面试深信不疑的福格特开始进行招聘,他首先同熟悉招聘岗位的人进行广泛交流,确定该职位所必需的才能。然后,他制作了一个标准模板,上面写明了理想经理人应该具备的条件:领导能力、为公司和他们自己赚钱的动力、抱负,有运营管理经验。根据公司各个具体部门所面临的不同挑战,他会对这个模板进行相应的修改。

然后他围绕所希望的能力想出了一些开放式问题。行为面试中的提问都是同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验密切相关的,比如:“请问在那段时间你主要负责什么?”而不是询问一种假想的情况,例如:“假如发生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福格特会对应聘者的经验进行深入的了解。他说:“我会详细了解应聘者目前的业务状态,”然后向他们提问:“你从原来公司学到了什么?你所在公司的销售利润率。应付账款分别是多少,以及存货情况等。你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你曾经取得过什么样的成绩?很明显,我寻找的是成功者和胜利者,而且他们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像这样的具体问题,再加上对应聘者能力的评估,就会帮助我们检测出简历中的不实之处,因为应聘者很难编造出销售利润率或存货周转率这样的财务数据。

理想的情况下,最好派一组人去面试应聘者。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降低单个人在进行好坏评价时的重要性。福格特安排了一个会谈小组进行普通问题的提问,然后对特定领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福格特会向应聘者提出平等雇佣机

会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问题,财务总监会询问财务细节,而运营总监会询问后勤问题。所有行为面试中的问题都应该与工作相关。招聘者应该尽可能询问每个应聘者同样的问题。每个招聘人员都需要做笔录,并在应聘者离开后

聚在一起讨论每个人对应聘者的看法。

第二步应聘者重新体验高考

第二步面试过程同行为面试一样有效,如果再配合职业测试,它甚至比行为面试更有用。第二步面试主要评估应聘者的认知能力(认知测试的题型有些类似美国高考中的单词和数学题)或个性特征(个性测试包括类似“晚上你更愿意独自待在家里还是去参加聚会?”这样的偏好问题,或是一些像“大学时你是班干部吗?”这样的以往经历问题)。认知测试与职场成功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个性测试对于招聘者进行面试提问和应聘者的未来发展都很重要。为了获得最佳测试结果,公司应该进行两种测试或进行包括认知和性格测试这两种元素在内的单一综合测试。这种对比评估方式可以让你真正找到优秀人才与平庸之辈之间的区别。

上述两种测试能够为你带来很有价值的发现。俄亥俄州的代顿(Dayton)货车运输公司发现公司的货车司机出现了问题。客户反映一些司机的态度非常无礼,而一些司机通过他们的无线对讲机在不停地埋怨着工作。一些员工不是出现了工作效率下降,就是不能按时交货。代顿运输公司的质量总监丹尼斯・诺埃尔面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困惑。这些员工都是经过面试选的优秀司机,然而她实在没办法预测出哪些司机会在实际工作中成为优秀员工。最终,她邀请豪格测评公司(HOgan AssessmentSystems)对公司的货车司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诺埃尔原来认为所有的卡车司机没有什么不一样。但豪格公司发现公司中有着两种明显不同类型的司机。最优秀的市内短途司机都是社交型的,善于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他们一天的工作量会是其他人的几倍;而最棒的长途车司机的性格则是内向。平和的,他们宁愿一个客户也见不到。随后,诺埃尔调整了她的招聘策略,要求应聘司机参加豪格公司的测试,以便为他们找到最适合的岗位。这次调整收到了成效,公司司机的离职率降至22%(行业的平均员工离职率为116%)。诺埃尔说:“我们原来错误地认为司机就是司机,并在招聘过程中忽视了他们在性格上的差别。”

第三步面试过程始于模拟二战中间谍人员的选拔

受美国二战期间选拔间谍方法(以实际工作为基础)的启发,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招聘管理人员时开始采用这一方法。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期,身穿法兰绒西服的应聘者将会接受公司一连串的测试,测试内容模拟了空缺职位的工作内容,包括处理信件、档案、完成某项任务和接听电话,最后由招聘者对应聘者打分。

目前的工作样本(work sample)基本上是对AT&T公司测试内容的改进和更新。事实证明,工作样本能够很好地预测出应聘是否成功,并且易于操作。每家公司都可以设计出它们自己的工作样本,方法是首先设定一项工作的标准,然后要求应聘者按照标准完成分配的任务。例如:“请告诉我们,你打算怎样有步骤地将这个产品卖给目标客户?”或是“请问怎样改进这个C++程序的编码?”

最后在不惹恼应聘者的情况下将上述方法组合使用

丹・温夫特现在是Capital H这家位于芝加哥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创始人和CEO。他了解所有经营一家公司所需的知识。但他承认自己对招聘工作了解的并不是很多,虽然很擅长面试别人,但自认为在这方面并不比其他人高明。他说:“如果面试过程就是凭借面试人员的猜测,那么这种猜测正确的概率是不足以帮助一家刚起步的公司获得成长的。”

因此,他没有指望公司的招聘人员成为心理学家,而是让他们制作了一个招聘系统,系统中有招聘研究方面最新的文本实例。当Capital H公司有一个咨询专家的职位时,公司的人事经理会对彝族应聘者进行电话面试,随后有合适技能和工作背景的应聘者会同公司在当地的负责人面谈。随后,应聘者将接受一项非常流行、证明非常有效的认知技能测试(Wastson-Glaser批判性思维测试),以及Devine lnventory系统测试,该系统将会检测出应聘者是否与公司当前员工在特征和性情方面相悖。平均每四个应聘者中的一个会有机会去公司的芝加哥总部参加行为面试。应聘者会在一整天里接受公司管理人员的行为面试。最后,招聘者会要求职位申请人重复Capital H公司员工曾经做过的一个陈述。此后,公司管理人员会对各个求职者进行讨论,直到确定最终的人选。

或许有些人不相信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招聘工作可以简化为一系列的程序或步骤。毕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的是直觉和判断,无论是坠入爱河,还是对商业伙伴进行评价。这种基于科学的招聘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它无法为公司在应聘者中发掘出所有的超级明星,也不能把每个平庸之辈都拒之门外。但它确实能够帮助招聘者对应聘者有一个更全面、均衡和公正的看法,更准确地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最终的招聘过程还是要由雇主来确定录用或是淘汰哪一名应聘者。这时,个人的感觉和判断仍然会起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人为的判断应该在招聘者掌握了所有信息的情况下再发挥作用。

