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2015年 考试大纲 解题技巧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具体规范了高考试题的形式。今年高考与2014年相比是否会有变化?今年高考的命题有哪些特点?

一、2015考纲与2014考纲的整体异同点

1、相同点

2015年《考试说明》中,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背诵篇目等均与2014年一致,没有变化。

2、不同点

但最新新课标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增加了新题型。这表明,今年的语文试卷结构和试题将会按照近两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全国卷命制,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变”的考查态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纲说明》“题型示例”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部分里第三个示例(文科大纲说明P25)选取了新闻类材料,而且是四则材料,后边题型设置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设1道五选二题、3道主观题;今年此类题目设四道主观题,取消了五选二题。

据此我们预计2015年高考选考内容部分,仍将采用选做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方式来考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中的提醒示例,首次涉及新闻调查类文本阅读。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变化。所以我们大胆预计2015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可能会从新闻调查和人物访谈中选材。新闻调查可能会选用非连续性文本,也许是就某社会热点进行的多角度调查,也许是对某热点问题进行的讨论等。

高考对新闻调查、人物访谈类文本的考查将会涉及三个方面:

(1)分析综合类,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的结构以及分析文中的相关思想、观点、态度等。

(2)鉴赏评价类,要求评价文中的主要观点以及访谈对象的研究成果和其观点、思想带来的社会价值、影响等。

(3)探究类,主要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部分题型的变化

(一)《考纲说明》“题型示例”文言文阅读部分里第一个示例(文科大纲说明P12)

较去年《考试说明》增加了“断句”的内容,实际上2014年高考已考。这里简要说明的是:《考纲说明》“题型示例”文言文阅读部分里第二个示例(文科大纲说明P14)较去年《考试说明》增加了“内容解说”类题型,以前都是这样设问:“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今年除保持这类传统题型外,又增加了“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注意是相关内容!也就是说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官职、称谓、常见地理常识等)将有可能成为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的考查内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祖国历史文化的钟爱,因此这部分内容将备受专家青睐。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1.关注古今异义2.关注文学常识3.关注文化常识

(二)“名句与名篇默写”题型示例:

2014年为前后句子填空,2015年为理解句意填空(2014年已考)

特别强调的是,名句名篇默写题可能仍将延续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设置情景的命题形式,要求考生把考纲规定的64篇古文背烂背熟,印在心里,理解意思,学会对号入座,消除错别字,最好在考前把每篇课文都默写一遍,并认真核对。对此部分内容不可轻视。

备考策略:

1.依纲据本,逐课过关

2.高度重视,整散结合。

(三)语言运用题

除此之外特别要提的是语言运用题由 2013年要求写出所给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2014年要求将给定的活动框架图转化成语言文字。2013和2014年全国均有7套试卷出现图文转换题。其实,图文转换这一题型本身就包含灵活多变的命题形式,如图表类(图文转换)的把图表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图片类图文转换又包括照片类和漫画类,其中漫画类试题又有描述画面,揭示寓意,拟加标题等考查形式。

从2015年新课标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来看,扩展语句将是重要的命题考点。预计2015年高考,扩展语句题将会从上述命题类型中选择,考生可重点关注。新题型呈现,更加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语言运用题中的扩展语句题不可轻视。

(四)作文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大多数都关注人文素养,目的在于让考生养成优良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考生在备考时除了积累必要的作文素材外,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对社会时间要有度到新颖的见解。审题立意不会太难,重在考查考生的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材料作文应该仍是今年高考作文的主流方向,在材料作文中我重点提两类即现实故事类材料作文和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2篇

2.词语考查范围扩大,加入俗语内容。

3.文言句式要隐性考查。

4.文言翻译可能另选一段。

2004年语文高考命题趋势以”新课程试卷“为主。语文古文鉴赏没有标准答案。

话题作文的研究与开发远没有结束。不过作文评分要进一步改进,作文的培养目标要朴实,60分钟内,不可能写得很好,有根有据,文理通顺,切中题意,就可以得满分。作文主要考查考生“道德人格”“人情秉性”“文化品位”“科学品质”“认识能力”“生活阅历”“表达技巧”等方面。

明年尝试不给评分标准,只出评分参考,各地自拟评分标准,下放制定参考答案的权力(可能各科都会有这样的变化),有些开放性极强的试题,如古诗文鉴赏可不提供答案,科技文的考查是会坚持的,纯知识性的考试内容限在10分内。

