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片机课程设计小结

单片机课程设计小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单片机课程设计小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单片机课程设计小结范文第1篇

培养计划修订要遵循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坚持全员性与社会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基础性与实践性、个性化与自主性、特色化与国际化五大原则,建立一个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学科平台课程体系。

1.1课程内容

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想素养与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主要有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高校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的探讨楼然苗(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2)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电子综合设计等课程一定要重点把握。一些针对性不强的课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可作为辅修或选修课程。

1.2课程学时

以“精简教学内容、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为原则,合理分配课堂学时与实验学时的比例,对于与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关系密切的课程需适当增加一些学时。如电子信息类专业方向课中的电子设计自动化、电子综合设计辅导等课程可适当提高实验学时数;专业核心课中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可按2:1.5设定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32学时+24学时)。

1.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去消一些效果不好、由学生自主联系、分散实习的课程或减少学分,减少一些效果不好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时或改为完成设计作品学分制。为了让学生拥有对一个电子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成品的全过程能力,除一般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外,可重点开设电路图与PCB制作、C语言编程、单片机设计、电子设计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1.4形成系统教学

将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培训与辅导教学内容纳入课程学分系统中,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为提高学生电子设计创新能力及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奠定基础。

1.5学分的替代制度

建立学分免修、替代制度,将学生专利、学术论文、竞赛获奖等纳入学分免修、替代等制度中,促进学生参与创新研究的积极性。

2.教材改革与建设

要鼓励教师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鼓励教师编写有校本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现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来说,出版编写一些实用性强、有工程项目应用实例的实践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电子综合设计实例与辅导、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实例、单片机设计实例辅导等等。

3.课堂与实验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推动课程教学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基础课程中可探索包班制、分级制、分层制、挂牌上课等基础课程综合改革,逐步实行教考分离。在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中实施任务驱动、基于问题、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各种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对一些与电子设计能力培养关系密切的课程的课堂与实验教学可作以下一些偿试。

3.1将与计算机操作关系密切的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等理论课放在电子交互教室(机房)上课,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训内容交替进行,强化教学效果。

3.2探索慕课等网络助学平台教学方式。分清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内容,在网上可布置课外学生个人学习内容、探究式学习内容、拓展性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些选修课、方向课可借助网络课堂等形式开设。

3.3实验项目尽量与实际电子设计工程项目结合起来,真题真做,促进“教、学、做”相结合的“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

3.4实施教考分离,以机考替代纸质考试,或实施以设计作品为主的课程成绩评分制度,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4.实践环节的改革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合理制定学生的专业技能标准,明确职业技能考证要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学分,从基本素质、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四个步骤及素质拓展、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能力、综合实习和创新实践六个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一些效果不好的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学分评定制,可改成以课程设计实物作品、毕业设计实物作品、发表的科技论文、获得的知识产权(专利)证书、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等为主的成果学分评定制;一些分散的学生自主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可改为教师带队制的集中实习;有条件的高校可建设校内电子焊接加工生产线,使之成为具备电子路线设计、加工、生产、测试全过程功能的电子设备校内生产实习基地。

5.课外学科竞赛教学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促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要建立一套与教学培养计划相辅助的学科竞赛教学体系,适当开设一些电子设计类知识的公选课、必修课,成立学生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社团),提供开放的活动场地,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日常的电子设计活动,鼓励并辅导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产权申请等学术研究活动,活跃校园学术研究气氛,也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基础。

6.职业证书考证教学

职业技能证书是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工作的客观需求。在教学上一定要强化与职业考证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将职业技能考证培训内容整合到相关教学课程及实验内容中,减少课外考证辅导的教学学时。建立校内电子工程师考证、电工考证、电子CAD考证点并设立网上辅导平台,开放考证训练的实训场地,提高电子工程师、板级工程师、电工等考证学生的持证率。

7.小结

单片机课程设计小结范文第2篇

项目教学单片机课程设计项目教学法是指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1)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3)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一、《单片机C51》课程简介

