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家小故事

科学家小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科学家小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1篇

由于生化总学时不到100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师而言是个不小的压力。在实际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重视绪论课的教学,认为绪论课非常简单,按照书本上的概念解释,讲多少与后面内容无关。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绪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全书的学习指南,是对课程的高度概括,其首因效应在教学实际中具有重要意义。讲好绪论课可以帮助学生揭开生物化学神秘的面纱,克服“望而生畏”的心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生化的信心,也有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使教师在后继的教学工作中事半而功倍。实际上,想把绪论讲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经过多年的专业积累,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整体上把握整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好的绪论课能促进学生后面章节知识的学习。其教学效果,也关系到后面章节正常教学。因此,我们不可忽视绪论课的重要性。

二、联系临床,采取举实例、故事教学

绪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对绪论的讲解不够生动。因此,在绪论课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联系口腔医学专业,适当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的问题或者与临床疾病相关的案例,介绍一两个通俗易懂的生化学家小故事,侧重于科普性,暂不作深入讨论。随着课程的进展,对于涉及的内容再做进一步讲解。在介绍什么是生物化学时,可以通过解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明星故事,采取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例如2012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给研究细胞核重编程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与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约翰·格登在1962年发现,细胞的分化是不可逆的。而40多年后,山中伸弥带领的团队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成功地将人的成熟体细胞逆转成为具有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同样,在讲述生化研究内容时,教师可就相关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经常不刷牙会产生龋齿?为什么酒精可以杀菌、消毒?为什么有的人喝牛奶就容易腹泻?为什么需要减肥的人要控制高脂、高糖饮食?新生儿为什么会在特定时期发生黄疸?为什么必须合理应用抗生素?乙型肝炎疫苗是如何研制的?为什么说人类已经进入“分子医学时代”等,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觉到“生化就在我身边”。教师还可以结合近几年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技术的应用,并举例如疫苗和新药的研制、遗传病的诊断、基因治疗的临床案例等,说明生化在医学基础课中的重要地位。

三、积累素材,善于运用多媒体

生物化学课理论内容抽象枯燥、代谢反应复杂,单一的板书教学已经逐渐被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网络等平台搜集积累资料,包括有趣的文字、形象的图片、生动的动画、视频等。掌握这些素材以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制作出学生感兴趣、内涵丰富、科学合理的绪论PPT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展现多媒体教学直观、信息量庞大、表现力丰富的特点,放大生物化学“系统性强,基础性强”的学科优势,弥补了生物化学看不见、摸不着的缺点。

四、注入情感教学,增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2篇

1.利用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歌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是侗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教学当中,我们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教师的智慧,将一些优秀的侗族文化渗透在教学当中。例如,教师可以用侗歌(多耶)来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当中向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侗族的优秀文化。比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这是我们侗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告诉学生,只有努力学习了,以后才能更好地将这些优秀的侗族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样,学生受到优秀历史文化的熏陶,必能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刻苦学习,敢于争先,为国争光。

2.充分挖掘课本当中的德育教材并与侗族文化有机结合

在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的材料,教师要把它挖掘出来并与侗族优秀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科学家执著追求的科学研究精神有一定的了解。在排列、组合和概率引言部分,讲解乒乓球比赛时,可以附带列出我国近年来在奥运会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让学生领略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感受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影响力。这些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只要充分挖掘,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3.运用好少数民族学生性格当中的优秀特点来进行品德教育

侗族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当地村规民约的影响,他们的性格当中有一种不服输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数学教学当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根据少数民族学生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例如,课堂当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团队精神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同时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解题能力竞赛、数学家小故事交流会等各种活动,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3篇

一、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喜爱学习化学的情感。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转折期,他们的兴趣较广泛,也容易转移,而他们的兴趣往往限于直接兴趣的水平。具体到化学学科,即较多地具有直觉兴趣(新奇、好看)和操作兴趣。在初三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对于演示实验非常有兴趣,看得很起劲。有一次由于实验室施工,没法准备演示实验,我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就只能描述实验现象,不能给学生真实的感知享受,结果我发现这一堂课不仅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遗憾,而且我的激情也大打折扣,教学内容虽然完成,但是教学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可见,掌握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掌握其心理活动,激发其兴趣,发展其“好知”的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

