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冰心代表诗集

冰心代表诗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冰心代表诗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冰心代表诗集范文第1篇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与世长辞,享年81岁。他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还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抒写了难以统计的歌曲。他的创作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精神,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的代表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1921年问世的著名诗集《吉檀迦利》,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

【事例】

1.泰戈尔喜欢旅游、爬山,从1890年起,他常常乘船周游各地,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去徒步旅行,观赏各地的景物和风土人情。有时,他也坐下来,听农民、村妇、泥瓦匠和石匠演唱民间歌谣,或听他们讲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生活中发生的趣事。

2.摔跤,也是他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青少年时,他常常天不亮就赶到摔跤场练习,开始练时,由于技不如人,常常被人摔倒,惹得场边的观众哈哈大笑。但他毫不气馁,也不在乎别人的嘲笑,马上爬起来又练。他有时也遇到伤心的事,或种种烦恼。怎样排遣这些不该有的情绪?一是写诗,二是演奏乐曲或唱歌,三是走出门去和人交谈,听他们说说话,讲一讲有趣的事情,回家时,泰戈尔便忘记了心中的烦恼。

3.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讲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后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他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数量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精彩语录】

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他们没有什么可唱的,只是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2.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3.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冰心代表诗集范文第2篇

徐毅,“00后”代表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兼重庆分会主席)、全国省级作协最小作家、中国校园作家人气排行榜第一名。他创造了文坛两项历史纪录:9岁加入省级作协,9岁在《诗刊》头条发组诗,被誉为“史上最年轻作家”。徐毅荣获“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语文报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语文周报杯”中国校园文学之星、全国冰心文学大赛金奖、“文心雕龙杯”全国优秀小作家等,作品入选《当代汉诗500首》《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2014中国诗歌排行榜》《00后九人诗选》等,其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三百多家媒体报道。

作家档案

姓名:徐毅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3年11月

学校:重庆八中宏帆中学

爱好:写诗、唱歌

偶像:曹文轩、莫言

代表作品:出版诗集《梦落花》《雨是伤心的云》等。

日记培养习惯

徐毅6岁开始写日记,最开始他只能写几句话,后来写一段话,半年后就能写出较为丰满的日记了。在语文老师张晓琼的辅导下,徐毅7岁时在《少年先锋报》发表处女诗《假如》。目前,他先后在《青少年日记》《文学少年》《中国少年报》等数十种刊物发表日记、小说、诗歌、童话等近十万字。

阅读是写日记的第一步。徐毅张开饥饿的大口,不断吸食文字的营养。金波、雷抒雁等大家的诗以及古今中外的童话,他都爱不释手。至今,他一直保持着早读诗歌,晚读小说或童话的习惯。每天,徐毅都把当天的经历和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观察是写日记的第二步。春天桃花、李花盛开,人们在花丛中赏花,徐毅说:“桃花、李花都想第一个给春天报喜呢!”于是他写下了《桃李争宠》。

童诗净化心灵

徐毅已不甘于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他要拿起笔创作小说、诗歌和童话。幼鹰站在崖边,渖绕松瘸岚颍想要飞翔;小诗人站在诗歌的门口,也有了写作的冲动。除了写日记,徐毅还用诗歌发声,爸爸告诉他仿写决不是抄袭,可以是题材、技法的模仿,但不允许雷同。比如读了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他仿写了《如果我是一片树叶》;读了叶圣陶的《风》,他仿写了《风长什么样子》。那年5月的一天,山城的雨点滴滴答答,雨声沙沙,徐毅格外兴奋,站在阳台上听雨,一幅《小雨沙沙沙》的诗意图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小雨沙沙沙/鸟儿喳喳喳/快躲雨吧/到屋檐下/小雨沙沙沙/知了哈哈哈/淋浴真好/我要长大……”这首诗是徐毅7岁那年较为成功的一首。

在徐毅的情感世界里,还有对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如《雨是伤心的云》:“一朵大大的云/被烟囱的臭气/欺负了/云朵散开了/白云非常伤心/‘哇哇哇――’/流下了一滴滴眼泪/雷公公很生气/敲着大鼓/‘轰隆隆――’”