门萨智力测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制造;机械工程;自动化;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逐步应用,对我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对汽车制造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对提高工业化程度,提升企业经济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概述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就是在相关的技术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与生产实践中的相关经验进行结合,分析并且处理在各类机械中进行研发、设计、安装、运用等过程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利用的科学技术。在十八世纪之前,大多数的机械匠师都是凭借个人的实践经验、手艺、以及直觉展开相应的机械创造,基本上与科学没有什么关系。自十八世纪以来,才逐渐的形成了初步的机械工程理论。最早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就是动力机械,比如蒸汽机的发明,其是瓦特和萨弗里利用物理学家布莱克和帕潘的物理理论发明的一种动力机械,随着其不断的应用与实践,物理学家开尔文和卡诺在其实践的基础之上又发明了一种科学技术―热力学。直到19世纪,将有关机械的部分结构列为部分工程院校的学习课程。随着机械工程的不断发展,之后就出现了相应的断裂力学、有限元法、实验应力分析、电子计算机以及数理统计等科学技术。所有需要使用机械设备以及工具,甚至是材料与能源的生产项目,均需要应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过相关实践总结,大致可以将其应用分为五类:一是进行能量转换的机械,可以将热能、原子能、化学能、电能以及天然能源转化为适合机械使用的相关动力;二是进行各种产品生产的机械,主要有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各种重工业以及轻工业中使用的相关机械,除此之外,还有在农、林、牧等方面运用的机械;三是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机械,比如:运输机械、医疗机械、通风设备、除尘设备、办公设备、环保设备以及采暖设备等;四是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机械,比如:洗衣机、电冰箱以及照相机等;五是各类机械武器,比如汽车、枪械等。

二、自动化技术的实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汽车生产厂商正在积极努力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市场占有速度,只有在质量、品质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只有拥有足够强的生产能力才能适应当今日益增长的行业要求。由此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提高产品制造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就显得尤为突出,这正是自动化制造技术所能为企业实现的价值。

我国现阶段的汽车制造行业正在逐渐的向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以及虚拟化方向发展。而与计算机相关技术的联系,更是推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自动化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

1、柔性化的应用。

为了满足汽车制造行业的实际需求,一定要进行柔性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其系统就是在保证生产柔性的基础之上,改善人机界面,完善自动化系统,尽量健全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作用。在系统中相应的先进设备与普通设备是共存的,部分环节也是允许工作人员进行手工操作的。柔性化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能力更加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2、智能化的应用。智能化的制造就是将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人工智能有效的融入到制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通过智力活动的模拟,取代制造过程中由工作人员操作的相关的程序。在智能化的汽车制造中,相应的系统具备了操作人员的一些智能活动,可以自行运转并且监督与制约,及时发现理由加以相应的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应付一些突发事件,更好的适应环境的需求,始终保持最佳的运转情况。汽车产品的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朝智能化、舒适化发展,这就要求制造和测试汽车的设备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3、集成化的应用。制造行业对于计算机、微电子以及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并且已经出现了许多的新型技术,比如: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测量、制造、评估、信息管理、数控加工以及柔性制造等。要想建设级别不同的集成制造系统,其中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将一些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化处理。集成化的制造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企业整体制造水平的过程,是将系统的工程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将精简机构以及过程重组作为实施手段强化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以及生产要素集成一个有机整体,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使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生产成本以及交货日期等方面都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4、虚拟化的应用。虚拟化的制造技术就是指由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以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前提,构建多科技的综合技术系统。其是通过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实际制造过程实施模仿的技术,进而解决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工期以及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标。

三、汽车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动化技术已经改变了很多领域的生产工艺,从产品件的冲压到驾驶室的焊接,从驾驶室的焊接再到涂装,以及整车的装配,整个汽车的生产流程和质量已经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生产能力大小和产品质量优劣的象征。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自动化方向

在提高生产能力方面,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有力的支撑了企业产能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于机械工程的发展要将企业的生产所需以及技术的需要为前提,由于机械产品的生产最终是为了产品以后的使用,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润。例如整个系统是由传感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能源、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在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中,通过引进光学技术,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优势,就能有效地改善机械自动化的传感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化技术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或节拍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能以灵活方便地按需制约和转变生产操作程序。

2、集成化、智能化方向

由于汽车制造业具有工艺复杂、制造工序多、质量要求高和生产速度快等特点,所以对自动化控制提出了高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安全性的要求。因此,智能化制造也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前景,智能制造的涵义,有众多说法,可以认为智能制造是指将专家系统、模糊推理、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基因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约中,解决多种复杂的决策理由,提高制造系统的水平和实用性,人工智能的作用是要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具有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实践经验和知识的能力,并能在生产实际中长期发挥作用。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设计、制造技术与之结合,自动化技术得以集成应用,使得制造技术突破传统制造技术的限制,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并成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3、全球信息化方向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自动化也在往全球信息化方向发展着,据我们所知,在跨国的并购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当中,全球化的另外两个特征:全球采购与配套、全球设计与制造,相应形成。全世界的制造与设计,由于有了更广阔的信息与网络,不仅得到实现,并且能在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全球采购与配套,只有借助了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进行。

四、结语

当今科技的进步与市场的需求对于自动化工程的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这种挑战与机遇共存成为了自动化工程发展的动力,在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同时又从各个学科领域中获得新的启迪与技术支持提高改善和创新的能力。自动化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将是一种趋势,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应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自动化在提高生产能力、保障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也将会越发明显,这将影响到整个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晓丁,李晶,宋栓军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创新实践的开发与研究[A].2006年全国机械类报告论坛[C].2006

[2]王振玉,杨斌,宋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创新实践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门萨智力测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互动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企业内外部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及市场机制的一种制度安排。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融合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本质上都是受托责任系统中的控制机制,只是设计的受托责任关系的范围不同,公司治理仅涉及特定的以股东为主的利益相关者、董事会、高管层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则涉及组织各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层次都发挥作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虽有联系,但治理和管理处于不同的受托责任系统中,治理和管理所涉及的受托责任关系参与者、目的、职能和评价标准都不一样。如果把公司治理的职能范围无限扩大,无疑是不恰当的,而否认公司管理中所存的受托责任关系,也是错误的。内部审计是作为公司治理中重要的一环。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主要表现在:(1)强化公司风险管理,增加公司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会随之增大,因此公司治理体系中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在积极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起着巨大的作用。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过程,是其咨询服务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从经济学角度看,内部审计通过参与风险管理并合理有效地防范、控制风险,减少公司经营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正是增加公司价值的有效途径,这与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2)强化公司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加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公司治理中受托责任关系的存在,使公司所有者、经营者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所有者通常以选派董事的方式对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在上述监督过程中,离不开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沟通,为了确保各主体获得对称、公允、真实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加强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虽然外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作用,但内部审计可以随时随地对公司的经营活动、经营成果、风险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的这种管理职能和作用是外部审计无法替代的。通过执行内部审计及时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提供信息并报告有关重大问题,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此外,公司所有者在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时,往往是依靠建立一个内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从监督系统的有效性出发,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需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运行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从而达到加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目的。(3)有利于对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公司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在公司治理中是十分必要的,但约束的同时还必须和激励相对称,二者所内含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关系就构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经营者在接受监督、约束的同时,也需要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这种经济利益很大程度上是靠所有者制定的具体激励措施实现的。因此“好”的激励措施,是保证经营者尽心尽力为所有者努力工作的前提。制定“好”的激励措施固然重要,但对激励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和考核更为重要。如何对激励目标进行评价和考核,离不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可以将各项激励目标详细分解,定量定性,通过审计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最终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使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与其贡献相吻合。离开内部审计激励措施无法有效实施。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公司治理是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提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环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一部分,毫无例外地受到公司治理的制约。尽管当今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有趋同的趋势,但仔细考察有代表性的集中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相应的内部审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公司治理模式决定内部审计的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内部审计主要有两种模式:(1)以监事会为中心的日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而不是设审计委员会,审计控制职能主要是通过在股东大会下设立的监事会来实现的。监事会有一定比例的外部独立董事所组成,主要行驶决策与评价两大职能,但并不直接参加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此外,还有权检查、监督和知道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董事会应对监事会负责,定期向监事会报告关于公司的经营情况。在监事会制度下,监事会虽有较高地位和较大监控全,但董事会所代表的法人所有权对经理层经营权的制衡机制却为通过设置审计委员会来更好地加以维护,与外部监督行驶也缺乏必要的联系。(2)以审计委员会为中心的英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只设有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不再设置监事会,内部审计控制功能主要是通过在董事会下设立的完全又外部独立董事组成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实现。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权参加董事会会议并享有议案表决权,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司监督审查工作。但由于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既是专司监督审查工作的人员,又是董事会成员,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缺乏完全独立、直接代表股东利益的监事会来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控制监控不力,极易导致董事会和经理层权利的泛滥。

