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重天下

名重天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名重天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重天下范文第1篇

一哭桃园

在28岁时,你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在那一年,你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人——关羽、张飞。桃园之中,感慨天下的局势,立志要振兴汉室。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明百姓,一把眼泪义结两兄弟。从此,兄弟三人齐心协力,开始完成扶持汉室的伟大理想。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你的眼泪是为了天下而流的,也正是从那时起,你开始向自己的理想奋斗,打响了人生中的第一炮,你的贤德从此也就显现了出来,为众人所知。

二哭子龙

在被曹操追杀的日子里,你因仁德带着自己的人民一起逃亡,因为人多,没多久便被曹军追了上来,被冲乱了阵型,你的妻儿,手下的猛将,也都因此与你分离。其中,赵云得知你一家被拆散后,单枪匹马,杀向曹军,血染沙场,令曹操也起了爱才之心。当赵云把阿斗救回到你手中后,你不但没有感到高兴,反而大哭“险些害得我失去一员大将”。

虽说血浓于水,但心怀天下之志的人却总是会把天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一名能够帮助自己完成大业的武将,把自己的亲骨肉扔在了地上。你的眼泪表现除了他的爱才,从此赵云便做了刘备的贴身侍卫,保护了你一生。

三哭关孔

关羽张飞可谓是你最信任,也情谊最深的两个人,自年轻时便是结拜兄弟。在三足鼎力之后,你更是让关羽镇守东吴已垂涎三尺的荆州,。自关羽被杀后,刘备大哭不止,一连哭了几天,哭红了眼。为了给关羽复仇,不惜与吴国开战,战败后,他哭孔明,白帝城托孤,甚至说出了可以代替刘禅的话来。

虽说他重兄弟之间的情谊,但在复仇失败后,还能够想到死后的天下大事,乃真正的人以天下事为己任。

名重天下范文第2篇

西晋后,亦分割,谁知再有十六国。

司马又迁建业康,重建晋业改号东。

十六国后前秦统,之后发动淝水战。

谢公智取败前秦,北方也回重乱世。

南方后起改号宋,北方会归北魏统。

南方后经四朝代,北方渐分二间派。

北大灭北齐,勇将杨坚夺大权。

猛虎入林闯陈宫,众此天下也归杨。

隋唐五代十国时,安史一数大战乱。

随即何出数诗儒,李白杜甫诗仙圣。

白居易号琵琶行,唐后五代与十国。

总归天下属赵家,宋朝历史少武将。

随可方知被金灭,赵构逃回前时土。

重建宋朝名南宋,元朝自起铁木真。

统一蒙古功劳大,祖孙人乃忽必烈。

勇猛统一天下局,明朝太祖朱元璋。

自幼为僧但一统,末代皇帝数崇祯。

终被闯王自成灭,顺治后台多尔衮。

打败自成定都京,自从雍正康熙间。

名重天下范文第3篇

许成均自幼练过拳击、摔跤和散手,后跟中国著名武术家王树田习形意拳二十多年,又得到形意拳泰斗马玉堂之子马元基老师的指点,得到内家拳秘传心法“混元一气抖”绝学。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练得不深,但出手可把一个有准备、体重70~80公斤的人弹出几米远。”武痴成均对武术有深刻感受。他认为,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有根本不同之处,但又有共同之处。就外形看来,好像看不出什么东西,“直拳――崩拳”、“摆拳――掼捶”,“勾拳――钻拳”,“拧腰转腕”,都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内气的变化就看不到了,把一身的劲和力形成整体打直拳就不一样。同样一个人,整体和局部就不一样。例如活人跟死人的重量感觉就不一样,活人轻,死人重,活人浮,死人沉。练内家就是练沉、练整、练快。再例如,一只重不足百斤的狗,一扑人即倒。是因它把自己的重心和体重全压在人的身上了,而我们打人却没有把重心全部投入。原因有三,一只是局部,重心没有给对手;二是沉力不够;三是速度不快。如果把一个50公斤重的包抛向对手,速度快慢和受力是两种感觉。发力就像逆推着一个下滑的汽车,你说用力在手还是在脚,那肯定是脚。在脚的用力下,全身一起紧张用力,气不沉才能顶着几吨下滑力。发力就把这种力于顷刻间爆发出米。

