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陆游的诗

陆游的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陆游的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陆游的诗范文第1篇

一上课,裴老师就出了不少陆游的名诗名篇,和大家玩起了“填诗句”的活动。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活跃了,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交头接耳、冥思苦想。其中的诗句有的简单易懂,有的寓意深刻,有的令全班同学对答如流,有的让博学的老师绞尽脑汁……游戏结束了,不仅每位同学都能印象深刻的记住这些诗句,而且更让大家多方面的了解了陆游和他的诗。时而抒发郁愤之情,时而怀念奋勇杀敌……陆游是一位爱国的诗人!

接着,裴老师开始带我们一会儿欣赏陆游笔下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梅花;一会儿随陆游追怀往事、感慨世事多艰;一会儿和陆游一同梦见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一会儿又同陆游一起至死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家都深深沉浸在陆游那深挚强烈的爱国情怀中,深深的体会着他的那满腔热血,也深深的感受着她那对金兵的痛恨。陆游是一位真正爱国的诗人!

最后,我们在裴老师的带领下朗诵着这位诗人的爱国情怀,时而高昂,时而低荡,时而强烈,时而收敛,时高时低,时长时短。我们高颂着这位伟大的诗人,高颂着这位爱国的诗人。陆游是一位真真正正爱国的诗人!

陆游的诗范文第2篇

在历代绍兴书法家队伍中,最令人称奇的大概就是贺知章和陆游了。这两位晚年隐居绍兴鉴湖的大诗人、大书法家相隔将近500年,却那么天造地设、灵犀相通,出现许多有趣的巧合。看完了兰亭,走访了青藤书屋,今天,吴老师带大家继续看绍兴,游鉴湖。

贺知章和陆游在鉴湖的旧居相去不远,两位相隔500年的大诗人,生活中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贺知章、陆游都是唐代、宋代绍兴最负盛名的诗人;都是书法家,都擅长草书;都担任过秘书监之职;晚年都住在鉴湖;都享年86岁……

不仅如此, 在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位就是酒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陆游呢,他的诗作中,写到酒的诗作不胜枚举,如“先生醉后即高歌,千古英雄奈我何?花底一壶天所破,不曾饮尽不曾多”。从这不难看出,贺知章和陆游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而又旗鼓相当的酒仙。鉴湖山水与绍兴美酒让两位大诗人诗如泉涌,更成就了他们飘逸多姿的草书。

贺知章的书作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现藏于日本的草书墨迹《孝经》,此帖用笔凌厉爽健,全文近两千字,一气呵成,风韵清雅。

陆游的诗中有不少有关书法的:“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虚空。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这充分表达了他对自己书法艺术的自信与肯定,只有窗下十年功,付出了心血和时间的墨迹才能流芳百世、代代相传。

在绍兴另一个景点沈园的墙壁上刻有陆游以行草书题写的千古名词《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记录了一段陆游与唐婉的凄婉故事。

陆游的诗范文第3篇

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

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

陆游用自己的诗治愈了老人的头风病,真是医学史上的奇迹,从而“诗疗”之风便盛行起来。至今,我这个陆游的“诗迷”,依然奉“吾诗读罢自醒然”为神旨。

养生常说的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这里的“神补”说的就是精神修养,读诗就是一种很好的“神补”方法。下面不妨我们一起来欣赏陆游的绝妙诗句,在陆游笔下真是琴棋书画、山水景物等皆能入诗成妙句,而成“神补”之药,现分述如下,与大家共赏。

一是习艺,琴棋书画可以陶冶情操。

古琴百衲弹清散,名贴双钩拓硬黄。

(《北窗闲咏》)

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

(《山行过僧庵》)

二是赏物,风月花鸟可以闲适心怀。

入门明月才堪友,满榻清风不用钱。

(《感怀》)

一枕鸟声残梦里,半窗花影独吟中。

(《戏书燕儿》)

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

(《寄赠湖中隐者》)

