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考试题库

会计考试题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考试题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考试题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 无纸化考试 会计基础教学 改进建议

一、会计从业资格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从业资格,否则就是违法行为。会计从业资格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是一种执业资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由国家财政部组织的全国性考试。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各地自行编制教材及安排考试时间的政策,考试涉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而无纸化考试是一种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打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考试模式。吴中区于2010年实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一)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优点

1. 无纸化考试减少了泄题、改分舞弊和抄袭的行为,真实性高

无纸化考试时是通过随机组卷生成试卷进行的,每个考生的考题不一样,从而减少了抄袭的行为。卷子是在考试的前一天才能下载到考试的服务器上并采取加密等多种措施,与纸质试卷相比减少了人为泄题的可能性。提交卷子时分数及时生成,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遏制了人为改分的可能,对考生来说公平、公正、及时、真实性高;对组织机构来说省时、省力。

2.无纸化考试题库内容丰富、覆盖广

无纸化考试题库中收集了大量的试题,有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难易度,各章节知识覆盖面全。

3. 试题内容与时俱进,题库维护具有灵活性和方便性

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每年都有所变化,考试题库做到了根据要求,及时地维护和更新知识点的数量和内容,能与时俱进。这种更新,迫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上不得不关注新知识、新方法,也可以充分说明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无弊。

(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缺点

1.题型的局限性

《会计基础》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四类,但遗憾的是没有实践操作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实践题开发难度大,二是对于准确完成自动阅卷评分,难度大。

2.考试内容的局限性

题库中积累的考试内容理论知识题量多,覆盖面全、广,可实践题少,更别说综合型题目了,虽然在前面四种类型中也有部分题目,但仅仅是凤毛麟角,蜻蜓点水,学生即使不懂偶尔也能蒙对几分。会计岗位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无疑对培养专业人才来说是一大忌。社会上出现有从业资格证书却不敢从事会计工作就是最好的说明。

3.试题的随机性和不确定

实现机器抽取试题,工作效率等各方面提高了,但难免存在问题:如试题内容覆盖不全的情况,个别知识点题量偏多而有些知识点根本没有出现,或者试卷出现非关键性知识点考了一大堆,而重要的、应考的没有考到,让学生感觉有“碰运气”的嫌疑,大大触伤和打击了一批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三、会计基础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应试课程之一,是激发学生能否爱好该专业的“源头”。而目前的基础会计教学现状是:

(一)应试教育难以突破,基础会计教学与从业资格考证的衔接不够到位

1.教材内容实践内容相对较少

教材内容本来就是偏多于理论阐述、制度解释、方法说明,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实行无纸化考试后,更是体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假如说题库做到兼顾了知识的普及性、相关性和连贯性,但是在技能操作的递进性上却无法体现。而专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为了提高从业资格及格率,也只能侧重理论教学,即使进行相关手工操作也是不敢化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过一下场,致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动手能力不强。

2.缺乏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上的资料大多是虚拟的或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填制到真实的凭据,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较为生疏,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往往无从入手,迟迟不敢下笔。

(二)对实践教学的深度探究不够

1.实践教学改革大多浮于表面

有些老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受自身能力、社会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深度不够,不能使学生全面的、系统的、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2.忽视财务小知识的技能培养

以前一直说,从事会计工作要的技能是:“一手好字、一把好算盘、一本好账”。是的,大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皆希望新吸收的会计人员立即进入工作角色。但是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往往忽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填制银行结算凭证时会计数字的规范书写、如何装订凭证账簿、用计算器练习加减法达到盲打数字键盘等等,要知道,这些财务小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是相当有用的。

四、改进建议

(一)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考证体系

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培养目标,知晓开设什么专业课程,毕业时应达到什么程度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试着按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引导启发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以考试大纲为原则,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考证”为准绳,把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授课过程中以多提问多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辅,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会计基础》课程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枯燥的理论通俗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升其操作能力。

3.以实效性为出发点,注重产学考相结合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教学中采取产、学、考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利用暑期进行对口社会实践训练,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学生实训,以及企业参与考证机构实践操作部分题目的研究等,使学校的教学、学生的考证更加接近企业实际情况,企业相对节约了支出,从而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步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良性循环轨道。

同时,还可利用校园网,把从业资格课程的教学大纲、习题、课件等教学资源在网上运行,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随机组卷确定考生试卷有待改进

试题随机抽取后,应组织出卷人员进行必要的手选,以确保试题知识点的普及。同时体现一定的弹性:难易度、重点非重点、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等都要有所体现,消除学生“碰运气”的心理,让好学的同学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会了什么,确信“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只有付出努力才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三)题库建设有待完善

1.加强知识点的更新、补充和延伸,增加实践操作题的考核

我始终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所以增加实践操作题是必然的趋势;同时考证知识点也同样要延伸,为财务会计教学打下伏笔,如存货的发出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都是可以进行选择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道理。

2.创建一个理实一体化的考试题库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很懒,能不记则不记,非要老师逼着他学。因此借助无纸化考试题库这一平台,让学生多练多理解,特别是当电脑上体现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时,学生的视觉感和实践感就加强了,这对学生记忆、知识技能的提高将非常重要。因此建立一个融理论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考试题库将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并且切实地为企业输送更多受欢迎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人民出版社,2010.

