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古诗三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
班级:
姓名:
主备人:吴姗姗
审核人:
学习主题: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3、认识4个生字。
研学流程
自研
组研
展研
结研
熟读古诗
轻声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
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朗读古诗
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其他组派成员质疑补充。
朗读
读懂诗意
对照诗后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小组长组织讨论,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问题,其他组派成员质疑补充。
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体会意境朗读抒情
体会诗境
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朗读抒情
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欣赏解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组长带领全组同学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人的感情。
(教师深入,了解学情。)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及时进行点拨。)
谈谈自己的理解
【评定等级】:
《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重点,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浪淘沙》。
1.学生分小组,按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①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②浪淘:波浪淘洗。
③簸:颠簸。
④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2.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朗读思考: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
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音视频、图片,形象感受意境。
学生观看黄河倾泻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体会黄河的雄伟气势。
引导入境,交流: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作者想到了什么?
补充典故资料,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想象。
感情朗读,诵读悟情。想象说话: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生熟读背诵。
(四)学习《江南春》。
1.指名读古诗,听范读,划分节奏。学生练习节奏朗读。
2.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生说说对杜牧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学生汇报诗意理解,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选择补充:①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③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④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⑤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⑥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⑦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3.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圈画景物,读一读,想象画面。
出示景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互相交流。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美景,学生形象感受美丽,体会诗人感情。
探究悟情,思考:前两句写莺鸟鸣啼,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矛盾吗?
明悟“千里”,体会特点。
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的映衬?让人感受到什么?
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丽。
讨论:诗的后两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背景,体会深意。
学生交流对杜牧所处时代的了解,联系背景,体会诗句深意。
明悟:借古讽今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明诗题,知诗人。
指导理解“书”、“湖阴先生”
2.生说说对王安石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3.检查朗读
指导正音,读好“畦”“闼”
学生听范读,划分节奏。指导朗读。生展示读。
合作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汇报成果。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①苔:青苔。
②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③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4.赏析悟情。
学生自主学习一、二句,思考:诗人是怎么被湖光秋月吸引的的?这是怎样的湖水?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净的?
师指导,结合江南夏天的气候特点帮助理解。
“成畦”写出了什么?
引导想象画面,感悟深意。
交流: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杨德逢是个什么样的人?
感悟理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体会对偶的修辞,引导回顾其他诗句中对偶的写法。抓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心情。
5.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6.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一些描写风光景物的诗句来读一读。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安排了3首古诗,都是写的优美景色,表达对风光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我们不但积累了写景的古诗,同时体会了诗中用典和对偶的写法,对之后的古诗理解提供了指导。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的三首古诗,都属于写景古诗,表现风光景物的美丽。我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的感情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
17
古诗三首
描写:黄河
蜿蜒曲折
黄沙滚滚
浪涛汹涌
夸张
浪淘沙
想象:银河
牵牛织女家
向往
对黄河气势宏大的赞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啼莺
啼莺
绿树
红花
晴朗明丽之景
江南春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热爱赞美之情
寺庙
楼台
烟雨
朦胧迷离之景
忧国忧民之情
院里:茅檐
花木
书湖阴先生壁
院外:一水
两山
田园美景
恬淡心情
护田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6分)
1.
(5分)填空。
“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笔。字典中“闻”的解释如下:①听见;②有名的;③用鼻子嗅;④名声。课文中“举世闻名”的“闻”应取解释________,因此,“举世闻名”的意思就是________。
2.
(8分)区分下面的字,并组词
踏________
律________
蹋________
津________
决________
茁________
诀________
拙________
3.
(1分)巧排古诗,根据诗的题目把诗句序号整理好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________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②疑是银河落九天。③遥看瀑布挂前川。④日照香炉生紫烟
4.
(4分)读《望庐山瀑布》,结合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________川:________生:________疑:________
5.
(3分)快到反义词乐园里来赛一赛吧。
前——________
远——________
晚——________
6.