2.用生动的化学家小故事,课本插图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新版的化学教材与传统的化学教材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革。新版的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改成以科普读物似的版本,既注重了知识点的传授,又以引起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配合以各种图片和小故事、小情景、资料库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我还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化学家的生平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科学家们的发现之旅对于自己的启发。同时给学生大量展示有关化学、化学家等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科学探究处处可为。

3.运用多媒体动画,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计算机。电脑的使用使很多无法现实讲述或者演示给学生的化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工具,就能接受约65%,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如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MP3音乐等,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性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从而确保学习的成功。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 自考等。教学领域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媒体的辅助和参与将会使教学领域发生一场革命。

二、平等尊重信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颗温暖的舒心丸。教师尊重孩子的需要,孩子就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学生,达成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默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师生合作,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将产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因此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断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调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

课程改革呼唤教育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只有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希望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哪怕是瞬间的注视,学生都会感到幸福。如果教师有不尊重甚至歧视、挖苦学生的言行,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正确评价与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成功感是化学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被融入积极的“心理场”,思维就会被激活,注意会处于高度醒觉状态,这就为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将极大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平时及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及表扬,对回答很好的学生多说几个“回答得非常好,你很聪明,非常正确”等;对回答得不够完整的学生也给予“很好,好的,很不错”之类的评价,然后把内容补充完整。同时,让学生以掌声鼓励,消除他们的顾虑心理。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对自己树立起信心,同时对教师也会产生喜爱之情,从而把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转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激发学习动力。

我曾经带教一个班,刚进学校的时候与其他平行班都差不多,后来他们的班主任调走了,于是新来的英语教师成了他们的班主任。这位教师是区里的先进,对学生非常负责,对班级也是尽心尽力。每年教师节的时候,全校所有的教师都收到他们班学生自制的贺卡传达祝福和感谢。我也一直以为他带的这个班肯定很出色,可事实往往出乎人意料。这个班级的成绩越来越差,最后成为了年级中的最后一名。我很想不通,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样。后来我做了他们班的化学教师,才慢慢发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原来就是正确的评价。或许是这位教师对他们班的学生要求太高。他们班的学生曾经跟我说:“我们班考了第一又怎样,我们班主任还不是照样说我们考了第一不算什么,跟第二才差几分,人家很快就会追上来的。”虽然这位教师对这个班级尽心尽力,他们班的学生却一点都不喜欢他,甚至于有点讨厌他。我觉得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位教师似乎不太会表扬学生,没有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上的一种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对学习产生了反感,也对班主任产生了反感。我曾经看到过这位教师表扬学生,可是那种表扬也是面无表情,一语带过的,然后就是用这位学生来刺激其他同学,要求其他同学也要进步。难怪他们班的学生不喜欢他,因为这位教师似乎很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却常常将学生跟其他班级比较,要求学生成为近乎完美的人。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4篇

一、物理教学情境的实践特征

1.学科性。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物理教学情境要体现物理学科特色,能体现物理知识生成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学过“圆周运动”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翻滚过山车能安全经过轨道最高点而不掉下来”等。

2.形象性。形象而具体的情景赋予课堂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的限制。例如:学习“电场线”时,利用感应起电机使验电羽带上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斥验电羽散开,呈辐射状,以此来模拟演示电场线的形状和分布特点。

3.诱导性。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激疑的情境,它能有效诱发学生的思考,使学习不断深入。情境中“激疑”的设计和表述应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新奇性,以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4.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学情境须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如物理小故事,包括科学家小传、物理学史,或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传说、诗词等。

5.生活性。创设情景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情景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就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往往生活中的常见实例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是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二、多视角创设物理课堂教学情境

物理学科的教学不能简单化、线条化,应针对课堂教学时机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景――引人入胜。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疑惑,就能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实验构建情景或是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始设置疑问是比较常用的方式。还可以把物理与生活相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要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才会准确深入。物理实验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能够贴近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发现别人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小实例。

2.创设活动情景――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但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形成人人参与,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以跃跃欲试的亢奋心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概念,既能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符合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完成了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还可以借助图像再现情景,物理与图像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像再现物理情境,可以把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像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

