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欧·亨利 小说 写景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86-02
作为享誉世界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欧亨利在小说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这种鲜明的创作风格,被人们誉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但是,这种典型的艺术风格,并没有掩盖了欧亨利小说写景艺术上的夺目光芒。本文就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对欧亨利小说的写景艺术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在这篇小说中,写景的地方并不多,但对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几处描写,却十分精简传神,表达出作者对顽强生命信念和人间真情的讴歌,更是对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的高度赞美。
文中写景的部分主要有如下几个段落:
第18段:“苏艾关切地向窗外望去。有什么可数的呢?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幢砖砌房屋的墙壁。一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第40段:“可是,看那!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第44段:“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第46段:“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上面这四段文字,虽然都是写最后的常春藤叶,但是却明显分为两类:第18段写的是自然之叶;第40、第44、第46是人为之叶,即贝尔曼用自己宝贵的生命画出来的藤叶。
第18段的景物,我们是借助苏艾的眼睛看到的(“苏艾关切的向窗外望去”),但它传达的却是琼珊的生命态度和逐渐冷却的生命热情。这段既写了常春藤叶的生长环境,也写了常春藤叶的生长状态。写生长环境,作者用空荡荡、阴沉沉、松动残缺;写常春藤叶,作者用极老极老、差不多、光秃秃。环境的破败、阴沉和孤寂,藤叶的衰残、飘摇和脆弱,共同营造和烘托出一个悲凉、哀婉的氛围,沉重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它把一个鲜活、年轻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厌世、绝望情绪传神地表现出来。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飘零的落叶,于读者感到琼珊的荒唐和滑稽,也感受到生命信念对于人的重要性;于贝尔曼,它激发了贝尔曼的同情心,而这正是贝尔曼不顾自己年老体虚,冒雨画叶、舍己救人的行动基础。
这段的自然之叶,作者从琼珊悲凉心境角度出发,既符合特定季节藤叶的自然形态,又作了适度的渲染和烘托,因此,它不仅是自然景物的简单描写,更是人物绝望凄凉心境的传神再现。
从自然规律的角度看,藤叶的飘零是必然的,尤其是风狂雨骤、雪花飞舞的寒夜,这种飘零在一般人看来更会成为铁定的事实。但是,生活的真实,却完全改变了琼珊的认知,心灰意冷的琼珊重新燃起生命的信念。
如果说第18段的写景让人感到沉闷和压抑,那么,第40段的写景却令人欣喜和振奋。首先,一个“可是”,它是琼珊认为凄风苦雨夜之后,最后一片叶子必将飘零,而自己生命也必将走到尽头这种决然心态的出乎意料的转折,给人带来极大的惊诧、惊讶和惊喜。“看哪”却传达出振奋和激动的情绪。两个急促、短小的句子把人物感奋的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后面的几个长句,交代清楚了一个违背常理的事实,使“可是”这一转折有了舒缓的着落。“漫漫长夜”、“风吹雨打”和“仍旧”在对比中,坚定了叶子没有飘零这一事实。惊喜之情也隐含其中。“它是藤上最后一片叶子了”,这“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但“接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傲然”等,突出了藤叶在风吹雨打之后却仍不凋零的顽强生命力,昭示了一种顽强而坚定的生命信念。和第18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相比,这段景物描写,由颓然而振奋,这既是琼珊重燃生命信念的过程交待,更饱含着作者对贝尔曼冒雨画叶,舍己救人高尚品格的深情礼赞,因为,这里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浸润着贝尔曼的血肉和灵魂,闪耀着人性最为夺目的光芒。琼珊由死到生,贝尔曼由生到死,这片藤叶已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藤叶,而是贝尔曼平凡而又伟大生命的结晶和延续,是苦难世界上的一丝温情。能够唤起一个濒临绝望的姑娘的生命信念,毫不夸张的说,它已成为友谊之叶、温情之叶、信念之叶、更是生命之叶。
文章的第44段,作者首先写到依旧依附在茎上的藤叶,一个“孤零零”,给人飘摇欲坠之感,深秋季节藤叶凋谢、随风飞舞毕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它把琼珊、苏艾,也把读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让人充满无尽的猜想,更是在琼珊绝望的心境中保留了一点点希望,一点点的信念之火、生命之灯。因为,它既然熬过了风吹雨打的一天,那么,谁又敢保证它熬不过另一天呢?但作者好像并不满足于此,又写到与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又写到雨点不住的敲打,极尽渲染之能事,让人们已经紧张的心情更加紧张,风雨吹打着最后的一片藤叶,不也吹打着琼珊和读者的心吗?
