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天祥的作品

文天祥的作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文天祥的作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天祥的作品范文第1篇

源自江西的慷慨悲歌

提及三杯鸡的来历,那可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来历,莫过于和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的那段感人传说。

相传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家乡赣州组织义军万人前往临安(今天的杭州)勤王,保卫首都,后被皇上任命为右丞相,担起了治国大任。由于战事不利,文天祥不得不转战江、浙、闽、粤一带,最后于1278年海丰一战失利,被元军俘获,押到了元大都(今天的北京),打入死囚牢中。大宋百姓闻听后,无不悲痛万分。

有一天,一位七旬的龙钟老太提篮探监,口称是文丞相老母。一位江西籍狱卒偷偷将老人带进死牢。原来老人是受江西乡亲重托,携带活鸡一只、老酒一壶前来狱中祭奠文天祥亡灵的,因外边早就风传丞相已经被害。这时老太看到丞相还活着,真后悔没带做好的熟鸡,难于让丞相再尝尝家乡风味,心里十分难过。

狱卒本是江西人,心中也很钦佩文天祥,老婆婆的言行使他深受感动,想到文天祥明天就要遇害,心里也很难过,便决定用老婆婆的鸡和酒,为文天祥做一次像样的菜肴以示敬仰之情。于是,他和老婆婆将鸡宰杀,收拾好,切成块,找来一个瓦钵,把鸡块放钵内,倒上米酒,加点盐,充做调料和汤汁,用几块砖头架起瓦钵,将鸡用小火煨制。过了一个时辰,揭盖一看,鸡肉酥烂,香味四溢,二人哭泣着将鸡端到文天祥面前。文丞相饮酒汤,食鸡肉,心怀亡国之恨,慷慨悲歌,当场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1283年12月9日,文天祥壮烈殉国。牢卒逃出大都回到江西老家,他与那位老太太一起带领父老乡亲修起了一座文公庙。自此,每年12月9日前后,文公庙烟火特盛,人们纷纷用“三杯鸡”祭奠文丞相。因此菜味美,便在江西一带流传开来,和文天祥的大名一起流传后世。

三杯鸡,如今已脱离了一道简简单单的菜肴,变成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表征。传说虽已不可考,但厚重的历史典故赋予了小小的三杯鸡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提起三杯鸡,人们还总会情不自禁地遥想起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

后来,许多餐馆为了改善口味,又将三杯鸡稍作改动:即一杯酱油、一杯麻油、一杯米酒,用这三杯佐料和鸡块一并倒入沙钵内,生火慢煨,直至肉烂为止,其色香味俱全,鲜美无比,渐渐演变为后来的赣州名菜――“客家三杯鸡”。

盛于台湾的脉脉温情

本源自江西的三杯鸡,不知何时起传入台湾,并且变成了台湾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有句话叫“不会做三杯鸡的不是正宗台菜馆”,足见三杯鸡在台菜中的地位。据说在三杯鸡最风靡的时候,甚至有以“三杯鸡”为名的餐馆,只不知岁月荏苒,此餐馆如今的命运如何了。

在台湾,关于三杯鸡的来源,也有一个温馨的传说。台湾以前有一位母亲,家里很穷,只能杀了家里的老母鸡招待客人,因为怕不够香,采来家里院子长的一种叫做“九层塔”的香草做作料,再加进调料,放入锅中焖烧。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女性,又要烧菜又要招呼客人,所以鸡肉很快就烧干了,但没有想到居然更香浓、更好吃,这就是三杯鸡的故事。

台湾传统的做法是一杯酱油、一杯麻油和一杯糖,然后加上姜、九层塔作为调料。将作料和鸡块倒入锅中,大火焖烧十分钟,再收火将浓浓的汤汁熬入鸡块,至干锅起菜,便是美味香浓的三杯鸡了。

江西的三杯鸡,经由台湾同胞的重新改良之后,辗转传入内地,竟然在内地重新刮起一阵“三杯鸡”的旋风。据厨师回忆,当时市场的口味主要以咸为主,三杯鸡甫一传入,以其甜鲜的口味以及浓郁的酒香味征服了很多食客的味蕾,人们惊觉,原来鸡肉还有这样一种烹饪手法。

