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第1篇

教材知识讲解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的关键: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

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

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2.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

两栖动物生殖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

卵黄:主要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细胞的细胞膜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含细胞核(以上三个为真正的卵细胞)

卵白:含有营养和大量水分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系带:固定和减震

卵壳:保护作用,能进行气体交换卵壳膜:保护作用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4.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

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

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典题训练

一、单选题

1.杨树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如图是杨树种子纵切显微照片,r代表胚根,h代表胚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杨树种子显微照片判断,杨树属于双子叶植物

B.如果进行无性生殖,可以采用扦插的方法

C.显微照片外侧的透明部分是种皮,是由受精极核发育来的

D.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种下杨树种子,但种子却没有萌发,其原因可能是种子的胚失去活性

2.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成熟时,植株约有1米高,叶细长。水稻的花非常小,如下图所示。水稻的生殖和传粉方式分别为(

A.有性生殖、虫媒传粉

B.有性生殖、风媒传粉

C.无性生殖、虫媒传粉

D.无性生殖、风媒传粉

3.黄裳凤蝶发育过程的各个时期均存在天敌,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A.黄裳凤蝶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类型

B.种间关系对黄裳凤蝶群体有害无利

C.亲代产生的卵无法全部发育为成虫

D.该凤蝶的天敌之间无任何制约关系

4.下列实例与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A.用乳酸菌制酸奶-发酵

B.紫花白花玉兰同株-嫁接

C.快速繁殖蝴蝶兰-植物组织培养

D.“多莉”羊的诞生-转基因

5.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诗云:“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描写了柳絮漫天飘散,沾满了门帘的画面。柳絮是柳树的种子,下列结构能发育成柳絮的是(

A.胚珠

B.子房

C.受精卵

D.雄蕊

6.叶䗛(xiū),又称叶子虫。它具有六条腿,体色多为绿色,身体形态和体色与所栖息环境中的植物叶片相似。下列关于叶䗛叙述正确的是

A.叶䗛属于昆虫纲的动物

B.叶䗛发育类型属于完全变态

C.叶䗛形似树叶这是保护色

D.叶䗛栖息在树叶上可完全避免天敌捕食

7.如图为苎麻珍蝶生长发育的四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苎⿇珍蝶的生长发育顺序为②④①③

B.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与苎⿇珍蝶相同

C.苎⿇珍蝶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食物相同

D.阶段④的发育过程中需要蜕掉外骨骼

8.下列行为中,属于鸟类繁殖过程必不可少的行为是(

①②筑巢③化蛹④育雏⑤结茧⑥孵卵⑦跳舞⑧产卵

A.①⑧    B.②⑦

C.④⑥    D.③⑤

二、资料分析题

9.冬枣又名冻枣、苹果枣等,是我国优良鲜食枣品种。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需

要的营养物质。近些年来其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常采用枝条环

剥的方法(如图2所示)提高果实品质。请回答问题:

(1)图1中①主要是由花中________发育来的,枣核中的②种子是由花中________发育来的。

(2)环剥冬枣枝条,暂时中断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向根部运输,以满足果树开花和结果所需的条件,提高果实品质。单果重是衡量果实发育的指标之一。科研人员选择大小一致、长势良好的冬枣品种进行环剥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单果重,

结果如图3所示。

①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研究的是不同________处理,对冬枣单果重的影响。

③据图3可知,提高单果重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环剥宽度对冬枣果重有影响。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还发现冬枣生长需要某些无机盐,缺乏某种无机盐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表所示)。由此同学们确定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含__________的无机盐与冬枣结果率的关系。

冬枣所需无机盐

缺少时表现症状

叶黄

开花少,不结果

叶缘干枯,果实小

三、填空题

10.苹果素来享有“水果之王”的美誉,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苹果富含糖类、酸类、芳香醇类和果胶物质,并含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钾、铁等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

(1)苹果有酸、甜等不同口味,这种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在遗传学中叫______。