3.创设想象情境――升华知识。想象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是学习者在头脑中把新旧知识和科学概念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的头脑“插上翅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有的时候利用物理知识所隐含的物理情境,创设一种表演情景,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

4.创设开放情境――发散思维。新课教学之后,简单地布置作业或机械地“一课一练”,往往会使学生加重疲倦的心态。此时如果能创设开放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使学生完成迁移训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三、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中的注意事项

1.要依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知识的前后关联以及学生接受水平而选用创设情境的最佳方式。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能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懂,想得到、学得到,能让学生从中得到激励与启迪。

2.教学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教学情境的全程贯穿性。教学情境不是单纯的课堂的“调味料”,不能“一晃而过”,而要为学生搭建起贯穿全程的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觉得课程连贯性突出,环环相扣。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感沟通;培养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二、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地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间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需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炼,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幼儿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的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耐挫能力普遍较差,而这些孩子要面对未来、面对社会,因此我们尝试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学习与锻炼,从而增强幼儿面对挫折的经验与能力。

一、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减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数,就要增强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如掌握与年龄相符的知识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会穿衣、系鞋带、叠被整理玩具等,如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他就会在集体活动中落后于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会做,反正我是落后的。除这些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失败后不悲观等。在日常生活中应抓住机会随时教育,随时观察,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当幼儿进步后,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认可的神态,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儿童面对问题时,教师不应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执行决定,而应作为“顾问”,向他们提供建议,对他们的选择提供咨询,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最后由儿童自己做决定并实施。这种教育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儿童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二、树立榜样,增强孩子必胜的信心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幼儿在走“独木桥”游戏时,有的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一定能做好,加油。”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壮壮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三、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

四、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还有,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设计一些有挑战的活动,引导幼儿爬障碍物等,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五、把握适度,正确处理挫折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在认知方面,教孩子正确理解挫折,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方面,教孩子充分体验挫折,消除对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为方面,教孩子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形成正确的反应方式。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总之,挫折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挫折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体系中应加强挫折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重视对儿童实施适量的挫折教育。只有这样,我国儿童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能应对新世纪竞争与挑战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科学家小故事范文第7篇

1“前置补偿”与物理课堂教学

在教学上,前置就是在正式教授新知识之前对相关必要的储备知识和技能的再认识或者对心理品质的补剂调节等活动的提前安排.“补偿”意思是弥补缺陷,抵消损失.前置补偿,即在教授新知识之前,考虑到学生学习新知识应储备的知识基础、方法经验、心理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空缺或不足,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适时的补偿.

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生成的过程.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地通过适时的前置补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必备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补偿,就能让学生顺利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前置补偿”在物理教学几种课型中的应用

2.1新授课教学中的“前置补偿”

新授课是最常规的课型,它的特点是“新”,对学生来说就是“生面孔”.教师如何引出、讲解和操练新知识、新规律,让学生更有效地感知、理解和运用,的确值得深入研究.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前,除了需要研究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思路,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对学生心理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外,还要研究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层次,研究学生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空缺或淡忘,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前置补偿,才能促使新授课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例如,在教授“加速度”这一新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捷地理解它的物理意义,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再度明确速度v和速度变化量Δv的物理意义,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实例来体会速度变化率Δv/Δt的意义,最后再让学生通过v、Δv和Δv/Δt的区别,进一步体会加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用这种对比补偿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顺利地理解加速度的内涵,让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不会犯低级错误.

2.2复习课教学中的“前置补偿”

复习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的一种课型.其目的是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解题方法的形成,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累计性的,不是简单叠加和量变,而是深化、突破、超越和质变.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如果以“导学案”导学的形式进行导向性、总结性补偿,就会让学生对复习的前后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地联系,使学生主动建构并产生积极的效应.