因此,三杯鸡虽源自江西,但是真正把它发扬光大,并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台式三杯鸡,有些年轻的食客,甚至只知台式三杯鸡,而不知客家三杯鸡。真不知这是三杯鸡之幸还是不幸。

与时俱进焕发新生

所幸,三杯鸡并没有被人们所遗忘,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发展,它又重新焕发了新生。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建设画册》曾刊载三杯鸡的菜谱,向海外推荐。

2003年,在第13届中国厨师节时,由赣州金歌餐饮连锁有限公司选送的“吊锅三杯鸡”荣获大会组委会颁发的制作参赛作品金奖。

在国内众多名菜角逐“2008奥运主菜单”39个品种时,赣州客家名菜“三杯鸡”以独到的烹制做法、历史渊源入选了“奥运主菜单”,一时之间,三杯鸡名声大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起三杯鸡。

历经多年,三杯鸡的做法发展出了很多派系,但其内在的影子始终未变,都是用三杯调料来进行烹饪。

tips:客家三杯鸡的主要原料是宁都黄鸡,黄鸡品质是菜肴品质的关键。宁都黄鸡原名宁都三黄鸡,因羽、胫、喙“三黄”而得名,早在南北朝时就有饲养,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饲养历史。三杯鸡成功入选“北京奥运主菜单”后,宁都黄鸡名声大振,源源不断销往北京、广州、福州、上海等大中城市。

三杯料,是三杯鸡的灵魂。

除了前文提到的客家三杯鸡和台式三杯鸡,山东、广东,甚至一些港式茶餐厅,也都有不同种的三杯鸡,每个派系吸收了三杯鸡烹饪的精髓,再加入自己本派系的东西进行改良。有些甚至融入了一些西餐的元素,比如加入红酒、香草或乳制品,做出了中西结合的佳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杯鸡”还演变出众多系列菜式,如“三杯鹅”、“三杯兔”、“三杯狗肉”、“三杯水蛇”、“三杯乳鸽”等多达数十种。

利用三杯调料来进行烹饪,已经成了一种广受欢迎的烹饪方法,而非一种固定的菜式了。

将历史名菜的精髓融入到菜品制作中,又不拘泥于古法,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也不失为一种进步。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传统名菜三杯鸡重新为人们认识和喜爱,这应该算三杯鸡之幸吧。

三杯鸡的兼容并蓄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在不偏离“三杯”的灵魂下,大厨们创新出各式美味佳肴。

中8楼(世贸天阶店)行政总厨武彦利结合自己多年的厨艺经验,为我们承上来一道,加入了他思想的三杯鸡。

主料:鸡翅

调料:1杯水、1杯生抽、1杯花雕酒、桂花、盐、白糖

香料:甘草、橙皮、桂皮、丁香

做法:

1、鸡翅洗净,在炒勺中放底油炒去水汽,下葱姜蒜,香料及鸡翅煸香;

2、放入生抽、花雕酒,水小火烧至20分钟,最后大火收汁即可。

操作关键:

1、选料要用新鲜的鸡翅,不能是冷冻过的,否则会腥,且肉会柴。

2、调料要多放,焖烧时间略长,汤汁收浓,使汤汁入进鸡翅中。

3、不能勾芡,否则糖和芡融到一起,影响口感。

文天祥的作品范文第2篇

阙长山先生1941年出生,江苏泰州市姜埝人,泰州师范毕业,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州书画院名誉院长、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书法作品曾数十次参加《中日书法展》《中日诗书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全国第二届楹联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中国著名书法家百人作品展》等,并多次获省级以上展览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优秀奖等各种奖励,还获得常州市10年书法艺术成就最高奖——谢稚柳奖、常州市“五个一工程奖”。他的数十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并入编各种书法集,或刻石于碑林。其个人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年鉴》等辞典中。1994年,他应邀赴美出席《亚洲文化展示会》,进行书法讲学,举办个人书法展;1998年,他出席在澳门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1999年赴日进行学术交流。他出版的《阙长山书正气歌》《阙长山墨迹选》《阙长山书赤壁赋》《阙长山书集》等书法画册,受到业界人士普遍欢迎。