第46段的“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行文至此,读者方才松了一口气,历经风雨而不凋谢,它毫无疑义的坚定了琼珊的生命信念,一颗饱受摧残、满怀绝望的年轻生命,就此有了勇敢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最后一片藤叶唤醒了她对生的渴望,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信念不倒,生命永存。
从文章篇幅上看,作者把重点放在写人为之叶上面,这种布局上的有意识的倾斜,突出了文章主旨,是匠心独运所在。
几段景物描写,不仅间接的写出了琼珊的心里发展轨迹,突出了信念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更是对贝尔曼生命已逝却精神不倒的深情讴歌。另外,作为维系着琼珊生命信念的藤叶,也不再是简单的景物,它体现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发展,甚而成为情节发展的一部分。它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希望与绝望交织,悲观与乐观并存,给人以丰富多彩、跌宕多姿的审美享受。
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个小故事,同时也告诉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是希望,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的。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下来。病人望着跟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这个我知道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凌源市宋杖子镇高杖子小学六年级:毛艳昆
贝尔门老人最终与世长辞了,只留下了他这“最后的杰作”——一片常春藤叶子。它原本就不是一片叶子,也算不上一幅画,可它却远远超越了叶子和画的含意:它像一位神医,治愈了琼西的肺炎,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它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贝尔门老人善良的心灵,反射出伟大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光芒。
在整篇小说中,作者对贝尔门的描写并不多,大都采用侧面烘托,甚至连最感人的贝尔门画叶子的镜头都没写,但我仍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贝尔门火一样的热情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我可以想象到,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拖着调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能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毫无把保留地奉献了他的生命......
不过,琼西的康复仅有贝尔门画的那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靠她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在琼西患肺炎的时刻,医生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说要看她自己呢?就是因为在这生与死的抗争中,只有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获声胜。后来,琼西果然完完全全康复了。由此我想到: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它,克服它。琼西也曾陷入失望的低谷,但在贝尔门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叶子的鼓舞下,她重新振作起来,直至康复。她是一位战胜了困难的胜利者!
<<最后一片叶子>>写的只是一个小故事,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更多华丽词藻,但它却以深奥的思想内涵震撼,教育了人们。这就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却总觉得意犹未尽的原因。
《最后的常青藤叶》讲述了三个居住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画家故事。苏和琼西偶然相遇而相识。因在艺术等方面志同道合,便相约共租一画室。半年后的一个冷秋,琼西不幸得了肺炎,病情越来越重,她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望着窗外常春藤上的树叶,看着、数着一片片地飘落下来,她的心魂也在等待那最后一片叶子飞落时,就要撒手归去。苏请楼下为她做模特儿的贝尔门先生作画时,把琼西这可怕的幻想告诉了他。贝尔门先生听了,热泪盈眶,大声痛骂这愚不可及的幻想。那晚风狂雨急,就在常春藤上那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贝尔门顶着风雨寒冷,用高超的技艺,在窗外墙壁上画了一片和那常春藤上一模一样的叶子。贝尔门曾梦想有一天他能画出一幅杰作,这杰作在这风雨之夜诞生了。第二天琼西醒来,看到枯藤上没有凋落的叶子,油然生起战胜疾病的信念和活下去的勇气。然而,贝尔门却因受严重风寒,染上肺炎不幸辞世。他用自己的杰作换回了琼西的生命。
常春藤上的叶子:“一根古老的常春藤,错节的根业已枯死,爬到砖墙的半腰上秋来的冷风,差不多把那藤上的叶子都吹落了下来,只剩得光光的枝干,仍然攀在墙头。”每天看着藤上叶子的琼西:“叶子呀,在那常春藤上的。当那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我也一定要死了。”这常春藤上的叶子,已经成了联结琼西生和死的纽带。根已枯死,伴随着秋风冷雨,光秃秃的枝干只剩下零星的几片叶子。琼西此时偏偏又把自己的性命同那经不起风雨的快要落下的叶子系在一起。多么可怕的联想啊!这不是明明在说自己已是命悬一线了吗?况且这时的她本身就消瘦脆弱得像一片叶子。从肺炎“冷客”血腥的手把琼西击倒,到秋来的冷风把常春藤上的叶子吹落,两者形成了一种人斗人、物斗物的对照。夜间的风雨、飘落消逝的藤叶,扣人心弦。最后一片常春藤上的叶子存在与否,琼西生命能否存活,谁能扭转生死之夜?阅读者的心提到了喉咙口。
作品没有直接描写牵动读者心绪的叶子如何产生,只是通过“灯笼仍然有光,鞋子、衣服都湿透了,扶梯、散乱的画笔以及留下有混合的绿、黄色颜料的画板”这一连串实物的描写,在读者脑海里画出了这样一个既生动又悲壮的感人情景:在这个风雨交加、寒冷漆黑的夜晚,一个年迈体弱的老人,打着灯笼,站在那扶梯上,浑身湿透。他手拿调配有绿、黄颜料的画板,开始了他25年来一直在等待着的他那杰作的第一笔。他在墙壁上挥毫作画,画出了那绿中透黄,黄中带绿,似枯非枯的“最后一叶”。
“最后一叶”不是常春藤的叶子,但它胜过常春藤的叶子。贝尔门用其心,倾其情,画出这产生奇迹的最后一叶。它不惧冰冷霜寒,不畏狂风骤雨,它永不褪色,永不凋落。正是这永不凋落的叶子,给予了琼西战胜病魔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希望和生命。墙壁上呈现着的那片叶子,是大师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更是大师忘我牺牲精神的展现。