童话激发想象

诗歌离不开想象,想象多神奇,诗就有多神奇。读童话可以激发想象力,古今中外的童话名篇徐毅几乎都读过,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在童话王国里,徐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想飞多高就飞多高。从8岁起,徐毅的诗歌手法摆脱了排比段,自由舒展,其中的代表作有《夜空的嘴》《雨是伤心的云》等。

冰心代表诗集范文第3篇

“生命”是一个令人熟悉而又颇为抽象的字眼。关于生命,我们需要达成的共识是: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充满着神奇,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去发现人生的真谛;生命是一张白卷,需要我们精心点缀,使之变得五彩缤纷;生命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热情地去长期浇灌,使之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走过生命的长路,实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这生命的价值包括奉献,包括奋斗,包括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

其中,“奉献”是最重要,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谓奉献就是付出,就是投入,就是给予。我们奉献出的东西可以是时间,可以是金钱,可以是精力,也可以是感情。奉献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事业或国家。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更是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美文在线一

冰 心

每年我坐在窗前看它发芽,每年都一样惊奇。

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有人曾告诉我,但我又忘了,我原不想刻意去记住什么。

冬天,它落尽了叶子,枯干得好像八十岁老人衰退的手臂,黧黑的皮肤下,只剩下筋和骨头,在冷风里颤个不停。可是一等风变暖和了,鸟开始啼了,总是在某一个你不注意的清晨,发了一树的嫩芽,嫩得好像小婴儿肥胖的小指头,恨不得咬一口。

我是从不为落叶感叹的,就像我也不为夕阳流泪,因为我知道今年的叶落是为了孕育明年的新生,今天日落是为了展现明天的晨曦。怀抱一个美丽的希望,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生死轮回,原是天地大法,没有什么可悲的。

年年我看它发芽,看秋去春来,生命的再生和成长于我是一种喜悦,一种感动。

生命真好,真的。

有个女孩问我,人生是否像战场,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勇战不懈?

我说不错,当我们在困境或是遇到难关时,我们是需要斗士一般的精神和勇气,但更多时候,神也要我们享受生命。如果人生是一连串不停的战斗,那该是多么残酷痛苦,也许我们早已筋疲力尽,奄奄一息了。

在我生病的前一段岁月,我感觉自己有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充满了不屈的意志,向命运的挑战,而现在却越来越像一首《欢乐颂》,无尽的赞美和感谢。

贝多芬是在完全聋之后写的这首曲子,我也是在完全不能行动之后大彻悟。我们都已从苦难中把自己释放出来,不再承受生的艰难、挣扎和痛苦,只愿享受生命的欢愉和安宁。

是的,生命是需要享受,也应该享受的。就像山享受阳光,树享受清风,花朵享受露水,大地享受欣欣万物。

上帝原把伊甸园赐给了人,人却自己失去了它。

(选自《冰心散文选》)

阅读品鉴

作者从一棵树的落叶和来年的发芽,想到人的生死轮回。“生命的再生与成长”让作者喜悦和感动,并让她想到人生遭遇困境时应勇敢面对。病中的作者仍旧保持着对自然的挚爱和对人生的美好感受。“发了一树的嫩芽,嫩得好像小婴儿肥胖的小指头”的比喻新颖奇特,而“今年的叶落是为了孕育明年的新生,今天日落是为了展现明天的晨曦。怀抱一个美丽的希望,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满含哲理意蕴,启人深思。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感情真挚,闪耀着作者人生智慧的光芒,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练兵

1.冰心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品有诗集《_______》《_______》。

2.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3.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使之变成一个排比句。

今年的叶落是为了孕育明年的新生,今天日落是为了展现明天的晨曦。 怀抱一个美丽的希望,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

4.“人生是否像战场,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勇战不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文中提到的贝多芬是生命的强者,享受到了抗争命运的乐趣,你能不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美文在线二

能的力量有多大?