明年试题有些调整和变化:变换多种训练形式,变换多种阅读鉴赏文本,变换多种题型,变换多种思维的角度和方法,让考生活跃起来,视野开阔起来,情感丰富起来,个性发挥出来。

(消息来源湖北武汉)

! 最新信息

为期两天的黄冈中学高三教学研讨会结束,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000余名教师、教育行政官员和有关专家到会。北京教育考试研究所所长陈才明博士作了《2004年高考备考思路与策略》的报告,对明年备考提出意见。

语文:抓住试卷的灵魂。总的来说,要会体味“语文味”,就是要学会抓住一张试卷的灵魂。今年的语文试卷有一个灵魂,就是“爱”:友情、爱环境、爱家乡……明年语文命题,应该会坚持这个导向。

复习中注意既要贴近生活,活化语文知识,还要强调基础知识;训练在语文环境、生活环境中解题;扩大知识面、阅读面。

今年的作文题限制较多,因此要特别注意理解题意;还要注意冷僻话题的训练。

关于古诗文:2004年高考有21个省是新教材,而各地新教材不尽相同,所以命题者为考虑公平,会从各个版本中选择名篇名句,因此备考就要熟悉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名篇名句。

2004年高考将做重要调整!!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成与利;败与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28-02

作文在高考语文测试卷的比重可谓占了“半壁江山”,所以作文命题是自1951年高考以来一直避不开的热点话题。如今2014年高考落下帷幕,以下以学习分析的眼光对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命题成败利钝做一探讨。

一、2014年高考的作文题命题的成与利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共有18道(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道,各省市自主命题15道),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自2012年起,高考作文命题全国范围内连续三年使用材料型作文。三年的研究揣摩,高考材料作文可谓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纵观2014年18道高考作文题,有五大成与利。

(一)发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正能量指引功能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新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作文命题在其中不仅发挥考查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作用,还发挥了“德育”的正能量指引功能。像湖南题“最美乡镇干部党委书记――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辽宁题“祖孙二人倚窗远眺,发现生活美、思考社会美”,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励志,新课标2卷的“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的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理念,全国一卷“山羊过独木桥”中的人生双赢理念,江苏卷提倡对青春生命不朽的思考,都是积极发挥着“立德树人”的正能量导向功能。

(二)2014年高考命题更接地气,紧扣时代脉搏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通过腾讯微博对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评论,他指出:“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当代著名书画僧、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参法师说:“我感觉作文更加贴近时代了,非常符合年轻人思考世界的方向。”广东题“数码相机的时代”在广东学生家里几乎都有数码相机,个个手中都不乏手机拍摄功能的2014,成为高考题作文的材料,不很接地气?江西题“探究性学习课堂的构建”,不还是很多学校在积极提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吗?考题不就是要让学生写自己身边发生的所见、所思、所感吗?还有辽宁题、新课标二卷和重庆题把人们生活密切关注的环保宣传作料入题,天津卷“智慧芯片的发明”,湖南卷把热门的“最美……”入题,都是接地气,跟时代的表现。

(三)2014年高考命题体现了命题者自觉发挥了对莘莘学子的人文关怀

2014年高考命题切合中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所包含的道理没有特别复杂和空洞抽象的指向,没有偏题、难题、怪题,学生容易判断发挥。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表达与交流”实施建议部分的指导意见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2014年高考命题者这一点做得较好,像湖北卷“山峰不同处,处处有风景”,江西卷“你对探究式学习的体验、思考”,全国大纲卷“农民工、老板、医院”等,不管你抓取材料的哪一点来写,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精彩见解。正如《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在腾讯教育2014年6月7日的新闻点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所说的:“今年的命题比去年要明显的进步,而且给学生考试的发挥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四)命题向理性思维靠拢

2014年6月7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腾讯教育对作文试题进行点评,王立群教授认为高考作文从总的方向上来说在朝着思辨性的方向发展。2014年考题无论是国家的命题,还是各省的命题,更注重的是思辨性。尽可能让我们的考生,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多维的去思考一个问题。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在《高考作文命题应有更多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一文中写道:“往理性靠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训练,当然要着力于语言表达,但根本上又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育不太注重思维训练,应试教育业不利于思维训练,目前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成为应试技巧的培训了。现今作文题往理性靠拢,是有利于扭转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的。”