(2)图1是苹果的生命周期,过程①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一个苹果中有多粒种子,是因为苹果花的子房中有______。

(3)有经验的果农一般先用苹果种子繁育树苗,再将选好的“接穗”嫁接在树苗(砧木)上(图2)。苹果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______。

(4)EM菌肥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有机肥。研究人员为了研究EM菌肥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科院实验园秋露苹果为实验材料,选取果树长势一致、土壤一致、栽培措施一致的5年生植株,进行如下的实验:

分组

A

B

C

D

EM浓度

0.5%

0.3%

0.1%

常规无机肥

进行5次重复实验,对苹果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每株果实的产量进行测量,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在该实验中,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施用______的EM菌肥最有利于可溶性糖类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1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身边环境中的生物,将校园中的湖泊作为调查范围。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同学对湖泊进行水样采集,通过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另一组同学对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动物、植物等肉眼可见的生物进行观察、分类。

(1)该校园湖泊是由各种生物和______构成的生态系统。

(2)第一组同学将取到的水样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图1所示的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的特征是所有生命活动都是在______完成的。

(3)第二组同学在湖面上发现了图2所示的小生物,根据它的形态结构判断它应该属于______门。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其为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由卵成长至蛹的中间阶段,可见蚊子的发育类型为______变态发育。

(4)第二组同学在水面上发现了许多绿色丝状物质(图3),它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四、综合题

12.同学们在学科实践活动中观察了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了萝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萝卜是十字花科植物。如图为其花的结构,经过传粉和_____作用后,_____(填图中序号)会发育成为果实,内有种子。

(2)萝卜的种子又称为莱菔子,古代医学典籍《日华子本草》中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莱菔子中的药用成分黄酮具有抗氧化等作用。同学们对三个品种的萝卜种子进行了黄酮含量的比较,得到如下结果:

萝卜种子

青萝卜

白萝卜

红萝卜

种子中黄铜含量(%)

0.375

0.334

0.456

据表可知,为获得较高的黄酮含量,应选______的种子作为主要的入药品种。

(3)萝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变态根,其中含有丰富的糖分和膳食纤维。从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角度分析,变态根中有机物是______而来的。同学们用萝卜根制作泡菜应用了______技术。

【答案】

1.C

2.B

3.C

4.D

5.A

6.A

7.D

8.A

9.子房壁    胚珠    不进行环剥    环剥宽度    环剥宽度1.2cm

10.相对性状    胚根    多个胚珠    接穗    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0.5%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第2篇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1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破坏动物的视交叉上核,原有的一些日周期节律性活动。

体温调节

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下丘脑以下横切脑干后,其体温就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若在间脑以上切除大脑后,体温调节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现已肯定,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前部是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所在部位,它们感受着体内温度的变化;下丘脑后部是体温调节的整合部位,能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保持体温稳定于一定水平。

摄食行为调节

用埋藏电极刺激清醒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则引致动物多食,而破坏此区后,则动物拒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

侧核则动物拒食,破坏此核后,则动物食欲增大而逐渐肥胖。由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所谓饱中枢,后者可以抑制前者的活动。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的神经元放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减少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多。说明摄食中枢与饱中枢的神经元活动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些神经元对血糖敏感,血糖水平的高低可能调节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活动。

水平衡调节

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过渴感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活动。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均有关系。

下丘脑内控制摄水的区域与上述摄食中枢极为靠近。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后,动物除拒食外,饮水也明显减少;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些部位,则可引致动物饮水增多。

下丘脑控制排水的功能是通过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下丘脑内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液的晶体渗透压变化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渗透压感受器和抗利尿激素合成的神经元均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与控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小细胞能合成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肽类化学物质,称为下丘脑调节肽。这些调节肽在合成后即经轴突运输并分泌到正中隆起,由此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某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下丘脑调节肽已知的有九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色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下丘脑内存在所谓防御反应区,它主要位于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在动物麻醉条件下,电刺激该区可获得骨骼肌的舒血管效应(通过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纤维),同时伴有血压上升、皮肤及小肠血管收缩、心率加速和其他交感神经性反应。在动物清醒条件下,电刺激该区还可出现防御性行为。在人类,下丘脑的疾病也往往伴随着不正常的情绪反应。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2一、昆虫的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并经过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金龟子。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蜕皮是外骨骼,蜕皮是因为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4.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5.昆虫发育若是经过四个时期消灭的时期是卵期;