(4分)填空。
“饼、饺、馆”的部首都是________,它们的本义都与________相关;“筐、筒、篮”的部首都是________,它们的本义都与________相关。
7.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
②爷爷经常每天去跑步。
③双休日,去西山玩。
8.
(5分)用xx大,xx小,xx多,xx少的句子说话。
9.
(2分)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
。”
10.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11.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③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2.
(2分)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
13.
(5分)缩句
①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②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③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14.
(4分)结合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________
川:________
生:________
疑:________
15.
(4分)多音字组词
看
kàn________ kān________
落
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16.
(5分)扩句
①星星布满了天空。
②太阳照射着树林。
③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17.
(18分)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8.
(1分)默写古诗《望庐山瀑布》。
________
19.
(5分)扩句
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
20.
(5分)缩句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不是瀑布吗?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
(5分)读《望庐山瀑布》,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4.
(5分)先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
(5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0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1、
教学设想:
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去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初学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圈出来。
指名读。正音
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师生共同概括:
(一)知诗意
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
(二)品诗意
指名读古诗。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_______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__________。
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用心去思考,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悟诗情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表达了他对庐山的赞美之情。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把你对庐山的情感朗读出来?
生: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让人理解:苏轼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总结,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盲人摸象》。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五、想象成诗人,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岭) 侧(峰)
远近高低(实写)
(不同角度)
托管课的铃声响了。老班走进教室:“拿出听写本,翻到新的一页。”
开始听写了。我紧紧握住笔,生怕出一点差错。“好,开始!羞涩。”还好,这个词我记得很清楚,第一课里有的。我赶紧写了出来。
“写好了吗?好!第二个词是——放肆。”放肆?老班啊老班,你也忒刁难人了吧?这个词恰好我记不起来了啊。我只写出了“放”,“肆”早就记不起来了哇!我看了看同座的罗彦哲,他也在奋笔疾书哪。虽说罗彦哲成绩没我好,可他听写基本都能得不错的分。如果偷看他的准没错!可是,我是好学生,怎能?可是,我想得本子啊!我不停地搓手,我毫无法子可以写出“肆”!就在我决定偷看罗彦哲的“放肆”时,老班说:“嗯,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能力来赢得本子!不要用偷偷摸摸的手段否则我不予发奖。”我又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再也不敢看了。这时,老班的目光转移了,我急忙瞄了一眼罗彦哲的听写本。哎呀,太棒了,全回忆了起来!我把“肆”迅速写在了听写本上。
正当老班报出第三个词——“尴尬”时,又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吴泽鹏偷偷拿出语文书放在抽屉中,开始猛翻语文书。没想到被老班察觉了——“吴泽鹏,这次听写你不要写了,作0分处理!”这下,吴泽鹏也只好垂头丧气的站在了门背后。嘿嘿。
我们班的黄启昕特别调皮。因为他老在上课的时候表演杂技——在座位上头朝下脚直直地翘着。他这样写作文,让全班捧腹大笑。老师大声提醒:“不要再表演杂技了,你看所有人都被你影响了。”可他还是只管自己。
林博冉也是一个捣蛋积极分子。他特别喜欢在语文书上画画。有次在《古诗三首》——《山行》旁的插图上,用勾线笔画了一只恐龙,还在恐龙旁边画了一堆火柴人。嘴里还念叨着:“他们在打架,谁会得胜呢?龙先攻击了小人,几个小人受伤了。”说着他把几个火柴人的眼睛改成了叉叉,“小人开始反击,龙打趴下了,小人也累倒了。”他又把所有的火柴人和恐龙的眼睛改成叉叉。谢老师看见了说:“下次别画了。”他不以为然,继续进行他的“艺术创作”。