(五)出现了喜人的改革新现象

在现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微时代,出现了北京的“微作文”。2014年北京卷的“微作文”出了3道题:考生选择1题写作――或谈语文学习经验体会;或评论家长送考生现象;或以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体裁不限,篇幅不超过150字。与学生的日常应用,日常生活相接轨,激发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的热情,综合考查了学生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此举对于人才选拔的公平性是一次有意义的改革。另外,2014年,广东卷和四川卷真正做到了“文体不限”,打破了“诗歌除外”的传统限制,进一步尝试教学与考试的接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部分的实施建议是: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败与钝

2014年高考命题在正能量导向、与时俱进和人文关怀、理性思维的加强和文体区分加强几方面都是有显著喜人的变化的,但是仔细推敲,其中却也还是有可以改进提高之处。

(一)2014年整体的高考作文命题时代化,接地气,但还是出现了某些让专家考生都没能研究透的材料

比如安徽卷是把人们关心的影剧材料入题,但是演员和剧作家的探讨问题,却是连行业专家都觉得有问题的材料。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演员是可以根据自己表演来改剧本的,剧作者或导演也会同意,这取决于谁更“牛”。改不改剧本是一个权力博弈的游戏。据说姜文、陈道明、巩俐都经常在演出中改剧本,而且根据自己的表演改得不错,事后都得到剧作家或导演的认可。但另一些改动,演员与剧作家、导演争得不可开交,故有些演员合同里就写明,不能擅自改动剧本,要听从导演云云。而不管演员有没有在表演过成中改编剧本,最后都得导演点头,材料把导演漏掉,显然是外行人的思维。所以,陈晓明教授认为:“此题作为考试题目可能是要考生讨论对规则的尊重,还是争论谁是老大,要听谁的?都不明确。”给考生审题带来了障碍。另外全国一卷的试题也有材料模糊的问题。著名相声演员,曲艺研究家徐德亮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也说到全国卷“没看明白,不是题没看明白,是那个运动项目没看明白。“山羊过独木桥”,两人从不同方向上桥在赛什么?一人下桥一人过又是赛什么?是要在桥上把另一个人推下去才能过么?从小到大没参加过这样的运动会。”这也许是某些地方的传统运动项目,但是确实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个运动项目的内容,材料也让一部分人云里雾里。

(二)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

长期关注中学教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先生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多有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这是属于教育隐性课程的负功能问题。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布卢姆指出,历史上的课程研究专注于显性课程研究而忽略了隐性课程。事实上学生的成长受到教育界的各种政策、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的影响,其中不能忽视的就是高考。而所谓消极作用是指,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主观期望结果不一致,非参与者所明确知晓的后果。陈晓明教授认为对青少年当然要给予明确的价值指导,但如果过分简单的二元对立思考贯穿我们的语言和文学,这可能也是一个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容易导致思考问题的极端化。陈教授认为,有些省的题目就比较有发挥的余地,如,山东卷“从窗子望出去,望到什么”,浙江卷的“门和路”,这种多元的材料更能激发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文学性的表达才华。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命题者都不仅应该重视显性课程的思维多元和开拓,也应该重视高考作文命题这门隐性课程的多元思维。

(三)大部分省份还是限制了诗歌体裁,这将延续以往中学教育中对诗歌写作研究没有太高积极性的“传统”,使得国家整体“诗”的素养停滞不前

2014年6月7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华通过微博对今年的作文试题进行点评,赵丽华说:“目前为止,除广东和四川外,其他各省高考作文均标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八个字堵死了青年人与现代诗歌之间唯一的一扇窗口。本来教科书现代诗歌篇目就极端陈旧,再加上这要命的八个字,使几代人的诗歌审美仅停留在那些虚假虚饰高蹈空泛的诗歌上。”高考考场上写诗歌,确实是一件冒险的事。尤其是现在人们对新诗的评判标准各有执端。但是如果还是保持“诗歌除外”,高考这根指挥棒将会指挥着教师和学生继续忽视诗歌创作,从而导致国家民族“诗”的滞后发展。

综上所述,2014年高考命题总体来说是稳中有进,守正出新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的重视,相信语文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也会被继续推进,像文中论述的文段材料的模糊、二元价值思维的固守和对文学体裁的限固问题也会有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出台。我们相信,未来高考作文将会以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切合时代呼唤的同时也紧扣学生的实际,在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发挥积极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温儒敏.高考作文命题应用更多学理性研究――兼谈语文高考改革[J].语文建设,2013(8).