粗略拜读阙先生的书法作品,书家尤以行草见长,在篆、隶、楷、行诸体之中蕴含着一种硬朗风骨。我比较喜欢书家笔下李白诗《送友人一首》、孟浩然诗《宴梅道士山房一首》“古诗一首”、文天祥《正气歌》等作品。书家重新书写的文天祥《正气歌》四条屏书法作品,除了保持自己原有书法艺术刚健有力、错落有致、起伏变化的风格外,还创新出一些过去没有的斑驳古朴、若隐若现的韵味,彰显出书家饱经沧桑的历史美感。

观赏书家用行楷书体创作的周敦颐的《爱莲说》书作,前后部分以自己见长的行草书法为主,而中间主体部分却以稳健的楷书行笔为主体,这种在一幅书作上采用不同书体和字体形成的鲜明对比,呈现出一种宛如两幅对联与一幅中堂相互辉映的范式,使人耳目一新。而在行笔过程中,“出、而、不、濯、清、涟”等多数字体严谨规范,而在“于、泥、直、香、净”等字体结构上略有变异,在相同的“而、直、清”等字体上又写出不同的形状,这就使作品层次分明、格外醒目,流露出收放自如、张弛得体的线性美感。

岁月匆匆,人生稍纵即逝,人生难得完美,而阙长山却一直在追求完美。他说:“书法是一门艺术,其真谛不只是写字,而是人格、品德、文学、文字学、美学、哲学、历史学等修养的综合体现。”

的确,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其艺术真谛不只是写字、绘画的外在物象,而是作者在人格、品德、文学、美学、哲学、历史学等多方面内在修养的综合体现。国内高品位书画家一直为之而努力学习,潜心修养,而不会趋于潮流去干那些名不副实、哗众取宠之事。阙长山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与谦和做人的品格,应该让我们有所领悟和启示。

文天祥的作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品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讲解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屈原的《国殇》等作品时,笔者就不失时机地去点评他们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感受古人先贤胸怀的伟大与崇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树立远大抱负

学习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林觉民的《与妻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篇目时,让学生充分感悟作品中流露出的怀大境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不是为一已之私去奋斗。在讲授时,重点强化这种胸怀与境界,并让其永远镌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将来能抛弃小我成大我,树立远大的抱负。

三、具有感恩、孝道及亲情意识

赏析李密的《陈情表》,我们不禁为作者真诚的孝道所震撼,“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往日这些空洞的说教在李密身上鲜活起来,使学生去思考:我们应如何去感恩老人、孝敬老人。学习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朱自清的《背影》,又无不闪烁着亲情与感恩的光辉,这些饱含深情去怀念、讴歌与礼赞亲情的文章,在老师适时点拨下,让学生体会到美好亲情的可贵,从而产生善待老人、善待亲人的念头,进而去关爱老人、关爱亲人,让爱驻满他们的心田。

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望岳》等诗篇让学生品味如画江山美好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进而引导他们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五、关注生态平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相关语段,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古代圣贤关注生态平衡的绿色环保意识,从而让学生树立和谐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六、培养学生有骨气、有节操、树正气的美好品质

让学生背诵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于谦的《石灰吟》等作品,感悟里面所浸透的先贤风骨与民族气节,让学生尽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七、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巴金的《小狗包弟》、杜甫的《兵车行》、贾谊的《过秦论》等语文篇目,都有因动乱、战乱导致很多生命黯然消失,对这些令人痛惜不已的现象加以恰当点拨,便能引起学生思考,我们应怎样对待生命,自然而然地使他们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八、惜时奋进、积极进取

从荀子的《劝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朱自清的《匆匆》等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珍惜青春好年华,积极进取,力争学有所成、长有所为。

明确了语文教学中思品教育内容之后,具体实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抓住课堂主阵地,深挖文本。

