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六一儿童节的习俗

六一儿童节的习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六一儿童节的习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六一儿童节的习俗范文第1篇

新加坡:大人、小孩都放假

新加坡法律规定,10月1日儿童节当天不仅小朋友放假,所有大人也放假。如果只给小孩放假的话,那就没人陪小朋友玩啦。

伊斯兰国家:快乐的“糖果节”

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将斋月后第14天定为“糖果节”,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最快乐的儿童节。“糖果节”那天,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到各家各户索要糖果,大人们不能拒绝,所以孩子们这一天总能满载而归,欢天喜地。

非洲国家:持续一月的儿童狂欢节

6月16日是非洲儿童节。非洲西部的儿童节是疯狂的,他们有专门的“儿童狂欢节”,而且往往持续一个月。非洲人历来能歌善舞,在“儿童狂欢节”里,尽管人们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但所有孩子都会尽情欢乐,热闹非凡。

哥伦比亚:儿童节戴面具、扮小丑

哥伦比亚将每年的7月4日定为儿童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的学校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儿童们还常常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样子在街头玩耍,十分开心。

巴西:看病打针,健康第一

巴西的儿童节在8月15日,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政府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10月12日“圣母显灵日”也往往会为儿童举行一些庆祝活动。

瑞典:“男孩节”VS“女孩节”

瑞典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节目。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土耳其:国家及儿童日

4月23日既是土耳其的儿童节,又是土耳其的国庆节(National Day),该国的儿童双喜临门,十分欢乐。

六一儿童节的习俗范文第2篇

1、在新春来临之际,四处万象更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过节的人们喜气洋洋,眼前所见美不胜收!

2、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3、美轮美奂:每当夜幕降临,深圳就亮起来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真是美轮美奂啊!

4、过年了大街小巷家家都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活跃的气氛。

5、元宵节到了,全国各地都在张灯结彩庆祝元宵佳节。

6、六一儿童节那天,二一班的教室里张灯结彩,同学们努力的表演着各种节目。

7、五一劳动节这天,大街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庆祝这难得的假日。

8、他们将感激满怀,载歌载舞,高燃篝火,张灯结彩庆此佳节。

9、一首首撩人心弦的客家山歌从张灯结彩、礼花四射的博白县60米大道飞出。

10、某公司开业,处处张灯结彩,公司员公喜不自胜。

11、这里张灯结彩,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大家正在忙着准备年货。

12、国庆节,广场上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13、过年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14、今天是过年的第一天,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好不漂亮;()人们都欢天喜地迎接这一天的来到,好不欣喜;大街上的游行队伍载歌载舞,好不热闹。真是一张美丽的画卷。

15、过年了家家都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我们家也不例外。

16、在纽约,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央公园,今天更是百花齐放,张灯结彩,布置一新。

17、这一天,大街上格外热闹,到处张灯结彩,各种漂亮的灯笼呈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

18、街头巷尾用竹竿松柏枝搭建又高又大的牌楼,彩旗飘舞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欣欣向荣。

19、今天真是个喜庆的日子,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20、在寒冷的黄昏,不时传来丁丁当当的铃声和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家或跑动或欢笑。

21、中秋彩灯庆全城部分主要庆祝活动,将于香港岛铜锣湾的维多利亚公园举行。这个城市绿洲坐落于繁华的购物及美食区旁,节庆期间将化身成为张灯结彩的庆典场地。

22、这个城市也张灯结彩,举行著庆典,来向金鹿表示敬意。

23、过年啦!过年啦!家家张灯结彩的,人们也欢天喜地的载歌载舞,这景象真喜庆啊!!

24、在卫塞节这一天,寺院挂上佛旗,张灯结彩,佛龛上摆放琳琅满目的鲜花、水果及其他供品。

六一儿童节的习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21世纪科技与社会高速发展,口语交际能力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社交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对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考查之外,还需要理性的头脑、机智的应对、良好的沟通技巧、灵活的变通等多种能力加以辅助。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在小学阶段开展口语交际课程教学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大家对于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重视程度不足,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要树立大视野的大语文教学观。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课程改革不再强调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给了地方、学校、教师更大的选择空间。在教材内容上,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教材不仅增加了选修、选读的内容,还开放了教材编写的权利,给地方和学校留足了可以发挥的空间,使得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遍地开花,将大量的地方传统资源和学校优秀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鼓励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使课堂教学与自然、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这一实践性极强的能力在各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的生活中得到锻炼。