《单片机C51》是我院电子工程系中多个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本文所介绍的《单片机C51》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能为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与开发的企业培养具有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本门课前导课程包括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平行课程包括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后续课程包括创新设计与实现、用户控制界面开发。《单片机C51》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单片机开发的过程,不仅提升了硬软件设计能力,而且培养了职业素养,对于推动高职教学改革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单片机C51》课程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掌握单片机端口及端口的基本应用;掌握C51程序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掌握程序对单片机端口的控制方法;(2)技能目标。通过相应的项目学习,提高学生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欲望和获得知识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目标三位一体,全面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接轨。

三、《单片机C51》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先整体、后具体”的原则。先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掌握C51程序结构,以及端口的应用,然后用具体项目进一步拓展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个人对本课程的认识总结了以下几句话:时间改变状态,状态控制端口;端口驱动硬件,硬件实现功能;硬件端口分配,软件功能分配。

2.虚拟仿真与试验箱验证相结合的原则。授课时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Keil C51编程软件对项目进行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然后与试验箱连接,实现与电路协同仿真,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完成从概念到具体应用的过程)。

3.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4.以教师为主导,对项目进行集中讲解,个别辅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协助、协调和监督的作用。

四、《单片机C51》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本门课程设计了五个项目,包括项目一单片机实验电路制作;项目二C语言程序识读;项目三班级成绩排名;项目四流水灯;项目五键控数码显示;项目六倒计时;项目七交通灯;项目八数字钟。下面以具体的一个项目为例介绍教学过程,教学分为六个步骤。

1.情境导入。用多媒体播放交通灯画面,把本项目内容形象化,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

2.项目任务。要求是只有红灯、绿灯轮流切换。南北方向绿灯40秒,东西方向绿灯30秒,动态扫描显示时间。

3.项目分析。学生按照分组首先分析项目任务,根据任务查找、搜集相关资料,设计硬件、软件资源的分配,初步确定方案。

4.方案制定。小组讨论方案,如有问题,分析解决,最终形成纸质文档。以下是某一小组制定的方案,如表1。

5.方案实施。根据方案,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Keil C51编程软件对项目进行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主函数完成初始化,定时器T0完成动态扫描、倒计时、状态变换。通过编译、仿真验证后与试验箱连接,观测效果,进一步完善设计。

6.项目拓展。完成本设计后,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可以把本项目的编程思想拓展到不同领域,例如洗衣机的状态,洗涤、漂洗、脱水这三个状态和交通灯的红灯、黄灯、绿灯这三个状态类似。因此学生经过一个项目的实施,学会一类项目,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7.小结与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评价时采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五、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感触

1.使学生真正感觉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领悟到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方法,学会了学习,体验了知识技能的“边学边用,活学活用”的价值,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学会了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初步形成了团队意识。

4.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分析取舍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5.巩固拓展了学生以前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完成专业任务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6.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项目教学法在网络安全课程中的应用

郑莹

(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在高职学院网络安全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显得十分必要。

项目教学法网络安全密钥数字证书在当前的计算机教学中,一般老师在讲授网络安全课程时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首先,对网络安全的概念、安全服务、安全机制、网络的层次结构以及各层的安全性等内容进行介绍;其次,介绍数据加密机制、数据完整性和签名机制、密钥的分配与管理和常见病毒等内容;最后,介绍一下网络入侵与防火墙的概念。这种传统的全理论教学模式看起来老师已经把网络安全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了学生,但实际上,高职学院的学生只是似懂非懂地了解了一些安全知识,至于如何具体去建立和维护一个网络的安全性仍然很茫然。

由于,高职教育是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溶于一体的教育,为了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的项目教学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自身为中心,老师以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老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针对高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项目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一个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和老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根据网络安全课程特点,我们结合北京网证通科技有限公司签发的数字证书为例来确立密钥分配与管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它包括密钥产生、对称密码体制和公开密码体制的密钥管理、Kerberos的鉴别和密钥分配模型、数字证书的申请和管理、验证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然后再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体现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学生通过登陆广东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的主页,参加申请证书、安装证书、利用数字证书进行加密和验证几个模块的学习,切实地掌握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过渡,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强化。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操作教学环节采用四级教学法:

(1)准备。在此阶段首先应确定课题和明确教学目的,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整个项目分成若干小的项目,然后让学生分组选择小项目。

(2)示范。由实践指导教师慢慢地演示操作步骤,同时阐明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指出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和操作中的技巧。

(3)仿做。学生按项目小组的分工进行操作,教师在一旁作解释指导,并纠正大的错误,同时给予帮助,表扬能正确掌握要领的学生,鼓励后进学生。

(4)应用。由指导教师给出应用练习题,学生独自解决问题,要求不仅要正确,而且要能较快较熟练地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职业(岗位)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守时、准时及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的训练,团队协作、相互沟通的能力,独立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

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再次,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老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我们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得出: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3.老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老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地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4.项目总结必不可少,并要进行项目拓展和延伸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一题多解”是应该极力推荐的,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老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2]戚文静.网络安全与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69).

单片机课程设计小结范文第3篇

1.1调整实验项目比重

实验教学作为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基础部分,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附属地位的实验教学基本用来验证理论知识点,其虽然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深度,但一定程度上却削弱了实验教学在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理论知识点的验证固然重要,但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结合实际,培养实际能力尤为重要.结合课程培养应用型能力,应对实验项目做调整,增加其他项目的比重.然而考虑到理论知识点验证、实际的需要以及课时的限制等,增加适当课时的同时,减少验证型实验项目用于其他实验项目.

1.1.1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介绍的主要内容是以半导体器件为核心元件的各种电子电路,其中的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双极性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环节的所有内容均和它们有关.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大纲,开设的实验项目内容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验证性实验内容,对半导体器件以及其它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单独介绍很少,仅在部分实验项目中会涉及极少的该方面知识.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忽略得益于教具产业的发展,模块化的电路虽然节省了学校的不少开支,减少了耗材支出,但却剥夺了学生搭建电路过程中设计的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修完整个实验课程后,仅部分同学对电子元器件知识有一定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和应用等知识了解几乎为零.然而对于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际需要,该部分知识却显得十分重要,应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对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掌握.

(1)安排二到四个左右课时进行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介绍,特别是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等识别和检测等知识的介绍,并就其中部分内容设计相应实验项目,强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由于课时的局限,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可作出介绍,仅需对常用的基本知识点做详细说明.

(2)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其他方式加深和扩展对元器件识别、检测和应用知识的掌握.可指引他们参阅相关书籍或通过网络查阅各种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应用的资料或进入各种购物网站或到实体店了解元器件,一定程度上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企业在电子电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首先会进行仿真设计,一定程度上检测所设计电路的功能以及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具有参考价值.为了满足行业要求,培养实际能力,应在实验项目中增加相应仿真实验项目,电子电路的仿真平台有很多,电子类专业在本科阶段课本上常见的有SPICE、(EWB的高级版本)和Proteus等.三种仿真设计平台基本都可进行模拟电子技术中模拟电子电路的仿真设计,然而其实它们各有自己的应用场合.Proteus常用来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中结合编译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仿真结果直观,生动.SPICE则较多的应用在模拟电路的仿真中,但仿真结果相对不太直观.Miltisim作为课本中介绍的一款电路设计仿真平台,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等的电路设计仿真.它的功能强大,基本涵盖了电路设计所需要的所有类型电子元器件,它具备各种实际电路测试中所有的虚拟仪器仪表,提供多种电路分析工具和方法,可对模拟电子技术中所有理论知识进行仿真验证,同时可以进行其它电路设计和仿真,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可培养学生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Miltisim电路仿真设计平台的精通运用往往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做到的,其实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一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辅助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需增加相应仿真实验项目,但课时不必过多,可安排4到6个课时,也即2到3次实验,主要演示软件常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仿真实验内容和常用的分析方法,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课本知识,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并进行一些小设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注重课程设计,培养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的另外一个方面,它应该是实验项目的升华,作为一次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时代的到来,方便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很轻易的从网络获得各种信息.课程设计也不例外,各种大小论坛,文库共享了大量的电路设计报告,信息的共享可以提供知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加快社会的发展,然而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众多因素决定了课程设计的完成仅仅是CTRL+C和CTRL+V,使得课程设计在应用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甚微.切实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还需注重课程设计.它作为一次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不仅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而且对后续课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均有影响,导致学生坏学习习惯和思维的养成.当然课程设计的有效实施和多种因素有关,可以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1)院部应强调对课程设计的重视,不能只当成一次实验来看待.(2)指导教师应指引学生切实自主的完成课程设计项目,严格要求,杜绝粘贴和复制,草草了事.(3)鼓励学生自主提出设计方案,进行设计验证,在过程中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学和创新能力.