(二)结合时事,深化语文教学中的思品教育。

(三)走向自然,亲身品味。

(四)多媒体图片展示,增强立体感。

(五)开展语文故事会,在生动有趣中接受思品教育。

(六)举行演讲赛,进行励志教育。如“我看闻一多”、“向文天祥承诺”、“告白屈原”等演讲,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文天祥的作品范文第4篇

如何写作对联?可以总结为四点:1,熟悉基本概念;2,抓住已知条件;3,善于联想想象;4,恰当运用方法。熟悉概念和抓住条件是对联写作的基础前提。联想想象和善用方法,是对联写作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而在这四点中,联想想象尤其重要,因为对联写作难在思路的突破,而联想想象则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维大门。

下面以两道试题来详细解析如何借助联想想象突破对联写作时的思维障碍。

例1:根据下联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上联。

_____,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解析:这道对联写作题要求我们根据下联的内容写出上联。

首先看下联。抓住已知条件。内容上。下联赞美人。赞美人高尚的品质;形式上用到了叠音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由“耿耿丹心”联想有叠音词的写人的成语,如相貌堂堂、文质彬彬、神采奕奕、英姿勃勃、衣冠楚楚、风度翩翩、铮铮铁骨等等。下联赞美人的品质,从这些成语中寻找赞美人高尚品质的成语,可以找到如洋洋正气、泱泱美德、棱棱节操等。由此我们可以写出上联,如:棱棱节操似寒梅(苍松、翠竹)见风骨。

下联赞美人的品质。也可以联想赞美人的名言,如范仲淹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从而得出上联:泱泱美德似高山立寰宇。如文天祥《正气歌》句“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从而得出上联:浩浩正气似长风塞苍冥。

下联赞美有丹心的人。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从而得出下联如:赫赫威名似奔雷震华夏。

下联用到了比喻。以烛光比喻丹心,可以联想到像烛光一样的人,如母亲,如老师,从而可以有这样的答案:谆谆教诲似甘露润桃李。

例2、初二(3)的郑海燕同学不幸罹患白血病,全校师生献爱心为她捐款。

1、你作为她的家长,给学校送一副对联,表达对全校师生的谢意。

2、做为郑海燕同学的校友,请撰写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对郑海燕同学的慰问和鼓励。

解析:这道对联写作题要求我们根据设置的语境撰写对联。

第一小题要求以家长的口吻表达对师生的感谢。如果学生平时阅读过这方面的对联,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写出文质兼美的作品来。如可以写出:天如有意应垂怜,君若尽志终得胜。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施展联想想象的魅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师生捐款送给海燕,可以想象家长拿到捐款时的情景。从而撰写出这副对联:一元、二元、三四元,元元都是救命钱,救小女生命;百滴、千滴、亿万滴,滴滴全为感激泪,谢师生厚谊。

郑海燕同学获得捐款,就可以有能力治病,就可以有一个好的结果,从而可以撰写出这副对联:片片爱心,圆小女健康美梦;点点资助,见师友关怀真情。

师生捐款帮助郑海燕,与她是有恩有情,可以联想到“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常用语,从而撰写出这副对联:师友情、同学情,情深似海;培育恩、再造恩,恩重如山。

文天祥的作品范文第5篇

有人崎岖半生,从破折号开始,以感叹号布局。

朱仁民是中国第一个买岛的人,十几年过去了,他个人投入岛上的资金已经超过了2300万元,不是用来享受,而是雕塑了500个罗汉,建造了一座艺术馆,铺就了一个纪念广场。2006年的时候,朱仁民把“永久免费参观”的碑竖在了小岛的入口处。

从荒岛,到艺术岛――像是朱仁民的人生。

慷慨天下――也更像朱仁民的性格注解。

他却说:“那只是我的乌托邦”。

命硬岛主

他是中国现代四大国画家之一的潘天寿先生的外孙,算是“名门之后”。也是中国第一位拥有私人岛屿的岛主。他的头衔很多,“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美国PANTACE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师”、“杭州全国文化创意十大风云人物”等等。不完全统计,他养了几十位书画家,拥有一支一百五十多位策划以及研究人员的队伍。

