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股上市公告

新股上市公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股上市公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股上市公告范文第1篇

上市公司在上市发行股票之后,因为资金需求或其他考虑,再次在证券市场出售股权筹集资金,叫做再融资。公司可以向社会公众发行新的股票,也可以向公司的老股东按股权比例配售新股,前者叫做增发,后者叫做配股。不恰当的再融资会增加公司的股份总数,使每一股的价值降低,这也被称为股权稀释效应。最近中国平安增发的消息给股市带来不小的打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增发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引起投资者对该股票的抛售。

配股

配股是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向原股东进一步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行为。按照惯例,公司配股时新股的认购权按照原有股权比例在原股东之间分配,所以叫做配股。上市公司只有上市超过三年,而且最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才可以进行配股,本次配股距离前一次发行新股一年以上,而且配股的股份数不能超过前一次发行股票后的股票总数的30%。配股的价格一般按照配股公告时该股票市价的一定折价确定,以吸引老股东出资认购。正常情况下,新股发行的价格按发行配股公告时股票市场价格折价10%到25%确定。

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属于再融资的一种,是面向控股股东、战略投资者等特定对象增发新股,是一种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的价格根据该股票的历史价格决定,相对来说价格较低。定向增发的价格一般根据增发前20个交易日的平均交易价格确定,发行的股份有36个月的锁定期,在锁定期内不能交易和转让。定向增发经常伴随着新资产的注入,例如,上市公司向母公司增发新股,然后用增发筹集的资金收购母公司的资产,实际的效果就是母公司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获得新增的股权。

公开增发

公开增发是上市公司在原有上市交易的股票基础上,再次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行新股筹集资金,任何拥有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包括该公司老股东)都可以参与增发的新股的申购。公开增发会使上市公司的股份总数增加,使投资者的股份比例下降。例如,某上市公司原有1000万股,某投资者拥有20万股份,股份比例为2%。如果公司公开增发100万股新股,增股份总数变为1100股。该投资者的股份比例下降为1.82%。

非流通股

非流通股指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不能在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的股票。这些股票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内资及外资法人股、发起自然人股等。由于很多历史原因,由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事实上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它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以及一些战略投资者的股份在冻结期内也做出暂不流通的安排,定向增发的股票在锁定期结束前实际上也属于非流通股。这就造成了同一公司的股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股权。

非流通股除了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之外,其它权利和义务与流通股是完全一样的。例如,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有相同的投票权和利益分享权利。但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买卖,但可以通过拍卖或协议转让的方式来进行流通,但这样做了,一定获得证监会的批准,交易才能算生效。

流通股

流通股是相对与非流通股来说的,上市公司的这类股票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流通。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目前流通股相对于非流通股仍然占较小的比例。例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的总股份数是14820亿份,而流通股数4019亿份,只占总固分数的27.1%。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的发展,流通股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最终实现股权全流通,就是说所有的股份都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非流通股解禁

新股上市公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 民间审计

一、引言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中,增发新股(SEO)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热门的选择。从1998年上市公司开始运用增发筹集资金以来,已有上千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而曾提出公告拟增发的公司则更多。经过几年的发展,增发已经为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广大投资者所熟悉,增发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方式,可以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促进股票市场的发展,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近年拟增发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变化,对增发的股价效应做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从而为上市公司更好地利用增发手段提供借鉴,也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收集2012年及2013年拟增发新股公司的股价数据,分别运用均值调整模型和市场模型计算平均超额收益率(AAR)和累积超额收益率(CAR),并采用T检验判断CAR是否与0不相等,从而观察上市公司的增发公告是否存在股价效应。

二、样本选取和研究设计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http://.cn、中国最大的金融证券类互联网站证券之星http://、股票及财经专业网站中国易富网 http://。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拟增发公告的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由于大部分公司通过董事会公告来首先拟增发信息,因此本文所选择的公告事件日定为董事会公告日。笔者首先根据《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上公布的董事会公告,选取了两年间拟增发信息的A股上市公司,共430个样本,然后根据以下原则进行筛选,所选取的样本必须符合:能获得完整的董事会公告;事件期内没有公布年报等可能影响股价的重大事件;估计期内能获得完整的股价数据;拟在中国A股市场进行增发(包括只发行A股公司增发A股及同时发行A、B股公司增发A股);同一家公司先后多次公布拟增发公告,并且在拟增发数量、时间、价格等方面有显著区别的,当作多个独立样本。根据以上原则最后筛选出313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在同类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方法由Fama、Fisher、Jensen和Roll(1969)提出并被广泛地运用于检验事件发生日及其前后的价格变化,通过计算超常收益率(AR)和累积超常收益率(CAR)并检验其与0的差异性,判断证券市场的重大事件是否存在股价效应,以及股价效应的大小如何。