欧・亨利别出心裁的故事永远那么具有魅力和感召力。其穿插刻画人物性格的同时,通过景物描写,在读者心目中产生意象,激活其想象力。
一、针对学生的迷惑不解适时切入
《最后一片叶子》是鲁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讲读课文,是美国杰出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爱的故事:主人公琼西因肺炎而失去生活的勇气,老画家贝尔门为拯救琼西冒着风雨作画,也患上了肺炎,二天后离世。虽然许多同学能够理解情节,体会欧・亨利小说的戏剧性的结尾,但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夸张,因为根据他们掌握的医学知识,肺炎应属常见病、多发病,不会在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就让人死亡。如果教师不能结合西方医学史概貌性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家的医疗水平,就无法有效说服学生,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发生质疑。
二、引入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深入浅出讲解
1.结合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旁征博引
在各类卫生中等职业学校中均开设有《内科学》《药物学》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其中《内科学》教材中设有“肺炎”一章,介绍了肺炎的致病因素、诊断、治疗、愈后。语文教师如果有相关医学知识,就可以在授课时采用讨论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琼西所患的肺炎展开探讨,通过质疑、论证大体可推测琼西所患肺炎为肺炎球菌所致的细菌性肺炎,因为当时青霉素还没有问世,只能以口服或肌注解热镇痛药,做对症治疗。使学生们认识到在小说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肺炎的确是一种难治之症。
2.提示学生留意文章细节,自觉用医学知识进行验证
从小说的叙述中可以知道,主人公琼西是在11月羁患肺炎的,肺炎这个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已经“击倒几十个受害者”说明了琼西是在医院以外的地方感染肺炎,而且琼西是一个“身子单薄,被加利福尼亚的西风刮得没有血色的弱女子”。说明琼西身体抵抗力低下,属易感人群,这些叙述符合细菌性肺炎的致病特点。老画家贝尔门因嗜酒如命,又淋雨、受寒、疲劳也患上肺炎,最终不治身亡,说明这些因素都是细菌性肺炎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小说中有医生“把体温表里的水银柱甩下去”这一细节,提示当时体温表已用于临床,测量体温成为诊断依据之一。
3.归纳串联,揭示潜在的治疗方法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先以提问的方式,将含有相同知识要素的问题归纳串联在一起,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琼西患肺炎后,固执地将自己的生命同常青藤的枯叶联系在一起,并且坚信只要枯叶掉下一片,自己的生命就会减少一份,叶子掉光了,自己的生命也就终结了?为什么贝尔门要用自己生命描画出一片永不会脱落的叶子?为什么室友苏先痛哭、后佯装无事的吹口哨?为什么医生会强调写生、男友、美食?然后,令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再做补充、纠正和引导。通过以上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一一心理暗示。教师再简要介绍心理暗示的定义、作用,使学生们相信,在疾病过程中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三、教学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医药常识的做法,虽然教学效果良好,但对教师要求较高,这要求卫校、护校以及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医药专业的语文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有跨学科进行研究的学术功底。对于知识单一、陈旧的教师难以胜任。各科教师往往强调本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而忽视渗透性,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相互孤立而不是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
一、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产生的背景
捷克现代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艺术》一书中这样写道:“小说研究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凡是发生的事情都属于现实,而‘存在’则是关涉人生在世的基本境况。小说的使命不是陈述已经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而是要揭示‘存在’的尚未为人所知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现代小说在其思想和理论基础上已经完全颠覆了古典小说的传统。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过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对穷人是如何无情。在他的笔下,穷人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但他们往往被社会无情地吞噬。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繁华鼎盛的社会景象相映照,显得格外刺目,隐含了作者的愤愤不平。只有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遭遇入手,才能深入把握文章主题,从而有助于分析理解文章内涵。
二、要注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人公及主题
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恐怕很多学生第一遍阅读这篇文章时都会把主人公选错。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使用笔墨的多少,更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由此看来,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贝尔曼先生。全文只有两处集中写贝尔曼先生,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情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后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儿令人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欧・亨利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这“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让每一位学生着实为琼珊的命运紧张了一番,为苏的友谊感叹了一回,为贝尔曼的博爱震撼了一次。