一、以课本为依托全面开发学生身边的可利用资源

由于口语交际能力目前是作为考查科目出现在教学环节中,因此习惯以成绩定乾坤的教师还没有掌握好该怎样利用课本的教育资源来开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课程教学。口语交际能力说白了就是小学生的说话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初期我们可以以课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多多参与话题的讨论和交流。例如,我们可以将课本资源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像讲故事一样看图说话。此外还可以提供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供学生自由发言,以“过年”为例,请大家踊跃发言,说一下我们当地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家人们都会进行哪些庆祝活动,家里来了亲朋好友我们应该如何招待,过年去往亲朋好友家里应该如何问候,这些问题学生平常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可以学到很多,自然表达起来也有话可说。

二、多样化提供学生训练的机会,将口语交际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让课程展开的过程自然而充满活力。例如,六一儿童节前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六一进行主题演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教师进行甄选之后再选择优秀的题材报到学校。期末考试之前学生都会有段时间较为松懈对放假充满期待,这时候教师可以以放假为主题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假期构想,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假期进行合理的规划,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管理意识。在口语交际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虽然没有考试标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引入竞争模式,让学生试着比一比、说一说,集思广益,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表现的欲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三、结合当地资源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中就有很多的资源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素材。沙坡头区历史悠久,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寺口子旅游区、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中卫高庙、双龙山石窟、海原“环球大震”遗址等多处古迹名胜。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谁不说我家乡美”为主题的素材征集活动,学生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录我们当地流传千年的故事,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辅以简单的讲解,向我们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巨作,还可以采用小品、相声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来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大语文的课堂展开方式是多样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多种素材,课堂则只需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观赏过程中学生鲜活的思路就是流淌的智慧。

四、结合电视节目展开口语交际教学创新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现在电视里面推出的很多语言类节目本身都具有典型的意义,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借鉴和模仿。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栏目精心选取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从多个角度对选手进行诗句、用词、意义等方面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且极具挑战性。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二,首先我们可以对学生已经学习的字词进行一些考查,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试着从字音、字义、组词、特殊场合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技能实践,将学生口语交际的课堂与语文学习巧妙结合。

总之,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学习能力都非常强,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能够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心揣摩教学过程,既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又可以使教学形式不落俗套,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六一儿童节的习俗范文第4篇

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约束力”,①是通过集体的信念、价值观和群体规范对消费者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群体压力可以逐渐成为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驱使民族成员进行消费活动。研究证明,一个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对消费者个体压力不带有强制性因素,而“群体规范对消费者个体形成的压力有趋于强制的倾向”。②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个体的信念、价值观与所属群体相似或具有同质性。同时,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触和交流有增强群体共同信念及价值观的作用。如果群体成员不遵从群体标准,就可能受到如嘲笑、排斥、议论等心理压力或心理处罚。因此,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而独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即“民族成员在共同的生存条件下所产生的共同的心理特征”③,其表现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各种形式之中。如朝鲜族在房屋的结构式样、生产工具、服装、饮食、节日仪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消费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都是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趋向的外显和结果。可见,个体成员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都会围绕着民族团体心理趋向和特征需求而进行,从而制约着其具有相似的消费心理特征及行为体现。

思维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指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④,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倾向性。在消费过程中,思维定势往往能使人顺利解决问题,进行消费,也使人的思维受局限,缺乏灵活性,从而发现不了更好的解决方法,出现消费障碍。如朝鲜族崇尚白色,给老人过寿或婴儿过百天时必穿白色服装,吃象征着长命百岁的白米蒸糕、长寿面等食品。随着社会变迁,服装的样式不断改变,糕点的种类日趋丰富,但喜欢白色的民族文化心理趋向仍未改变,从而显示出朝鲜族固有的思维定势及其外显的行为习惯。如在运动会、节日庆典等各种大型活动中,常常见到朝鲜族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积极参与各种民族传统游戏、体育项目、文艺表演等活动,使其在他民族眼中形成朝鲜族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个性和心理特征。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社会变迁,朝鲜族开始对有些不符合时代潮流,甚至过于呆板的思维定势及其行为习惯,逐渐产生了改变的需求和渴望,其消费行为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如春节家家户户酿米酒、大量地做各种米糕等传统文化习俗逐渐淡化;虽喜欢白色但也希望通过颜色搭配和独特设计来点缀和改变传统服装的审美趋向;结合现代化多元化的步伐,逐渐改变和简化婚丧嫁娶习俗中繁琐的礼仪仪式和环节等现象增多。当然,起初走出固有的思维定势虽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朝鲜族成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也逐渐开放思想,克服固有的思维定势,接纳适合时代节奏的新思想、新生活方式,积极形成健康合理的日常消费文化心理。