三是旅游,山水光影可以怡悦神志。

雨余千叠暮山紫,花落一溪春水香。

(《暮春龟堂即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四是交友,知音书友可以畅达情理。

江东好处得新句,风月佳时逢故人。

(《故友》)

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冬夜读书》)

五是静养,淡泊宁静可以抚慰心灵。

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

(《寄题朱元晦》)

灵府不摇神泰定,病根已去脉和平。

(《中秋书事》)

六是乐观,知足常乐可以益寿延年。

俗事不教来眼底,闲愁那许上眉端。

(《初寒在告有感》)

一笑不妨闲过日,叹衰忧死却成痴。

陆游的诗范文第4篇

李贺和陆游都是著名的诗人,李贺只活到27岁,陆游享年85岁,一个早夭,一位长寿,研究一下他们早夭和长寿的原因,从中可得到启迪。

唐代诗人李贺,据《大平广记》载,他七岁便“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年未弱冠,已闻名天下。但他学诗过于劳苦,小小年纪,每天一大早就骑匹瘦马出门,后面跟个带锦囊的小书童。一路上,泛察玄览,穷搜苦觅,有所得即写在纸上,投入囊中,“每日旦出,暮归”,晚上还要取出锦囊中的纸条,研墨叠纸,整理润饰,构思吟哦,追求“虚荒诞幻”和“奇峭”的风格,一心要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譬如,大家所熟知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等名句,均出自他的笔下。他每写成一首诗歌均要绞尽脑汁,费尽精神。无怪他母亲心疼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耳!”史书称他“为人纤瘦,眉宇间不留元气”,说明他的身体本来就十分虚弱,长期这样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孱弱之躯当然愈来愈糟。同时,由于他怀才不遇,饱受排斥,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心情十分抑郁。当他赴考落第后写道:“我当二十不得志,一心愁榭如枯兰”,这种心情对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加之他饮食失节,无度,每饮必酩酊大醉方休,如此年复一年,因此,不到“而立”之年就被一场重病夺去了他的生命,让后人感到惋惜。

陆游,生活在北宋与南宋之交,正是女真入侵、民族蒙难的动乱时期,因此他一直颠沛流离,戎马倥偬。这虽然使他受尽磨难,但客观上也使他锻炼出一副强健的体魄。陆游少年时代,不仅勤奋读书,而且酷爱舞剑,这样也为他成为文武双全的多产高寿诗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他回忆自己少年时期刻苦学习舞剑的情景时说:“少年学剑白猿公,曾破浮生十岁功”。他自9岁就拜山阴侠士“白猿公”为师学舞剑,足足苦练了10年,既锻炼好了身体,也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由于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20岁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他的一生是在“三日无诗却堪忧,六十年间诗万首”的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他创作的诗篇有万首,成为历史上流传诗作最多的诗人。陆游一生坎坷,历尽磨难,当他51岁时曾遭贬谪,罪名是所谓“燕饮颓放”,他对此毫不在乎,并说:“这罪名别致的很,就作为我的别号吧”,真的,此后他就自号放翁,显示出他在逆境面前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达观的情怀,这种心境无疑对他健康长寿颇有裨益。

从两位诗人,一个早夭,一个长寿的实例表明,要想健康长寿,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讲究养生,既要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正确对待,像陆游那样保持达观的情怀。编辑/谭明

陆游的诗范文第5篇

《薏苡》,光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写薏苡仁的。但诗人并没有只停留在对薏苡仁的歌颂上,当诗人发现自己家乡吴地人不认识薏苡仁时,十分不解,不禁大发感慨:“呜呼!奇材从古弃草菅,君试求之篱落间。”

如果说《薏苡》是诗人借题发挥,抒发自己不甘寂寞,积极进取的爱国抱负,那《饭罢戏作》和《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就是对美食的直接赞美了。