发育经过三个时期的消灭是在若虫期。

6.要想得到更多的蚕丝应在幼虫时期更好的喂养。

7.蚕宝宝指的是蚕的幼虫。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3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初二生物考点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初二生物考点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4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

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

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

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第3篇

动物进化进化树原生动物体腔脊索动物

1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

起初,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环境能引起生物的变异,他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即常用的器官会愈发发达,少用或不用的器官变回衰退。同时他也认为进化是具有方向的。在当时科学还不完善的条件下,他的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自然。直到19世纪中期,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到了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他指出,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选择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所谓“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异得以存活,繁殖后代,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异则死亡,最终被自然淘汰。由于当时科学的局限性,达尔文学说的一些观点也存在某些缺陷,如其探讨的生物进化仅仅停留在个体水平、认为生存斗争是繁殖过剩引起的。

进化过程中,环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植物与动物式中存在着相互作用,随着地壳的变化,板块的移动,局部的气候发生改变,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的密度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2动物的进化特征

为了简明扼要地展示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分类学家和进化论者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各类生物放到一棵树状图的各个枝干上,这个树状图就叫做进化树,也叫谱系树。本文中,我们将按照进化树的层次进行分析。

2.1单细胞原生动物

对于原生动物的进化起点,学者们看法各有不同。但是原生动物是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虽然只有单个细胞,它具有一个动物具有的一切机能。原生动物的排泄依靠一种调节水分的胞器――伸缩泡,生殖主要为二裂生殖,也有的原生动物为出芽生殖。原生动物的众多分类中,有人认为最早出现的可能是原始肉足类,因为它的结构更加简单,没有基体和鞭毛,而且原始肉足类在没有原生动物存在时可以通过吞噬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获取营养,在无颗粒型食物时,还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获得营养物质,也有人认为最早出现的是鞭毛纲并非肉足纲。

2.2中生动物和侧生动物――海绵动物

中生动物是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外层是具有纤毛单层体细胞,身体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行使营养细胞的功能,轴细胞具有繁殖功能。

侧生动物具有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的发育结构,它的皮层和胃层之间是中胶层,胃层由领鞭毛细胞组成,中胶层中由变形细胞和骨针。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2.3真后生动物――2胚层辐射对称

动物发展到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胚层,体壁的外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外胚层,内层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内胚层。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和网状神经系统。

多细胞的进化过程中,海绵动物可以是一类分支,那么在真后生动物中,腔肠动物是最为原始的一类。其中最简单的类群要数具有固着的水螅型和可以自由移动的水母型的水螅纲。而高等腔肠动物的发展也是朝着水螅型和水母型这两个方向进行的。

2.4从2胚层辐射对称到3胚层两侧对称

动物油2胚层低级阶段过渡到3胚层高级阶段时,具有神经中枢的头开始分化,并有明显的两侧对称,以及中胚层的出现以保证肌肉与其他内脏的发展。3胚层两侧对称动物一支为原口动物,另一支进化为后口动物。

2.5原口动物

2.5.1从无体腔到假体腔

扁形动物作为原口无体腔动物最原始的一类,仍然具有着不具,一些器官残留着辐射对称等原始特征。但是原始的神经系统开始出现,并有了感觉器官的发育。

假体腔是指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管之间形成的体腔,充满液体或胶状物,腔内的液体和物质可以简单的流动循环,出现有口有的消化管,假体腔的出现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运动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可以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2.5.2真体腔动物的进化