朱仁民也曾总结:“二十岁发表了大量的连环画、国画,三十岁获中央文化部众多的荣誉奖励,二十岁我已经发表了很多连环画插图,三十岁开始我在共和国最高级别的画展上接连获奖,其中我也做雕塑,写电影、诗歌和小说,搞了十几年的舞台美术,出国后进入景观建筑设计界,后来一发不可收,至今为止做了几百亿的大地艺术生态改造工程”。

口气轻松,履历耀眼。但是,在这些耀眼与辉煌的背后,在那些看不见的,被省略的地方,却是――他几乎饿死,病死,穷死,也曾瘫痪五年的窘迫。瘫痪,对于多少人来说,几乎等于一辈子就那样废掉了。也似乎,从此只有海明威冷酷的句子,无边的寂寞,才配得上这样的人。

但是,他命硬。后来,撑了下来。

37岁,他重新开始。43岁,大展拳脚。

他的人生,也开始像怀素的狂草,像毕加索的油画。展望朱仁民的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上,他徘徊在不食人间烟火的五百罗汉之中,其实是在一步步走向他梦中的偶像:文天祥、岳飞……

粉碎人生

每当有人谈起他,都会谈起他的岛。

朱仁民的一生也像他的岛,风吹漫卷,落英缤纷,皆是望得到的彼岸,不能到的地方。

他的性格里,其实是噼啪燃烧的烈火。不服输,十五岁,他读了水浒,把葫芦挂在红缨枪上,要学风雪山神庙,要去水泊梁山!他早就认定了,一定要做英雄好汉,一身是胆!他的偶像也总是历史中将忠肝义胆推向极致的英雄!他觉得那样才过瘾!爽!

在成为中国第一位拥有私人岛屿的岛主之前,他算是倒尽了血霉,堪比雨果笔下最不幸的人物。可以想象他生活在那样一个世家,外公潘天寿看着他习画。倘使时光倒流五十年,假以时日,他就算不是书画达人,也必长成翩翩公子。但命运湍急的河流偏要将他往另一处深霾里推――七岁时,他就已经过早遭遇变数,因为父亲曾在政府工作,从云端跌落到泥污,一切也随之摔得粉碎。身份的变换,“黑五类”的标签,伴随着他的,开始是冷眼、欺辱。

那时,母亲拿着三十元的工资养着五口人,他初中还未毕业,便各处漂迫:张网、出海、刷漆、打铁、游泳池救生员、代课,踏遍东海小岛。这几乎是他前半生的写照。从不是淡雅的工笔,一点点描出来的寂寞与柔情,哪怕是苦难骤临,也如大写意的线条,根根矍铄,道道抽打在他的脊梁。

的确,枯墨横扫,涩笔难熬,往事历历在目,都很少有人像朱仁民这般磨难,好像命运就要将他丢在这炼金化银的丹炉里,且用阵阵烈火烘焙。但是,烈火没有烧死他,反而从此锻炼出他的火眼金睛,咄咄气魄,大写意……

2条命

小时候,潘天寿在画鹰,他也画个鹰。那时候他沐浴着命运的眷顾。可是,他还不知,在他以后的生活里,命运又有多少次在他的头顶电闪雷鸣。

幸与不幸像钢琴上交叉的黑白键,一点点按响他的人生。他自信,有底气“读小学,小学老师画不过我;读中学,中学老师画不过我”。1978年,全国政治热浪席卷,在农业学大寨大潮中,他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创作激情,300米×3米的中国画巨幅之最《大道海天篇》是他肆意泼墨的开始。场地不够大,他租了个游泳池;笔不够巨,他把自己了变成媒介,拖把扫把也一起上。“只是亢奋、激情,只是闷热……”他在游泳池无边的画面上翻滚跳跃,“十几年后才知道这在国外叫行为艺术”。