“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轮犀浦芋,磊落新都菜。”这就是《饭罢戏作》中的诗句。短短30个字,不但说明了排骨(彘骨)、蒸鸡、鱼蟹是用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来烹制或蘸食的,还把犀浦的芋头和新都的蔬菜也写得一清二楚,真可谓是荤素搭配,主副食都有啦。

说到主食和蔬菜,不能不说陆游的《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了。“唐安薏米白如玉,汗嘉脯美胜肉。大巢初生蚕正浴,小巢渐老麦米熟。龙鹤作羹香出釜,木鱼瀹菹子盈腹。未论索饼与饭,最爱红糟并粥。”诗中极尽对蔬菜、面点和粥品的赞颂。

如果这些诗只停留在对美食的赞美上,那下面的诗句就是介绍食品的制作方法了。

“以菘菜、山药、芋、莱菔杂为之,不施醯酱,山庖珍烹也”,不用读诗,只看这《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就已经把这道“甜羹”的制作方法了解得一清二楚了,读了诗,更是对这道“甜羹”的一种享受。“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一杯齑,手自油葱。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这葱花煮的面片,让头天喝醉酒吐空腹的人垂涎三尺。陆游对素菜的吃法,也是炉火纯青,匠心独运,练就了自己一手的绝活。他认为吃素菜要趁新鲜,吃本味,无须放调料,绿色又环保。“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陆游的诗范文第6篇

【关键词】陆游;医药;养生

纵观中国文学史,众多颇有文学造诣的大家,其学问修养涉及的范围除却文学,旁及相当广泛,书法、音律、传统医药,甚至烹饪等都研究甚深,特别是精通传统医药的文士不在少数,他们在挥笔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时,医药学思想、心得也流于笔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就是其中之一,透过其传世的近万首诗作,不仅表达了他“王师北定中原”的渴望和“铁马冰河”的豪情,还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其在医药养生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心得,这些对于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现代人依然有很多启发作用。

一、养生意识

伴随着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发现“没病不等于健康,健康不等于长寿”要想快乐百年,必须要加强养生意识,其实养生意识在我国由来已久。养生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它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四季调神大论》就明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 [1]的预防思想,强调养生在延年益寿方面的作用。这些思想对于出身藏书世家及医药世家的陆游来说并不陌生,陆游的先祖陆贽曾编著医书《陆氏集验方》,在家族知医喜药的环境熏陶下,陆游对传统医药不仅熟知,而且还习用。他在诗作中,告诫人们要将养生防病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有耐心恒心才能见成效,他说“养生如艺树,培养要得宜。常使无夭伤,自有干云时。”“灰深火可宿,炷小灯耐久。长流故不腐,易成必速朽。”不要“遇事始知闻道晚,抱床方悔养生疏”(《病少愈偶作》)这种不追求速成,而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养生观,对于在养生方面“急功近利”的现代人来说,可谓是一记惊堂木。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南宋,陆游享年85岁,实属不可多得的高寿,这都得益于陆游从思想到实践上对养生的重视,研读陆游的《剑南诗稿》[2]不难发现其中涉及养生的多种内容,其饮食起居方面的养生之道,对于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又日益关注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来说,不无裨益;其简便易学的特点,也迎合了现代人怕麻烦的心态。