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其中的软体动物就几乎具备所有的器官系统。软体动物从很大程度上与环节动物很相似,因为他们同具有真体腔和相似的循环系统与排泄器官,但他们体不分节、无成对的附肢,与环节动物还有很大异同,这主要因为软体动物门很大程度上向着减少活动的发面发展,因此,软体动物有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独特的特征,例如厚重的贝壳。对于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进化地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倾向。不论哪种观点,动物进化到环节动物时发育中产生了发达的真体腔,有明显的分节现象,这在动物演化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节动物身体同律分节,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式排泄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都是按体节重复排列的。

节肢动物是原口动物进化的顶端,身体演化出异律分节,有头、胸、腹三个部分,并有带关节的附肢,有翅、体表的几丁质外骨骼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节肢动物还有多样性的呼吸排泄器官,水生种类用书腮呼吸,陆生则用书肺或器官呼吸。排泄器官有2种类型,一种是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一种是马氏管。节肢动物的口部有口器,是由若干附肢形成的。

节肢动物的最高级代表是昆虫纲,它们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并产生了翅这种独特的运动器官。并且由于条件不同,昆虫纲有了目的分化。

2.6后口动物

2.6.1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在进化中是一种特殊的动物,它与之前的无脊椎动物都不同,与原始的脊索动物相似,与半索动物有共同祖先。身体成五辐射对称,幼虫成两侧对称。体壁上有向外凸起的皮腮,还具有突出体表之外的棘、刺等结构。具有分散的神经系统。它的胚胎发育、体腔、骨骼的产生以及口与的形成都可以看出它与脊索动物的相似性,而完全不同于之前的无脊椎动物。

2.6.2从无脊椎动物到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门类,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脊椎动物是神经系统发展最充分的动物,并演化成有自我意识的人。脊索动物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有亲缘关系。

脊索动物具有BIG THREE(三大特征)――背神经管、脊索和鳃裂。脊索纵贯背部,有支持作用,中空的神经中枢位于身体背部,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

较低等的脊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尾索动物的幼体具有BIG THREE,脊索只在尾部,变态后脊索消失,成体具有被囊,以海鞘为代表。头索动物BIG THREE众生存在,并且脊索贯穿全身,无明显头部,以文昌鱼为代表。

长期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与脊椎动物更为接近,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包括基因组在内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是尾索动物海鞘而并非文昌鱼更接近于脊椎动物,即便如此,有学者依旧坚持文昌鱼在进化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对于文昌鱼和海鞘的进化地位还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2.6.3脊椎动物的进化

动物的进化一般要同时经历两种过程,一是从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一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脊椎动物的进化为“一分为二”的“镶嵌形式”的进化,即两种进化类别之间存在一种过渡动物同时具有进化后新的特征和进化前旧的特征,并且是新特征克服旧特征进行进化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颌类、鱼类水生动物的进化;第二阶段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包括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出现;第三阶段是高等脊椎恒温动物的进化。最终是人类的进化。

第一阶段无颌类进化到鱼类,最重要的特征是鱼类出现了可以咬合的上下颚和成对的附肢,而无颌类是没有上下颚和成对附肢的,只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以七鳃鳗为代表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虽然已经出现了雏形的脊椎骨,但身体的支持结构仍然是脊索。而鱼类具有典型的脊柱,身体有头、躯干和尾的分化,以腮为呼吸器官,具有良好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具有低等水生脊椎动物特有的特有的感觉器官――侧线,可以帮助鱼类取食、躲避天敌和求偶

第二阶段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一个巨大的飞跃,两栖类是最早出现的四足动物,处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重要类群。它们幼体以腮呼吸,成体以肺呼吸,并以皮肤呼吸做辅助,因而体表湿润,皮肤多腺体和色素细胞,为适应陆地环境皮肤和骨骼肌肉系统进行了改造、出现呼吸的多样化感觉器官出现中耳,但水生幼体仍具有侧线。它们既具有陆生的脊椎动物的典型特征,又保留着水生脊椎动物的一些结构和功能。最早的两栖原始动物之一――鱼石螈对于人类认识陆生四足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真正地陆生动物爬行动物在两栖类动物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出现了重要的由壳保护的羊膜卵,并且在路上发育成成体,使脊椎动物完全脱离了在繁殖发育过程中对水环境的依赖。