(编辑:丹丹)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枫桥夜泊》 演唱风格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在中国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音乐与诗词的高度结合,结构简洁、规整;诗词本身带有一定的格律,韵味十足。《枫桥夜泊》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七言绝句创作的声乐套曲《唐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作品以其创作构思的新颖、古朴而雅致的音乐形象塑造,荣获“八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的金奖,成为我国新时期古典诗词歌曲的优秀代表,更成为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经典曲目。
一、关于《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作者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名作。作此诗是诗人赴京科举不第,为排遣心中苦闷心绪,租一小客船泛舟至苏州枫桥镇,于夜半在船舱内突闻寒山寺钟声,不禁有感提笔之作。唐宋以来的美学思潮,文人讲求韵味,重视艺术作品中的空灵、含蓄、平淡、自然美,故张继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对后世颇有影响。
古朴典雅的《枫桥夜泊》,采用了倒叙手法。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作者走出船舱所见的情景,同时创设了凄凉的情境;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回顾这一夜在船中看见岸边和江心渔火而通宵不寐的心境,为后面情绪的抒发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则表现诗人忧愁、凄冷的心境;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将整首作品推向,让人感受到忧愁不安的情绪,最后慢慢平静下来。寥寥四句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而“霜”、“愁”、“寒”、“客”这些字的交织,晕染出作者的一抹愁绪,勾勒出情景交融、淡雅的一幅水墨丹青。作品的情感基调惆怅而忧郁,只有把握好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好作品的情感。
曲作者黎英海先生(1927-2007),四川富顺人。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民族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在西方作曲理论于民族风格结合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振兴与发展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他创作的作品均体现了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和独具一格的创作风范,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以三首家喻户晓的唐代绝句为题材,创作了著名的《唐诗三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宝库,是中国古典诗词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而《枫桥夜泊》就是其中之一,采用了江南吟诵式的歌调,诠释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
二、《枫桥夜泊》的演唱风格
《枫桥夜泊》所表现出的美学思想为研究作品的演唱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与依据。除了考虑到作曲者和作品本身的风格外,还应与演唱技巧的把握、情感的处理与钢琴伴奏真正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演绎好作品。
(一)演唱技巧的把握
学习演唱《枫桥夜泊》要在全面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要表现出歌曲的韵味,必须采用一种古朴典雅区别于欧洲传统美声的声音来演唱,轻盈飘逸中带有起伏的张力;同时还要处理好换气分句,因为合理换气对表达词意、抒发感情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既能突出歌曲情感又能带动演唱情绪;在咬字吐字上要准确把握作品的特色与风格,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写意的特点。
1.呼吸与音量的运用
《枫桥夜泊》在呼吸的控制与音量的处理上比较复杂。全曲在力度的要求上均以“mp”、“p”为主,除了一处为“f”,恰好符合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在演唱第一乐句时,要用弱起音的方法,随之音量加大,在“月落乌啼“处换气;演唱“霜”字时,由于音程跨度较宽,故应气息下沉,腰腹形成对抗才能唱好;句末的“天”字,由于拖得较长,故气息要均匀并逐渐渐弱。在演唱第二乐句时,由于音区比第一乐句要低,故气息相对要少一些,但声音一定要挂在位置上。在演唱第三乐句时,要求高音弱唱,在吸气时注意多吸抬,利用腰腹的对抗将“姑苏”唱好,在“城外”后换气;第四乐句是全曲的部分,要求身体放松,气息自然下沉,在演唱“到”字时,同样要求多吸抬并腰腹对抗。第五乐句是第四乐句的重复,因为进入尾声,起音时要弱些,气息量也相应减少。
2.共鸣与音色的运用
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决定歌唱音色不同变化的决定因素。共鸣腔体包括胸腔共鸣、咽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其中胸腔共鸣是在整体共鸣中发挥着基础共鸣的重要作用。在歌唱中,各个共鸣腔体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应根据声音的需要将之协调起来。
《枫桥夜泊》作品本身蕴涵着含蓄美与意境美,所以在音色上要控制好,总体要用沉稳而圆润、含蓄且清亮的音色来演绎。在演唱第一乐句时,音色起音要轻,收尾稍慢并且用感慨的语气;第二乐句因为音区较低,应主要运用胸腔共鸣;第三乐句的旋律因为是从高到低的走向,所以音色应浑厚而通畅;第四乐句中“到”字的演唱是全曲的最高音,故运用头腔共鸣,使音色高亢而圆润;第五乐句因是第四乐句的重复,应用低沉的音色来体现凄凉而孤寂的自然环境,以烘托词作者的心境。
