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范文第1篇

为期二天的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此圆满顺利的结束了。大家辛苦了。

两天的学习培训,按局党组预定的方案,有条不紊的实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此次培训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专业性强,水准高。来学习的都是我们各工商分局长、市场巡查中队具有一定微机操作基储各单位的微机管理员、网络管理员,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有的同志在此方面可能还有一定的爱好,有一定的造诣,我们所讲授的内容也主要是网络操作、公文处理和专业软件使用的知识,给大家讲课的张主任,多年来一直在我局从事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信息与应用专业本科毕业。去年,在华中科技大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业知识脱产学习,有很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可以进一步的探讨。

二是培训效果好。这次培训,时间短,只有2天的时间,但学习内容比较丰富,有win2000的基础知识,有word操作软件的使用,有文件的压缩、解压,有英特网和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个体软件、财务软件的使用等等,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大家一股脑的全装进脑袋里,并消化吸收,考出了好成绩,有的同志还考出了90多分的高分,这充分说明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真正达到了市局党组所希望的培训效果。

三是组织准备好。此次培训经过了局党组的充分酝酿,工作专班的精心组织和准备。局领导仔细修订了培训实施方案,并以文件形式印发,分管的王局长多次召集专班工作人员会议,对培训组织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督促,对大家在学习期间的生活、住宿都一一进行落实,整个组织工作可以说是有条不紊的,细致全面的。

我们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多学一点,学好一点,学深一点。

四是学习风气好。学习期间,大家能按照方案的要求,按时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遵守学习纪律,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这种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保持和发扬下去。

几点要求:

一、要注重学习

此次培训以实用为主,注重操作,两天来张主任讲授的文档的制作、排版、表格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专业软件的操作等,都是我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公文网上传输、网上审批和执照的网上办理,以及可能实现的网上办案等办公自动化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随着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工商总局“金信工程”的稳步实施,实行电子政务、电子工商对我们每一名工商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执法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迅速掌握这些技术,我们就会落伍,就会被形势、被发展无情的淘汰。当然,仅仅两天的集中学习是不够的,这次的培训班,只是给大家指明方向。因此大家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后,一定要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消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断的学习,学深、学透,要加强自身修养和素质的锻炼提高,打造学习型工商、素质型工商。

二、要学以致用

我们培训的目的是为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水平,我们要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之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加深、加强,努力掌握技能,提高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失去各项工作的新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可编程控制器;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晓丹(1984-),女,河南南阳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信息学部副系主任,讲师;叶念渝(1946-),女,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信息学部系主任,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XXYZ01)、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XXJY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118-02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和社会力量按民办的机制和模式,利用国家非财政性经费举办的二级学院,其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定位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四种人才的分类是有所区别的,它凸显了独立学院区别于一本和二本学校的特殊性,同时比“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更高的起点。[1]可编程控制器是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作为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更新发展速度快、理论与实践并重、与生产实际和工业应用紧密结合等特点,是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点课程之一。

独立学院“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建设应该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本位。目前,关于该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教学和考试侧重理论学习,实验环节薄弱等方面。[2-6]特别地,宋国庆等人依循CDIO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改革。[7]原霞等人提出强化课堂实验、大型实验周和课程设计等实验环节,改进教学方法。[8]赵亚琴等人提出采用工程化教学手段,以加强实践教学。[9]然而,上述研究大多关注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本身,提出的思路和方法适用于科研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并未直接针对独立院校。从学校特点、目标定位和办学方针的角度看,独立学院和其他类型院校的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同:第一,独立学院深受母体学校教学方式的辐射和影响;第二,独立学院往往立足于地方和区域,更注重结合和发挥地方和区域的优势。因此,如何立足独立学院的特点,改革“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地方和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人才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在自动化专业均开设这一课程,并高度重视其在“软”、“硬”两方面的基础建设。“软”的方面,不仅将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而且根据市面上教材组织教师自主编写适合区域性就业背景的教程讲义。“硬”的方面,大多成立了专门的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并购买相应的硬件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供实验环境和平台。[10]“软”、“硬”两方面基础建设的总体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熟练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设计能力。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实施发现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起桥梁作用的课程建设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上述两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枯燥的教学内容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概念、原理、指令和实际应用方法。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大多创办不久,深受母体学校教学方式的辐射和影响。很多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为“985”或“211”等研究型院校,由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其教学内容更注重于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独立院校学生,如果无法展示指令输出效果而直接死记硬背,那么将直接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2.僵化的教学方式