第三阶段高等的脊椎动物出现,鸟类、哺乳类成为高等恒温脊椎动物,鸟类身体流线型,具表皮角质层衍生物(鳞片、羽毛),前肢化为翼,产大型羊膜卵,向空中飞翔方向发展。哺乳类胎生哺乳,表皮角质鞘,产生哺乳动物特有的3块听小骨和膈肌,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很好地适应环境,哺乳动物中的灵长类最终进化成有思维能力,直立行走的人类。对于哺乳动物的起源,生物学家们证实哺乳动物的祖先早在1亿到8500万年就存在了,不过现存的哺乳动物的祖先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分化开的原因现在还不得而知。

进化在自然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经过漫长的时代,经过环境选择,逐渐演化到今天的地位,虽然中间仍有许多未知,但人类对于起源与进化的研究从未停止,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前进发展,生物进化理论一定会越来越明确,出现一个历史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郝家胜.生物进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3,20(3):325-332.

[2]E.S.E.Hafez.动物适应性的原理(上)[M].

[3]彭奕欣.谈谈“动物进化系统树”[J].生物学通报,1985(6):3.

[4]阎锡海.原生动物进化模糊问题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3):58-60.

[5]施浒.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J].生物学杂志,1985(1).

[6]肖家军,李华玲.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之间进化关系分析[J].生物学杂志,2008,25(5):75-77.

[7]王磊,宿红艳,王昌留.海鞘与文昌鱼谁更接近脊椎动物的始祖[J].海洋湖沼通报,2010(1):23-30.

[8]Gee,H.Careful with that amphioxus[J].Nature,2006,439(7079):923-924.

[9]吴汝康.脊椎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不是“合二而一”的[J].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65(1):6.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激发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5-0113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导入的重要激发作用。好的导入能够在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渲染课堂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初中生物有其自身的学科特征,教师设计问题导入、利用实验导入、联系生活导入等,都能够起到重要的激发作用。

一、问题导入

初中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新现象有着浓厚的探知兴趣。为此,教师应在课始给出启发性问题,并把学习任务融入问题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思维将被激活,教学也将呈现自主性、多元化和高效性。在进行问题导入时,问题设计要适度,注意给出一定的思维切入点,使学生开动脑筋就能够实现介入。一旦出现思维瓶颈问题,教师还要及时给出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顺利抵达学习彼岸。例如,在学习《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导入:大家都知道这一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学生们议论纷纷,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表示生物繁殖和发育的现象。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生物的生命形式多样,其生物习性和结构也不尽相同,请举例说明。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提出思考问题:这些生物繁殖的例子都属于有性生殖,如果不进行受精作用,能不能产出下一代呢?这样,教师从古诗名句开始引导,通过串联问题衔接学生思维,形成连贯的思维链条,逐渐向学习内容方向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

二、实验导入

生物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析,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演示进行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教师组织实验需要特定的实验室条件,很多实验需要采集众多的生物标本素材,这一些给实验的具体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则可以对实验进行视频演示,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步骤分解,还可以模拟实验操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几种两栖动物,然后通过视频播放青蛙生殖发育全过程的实验展示:雌性青蛙产出的卵子和雄性青蛙产出的形成受精卵(也就是青蛙胚胎),这些受精卵在适合水温中逐渐成形,演绎成幼蛙,幼蛙带有尾巴,然后逐渐退去,长出四肢,最后成为成蛙。这样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导入,使学生对青蛙繁殖的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青蛙从受精卵到成蛙,整个过程比较复杂,也需要太长的时间,要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是不太现实的,而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展示,能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知体验,学生看得清晰、听得明白,对相关认知掌握更到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演示,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为实际参与实验做好前期铺垫。