3.咬字与吐字的运用
中国的语言特别讲究声调与韵味,只有深入分析中国的语言特点并演绎出特色,才能将古典诗词歌曲的韵味表达出来。在演唱《枫桥夜泊》时,不仅要将字头、字腹、字尾唱清楚,即咬准字头、唱圆字腹、归韵字尾,还要将作品的特有风格演绎好。
在《枫桥夜泊》中,“枫”、“半”的用力部位在嘴唇,发音时应先紧闭嘴唇,然后有力地爆破喷气;“江”的用力部位是舌面与牙,发音时舌面要贴住前硬腭,舌尖抵住下齿龈,使舌面与牙背面相抵而阻挡气息发出的声音;“城”、“寺”、“钟”的用力部位是上下齿峰,发音时上下齿峰间阻气发音;“对”、“到”的用力部位在舌尖,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后紧接着就松开;“火”、“客”的用力部位在喉处,发音时将字头放在喉头。
4.节奏与速度的把握
《枫桥夜泊》类似于古诗的吟诵。作品4/4拍,慢板,52-54拍/分钟。节奏是音乐的核心,所以应把握好节奏的基本律动。整曲以弱起为起音且运用了大量的连音线而形成了切分节奏,故演唱时要根据情感的表达在节奏的把握上做到有快有慢,收放自如。例如“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在节奏上要紧促些;“天”、“眠”、“寺”、“船”则要运用缓慢而柔和的速度来演绎,否则无法表达诗人内心纷杂的心绪。
(二)作品情感的处理
作品的情感表现是歌曲的二度创作,需要歌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俞子正教授在他的随笔《会唱歌的文字——当一位歌唱家沉默的时候》一书中写道:“其他学科的人常常说学音乐的没文化,搞音乐理论的又说唱歌的没文化……唱歌本身就是文化,是别的文化形式无法替代的艺术……”的确,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来说,诗的本身就是体现一种文化,一种意境,否则再高超的声乐技巧,若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则只能是唱音符,无法体现中国古典诗词深邃的意境。
《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二十八个字,其中十六个字构成了中国古典诗画中国粹级的元素: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寒山寺、客船。从这些构成元素可以解读静与动、明与暗的对比。整个画面呈冷色调,映照出诗人凄楚的心境,将秋夜化为一种孤寂、忧愁的意境。只有充分了解并理解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内涵,才能将作品演绎到位。“艺术来源与生活”,在演唱时,只有让情感自然真实地流露并融入声音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与听者产生共鸣,也只有好的声音才能将人们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与钢琴伴奏的融合
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承担着展示歌词内容所表现的环境与思想内容,起到渲染气氛、刻画与补充音乐形象、揭示音乐主体与歌者交流对话等作用,并与歌唱形成二重奏的有机合作关系。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指导。《枫桥夜泊》的曲作者黎英海先生以虚无缥缈的纯五度音程象征钟声的由远及近作为前奏,接着又出现了三倚音,流水型的音型不断出现,伴有五度叠置的和弦;前奏之后,出现了鲜明的旋律,形成了双旋律的复调。钢琴伴奏与旋律之间的配合设计得自然而然,为演唱者作了意境上的铺陈。中国戏曲般的旋律和诗词的意境相互融合,再诉诸“Lento”的速度,诗词特有的含蓄油然而生;另外,曲作者还采用了雅乐七声调式,而在部分即结尾处又采用了传统的六声调式,故音乐所呈现的风格犹如“仿古建筑”,在运用传统的音乐元素的同时也融汇了现代音乐元素。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半音进行;频繁的调性转换让音乐的色彩变得丰富,也使得钢琴伴奏的色彩更加浓厚。
三、《枫桥夜泊》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自诞生以来,就被广泛传唱于专业艺术领域及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枫桥夜泊》等一些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还被收录于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中,丰富了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的演唱曲目;在演唱风格和表现方法上,是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补充和发展,在声乐教学特别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不同的人演唱《枫桥夜泊》,即使用同一种方法演唱,但由于人声音色的不同,因此歌曲呈现出不同的演唱风貌。例如姜家锵与吴碧霞的演唱,二者均运用了民族唱法,演唱风格亲切质朴;但前者的演唱朴实无华、亲切自然,后者的演唱温柔婉亮、清新典雅,彰显了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演唱要求。另外,加强对《枫桥夜泊》之类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训练,有助于学生体会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中强调的以字行腔、以声传情的美学理念与意蕴。有些高等艺术院校已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入学考试的必唱曲目,在民族声乐比赛中亦列为比赛的必选曲目。这对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艺术修养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枫桥夜泊》的诗句,虽然包蕴了八景,却能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的孤寂的心境;通过古风雅韵的旋律,让人感受到超越时光隧道的古人情怀,提高了艺术修养与审美品位。