二、公司治理框架下内部审计模式分析

(一)公司治理框架下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由经营者管理控制的工具变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体系,内部审计活动评价并帮助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为机构的治理作出贡献。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模式是以公司治理为主线,建立与公司治理目标相适应的审计目标。(1)以股东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在以股东为中心的治理结构中,股东和股东大会或者监事会或者其所属的审计委员会实现审计目标,股东和股东会实际控制内部审计机制,审计的目标是维护股东利益。显而易见,这种审计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是相对忽略了小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可能会造成不同利益公司的矛盾。(2)以经营者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经营者一般包括执行董事和高级经理人员。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为强调组织效率而非资源配置,形成对经营者为中心的公司治

理结构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实际掌握的权利超过了股东会和董事会,公司治理和决策中心在经营者,并且领导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确保经营信息真实、内部控制有效和提高经营效率。显然,以经营者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存在缺陷的――过分强调经营者自,监督约束机制效果差,从而对经营者责任的审计也就缺乏说服力。经过实证分析,在中国,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受调查的621家公司中,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占到36.07%。剔除了其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比对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成长性(主营业务增长率)以及股本扩张力(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得出的结论是在制造业中,总经理领导内部审计的公司,公司的绩效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3)董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中,审计机制的建立也以其为核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董事会类型等。由于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赋予审计部门较大的权利,可以对整个公司财务活动、经营活动进行审计,有利于发挥审计职能。通过对中国611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公司,在主要绩效指标方面,表现更为有效。(4)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由于治理环境而导致的经营层与监事会成员相互独立,将监督、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产生了监事会为中心的治理模式,监事会承担了监督职能。在这种治理结构下形成的内部审计机制,监事会有权评价约束经理层行为,掌握较大决策权,并且有其考评审计绩效。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模式主要存在与德国、日本和荷兰等国,而在中国,对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约束因素进行的调查表明,来自监事会的监督约束只占3.4%,由此可见,监事会的监督效率是低下的。实证研究中,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的公司与设立内部设计、不设立监事会的公司绩效相比,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模式的公示绩效是不错的;而将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公司与财务部门领导内部审计、财务总监领导内部审计的公司绩效相比,其绩效是欠佳的。

(二)公司治理要求决定内部审计的关注点 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是风险、内部控制、治理程序和绩效等,而有效的公司治理的主要要求如(表1)所示包括六个方面。从(表1)中可知,公司治理的主要要求决定了内部审计的关注重点,即内部审计关注的内容必须符合有效公司治理的主要要求。

三、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互动体系的构建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互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独立性。就现状而言国内的很多公司内部审计基础薄弱,不少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实证研究(程新生,2005),在受调查的公司中,约有26.21%的受访对象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超过了四分之一通过对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现金资产比等其他财务指标的比较,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在业绩表现上明显优于未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而且其经营理念也较为先进,能充分利用债务上的财务杠杆作用。同时,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普遍较未设立内部审计的公司规模大。规模大的公司通常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一是管理的需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张,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加强管理;而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需要,大型公司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在公众中树立起公司制度良好的社会形象。独立性是审计监督区别于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的重要特征,是审计发挥作用必备的内在条件。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及权威的必要条件。现价段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还不够成熟,各公司特点也不尽相同,存在各种内部审计类型并存的局面。内部审计虽大多隶属于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但其独立性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同时接受政府审计的监督和指导,甚至接受政府审计的指令实施有关审计,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内部审计效能的发挥。(2)内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运行中的公司治理没将内部审计完全纳入到公司治理的框架中,公司治理运作对内部审计需求不大。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是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在经理层的领导下,对接受分权的其他职能部门、下属企业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直到现在我国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还仅限于财务领域,重点集中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差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层的其他领域。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差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例如,在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仅审核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成本权益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风险是否考虑,有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方案等,一般不去深入分析,而这些恰恰是投资项目最重要的东西。在现代公司经营管理中,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操作也会越来越规范,公司的所有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另外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除了银行保险公司等一些行业外,其他行业很少专门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基于此,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定位于建议折合协调者,主要通过管理咨询和建议、自我控制评价及管理协调途径参与风险管理。(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下。实现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结合的方式,对具体实施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与常规的审计程序,还要对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就我国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使内审的重要作用无法发挥。同时,内审人员对内部审计风险意识较差,也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及有效开展。

(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互动体系的构建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良性互动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紧扣企业风险管理。实现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都应该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去,帮助组织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促进组织改进风险管理体系,为组合的治理作贡献。2002年4月8日IIA在对国会关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意见陈述中表达了其观点:内部审计师、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以及外部审计师的相互合作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加公司价值,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公司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交易成本,增大公司价值。在新的内部审计模式下,风险管理参与到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中,帮助组织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促进组织改进管理体系;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为组织的治理做贡献;同时继续原有的对控制效率和效果的评价作用。此时的内部审计人员是风险专家,通过对风险的把握来评价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并促进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改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掌握与驾驭。内部审计就包括了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效果。(2)转变内部审计职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

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操作也会越来越规范,企业所有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何有效防范风险。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从审查的监督向评价、咨询、服务等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不能及局限于财务领域。应拓展到企业经济管理和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管理当局应重视并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从各方面积极支持阿部审计工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优化从业人员素质,为发挥其职能提供条件,使内部审计融合到公司治理中去,积极发挥其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部分应有的作用。(3)促进内部审计独立,实现内部审计模式优化。在我国,较大的公司很多采取审计模式是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而监事会往往只有监督权和建议权,这导致监事会的监督作用被削弱。对董事和经理的制裁并不能通过监事会,一般要通过股东大会才能执行。这一切实质上对高级管理人员集中监督的分散,客观上削弱了监督效率。就其工作内容来说,中国公司监事会主要的开展财务审计,在战略审计、内部控制测试和绩效审计方面,监事审计的作用有限。因而,对审计模式予以调整是很必要的。同时,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监控职能交叉、重复,造成公司资源浪费和阻止冲突,这也是公司治理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针对监事会与独立董事职能交叉,进而导致组织冲突的问题,可以考虑转变治理结构的中心,变以监事会为中心为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在信息传递速度、发现问题及时性方面的效率较高;对改善决策科学性,提高经营效率非常重要。一项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调查显示,有67.26%的样本公司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证董事会、股东、经理层充分有效地参与决策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3.01%的样本公司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证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可见,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随着《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颁布,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全面推开。一方面,董事会的独立性由于原政府组织的干预减少而独立性加强,另一方面,由于成本的作用,股权结构开始依赖董事会进行治理,董事会对股东的依赖在、北削减,其独立性日渐加强,董事会为中心的智力结构逐渐形成。(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制订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对内部审计人员实行统一注册考试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严格准入制度,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人员配置。重视和加强内审人员知识的培训与更新,促使其在业务水平和技能上满足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推行审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集成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的实时监控。改变定期审计、事后审计为实时审计,提高审计时效和效率,为股东等利益相关者、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及时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