二、养生之法

1、食粥法

传统医学认为,粥有极好的补益身体的功效,绵软适口,易于消化,生津益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记载:“糯米、秫米、黍米粥,甘温无毒,能益气,治脾胃虚寒泄利吐逆等症;粳米、籼米、粟米、粱米粥,甘温无毒,能益气,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并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在粥中加入其它食材,如枸杞、红枣、桂圆、花生等,还能增强粥的补益功效。陆游身体力行地验证了这一养生之法,有诗为证:“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甚至将食粥法推崇到了升仙之道上。在其他的诗作中他也多次提到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如“薄粥枝梧未死身,饥肠且免转车轮。”(《薄粥》),“病起残骸不自支,旋烹藜粥解饥羸”(《秋兴》),“数掩槿篱端可老,一杯藜粥尚何求?”(《倚楼》“一杯藜粥吾所美,幸可自办不待求”(《病齿》)“茅檐一杯淡藜粥,有底(何)工夫希鼎餗?”(《午枕》),“一杯藜粥枫林下,时与邻翁说岁丰”(《秋思》)。除了充饥果腹,粥还是陆游将养病体的良药,“藜粥数匙晨压药,松肪一碗夜观书”(《庵中独居感怀》),“老便藜粥美,病喜粟浆酸。”(《村居》),“赖是病躯差胜旧,一杯藜粥且扶衰”(《还东》)。晚年时,陆游肝阴不足、肾气渐亏,视力越来越差,于是他又为自己的粥食增添了新的滋补之品,“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玉笈斋书事》)枸杞,又名枸杞子、枸杞果、血杞子,是益寿中药三宝之一,其性平味甘,入肝、肾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养老奉亲书》中说,长期服枸杞,可使人“明目驻颜,轻身不老”;《本草纲目》也说它“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枸杞还可防治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症,延缓衰老,防止视力退化。“秋夜渐长饥作祟,—杯山药进琼糜。”(《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久因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进玉延”(《书怀》)“玉延”就是山药,山药能健脾胃,补肺肾,《神农本草》中记载:山药“久服耳聪目明”。如此看来,枸杞、山药入粥对于改善陆游肝肾功能,保护视力正中肯綮。

2、饮茶法

中国的茶文化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先人们早在实践中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本草》中也说:“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消宿食,利小便。”茶本身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如果将茶叶与药物或食物配成药茶,会达到更好的养生保健效果。如薄荷茶、槐叶茶用于清热,莲心茶用于止晕,三仙茶用于消食,杞菊茶用于补肝等。

在陆游的三百多首涉茶诗中,也展现了其对饮茶养生的认识。“西窗偏受夕阳明,好事能来慰此情。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姜宜山茗留闲啜,豉下湖蓴喜共烹。酒炙朱门非我事,诸君小住听松声。”(《西窗》)此诗作于诗人年近七十高龄时,“姜宜山茗”表明陆游对姜茶的入药价值非常了解,姜作为中药的一种,烹茶入姜,可驱水性之寒。另外能入茶的还有,《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诗云:“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不仅入茶,陆游还以入酒,《小饮赏菊》诗载,“菊得霜乃荣,性与凡草殊。我病得霜健,每却稚子扶。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今朝唤父老,采菊陈酒壶。”从医学角度看,入茶入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亦可祛病延年。通过众多的涉药茶可见陆游引药如茶之丰富,可见其对茶饮养生的重视,如“土铛争饷茱萸茶”(《荆州歌》)

3、药枕法

古代著名的医家华佗、孙思邈早就提出“闻香祛病”的理论,主要是将、川芎、丹皮、白芷等药物放入枕内,利用睡眠时头部温度及压力,使其药效散发出来,再通过呼吸经肺部进入血液循环,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陆游就有“收菊入枕”的癖好,有诗《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於人今秋偶复采菊》,在《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诗中云:“采得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晚年时还写了一首《老态》诗:“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不知药枕在陆游的长寿中发挥了几多作用。

大诗人陆游不仅用他如椽的巨笔,在丰赡的诗作中挥洒了他可歌的爱国激情,也无私地呈现给世人他朴实丰富的养生之法,简便易学的食、饮、枕法对于追求快捷高效,而又越来越认识到健康养生重要性的现代人,或有些许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陆游的诗范文第7篇

关键词:陆游;钗头凤;爱情观;情比金坚;至死不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63-02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是何其的灿烂,古人留给我们的文章又是何其的丰富。在这浩瀚的古典文学宝库中,我们诵读着,感受着。除去了这精美的文词和超凡的意境外,折射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古代文人们的人格魅力了。伟大诗人陆游历来被公认为是位爱国诗人,其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自是不必言说,近日,在研读了陆游的一些诗作和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后发现,陆游在伟大的人格背后也有着常人的儿女情怀,而这儿女情怀似乎又异于常人。