事件研究法的主要参数包括事件日、事件期和估计期。在本文中,事件日定为拟增发新股的董事会公告之日,若公告日不是交易日,则以公告日后第一个交易日为事件日。由于董事会公告一般在董事会会议的后一天公布,为检验消息泄露产生的提前反应效应,事件期定为[-1,1],同时还观察了[-5,5]和[-10,10]两个窗口作为中短期的检验。估计期根据同类研究和本文具体情况选择[-160,-60]作为估计窗口,长度为101天。

事件研究法的主要指标是平均超常收益率(AAR)和累积超常收益率(CAR)。通常计算AAR和CAR有三种模型可供选择:(1)均值调整模型;(2)市场调整模型;(3)市场和风险调整收益模型(也叫市场模型)。根据实际情况,本文同时采用均值调整模型以及市场模型进行计算,并比较两种模型结果的差异。市场模型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采用深圳综合A股指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采用A股指数。在事件期和估计期内股票若有送股等需要除权的情况发生,股价均做了复权处理。

在计算出AAR和CAR后,运用T检验验证AAR和CAR与0的差异性,从而判断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是否存在及其大小。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运用均值调整模型的计算结果

表1是运用均值调整模型计算出的AAR及CAR的统计结果,图1是相应的图示。由此可见,在事件日的前十天内,AAR围绕0上下波动,并无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从-2日开始AAR就呈负值,导致CAR呈下降趋势,说明在事件日前消息有所泄露,这与汪海宁(2001)的研究结果是吻合的。但是另一方面,从AAR的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2日的AAR在95%置信度下显著小于0,而-1日的AAR不显著小于0,说明消息的泄露程度不高,大部分股价的增发效应在事件日即增发公告的日才明显地表现出来。AAR在0日和1日分别达到-4.98%和-1.38%,T检验显示AAR明显为负值,说明股价效应在这两日表现得非常明显,市场显示为强烈的负面反应。而在2日至10日,AAR除了在4日为负值外其余都为正值,表明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在1日就已基本释放完毕,释放形式呈现短时间高强度的特点,在2日后市场就开始进入恢复期,不过恢复速度较慢,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10日的CAR与1日相比仅上升2.33%,说明股价效应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一段时间内仍无法完全消除。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1,1]事件窗内累积超常收益率显著为负,1日的CAR达到-6.57%,在95%置信度T检验下,T值为-8.033<-1.695,高度显著,说明投资者近两年对上市公司的增发公告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市场对增发的负面效应在加强。而在[-5,5]和 [-10,10]事件窗内,累积超常收益率仍显著为负,在95%置信度下,T检验均显示CAR显著小于0, 说明在中短期内增发的股价效应仍存在较大影响,市场需要相当的时间来恢复。在三个所选择的事件窗内,CAR均在95%的置信度下显著小于0,说明在中国A股市场上增发公告存在明显的负价格效应,并且其影响力能够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二)运用市场和风险调整收益模型(以下均称为市场模型)的计算结果

表3是运用市场模型计算出的AAR及CAR的统计结果,图2是相应的图示。对比均值调整模型与市场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模型在表现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上效果是相似的。对比表1和表3中AAR的数值,在[-1,1]事件窗内各天的超常收益率相差不大,特别是0日的AAR仅相差0.01%,说明在本次研究中均值调整模型与市场模型均对数据拟合较好。相对来说,市场模型的计算结果波动比较小,AAR的数值更趋向于在0上下波动。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到CAR的波动趋势是相似的,均在-2日开始下降,增发的股价效应在-1日至1日充分释放出来,在2日进入恢复期。市场模型中,10日的CAR与1日相比上升了1.38%,比均值调整模型要小,主要是因为恢复期内AAR的数值比较小,恢复得更缓慢。

表4显示了各事件窗口CAR的统计数据。对比表2和表4,可以看出市场模型计算结果的标准差均比均值调整模型小,这也印证了上述的对比结果,即市场模型的计算结果波动比较小,另外市场模型各窗口CAR的T检验值比均值调整模型小,显示市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更有效地说明了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

从上述结果的比较中知道,在本研究中均值调整模型和市场模型均表明上市公司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更显著,并且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别不大。

四、结论及研究局限

从以上利用两个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分阶段的计算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均值调整模型和市场模型均表明在2012及2013年度内,上市公司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仍明显存在,呈显著的负值,短期内股价大幅下跌,市场显示为强烈的负面反应。存在提前反应效应,但不明显,股价效应的释放形式呈现短时间高强度的特点,其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一段时间内仍无法完全消除。