[1]蔡春等:《公司治理审计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程新生:《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叶陈刚、程新生:《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比较与选择一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分析》,《审计研究》2006年第6期。

门萨智力测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家庭装修

一、形式和色彩服从功能充分考虑功能要求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

二、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三、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四、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但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

色彩包围出的好心情

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

个性风格。

色泽功能

色彩的心理作用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色彩与空间感

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色彩与人的情绪

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墙壁用色

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墙面色彩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墙面的色彩选择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

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音乐与色彩的关系

声色迷离

如果黑暗是音乐的形体

朋友们约我谈音乐与色彩的关系,有点赶鸭子上架,因为我自忖是个“乐盲”――此时忽觉这个词格外有趣,为什么不说“乐聋”呢?构造法似乎也暗示着“看”的优先性,更准确地说,是人的生活状态对“看”的更深的依赖感。但我在懒散中忽然读到张爱玲的《谈音乐》,有段文字触动了我:

“气味总是暂时,偶尔的,长久嗅着,既使可能,也受不了。所以气味到底是小趣味。而颜色,有了个颜色就有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颜色和气味的愉快也许和这有关系。不像音乐,音乐永远是离开了它自己到别处去的,到哪里,似乎谁都不能确定,而且才到就已经过去了,跟着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张爱玲在文中漫无边际地扯着洋腔土调,似乎都不如在开篇谈气味谈色彩时那般痴迷,让人可以觉察到肌肤上纤毛的微颤。回顾起来,我对色彩的好感逊于文字,对音乐的好感逊于色彩,这种感官的偏好,本是天生的。但好事者往往喜欢让感官们弥漫一气,探究起色、味、音,眼、鼻,耳的暧昧关系来。而诸多窜来窜去的讨论,大都离不开对“通感”的阐释。

许多时候,我们把“通感”视为一种修辞手法,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被频频引证的一句话:“塘中的月光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理解这种层次的通感,在一个“像”字。“像”是一座桥,使听觉与视觉之间得以自然而自如的转化,转化的基础在我们的智力结构。爱伦。坡说,光谱中的橙色光线和蚊蚋的嘈嘈之声,给他的感觉几乎相同,只因我们的感官就是一个共鸣腔。或许“通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本然的规律,以至于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万能钥匙,且时时做偷机取巧之用。大学时听一位音乐教授讲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他诱导我们动用形象思维,去想象出神灵活现的侏儒、古堡、牛车、基辅大门――并告诉我们这些形象就是乐曲的内涵。虽然素材与作品之间并非隐喻关系,但我总怀疑那位教授的潜在动机是他的“通感”情结。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我读到了对通感的创作本体论意义上的阐述:“现在,在心理学领域内”联想“理论再也不能令人满意了。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我想,康定斯基所说失效的“联想”,就是修辞意义上的“通感”;富于意味的是,康定斯基也只能用“好比”来结构。

形式跃居为内容(而成为内容的形式将受到新的瓦解),康定斯基完成了令人振奋的一跳。虽然德拉克洛瓦早就说过:“众所周知,黄色、橙色和红色具有快乐和丰富的含义”,但在跑道上运势滑行和腾出地面的一瞬毕竟不同。这一跳是如何完成的呢?我发现“形式”的色彩是踩着音乐摇摆的荷叶跳上“内容”的宝座的――这只宝座也是荷叶做的。因为“乐曲声直接作用于心灵并在那里激起回响,因为乐感是人所固有的”,只有和音乐相通,色彩才能“直接”地作用于精神。这里,“像”字那座桥梁从平卧忽而竖了起来,音乐变成了雅各的天梯。

似乎是宿命,在上世纪之交,艺术的各领域都有着“九九归一”的抱负。任何艺术形式,都希望无限地接近音乐,这一思想似乎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里得以完成。在诗歌领域,比如马拉美对音乐性的追求,远远不是寻个押韵、悦耳了,而是一种在“音”中忘却“义”的诱惑。这种诱惑,会让诗歌消弥于乐音之中,会让生活的脚掌脱离尘土,正所谓“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马拉美是造梦的高手,但我更信服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词汇的音乐性在文字语言与口头语言中永远不是单纯发声问题。它也不仅仅产生于元音和辅音的和谐上。它产生于语言与它的意义的关系上。所以意义――即内容――应当永远占主导地位。”当“音乐性”这个词泛滥成灾,在消费者的狂热中贬值之时,我更愿意保守地坚持,每种感官每种媒介的独立性,因为“像”不是“是”,爬上“梯子”也不意味着你就能望见天堂;都上了天堂,人间岂不寂寞荒凉?

攀上音乐梯子的色彩是什么样的色彩呢?康定斯基举了红色为例。“这种红色没有任何独立的冷暖过渡;而且我们应该这样设想:红色调里的各种微妙的变化也是如此。为此我才说这种精神视觉是模糊的。但是既然这种内在声音在没有冷暖倾向的情况下能够持续下去,我们同时也可认为它是明确的。”柏拉图的理想我想在这种奇妙的色彩中实现了。它既为人世所无,又分明存在于我们的内在声音;它既有理性的冰冷明晰,又有感性的温情脉脉,撩人心扉。在我们说“蓝调音乐”时,我想就是康定斯基的蓝。

如果说康定斯基是让色彩向上爬的话,兰波则是让音乐向下滑。因为,对音乐色调的直觉把握并不足以催发我们的想象力,奇妙的是色彩的繁衍能力。“A黑,E白,I红,U绿,O蓝:元音,终有一天我要道破你们隐秘的身世。”元音隐秘的身世是什么呢?如果仅停留在寻找色彩的对应上,兰波的发现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就像只找到通往家园的路径,而对家园的门廊仍然一无所知。于是兰波接着想象到:“A,苍蝇身上的黑绒胸衣,围绕着腐臭嗡嗡地飞行。”“A”找到了黑色,黑色在人世上找到了一只苍蝇,有点借尸还魂的意思。找到了尸,黑色才不会空虚,“A”才能有安稳的感觉――这里,我们甚至可以做一次尼采式的形而上学的颠覆:如果没有繁复的生活经验,没有无意识的沉积,我们是否可能对色彩、对音乐的色彩有起码的感知?那么,什么找到了“A”呢?在康定斯基的论证中,我更感兴趣的是他引述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词:

“灵魂里没有音乐的人,

不会为甜蜜和谐的乐声所感动,

他们为非作恶,使奸弄诈,

他们的灵魂象黑夜一样昏沉,

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

这种人是不可信任的,

听这音乐!