可编程控制器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实际应用问题的求解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课堂组织方式,对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原理和案例实现进行讲解,学生主要依赖老师的讲解,没有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薄弱的实践环节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和素质。目前,大多数“可编程控制器”的实践教学仍停留在对课堂讲授内容的验证和巩固阶段,往往是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即可,缺乏实际的大型综合型的项目历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质。此外,设置的实验案例没有结合地方和区域的发展情况,无法直接和社会岗位需求接轨,不利于为地方和区域的企业直接输送人才。

综上所述,如何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和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地方和区域的优势,改革课程教学,桥接和利用“软”、“硬”两方面基础建设的资源,加强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需要接轨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和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着重改善以上三个方面,使学生在学好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设备情况,牢固掌握PLC控制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基本指令、高级指令以及在各种条件下实际应用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使用、编程和安装,同时也培养学生面对生产实际中工程项目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该总体目标,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整合“理论教学”、“实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在课件中引用实物(如继电器、具体型号的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源配置、CPU配置、I/O系统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课堂拆解展示可编程控制器相关的硬件实物,甚至带领学生到工业现场参观,使学生对可编程控制器有直观感性的认识,消除其陌生感和距离感。此外,在讲解书本的理论知识(如比较指令、位操作指令、数据移动指令、数据表格指令、数据转换指令和控制指令等)后,课堂调试可编程控制器程序,仿真运行结果,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对单纯理论分析的厌恶感。

2.角色互换及互动讨论式的理论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45分钟的课堂时间。前10钟让学生当“老师”回顾过往课程的内容,老师在旁聆听并纠正。接下来20分钟由老师讲解本节课中理论知识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夯实理论基础。最后的15分钟,老师设置案例或习题,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主动思考,运用前面讲述的原理对案例进行剖析,对习题进行求解,从而实现理论知识的“现学现用,灵活运用”。使用该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解自动仓储自动控制的程序时,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动仓储的原理和基本组成,以及电气接线方法和传感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老师讲解自动仓储的基本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模块划分及总体思路,最后学生讨论梯形图程序的具体实现。

3.基础+综合+实战”三阶段层次递进型的实践教学方式

“基础+综合+实战”三阶段的课题设置如表1所示。在“基础”阶段,通过布置大量知识单一、功能独立且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实验案例,使学生全面熟悉GE实验室中现有实验设备的硬件结构,深刻理解PLC程序的分析、设计、实现的方法,并掌握将程序写入硬件中进行调试运行的流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动手能力。在“综合”阶段,设置知识复合、功能集成且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综合性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自由分组并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实施。自行选定题目后,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参考相关教材,设计方案,选择仪器设备,编制程序。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团队配合,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战”阶段,一方面通过与地区和区域的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输送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项目,从而积累项目经验,实现学生毕业后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相关应用领域“零距离上岗”的目标;另一方面,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关竞赛,通过这种与其他院校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直接碰撞,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差距,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动力,实现“以赛促学”的目标。

表1 “基础+综合+实战”三阶段的课题设置

阶段 课题题目 能力与目标

基础 数值与逻辑控制 掌握数值类型以及逻辑控制基本概念

PLC梯形图 掌握梯形图编程语言

PLC接口电路 了解常用的电气开关符号,会读接口电路

现场总线与网络通信 了解工业现场总线和通信协议

综合 交通信号灯的控制 掌握十字路通灯的程序设计方法,熟悉PLC指令的应用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控制 掌握PLC与控制电路的实际接线,掌握延时指令

LED数字电子钟的控制 学会用PLC控制LED数码管,掌握移位指令

基于触摸屏的电机转速测量控制设计 熟悉触摸屏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传送指令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 掌握通过模拟量给定实现变频器速度控制的设计方法

汽车制造机械手控制 掌握顺序编程指令,实现简单的触摸屏人机界面编程应用

自动仓储自动控制设计 了解接近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掌握PAC编程控制仓储设备

MPS模块化生产线控制设计 了解模块化生产线的结构与设备,掌握用PAC编程控制模块化生产线

实战 钢铁生产流水线控制系统 熟悉各种工业生产实际过程(如钢铁生产、汽车制造、自动仓储和污水处理等),分析和抽取过程中涉及的控制点,了解团队的组织成员及各成员承担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范围以及沟通渠道和方式,完成自己承担的子模块开发任务,并协助团队实现系统的开发