段慧群

二战期间,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港湾,那晚明月高照,一片宁静。士兵巡视时发现不远处的水面上浮动着一个乌黑的大东西。他定睛一看,惊骇地发现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它正随着退潮慢慢向着舰身中央漂来。他抓起通讯电话机,全舰官兵立刻动员了起来。

军官立刻提出各种办法。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时间;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不行,因为螺旋桨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太接近舰内的弹药库;放下一支小艇,用一支长杆把水雷携走?这也不行,因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并且也没有时间去拆水雷的雷管……怎么办?大家由愕然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突然,一名水兵喊:“把消防水管拿来。”大家立刻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舰艇和水雷之间的海面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然后再用舰炮引炸了水雷。

这位水兵真了不起!

这位水兵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是,他在危急状况下冷静而正确地思考,在与自己的失望赛跑中他胜利了,他的潜能在一瞬间爆发了出来,zhěng( )救了全舰官兵的生命。

冰心代表诗集范文第4篇

一、触动学生生命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欲望是生命的动力,生命本身也是欲望的载体,每个人的生命欲望都是无限的,而欲望往往是对自己为体验过或是缺憾的东西的一种渴求。所以生命欲望这个东西本来就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个体来说也同时具有莫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要培养高中学生在想象力,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学生想象力动力―生命欲望的启动。著名的台湾女作家琼瑶,许多人酷爱阅读她的作品。因为大家都觉得在她的小说中能够读到完美的的爱情,无论小说中所够花的男主人公还是女主人公,都是那么的完美令人向往。但这并不代表生活中的琼瑶就是如此,许多人自己因有缺憾,所以在作品中幻想,这样的生命欲望动力就促使她成就了人们喜爱的小说中人物。也是她丰富想象力的外显化。对于现在的高中生也同样拥有自己的生命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这个想象力的动力,使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生命欲望通过想象力展现出来。

有位同学写了篇文章《我的前世是桃花》:“清风翠柳霏霏动,我在桃花雨中行。”说起桃花,我对它是一窍不通。但上天似乎早已把一切都安排好的样子,我与桃花真有一段不解之缘。那年正月,顺应外祖母当地的风俗,要到占卜人那儿去占上一卦,预测一下来年的时运。那占卜人说我本是哪位观音种的一棵桃树上的桃花,因为贪玩,一不小心掉落凡间就变成了我。我霎时被吓愣了,想想哪有这么神奇的事?不太可能吧,没准那占卜人只是一个骗子,但人们向来说很准,于是我就一直在真真假假中徘徊。

不知过了多久,我已忘掉了这么一件事,外祖母给我捎来一个香囊,说是那占卜人送的,叮嘱千万不能打开,睡觉时放在枕头底下即可。第一晚,我几乎难以入眠,总感觉会发生一些什么灵异事件,还好后来渐渐习惯了・・・・・・也许这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开始喜欢上桃花了。在江南这片水乡之上有着数不清的桃花与桃树,有纯白的,有粉红的,有透着红的白,还有少见的打折黄晕玲珑可爱。每当风吹过,千朵万朵的桃花纷纷落下,就像下了一场桃花雨。就如冰心的诗集中那样“我的朋友,不要让春风欺哄了你。花色原不如花香啊!”桃花的花香更像是上帝赐予春天的礼物,古人在春天经常在酒中泡上几瓣桃花来提升酒的醇香;古人同样会舒舒服服的泡上个桃花澡或是女子装扮头饰时顺着发髻垫上几片桃花。总而言之,桃花的香气从古至今氤氲着整个春天。不知什么时候家楼底下种下了一排桃树,起初它们还只是一株幼苗,种下8棵活了7棵,随后又开始用日记本记录下它们的各种情况,看着那本日记本从小学到了初中,又紧接着到了高中,变得黄皱皱・・・・・・

行文至末,作者放飞想象的翅膀,将桃花与自己联系起来,也因此提升了文章立意:“也许我与桃花有一种相通的地方,桃花不如其他花一样,属于它的只有那一个短暂的春天,但它依旧开放的精彩与招摇,如我性格一样,哪怕只有一瞬间,也要活的精彩,开心每一天,恐怕我的前世真的是桃花吧!”