[3]张开.守正出新稳步进取――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情况分析[J].语文学习,2014(7).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4篇

关于今年高考作文是否会考非典,最近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报道。刚刚有媒体报道,非典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接着,就有人撰文表示:“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来看,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非典是今年的社会热点,但高考作文最好还是别以非典为话题,而教师在做作文辅导时也不宜将目标‘押宝’在非典上。”紧接着又是猜测,“假如我们考非典,那么,做老师的眼下应该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将来我们又应该按什么标准来给考生阅卷与评分?”......媒体如此莫衷一是的猜测,使读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受更多影响的是那些处在关键时刻的高考考生。如此下去,极有可能误导高考考生。

笔者认为,今年高考会不会考非典,尤其是作文会不会考非典,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况且,不管高考作文是否会考非典,对于复习接近尾声的高考考生来说,应该是不论考什么,都应该胸有成竹。毕竟,在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作文基础等级要求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要做到这些,靠的是平时的培养和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基础不扎实,临时抱佛脚又怎么能行?的确,非典是现在的热点问题,但热点年年有。比如去年世界杯,北京考题出了关于规则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你非写世界杯,所以话题不取决于热点。话题作文不一定是当前社会热点,也不一定是流行的话题,而是有哲理的问题、有文化内涵的问题。由此就可以看出,要在话题作文中胜出,靠的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没有把握”的“一时准备”。

更可怕的是,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考生以非典为话题作准备,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的“克隆作文”。媒体上关于非典的文章千千万万,多得不计其数,尤其是对于非典的反思,更是层出不穷。按理说,考生准备起来应该是如鱼得水,但在资源共享度如此高的现代社会,出现“克隆作文”在所难免。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中可是明确指出“不得抄袭”,并且在评分标准里相应规定了处罚措施。如此一来,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可能进入高考试题,考生以此准备,不但在作文时束缚了考生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自由探索精神,而且可能出现“抄袭”现象,有违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

由此看来,关键时刻,媒体还是管住自己的“嘴”为妙。关于高考作文,媒体应该慎重行事,绝不可误导考生啊!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5篇

亮点解读,新增5篇古诗文默写:与去年相比,今年名句名篇背诵默写篇目(段落)再增5篇,分别是:陆游的《游山西村》;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文默写篇目逐年增加,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阅读积累与语言积累

考试范围: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

文学名著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和《复活》。

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难度值0.6左右,试卷满分150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具体分值比例不变

2013年《考试说明》我省高考语文试卷内容相对稳定:试卷的结构依次呈现语文积累、阅读鉴赏到表达应用的考查,更符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

其中把“参考试卷”改为“参考题例”,所选用的题目均选自近年来高考真题,体现了试题的权威性、多样性和鲜活性,命题的灵活性、时代性和教学的稳定性、全面性。

针对《考试说明》在下阶段复习中将采取以下策略:

一、 研究“纲”“题”,悟透考点

在语文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研究今年的考纲以及考试说明,以 2013年省质检的试卷作为复习的方向标,剖析题目的内在形式与呈现方式,认真研究经典性试题的新变化,认真研究新题型的特征,找准高考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向,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复习时将“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起来:每做一次练习,都要清楚这次训练和《考试大纲》中哪一部分有关系,每一部分的考点,每一道题的“考查点”,相应的解题思路是什么,解答的要求是什么,避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从以往高考和模拟测试来看,丢分的原因往往不在知识积累上,而在不清楚某道题究竟要考什么,自己要答什么,怎样答才合乎要求。

二、整体规划,讲究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实现目标指向的方法和路径,就是实现效能的最优化。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学科策略,一个是时间策略。使自己的规划目标化、日期化、数量化,并且不断地及时反思、发现、改进。对于语文学科 ,应从备考内容和时间进度两个维度作如下整体规划:依据考纲将备考内容整合为五大板块――古诗文阅读、文化文学经典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写作;将备考时间划分四个阶段――课本梳理阶段(梳理课本,突出古文)、专题复习阶段(侧重诗词鉴赏)、专题提升阶段(开放式、针对个别、暴露弱项、专项突破)、应试强化阶段(考前一个月,以读题做题为主,清晰知识体系,训练大体技巧),两相结合,各有侧重,前呼后应,因人而异,张弛有度,立体推进。但两者并不一一对应,因为诸如古文、写作等仅凭集中复习难以奏效。

(1)古诗文阅读 首先回归教材、梳理教材。认真研究课本内容,仔细分析、筛选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常考点、能力点、应用点、链接点。其中的相关课文的默写要毫不含糊地绝对拿下。文言文的复习也应落实在对课文的复习和梳理之中,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时段安排上将它消解在早读时间里,再辅之以简要的提炼专题练习,效果应是可靠的。诗词鉴赏部分的分类指导是必要且有效的。