由于上市公司普遍抱着一种“圈钱”的心态,目标不是在投资方案而是尽可能多地从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尽管有时候并不是资金缺乏,这就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心理阴影,投资者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把增发与“圈钱”联系起来,导致市场对增发一概持否定态度,投资者在增发公告时即大量抛售公司股票,使增发的股价效应更为明显。尽管管理层采取了许多措施限制上市公司对增发的滥用,并制定了保护流通股股东的条款,但流通股股东的弱势地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因此广大投资者对待增发仍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市场对增发公告仍然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反应。市场信心需要较长时间来恢复,上市公司应谨慎使用增发手段进行融资,逐步消除投资者的恐惧心理。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近两年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进行了研究,由于样本选取、研究方法上的原因,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均值调整模型进行计算时,近一半样本公司的估计期集中在2012年至2013年,正值股市低迷的时期,因此以估计期内股价收益率的均值作为事件期预期收益率时,会导致预期收益率偏低,从而影响超额收益率的计算结果。Z

参考文献:

1.李梦军,陆静.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信息与股票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7).

新股上市公告范文第3篇

新股上市时间可以通过交易所网站公告、中国证券报、证券交易软件上进行查询。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在交易所网站和证券交易软件中的搜索栏输入新股发行,就能搜索出近期上市的股票或者即将上市的股票信息,股票信息包括股票代码、名称、申购日期、发行价、顶格需要市值、申购代码、总量、市盈率、中签日、中签率等。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发行与上市业务指南》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新股在发行结束后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安排上市的决定。如果出现重大特殊情况,有可能会暂缓顺延企业上市。

一般情况下,企业上市日期由发行人与交易所根据相关规则协商确定。若发行企业发生重大事项,须向监管部门报告,经审阅无异议的,方可履行后续程序。

(来源:文章屋网 )

新股上市公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本每股收益 送股 转股 增发 股份回购

一、引言

每股收益(eps)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亏损,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规范了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第五条规定了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报告期涉及到了股份的增加或减少,就需要计算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但不同的股份增减方式,如送股、转股、增发及股份回购情况下,计算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是不一样的。本文以几家上市公司为例,对送股、转股、增发及股份回购等股份增减方式下的基本每股收益进行了计算和比较。

二、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一)派、送、转、配、增发、回购的含义

1.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有三种:派、送、转。派指的是派现,上市公司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股东得到现金分红要支付个人所得税,按次征收,税率20%,目前减半征收,即10%。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派现要动用货币资金,未分配利润减少,货币资金减少。送指的是送股,上市公司不动用现金支付股利,而是送股给股东。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送股使未分配利润减少,股本(实收资本)增加,增加额为送出的总股份数量乘以面值。我国a股上市公司,除紫金矿业(每股面值0.1元)和洛阳钼业(每股面值0.2元)等少数股票外,绝大多数公司的股票面值均为1元,所以股票数量(单位为股)的增减大都与资产负债表中股本(单位为元)的增减相等。转指的是转增股,股东得到的也是股票,这与送股有些类似,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转增股不是来源于未分配利润,而是来源于资本公积,转股后,资本公积减少,股本(实收资本)增加,增加额为转增的总股份数量乘以面值。

2.配股与增发。增发新股是指上市公司出于扩大生产规模等目的再次发行股票的融资行为,增发新股可以采用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公开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新股;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新股;配股是上市公司向原股东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行为。按照惯例,公司配股时新股的认购权按照原有股权比例在原股东之间分配,即原股东拥有优先认购权,如10配3,意思是老股东每持有10股就有3股增发新股的优先认购权,老股东可以行权,也可以放弃,如果行权,要按发行公告中的配股发行价支付相应价款。无论上市公司采用何种方式增发新股,都会导致股本(实收资本)增加,货币资金增加,总资产增加,股东权益增加。

3.股份回购。股份回购是指公司按一定的程序购回发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的行为。我国新公司法规定,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等情况,可以回购股份。在减少公司注册资本而进行的股份回购中,回购的股份会被注销,注销后,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减少,股本(实收资本)减少,总资产减少。

(二)股利分配后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在各种股利分配方式中,派现不会引起股份变化,而送股和转股会导致股份增加,凡涉及股份增加或减少的,在计算每股收益时都要计算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第六条规定: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应当根据发行合同的具体条款,从应收对价之日(一般为股票发行日)起计算确定,为收取现金而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从应收现金之日起计算。送股和转股不需要股东出资,增加的股本分别来自于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因此认为增加这些股份的资金在报告期的第一天已经收到,已发行时间按12个月计

与报告期时间12个月相等。

例1:天虹商场(sz,002419)2010年度分配方案为10送5转5派6。以公司2010年12月31日总股本40 01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5股,派6元人民币现金。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2011年4月29日,公司权益分派实施完毕,总股本由40 010万股变更为80 020万股。天虹商场2011年报合并利润表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3 905 429.76元,基本每股收益0.72元。