“混元一气抖”。混元就是把内在的劲和外部的力结合起来,合成一个整体,就是混元劲;“一气”就是呼吸,“一呼一吸谓之气”;抖就是爆发,就是形意拳的绝劲。也就是说,在一呼一吸之间,把整体的劲以一个抖绝劲力爆发出去,彻底摧毁对手。

2003年5月,许成均与一位前来切磋的英国搏击好汉交手,一搭手对方即被弹出。9日,与一位美国拳击手大卫交流,在对方有准备的情况下,粘着对方一抖,对手弹出五六米远(此人身高1.80米,体重90公斤);7月,在成都勇战群雄,夺得浙江龙泉剑厂一把号称天下第一的重剑。12月,接受台湾三立电视台拍“中国一绝”专访;2004年2月,只身挑战首届成都散打金章得主。

在百名武士汇聚成都武林大会之际,一位记者是这样描述成均的:

形意打得空气颤抖

一袭白衣的师傅表演形意拳。他首先一个崩拳出招,拳势如山崩石摧;他脚踏地,地震山摇;随即又一招金鸡独立,再回身施展一个轻盈的燕子三抄水;接着双脚一并,同的劈空一拳,打得空气颤抖;他下腰、催身、提肩、转身……身法凌厉,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展示了形意拳的深厚内力。

我们还从另外一则报道中看出成均的实战能力:

四月的一个下午,青城山下,一胖子与三名汉子展开一场搏击。胖子看似柔软的双手击中一矮个子,“啪”地一声,矮个子像干柴一般被凌空弹起,歪歪斜斜“飞”出一丈多远坠落在地。

胖子就是家住成都内化成小区的国家散手6段高手许成均,他今年50岁。据他称,击倒矮个子的绝技是武林罕见的“混元一气抖”劲。许成均,身形肥胖,从其外貌看,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名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

今年4月,许成均在昭觉寺以武会友,与三人群战,施展了“混元一气抖”绝技,当即将一武术好手弹飞了出去。成都某高校体育系武术教师、国家武术6段选手王某,和来成都学习中国武术的英国搏击手及另一名武术好手得知许练成绝技,便向许发出了挑战。

下午4时,在几位成都名武术家的见证下,许以一敌三,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武较技。

名重天下范文第4篇

第一章:有将成

有将成,先天地生。

通行本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通行本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道生一。

悦穆,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通行本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三生万物。

通行本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通行本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章: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其犹橐欤?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通行本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二生三。

第三章:至虚,恒也

至虚,恒也;守中,笃也。

万物方作,居以须复也。

天道员员,各复其根。

第四章:含德之厚者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郭店乙本: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通行本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通行本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蛇弗,攫鸟猛兽弗扣。

通行本第五十章: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怒,精之至也。

终日呼而不,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

通行本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益生曰祥,

通行本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第五章:名与身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通行本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通行本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六章:反也者,道动也

反也者,道动也;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通行本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弱也者,道之用也。

通行本第十章: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通行本第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通行本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通行本第五十二章:守柔曰强。

通行本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通行本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通行本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一生二。

通行本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通行本第十四章: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七章: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不不其已。

揣而群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

贵福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通行本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通行本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八章:绝智弃辩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通行本第十章:爱国治民,能无知乎?