要想通过触动学生的生命欲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多出些自由定题的文章,少出一固定思维的题目。让学生生命的欲望能够在作文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二、增加学生情感的积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人是一种集感性与理性与一体的动物,在文学创作中,感性却似乎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情感是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动力。曾经有位学者这样说过,许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中,自己真实的情感或是缺失的情感通过在虚拟的形象上体现出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情之所至,才能真正写出动人的文字来。在学生的生活中,某些东西猛然间打动或是触动他们时,情感便会溢满于怀。这时,感情就会超越一般意义的存在,因此他们想象的琴弦就会被拨动,并且他们的想象力就会弹出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新曲,进而勾勒出一幅幅新奇的画卷。情感冷漠的人必然写不出激情洋溢的文章。自己先受感动才能写出能感动别人的文章,情感的贫乏是任何写作技巧都无法补救的,也是绝对不能写出漂亮文章的。习作《顶针,一生的戒指》中,作者看着终日戴着顶针,纳“千层底”的母亲,感叹道: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段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一面,到衣服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 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因藏纳着如此密集的痛点,如此密集的目光和心情,它应该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器物。看到这样的文字,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冰心代表诗集范文第5篇

――陈渡风《幻想男孩》

诗人的烂漫 商人的沧桑

作为一名诗人,陈渡风是浪漫的,对生活和人生都有着诗一样的体会和诠释,恰如书名“幻想男孩”。作为一名商人,陈渡风又是沧桑的,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挑战让他越来越坚强。在历尽风雨之后,他内敛了诗人的烂漫,透露着商人固有的稳重与成熟。

记得2002年的冬天全国掀起了一股“幻想男孩热”,一位笔名叫“寻梦”的青春诗人的诗让无数人感动。而这位作者就是今天世通华纳传媒集团的全国市场总监陈渡风先生。出生于湖南衡阳的一个农村家庭,陈渡风打小爱好文学,小时候穿街走巷叫卖冰棒,只为买到自己喜欢的书一睹为快,12岁开始发表文章,高中时期就出版了由著名作家臧克家提名的诗集《幻想男孩》。大学时代就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是当时最年轻的会员。

诗人之外,陈渡风在商界同样游刃有余,他灿烂的工作经历让记者为之瞩目。他在大学期间创办广告和文化公司挣得100万,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大学毕业后在多家传统媒体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媒体经验。2004年创办智客网,将“人际关系网”媒体化、共享化,又揭起一阵“关系风雨”,成为众多媒体的关注人物。2008年仅保留了智客网董事身份,加入了世通华纳传媒集团。

抛开现在的工作,陈渡风最初的求职经历也与众不同:“我当时打印了很多小卡片,卡片正面写着我的身份证号和特长,背面用大字写着‘免费为您打工’的字样,然后去了一个最繁华的停车场,并把卡片插在他们的车上,第二天就有一家不错的公司给我打电话,他问我有没有别的要求,我说‘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做总裁助理’。在那短暂的三个月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之后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记者问及为何选择进入新媒体领域时,陈渡风笑了笑说:“移动电视成长期短,发展空间大,想象空间也大。就新媒体行业而言,无论是它的媒体价值还是它的广告价值较其他媒体而言都有独特的优势。特别要指出的是移动电视是一个物美价廉的媒体,市场非常需要这样的媒体。移动电视媒体知道自己的彩虹在哪里,同时也能找到通往彩虹的路。”

强者生存 弱者淘汰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也进入动荡期。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广告主纷纷调整了市场策略,广告市场面临新一波的调整与洗牌。广告市场步入寒冬,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在移动电视领域,危机造成了运营商之间的优胜劣汰,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陈渡风在谈到世通华纳是如何面对金融危机与行业内激烈的“资源战”时说:“金融危机反而成就了新媒体发展的春天,尤其是给公交移动电视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纷纷缩减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希望现在投放1亿资金的效果仍然可以发挥过去投资1.5亿,甚至2亿资金产生的广告效果,在这个背景下,性价比高的公交移动电视成为广告主重点关注的媒体。公交移动电视作为途中媒体的典型代表,具有封闭性、垄断性、重复性、强迫性的收视特点,全国有近75%的市民依赖公共交通,在区域中心城市,比如青岛、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受众平均达到近50分钟的乘车观看时间,这些条件促使移动公交媒体可以实现全效传播。在运营成本上,世通华纳的千人成本仅为传统电视的1/10,这就是我们在金融危机中的优势,也是这种优势让我们的业绩逆流而上。”