该公司2011年度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10送5导致股份数量增加50%,比年初净增20 005万股,10转5导致股份数量增加50%,比年初净增20 005万股,10派6不增减股份。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0 010+20 005×12÷12+20 005×12÷12=80 02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573 905 429.76÷800 200 000=0.72(元)

(三)增发新股后每股收益的计算

增发新股后,在计算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时都是以收到现金下月至报告期结束的时间来计算已发行时间。在收到现金时间点上,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操作,认为应该采用发行公告中的“验资日”更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中的相关规定。

1.配股发行方式下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例2:东方钽业(sz,000962)2011年实施了10配2.5的配股方案。东方钽业2011年的配股发行公告显示,本次配股以本次发行股权登记日2011年10月24日(t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市后的总股本35 64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配售2.5股,共计可配股份数量8 910万股。配股缴款期为2011年10月25日-2011年10月31日,验资日为2011年11月1日,那么已发行时间为验资日下月起至报告期结束,按1个月计。东方钽业2011年配股结果公告显示:本次配股认购股份数量合计为84 432 644股。东方钽业2011年合并利润表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6 212 378.09元,基本每股收益0.6499元。该公司2011年度每股收益为: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56 400 000+84 432 644×1÷12=363 436 054(股)

基本每股收益=236 212 378.09÷363 436 054=0.6499(元)

2.公开发行方式下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例3:格力电器(sz,000651)2012年实施了公开增发189 976 689股,公司股份总数由年初的2 817 888 750股变为3 007 865 439股。发行公告显示:申购日为2012年1月13日,验资日为2012年1月16日,新股上市日为2012年2月3日,那么已发行时间为验资日下月起至报告期结束,按11个月计。格力电器2012年合并利润表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 379 666 345.09元,基本每股收益2.47元。该公司2012年度每股收益为: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 817 888 750+189 976 689×11÷12=2 992 034 048(股)

基本每股收益=7 379 666 345.09÷2 992 034 048=2.47(元)

(四)股份回购后每股收益的计算

股份回购的已回购时间是从支付现金的下月起至报告期结束的月份数。

例4:宝钢股份(sh,600019)于2012年9月21日首次实施了回购,截至2012年末,公司共回购414 055 508股。2012年末,公司将回购股票中的390 000 000股注销,使得公司总股本由17 512 048 088股减至17 122 048 088股,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上升至76.68%。由于宝钢股份的回购是在几个月间陆续进行的,本文直接采用年报中的数据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 386 372 522.05元,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17 512 048 088股,本年回购的普通股加权数为61 529 573股,基本每股收益0.60元。该公司2012年度每股收益为: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7 512 048 088-61 529 573=17 450 518 515(股)

基本每股收益=10 386 372 522.05÷17 450 518 515=0.60(元)

三、总结

(1)派现不影响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2)有合并报表的,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应该用合并利润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进行计算。(3)在送股、转股、增发新股和股份回购下,已发行(已回购)时间的计算不同,因此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要根据股份增减的具体方式来进行。(4)已发行时间应采用发行公告中的验资日为时间点,以验资日下月至报告期结束的月份数计算。

参考文献:

新股上市公告范文第5篇

今年上半年,尽管新股发行数量与融资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下降的趋势,但上市公司竭泽而渔式的“圈钱”行为,仍然让市场有不堪承受之重。A股市场表现不佳,与货币政策紧缩、CPI持续攀升导致的通胀压力日益增大等因素有关,同样也与上市公司的大肆“圈钱”行为有关。而且,如果说对于货币政策、CPI等宏观负面因素市场只能被动接受的话,那么关于新股发行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则完全掌握在监管部门的手中,但是,“圈钱”猛于虎的市场本色却丝毫没有改变过。

在监管部门一周放行8只新股发行的同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同样呈现出火爆之势。(时间?)上周五,有7家上市公司同时公告称,其再融资计划申请已获证监会批准。据统计,这7家公司所涉及的再融资额度高达近353亿元。

上市公司“圈钱”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双雄”并立的格局,一方面是新股源源不断地上市“抽血”,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疯狂 “圈钱”。从这两年披露的数据看,再融资更像是一匹“恶狼”,肆意撕咬着市场羸弱的躯体。

自4月份股指下挫以来,市场上曾出现了要求监管部门停发或缓发新股的呼声。尽管停发或缓发新股都不可能达到救市的目的,但至少其对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对于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显然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市场化”的大旗下,新股的发行工作其实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不以市场的意志为转移。

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是融资与投资功能兼备的市场。其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出位”,必将影响到市场本身的发展。而在A股市场中,由于错误的定位,市场总是将融资功能发挥到极致,而投资功能则严重缺失。这也是为什么A股市场的投资者绝大多数总是亏损,而融资额却频频问鼎全球资本市场的主要原因。