(2)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福建省高考语文卷的试题历来注重突出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检测范围广、复习时间短、答题要求高。因此在复习中第一要认真分析示例的特点(经典:对作者思想观点的提炼与概括;名著:指向人物、情节);第二要有很强的规划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规划目标化、视觉化、日期化、数量化,并且不断地及时反思、发现、改进;第三要规范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何概述?如何抓住得分点?) 第四要分工协作、整合资源。第五要充分利用课本和读本。

(3)语言运用题 ,这类题靠的是基本的语言敏感和组织能力,突击的效果不会很大。对策有二:结合作文评改以及课堂教学即时即兴进行常态训练,(如病句修改)同时敏锐地捕捉文化热点、社会热点,设计训练项目。第二,大量收集新题型,集中示例,做到有备无患。 2013年高考在“语言运用”板块上,要有意识地提醒考生重视生活知识的积累,培养考生的的社会参与意识。

(4)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应注意对常见的设题点和设题陷阱作简要的陈述和理解。在选材方面要注意本年度的一些热点话题等。主观题的应对主要突出思路和规范的训练,此类训练选题选材很重要,应该选择设题规范,思路明确,模拟价值大的全国卷。此外,强调应答技巧,如依问作答、找准区间、组织语言、分条设项、书写清晰、积累术语等。高考前以读题、研究答案为主,辅之以精选精练。

(5)写作。 真正保证来自日常的基本功训练,但复习阶段的冲刺又是绝对必要的。

一是专项训练。备考工作旨在储备素材、激发思维、磨砺语言,设计专项训练。系列的应试练习,从审题与立论、例证与引证、结构与层次、辩证与统一、展开与深入、创新与美化、题型与应试等七个方面设计指导与训练,保证应试写作的入格规范。

二是应注意关注生活。回归生活,尤其是学生生活的方向。这些话题都是同学们自己平常亲身经历的、喜见乐闻的事实和现象,或者是自己平时有所思、有所想以及与同学、老师、家长、朋友有过讨论或争议的话题或观点。 同学们在这类作文的写作过程中不能离开第一人称“我”,便于“我”的个体情感表达,

三是指导学生明确写议论性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文章流于空泛。同时在“符合文体要求方面”强调考试时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照这种文体的“体式”去写作,不能写“非驴非马”“四不像”的作文。

三是 注意细节,养成规范。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考 语文 全国卷 教学建议

一、前言

今年教育部要求语文等部分学科要开始使用高考全国卷,争取明年高考时全部统一使用全国卷,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而且对于语文教学也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全国卷的形式、特征以及规律,才能发现其与本省语文教学的共通点,从而实现二者的衔接。

二、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研究

从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新课标全国卷I、II两种,一直以来江西等省份就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整体难度比较适中,而甘肃等省份使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II,整体难度较低。根本本省的情况来看,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下文主要是对全国卷I进行分析。从试卷考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考全国卷I主要由各大板块构成,其中诗歌鉴赏、默写以及现代文阅读等部分占了相当大的分值,且难度有所增加,例如默写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强调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从结构与层次的角度来看,试卷内容含有阅读题与表达题两大题型,这类题型主要是检验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总之,整个试卷不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识记考察,而是着重于考查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从写作题的角度来看,写作题紧扣社会的时事热点,择取的都是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该题型强调各学科间的联系,重视传统美德与精神内涵的传承,考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虽然以往各个省份所使用的语文高考考卷不一样,但是考查的重点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使用高考全国卷后,各省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不需要做出太大的改变。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扬原有的教学经验。全国卷与其它版本的语文高考试卷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往总结的优秀教学技能,在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各个版本的语文高考考卷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即使全国卷的题型与地方考卷的题型不一样,但是知识结构是一样的,全部都是围绕高中语文教学展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对而言,全国卷比较注重翻新,各大题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整个试卷中并不是很注重考查学生的本土性东西,而是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度,给予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根据形势作出改变,逐渐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在全国通过使用全国卷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但是并不需要全部翻新,而是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的适应教材。高中语文教师可在实践中一边探索一边转变,尽可能保持稳中有变,在当前的教学基础上重点攻破全国卷的疑难点问题。例如,在全国卷的几大考查板块中,诗歌鉴赏题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对于习惯地方自主命题的学生而言,一时难以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对这一模块进行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实际教学中可以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对学生进行指АM时,诗歌鉴赏题模块的内容通常都是择取学生不是很熟悉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语文教材的所有相关知识,不能只记重点,对于较为生僻的知识也要了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从容的答题。而且题型有所偏向于主观性,并不是很注重学生考查学生的纯粹知识性,更加注重考查其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结语

高考语文全国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总体上来看,虽然它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继续使用以往总结的教学经验,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改变,以便更快的完成教学的过渡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金萍. 整体稳中有变,着眼素养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分析与评价[J]. 湖南教育(B版),2016,07:22-25.