二、强调创新,提升实践实效

2.1提高设计自由度,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向着便捷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人性化和便捷化的发展方向在很多场合体现了其优势,然而在有些方面反而适得其反.高校扩招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对教学仪器的需求,教学仪器产业在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品不断的人性化,方便操作,与此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仪器生产公司提供的完成实验项目的电路均是模块化成品.模块化产品确实带来了诸多好处.教学仪器公司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实验项目,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另外也节约了大量耗材.然而事物大多具有两面性,模块化产品给学校的主体却带来了诸多不便.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先设定好的模块化产品在在项目实施时的设计自由度大打折扣,实验内容完全由模块确定,学生自由发挥的自由度很小,同时模块化的电路各电路参数均是事先设计好的,仅仅为完成实验项目,除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外,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减少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模块化实验项目也有其应用场合,随着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实践教学教学环节课时有所提高,然而课时毕竟有限,模块化实验项目可以节约实验项目时间,同时由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大部分为验证型实验项目,可适当部分使用模块化电路进行实验,部分采用自己搭建或焊接电路的方式进行,带来的问题特别是耗材问题可从如下方式解决:(1)教师科学化管理,预先准备每组所需元器件,并在实验后按组核对并收回;(2)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自制实验项目所需元件的元件箱,并引出端口;(3)培养学生合理正确使用的元器件的方法,减少元器件的烧毁;

2.2全民参与,提高创新能力

专业竞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方式.电子类专业有很多专业类的竞赛,教育部积极倡导的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汽车赛和单片机程序设计大赛等,作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其实践性极强,它几乎是所有专业类竞赛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和调试简单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对理论知识点做实践验证,同时了解各种电路的功能以及应用场合.参加各类专业比赛的学生大部分集中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基本都已修过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课程.对学生而言,首先参加专业竞赛可以对模拟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另外可以利用该课程学习所拥有的电路分析、设计和调试等能力结合到专业竞赛中,更好的参加比赛,通过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调试方法等来分析各种大型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等,加深对模拟电路的掌握和理解深度,并掌握其使用场合,实实在在的学到实用的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知识,为之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的培养了应用型人才.指导专业竞赛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锻炼,大部分在高校工作的专业教师,特别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然而传统的教育方法并没有过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该类知识也是从零开始,极大的拓展了教师对各种规模较大电路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际电路调试中问题出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方面为与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向项目,解决企业实际难题,服务地方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结合实际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更详细生动的介绍各种电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便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虽然专业竞赛具有诸多优点,但竞赛的参与往往是少数人的活动,能力的培养也仅仅涉及到少部分人.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大众入手,应提倡全民参与竞赛培训的方式,鼓励大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竞赛的培训,培养应用型能力,并最终从竞赛培训人员中好中选优,参加竞赛,一方面可在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培养大部分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全民培训必然需要众多教师的参与,可最大程度上锻炼指导教师,并反馈到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环节上.