新股上市公告范文第6篇

同样高发行价的庞大集团,上市首日即大跌23.16%,成为2011年上市破发幅度最大的新股;

最高发行费率的龙生股份、最受机构冷遇的八菱科技、利润大幅下滑的方正证券等,

2011年,不少新股让投资者hold不住。

2011年的A股,依然在一片低迷中徘徊,上证指数全年下跌608.66点,跌幅为21.68%。受大环境的影响,2011年上市的新股整体表现不佳。

据Wind统计,2011年,沪深两市共计有277家公司上市,其中主板38家、中小板114家、创业板125家。这些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的平均涨幅为21.08%,其中77家公司上市首日破发。上市首日表现最好的是东宝生物(300239),股价涨幅为198.9%,最差的为庞大集团(601258),股价跌幅23.16%。上市3个月后,所有新股平均股价涨幅为8.58%,表现最佳的为冠昊生物(300238),涨幅为177.25%,最差的为京运通(601908),跌幅37.86%(表1)。

随着新股上市后的炒作热潮淡化,大部分新股开始展露疲态。截至2012年2月17日,2011年IPO的股票自上市以来平均涨跌幅为-8.33%,其中192只股票还处于破发状态,表现最好的是冠昊生物,上市以来上涨158.79%,表现最差的华锐风电(601558),已下跌63.79%。新股如此颓势,让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其中一些股票,更令人失望、引人质疑。

华锐风电:最高发行价上市,套牢投资者

华锐风电无疑是2011年表现最令人失望的新股之一。作为主承销商的安信证券和中德证券为其设定了90元/股的超高发行价,而深沪两市2011年所有新股的平均发行价仅为25.68元/股,华锐风电所在的主板市场,新股发行价则为19.95元/股。华锐风电坐拥2011年深沪两市新股发行第一高价,发行后的市盈率为48.83倍,实际募资94.59亿元,超募资金高达60亿元,是2011年除中国水电外募资资金最高的股票。

如此瞩目的高价之下,华锐风电上市后的表现可谓让人大跌眼镜:上市首日即告破发,从此开始连绵不绝的下跌,上市一年来最高股价仅为88.8元/股,从未高过其发行价,截至2012年2月17日,其复权价也仅为33.49元/股,是发行价的37.2%。这意味着,所有认购华锐风电的投资者全线套牢。

华锐风电上市后的市场表现,跟备受诟病的中国石油(601857)相比犹有过之。虽然中国石油的股价两度腰斩,但申购中国石油新股的投资者至少在上市首日大赚160%。而华锐风电IPO的赢家,或许只有上市之前进入的资本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其中,安信证券和中德证券轻松入袋1.2838亿元的承销保荐费。

庞大集团:破发幅度最大

庞大集团与华锐风电可谓难兄难弟,其上市首日即大跌23.16%,成为2011年新股上市破发幅度最大的股票。

尽管庞大集团的发行价仅为华锐风电的一半,即45元/股,仍位列2011年主板上市公司第二高发行价。在瑞银证券的打造下,庞大集团表现同样不俗,其发行后PE为39.64倍,最终募资63亿元,超募44.48亿元,超募金额位列华锐风电之后,主承销商瑞银证券和其他副承销商分享了高达2.27亿元的承销保荐费。

与华锐风电同样命运的庞大集团,在上市后股价也再未回到发行价,不过略胜一筹的是,庞大集团复权后现价(截至2012年2月17日)为发行价的48.22%,优于华锐风电的37.2%。

自2009年6月A股重启IPO以来,深沪两市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路走高,并在2010年12月达到峰值75.6倍(图1)。由于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额超募资金的新股比比皆是,2010年深沪两市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58.45倍。经历了2010年的疯狂,随着市场投资情绪的降温,2011年新上市的公司不再是“三高”的代名词。新股频频破发,拉低了发行市盈率,2011年1月上市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仍达72.9倍,位居IPO重启后的第二高月份,到当年6月,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已降至27.728倍,为2009年IPO重启后的低点。回顾2011年上市的新股表现,其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4.1倍,最高为新研股份(300159)的150.82倍,最低的是桐昆股份(601233)的12.22倍。

龙生股份:最高发行费率背后的业绩质疑

2011年,深沪两市新股实际募资总额为2720亿元,总发行费用154.5亿元,发行费用/实际募资比例为5.68%,其中,龙生股份(002625)等6只新股的发行费用/实际募资比率超过14%(表2)。与高发行费率的股票相关的,通常是其上市前后存在各种质疑,龙生股份也不例外。

龙生股份上市募资额为2.162亿元,但其发行费用达3757万元,发行费用/实际募资比例高达17.38%。这意味着,龙生股份上市后募集资金到手的比例仅为82.62%,余下的部分被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切分。