“他们的灵魂像黑夜一样昏沉,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我觉得是这段词里最有“音乐性”的两句。出现这两句时,我忽然预感着琴弓绷紧,第一声乐音将从黑暗中勃然而发。没有这两句,那么再“甜蜜和谐”的乐声也会象吊死的幻影一样。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诗的结构,头三句只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莎士比亚惯用的花招,你会感到,不是“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而恰恰是说话者对音乐一无所知。只有当说话者一步一步走过了“他们的灵魂象黑夜一样昏沉,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这两句后,他才察觉到自己对黑暗的胆怯,对音乐的胆怯。他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因为开始他在贼喊捉贼。这时,他听到了黑暗中发出的声音:“这种人是不可信任的,听这音乐!”

音乐从黑暗中发出,但我们无法把黑暗理解为色彩,正如黑暗中的无声,我们无法把它理解为音乐。大音虚声,大象希形,我们触到了象与声的极限;太初有道,太初有光,但道人听不见,光人也看不见。我相信,在神的王国里,音与色,本是一体;只有到人的王国,才有音与色的等级。

色彩叫人安心,音乐让人心慌,张爱玲说的是实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常识,常识是人的本性。但人的本性还有一条,就是他总想超越自己的本性,老歌德一年只敢看一部莎士比亚,不知他听贝多芬时会不会战战兢兢。听音看色,是人的本能;听音有色,看色有音,也是人的心灵的本然构造。那么我们在什么层面上谈论音乐与色彩的问题上才能有些意义呢?我好象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

在此,我想引一段杨小彦在《读图时代》中的话:“长久以来,我总是把莱辛所写的美学著作《拉奥孔》看作是文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一个象征性转折……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描写死亡可以尽可能地使用想象力,极力去渲染其中真实的恐怖气氛,人们在阅读当中自己去体会这种气氛并在体会当中去获得审美的升华。可是,如果画家们真的把死亡的景象如实地画出来,人们就会受不了,因为视觉本身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直接性,会导致生理而不是心理的不良反应。所以,莱辛对于”美“的最后规定是在视觉上以不导致生理刺激为底线。的确,从古希腊开始的艺术,为了视觉上的愉悦感,画家们发展出了一种样式,雕塑《拉奥孔》便是这种样式的一个著名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拉奥孔和他的三个儿子的垂死挣扎是如何变成了优美的形体展示。”

今天,“图已经成为千变万化的足以和文字抗衡的另一类存在,成了文字真实意义上的异化物”。而我发现在人们对文字与图像――当然图像的外延远远要广于色彩――的争论过程中,音乐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不知它欲当旁观者,还是当大法官。所以,当我们把音乐引入这场注定要旷日持久的争论中时,无疑是一次冒险,而新的生机和意味将在冒险中被发现。

色彩与视觉

颜色感觉要素

一个物体在视觉上引起的颜色感觉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l)物体表面将照射光线反射到主间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表面物理与表面几何特性。

(2)照明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波长构成特性一光能在相关视觉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从光源的色品质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温。

(3)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与传送光刺激的能力。

色彩视觉的三要素

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觉采区分色谱段。缺失了这种视觉属性使无所谓色彩了就像全色盲人的世界那样、根据有无色相属性,可以将外界引起的色感觉分成两大体系:有彩色系与非彩色系。

(l)有彩色系即具有色相同性的色觉。有彩色系才具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量度。

(2)非彩色系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2.饱和度饱和度是那种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觉属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浓艳,饱和度也愈高。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深、浅。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同我们在彩色显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饱和度感觉也不一样。眼睛对红色的光刺激强烈,对绿色的光刺激最弱,饱和度低。因此,中国满大街小巷里跑的红色出租车。从视觉科学来讲,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没有人喜欢长时间盯着红色的出租车,这么多的红色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的情绪。而司机之所以选择红色的理由无非有两条,一是红包车价格便宜(红色染料易得到),另一个理由即是所谓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吉利。其实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毫无科学道理。

3.明度明度是那种可以使我们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觉的视觉属性。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请注意:不要对这一定义产生误解,即并非有彩色系便没有明度属性,只是强调明度这一视觉属性是排开色相属性,只涉及明暗层次的感觉,就像用黑白全色胶卷拍照片,只记录明暗层次而不记录色相那样。根据明度感觉的强弱,从最明亮到最暗可以分成三段水平:白-高明度端的非彩色觉;黑-低明度端的非彩色宽;灰-介于白与黑之间的中间层次明度感觉。绘画中的素描和不着色的雕塑就是利用这种明度层次来表现艺术主题的。

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研究也发现,人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光最醒目。人们还发现。人眼的光谱敏感度也是与亮度水平有依赖关系的在低亮度水平下这条光谱机敏度曲线将会向短波方向平移。使人眼对短波系列的色彩变得相对地更为敏感起来。这使得拂晓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变得幽蓝,蓝紫色的花草或物体变得醒目起来。夜色总是一派乌蓝景象便是这个道理。这为我们设计户外广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日照特点和不同的环境,设计选择醒目的色彩基调,同时根据广告的面积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

视觉适应效果

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眼睛构造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人可以藉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明暗适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例如,从黑暗的屋子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会充满白花花的感觉,稍后才能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随之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视觉的明暗适应能力在时间上是有较大差别的。通常,暗适应的过程约为5~10min,而明适应仅需0.2s.人眼这种独特的视觉功能,主要通过类似于照相机光圈的器官-虹膜对瞳孔大小的控制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以适应外部明暗的变化。光线弱时,瞳孔扩大;而光线强时,瞳孔则缩小。因而在任何光亮度下,人们都能较容易地分形辨色。

3.颜色适应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法国国旗为红白蓝三色,当时在设计时,该旗帜的最初色彩搭配方案,为完全符合物理真实的三条等距色带,可是这种色彩构成的效果,总使人感到三色间的比例不够统一,即白色显宽,红色居中,蓝色显窄。后来在有关色彩专家的建议下。把一者面积比例调整为红:自:蓝=33:30:37的搭配关系。至此,国旗显示出符合视觉生理等距离感的特殊色彩效果并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感受、这说明光的颜色会使人的眼睛产生形状大小的错觉。

受色光影响而发生视错的现象还有著名的柏金赫现象。据国外科研机构测定,红色在680nm波长时,其在白色光照中的明度要比蓝色为480nm波长时的明度高出近10倍。而在夜晚,蓝色明度则要比红色的明度强出近16倍。对视觉来说,白天,光谱上波长长的红光其色感显得鲜艳明亮,而波长短的蓝光则显得相对平淡逊色。但到了夜晚,当光谱上波长短的蓝光色感显得迷人惹眼时,而波长长的红光色感则显得惨淡虚弱。换句话说,随着光亮条件的变化,人眼的适应状态也在不断地被匡正与调整,对光谱色的视感也与之同步转换。由于这一现象是1852年捷克医学专家柏金赫在迥异光亮条件下的书屋观察相同一幅油画作品时,偶然发现并率先提出的,故此而得名。研究柏金赫视错的现实意义,就是引导色彩应用者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活动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地组合好特定光亮氛围中的色彩搭配关系,从而尽量避免尴尬色彩现象的出现。如在创作一幅用于悬挂在较暗室内环境中的磨漆画时,在色彩构成万面,不宜配置弱光中反射效果极差的红、橙等暖润色,否则不仅起不到任何装饰效用,反而会使墙面显得更加沉闷。但是如果画面选用少许光亮便能熠熠生辉的蓝、绿等冷调色搭配,就会使整个作品充满美丽诱人的意趣。这对于幽静的环境而言,无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烘托与渲染。