青年陆游曾经遭遇过婚姻的不幸。当时或稍后的人们在笔记和野史中记录了这一悲剧的零星材料,后世流传颇广。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文学史本子和传记,无不述及这一令人憾怜的生离活别。而且,凡是收有陆游诗词的选本,几乎无不收入象征陆游及婚姻悲剧的《钗头凤》。因此,《钗头凤》一词,不仅不能与陆游分解开来,而且还直弄成痴男怨女们的知音。然而,对于这一悲剧主人情比金坚的爱情观却少有人提及。

据宋周密《齐东野语》和清丁传靖所辑《宋人轶事汇编》载记,陆游初娶女名婉,乃其舅父之女。时陆游刚好二十岁。陆游自己说,他在这年“尝作《菊沈诗》,颇传于人”,遗憾的是此诗不载于陆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内容。不过,蛛丝马迹尚可觅得一二。以陆游六十多岁时重又采菊缝沈囊而感慨系之的情形(后将述及之)推测,所作《菊沈诗》,必定是于新婚有关联的。其内容很可能是陆游采菊拟作新婚枕囊时愉悦心理的抒发。想必这个风华少年的内心正充满着对未婚妻的恋慕之情和对燕尔新婚情节的憧憬。如果不是情也真,意也切,则其诗不会“颇传于人”的。虽然婚前两人的相知程度有多大,是否青梅竹马?没有材料能提供些许消息。可这并不决定他们爱恋的深浅。男女之爱这种微妙的情感,是无法用数学公式去计算的。况且,中国古代的舅姑婚姻,多数具有自幼频繁往来的机会,肯于形成两小无猜的情缘。陆唐的关系不排除具有这种可能性。

由于出身和家学的影响,陆游从小就非常刻苦,他自己说:“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抛去诗的夸张成份,至少自幼喜欢读书应是事实。他还说:“少小喜读书,终夜守短檠”。《宋史・陆游传》也说他:“年十二,能诗文。”然而这个少年学马,在十六岁和十九岁时两赴临安应试,却两次名落孙山(个中原因本文不作分析和探讨),于是到二十岁便完了婚事。虽然陆游自幼喜欢读书,但是人的向往本来就不是单一的,再加上社会的周围环境的和家庭的等多方面复杂因素,也就使这个少年更为复杂,爱好与理想更为多样化。“少年喜读书”,这是他的主要生活内容。“少年遇丧乱,妄意忧元元”,他又忧国忧民,因此,“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已经看到了死读经典的本事,企图掌握经世济民的真才实干。“少年志欲扫胡尘”由元元之苦更激发了他立志恢复、报效国家的宏愿。

这个心理意识尚未定型的少年,受着现实多方面的牵引,同时又受着未来各种前途的召唤,加上两次不举的失败,内心矛盾是严重的,心理上是焦灼的。他的情结需要一种宣泄,他的意识需要一种缓和。就在这个时候,他和唐婉结婚了。应该说,这是一个未曾感受的全新世界。在他的生命中,有了日夜相伴的爱侣和新鲜异常的体验。初恋是纯真的。他完全处于了精神放松的境界,沉醉在了爱的帷幌之中。一般说来,作父母的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婚后是相亲相爱的。可是,与子辈相比,他们又受着正统思想的支配,必须要求子女们在新婚之后也要“正经”、“节制”,不能过于亲昵,以免伤精废事。因而,陆唐两人的恩爱之举,在陆游父母的眼中便成为了一种威胁,他们必须保证儿子成才。他们开始是提醒,继之是责骂,当他们认为还不见效时,便做了最后的决定。于是,活活地拆散这宗美满婚姻的事发生了。“放翁少时,二亲教督甚严。新婚某氏,伉俪相得,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陆游深知爱妻是没有罪过的,他也不能没有唐婉,更不能伤害心爱的人的心灵。“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之别馆,时时往焉”。尽管陆游做了这种努力,或寄希望于缓后,然而还是徒劳无益的。如果说未出之时,已不能容于二老,那么“既出”却又“为之别馆”还“时时往焉”,便更不能允许了。事情败露之后,在二老的威迫之下,陆游忍痛放弃了最后的一线希望,“竟绝之”。陆游曾“为之别馆”,该说是尽了最大胆的努力了。也许粗看上去,他的行为还不如卓文君这个弱女子。但是在女子终归是人家的人的传统社会里,陆游为唐婉之“别馆”的行为,比卓文君为司马相如夜奔的行为是更难做到的,也是更大胆的。