据透露,世通华纳在2009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近80%,环比增长60%。大客户收入增长更为强劲,实现了190%的同比增幅,客户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飞跃。第三季度的公司收入和大客户收入更上了一层楼。

在谈到未来新媒体发展趋势时,陈渡风说:“现在新媒体的都瞄准了区域中心城市,也就是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未来媒体的主战场。宝洁之所以能成功。因为宝洁眼光独到、长远。率先将产品打入二、三线城市,赢得市场。我们世通华纳早在2006年就提前在二、三线城市市场布局,我们的资源占有绝对优势。”

谈及资源布局,陈渡风说:“我们有成本控制的资源布局理念,对长期‘不挣钱’的子公司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砍掉’,而对于在市场上占有相对优势的城市资源,我们会加大投资力度形成垄断地位,提升它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全力推进优秀的资源布局与管理理念。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结构。”

这种“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制度,刺激着世通华纳的每个子公司不断开发新客户,不断进行营销创新,应对市场的挑战。古典文学《师说》里讲到:“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世通华纳总部的这种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态度,无疑会让这个集团不断进步。对于“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新媒体行业,学习也是每个企业必须坚持的原则。

专注的态度 专业的服务

面对危机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世通华纳强调专业、专注。每一城市的布局都是在充分考量当地的广告市场、消费潜力以及公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会仅仅为了扩充移动电视联播网络而盲目、无序地扩张,是否盈利是退出或进入某个城市第一要素。

陈渡风在谈到资源扩张时说:“一个集团的理念很大程度受这个集团掌门人的影响。我们董事长兼CEO张镇中先生强调在收购时坚持成本控制的原则。我们在收购每一个城市的资源时,都会充分考虑这个城市的资源能否带来盈利,或者说将来是否会盈利。我们与尼尔森、CTR合作,通过对数据的研究来分析市场的需求,同时我们的客户也可以从我们的数据上清晰地看到广告的效果。我们秉着专注的态度,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这就是我们世通华纳的优势,也是我们的传统。”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时至今日,世通华纳携手中国各省市广电集团及公交集团,建立了紧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完善中国移动电视广告的整体网络,其打造的移动电视全国广告联播网业已覆盖中国35座主流城市,8万余辆公交车,约13万台左右的电视收视终端,影响中国亿万城市居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移动电视网络,为广告主提供高效的广告服务。