1979年,他更是一鸣惊人,创作了一幅反映海峡两岸骨肉乡情的大幅中国画《公海上团聚》,这让他的作品不但“在最高级别的画展和展厅中呐喊了一声”,1981年《中国文艺年鉴》在介绍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时,还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王公懿的版画《秋瑾》并列成为代表性的画种获奖作品。

只是,当入选和获奖的消息传至他耳里时,因为那次行为艺术激情的失足,因为掏不起每月两块五的房租,朱仁民已瘫痪在山顶的破庙里,获不获奖对他似乎毫无兴趣,只能大喊一声,代表心中尚有的一点欣慰。

在瘫痪的人生低谷。五年间,他不能动,“大小便都在床上挖个洞”。还会欣赏到数不清的老鼠和屋梁上一条大蛇。他以为自己永远站不起来了,也没时间沮丧。“立刻就开始学着奥斯特洛夫斯基写自传,并将自传画成了特具个性的连环画,我要求每一张都能单独挂起来,成为独立传世之作。这些作品也竟在第六届、第七届最高级别的国展中获奖。”

他命硬,命运把他的人生从高处摔落,他挺了过来,绘画的高架又将他摔成腰椎损伤,医生断言:“你再也站不起来了。”五年后,他竟奇迹般爬出破庙,拄着拐杖下山。这个豪门走出的后裔,居然怎样都摔不死,他有2条命!

一生一岛

1984年,朱仁民说“我在心底发誓,一定要拥有这个伴我度过人生最低潮的小岛。”谈何容易?怀揣着仅有的300块钱,拄着拖把改装的拐杖,从山上走下来。从此只能辗转生涯,历经12年,行走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卖画、教画、办画展。“一路失败过,一路被人家骗过,一路被人家打过。”终于,他成为第一位将国外的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移进国内的人,并成立第一家景观设计事务所,迅速积累巨大财富。

1996年,他终于实现了夙愿,获得荒岛40年使用权。朱仁民把自己的小岛取名为“莲花岛”,自号“莲花洋人”。他计划投资几千万打造成世上最大的海上禅宗艺术公园。大视野、大手笔也因而成为他做人做事的风格,朱仁民对改造的热情像是一场场永无休止的竞赛,2002年第一个在菱湖社会主义新农村投资建立艺术公益机构,为贫困艺术家提供免费宿食创作场地。2003年在西部银川,他又在沙尘暴里用六年建立西部地区黄河流域第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

2008年,他又完成庞大的《大运河拱墅河上图》根据这幅画,让一切景观,直接在杭州复活……根据他的画作,修改了人们对景观的认知,到底是他在为景观而作画,还是景观为画诞生?这种一个人几十年干下了几百亿总投资的生态、文脉作品的大手笔。恐怕任何电影导演见了都要咬碎舌头。而他笑说“国运昌盛,时代给了我一个末班车,带着屁股还夹在车门外的我,声嘶力竭地叫着前进。”。

很明显,他是一个出世的人,绝不会对红尘撒手不管,在乱糟糟的世间,他不会骂一句粗口,甩身而去,他觉得什么东西既然看出了毛病,就应该向好的地方发展,更觉得自己像范仲淹、文天祥、岳飞……对国家和社会有一种纯天然的担当。他对自己的衣食住行能简则简,吃喝拉撒睡好像就是一种过场,可是潜下心来,他又苦心孤诣“修理地球”,皓首穷经“改造环境”,总是琢磨着怎么把荒滩、孤岛、沙漠、臭水河变成国画山水的意境。

法国作家雷蒙德拉迪盖有句名言:“令人悲伤的不是离别生活,而是离别赋予生活意义的事物。”有人说,他的人生,顽强到不可理喻,就会爆发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朱仁民则把自己归类说:“为民族为国家为民众而活着,对自己的生活无什么大的要求,我大约就属于这一类吧,也是天生的,没有通过什么学习,一天到晚想成为范仲淹、文天祥之类的人。”

这或许就是朱仁民。

他自诩“光着脚走在大地上,自由自在,做着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事,这不是这个时代最崇尚的事吗?”