行为定向作用。行为定向是指人的外显行为的方向性和指定性。在一个民族团体中,任何一种消费习俗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民族成员的心理接受程度,心理稳定性和逐步强化的消费倾向。它能在某种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引起消费行为的一致性,对民族成员的消费心理起到行为定向作用。在过去传统的经济类型下,朝鲜族作为农耕民族,其消费行为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生产需要和物质需求。随着社会变迁、经济类型的转变,大量的朝鲜族青壮年人口向国内外输出劳动力现象日益增多,其消费需求也逐渐多元。从4个朝鲜族乡镇来看,随着人口的流动、负增长及空洞化现象出现,各村屯现已很难开展大型文体娱乐活动,基层文化传承主力由过去的青壮年逐渐转向老年阶层。尽管如此,村貌干净整齐、街道两旁鲜花盛开,各村的老年协会主动承担和管理村屯卫生及安全保卫等事宜,体现着老年群体爱家乡,积极努力传承民族文化的心理趋向和行为模式。如依然保持着正月十五吃“五谷饭”,喝“耳明酒”;三伏天喜欢喝狗肉汤、吃冷面等日常消费习俗。同时,也保持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尤其在延边自治州,延续着庆祝8月15日老年节和六一儿童节的传统,过节产生了因饮食、娱乐、服装、节日、礼仪等各种消费习俗引起的行为的一致性和文化认同。由其他民族看来非常奇特的一个民族的风俗和仪式等文化传统,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是该民族长期实践和积累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⑤换句话说,是这一民族团体长期以来在社会积淀过程中形成的行为的一致性和定向反映。

在一个民族团体中,如何引导和实施每个成员的消费行为,使之趋于一致和相似并符合社会规范,显然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问题。针对朝鲜族消费文化心理趋向与特点,基于社会历史背景和发展根源的相同性,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尤为关键。

(一)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消费心理及对策

起初,朝鲜族从事水稻生产,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地区的农村,居住相对集中而稳定。前,朝鲜族农民家庭的年收入非常低,一般家庭一年的收入最多能买件衣服,买1~2双胶鞋或者买些大粒盐等家庭生活必备品。对家庭主妇来说,能买几个碗、碟或针线等生活必需品,都属于顶尖消费。解放初期,由于收入有所增加,一般家庭到年底较为普遍地添置些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收入较好的家庭开始买耕牛、农具,以便进行再生产。到了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朝鲜族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劳动力多的家庭,开始增添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缝纫机等。这一时期,我国有八亿人口在农村,仍处在计划经济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朝鲜族对生活消费品的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欲求换代的消费意识薄弱,对消费品选择中的求新、求奇心理因长期缺乏物质基础而被抑制和弱化,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收入越低,收入来源越不稳定,其消费欲望也随之降低,消费心理活动则越低沉,消费行为中表现出突出的求廉心理”。⑥这一时期,不稳定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朝鲜族成员,呈现出简单接受或被动接受的消费文化心理趋向,其消费行为体现为单一的、雷同的消费模式。这一时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教育中积极倡导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的消费观念和意识,学校教育中积极渗透和正面引导民族成员的消费心理及其行为。

(二)现代的、主动欲求的消费心理及对策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朝鲜族成员陆续到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我国沿海各开放城市进行劳务输出,挣得高额收入,其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逐渐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朝鲜族不再仅靠土地来促进民族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而更多流向国内外发达地区,通过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环境来强化生存能力。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朝鲜族成员,利用得天独厚的双语双文的优势,进入中韩或中日等合资企业展现自己的才华。有的朝鲜族成员投资开办工厂、商店、餐饮店、公司等各种经济实体来继续发家致富,从而迅速脱离了小农经济和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飞速发展民族经济,改善自身生活水平,提升消费品质。由于经济收入的急剧增加,朝鲜族群众的心理需求和欲望也随之增强起来,其消费文化趋向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心理,而是积极主动的,求新、求奇、求美的,呈现丰富多彩的欲求心理。家庭必备不再是过去的“三大件”,而是同国际时尚相接轨的高级音响、彩电、空调、住宅等。