心理性视错

色彩视觉因主要受心理因素一知觉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色彩感应现象,称为“心理性机带或视差”。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都属于心理性视错的范畴。

l.连续对比连续对比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物体对视觉的刺激作用突然停止后,人的视觉感应井非立刻全部消失,而是该物的映像仍然暂时存留,这种现象也称作‘视觉残像“。视觉残像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类、视觉残像形成的原因是眼睛连续注视的结果,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

所谓正残像,又称“正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一种色觉现象。它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也是神经兴奋有余的产物。如凝注红色,当将其移开后,眼前还会感到有红色浮现。通常,残像暂留时间在0.1s左右。大家喜爱的影视艺术就是依据这一视觉生理特性而创作完成的。将画面按每秒24帧连续放映,眼睛就观察到与日常生活相同的视觉体验,即电影或电视节目。

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例如,当久视红色后,视觉迅速移向白色时,看到的并非白色而是红色的补色一绿色;如久观红色后,再转向绿色时,则会觉得绿色更绿;而凝注红色后,再移视橙色时,则会感到该色呈暗。据国外科学研究成果报告,这些视错现象都是因为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造成的。如当我们持续凝视红色后,把眼睛移向白纸,这时由于红色感光蛋白元因长久兴奋引起疲劳转人抑制状态,而此时处于兴奋状态的绿色感光蛋白元就会“趁虚而入”,故此,通过生理的自动调节作用,白色就会呈现绿色的映像。除色相外,科学家证明色彩的明度也有负残像现象。如白色的负残像是黑色,而黑色的负残像则为白色等。

利用眼睛的这个特点,在设计户外大型喷绘广告时,可以采用大对比颜色,以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高速公路旁边的立柱广告。

2.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指人眼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即眼睛同时接受到坦异色彩的刺激后,使色觉发生相互冲突和干扰而造成的特殊视觉色彩效果。基本规律是在同时对比时,相邻接的色彩会改变或失掉原来的某些物质属性,并向对应的方面转换,从而展示出新的色彩效果和活力。

一般地说,色彩对比愈强烈,现错效果愈显著。例如,当明度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时对比时,明亮的颜色显得更加明亮,而黯淡的颜色则会更加黯淡;当色相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邻接的各色会偏向于将自己的补色残像推向对方,如红色与黄色搭配,眼睛时而把红色感觉为带紫味的颜色,时而又把黄色视为带绿味的颜色:当互补色同时对比时,由于受色彩对比作用的影响,而使双方均显示出鲜艳饱满的魁力,‘如红色与绿色组合一块,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在对比过程中,红与绿都得到了肯定及强调:当纯度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饱和度高的纯色将会更加艳丽,而饱和度低的纯色则相对黯然失色,霓虹灯的色饱和度最高,因此霓虹灯的色彩在晚上也最诱人、最醒目;当冷暖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冷色让人感到非常的冷峻和消极,暖色令人觉得极为热烈与主动:当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颜色同时对比时,有彩色系颜色的色觉稳定,而无彩色系的颜色,则明显倾向有彩色系的补色残像。如红色与灰色并列,灰色会自动呈现绿灰的效果。

同时对比这种视错现象曾被许多艺术家们关注及运用。而真正以科学的观念去系统地认识、表达和总结这种色觉现象的画家、科学家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他把具有同时对比性质的黑与白、黄与蓝、红与绿等各颜色从其他色彩中分离出来,并根据主题和艺术创作的需要,将它们巧妙地构成到给定的造型中去,从而使画面展示出不同凡响的色彩美感。

综上所述,无论是同时对比还是连续对比,其实质都是为了适合于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从生理上分析,视觉器官对色彩具有协调与舒适的要求,凡满足这种条件的色影或色彩关系,就能取得色彩的生理和谐效果。

视觉观察特点

1.视觉光和暗适应由于人的眼睛存在视觉的光适应和暗适应,因此这一过程表现为视觉的劣化,这种现象有助于为照明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两个相临的环境中,照明的光源亮度对比不要超过20倍,提倡局部照明与整体照明相结合的环境设计。如,看电视时不将所有灯都熄灭。在地铁和一些地下走廊的灯箱广告的设计中,就必须考虑照明的适应性和局部灯光的亮度选择。

2.眼睛的注视注视是一种发挥中央视觉分辨能力的视觉功能,即将被观察点聚焦在中央凹处。在注视中,被注视的目标虽然应被聚焦在中央凹处,但仍然伴随有一种不随意的眼动,这种眼动主观并无意识,而是下意识的。将眼睛不动地盯住远处某点坐着发愣的时候,不一会儿功夫你就会感到周围一切都从视野中消失,留下一片茫然。此时若你猛然清醒而将视线从原来盯住的目标移开,便又会恢复原来的清晰视觉来。这便是视网膜上视像固定便会导致视像消失的现象,这从反面证明了这种不随意眼动对于维持视觉的作用。

3.视觉的跳跃性人的眼睛在观察对象的形态时,例如看一件物体的外形轮廓或它内部各部分的细节时,视线总要从一处移至另一处,便需要配合以眼动使观察点一个接一个地相继落在中央凹处上。研究发现,便视线移动的眼球运动是不平滑的,而是跳跃式的,即视线不可能沿着对象的外形轮廓平滑地移动。研究测试的结果显示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眼睛观察物体时,视线在那些最具特征的部位停留的机会最频繁:二是观察时视线移动是跳跃式的。研究还发现,视线的跳跃式移动速度很快,水平方向移动5~20°,视角仅需35~96μs;垂直方向移动5~20°,视角则时间长些,需35~108μs.在两个注视点的移动之间,即在视线跳跃过程中视觉是模糊的、这个研究结论,对于我们在设计户外大型广告非常具有指导作用,即,广告版面有主决之分,突出特点,通过文字、色彩、人物或醒目的对象制造视觉停留点,吸引顾客的注意,避免大面积背景色彩过强。

4.空间分辨率指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即分辩视野中最小空间距离的本领。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不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更决定于观察物体的距离,因此眼睛判断物体细节不是根据物体大小,而是根据视网膜上的物体的图像来判断。因此广告设计中,特别是大型广告,由于观察距离较远,必需减少版面的复杂程度和局部细节,以方便行人远距离观察的视觉特点。

5.视觉观察距离人的眼睛在观察距离中,比较适宜的观察距离的范围一般为2~20m,因此广告的设置高度和距离要充分依据人的身高和平视效果。如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8cm,然而具体由于环境的因素,广告媒体的安放不可能完全按照预想的进行。因此就必需依据广告内容进行版面的协调,充分考虑环境的影响因素,使其设计更具人性化,更具融合性,更具吸引力。