三、要指导学生把握外国小说的逻辑结构
现代小说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太习惯于用逻辑的方式去理解生活、推演生活,从而使真实的生活无法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被永远遗忘的存在。所以,在西方现代小说家的笔下,他们认为导致生活中某一结果的发生的原因其实是无限的,而且几乎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确定的因果关系。所以,现代小说家的本领就在于谋划设计一些看似不重要,因而容易被忽视的一些细节,然后在可能的限度内进行深度挖掘,复原生活的真实过程。《最后的常春藤叶》在篇章结构上,非常简洁洗练。几乎没有多余的废话。场景的描写,也非常简练,全部都是融入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的。看不到大段相互之间相对独立的功能性文字。这一点,在短篇创作中非常重要。
四、要传授给学生外国现当代小说常用的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原是象征主义创作的重要手段,现代小说家们也普遍喜爱使用这种手法。在他们的笔下常常用具有物质感的形象表现微妙、隐秘的思想和情感,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而且这种象征突破了传统象征手法对象明确的特点,如太阳象征光明,玫瑰象征爱情等,现代小说中的象征往往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表现为复杂多变。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这片珍贵的树叶,放在深秋时节,放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对琼珊来说,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生命系于一片希望之叶。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除了象征手法这一中国文学作品也常用的手法之外,外国小说还运用了诸如意识流、时空倒错、荒诞离奇等手法,这些手法不仅仅学生,广大普通读者也是难以把握和理解的。但要想深入理解外国现当代小说,又需要对这些手法有一定了解。意识流的手法――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说:“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联结,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如《墙上的斑点》,伍尔夫特别注重表现人物的主观世界,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运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人物复杂微妙且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时空倒错的手法――在西方现代小说中,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作者常常将时间顺序颠倒,将空间界限混淆,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使得每一个时空都包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这种手法的运用,打破时空的界限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和多层次的复杂心理活动,使得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具有多层次性。荒诞离奇的手法――在现代小说家笔下,荒诞常常表现为人与物的变形和解体,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由人变成了一只甲虫的荒诞情节。变形为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怪诞反常,小说家们正是通过这些极度离奇古怪的荒诞手法来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刘文娟.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人物形象的课程社会学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3期.
林回弃璧
假国被晋国灭亡,人们争相逃难,有一个叫林回的人,放弃了价值连城的宝玉,只背着一个初生的婴儿逃命。
有人问道:“你是为了钱财吗?婴儿不值钱;你不害怕受拖累吗?携带婴儿逃难麻烦多着呢你丢掉了价值连城的宝玉,偏偏要背着一个不值钱的婴儿逃跑,这是为什么呢?”
林回答道:“那块宝玉只不过是有价值而已,可婴儿却是我的至亲骨肉,他和我是天然关联在一起的啊!”
因为利益结合在一起的,遇到贫穷和灾祸的时候会相互抛弃;因为骨肉情义相联系的,遇到贫穷和灾祸的时候会相互救援。相互抛弃和相互救援,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这篇寓言说明“以利合”即靠钱财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是不可能共患难的:而“以天属”即靠骨肉情义结合在一起的,却能生死与共。它告诫人们,人与人的关系,不能建筑在金钱基础上,而要靠道义,靠友情。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树叶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寓意: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新年短信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三阳开泰送吉祥,五福临门财源茂。恭祝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你的祝愿。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新年岁首,祝成功和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新年到了,想想没什么送给你的,又不打算给你太多,只有给你五千万:千万要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好久不见,十分想念。在这温馨的日子里,常常忆起共处的岁月。祝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友情是香喷喷的大米饭,热腾腾的涮火锅,火辣辣的二锅头。又馋了吧,新年喝一盅吧!
愿你:年年圆满如意,月月事事顺心,日日喜悦无忧,时时高兴欢喜,刻刻充满朝气,祝福你!
每一年的今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任世幻,时光流转,幸福、平安、快乐、健康永远伴随你左右!
我把祝福和希望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心的祝福,新的起点!