陆游与唐婉绝后,续娶蜀郡人王氏。这位王氏没有遭到与她的前任同样的命运,想必该是二老理想中的媳妇了。然而二老理想,不一定陆游就理想。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去褒贬“唐”、“王”二位,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期间陆游多半过着一种放浪山水的生活。“我昔挥短楫终年钓吴松,亦尝携长,采药王霄峰”。陆游二十四岁时,父母去世。即便是在三年丁忧期间,他也不能守丧在家。二十五岁时,他又“浪迹天台”。如果说这种生活在他少年时代仅仅是一种萌发了的意识或者仅仅是生活中的部分内容的话,这个期间则几乎成了他的意识的自觉和他的生活的全部内容了。这种变化固然与其报国无门的政治压抑以及习武杀敌的政治抱负有关,但也不能排除由于与唐婉的绝别给了他心理上的遗怨。如前述,既然他们是那样的钟情,而别离的现实又已成了无法改变的定势,这对陆游的打击是太大了。他不能继续安心坐在他的书房里读书了,他不能老呆在这个曾经和心爱的人一起生活过的家里了。这种环境,时时处处会勾起他的隐痛,在有闲的平静的时间里,在不变化的生活内容中,是无法拂去的,更是难以忍耐的,甚至于会整个地把一个人从精神上彻底摧毁的。医治这种创伤在心理上来说,需要去寻求别的精神寄托,需要有新的生活环境,需要有大起大落的生活内容,需要既是自觉的又是自然的进行的意识转移与情绪缓解。陆游在这期间所走的生活路子,看上去是消极的逃避,是弱者的沉沦,但它的实质却是强者的自我矫正,是积极的进取。他正年轻,有许多事情要开始去做。事实正是这样,几年的浪迹生涯,不仅较多地使他摆脱了苦闷,阔大了胸怀,更主要的是深入民间,深入社会,置身山水的生活,更增添了他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了解,亦就增长了他报效祖国的文才武略。

在这几年中,我们在诗稿中没有看到陆游写过涉及他与唐婉的婚姻的诗作,这段婚姻在他那里似乎是完全被忘掉了。但是人的心理恰恰是不能以表面的情形去量度的。往往有这么一种情况,当人们遭临了大悲大痛的触及心灵的之后,反而不愿再去提这件事了。《钗头凤》词的题壁,正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冷却、平复之后,才在特定时间的特定环境中,更强烈执着地爆发出来的爱情之火。

游春是中国人传统的风俗,陆游这天也去了。当他来到禹庙附近的沈家园时,却遇到了唐婉和后夫赴士程也同来游园。一朝相见,又是万物发醉的时节,曲桥流水的亭园,彼此那种惊喜,那种瞬息撵走了惊喜唯有痛苦和凄楚的那两双眼睛,任凭你怎么体测都不会是过分的。然而能说什么呢?能怎么样呢?也不能再怎么样了。唐婉当即派人送来一份酒肴给陆游,以表微情。陆游百感交集,不能自已,便把笔题《钗头凤》词于沈园壁上: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据宋人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所记,题词是在辛未三月,陆游时年二十七。倘无绝顶之爱,便无绝顶之情;倘无绝顶之恨,便无如此绝顶之怨。是故,毛晋评及此词便说:“有一种啼笑不敢之情于笔墨之外,另人不能读竟”。陆游非常清楚,当年与唐婉的绝别是人间的一大错事,然而首先作为儿子,却不能抗东风之既起。他只能向自己也向曾经的爱妻发出“算了吧”、“算了吧”的无可奈何的求乞。然而真能算了吗?