尾记

冰心代表诗集范文第6篇

作者:伍明春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诗歌的翻译不必理会原诗是怎么写的,只需提取、“锻炼”一些“有用”的外来“诗意”,并使之就范于“吾诗”的形式框架之内,然后在自家的园子里做文章。胡怀琛对于诗歌翻译质量高下的评价,也同样遵循这个原则。在重申西方诗歌的“有用”之后,他将译诗水平的高低,分为以下三个级别:“孰谓西诗无益于我乎?大抵多读西诗以扩我之思想;或取一句一节之意,而删节其他,又别以已意补之,使合于吾诗声调格律者,上也。译其全诗而能颠倒变化其字句者,次也。按文而译,斯不足道也。”[4]这样的翻译观念和翻译评价,无疑以汉语古典诗歌为本位,具有极强的封闭性,其着眼点在于译本在主方语言(host language)———汉语的艺术系统(古典诗歌的形式美学)中可能具有的价值,因而难免扼杀原文作品在诗歌语言、形式诸方面的美学特征。早年也是这种诗歌翻译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不过是一个不大“规矩”的参与者。以骚体翻译拜伦的《哀希腊歌》就是一个显例。翻译该诗,隐约地感到一种“译诗择体之难”,认为“译诗者,命意已为原文所限,若更限于体裁,则动辄制肘,决不能得惬心之作也。”[5]这可能也预示了他后来将成为前述诗歌翻译模式的终结者。收入《尝试集》第二编的三首译诗(《老洛伯》、《关不住了》、《希望》),用的是加入大量虚词并体现欧化语法的现代白话,形式上也基本保留了原诗建行建节的方式。由于在当时汉语语境里并无先例可以依循,而所一贯称道的古代白话诗,此时也根本派不上用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翻译也是一种创造。事实上,它也构成“白话诗”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后来会郑重其事地把那首译诗《关不住了》(“Over the Roofs”),当作“我的‘新诗’成立的纪元”,并且宣称该诗的音节“不是五七言旧诗的音节,也不是词的音节,乃是‘白话诗’的音节”。[6]关于这个问题,王光明曾将的这首译诗,与胡怀琛以五言诗形式翻译同一首诗的所谓“雅驯”的版本,[7]作了一次精彩的对比解读,指出:“这不是翻译水平的胜利,甚至不是诗歌感受力理解力的胜利,而是‘白话’的胜利,更准确地说是用现代口语传达现代思想感情风格的胜利。……现实中流动的‘白话’和自由诗的形式……使诗歌变得与现代感情经验可以和平共处了。”[8]此论所强调的,其实是经由诗歌翻译“凸现”的,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诗的写作语言在“白话诗”中正式宣告“出场”的重要性。的意义,就在于第一次将关于“新诗”语言的自觉意识和诗歌翻译联系起来。

在之后,诗歌翻译不仅更注意对原作语言、形式等各方面艺术质素的尊重,而且往往和“新诗”的创作同步进行(如刘半农、郭沫若、、黄仲苏等诗人,同时也是重要的西方诗歌译介者),两者之间逐渐形成某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也成为“新诗”寻找“自我”的重要动力。正如朱自清所描述的,“新文学大部分是外国的影响,新诗自然也如此。这时代翻译的作用便很大,白话译诗渐渐的多起来;译成的大部分是自由诗,跟初期新诗的作风相应。”