通行本第六十五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通行本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郭店丙本: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

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通行本第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第九章:江海所以为百谷王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通行本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通行本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通行本第七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通行本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通行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十章:以道佐人主者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郭店丙本: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弗美也,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故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故杀人众则以哀悲之;战胜,则以丧礼居之。

通行本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通行本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通行本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通行本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

通行本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通行本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十一章:长古之善为士者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郭店乙本: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巧若拙,大赢若诎,大直若屈。躁胜,静胜热,清清为天下定。

通行本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十二章:为之者败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通行本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郭店乙本: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

通行本第三章: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临事之纪,慎终如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通行本第三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教不教,复众之所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通行本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郭店丙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犹乎其贵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第十三章:道恒无为也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之。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第十四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郭店乙本:绝学无忧。唯与诃,相去几何?美与丑,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通行本第三十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通行本第四十三章:无有入无闲,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通行本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通行本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第十五章:道恒无名

道恒无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

郭店乙本:上士闻道,勤而行于其中。中士闻道,若闻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进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健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通行本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通行本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通行本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郭店丙本: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

第十六章:天地相合也

天地相合也,以输甘露,民莫之命天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第十七章:其安也,易持也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通行本第五十二章:见小曰明。

第十八章:知之者弗言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通行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郭店乙本: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勤。启其兑,实其事,终身不复。

通行本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通行本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通行本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通行本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通行本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十九章:以正治邦

以正治邦,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夸盗。非道也哉!

通行本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通行本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通行本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通行本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以奇用兵,

通行本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通行本第五十八章:正复为奇。

以无事取天下。

通行本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吾何以知其然也?

夫天多忌讳而民弥叛,

民多利器而邦滋昏,

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通行本第六十五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

通行本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我好静而民自正,

郭店乙本:治人事天,莫若。夫唯,是以早复,是以早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郭店乙本: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乃可以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寄天下矣。

名重天下范文第5篇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2、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3、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6、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0、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1、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12、豫呵其若冬涉水。

1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5、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7、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8、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0、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1、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细,志气要大,心智要圆,行动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2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5、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26、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7、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29、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30、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3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4、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1、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4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4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4、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4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8、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4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1、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52、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53、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54、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5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5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8、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3、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4、子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恒古多变,谁生吾哉!

65、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6、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6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6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6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0、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71、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7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3、知足者富。

7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75、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7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8、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名句

7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0、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8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8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8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84、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8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87、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9、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90、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91、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92、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9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9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9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9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0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0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0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0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0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0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10、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112、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11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4、将欲取之,必先之。

11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1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17、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18、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1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2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2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23、小国寡民。

12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12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2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2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128、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名重天下范文第6篇

郭店楚墓竹简于1993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墓,发掘者推断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郭店楚墓竹简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分为甲、乙、丙三本,甲本的竹简共有39枚,乙本的竹简只有18枚,丙本的竹简只有14枚,甲、乙、丙三本的总字数现存1750字,竹简本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参见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郭店《老子》甲、乙、丙三本的总字数为1750字。其中竹简本甲本篇幅最长,有1000余字,乙本只有400余字,丙本只有300余字。甲本竹简保存最完整,只有一处缺字。乙本、丙本多处缺字。

郭店《老子》甲、乙、丙三本中,郭店《老子》甲本又早于乙本和丙本(从语言的变迁,或从文字书写的比较上可以证实),甲本抄写的时间应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参见丁四新著《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郭店《老子》甲本才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老子》传抄本,最接近《老子》祖本。

在先秦时期,将诸子本人的著述尊为“经”(经文),其后学为之传、注(解说文)。结合郭店《老子》文本具体形式及整个先秦学术界经、传文本的形式特点进行考辨,可得出结论:竹简本甲本是老子本人所著的“经文”,乙本、丙本则属于“解说文”(参见高华平《对郭店楚简的再认识》,《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郭店《老子》甲本应为《老子》祖本的传抄本,帛书本(或通行本)是《老子》祖本的拓展本。

郭店《老子》甲本抄写年代大大远远早于帛书本(或通行本)。郭店《老子》甲本有一千余言,帛书本(或通行本)有五千余言,帛书本(或通行本)包含郭店《老子》竹简本的内容。

郭店《老子》甲本一共只有一千余言,帛书本(或通行本)有五千多言,多出的四千多字是怎么来的呢?帛书本(通行本)多出的内容,是根据《老子》祖本(郭店《老子》甲本内容)的思想进行发散、补充、丰富而增加。所增加的内容,其实只是《老子》祖本(郭店《老子》甲本内容)的注脚。举例如下——