三、生活导入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图表教学模型 探索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生物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图表以其鲜明的直观性、强烈的系统性、高度的概括性和独特的能力培养作用,对这三种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图表教学模型的内涵

图表教学模型是将生物教材中的图表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通过图文结合看图绘图说图图题结合用图等途径,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正确理解和把握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本质。

二、图表教学模型的构建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及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训练学生解读图表及学会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利用教材图表信息构建图表教学模型。

(一)由图导入,激趣质疑

让学生观察本章篇首图片,并配以诗朗诵《燕诗》引入新课。“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诗中有燕子生活习性和繁殖行为的描写,更有浓烈的情感抒发,给学生带来听觉上享受的同时,也渗透了情感教育。然后引导学生:你或许养过鸡、鸭或家鸽,也可能在电视上见过有关鸟的生殖和发育的情景。关于鸟的生殖和发育,你一定有不少的了解,也会有许多疑惑。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知识和问题,跟大家交流和探讨。然后问学生:“燕子在生殖方式上属卵生还是胎生?”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是卵生。然后再问:“燕子卵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稍作迟疑后可能会有人猜测:“跟鸡卵的结构差不多。”教师补充:“不单是燕子,大多数鸟卵的结构都与鸡卵相似。”今天,我们将从观察鸡卵的结构开始,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这样由图片并配以诗朗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顺利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信息的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图文结合看图,培养学生科学读书习惯

在图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去读图,对图中各部分的位置、结构、功能及可能的变化进行详细观察,达到感悟图的目的。在学习鸡卵的结构时,先让学生利用课本第18页鸡卵的结构图,按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的方法依次读图,整体感知图意,然后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文字内容逐一理解图中的每一部分的功能,从而达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梗概。这样可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看图,使学习的过程井然有序,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知识由点逐渐形成线。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会养成科学读书的习惯。

(三)图表和实物结合,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观察鸡卵的结构”这个实验是难点,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实物和插图相结合,分组动手实验,认真观察,认清鸡卵的内部结构。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以便理解卵壳的保护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卵壳上的小孔,并结合课后小实验证明鸡蛋壳并不是密不透风的。然后出示在醋酸中浸泡过的鸡蛋、煮熟的鸡蛋、打开的生鸡蛋,让学生观察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卵黄、胚盘等结构,并尝试将实物与课本中的插图一一对应,认清鸟卵的各部分结构。在认识了鸟卵的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卵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使他们理解鸟卵的发育为什么能完全摆脱水的限制。

这样用实物和插图相结合,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探究,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四)学生绘图,进一步领悟图的含义

(1)绘图。在看懂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图,先是对照教材画图,然后不看教材画图。例如,在观察鸡卵的结构后,要求学生对照教材画图,在下次上课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让一位自愿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其他学生默画此图。通过亲自画图,学生会进一步细细体会图中各部分的功能,分析和比较图的各部分,对图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教材中图表的绘制,一方面有了动手动脑的好机会,另一方面还锻炼了思维,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还避免了教学中的空洞,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绘转换图。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先让学生观察书本第20页上的五幅展示鸟在不同繁殖阶段行为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和现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图中鸟的行为,很容易概括出鸟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

实际上鸟的繁殖行为非常复杂,不同种类鸟的繁殖行为不同,可通过如下问题让学生了解:①所有鸟在繁殖时都要经过这几个阶段吗?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争暖树”与繁殖有关吗?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教师再补充几幅图片:水鸟在水边筑巢、金丝雀在悬崖上筑巢、啄木鸟在树干中筑巢、义鸟喂小鸟(杜鹃)……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鸟的繁殖行为与其所生活的复杂环境有很大关系,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绘比较图。将教材中的较复杂、隐含的知识经过归纳、概括、总结为图表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鸟的发育过程时,教师出示早成鸟和晚成鸟的雏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异同点进行填表,通过比较、交流得出结论,明确早成鸟和晚成鸟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五)学生说图,深化思维