汽车制造流水线控制系统

自动仓储双轴位置控制系统

基于IFIX的污水处理系统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对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十分重视,于2009年与GE Fanuc公司合作共建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实践平台——GE实验室,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基础实验室和实训装置实验室。其中,基础实验室由10套标准北美PAC培训系统控制器、10台PLC模拟试验台和10台电源构成,实训装置实验室由过程控制综合实验装置、MPS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三周运动机构、立体仓库实训装置构成。同时,作者结合GE实验室的实际设备,编写了《GE可编程控制器原理》校内讲义,考虑到为本地区的武汉钢铁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九州通医药集团等龙头企业输送人才,在教程讲义编写上选择性地加重了可编程控制器在钢铁生产、汽车制造和医药仓储等应用领域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进一步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目前已经实践了三届学生,取得一定成效:组织学生参加2011年和2012年“GE平台大学生自动化控制设计大赛”,针对武汉暴雨后的“看海”现象,设计了基于IFIX的污水处理系统,并获得优秀奖;根据专业学生就业去向统计,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相关领域学生就业数量从2010年的12人提升到2012年的19人。

四、结束语

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摆脱母体学校教学方式的辐射和影响,充分发挥地方和区域优势”的独立学院“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实施方法包括:整合“理论教学”、“实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角色互换及互动讨论式的理论教学方式;“基础+综合+实战”三阶段层次递进型的实践教学方式。此外,自主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验教材,安排学生工厂实习,在实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素质,从而达到为地方和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目的。从就业形势看,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下一步,将深化与地方和区域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同时获取母体学校在实验平台方面的优质资源,弥补独立学院在硬件建设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石坚,董贾福,柳建.独立学院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1):134-135.

[2]杨梅.培养大学生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能力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59-60.

[3]乔东凯,黄崇林.“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43-144.

[4]尹亚南,宗海焕,胡香玲.以学生为中心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22-123,128.

[5]职燕.“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8):74,80.

[6]王新娜,孙新凤.关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6):79-80.

[7]宋国庆,陈杰,张强,等.“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61-62.

[8]原霞,樊文欣.“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64-65.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教学;MATLAB;教学示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93-02

随着计算机和微处理器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以现代滤波器技术、现代谱分析理论、智能信息处理方法等为标志的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及技术,并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新型雷达、精确遥测、医疗等众多领域。目前,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面向研究生层次学生开设。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且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因此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该课程都很重要。

一、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数学理论推导较多、内容广泛、概念抽象等特点。由于工科研究生的数学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同时课程的学时有限,若教学方法不当,学生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易造成学生畏惧学习的心理,失去学习兴趣。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同时是一门以算法为核心,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算法的应用实现主要基于计算机的数值计算。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讲授基础理论和算法的推导,学生则主要利用大量的公式、算法及推导进行学习和解题,而忽视让学生采用计算机动手设计、调试和分析课程中大量的、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会使得学生感觉该课程是一门数学理论课,不利于他们深层次理解数学概念中所蕴含的物理和工程意义,从而造成课后实践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学生以后从事有关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本课程教学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校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双控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该课程是学位专业课,共32个学时。目前,针对该门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课程建设,从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入手,精选和强化与学科方向有关的教学内容,建设MATLAB实现的教学示例,并将教学示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探索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与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经典的数字信号处理具有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而现代信号处理的课程体系呈多样化特点,不同的教材在主体内容上相差很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结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实际需求,并考虑我校双控专业生源大都来自地方性院校,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理论基础、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选择的课程内容一方面侧重基础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体现双控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确保后续课程(如《系统辨识》、《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原理及开发应用》)学习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基础。因此,本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简介、最佳线性滤波理论(维纳滤波和卡尔曼滤波)、自适应信号处理和现代谱估计理论等部分。

(二)选择恰当的教材

教材是一门课程的基础,我们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调研及教材对比,并结合双控专业学生的使用效果反馈,主要采用姚天任教授主编的《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一直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教材用书,教材的系统性、知识性特点适于双控专业研究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推荐张贤达教授的《现代信号处理(第二版)》、高西全等著的《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郭仕剑等编著的《MATLAB7.X数字信号处理》作为知识补充和利用MATLAB开展实践学习的参考用书。