郭店《老子》甲本:“有将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帛书本(或通行本)根据此章内容,拓展、解读而增加了4个章节的内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郭店《老子》甲本一章的内容,帛书本(或通行本)拓展增加了4个章节的内容。郭店《老子》甲本一千余言,变成帛书本(或通行本)五千余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郭店《老子》甲本与帛书本(或通行本)相比,郭店《老子》甲本有八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郭店《老子》甲本论道不论德,这与老子是道家思想相符,老子是道家思想,不是道德家思想(只有一处论德,“含徳之厚者,比喻赤子”,郭店《老子》甲本可称为《道经》一千言)。

二是,郭店《老子》甲本逻辑关系严密,而不像帛书本(或通行本)章与章之间比较混乱。

三是郭店《老子》甲本不前后矛盾,帛书本(或通行本)文本有前后矛盾的情况,比如既提倡圣人,又说“绝圣弃智”。

四是郭店《老子》甲本不讲鬼神,与道作为本体符合,帛书本(或通行本)多次提到鬼神。

五是郭店《老子》甲本不讲生成论,认为道是本体,而帛书本(或通行本)在一些章节里认为道是生存论。

六是郭店《老子》甲本简洁不重复,文风简约而丰富,不重复、不罗嗦,帛书本(或通行本)有语义重复的情况。

七是郭店《老子》甲本不直接批判儒家,体现了道家的包容精神,帛书本(或通行本)有“绝仁弃义”,郭店《老子》竹简本是“绝巧弃利”。

八是郭店《老子》甲本语言优美且含义明晰,帛书本(或通行本)语言模糊且含义玄虚,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二三让人无限联想、无限猜测,可见,郭店《老子》甲本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大大超过帛书本(或通行本)。

由于出土时竹简的次序被扰乱,整理小组拼合的顺序并不一定与实际次序符合。文物整理小组对郭店《老子》甲本分为5组,这5组的内在结构并不连贯,显然不符合实际的顺序,本人认同李零教授对郭店《老子》甲本释文的顺序调整。

四、通行本的经传关系

以上分析,郭店《老子》甲本是经,郭店《老子》乙本、丙本是传;通行本包含郭店《老子》甲本、乙本、丙本的内容,在通行本里,郭店《老子》甲本、乙本、丙本以外的内容,也仍是传。通行本是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凡是传的部分均是对经的解读、扩展和丰富,其内在文本关系如下(黑体部分为经,即郭店《老子》甲本,宋体部分为传):

第一章:有将混成

有将混成,先天地生。

通行本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通行本第四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

通行本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三生万物。

通行本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通行本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通行本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二生三。

第二章: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通行本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三章:至虚,恒也

至虚,恒也;守中,笃也。

万物方作,居以须复也。

天道员员,各复其根。

第四章:含德之厚者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郭店乙本: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通行本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通行本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螝蠆虫蛇弗蠚,攫鸟猛兽弗扣。

通行本第五十章: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

终日呼而不嚘,和之至也。

通行本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和曰常,知和曰明。

益生曰祥,

通行本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第五章:名与身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通行本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通行本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六章:返也者,道动也

反也者,道动也;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通行本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弱也者,道之用也。

通行本第十章: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通行本第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

通行本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通行本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通行本第五十二章:守柔曰强。

通行本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通行本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第七章: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

贵福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通行本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通行本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八章:绝智弃辩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通行本第十章:爱国治民,能无知乎?

通行本第六十五章: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通行本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郭店丙本: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

三言以为辨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通行本第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第九章:江海所以为百谷王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通行本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通行本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通行本第七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通行本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十章:罪莫厚乎甚欲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通行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十一章:以道佐人主者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郭店丙本: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弗美也,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故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故杀人众则以哀悲蒞之;战胜,则以丧礼居之。

通行本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通行本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通行本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

通行本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通行本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十二章:长古之善为士者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郭店乙本: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巧若拙,大赢若诎,大直若屈。躁胜凔,静胜热,清清为天下定。

通行本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十三章:为之者败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通行本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郭店乙本: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

通行本第三章: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临事之纪,慎终如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通行本第三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通行本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十四章:道恒无为也