(1)说单一图。教师引导学生说图,对插图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关问题,可帮助学生排除图中的疑点,解决难点,领悟各种图的内涵和外延,找出隐含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生想象,使课本中有关图像及含义深深记忆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知识链、知识块、知识网,便于随时提取和使用,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例如,当学生绘出鸡卵的结构图后,让他们说出图中各部分的功能,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思考:①生活中,鸡蛋被作为人类必要的食品,是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你认为卵白、卵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②卵黄始终位于卵白的内部。根据系带在卵中的位置,你认为系带有何作用?③未受精卵的胚盘小而色浅,已受精卵的色浓而略大,你认为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④卵黄与卵白界线分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透明结构呢?用这些问题反复训练学生说鸡卵的结构图,通过深挖该图的隐含知识和延伸知识,这也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之一。

(2)说相关图。生物学知识是有层次、有结构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类,把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等进行联系并利用图像图表有机地组合起来,建立知识链或通过运用图像图表归纳章节、单元知识,最终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这样既可将主要内容筛选出来,使“厚”书变“薄”,也可使学生清楚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

在学生学完鸟的生殖和发育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并简要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认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图题结合,转换思维,升华能力

图表图像以其独特的检测作用,一直是试卷中的热点和亮点。因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图为核心,以题为载体,经常运用图像图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向各方面拓展、辐射图外的相关知识,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发散,同时也增加了图的知识容量,促进了知识的融合,这个过程可提高学生从图像图表中快速获取信息,并准确地表达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达到使学生活学活用图的目的。

三、图表教学模型的教学效果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通过观察教材图片结合配乐诗朗诵《燕诗》引入“鸟的生殖和发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用图片和实物结合来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用一定量的图片来展示鸟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增强了直观性,形象生动,便于学生归纳。又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对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本节教学效果较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反复实践该教学法用于其他一些课的教学,效果也不错。

总之,图表是生物教材中有关重、难点知识的浓缩,它以其鲜明的直观性、强烈的系统性、高度的概括性及独特的能力培养作用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直观教学的好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应用图表构建图表教学模型,教给学生学习图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逐步掌握一些学法模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地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猜谜语;实验;日常生活;诗词谚语;故事;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266-01

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 教育需融入生活才具有生命活力。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的素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好的导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识与旧知识;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可以起到诱发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引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要揭示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因此,“引入”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由猜谜语引入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先说出的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 由实验引入

通过做实验引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们猜想、交流、各抒己见,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 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增添生活气息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选择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扣了课题,使得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么得知食物的地点的。任何的小事情,都可能包含大学问,如果能将生物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习惯地去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甚至常提出一些似乎可笑的问题,我们不能否定或者取笑他们,而应下意识地把它们当作学生探究科学奥秘、学好生物学的“引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嗅觉。

四 利用诗词谚语,引导学生去品味生活、感悟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使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行象生动、趣味无穷。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柳柳成荫”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演绎着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时,学生笑言李商隐重文轻理,没学好生物学知识,反而留下诗句被后人笑话。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一母生九仔,九仔各不同”是变异的形象表述。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五 故事导入

利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讲个“三人看戏”的故事。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六 音乐导入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第7篇

有效教学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具有一定的学习方向。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而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讲“血液的成分阳寸,可以拿来几张病人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通过让学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红细胞的正常数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红细胞缺乏会是什么症状?应该怎么食补??白细胞的正常数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白细胞突然增多说明了什么问题?一般应该怎么治疗?血小板的正确数值是多少?血小板缺乏说明了什么?怎样进行血小板的治疗?一连串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有效教学的理想效果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尤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以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学。