(三)建设MALAB实现的教学示例用于课堂教学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抽象、较难理解,同时作业也具有较多计算量,单纯的笔算较为繁琐,因此仿真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同时,该课程的实践性强,因此将实际工程问题以教学示例的形式引入到授课过程也很有必要。MATLAB软件具有强大的计算分析和绘图能力,可以将繁琐的推导过程形象化,用仿真手段直接得出重要结论,可大幅度降低理解问题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笔者把知识内容进行学科方向强化,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工程问题相结合,建立了“信号有效记录长度对信号频谱分析的影响”、“维纳滤波器对检测信号的降噪应用”、“卡尔曼滤波器在直流伺服电机系统位置控制中的应用”、“卡尔曼滤波器在雷达目标跟踪中的应用”、“IP电话回声自适应抵消器的设计”、“自适应工频陷波器的设计”,“现代谱分析理论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等十余个教学示例。示例的知识点较为全面,涵盖教学大纲的所有教学内容部分。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恰当的工程问题建立教学示例,并在课堂中讲授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演示MATLAB仿真结果,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中的物理及工程意义,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可视化、生动化,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为直观和轻松,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教学示例的引入有助于促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实践规律,增加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从而达到“为我所学”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代信号处理》内容抽象,数学含量较大且学时较少。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板书教学和幻灯片教学的各自优势。板书教学用于相对简单、逻辑严密的推导证明过程,可以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思考时间。幻灯片教学主要用于非重点内容、拓展知识部分或直接展示部分,它利用形象思维方式提高授课效率。这两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有效地解决了学时不多的问题,提高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课件、习题集及解答、教学实例的设计过程和MATLAB实现的程序源代码与学生共享,这不仅便于学生课后的教学内容重现,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为科研工作扩展思路。

(五)精心设计基于MATLAB实现的课程作业,实施实践教学

基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实际的原则设计MATLAB实现的课程作业。作业题涵盖常用数字滤波器、维纳滤波器、卡尔曼滤波器、自适应信号处理和现代谱估计等内容。布置的作业均给出具体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并利用MATLAB编程语言实现。实验性的课程作业已在2009~2010级双控专业学生中,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施。为了检查学生的实践性作业的完成情况,我们在课程教学的结束阶段,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求解过程讲解、程序演示和问题答辩,小组的参与所有成员均参与答辩环节。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作为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之一。从实践效果看,设计性的课程作业不仅可以弥补课程内容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得到良好训练的同时,理论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严谨、有序、科学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为学生进入研究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结合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和教材,建立与实际工程问题相关的、MATLAB程序实现的教学示例,并将示例用于课堂教学,同时开展设计性课程作业的实践教学,这不仅起到了克服传统教学困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姚天任,孙洪.现代数字信号处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高西全,丁玉美,阔永红.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实现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电传动控制;抛锚式教学;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潘春荣(1973-),男,广东龙川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黎良(1989-),男,江西樟树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 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基于CDIO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G-2012-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19-02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已由全国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1]融合了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等相关技术。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设了机电传动控制这门课程,对于这门课程便有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因此,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教学问题和学习误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是指在多元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促进学生反思,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抛锚式教学是一种学习框架,学生在基于知识整合的学习环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将抛锚式教学应用于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模式起源与发展

抛锚式教学由美国Vanderbilt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CTGV构建的教学模式。CTGV小组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后开展了惰性知识项目、LOGO项目和动态评估项目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抛锚式教学模式。[2]该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它的核心要素是“锚”,确定这些真实事件或问题就叫“抛锚”。[3]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抛锚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征: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2.抛锚式教学基本环节

抛锚式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第一,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和仿真软件等工具使学生在模拟现实情况的情境中学习。第二,确定问题。根据情境选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第三,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四,协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第五,效果评价。教师起引导评价的作用,在学习中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3.抛锚式教学模式目的

抛锚式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其挖掘问题,促进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达到主动学习、实践并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过程,具体表现如图2所示:

二、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难点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难点

电机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好机电传动控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课程主要的难点如下:

(1)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机械特性、启动特性、调速特性和制动特性。

(2)在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运用、工作原理和电器符号的基础上,了解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方法,重点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功能。

2.课程的教学目标

针对本课程的难点,应给学生提供与专业环境相似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明确问题和目标,以便更好地利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施教。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如下两部分:

一是通过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使学生熟悉各类电机的基本方程、能量转换关系以及应用场合,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通过学生熟悉常用的控制电器机构、原理、用途及型号,并能准确选用;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及对其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分析典型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并设计简单的控制线路,具有从事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保养等应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师“灌输”模式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一种教育者的位置,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授课形式,这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无疑是事倍功半。机电传动控制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之广、公式之多,纯粹的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度不理想。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抛锚式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充当“教练”甚至“学习者”的角色。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提倡学生相互学习。同时作为学习者,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发现新问题与其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4,5]