音色与颜色

就象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艺术也离不开音色,而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从物理角度上说,它们都是一种波动,只是它们的性质和频率范围不同而已。人们耳朵能听到的声波大约从每秒十六周-每秒二万周左右,人们眼睛能看到的光波(电磁波)大约从每秒四百五十一万亿周-每秒七百八十万亿周之间。

在音乐作品中运用不用的音色与在美术作品中运用不用颜色是极为相似的。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鲜明、温暖、暗淡等感觉。有许多音乐家把音乐与颜色相比拟,把它们分别联系起来,1876年,当时著名音乐家波萨科特提出了一个音乐家们可以接受的比拟:弦乐、人声-黑色。铜管、鼓-红色;木管-蓝色。而指挥家高得弗来提出的见解是:长笛-蓝色。单簧管-玫瑰色。铜管-红色。这种比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时,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明朗的长笛声部吹出了蓝色的天空,而单簧管的独奏乐句,从它那纯净而优美的音色中。似乎呈现出了玫瑰花一般的美丽色彩……。

至于铜管的音色与红颜色联系起来的确是很恰当的。它强烈、红火、振奋而又雄壮。另外,我觉得双簧管的音色常常是绿色的。这种音色与颜色的联想是人们在艺术欣赏中逐渐获得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过去研究过色彩与音乐的人也指出这种联想往往是随意的。著名作曲家柏疗兹的乐器法中说:“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而他的作品在音色上确实是很丰富多采的。他和瓦格纳、德彪西等人被认为是色彩感强的作曲家。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想,产生于生活实际和艺术实际。又了这些联想我们可以在音乐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加形象的多彩的艺术感染力。

(二)色彩音乐

色彩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音乐与色彩在人的感觉上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曲调、和声、节奏、掉性、音区等等。它们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人们提出这种联系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早在二世纪古希腊的伟大科学家托勒密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以后就陆续不断地有人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早指出音乐与色彩(光)在性质上有联系的要算阿其那修斯。柯撤尔,他认为音乐是光现象的模仿者。1697年,沃根里尔在他的《名歌唱家》一书中有这样的形容词:“晚会上的红色音调”、“蓝色的矢车菊般的音调”,“黑琥珀色的音调”等等。

十八世纪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粒子性质以后,不久人们又认识到光的波动性质,并从白色光中析出了七种色彩,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从此人们就试图找出音频与光波之间的联系规律,最简单的是把音阶中七个音与七种颜色联系起来,但那毕竟没有什么意义。其它有许多作曲家、美术家也进行了各种探索,在1720年路易斯。卡斯勒就写过一本《现代音乐与色彩》的书,有的人曾把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与可见光的光谱色带按比例地联系起来,即最低音开始是红色直到最高音紫色。这仍然一种机械地联系。还有许多人从节奏、曲调、掉性、和声等多方面去寻找音乐与色彩的联系,而且想找出一个规律能使音乐与色彩可以互相“反译”,在这种意图下,第一个有趣的实验开始了。

1789年,科学家、诗人达文一一个油灯的光线通过可以活动的彩色玻璃射到银幕上,它可以随意变换色彩,然后将它与一架竖琴连结起来,使琴声与色彩按设计好的联系规律而同时改变,这样就产生了称为“可见的音乐”。这可以说是色彩音乐的开端。在历史上有人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瓦格纳的音乐则闪烁着不同的色彩,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古诺的音乐引起紫色的联想等等。这些说法虽然有些过于笼统,可是却说明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是可以理想到丰富色彩的。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斯克里亚宾,对音乐与色彩的关系都发表过各种见解。譬如,他们都认为调性的色彩是明显的,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见解:调性里姆斯基斯克里亚宾C大白红G大棕、金色橙、玫瑰色D大黄、明朗地黄、辉煌A大玫瑰色、明朗绿E大蓝宝石般的色彩浅蓝B大铁青、暗(同上)#F大灰、绿湛蓝的bD大暗淡紫bA大暗紫色紫红E大黑、沉闷铁色、有光泽bB大(同上)(同上)F大绿红我们可以从上表中斯克里亚宾对调性色彩的见解中发现,随着升种调号的增多,它的色彩感由红向紫按光谱顺序移动,这恰巧符合两者自然的联系,可见人们主观感觉和现象,也往往能表现出一定的客观规律性。斯克里亚宾是色彩音乐的理论家和倡导者之一,在这方面他作过许多实验

十九世纪末以来,随着各种艺术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色彩音乐也就形成了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人们不再去分析音乐(声音)与色彩(光线)的具体联系了,而着重研究色彩本身的艺术性,音乐家们以各种色彩光,以及通过不同折射二产生的图象去伴随音乐演出。在二十世纪初,这种色彩音乐表演颇为流行,有许多音乐家与美术家,以及科学家进行这种形式的创作和表演,这种表演最初要算里明顿图教授于1895年在伦敦皇家学院进行的“彩色风琴”表演,这架“风琴”以它所产生的彩色光线映在乐队和钢琴上方的银幕上,以它伴随乐队所演奏的肖邦、瓦格纳的音乐。到1911年,他还写了《色彩音乐-流动色彩的艺术》,同时他还在音阶的12个半音上拟出一个色彩音阶,这个音阶不只是一个8度,而是好几个8度。色彩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创造是制成了Clavilux(克拉维拉克斯)色彩投影机,它是一个能调制出各种彩色光与图象的仪器,由一个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威尔弗莱德创造的,形状有如一张斜面的写字台,面上有产生各种色彩、图象的控制开关、旋扭等装置,它能放映出富有幻想性的彩色图象,有的如轻纱飘渺,有的如动物轮廓,这些富于变化的彩色影象伴随音乐演奏,使人们感到音乐与色彩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1922年在美国公开表演以后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人们形容音乐与色彩是“在感情的平行线上奔跑”的,从此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去研究声音与色彩的具体联系和互相“反译”了。1926年威尔弗莱德在费城交响乐队的合作下演出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取得很大成功,听众形容现场色彩气氛时说:“音乐几乎被一种俄国芭蕾舞式的鲜明节奏和流动的激情所融合”,在广大群众中也普遍确认了由文学、美术、新的色彩艺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色彩音乐。在色彩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音乐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创作,著名的如:亚历山大。拉兹罗发明的色彩钢琴,它能在演奏过程中射出彩色图象到银幕上以伴随音乐,他还著有《彩色光线-音乐》一书。弗里德里克。本顿发明了色彩控制台。阿德里安。伯尔纳德作了一个练习曲《色彩音乐-光的艺术》,1913年出版了他的《色彩音乐的作曲》和《线条和形象的练习》。弗。斯契尔巴契夫写了一个钢琴、竖琴、弦乐四重奏、小提琴、舞蹈和光的“九重奏曲”。1922年布利斯写了《色彩交响曲》,乐章标题是:1.紫色,2.红色,3.蓝色,4.绿色。并寄各种颜色以特定感情,如他认为:艳绿表示希望、幸福、春天、胜利等。色彩音乐的名著-斯克里亚宾的《普罗米修斯》(即火的诗)与勋伯格的作品联合表演,使色彩音乐获得了更丰富的艺术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技术也应用到色彩音乐中,在1973年美国芝加哥天文馆内就表演了激光色彩音乐,由于激光具有与普通光线不同的视觉效果,而使色彩音乐又进入了新的领域。

色彩音乐在我国还未有过有影响的实验与创作。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我认为音乐家们也不妨同美术家们合作,进行一些尝试,说不定它真的会使我们的音乐生活名副其实地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哩!