[9]《新青年》、《每周评论》、《少年中国》、《新潮》、《文学周报》、《诗》等刊物都在发表“新诗”作品的同时,也相应地发表译诗。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的这种同步性与对应性特征,同样也在许德邻编选的早期新诗选集《分类白话诗选》一书中得到体现。该选集不仅收入了、郭沫若、、刘半农、黄仲苏等诗人的诗,也收入他们的译诗。[10]在外国诗歌的评介方面,如果说,撰写《平民诗人惠特曼的百年祭》[11]的主要目的,尚在于介绍惠特曼诗中所体现的“美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所争取的,也不过是“新体诗”与所谓“外国文学趋势”相吻合的一种思潮意义上的外部合法性:“中国现今‘新生’时代的诗形,正是合于世界的潮流,文学进化的气运。”那么,两年之后发表的黄仲苏的《一八二年以来法国抒情诗之一斑》[12],则能较为自觉地站在“新诗”的本体立场,以法国抒情诗的最新发展为中心议题,为“新诗”的发展活力谋求某种外来的可能性。作者在文章开头即开宗明义:“目前中国新诗的发展虽是十分幼稚,然而伟大的将来已经在许多创作里有些期望的可能隐隐约约的表示出来;但是新诗之完成所需要的元素太多,我们当从各方面着手,例如外国诗之介绍———不仅译述诗家之创作,尚须叙论诗的各种派别,某派的主义,某诗家的艺术,都值得我们精微的研究———放大我们对于诗的眼光,提高我们对于诗的概念,都是其中刻不容缓的一种重要工作。”该文的行文,也基本实践了作者的上述观念。例如,文中对诗人那第(即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1790-1869)评述,就占用了整整27个页码(第21页至第48页)。在呈现诗人代表性诗作的同时,恰当地穿插一些批评家的评论,使文章获得了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不致流于一般性的介绍。而李璜的《法兰西诗之格律及其解放》[13]一文,在参考几种法文资料的基础上,从“格律”这么一个更小更具体的诗艺问题入手,认为“诗的功用,最要是引动人的情感。这引动人的情感的能力,在诗里面,全靠字句的聪明与音韵的入神。两者均不可偏废;一偏废诗的功用便减少了。但是这字句的聪明与音韵的入神都与诗的格律没有多大关系,———有时竟全无关系———所以俚歌俗唱自成天籁。中国最古老的诗如诗经,法兰西最早行世的诗如史歌(Chansons de geste)都是不限于格律或全无格律的。可见先有诗然后有格律,格律是为诗而创设,诗不是因为格律而发生。照诗的历史看来,是从自由渐渐走入格律的范围,近世纪又渐渐从范围里解放出来。”该文以西方诗歌中格律较为谨严的法国诗歌作为评述对象,勾勒出了一条从波德莱尔、魏尔伦到保尔•福特的法国自由诗的发展线索,其潜台词不言而喻,是要为不讲格律、推崇自由诗的早期新诗作一种诗学意义上的辩护。稍后发表的刘延陵的《美国的新诗运动》,[14]写作手法与李璜相类似,是在几种英文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不过,该文更直接地将中国的“新诗”与一种更为宏大的世界性的“运动”相联系,且毫不掩饰其为前者正名的内在用意:“新诗‘The New Poet-ry’是世界的运动,并非中国所特有:中国的诗的革新不过是大江的一个支流。