2.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思维得不到拓展

学好机电传动控制必须要有扎实的机械传动、电工电子基础,而有些学生的基础并不好,且该课程安排在大三或大四,很多学生把大量精力花在考研和找工作上,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本课程专业性较强,会直接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例如,在学习机电传动系统的静态与动态特性时,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学习交流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制动特性时,情绪便开始急躁,造成学习效率低,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资源有限,理论与实践脱节

鉴于学校资源有限且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实验设备受限,实践教学安排不足,造成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例如在学习继电器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时间继电器的原理及线圈符号、触头符号的含义没有清晰的理解,分不清“失电延时”和“得电延时”功能及符号表示,导致设计中出现误用。而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与各种电器接触的机会很多,如果在学校没有得到动手能力的训练,将使以后的实践受到限制。[6]因此,针对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创设类似电机控制的情境,以此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

四、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抛锚定题

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情境是认知的基础。针对机电传动控制有简明易懂的内容和复杂难懂的原理及过程,采用不同的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1)对于简单的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机电传动系统做成动画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7]例如,机电传动系统是一个由电动机拖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生产机械运动的整体,它的运动规律可以用运动方程式来描述,[8]比如单轴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为:

式中:T为电动机产生的电磁转矩(N·m);TL为生产机械产生的负载转矩(N·m);J为单轴机电传动系统的角速度(rad/s);t为时间(s)。这对于有机械传动基础的同学来说容易掌握,然后,引入典型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以及负载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原则和方法。最后,再讨论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让学生学会分析系统的稳定平衡点。

(2)对于课程的难点,以学生的基础和现实情况为根本,创设与现实一致的情境,养成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机床的自动间歇系统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机床工作的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提出观点,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目标,即如何设计相关的控制线路图来实现机床的自动间歇和点动控制其。确定问题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或电子资源等途径来设计所需功能的控制线路图,如图3所示。按钮SB1为控制电路总开关,开关S的作用是控制油泵电动机有规律地间歇工作,按钮SB2能实现点动控制油泵电动机的工作。

2.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抛锚式教学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它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注重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标。特别是对于继电器-接触器这类知识面较广、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应加强实际素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比如将车床的控制线路做成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对车床的每一个控制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对于有多种方式控制的电路环节,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软件等工具,例如MATLAB的Simulink仿真功能,将线绕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回路串频敏变阻器启动过程中的参数形象直观、动态地显示出来,[9]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动机的启动特性,结合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3.实验研究及评价

因课时有限,且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为了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如下措施:一方面,多购置实验台套数或与企业相联合,切实加强实践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避免“先理论后实践”的现象。[10]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当本课程理论讲授结束后,需安排课程设计,以组为单位,各自拟一个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主动进行实验研究,遇问题相互协商,相互讨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抛锚式教学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能力,且该过程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需及时地记录学生的表现并评价。课程设计考核时,每组可采用PPT展示学习的成果,然后由学生代表和教师进行综合打分评估。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抛锚式教学方法。针对网络化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抛锚式教学方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促进工科类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清秀,邓星钟,等.机电传动控制[M].第五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11.

[3]张甲秋.“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职“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8):57-58.

[4]王香红.谈抛锚式教学法在电气专业专业课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2012,(6):128.

[5]郝昕玉,张广冬,王福元.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02-103.

[6]王才东,杨文建,王辉.“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73-74.

[7]吴涛,尹志宏.“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05-107.

[8]郝用兴,苗满香,罗小燕.机电传动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基础 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随着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已成为机械专业学生进行机电液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机械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学习难、作业难、实践难。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提出三个基本要求:较好的数理功底、一定的机械背景、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尤其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前期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然后再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践化、工程化,教学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 基于所学理论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机械基础》是应用数学手段,基于物理学、电工电子学、力学、机械原理等知识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将机械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的形式,进行性能分析和设计计算。因此,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力学、电学、机械学的基础,有一定的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积累。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如果学生之前没有学习工程数学,这里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与本课程直接相关的知识,尽量做到教会学生怎样应用定义、定理,而不是定理的证明过程。有些涉及到物理学、电工电子学、力学知识,学生们虽然学过相关课程,但是时间一长就印象不深刻,因此,在每次课程结束前把下次课程会用到的有关知识点给学生一一列出,让学生课后提前复习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在下次课堂上只需对要用到的基础知识作些简单的提示或回顾,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新旧知识有效衔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机械建模这章中,用到"牛顿第三运动定理"、"基尔霍夫定律"等知识,在系统时域性能分析这章中用到一阶微分方程和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知识。这时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或者点到为止地重复这部分内容,这样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就会很清楚地知道这些数学模型是建立在哪些理论基础之上,并且知道如何应用原来学过的定理或定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一个完备的知识框架,也能够从中体会到原来各门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只有融会才能贯通,学生自然逻辑清晰,分析能力自然提高。