在招股说明书中,龙生股份及其主承销商齐鲁证券对公司的业绩和技术不吝溢美之词。华丽词藻的背后是冰冷的数据:2010年地方政府对其补贴487.09万元,占其当期利润总额的18.58%。2008年以来,龙生股份的净利润增速在节节下滑,而地方政府补贴占比却在稳步上升,令市场对其成长性产生各种质疑。一是质疑其业绩报表中掺杂大量的水分,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注水”使之虚胖,却不能提高龙生股份的盈利能力。

其次,市场质疑龙生股份在研发支出方面的寒酸投入与其高调宣称的重视研发相悖。其核心技术建立在一个本科生不足10人的团队上,每年的研发费用不过几百万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仅为4%左右。

不仅如此,龙生股份在上市辅导期闪电引入3家创司,其初始投资额为3900万元,共获得龙生股份9%的股份,计522万股。以发行价计算,这3家创投已浮盈1936万元,待上市解禁后全身而退,其近乎无风险套取厚利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帮助这样受到质疑的公司上市融资,主承销商等中介机构拿走高比例的发行费用似乎亦无可厚非,但投资者对其未必认同。

八菱科技:网下配售最受机构冷遇

新股的发行,分为针对散户投资者的网上申购和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网下申购,二者占发行股份数的比例基本为8:2,网下申购股票上市后有3个月的锁定期限。2011年,所有新股的网下申购倍数平均值达到16.36倍,最高为江南水务(601199)的79.54倍(其网上认购倍数为209倍),最低的是金禾实业(002597)的1.1倍(其网上认购倍数为29倍);所有新股的网上认购倍数平均值达到115.9倍,最高为申科股份(002633)的479倍(其网下申购倍数为22倍);最低为双星新材(002585)的1.53倍(其网下申购倍数为2.06倍)。

通过比较发现,2011年网上认购倍数与网下申购倍数相差最大的是八菱科技(002592),两者相差91倍,其网上认购倍数为319倍,中签率为0.31%;网下申购倍数为3.5倍,有效申购获配比例高达28.57%。换而言之,对于八菱科技的上市,许多散户投资者积极认购,参与散户高达461997人,而机构投资者则冷淡以待,仅有5家机构申购。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在于,拥有专业估值能力的机构与散户对于八菱科技的估值认识不一致。

八菱科技的发行价为17.11元/股,发行市盈率(摊薄)为18.4倍,预计募资2.9781亿元,各项数据看似平常的八菱科技,上市过程可谓一波多折。2011年6月7日,上市进入倒数阶段的八菱科技因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仅19家而被迫中止发行,成为A股市场上首例因询价对象不足20家而暂停上市进程的公司。不仅如此,八菱科技的董事长顾瑜涉嫌经济犯罪而被警方立案调查,尽管最终以清白而结束诉讼,但作为当事人的八菱科技在之前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却只字不提,而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律师对此也没有尽职提及风险,备受市场异议的八菱科技第一次过会以失败而告终。数月之后,八菱科技重启发行事宜。八菱科技为二次过会做足功夫,共收到37家询价对象的报价并顺利过会,最终确认17.11元/股为发行价。

通过两次过会的询价比较,我们发现,在首次过会中,担任主承销商的民生证券给出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认为,该股的合理估值区间为33.50-40.20元/股,价格中枢为36.92元/股。不过这一“合理”的报价最终被市场无情地否定,导致最终八菱科技发行中止。二次过会时,民生证券给出的合理估值区间为21.26-25.15元/股,价格中枢为23.09元/股。同样出自民生证券之手,时隔不足半年但给出的估值相差近60%,凸显出国内投行的定价能力有待提升。备受质疑的八菱科技最终确定的发行价,仍然低于民生证券的“合理”估值区间,有效申报的配售对象最终也只有5家。

八菱科技虽然最终过会成功,但市场给予的反馈并不积极,其原计划募资2.9781亿元,实际募资净额为2.7469亿元。而民生证券获取了4000万元的承销费用和保荐费用。除了八菱科技,2011年受到机构投资者冷落的新股还有双星新材等(表3),这些新股的网下申购配售对象均少于7家。

方正证券:业绩降幅最大

截至2012年2月21日,共有1540家上市公司了2011年的业绩预报,据Wind统计,其中业绩预减和略减、续亏和首亏的公司共500家,占比达32.46%(图2)。2011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在国内通货膨胀、货币紧缩以及国外欧债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情有可原,但许多在2011年才上市的新股业绩惊现变脸,让人不得不深思个中缘由。

据统计,2011年上市的公司中,有49家净利润下滑,占17.69%。业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2011年8月上市的方正证券(601901)。方正证券预计2011年净利润约为1.8-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0-100%。据其公告称,主要原因是由于2011年度证券市场成交量日趋萎缩,造成公司各项业务收入大幅减少。