西国各国的旧诗也和中国的旧诗相似,有两个特殊之点:在形式音韵一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在内容一方面,不是说的爱情,就是讲的风、云、月、露、不然就是演述的历史上的故事,绝不和真实的人生有关。”这种观点虽然过于简单和偏颇,然而在当时的语境里,其对“新诗”合法性的辩护却十分有效。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在“一九一三年的新潮”的小标题下,介绍了美国的意象派诗歌(文中称之为“幻象派”),同时向读者提示了其对“新诗”之“开山鼻祖”的诗歌观念的影响。作者在介绍意象派的六个信条时,在第四条之后的括号里,注曰“详见之先生论新诗”。作为这篇文章的姊妹篇,《法国诗之象征主义与自由诗》[15]延续了相似的写作思路:“在现在的中国,新文艺才开始萌芽,旧的格律与新的主义有时还受过分的拥护……这篇短文只求唤起关于象征主义与自由诗的宽泛的概念”。以横向的西方资源作为早期新诗的艺术坐标,探求新诗的发展路径,文章打压“旧诗”、力挺“新诗”的主旨昭然若揭。三与活跃的外国诗歌资源的译介相呼应,早期新诗作者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主张也如火如荼。事实上,后者是“新诗”合法性,特别是其美学合法性得以成立的最后归依和根本所在。因此,这方面的努力也就显得更为紧迫。如,一面作《谈新诗》,以“新诗”的发生、“新体诗的音节”和“新诗的方法”等为主要议题,急切地为“新诗”正名;一面又不断创作和发表“新诗”作品,并很快就结集为《尝试集》,以巩固既有的创作成果。而其他诗人如俞平伯、刘半农、康白情、周作人等人的努力方向也基本如此。有意思的是,在对诗人的创作与主张的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常常表现出一种错位。典型的例证如俞平伯,一方面,他的创作暴露了早期新诗普遍存在的,只重视释放情感、意义而轻视推敲语言、形式技巧的弊病,如就曾指出俞平伯诗中偏重说理的弊病:“平伯最长于描写,但他偏喜欢说理;他本可以作好诗,只因为他想兼作哲学家,所以越说越不明白,反叫他的好诗被他的哲理淹没了。”这里以一贯主张的“明白清楚”的标准来衡量俞诗,显得有些可疑。不过,其中对俞诗弱点的揭示却是相当准确的。[16]另一方面,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又使他能较为深刻地认识到,白话作为一种写作语言,具有某种过渡性和权宜性:“中国现行白话,不是做诗的绝对适宜的工具。……我时时感用现今白话做诗的苦痛。白话虽然已比文言便利得多,但是缺点也还不少呵,所以实际上虽认现行白话为很适宜的工具,在理想上,却很不能满足。原来现行白话,是从历史上蜕化来的,从汉到清白话久已丧失制作文学的资格,文言真是雅言,白话真是俗语了。现在所存白话的介壳,无非是些‘这个’、‘什么’、‘太阳’、‘月亮’等字……至于缺乏美术的培养,尤为显明之现象。”正是洞察到白话的这些先天性缺陷,俞平伯也反思了“白话诗”写作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依我的经验,白话诗的难处,正在他的自由上面。他是裸的,没有固定的形式的,前边没有模范的,但是又不能胡诌的。如果当真随意乱来,还成个什么东西呢!所以白话诗的难处,不在白话上面,是在诗上面;我们要紧记,做白话的诗,不是专说白话。”[17]这种错位表明,俞平伯对于“新诗”美学合法性的意义,其理论主张显然大于其创作实践。在早期新诗的创作方面,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郭沫若。尽管与相比,他只能算是后起的诗人,然而,其重要性却足以与前者相提并论。闻一多曾着重肯定了其诗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18]此论无疑是十分精当的。另一方面,在诗艺上,郭沫若的诗较为成功地移植了自由诗的形式,有效地把握和挖掘了现代汉语的节奏潜力,体现出一种相对整齐的艺术水准,因而有力地反拨了此前“白话诗”的在语言、形式诸方面的迷误。尤其是《凤凰涅槃》一诗,以簇新的语言和形式,表现一种强烈的情感和宏大的气势,大大提升了“新诗”的美学境界。毫不夸张地说,自《女神》之后,“新诗”才真正开始建立一个独立的审美空间和话语据点。不过,即使是郭沫若的诗,也暴露出各种缺陷和问题。不少作品在狂呼高喊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放逐了诗的艺术。如郭沫若早期诗歌最重要的读者和批评者宗白华,很早就敏锐地指出了《天狗》的不足之处:“《天狗》一首是从真感觉中发出来的,总有存在的价值,不过我觉得你的诗,意境都无可议,就是形式方面还要注意。你诗形式的美同康白情的正相反,他有些诗,形式构造方面嫌过复杂……你的诗又嫌简单固定了点,还欠点流动曲折,所以我盼望你考察一下,研究一下。”[19]这样的批评,构成了早期新诗建立美学合法性的另一方向推动力———新诗坛内部不同声音的“交响”与对话。这种“交响”与对话,在“评新诗集”的系列文章(包括《康白情的〈草儿〉》、《俞平伯的〈冬夜〉》两篇文章,分别原载于《努力周报》增刊《读书杂志》1922年第1期、第2期),闻一多对《冬夜》、《女神》的批评,梁实秋对《草儿》、《繁星》、《春水》的批评,以及朱自清在《〈冬夜〉序》、《短诗与长诗》等文章中,得到程度不同的延续和推进。这些文章都是对“新诗”既有成绩的态度不一的评说。尽管其中不乏观点的交锋,乃至激烈的争论(比如对《冬夜》的评价,和朱自清就几乎完全对立),其反思内容往往只限于一些较为细碎的枝节性问题(如音节等),诗歌观念也还显得浮浅和混乱。不过就整体而言,这些批评话语都显示了“新诗”一种自我调整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到了1923年,也就是被朱自清形容为“新诗的中衰之势,一天天地显明”[20]的那一年,一方面,出现了由成仿吾、郑伯奇等创造社成员发起的,针对系诗人(、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周作人等)和受泰戈尔或日本俳句影响的“哲理诗”、“小诗”(以宗白华、冰心为代表)的猛烈攻击;[21]另一方面,又有陆志韦站出来,有意地阻遏当时“自由诗”日渐狂放不羁的扩张趋势,提倡一种“有节奏的自由诗”,因为在陆志韦看来,“自由诗有一极大的危险,就是丧失节奏的本意。节奏不外乎音之强弱一往一来,有规定的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