据说,唐婉看过陆游题词后,凄绝不能抑,也便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亦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进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音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大概是受的刺激太深了,因而一病未起。欧小牧考得唐婉之死当在绍兴三十年,是年陆游三十六岁。

这种感情的摧损是令人难能撑持得住的。沈园邂逅之后十几年,陆游的诗作再未敢触及这个题目。直到他六十三岁时,也就是人已进入老暮之年时,才在严州任上由偶然的事体又勾起了他的必然的潜在的意识。他说:“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沈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便作诗两首。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日。

一个州官,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没多大的缘故,会去亲自采摘、缝那个枕囊吗?本自于心中的那个“情”字,权作寄托和回味,才怕是个中因由。这就自然地想到了四十三年前采菊缝枕的事情和当时所作的诗。不能忘怀的并非采菊事和《采菊诗》,而是共枕的人和别离的情。菊香原来为伊香,只因伊香比菊香。昔与今对,喜同悲比。“曲屏深幌”所闷之“幽香”到那去寻呢?联及几十年的仕宦生涯,更加不是滋味。严州任后,陆游调京官一年多又被劾罢免了。自此,陆游由京城返归山阴故里,过着田园生活。六十八岁那年重九过后,陆游又来到沈园。旧迹再现眼前,幽思顿起心头,便又作诗一首。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曾题小阙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阙于石,读之怅然。”诗云:

枫叶如丹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嘴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首神龛一柱香。

真是个秋黄人老,却又要断肠回首。为自己还是为黄泉中人?春生怨,秋起愁。陆游为何要写这些东西呢?归根结底还是那个“情”字。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无非就是一种认可。所以,陆游在“漠漠”、“茫茫”的心境中,只能尽量地消除妄念,双目呆呆地看那佛门的香烟。唐婉之死,陆游应该是知道的。然而为什么要在沈园醉笔四十年之后,在唐氏去世后三十年时,这位年近古稀的人才在这个特殊环境里表示对已故前室的哀念之情呢?如果说当年的绝别已经成了他永难平复的创痛的话,沈园醉题与唐婉之死,则更是痛再加痛了。他似乎更觉负疚,似乎觉得唐婉之死与沈园邂逅及醉笔题词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害怕,他尽量地回避,不敢再诉诸一字。如同前面所述绝别之后不能立即诉哀怨于诗中一样,亦如陆游所云:“被服积于中而无言”。同样,只有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平静、冷却,那些悲不胜悲的事件才能通过回忆和反省表现在言语和文字之中。稍后,他又作了《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唐婉去世约略有四十年头了,夕阳哀画角,变异了当年景象,但还看得见,绿水春波里的那只惊鸿,只是伤心地很呐。梦和香都已不能再成真实了,老柳们也不再垂丝绵绵了,我也行将入土稽山了,而想到那以往的情景,又要泪涟涟了。这在七十五岁的老人来说,似乎有些过分,但是人之心,爱之情,是不能以年岁去界约的。死之将至,其言也善,老之将至,其情也恻。纷繁人间事,都会有这种情形,更何况是刻骨铭心的恋恋之爱!后来,到了八十几岁的高龄时,陆游又作了好几首与唐婉爱情有关的诗,而此时则是平静的回忆,悠悠的情思,慢慢道来的哀怨。

男女之爱人皆有之,陆游也概莫能外,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为爱敢爱敢恨的真实的平凡人陆游,但让我们吃惊的是如此铁骨铮铮的大丈夫在爱情上,其情又是如此之真、之切、之坚。

参考文献:

[1] 陆 游.剑南诗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 陆 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版.