四、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经过一个世纪的创作实践,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创作与演唱,既保留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审美习惯与文化特质,又渗透出了音乐多元文化的艺术品质,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与艺术价值,是民族声乐艺术的一朵奇葩,彰显出文化的民族性。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当前大力提倡构建和谐文化的背景下,加强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被众人传唱,细细品味与感受诗词与旋律相结合、文学与音乐相辉映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人文素质和民族审美能力;也希望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能走出国门,让世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让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寇红霞.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王国俭.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演唱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杨孜孜,郑杰,赵丽萍.中国艺术歌曲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诗人用真情将它浇灌,用心抚育它成长。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唯有诗歌永存。让我们走进诗歌,品味诗歌美!(板书:诗歌美)
主持人(由科代表担任,课前与老师共同备课)发言:诗人们的咏唱,凝聚了他们的思考,浸透了他们的哀愁,背负着他们的希望,无论是《古诗十九首》中“苦与乐的深刻揭示、坦率表述,还是曹操的深沉咏叹、陶渊明的田园情怀等等,都将丰富着同学们的心灵世界。课前老师已发下预习案给我们,让我们先预习了《诗三首》的内容,下面让我们再自由朗读诗歌,尽情地感受诗歌的风采。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诗歌。
主持人发言:古人读诗强调熟读和背诵,四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二式”;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这三首诗的朗读节奏怎样?大家可把朗读节奏标明,下面请2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诗歌。
(学生朗读诗歌,或慷慨激昂或苍凉悲壮)
师:(微笑点头)两位同学的朗读是各有千秋,字音读得很准,节奏把握也很好,只是在语速和情感方面,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不好。
师:是的,咱们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运用轻重缓急的语速读出它的情感变化来。要给人抑扬顿挫的感觉。我试读一下《短歌行》第二节,同学们看读得如何?(老师范读)
生:(鼓掌)好!
师:谢谢,接下来让我们齐读一遍,感受诗歌的韵律。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次就很好,读出了它的音韵美。像这样经典的作品更值得咱们多诵读。时间关系,咱课堂上就读到这里了,课后请同学们多诵读。现在进入下一个环节――鉴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鉴赏古诗可以从那些方面入手?
生:艺术手法,炼字,形象或意象,思想感情、内容等是咱们常见的鉴赏诗歌的切入点。
三、合作讨论,探寻诗歌美
主持人发言:读诗就是美的享受,那么《诗三首》又美在何处?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合作探究,任选一角度探寻诗歌美,10分钟,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四、展示过程:
主持人发言:有请XX组的代表来给我们讲一下诗歌之美,掌声有请。
小组代表1上台展示:(内容美,举例分析)
……
以上为我们小组的展示,不好的地方,请老师和同学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发言:非常详细、准确的分析,值得大家学习。通过XX组的展示,我们体会了诗歌的内容美,让我们再一次给予他们掌声,向他们学习。
小组代表2上台展示:(画面美,举例分析)
……
以上为我们小组的展示,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烦请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发言: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王维的诗词就是代表之一,比如他的《山居秋暝》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画面。
师:嗯,确实不错,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角度、远近高低),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静态,四是虚实。比如赏析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就可以抓住物象的组合方式和动静态来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动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明丽和谐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协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和谐而优美,观之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表达了作者的喜春之情。
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四句也是很有画面感的。无边的黑暗与江船的渔火,这一组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雨夜的景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雨后的花簇,饱受雨水滋润显得沉甸甸,湿漉漉的,“湿”和“重”形象地刻画了花朵的姿态。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大写意国画,铺面而来的湿气携带者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让人惊叹。
另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读到这样的句子,你的脑海里是否出现一幅关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画呢?