二、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生物实验成果

动手实践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身旁的实验器材和生物实物到处都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生物实验中学习并掌握生物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我组织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用卡片制作了“小鳅鲜找妈妈”的青蛙不同发育时期的图片,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场景,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以游戏的形式演示,参加的学生一定会在笑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从而很牢固的掌握两栖动物完全变态发育的各个阶段。在进行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教学时,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两种植物的感受,要求学生课上课下完成并展示成果:①表格制作比赛:要学生用一张纸,制成表格,列出两种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比赛,看谁的表格制作的全面;②收集不同植物的叶、根、种子等,分析比较它们的不同,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掌握平行脉和网状脉、直根系和须根系、胚和胚乳等相关知识呢。再例如在学习长骨的结构以及骨的成分和关节的结构时,我都会提前要求学生上课时把家里吃剩的相关骨头等带过来,当然我也会借助挂图进一步讲解,这样借助一个个学生非常熟悉就在身边的实物器材,通过观察、研究、讨论,让学生慢慢进入主动探究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到相关知识。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三、重生活应用,让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生物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生物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生物的信心,学会用生物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生物学习的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用生物”的意识应包含:用生物的眼光去观察和说明,用生物的方式去分析和处理。用生物的知识去观察和说明,主要指用生物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移栽植物为什么一般要选在阴雨天或者傍晚,并且还要去掉部分叶片尽量保护好根?肝炎病人为什么怕吃油腻的食物?吃饭为什么要细嚼慢咽?韭菜和韭黄的不同?为什么说大树地下好乘凉等等!用生物的方式去分析处理,是指运用生物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学好生物的愿望与信心。例如根据氮磷钾不同的作用,去解决不同的农作物或者在农作物成长的不同时期需要施不同肥料的问题;根据所学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成分,用食补的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贫血、便秘、高血压、夜盲症、询楼病等等诸多疾病!

四、营造生物教育教学温馨育人的环境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范文第8篇

一、用活田间资源,培养探究能力

农村学生从小生活在山水田野之间,和大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可以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实物标本。我们在教学中采用野外实地教学或利用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形象,增强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如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节所涉及的内容中,教材介绍的大多都是本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我们在介绍藻类植物时,布置学生事先采集藻类标本,在教学时由学生展示所采集的标本,并指导分组观察、总结,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介绍苔藓植物时,由于地钱、葫芦藓、墙藓等都是校园阴湿环境中常见的种类,故可采用提出问题,野外实地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一些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又能亲近自然,了解自然,领略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美丽。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觉得生物课学之有物、用之有益,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二、用足家庭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接触的生物资源十分广泛,家畜家禽户户都有,花草树木处处可见,学生自家的农田、菜园、圈舍是更是蕴涵着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从种子的萌发,作物的生长,开花、传粉,生物防治,到果实成熟,可以说应有尽有。大多数学生在周末和假期都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耕种庄稼或是饲养禽畜,他们在劳作中的经验都可以为学习生物知识提供帮助。

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等章节的内容时,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农作物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展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为了方便观察,还特意在自家的小院里种植了花草、瓜果等植物,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添了生活情趣。在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器官构造时,因为学生大多亲眼看见过家人宰杀禽畜,对于虫鱼鸟兽也有许多感性认识,我们就弱化实验环节,而是通过图片投影和文字介绍唤起学生的既往经验,再组织他们探讨,既确保了课堂的生动性,又注重了知识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用好校内资源,培养实践能力

农村初中校舍建筑面积往往偏小,但校园面积相对却比较大,所以生物教师要发挥好这一优势,参与并指导好生物园地和生物角建设,为生物教学提供实物标本,为学生进行生物探究实验提供基地。

如在生物角可种肾蕨、江南星蕨等植物为学生提供观察标本;可进行紫背天葵的扦插实验,为课堂教学提供演示;可种植天竺葵或瓜叶菊为光合实验提供材料;可用小瓶或小罐饲养小鱼为观察“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提供演示材料。在生物园地可种植农村常见的蔬菜、水果及一些药用植物标本;饲养一些鸡和兔,开辟养殖池养一些蛙和鱼等为课堂教学提供实物标本;还可开展菜豆或花生种子萌发;马铃薯块茎、甘薯块根育苗;甘薯茎扦插、葡萄扦插以及果树嫁接、玉米人工授粉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