[3] 欧小牧.陆游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 欧小牧.爱国诗人陆游.中华书局,1961.

陆游的诗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古典诗词;小学语文;课堂增色

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诗词时,倘若我们能够引导、指导学生对其进行诵读、吟咏、品鉴或二度创作,学生就可以从中获得最真切的情美、景美、形象美等审美体验,就可以拉近与古代诗人心灵之间的距离,就可以顺利地走进古典诗词文本,在远古远逝的诗人美丽灵魂中接受美好品格、美好情操的陶冶,在远古远逝的诗人描绘的美丽风光、塑造的美好形象、抒写的美好情感、营造的优美意境中获得诸多愉悦的审美体验,从而为我们构建精彩的小学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一、美视美听,吟诵华章

鉴于我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古典诗词是合乐歌咏的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的音乐作品之缘故,也鉴于新课改理念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缘故,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创设与之相匹配的情景进行课前导入,引导学生在仔细聆听、高声诵读、细读深品中逐步掌握诵读、品鉴陆游的《游山西村》等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等基本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诸多美学特质的能力与水平。

比如,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时,上课伊始,我就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从网络下载的古诗配乐朗诵的陆游《游山西村》音画视频播放给学生欣赏。当学生在视听过程中通过仔细聆听、品味这首古典诗词的节奏、感悟这首古典诗词的音韵、旋律等美学特质后,再引导学生明白:中国的古典诗词均具有鲜明的节奏与严格的韵律。比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七言诗,每句话七个字共四个朗读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古典诗词的韵脚为第二和第四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豚”和“村”。其中,古典诗词第一句句末一字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比如,《游山西村》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浑”是入韵的,与“豚”“村”一样押的是“un”韵。为了强化学生对《游山西村》节奏美、音韵美的感知与体味,我再次播放了陆游的《游山西村》配乐朗诵音画视频供学生观摩学习。结果在《游山西村》配乐朗诵音画视频中名家激情导读的感染下,教室里响起了全班学生抑扬顿挫诵读《游山西村》的朗朗书声。不用说,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了诵读的行列中了。

二、品鉴意境,再度创作

古典诗词中的意境指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外界景物融合而成的、用文字符号描绘出来的生动画面。比如,陆游的《游山西村》,通过运用凝练精美的文笔,紧扣文题“游”字铺展,不仅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画,还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时因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而迷路的感受刻画得活灵活现。教学时,只要我们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我们课前精心制作的与《游山西村》内容相匹配的、表现农村迷人田园风光的PPT幻灯片,学生就可以在这充满恬淡、闲适、美丽的田园风光视听盛宴中品鉴到作者在诗歌中描绘的田园风情,还可以在此鉴赏过程中体味蕴含于其中的浓浓诗意美。

比如,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时,我将诗中所营造的山西村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画面制成精美的PPT并配上班得瑞的轻音乐《寂静山林》为背景音乐。当学生听读完配音朗诵《游山西村》后,我就运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PPT播放给学生鉴赏,并引导学生边视听边吟咏课这首诗。之后,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或者富有激情的画笔重现陆游《游山西村》中描绘的画面,并将其再创作作品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对于文笔或绘画特别优秀者,我给予表扬与鼓励。

三、纵横勾连,拓展视野

纵横勾连就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依据课堂阅读文本的题材、文题、内容、作者、风格、意境等选择与之相关联的古典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以期在比较阅读中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堂阅读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扩大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范畴,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水平与能力。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富含哲理的山水田园诗,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之与陆游的爱国主义名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进行比较阅读,说说其主题的不同;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名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进行比较阅读,谈谈两首诗营造的田园山水意境有何异同,诗中所刻画的农家主人公对待客人的态度有何异同,诗歌的艺术构思有何异同。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进行比较阅读,谈谈二者各阐述了怎样的哲理,这些哲理对我们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的健康发展有哪些启发作用等。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比较鉴赏,学生会有效加深对陆游《游山西村》的形式、内容、主题、意境、哲理等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