无独有偶。东吴证券在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其2008年到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7.38亿元、5.80亿元和2.26亿元,但其业绩预报却预计2011年的净利润同比减少50-60%,净利润为2.3亿元。这意味着,扣除2011年上半年取得的2.25亿元净利润,该公司下半年的净利润几乎为0。而东吴证券的2012年1月财务数据简报则显示,其当月营业收入为3163.79万元,净利润为-1611.5万元,上市次年即告亏损。

新股上市公告范文第7篇

配股是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发展需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相应的程序,向原股东进一步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行为。投资者在执行配股缴款前需清楚的了解上市公司的配股说明书。

投资者在配股的股权登记日那天收市清算后仍持有该支股票,则自动享有配股权利,无需办理登记手续。中登公司(中国登记结算公司)会自动登记应有的所有登记在册的股东的配股权限。

上市公司原股东享有配股优先权,可自由选择是否参与配股。若选择参与,则必须在上市公司配股公告中配股缴款期内参加配股,若过期不操作,即为放弃配股权利,不能补缴配股款参与配股。

一般的配股缴款起止日为5个交易日,会在两周内安排上市,具体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配股缴款之后,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会有一个具体的除权日以除权方式来平衡股东的该股份资产总额以保证总股本的稳定。

(来源:文章屋网 )

新股上市公告范文第8篇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如果新股发行定价是根据市场的真实信息确定的,那么上市时就不应出现超额收益率,因为市场上的套利行为会使得超额收益率消失。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新股在上市首日总会产生超额收益,这一异象吸引了学界的关注,并提出了种种解释。主流观点将该种现象称为“新股抑价”,即认为二级市场是充分有效的,一级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新股发行价被低估,从而使其在上市后出现超额收益。由于投资银行在新股发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沿着信息不对称的思路,学者们发展出关于投资银行声誉与新股抑价关系的投资银行声誉理论。本文以经历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后的我国股市为研究对象,对投资银行声誉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6年6月5日至2008年6月30日在沪深A股市场上发行上市的所有新股为样本区间。剔除金融类和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发行的股票,最后留下有效样本230只新股。所有相关数据全部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主要变量的度量

1.新股抑价率的度量

新股抑价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IRi=100×(Pi1-Pi0Pi0-Ii1-Ii0Ii0

其中:Pi0,Pi1分别代表股票i的发行价和首日收盘价,Ii0,Ii1分别代表股票i发行日和上市首日相对应的上证综指收盘指数。

2.投行声誉的衡量

现有文献中对投行声誉最具代表性的衡量方法有两种:(1)C-M法:以IPO的墓碑公告中投行的排名次序作为参考依据,对投行声誉进行分级,由于我国并不墓碑公告,此法难以在我国应用。(2)M-W法:以各投行在证券承销市场中的份额作为衡量其声誉的指标,这种方法理论基础坚实、简便易行,我国文献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本文基于M-W法,参考国内外研究经验,首先分别计算出样本区间各投行主承销IPO的次数和承销金额占该期间市场总计承销次数和承销金额的比例,然后将两值平均计算综合市场份额,以此作为投行声誉的度量。

即:RP=0.5*以承销次数计算的市场份额+0.5*以承销金额计算的市场份额

(三)不同声誉投行承销的新股抑价分组描述性统计

为了对投行声誉与新股抑价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直观的了解,我们首先将投行按声誉排名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声誉等级,并对不同声誉等级投行所承销的新股抑价情况进行了分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声誉等级投行承销的新股抑价情况

单位:1%

声誉等级承销家数最小值最大值中值平均值标准差

低8518.0039529.87611.17E+021.45E+02101.4752

中6625.8326496.96391.37E+021.66E+02114.4906

高79-1.2321417.199.97E+011.38E+0299.31987

总样本230-1.2321529.87611.17E+021.49E+02104.8553

表1显示,在经历新股发行与定价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后,我国新股抑价率仍然维持很高的水平,远高于国外成熟市场,具有典型的转轨经济国家的抑价特征。这也说明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的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定价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一级市场仍然是获取暴利的场所。

从投行声誉与新股抑价的关系来看,由高声誉投行所承销的新股抑价率的中值和平均值在三种类型的投行中都是最低的,但声誉等级与平均新股抑价水平并没有呈现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中等声誉投行承销的新股抑价水平要高于低声誉投行。总体来说,不同声誉投行承销的新股抑价水平相差不是很大,因此投行声誉与新股抑价是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还需作进一步的分析。

(四)多元回归分析

由于影响新股抑价的因素有很多,要使结论更加明确和具体,必须控制其他因素对新股抑价的影响,为此有必要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来作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模型如下:

IRi=β0+β1RPi+β2LNSIZEi+β3ROEi+β4RSDi+β5LOTSi+εi

其中变量的定义及说明如下:

IR:新股抑价率。

RP:投行声誉变量,如前文所述,假设它与新股抑价呈负相关关系。

LNSIZE:新股发行规模,以发行总金额取对数来衡量。由于发行规模大的企业一般是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其风险相对较小,对投资来说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较低,同时发行规模大的股票在二级市场被炒作的难度也更大,因此它与新股抑价应呈负相关关系。

ROE:新股发行前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发行企业财务状况越好,盈利能力越强,风险也越低,投资者要求的抑价补偿也要少些,因此该变量与新股抑价率负相关。

RSD:新股上市后第2天至第15天的日收益率标准差,Johnson和Miller(1988)认为新股上市后的收益率标准差反映了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风险,风险越大,新股抑价率也越高。

LOTS:投资者认购新股的中签率,中签率反映了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中签率越低,意味着市场需求越旺盛,因此越容易导致上市后出现较高的新股抑价率。

1.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首先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由于新股抑价率呈非正态分布,我们采用非参数方法的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变量的Spearman相关性检验

IRRPLNSIZEROERSDLOTS

IR1-0.074-0.330**-0.0030.348**-0.361**

RP-0.07410.339**0.0180.0350.140*

LNSIZE-0.330**0.339**10.220**-0.0650.330**

ROE-0.0030.0180.220**10.103-0.008

RSD0.348**0.035-0.0650.1031-0.276**

LOTS-0.361**0.140*0.330**-0.008-0.276**1

注:*、**分别表示在0.05和0.01的水平下显著

表2中,各解释变量与新股抑价之间的相关系数符号全部与预期一致,但只有新股发行规模、上市后日收益率标准差以及中签率的相关系数显著不为0。投行声誉与新股抑价率的相关系数虽然为负,但不显著。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投行声誉与发行规模显著正相关,说明高声誉的投行更能承揽到规模较大的新股发行业务。投行声誉与中签率显著正相关,可能是由于高声誉的投行与大规模的发行相联系,发行规模大的股票中签也会比较容易,这从发行规模与中签率显著正相关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高,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2.多元回归结果及分析:

投行声誉与新股抑价的多元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投行声誉与新股抑价的多元回归结果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310.851978.426473.9636090.0001

RP1.5394391.8661410.8249320.4103

LNSIZE-24.80317.991861-3.103540.0022

ROE-0.499670.574074-0.870390.385

RSD29.156835.4457935.354010

LOTS-15.219117.01705-0.894340.3721

R-squared0.211469F-statistic12.01449

Adjusted R-squared0.193868Probability0

回归结果显示,发行规模(LNSIZE)的系数为负,并且在0.0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发行企业的规模越大,抑价程度越低,这与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规模大的企业,投资者对它们的了解也比较多,因此信息不对称问题不那么严重。另一方面,发行规模越大,二级市场对其进行投机炒作的难度也越高,在我国,发行规模与新股抑价的负向关系有可能是这两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的。

净资产收益率(ROE)的系数为负,但是不显著,说明企业发行前财务信息的好坏对新股抑价没有显著影响。

新股上市后的日收益率标准差(RSD)在0.01的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与假设相一致,也与Johnson和Miller(1988)以及Carter,Dark和Singh(1998)的实证结果相同,说明新股风险越大,新股抑价程度越高。

中签率(LOTS)的回归系数为负,但是不显著,说明一级市场的供求状况并没有对新股抑价率产生显著影响。

在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后,投行声誉变量(RP)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与之前我国学者进行的相关研究结果保持了一致,这说明我国投行的作用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其声誉对新股抑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三、政策建议

从本文的实证结果来看,即使在市场化的发行与定价制度已具雏形的今天,投行声誉与新股抑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我国仍然不成立。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投行的声誉机制弱化,对投行行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不强,从而使得投行声誉传递发行企业价值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失效造成的。

由于我国投行的声誉机制弱化,使得投行声誉与新股抑价的负相关关系不成立。投行这种信息生产和认证中介职能的严重缺位也是造成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与完善我国投行声誉机制对于规范投行行为、降低新股抑价水平、提高证券发行市场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应继续推进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和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还原投行作为金融中介应有的功能及定位,使发行收益与发行风险相匹配,强化市场约束。要明确监管部门的权力划分,减少证券监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依赖和关联,同时厘清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关系,以维护监管当局的独立性,防止监管不力。要废除划分券商经营业务范围的条款,拓宽券商的盈利渠道,形成良性的差异化竞争,使在投行业务方面确实有专长、有信誉的券商能够形成自身的品牌价值,强化声誉的约束与激励作用。要明晰投行的产权,强化产权保护,同时鼓励投行上市,加强外部监督,并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长中短期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克服短期逐利行为,使投行有动力进行长期的声誉资本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