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郭店丙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犹乎其贵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第十五章:为无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之。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第十六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郭店乙本:绝学无忧。唯与诃,相去几何?美与丑,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通行本第三十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通行本第四十三章:无有入无闲,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通行本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通行本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第十七章:道恒无名

道恒无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

郭店乙本:上士闻道,勤而行于其中。中士闻道,若闻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纇,进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健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通行本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

通行本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通行本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通行本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郭店丙本: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

天地相合也,以输甘露,民莫之命天自均焉。

通行本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通行本第三十九章: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通行本第一章:有名万物之母。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第十八章:其安也,易持也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通行本第五十二章:见小曰明。

第十九章:知之者弗言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通行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郭店乙本: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勤。启其兑,实其事,终身不复。

通行本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通行本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通行本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通行本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通行本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二十章:以正治邦

以正治邦,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夸盗。非道也哉!

通行本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通行本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通行本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通行本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以奇用兵,

通行本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通行本第五十八章:正复为奇。

以无事取天下。

通行本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吾何以知其然也?

夫天多忌讳而民弥叛,

民多利器而邦滋昏,

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通行本第六十五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为而民自化,

通行本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我好静而民自正,

郭店乙本: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复,是以早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郭店乙本: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乃可以讬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寄天下矣。

名重天下范文第7篇

今年58岁的民间考古人士王根权先生历时20年潜心研究秦汉史,对“秦十二铜人”留下的千古之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计算出“铜人”重量、身高,寻找到了2230多年前铸造铜人的遗址和遗留物,以及破解出铸造的工艺与方法,并断言:“还有两个‘铜人’留在西安境内。”

“十二铜人”究竟有多大?

凡是游览过阿房宫的人,对宫前两侧一边6个两边共12个笔直挺立的巨大铜人塑像,一定印象深刻。据导游介绍,这些高达4人高的铜人,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模拟品,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为拍电影留下的道具。

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干部、痴迷研究“秦十二铜人”的业余考古学者王根权研究后认为:道具“铜人”与“秦铜人”有着不少差别:其一,“秦铜人”比道具“铜人”高;第二,“秦铜人”的服饰应是狄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而道具“铜人”却是汉服;第三,“秦铜人”全部是男性,而道具“铜人”中有两名女性;第四,“秦铜人”没有手持乐器的艺人乐工,道具“铜人”中却有。关于秦铜人的重量,王根权认为史料中有“重各千石”、“钟小者皆千石也”、“各重三十四万斤”、“各重二十四万斤”记载。为什么会有四种数字呢?这些数字均属估计数字非确切数字,千石之说只是泛指,十二枚铜人不是一样大,也不是一样重,小者千石,大者应该大于千石。石是秦时的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秦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6.26克,如此计算下来,最小的一尊铜人重量也在30吨以上,大的则在87吨以上。

王根权认为,史料记载有三说,“高三丈”、“坐高三丈”、“有大人长五丈,足屡六尺,皆夷狄服……”这就是说“秦铜人”的高度有三种可能,一种是三丈合今8.12米;另一种是五丈合今13.7米;第三种可能是像高加座高,合今16.24米。根据相关资料考证,“秦铜人”当为16.24米高。

“十二”到底寓意什么?

王根权介绍,根据史料记载,“秦铜人”的铭文“李斯撰,蒙恬书”,由此可知,铸造铜人应该是国家的大事。根据常识,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器物、图案,其尺寸及造型都不是随便定的,都有一定寓意的。“秦铜人”的十二这个数字寓意着什么呢?王根权研究认为,古时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大地还有一种分法,先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再分出两个方向,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见十二这个数字是能够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吗?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封建王朝吗?因此,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十二”第一层意思就寓意着“天下统一”。还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个月,如此往复便是千秋万代。两者合一,“十二”这个数字解密后就是:天下统一,千秋万代。而“秦铜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第一座和平统一纪念碑。

秦人如何铸造“铜人”?