二 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践化、工程化

《机械基础》中大部分定义、理论和方法都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限于理论的介绍和论述,学生不仅会感觉空洞乏味,而且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感觉。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一些具体而又形象的例子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机械系统的稳定性这一章中,讲到系统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定义的时候,笔者就列举两个实例,一个是倒立摆试验台,一个是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的末端部分--钢丝绳、吊钩和货物组成的正摆机构。倒立摆源于火箭发射瞬间的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的系统通过稳定控制手段,使其稳定倒立的一个典型教学实例;而起重机货物摆动是在受到外界干扰作用下在铅垂方向附近摆动,最终在空气阻力作用下恢复到铅垂方向,这个铅垂向下的方向就是它的平衡位置;而倒立摆的平衡位置是铅垂向上的位置,在外界干扰作用下离开平衡位置,如果无外力作用再也无法恢复到它的平衡位置。通过这两个机械实例形象直观地介绍了系统稳定性与不稳定性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三 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洞察力

减少抽象模型例题,增加生活实例和机械典型案例,同时把机械领域的前沿课题以及研究结果作为实例引入到教材之中。例如:在讲解机械摆动性能分析这章中的二阶振荡环节的时域响应这部分内容时,涉及到振动频率、系统激励、系统响应、响应幅值的概念,将货郎担振动现象作为典型实例。货郎行走就是系统激励,货郎担的上下振动就是系统响应,振动的大小就是振动幅值。不同材质、不同尺寸、不同截面形状的货郎担振动的频率不同,如果货郎行走的频率与货郎担的频率一致,这样就发生共振,货物按照货郎行走的频率,在随着货郎向前运动的同时,做上下振动,这样货郎挑着货物就省力,这也是人们不把货郎担做得太硬,而是有一定弹性的原因。例如:在二阶欠阻尼系统中介绍无阻尼固有频率、有阻尼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等概念时,列举行驶在马路上的汽车发生上下颠簸的现象。汽车底盘下都有减振弹簧和阻尼器,目的是为了降低由于路面起伏引起的车体上下振动问题。汽车的质量是m,减振弹簧刚度为k,阻尼器阻尼系数是b,则系统固有频率,阻尼比,如果弹簧太硬、阻尼系数太小起不到减振的作用;如果弹簧太软、阻尼系数太小消振太慢,路面没有起伏的情况下,车体还在振动。因此,如何设计、计算汽车的减振弹簧和阻尼器参数。使汽车有合理的振动频率和阻尼比,得到缓冲减振的效果,同时,还要避免汽车振动频率与路面起伏频率相一致的情况。介绍从具体生活实例或工程实例到各个环节模型,最后到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实例到数学模型的建模能力。

四 培养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机械实践问题

要实现机器运动可以通过机构驱动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控制手段,还可以通过机构与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的机器具有不同的固有特性,只有在掌握了其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驱动方案,其中必有一种方案是最佳的。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学习了各种机构,掌握了机构的运动规律。而本课程教会学生除了应用机构驱动机器,还可以应用控制手段实现机器更加复杂的运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经典控制论应用于机械实践中,根据"时域性能分析和频域性能分析"的知识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根据"系统性能校正"的知识设计控制系统,改变系统的运动特性,达到期望的运动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机械基础》(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周先辉:面向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高教论坛》,2012年第11期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范文第6篇

今年26岁的王永上,是山东惠民县清河镇人。2006年他在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找一份薪水不错的白领工作,则是绝大多数人的一致看法。王永上则也是按照这种思路去做的。他毕业后在广州市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7000来元的工作。按理说,在当今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状况下,这算是一份极不错的差事了。可是做了几个月之后,王永上感觉自己孤身一人在南方,而一天天年迈的父母却在遥远的北方,自己无法照顾,加之自己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于是他决定辞去这份工作,回山东老家去找工作。