[2]席作禹.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3]曹佳,杨美霞,王璐.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 中国校外教育.1.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7篇

因为一些人预期莫言将会出现在2013年高考、中考试卷中,其最富有说服力的当属2008年的高考,当年5-12汶川地震,就很快地出现在6月7日的高考语文试卷上。因此莫言被一窝蜂地拉进考试机器中加以“压榨”是情有可缘的,安徽“合肥一模”“江南十校”联考语文试卷先后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有关莫言的元素,也许正出于这种背景之下。

其实,早在200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小说欣赏》中,就已经将莫言的《红高粱》节选到中学课本中,并配有节选自《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一书的主编陈思和先生的评论了。所以,今年安徽区域两次大考,即“合肥一模”“江南十校联考”语文试卷中有关莫言的元素,不过是“朝花夕拾”,充其量是一种旧话重提,不存在着跟风之嫌;而且“合肥一模”的小阅读的选料又很巧妙,隐蔽了这种“热”,是从风景的意义来谈红高粱作为一种自然景物的作用,实在是颇具匠心。

合肥一模语文试卷的第19题读漫画《沾光》,有人认为这是一道“裸”的莫言热题,我认为不可简单的妄下断语。目前的确有一些人在盲目的“沾光”,甚至有人以为拔个莫家的萝卜,便似文曲星的尚方宝剑在手,自己便有机会像莫言一样成功了。

命题者正视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急功近利思想,将这个问题以漫画的形式来告诫人们,更是在为莫言热表达一种理性的声音,正是在发挥漫画这种讽刺性极强,极具“杀伤力”的作用。

而今年3月7日的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中的第19题,则是本套试卷的一大亮点,它是根据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所讲的一个故事改编而成的一个情景剧本。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情境补写横线上的内容,它集热点(莫言)、考点(连贯、得体)等为一体,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对这样的一个创新性极强的题目,题目本身的创新型,答题者无处可借鉴的信度,无论是教师,还是考生,大家都拍案叫好,并没有因为这个过热的话题而影响了师生们对此题的称好。

因此,莫言元素进不进考卷,并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属于跟风莫言热的依据,正如闫华先生在《莫言作品何须急于入教材》中所说:“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否应该选入教材,获不获奖不应成为考量的条件,更应考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最后,套用“合肥一模”语文试卷的作文命题“你可以和我不同”来讲,莫言元素出现在考题上是不是莫言热的延伸,你可以和我有不同的观点;套用“江南十校”语文试卷的作文命题“倾斜与平衡”来说,莫言出现在考题上也是一种倾斜与平衡。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文 培养 学习习惯

那么,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

一、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浙江省绍兴市的高考状元魏益佳高考语文成绩136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尤其是近几年来地区高考汉语文卷,字音、字形、词义、实词、虚词、病句、名句等基础知识部分直接考查知识积累的题目占了将近一半的分数,此外,在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中,有许多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激活积累才能完成的。因此,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积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单元积累法。就是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二是考点积累法。就是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就是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如复习汉字字形时,就可以从易混点的角度进行总结:例如,复习汉字的字字形的识记,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积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写错的字。比如,茶房酒肆的“肆”与肄业“肄”;寒喧的“暄”与喧闹的“喧”。

二、阅读的习惯

(一)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今天许多学生语文素养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视去做各种模拟试题,而没有认真的进行过“诵读”的训练。但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高考不考诵读,诵读文章对考试没有意义。实际上,语文试卷中的许多题目,并不是凭理性的分析而是凭借较高的语言感受能力做出来的。有些选择题,你做对了,但问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来,这并不能说明你凭运气做对了,实际上你是凭语感做对的,正确的语感从何而来呢?从诵读中来。

许多语文试题都是这样,凭语感就能做对,因此,只做题不读书,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来讲,是舍本逐末。

(二)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他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多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读了《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的描写,就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的朦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恬静,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由是而到画面所显示的凄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