朋友总是心连心,知心朋友值千金。灯光之下思贤友,小小讯儿传佳音。望友见讯如见人,时刻勿忘朋友心。祝新年愉快!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像海洋涌向你,希望我的祝福像一叶轻舟,载你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新年快乐!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煜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又一年深秋时节,又见红叶曼舞于瑟瑟秋风里,红叶点彩的季节,给落叶萧条的秋带来了瑰丽。如霞似火,溢彩流丹。多姿的秋天,被枫叶的鲜红、胡杨的金黄打扮的美丽非凡。
深沉的秋褪去了夏幽绿的霓裳,清爽的风把秋染成斑斓的季节。飘舞的红叶写满了生命的宁静与完美,不浓不淡,自然婉约的妆着,穿过灵魂的高度,向我走来。片片枫红,经霜尤烈,在碧霄下熠熠生辉。片片红叶,红得如醉如痴,红得刻骨铭心。枫叶流丹,总给人带来一种奇美。香山霜重色浓的红叶很美,九寨沟阵容豪华的红叶很诱人,家乡红叶谷缤纷绚丽的红叶很迷人。而名山大川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却点缀着自然秋色的红叶,向世人展示着红叶飘舞于秋日天空中的姿态,坦诚、从容、坚定……
漫步在市区少有的林荫小路上,拾起几枚随风飘落的红叶。微凉的手轻抚红叶,在我她时,我阅读在季节的阑珊处,似乎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红叶,枫红,有和风细雨中的呢喃,也有狂风、烈日和倾盆大雨的洗礼,甚至冰雹的摧残,但红叶依旧灿烂,从不为任何世事改变一生的颜色。在我感悟到红叶特有的绚烂与静美的时候,我感悟到了枫叶如人生一样生的蓬勃、死的无憾的一种境界中的静美。枫叶红了,装扮的不只是秋景,还有生命。于是,在这深秋时节的静夜时分,我让白天随着枫叶飘舞而流浪的心,回归倒电脑的彩色屏幕前,浅唱高吟也好,轻弹键盘也罢,我体会到了红叶这个舞者的姿态,那便是:生如夏花,红如秋叶的淡然!
秋来,冷的很快。北方小城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变得如此的清冷,一场过去的小雨非常轻易地把尚暖的秋日染凉。风,又起了,带走了几片枫叶。枫叶零乱地飘舞,好象流浪的旅人那迷茫的步履,在寻觅着应该属于自己的或冷或暖的归宿。又好象是在祭奠那份已逝的过往,凭吊那些不在的人和事。曾经的爱似秋枫叶,凝聚了美丽却苦短。今天枫叶又一次红了的时候,你是否来过?你看到秋风卷起的满地情愁了吗?天开始凉了,天堂的那一头是不是也开始冷了?此时,我身边的红叶依旧落着,我在每一片红叶中思念过往,让我在思念过往中惋叹。我惋叹的不是送你走,而是留不下。我知道,有些人终究要逝去,就像那些终究要飘落的红叶,而有些记忆却叫我无法忘却。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秋之枫红,本是季节之色,却将岁月定格。生活中的我非常喜欢瑰丽的红叶,便于30多年前开始关注和收藏红叶。从1982年保留第一枚红叶开始到今天,32个春秋过去了,我珍藏了每年一枚的第32枚红叶。32枚红叶,有北京香山的红叶,辽宁本溪的红叶,有丹东天桥沟的红叶,有吉林红叶谷的红叶,更多的是自家附近的红叶。32枚红叶,记载着我32年的人生旅途。每一枚红叶的样子相差无几,而每一枚叶子的故事却不尽相同。习惯成自然,到这个季节,观赏遍山红叶,收藏一枚红叶,成了我生活中必须。红叶,卵形的叶,杂性的花,浓郁的香,甚是诱人,再加上丹枫、火炬、红叶李、红叶树,将其衬托得更加艳丽。捧一抔落叶,摘一叶红枫,一枝一叶总关情!
十月,枫叶红了,如霞似火,溢彩流丹。都说满园春色关不住,此时在我这个凡夫俗子的眼里是满山秋色关不住。片片枫红,如一树火炬,正熊熊燃烧。阳光投射在枫林里面,一叶知秋的况味越渐越浓。回眸处,枫叶更是被时间染红了一枚又一枚,一株又一株。红叶开成一片片的海,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我愿跌落在这片枫红里,踏寂寞于脚下,去循迹一处轻盈,一处清幽。当惊艳的秋色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时,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眼前这一片又一片枫红的美不胜收。枫叶红了,走在用红叶铺满柔软如绵弯曲的乡间小路,远离了喧嚣,心也慢慢平和起来。这样的时候,我就会亲近自然,如此也就还原了那个挥挥洒洒,将自然看通透的最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