在西方,你可以找到他的身影,就是骑着驴子挑战风车那位骑士。

在东方,他给自己找到了榜样,都是民族英雄,而且都是粉身碎骨浑不怕的英雄。

他一辈子都在干反差特别大的事。

反差最大的是,他建了三个艺术创作基地免费使用,为有才华的艺术家们解决基本宿食问题。

但是,“我的个性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是时尚,现在还睡在办公室,消费跟农民一样,全身穿的不值10块钱。”可是他又干着最时尚的事情:环保、生态、随行生活……

朱仁民,就像那座海岛。

文天祥的作品范文第6篇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育红小学

作者:杨晓宁

一片枯黄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仅仅是这一现象而已吗?不,我们要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在叶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整个秋天……

几百年风风雨雨中涤荡的点点残血,我们看到的是岳飞的满腔热血;零丁洋潮起潮落中淹没的声声叹息,我们看到的是文天祥的一颗丹心;猎猎西风吹拂的牧羊老者,我们看到的苏武的一根竹杖,漫漫黄沙逝去了西域路上的骆驼铃声,我们看到的是张骞的几十年牢狱之苦。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这些而已吗?不,换一种眼光,通过这些事情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我的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

鲁迅,一个雄视百年的文坛圣人,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那一部部辉煌巨作,抒写了他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体现出了他那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透过鲁迅的人生观,我们尖锐地看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是那扇黑暗的社会“铁门”紧紧地闭着。

范进,一个举人罢了,世代的举人数不胜数。他疯了,他又醒了,他中举了,世间也只不过多了一个追随者。是谁?在向这边艰难的爬行着?是孔乙己,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周围人呆泻的神情像一尊尊木偶,露不出半点怜悯之情。从孔乙己的遭遇中,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国家的麻木不仁。

文天祥的作品范文第7篇

贺贵玺同志,从我问艺已逾22个年头。他对待书法篆刻艺术执著探索,潜心创作,付出大量心力,经历了感悟化的蜕变过程,从而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这些年来,连续参加举办的书法篆刻展览,多次参加西泠印社举办的篆刻作品评展和国际篆刻书法大展,参加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览,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中韩、中日书法篆刻交流展等,并有多篇论文参加各种理论研讨会或获奖。贵玺为人正直,具有一派明达干练、文静安详的气度,他勤奋自励,而成为培育出来的一名书印兼能的高手。

贵玺同志1965年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自幼喜爱书法篆刻艺术,1985年起师从于我,曾授以“以文养艺”之道,督促并辅导他精读《说文解字》、《书谱》、《广艺舟双楫》等学术论著,并提供大量金石拓本,任其阅览,使之不断充实学养,增益见识。由此,十多年来浸沉正书,上溯金文,曾临写《颜真卿自书告身》、《九成宫醴泉铭》、《麓山寺碑》等楷书行书范本,更致力于对《元桢墓志》、《元略墓志》、《张猛龙碑》、《云峰山论经书》等北魏碑刻的深研勤习。尔后,他对西周《毛公鼎》、《史墙盘》、《静簋》等重器的临摹更勤,多达百数十通,从中追求笔墨相生、拙中藏秀之真趣。他所书“吉金观泉有真好,读书临碑无俗情”一联,行笔俊秀刚健,结字端庄寓险,颇具《张猛龙碑》的气度。“风采三秋明月,文章万里长江”一联,则是楷中杂行,融会颜真卿、李北海二家笔意,显出跌宕之姿。他写金文,不拘点画而追求自然灵动。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联,笔力遒劲,正气凛然。“千祥云集”条幅,兼具华丽、苍茫之美,活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姿态。