六一儿童节的习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遗”保护传承;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7-0083-0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及成效

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自2003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该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遴选、保护机构建设、专项资金投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抓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关键,构建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推动“非遗”工作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摆上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突出做好“三抓”,从机制上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一是抓组织保障。成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统一指导协调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对重点“非遗”工作进行分解立项,深入点上检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督促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抓业务保障。建立专家组,聘请专家对“非遗”工作进行业务咨询、项目论证和人员培训、研究指导,每年都组织专家对有价值线索的“非遗”项目进行深度挖掘,为推进项目升级提供有力佐证。三是抓经费保障。市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专项经费15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调研、珍贵实物资料的征集、队伍培训及重点项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流展示等。

二是抓基础,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构建“非遗”保护框架。2005年起,该市开始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并着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在普查基础上,该市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截止目前,已公布两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3项,编辑出版了《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萃(画册)》,全市和新厝镇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闽剧)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侔鼓)之乡”。

三是抓主题,着力开展“非遗”文化展示活动,营造“非遗”工作良好氛围。一是开展“文化遗产日”专题宣传活动,每年6月9日在市区重要位置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等展示活动,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摄影图片展和传承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增强市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二是以“闹元宵·看民俗”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和一些传统节日为载体,深入挖掘非遗内涵,将非遗活化,让非遗更好地走近市民,让市民更好认识“非遗”,弘扬了优秀民间民俗文化,营造了浓厚文化氛围。到目前为止,已举办四届民俗文化节活动,并多次组队参加福州市举办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展示福清“非遗”文化内涵和风采。三是依托文化艺术节平台,举办了全市首届文化遗产陈列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集中亮相,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现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和价值。四是组织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市实验小学举办六一儿童节·民俗文化专场演出,在市滨江小学成立闽剧兴趣班,在玉屏中心小学设立宗鹤拳传习所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是抓重点,着力推进特色项目建设,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开展“一镇一品牌、一村一项目”活动,要求各镇街、村(社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培育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三山片区为代表的板凳龙项目、以新厝片区为代表的侔鼓项目、以镜洋片区为代表的宗鹤拳项目等。组建民乐团,深入收集抢救整理福清民间失传的乐曲,加强民间乐曲传帮带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去年已收集整理濒临失传的《拍八仙》、《闹台》、《早傍堂》等民间传统音乐,并制成光盘予以收藏保护。强化区域文化特色,组织开展《文化福清·非遗传承》等系列文化丛书创作活动。举办闽剧展演月活动,举办闽剧“每周一戏”,组织闽剧折子戏比赛,成立市闽剧艺术研究会,从剧目、舞台、艺术培训、产业培育等方面加强对闽剧扶持和推动,提升福清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闽剧)之乡品牌。建设南少林文化展示馆,共分五个板块进行宣传展示。突出“梦圆两岸”主题,与台湾联合举办三届石竹山梦文化节,形成海峡两岸共同推进梦文化交流态势,树立了梦文化品牌。举办三届海峡两岸(福清)宗鹤拳武术文化以及首届融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大会、海西儒学大讲堂,加强了对台文化交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些年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强市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保护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保护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保护机制,对列入名录体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实施措施不够有力,加上经费投入不足,保护传承工作受到很大限制;有的地方未能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流失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制止。

二是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队伍主要以文化馆和博物馆业务干部为主、镇街综合文化站专干和村级文化协管员为辅,参与“非遗”保护的队伍数量不多,知识储备不足。民间保护力量虽然经过引导发生了很大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形成整体效应。

三是资源挖掘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非遗”资源掌握的线索尽管较多,但在内涵挖掘和提升上不够,部分民间艺术由于缺乏传人、缺乏人气,存在“断层”现象。部分“非遗”项目在收集整理过程中也因为资料不足,存在不到位现象。已整理和保护的项目,尚缺乏常态化的展示平台。

四是保护传承的氛围还要进一步鼓浓。各级各层面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历史意义认识不足,工作开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与思考

一要完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继续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巩固非遗普查成果,认真做好普查成果整理、分析研究,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项目库,有重点、有计划、有项目地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公布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推进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入国家级、省级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