回到山东老家后,王永上发现工作很不好找。一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企业招工的数量急剧减少,且薪水降低;二是法律专业的人才前几年比较火,现在也已人满为患。各方寻找一圈下来,王永上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虽然工作一直没有找到,但是王永上却并没有后悔,因为他心中一直孕育着一个自己创业的想法。在山东理工大学读书时,他就参加了许多大学生创业活动,积累过一些经验。一时找不到工作,正好成为他自主创业的一个动力。

2008年的冬天,王永上东借西凑找来了2万块钱的本钱,然后跑到了山东烟台来进行创业。他在烟台转悠了一阵子,一直没有发现什么好的创业项目。一次偶尔的机会,他遇到了在烟台卖臭豆腐的张岩。这个张岩是上世纪80年代金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也是自主创业者。他没有进入金融机构工作,而是跑到绍兴去学习臭豆腐制作技术。在学好一手臭豆腐技术后,他回到烟台自己开了一个臭豆腐店,凭着独特的风味,他的店子生意做得非常红火。王永上看到张岩的生意做得有模有样,便决定和他一道来做臭豆腐生意。但是张岩一口回绝了。他觉得这档小生意不值得与人合伙做,再则他也不太相信王永上这个书生能够真正地和他共同来做大臭豆腐生意。王永上见张岩不同意他入伙,便使出了软磨硬泡,纠缠不放的办法,终于迫使张岩答应他入伙了。

王永上拿出了自己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3万块钱入了股。自从张岩答应王水上与自己合伙做生意后,两人便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虽然张岩比王永上年长很多,但是,两人志趣相投,做起事来非常顺手。两人合伙后进行了分工,由张岩负责技术,王永上负责经营和营销策略。两人经过一番认真的研究后,决定对原有的技术进行了一番改进,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纯草本发酵”,并加入有益身体的中草药成份,从而提升产品的品质。在品种上,打破传统的单一品种,搞多品种多花样的产品。在管理上,王永上实行体系化管理,从原材料到加工成品,再到销售,全部实行量化管理;对员工进行统一培训,统一着装;还对店面精心装饰了一番。2008年底,在烟台大润发北门小吃一条街上,一个名叫“臭里香”的臭豆腐店开张了。由于店子装饰得很舒适,员工又统一着装,服务规范,品种多样化,非常吸引顾客的眼球,生意颇为火爆。

一个完全正规化的臭豆腐店的成功运作,不仅仅是生意上的兴旺,而且也令张岩和王永上更加充满信心。他们很快在烟台开起了第二家、第三家分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岩和王永上在烟台就有了10余家臭豆腐店。随着“臭里香”的名气越来越大,更令张岩和王永上没有料到的是,一批加盟者竟纷至沓来,强烈要求加盟连锁经营。张岩和王永上为了把臭里香的品牌做得更大,同意各地要求加盟连锁店的一起共同经营臭里香臭豆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北起吉林,南至湖南,西至新疆,全国已有了超过200家的加盟店。王永上从3万元开始入伙,仅是两年时间,他就赚了百万元了。一斤豆腐,市场上也就只卖到2块钱,而经过他的手,一斤就能卖到7、8块钱。就是因为有如此丰厚的利润,才让王永上两年时间里就赚了上百万元。

尽管王永上自主创业获得了成功,但是他的父母却并不能理解他。当他过年回到家时,父母竟发动家里的七大妈姨,来劝说他放弃现在的臭豆腐店,找个正儿八经的职业。但是王永上坚持自己的观点,认定自己的创业没有错。当他看到父亲眼里噙满泪水时,心里又软了,因为他深知父母是从心底里为他好。可是,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就放弃吗?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王永上最终还是没有向父亲妥协,他认定自己这条路是一条充满阳光和希望的路。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是技工学校机电类和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部分,研究的是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通过学习和实践,可获得电子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但对于我们原本文化基础就比较差的技校学生来说,要学习这门课就更困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谈几点想法。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就是确立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由于国家教育形势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基础与水平比较低,这一点必须正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点,将学生的基础与水平估计过高,无异于拔苗助长;如估计过低,则造成教育的浪费。正确估计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明确教育和培养层次。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特别是用人制度不健全,人才高消费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层次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既然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那么,在理论上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要紧盯着几个重、难点不放,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要兼顾部分学生的