复习导学案的结构可以是“先理后练”.例如:在复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时,可以通过“复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先理后练”加以补偿.这种复习导学案中的“知识梳理”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或淡忘时,教师给予及时的启发引导,最终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导学案

展示、物理演讲、计算题比赛、自编考试卷、甚至物理学家小故事、物理年系列活动等等都可以是作业的有效形式.像查阅资料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调查能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物理演讲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计算题比赛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题速度,自编考试卷增强学科综合能力……等等,灵活多样的作业设计能促进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练习本上的练习是最基本的作业形式.在丰富作业形式的同时,基本训练还是要随时穿插,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虽然“题海”战术不提倡,但是“解题”依然是一个物理人的基本功.

4作业的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我们知道,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物理学科的发展已经分化到各种细微的科目,大的方向上就有理论和实验两类.虽然人类的思维在突飞猛进,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作为一个时间和思想有限的个体,人类已经不可能同一时间完全掌握和吸收所有科目的所有知识,也不可能同时具备推动知识发展的所有能力.这样,协作的意义就突出的表现出来.众所周知的“跑来跑去的科拉顿”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因此,设计一些合作性的作业,比如前面开放性学习里的可以进行的分组探究,动手制作里的分组制作实验器材等,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

对科学家来说,协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已经知道,学生的物理作业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各项物理活动,提高兴趣,强化思维,增强能力,沟通协作.有效的物理作业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晦涩且重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标的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尽量通过作业的设计,把物理作业过程变成一个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充满个性、富于魅力的过程.

示例(部分)如下: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复习导学案

【知识梳理】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2.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特点;受力特点:.

结论:在情形下,物体就做匀速圆周运动.

……

复习导学案也可以是“先练后理”.例如:在复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时,为了提高复习实效,可以通过适当的典例分析后,让学生总结其中的考点及解题方法.示例如下: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复习导学案

【典例分析】

例1如图1所示,当vB时,带电粒子在垂直于匀强磁场的平面内做什么运动?

结论:.

例2设例1中粒子的质量m、电荷量q、初速度v0、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请推出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周期T.

结论:r=,T=.

例3如图2所示,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粒子从磁场边缘a点沿圆的半径aO方向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转了60°.

试确定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归纳解析方法:,,,.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构知识内在联系,网络精典题型.所以复习导学案中的“知识梳理”既要简明扼要,又要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回顾填写.学案中“典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一个例题能牵涉很多知识点和相关规律,一个典例可以用多种方法分析,让学生在典例分析中不仅得到知识规律和方法技巧的补偿,还能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宽延伸,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3习题课教学中的“前置补偿”

习题课教学旨在通过习题训练和评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基础知识,规范解题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进行前置补偿,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物理问题的阅读思考、动笔动脑,一步步把物理过程用图示呈现出来.学生可能由于对知识规律理解的不透,出现生搬硬套,生拉硬扯等现象,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找准症结,积极启发、质疑和补偿,让学生逐步认清过程,纠正思路.对于难度大的综合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设台阶、降低梯度、分设疑点、化解难点等手段,和学生一起读题、画图,积极创建情境补偿,让学生在一定的物理情境中,逐步清晰物理过程,突显解题思路.

示例如图3所示,空间分布着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匀强磁场分为Ⅰ、Ⅱ两个区域,其边界为MN、PQ,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如图所示,Ⅰ区域高度为d,Ⅱ区域的高度足够大.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的小球从磁场上方的O点由静止开始下落,进入电、磁复合场后,恰能做匀速圆周运动.(1)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2)若带电小球运动一定时间后恰能回到O点,求带电小球释放时距MN的高度h;(3)若带电小球从距MN的高度为3h的O′点由静止开始下落,为使带电小球运动一定时间后仍能回到O′点,需将磁场Ⅱ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如图4所示),求磁场Ⅱ向下移动的距离y及小球从O′点释放到第一次回到O′点的运动时间T.

对于(1)、(2)两问相对比较简单些,第(3)问有难度.对这种复杂的物理过程,教师在启发补偿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边分析一边在黑板上画图,一个小过程一个小过程地向前推进,最后不仅把小球的运动过程用图5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也让学生明晰每个小过程小球的运动性质.教师这种铺垫台阶,分解难点,分步补偿的方法,将给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带来一片光明.

2.4实验课教学中的“前置补偿”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除了培养学生使用相关的仪表工具、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的能力外,还能让学生巩固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爱护公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