三、小结

单片机课程设计小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校;体育教学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如何有效保证拓展训练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顺利有序的开展和进行,就必须从以下节点入手:首先,组织拓展训练必须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设计拓展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步骤,项目内容必须和客观的环境条件相互呼应,比如校园的整体构造、场地分布、植被等等,其次,充分结合体育教学项目的特点,组织设计的内容更适于校园中不同器械元素的训练项目。最后,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二)灵活化原则

拓展训练拥有不同种类的内容形式,每一个训练项目的具体要求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项目主要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一些则磨练人的意志力,有的项目顺利完成需要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其中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结合高效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适宜的选择合理的拓展训练内容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项目的选择必须遵循灵活化原则,重点体现锻炼的内涵和意义,将拓展训练的内容合理的穿插在不同教学环节和模块中,比如热身、放松、激发斗志等。根据锻炼的具体要求,设计灵活化的内容,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

(三)身心双修原则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体育教学将教学的重点通常放在理论知识、技术的讲解和传授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将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稳固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构化原则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必须具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目标,确立明确的目标是保证一节体育课程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内容,保证教学设置的合理化,突出课堂的重点、难点,同时再加入辅助教学的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课堂中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

二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资源不足

拓展训练通常对于所在的场地、器械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学校对于这部分投入的经费相当有限,由于资金不足或者是场地限制,导致攀岩、射箭、射击训练、山地车越野等诸如此类的训练运动项目不得不放弃开设,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只能将一些较低层次的训练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训练项目实质上就是所谓的游戏,根本难以发挥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很难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二)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

现阶段,很多高校专门进行拓展训练的教师在没有接受过专业课程培训的情况下就进行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较低,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拓展训练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顺利进行。长期起来,专业化师资队伍的的欠缺成为制约拓展训练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有序进行的关键性因素。

(三)教学课程设计不够合理

不同院校对于拓展训练内容的认识的程度和层次各不相同,每个学校建立了符合本校特点的独立体系,侧重点不同,这就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没有统一、系统化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工作在实际开展中遇到一定的瓶颈,不利于拓展训练的进一步宣传、推广和应用,直接影响了拓展训练对体育教学中实际效果的发挥。

(四)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后,安全问题也一直是教师普遍关心的焦点,很多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攀岩、山地车越野等,其危险系数极高,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发生意外,很多学生一味的追求惊险刺激,忽视了拓展训练的危险性,如果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就单独进行这些项目,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全面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为拓展训练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三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对策研究

(一)充分挖掘高校拓展训练课程资源教育部门强调,必须加大力度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对于达到要求和标准的学校进行考核后确立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课题训练基地并授牌,对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此外,还要积极引入和开发丰富的拓展训练课程资源,在有效利用学校场地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拓展训练所需的基础器械设施,不断学习和借鉴一些院校关于拓展训练的相关资源,积极推动拓展训练课程的有序进行和开展。(二)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退伍,是高校拓展训练教学内容顺利开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要将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作为重点来抓。教育部门应该定期的组织教师如国内外参加交流和学习,学习并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应性的开展教学。同时,还要加强体育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组织和开展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提升其专业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此外,还应该组织教师参加拓展训练俱乐部,通过社会实地考察和学习,来了解和掌握更系统、全面的内容,然后将学到的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体验的机会,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和提高专业技能的能力。(三)对项目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进行拓展训练内容的设置时,必须要把保证硬件设施达到实际的标准,提前做好科学规划,保证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善于借助校内外可利用的有效资源,比如公园、广场等的一些健身设施。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素质训练和综合训练,素质训练重在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大多都是以户外项目为主;综合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其相互沟通、互相协作能力,是室内和野外训练的结合。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时,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精神强度,设计与之心理相适应的内容;其次,拓展训练课程大多是以集体教学为主,所以课程的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共性,尽可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其中。最后,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其设计的内容要符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有一定的区别。通常,可供高校自主选择的拓展训练项目包括三种类型:一、室内外的破冰热身项目。二、低要素、低风险的户外项目。三、高要素、高风险项目。第一类可以迅速热身,使身体心保持比较兴奋、充沛的状态;第二类是通过团队集体协作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类不仅对于场地以及器械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学生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学校可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四)做好预防安全工作在众多的拓展训练项目中,其中大多数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校在实际开展时,必须全面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比如一些野外训练的项目,教师必须提前对实际的场地进行全面的调查,针对不同场地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课程内容,此外,在训练开始之前,必须做到这几点:一、先向学生详细的讲解一些基本的操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增加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避免使其身体受到伤害;二、训练场地必须有安全保护器械,对训练的器械设备要做好定期检查;三、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急救物品,以免发生一些意外情况能够及时的采取急救措施;四、教师应该严格监督整个活动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规范或者危险性的动作要进行及时的纠正。