色彩心理理论:色彩与听觉、嗅觉、味觉

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共感觉”或“通感”。

听觉:

神经医学家萨克斯曾描述过一个完全色盲的病例,这个罕见的病却不幸地降临在一位抽象画家艾先生身上。他于一次车祸意外之后完全丧失辨识色彩的能力,从此陷入一个灰色的铅铸的世界:他那只棕色的狗变成暗灰色,蕃茄汁是黑色,彩色电视机成了一堆乱糟糟的东西。然而更奇怪的是,在丧失感受色彩的能力的同时,他也丧失感受音乐的能力。他原本是一位对色彩与音乐有极强连带感觉(伴生现象)的画家,他可以将“不同的音调立刻转换成不同的色彩,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似乎也同时看到内心各种翻腾的色彩;如今他已没有音乐-视觉影像……音乐不再完整,因为可以与它互补的色调已经不见了,音乐变得贫乏至极。”

艾先生的眼睛不仅丧失了看的能力,也丧失了听的能力。艾先生的例子反向地证实了视觉与听觉的强烈紧密联系的存在,它也说明了眼睛不仅仅具有观看的能力,也具有倾听的能力。艾先生并不是具有视觉与听觉的“共感觉”(synesthesia)的唯一一人,许多艺术家(波特莱尔、乔艾斯、吴尔芙)都具有这个被俄国小说家纳博可夫称之为“彩色听觉”的能力。在音乐领域里,最知名的就是俄国作曲家,史克里雅宾(A.Scriabin,1872-1915)。他试图将这些色彩与音调的共生感觉谱进他的第五交响曲,一个“音乐与色彩水融的构想”。他并精确地罗列了曲调、每秒震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

C调256次红色

升C调277次紫色

D调298次黄色

升D调319次森林的钢铁之光

E调341次珍珠白和月光的闪烁

F调362次暗红色

升F调383次水蓝色

G调405次偏玫瑰红的橙色

A调447次绿色

B调490次珍珠蓝

这首交响曲在演出时,“除了安排完整的交响乐团之外,还需要用到一架钢琴、合唱团,和一部能将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风琴。”可惜首演时,这部色光风琴的装置被人以“不切实际”的理由删除了。

然而这个对应表后来得到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W.Kandiski,1866-1944)的青睐,并引为其绘画理论的根据,还指出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中“听见”颜色,并且也能从色彩中“看到”声音:黄色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达到眼睛和精神所无法忍受的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会变得愈来愈“尖锐”,刺痛耳朵和精神。蓝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能力,会“降到”无限深,以其雄伟的低音而发出横笛(浅蓝色时)、大提琴(降得更低时)、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风琴的深度里,你会“看到”蓝色的深度。绿色非常平衡,相对于小提琴中段和渐细的音色。而红色(朱砂色)运用技巧时,可以给予强烈鼓声的印象。通感并不只发生于视觉与听觉之间,还发生于嗅觉、触觉甚至味觉之间。

味觉:

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可以促进人们的食欲,有色彩变化搭配的食物容易增进食欲,而单调或者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则使人倒足了胃口。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也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中许多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玻璃纸包裹灯泡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就是为了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鲜,引起人的食欲。

嗅觉:

色彩与嗅觉的关系大致与味觉相同,也是由生活联想而得。从花色联想到花香,根据试验心理学的报告:通常红、黄、橙等的暖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香味,偏冷的浊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腐败的臭味。深褐色容易联想到烧焦了的食物,感到有蛋白质烤焦的臭味。

色彩窥视心灵的颜色

依色彩喜好度做性格测验,目前在世界各地可谓风行不衰,极为流行。

第一位以心理学方式延续研究这项测试的卢休指出,颜色的嗜好也显示出其人对异性的态度和日常生活的形态。换句话说,对于色彩的喜恶,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心中潜藏的愿望。这里有八种颜色,依你按由强到弱“讨厌”的颜色的顺序,选择你排列第八的颜色:A、绿色B、茶色C、蓝色D、紫色E、红色F、橘色G、白色H、黄色你选择了哪种颜色?

最后选出的第八种颜色,是了解你的性格的关键。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不要与喜好的服装颜色相混,请你直接选出感觉深刻的色彩作答。

最后选择绿色的人绿色是“红”与“蓝”的中间色。挑选绿色的人性格上也居于两者之间。既有行动力,同时又能沉静思考,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特质。也就是兼具优雅与理性,喜好寂寞又谨慎保守。行事不会逾越本分,非常明白自我的立场。由于性情冷静,无论面对任何事都能冷静处理,而且绝不感情用事,所以深受别人信赖。对于别人的请求或委托,总是欣然接受。

最后选择茶色的人茶色是深沉而朴素的颜色。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服装嗜好也偏爱不华丽但富有韵味的款式。正因为这种倾向,你很在乎事物内层的精神性表现,所以很能了解人世间的寂廖、孤寂。虽然你的存在并非引人注目,但是内在却具有良好的潜质。由于诚实又富有责任感,很容易被别人接纳。但是,有时太过于孜孜不倦,而显得有些不知变通。此外,对于容易明白的事情,偶尔会用力过度,做无谓的深刻思考。

最后选择蓝色的人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正巧和红色所具有的形象相反,它象征冷静和浪漫。一看到蓝色,就令你心情安定沉静,同时提高想象力。喜好蓝色的女性,多具有女性善良和丰富的感受力。神经纤细,容易感伤,对人也十分敏感,一个人独处时,常无法忍受那种孤寂。经常渴求恋爱的对象,而且也希望为温暖的爱所包围。是与其爱人而宁愿被爱的典型。个性朴实,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

最后选择紫色的人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性格极端的颜色混合而成,因此,这个颜色充满着神秘不可理解的复杂情调。喜欢这个颜色的人,可以说艺术家类型的人,内心强烈渴求世人肯定你的才能,有时显得太过虚荣,装饰过度。面对知心朋友,不妨坦率以待,但是由于平时内向又性情不定,旁人很难理解你真正的想法。此外,有时你也会大发雷霆,但决不至于歇斯底里。

最后选择红色的人红色是代表精心和行动的颜色,而红色的食物或饮料也通常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喜欢红色的人,个性积极,充满斗志。而且意志坚强不轻易屈服,凡是依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一旦无法实现便觉不顺心。如果完全不依原先所预期,会又猛烈反弹的举动。尽管如此,碰到多少困难,都不能轻易打倒这个精力充沛的人。

最后选择橘色的人橘色是不太讨人喜欢的颜色,特别是不受女性欢迎。可是,喜欢橘色的人却具有出众的社交性格,可以与任何人融洽相处。这种人最舍和从事推销员、空中小姐、旅馆服务员的工作。经常笑脸迎人、先向人打招呼问好。喜欢与人相处,不喜欢独处。喜欢上别人时,通常以朋友的身份爱慕对方,而不会以大胆热情示人。另外,这种人非常喜欢新鲜事物或是稀奇古怪的东西,对人生拥有永不熄灭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