2000多年的秦时,能铸造80余吨的铜器实属奇迹。它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王根权研究后认为它是采用地坑法铸造的。地坑法就是在地下挖个大坑,依坑作成范模,铸成后挖开地坑将铸器拖出来。铸器小容易拖出来运走,铸器太大,拖出坑又成了问题。秦时的设计者想出了办法:在地面上筑台,在台中心做范,铸成后破坏筑台,铸器即可容易运走。铸下一个时,补好筑台,重做范模。范的问题解决了,铜水溶化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在殷墟安阳小屯一带,曾在冶炼遗址里发现有钳锅残片,经复原,可盛铜液12.7公斤。按此推算铸造铜人,需要三到五千套这样的设备方可完成。三到五千套设备,需要数万人操作。分散溶铜容易,统一浇铸就难了,其配合协调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设计者仿照“将军盔”的原理在范模台上做了个大形固定钳锅,再让铜液溶化后能够自行流出,注入地坑范模中。不断地对钳锅烧火加温使铜块溶化流出,再不断地投以铜料,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泉注式的铜水,浇铸问题也就解决了。

铸造铜人具体地点在哪里?

时光进入1986年,王根权所在的部队要在咸阳市淳化县安子洼乡好花圪塔山(古甘泉山)上施工,他负责前期工程,在施工中意外捡到了一块完整的“甘林”瓦当,若干“长生未央”及云葵纹瓦当的残片。根据这一发现,考证证明此处就是秦汉时期的甘泉宫所在。之后,他还对甘泉山下古云阳城里的两个大土堆进行了考查。考查结果发现两个大土堆周围除了大量秦汉砖瓦残片外,还有大块大块的烧土和烧渣。由此,前后历时20余年,他确认咸阳市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北的两个大夯土台基就是秦十二个铜人的铸造地。

王根权取出自己20多年前拍摄的照片说,铁王乡凉武帝村北的两个大夯土台基呈东西排列,均为圆锥形,间距75米。西台基高约15米,底围约200米。东台基高约16米,底围约225米。民间传说东台基叫“望母台”。传说汉昭帝怀念他母亲时,到台上相望,以此得名。王根权说,汉昭帝母赵婕妤墓在今淳化县铁王乡原家村东,名云陵,与两土台基相距10余公里。皇帝思念母亲不会像普通百姓那样走到高处去望坟墓,昭帝思母筑台相望之说是不可信的。“望母台”实为“望模台”。“母”“模”两字地方读音相同。其作用是站在此台上观察铜人范模的制作,监督指挥“铜人”的浇铸,实为指挥台。西边土台,民间传说叫“圣水台”,传说汉武帝要饮用天上的“圣水”(露水)筑高台以取之,这个传说也是附会的。台北紧靠的就是甘泉山,在山上筑台取水不是离天更近更容易吗?“圣”与“升”同音,西土台实为“升水台”。升什么水呢?升浇铸铜人的铜水。即在西土台上建造熔铜炉,以此提高铜水的水位,使其熔化后自行流入范模中。另外,两土台东边有条河,名叫冶峪河,也叫冶谷水。

“秦十二铜人”今何在?

《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徒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徒之鄴,符坚又徒之长安而毁之。”王根权精心查阅史料,结果发现,“被毁一说”有误。魏明帝要把两枚铜人运往洛阳,运到霸城,重不可致,留到了霸城南。魏明帝无能为力了,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季龙有没有这个能力,是值得怀疑的。石季龙有这个能力将铜人运到了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符坚有没有这个能力再从邺运回长安?符坚有能力将铜人运回长安,既已运回为什么又要毁掉?既然要毁掉为什么不在邺地毁掉,而要运回长安后再毁掉?他查阅《石季龙传》发现,石季龙“徒之鄴”的“铜人”非长安之“秦铜人”,乃洛阳之“铜人”。如此,符坚运回长安并毁掉的“铜人”是洛阳“铜人”,而非长安“秦铜人”。

名重天下范文第8篇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3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6、治人事天,莫若啬。

4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3、治大国,若烹小鲜。

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6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7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7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8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8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8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9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9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9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9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0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0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0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0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0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0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