贵玺更工篆刻,取法战国秦汉玺印,同时吸收吴昌硕、来楚生诸家技法,能以深厚的书法功力,融入篆刻创作中,显示“以书入印”的艺术效果。他的印注意传统与当代的结合,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这种亦古亦新的创作理念,也正是近年内蒙古篆刻创作的一个缩影。在技法上,他的作品也别有趣味。比如章法的大开大合,千变万化,为作品的丰富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在刀法上,他的朱文印切冲结合,白文印则多用冲刀,断连有致,浑然天成,表面上看运用秦砖汉瓦线条,骨子里却蕴藏着老缶当年浑厚朴茂的气韵。这标志着今天创新的新成果,正是从沿袭下来的昨天创新的旧成果的积累和延续。我尝以为:人生的审美追求往往是与其所生活时代和生存状态的审美大趋势相合拍的。由此看出,贵玺试图在印作中把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气息,切入印章“方寸天地”间,使二者得以巧妙融合,造出动人的艺术品,这是他“治印心语”一点结晶。

文天祥《正气歌》里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两句名言,回荡在贵玺心里,油然感悟到人生追求的真谛和艺术创作的源头,他正在吞吐“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灵气,奋力投入书印创作活动中,将与历史对话,展示生命的庄严,人性的朴厚,人情的纯美,令后代人得以享受其光曜和福祉。(贺贵玺作品见封三)

文天祥的作品范文第8篇

关键词:情感体验;古诗词;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75-02

新课程理念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要素,情感不仅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情感智力说"。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恰好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通过对语言文学和语言情境的理性认知,借助想像和联想,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与诗作者的情感交流。情感激活古诗词教学课堂,激活学生的情感智力。

刘勰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生、重情感交流。艺术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给予我们的审美愉悦,还在天它能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对待现实生活本身,加深爱憎,最终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语言是生命主体的东西,古诗歌课应体现生命主体的特征--情境熏陶与情感体验,据此,诗歌的情境体验是诗歌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与诗人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让学生与诗人通过诗歌载体进行对话,理解诗人的情感,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完美的个性。

1.根据诗歌内容,结合背景知识转化为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学习阅历并不丰富。初读诗词,久远的陌生的年代、生僻的词语、隐约的情感,可能会让学生望而止步。激发学生对个体诗词的认知与喜欢,莫过于相关的背景故事了。而每首诗的背后或多或少的有着动人的故事,查找了解诗词背景知识转化为故事,分小组进行交流展示,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查找资料、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诗人进行碰撞、交流、融合,从而体会到诗词作者当时的处境,从而有兴趣去学习诗词,理解诗词。

教学《过零丁洋》时,学生通过查找写作的背景材料,了解宋末明初的那段历史,特别是诗人文天祥被捕的前后经历。历史事件本来就曲折迭宕,富有吸引力,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故事更是荡气回肠,感心动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了诗人的那种亡国被辱的愤恨,人性中悲天悯人的情怀也随之被牵发,对诗人所发出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肺腑之言也就能顺理成章地理解、接受和认同了。这个教学活动环节拨动学生的心志,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余教学内容便顺势而为,水到渠成了。

2.以读为本,反复诵读,突出情境熏陶和情感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对文字的感受上看,朗读是对文字的触摸,是对作品诗人情感的直接感受。诵读,也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素养的重要手段。诵读成咏,能自主完成背诵也让学生自信感增强。因此,让学生反复朗读诗词,指导学生时明确,朗读练习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恰当地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要领,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音韵美的一般知识,如旋律、用韵、节奏等。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效果。

学生先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了解诗词的意境,再让学生自由阅读,体味诗歌的强烈情感,使学生深受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如在学习温庭筠《忆江南》一诗时,先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在熟读之后,都能理解这是一首抒发思念之愁的情诗。学生如何获知的呢?当然是通过诗的情境体会到的:"独"、"过尽千帆皆不是"、"魂断白萍洲"。"一个独居的妇人内心中充满孤独寂寞,从希望到失望的思亲盼归思妇形象"就已在学生脑中形成,教师只要再稍做点拨就行了。

反复朗读达成背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从生涩模糊到通畅明了,最后得到老师的点拨确定,这也是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增加了愉悦感和学习信心。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都处于积极状态,古诗词课堂教学获得了高效率,情感智力也得到了培养。

3.抓住诗词的意象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把握解读诗词的突破口,学生在整个学习程中始终处于亢奋、深沉的情感体验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