四结束语

讨论实验创新点和可行性。协助同学选择器件,通过编程实现系统的闭环控制。创新组的同学,既要保护好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难度适中,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层次化教学方法如图2所示:图2层次化教学方法三考核层次化针对不同学生实践不同的内容,分别打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对完成基础实验的同学,如果做的好也可以拿到优秀的成绩。从不同侧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进步比较大的同学进行考核倾斜,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考核的量化标准上。对做基础实验的同学,不仅要考核圆满完成实验内容,各项指标合格,还要考核学生实施过程中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做综合实验的同学,不仅要考核综合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课程内容的衔接,是否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核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回答情况和实际做的情况给成绩。对做创新实践的同学,项目要有新意,能够用所学知识实现新的功能和新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对创新点和创新方法给予充分肯定,在考核过程中有所体现。四层次化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层次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基础薄弱的同学有了基础实践能力。中等的学生具备了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能够更加深入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出创新点。使每个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很好的实施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五小结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层次化教学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改革探索,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实践了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通过层次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此外,层次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面临的课题不同,出现的问题千差万别,就需要指导老师水平要高,能够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需要跟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的创新点和可行性评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刘顺超 单位:商洛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永瑞.电子测量技术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3]刘文涛.单片机应用开发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单片机课程设计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测量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28

1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现代数学、物理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科学的发展为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又为各行各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今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甚至在一些原先与“电”无关的专业,如化学、生物、医学、土木建筑等行业也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各式各样的精密电子测量仪器在各种实验室里早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基本工具和设备,因此电子测量技术的课程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当代大学生、研究生必须把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作为一门基本功,认真学好。不论哪行哪业,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将会大有益处、受益非浅。《电子测量技术》如此重要,如何更有效的展开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笔者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

2 理论教学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参数测量、频谱分析、时域信号的测量、晶体管特性测量等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误差分析,并包含了相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实际应用和相关仪器的最新成果等。与很多课程一样,该课程的理论内容非常枯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严重脱节,只是一味的介绍理论知识,将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电子测量的核心技术。若要出色的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理论教学工作作者是从教材选择、教师的自我提高、逆向思维教学法三个方面展开的。

2.1 教材的选择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可以使教师易教,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还可引导教学改革和教学思想的转变,而且可使学生易学,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

笔者选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陈尚松等编写的《电子测量与仪器》,该书按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要求编写,教材中的内容与时俱进,技术上跟进更新。书中的内容是按发展历程讲解仪器原理,容易入门,叙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宜学宜懂,同时也包含了扩展或深入的内容可供教学和科研的不同需求选用;该书的具体内容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既讲电子测量原理,又讲具体仪器应用,通过实例与仪器型号参数介绍,加深对仪器的认识和对国内外技术水平的了解。在内容上每章均附本章要点、小结和思考题与习题,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总结。

2.2 教师的自我提高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具有主导作用,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我们知道电子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呈摩尔定律所描述的规律,即集成电路的规模和微处理器的性能每18个月都会提高一倍,在这一速度的带动下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生产厂家不断发展更新自己的产品。作为《电子测量技术》的教师,一方面应该时刻关注研制和生产电子测量仪器的商家的产品动态,要实时关注Aglient、Tektronix等这些大的电子仪器生产厂家的产品动态,定期查阅他们产品的资料,用来深化和扩展教学内容,将这些新内容、新知识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宽学生视野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进行电子测量方面的科学研究,促使教师对该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到科研水平较高的国内国际会议或其它相关的平台学习,通过与他人交流学习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