进一步求学深造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课程定位,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若定位不准,学校就会失去学生,失去市场,被市场所淘汰。课程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若定位过高,学生便会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若定位过低,贻误学生。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技工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学生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得不扎实。外加电子技术基础大量的实验需用到电,学生对电有一种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对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注意了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而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上增强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实训课程对于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安排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稳压器、充电器和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种连接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的目的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在实验、实训中专业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初学者来说,对电路图中元件外形、符号、极性与印刷板电路图的元器件位置、连线、标识的识别尤为困难,经常出现对不上号,极性搞错,连线错(位置不对或不会看图搞错),即便是装配对了也不知为何装的,错了的也更难查找。假焊、虚焊更是比比皆是。如此,让他们自己检查,检查十遍恐怕也难找出故障点,往往一次实验课,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检查问题,排除故障上,而装配元器件花费时间并不多。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应加以注重,以便学生获得更高的成功率,更好提高学生积极性,应事先有所准备。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获取信息的多渠道,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采用多媒体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容易描述,某些规律学生又难以捕抓,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电子电工专业的整合能将事物形象、直观、动态、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抽象内容,能予以形象、具体化展示,化解思维上的障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字、声音等,向学生传递信息。例如,讲授二极管时,学生对PN结的内部结构及导电分析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讲解演示这一性质让学生了解二极管性质(单向导电性),便直观形象得多。

2.利用软件教学

为弥补实验的不足,提升实验效果,电子技术的教学利用EWB(电子虚拟工作台)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教学,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例如:在电子实验中,教师可从经济角度和成功率的角度出发,在实际安装某个电路之前,利用计算机做一个仿真实验,检测电路的可靠性。如通过EWB(电子虚拟工作台)调出电路中各元件组成该装置,再通过仿真软件中的虚拟实验仪表(虚拟示波器、虚拟万用表等)对电路进行测量,让学生找到实验中的必要结果,再实际安装电路,就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对实验的信心。

总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如何让学生接受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华中科技大学好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数控技术》 “任务驱动式”教学 思考

一般来说,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故障与维修》等,对于这些课程的开设方案每个学校各不相同,但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些问题,譬如: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时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哪些内容该重点学习,该如何学习;不知道学习这些内容将来有什么具体用处,学生普遍感觉很迷茫,只是疲于应付考试;不能找出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的相互关系,所学知识不成系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校自07级学生开始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探索。目前我们已完成一个周期,也已取得一定的地成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我校,我们将该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四大任务体现出来,即测绘实习、机加工实习、数控编程加工实习、数控机床维修实习(受各方面条件影响,在校主要是前三大任务,最后任务通过生产实习实现)。目前,针对我校“2+1”的培养模式,在校四个学期内,每个学期都要完成一项大任务,一般在每学期结束前集中时间来完成。通过一个周期的探索,现和大家交流下我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学生感觉学习枯燥,上课容易打瞌睡,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更多是充当个辅助者的角色,主要是提出任务、点拨学生和负责最后的任务评估,学生主动参与与自主创新、探索,是一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如在第一学期一开始时我就布置了测绘实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我提供的零件(如台虎钳等)、量具把零件测绘出来,我作评分工作。学生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认真学习《机械制图》及《公差与测量技术》等课程,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有的学生采用基本视图来表达;有的结合剖视图来表达;有的利用CAD/CAM软件实现,虽然似乎不符合要求,但我认为是一种创新,值得鼓励。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教学类型是“由内而外,主动吸收”,这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由外而内,注入式”正好相反。所谓“由外而内,注入式”是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都是按照教学计划要求、顺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对某个教学内容为什么要学、主要学什么都不是很清楚或者不能理解,只能被动接受(应付最终考试)。这样学生学习就没有积极性,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没有积极性的学习显然是学不好的,之前几届有较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这些问题;所谓“由内而外,主动吸收”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需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自己找出解决任务的办法。这样当他们完成一点点任务时(如:学会三视图表达方法)都会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就能学好。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这里所说的教学效果是广义上的,它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学习效果三个方面。从学生学习态度上来看,由于兴趣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以前那种“平时学不学无所谓,考前一周再突击”的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基本不存在了,大家一开始就要考虑如何完成最后的大任务。学生学习都比较主动,这点也是07级授课教师的共识;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看,之前我们总是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重、难点现在只需稍微点拨一下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师的工作反而更轻松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从几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刚开始做任务时总是会有许多问题,经历过一两次后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学生都是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此外,学生即将走上实习岗位,我们也将继续跟踪实习岗位上的表现,继续分析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影响。

当然,这种开放式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对于那些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他们开始时可能由于感兴趣还跟上学习,后面就慢慢放弃了。这样的学生还算比较常见,每个班级都有那么几个,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不能放弃,需要重点注意培养。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个别学生,教师还要个别对待。

参考文献:

[1]叶伯生,戴永清.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