小组代表3上台展示:(音乐美、举例分析)
……
以上为我们小组探究的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请笑纳!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发言:XX小组的分享,让我们欣赏到了诗歌的音乐美,非同一般,感觉读诗就像是在听歌,舒服畅快!
师:节奏、押韵、双声、叠韵、叠音、象声,这类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参差荇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小组代表4上台展示:(意境美,举例分析)
……
以上为我们小组的展示,有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补充,谢谢大家!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发言:XX小组的展示,让我们品味了诗歌的意境美,让我们再一次给予他们掌声。
师: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需要抓住诗歌中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图景以及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来体味诗中的艺术境界,即意境。如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此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作者通过描写孤云、松与月、茅舍花影、药院青苔等意象,营造了一个远离尘世、清静无尘杂的隐者居住的“深不可测”的宁谧清幽的隐居环境。表达了诗人向往像王昌龄一样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小组代表5上台展示:(语言美、举例分析)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对酒当歌体现了作者的潇洒豪迈,人生几何的慨叹表明了对时间逝去的挽留,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哀叹。豪放和哀叹组成了一对矛盾体。
生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很美。酒对于中国文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血缘关系。借酒浇愁,将曹操的狂放之态,名士之范描绘得淋漓尽致。
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曹操以周公自比,将对人才的渴求表现得尽善尽美。
生4:“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写出了曹操对人才的真心,他和他们把酒言欢,畅谈理想,人生如斯,不亦快哉!
……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发言:非常详细、准确的分析,值得大家学习。
师:诗歌语言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凝练上,我国古代诗词的语言,意蕴丰富,言简意赅,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
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一样的春意盎然但因为战火已是冷冷清清,同样的黄鹂鸣叫,又有谁来欣赏?与上一诗句的黄鹂鸣叫相比,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了不同的感彩。“自”与“空”这两个词用得真是妙极,炼字的功夫非同一般,虚实相生,具有非常强的诗的张力和让人想象的空间。荒凉之境、寂寞之心在这两句诗中体现得如此切合,真是巧夺天工的名句。白居易在《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还有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愿意为了她而消瘦,为她而颜容憔悴。“不悔”体现了词人的坚贞、执著,“憔悴”体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本句画龙点睛(词眼),直抒胸臆,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语直情切,荡气回肠,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渝的精神。因此,品味语言美可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句的妙用来探究赏析。
小组代表6上台展示:(手法美,举例分析)
小组代表7上台展示:(情感美,举例分析)
……
五、课堂小结:
主持人发言:翻阅古诗名篇佳作,我们可以欣赏随处可见的无限风光,可以拾取美丽圆润的颗颗珍珠。如春花之灿烂,似秋叶之静美。感谢各小组的展示与分享,也感谢老师为我们的精彩点拨。
师:中国古诗之美,不仅是内容美,形式也很美!下面我们小试牛刀,赏析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六、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诗歌,赏析诗歌美。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 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主持人发言:读完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同学们觉得它美在哪?请大家自由发言。
生1:(画面美,举例分析)
生2:(意境美,举例分析)
生3:(情感美,举例分析)
主持人发言:非常精彩的发言,分析得很好,掌声鼓励!
七、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阅读杜牧《江南春绝句》,试从画面美或意境美角度赏析诗歌,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分享(100字左右)。
江南春绝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