2.3 逆向思维教学法

任何一门课的理论学习都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何化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一个有趣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在双重考虑教学目的和本专业实际情况的条件下,选取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测量的原理及仪器使用部分,教师将理论教学的阵地从教室转移到实验室,直接面对仪器教学,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先从教学生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开始,让学生对仪器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懂得仪器的各个旋扭或按键分别实现了什么功能,以及各旋扭或按键间如何协调工作,以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对理论知识的思考与学习。

以信号源和示波器的教学为例,这一教学过程将第三章和第六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先对信号源和示波器两种仪器的表面结构进行讲解,让学生使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源输出的信号,学生使用仪器并利用仪器观察到信号后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教师由实际操作引导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在信号源的使用过程中,信号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由此引出怎样才能使信号的波形发生改变,这就指引学生去学习“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内容,这里讲解了常见信号波形的产生和转换方法;再如我们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到信号源的频率可以从低频段调到调频段,在同一频段内频率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信号源是如何实现这些频率变化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学习信号源内部电路设计中的多种频率合成方法。在示波器的使用过程中同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示波器的理论内容,如打开示波器观察到光点,通过辉度与聚焦的调整引导学生学习示波管的原理及构造,这一显示原理也用于其他的显示设备上,如频谱仪、扫频仪等,做到触类旁通;通过示波器的触发模式调节键观察不同触发模式下信号的显示变化,反过来引导学生去研究是怎样的设计变化促使了显示屏信号的相应变化,带着学生学习示波器X通道中的触发电路的组成、触发耦合方式、触发电平、触发极性等知识;再如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源的同一个信号波形时,通过调节垂直或水平偏转旋扭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带着同样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习X通道、Y通道的放大电路设计等等。

3 实验教学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采取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策略。

3.1 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各个实验项目,使他们对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实验所用用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现有设备采取正确方案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测量。教师设计一些具有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实验给学生。如:通用计数器的应用,该实验要求学生理解通用智能计数器工作原理,掌握测量频率周期的测量方法及其检定高频信号源频率准确度,熟悉计数器的其他扩展功能;再如通用示波器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熟练掌握通用示波器测试信号参数的方法等。

3.2 设计性实验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综合运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教师结合本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了本课程的设计训练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能力,通过设计训练,要求学生在掌握电子测量仪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根据所学知识综合设计简单的测量电路,运用单片机、FPGA、Protel等工具对简易电子测量系统进行仿真与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能力。

设计题目主要有简易信号源设计、简易计数器设计、简易频率计设计、简单的数据采集卡设计等,让学生通过这些题目进一步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设计要求学生首先要写出《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仪器名称、用途、特点及简要设计思想;第二,主要技术指标;第三,仪器应具备的功能;第四,仪器的设备规模;第五,系统的操作规范等。该任务书反映同学的设计目标,同时也是教师作为设计完毕进行验收的依据。在设计之前要先学习基本的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除写好《设计任务书》外,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要求学生在每一步设计结束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尽可能完善设计工作。硬件电路设计前要画好硬件原理框图,过程中要绘制详细的电路图,仿真无误后方可制作电路板;硬件完成后要规划软件控制流程图,根据流程图逐步、逐点编写程序;最后进入软、硬件联调、实验,最后还要撰写设计报告。教师根据任务书中的指标逐项检查设计成品。

通过课程设计同学们学习了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电路调试等知识,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了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学生为其它课程、项目和毕业设计做了大量的知识储备,也为将来在自动化、智能检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4 结论

作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智能仪器控制软件、虚拟仪器软件等,较为全面地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电子测量仪器及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尽可能广的学习到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经实践,本文提出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构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大了授课的信息量,符合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尚松,郭庆,雷加.电子测量与仪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范泽良,王永奇.电子测量与仪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