[2]刘荣策.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3]陈冬英.论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

会计考试题库范文第2篇

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考试管理,推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规范运行,实现会计电算化考试管理系统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的衔接,经研究,决定调整现行会计电算化考试办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管理方式

依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考试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一项科目,考试报名、考试成绩及证书管理统一纳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范围。全省统一使用由山东欧玛公司开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管理系统”和杭州天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会计电算化考试考务系统”。

二、考试报名

会计电算化考试报名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同步进行,各市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应单独统计会计电算化考试报名信息,利用会计电算化考试考务系统进行考场考点及准考证的分配设置,并向考生发放会计电算化考试准考证。

三、考试大纲及命题

依据财政部*年制定并公布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省财政厅统一组织考试题库命题及更新工作,试题库免费提供给各市会计考试管理机构使用。

四、考试组织与实施

各市会计考试管理机构负责本市及所辖区、县的会计电算化考试考务工作。坚持考培分离,严格审批会计电算化考试点,具体实施电算化考试。为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有效衔接,各市会计电算化考试应于每年6月至8月进行。

五、成绩统计与管理

各市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应于每年9月8日前统计完成当年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及相关信息,并报送省会考办。省会考办统一公布当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各科目成绩,并发放合格成绩单。

六、证书管理

会计考试题库范文第3篇

利用计算机技术代替传统的纸质考试方式,是近年来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网上在线考试系统作为教学信息化的产物,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各大高校的在线考试提供了一种更为规范公平的考试模式,适应了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目前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应用。笔者所在的湖南信息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学校,学校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实现办信息化一流大学的目标,鼓励各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中的网上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学校每年有两千人左右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该门课的出题和改卷以及考试登分和统计的工作量非常大。所有成绩需要人工录入到学校购买的“青果”教学管理软件里去,此过程可能会出现错漏。由于学习这门课的人很多,教师出题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不同的教师所出的题目在难易程度和考核知识点的侧重上有不同。因此改革传统的“会计基础”考试方式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系统设计

“会计基础”课程网上在线考试系统采用了基于J2EE架构、B/S模式、Oracle数据库等技术,主要包括学生考试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考试管理子系统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和约束。

1.学生考试子系统

本子系统对应学生考试终端程序,包括用户登录模块和在线考试模块。它有三个基本功能:考生登录、抽取考试试题、提交答卷,此外还有自动保存和数据恢复、强制收卷、倒计时等功能。

①参加考试的学生在在线考试系统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等相关信息,以便进入考试模块参加考试。其他用户如教师、管理员等也是在该界面进行登录,操作方式同参加考试的学生。

②考试试卷包括学生考试和试卷列表两部分。学生点击考试试卷就可以进入考试系统开始考试。

2.考试管理子系统

考试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模块:用户管理、题库管理、组卷管理、考务管理,它们是在线考试系统中功能最核心也是最复杂的部分。

(1)用户管理。系统的用户主要有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删除、增加用户,为用户角色进行权限设置及个人信息的修改等。

(2)题库管理。题库是考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题库必须是可以扩充和更新的。本系统的题库给教师提供试题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并可将试题的变动更新到数据库中。

(3)组卷管理模块。智能组卷是在线考试系统的核心之一。组卷可以根据考试需求进行设置,在组卷前可以进行章节试题数的设置,以及组卷基本设置。在线考试系统得到组卷需要的信息后,就能根据考试需要进行组卷。模块组卷主要使用智能组卷方式中的遗传算法。

(4)考务管理模块。考务管理模块提供的功能包括考生信息的查询、修改及删除,监考人员信息的导入和编辑,考生考试状态的在线监测,出题教师信息的编辑,考生的考试成绩的查询、打印、导出功能。

3.成绩管理子系统

成绩查询是一个公共的模块,所有用户都可以查询学生的成绩。成绩管理子系统不仅能提供简单的成绩查询,还能提供统计分析功能,如学生成绩分布情况、试值、考试范围、题型分布等,也可以根据专业、生源地、课程、章节、题型、知识点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同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三、系统实现

1.学生考试子系统的实现

学生登录湖南信息学院“会计基础”课程网上在线考试系统时必须提交用户账号和密码,账号和密码是学生的身份证号和学校给定的密码,学生登录了湖南信息学院“会计基础”课程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后,通过验证就可以进入学生考试系统界面。

在考试的试卷界面学生可看到考卷列表、个人信息等。考生的成绩和相关考试信息均可在这个页面查到。参加考试的学生在正在考试的试卷列表中选择操作“参加考试”就可以参加网上在线考试。

考生做完考题以后,在操作界面的左下方有个提交按钮,考生点击这个按钮就能进行试卷的提交,完成整个考试过程。另外,在在线考试系统页面上有考试剩余时间的提示,让考生注意答题时间的安排。考试时间结束,如果考生不提交试卷的,系统就会强制提交试卷,结束考试。考试过程中,如果考生的考试系统出现异常情况,经管理员授权可以再次重新进入在线答题页面并继续参加考试,完成考试过程。

2.考试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1)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管理和维护教师信息和考试学生信息,能够修改、添加或删除学生及教师用户。在线考试系y的角色有三类:学生、教师和系统管理员,添加用户时可以选择相应的类型。

学生:学生这个角色主要在在线考试系统里能顺利参加考试,提交试卷后可以查询考试成绩及个人、试卷的相关信息。

教师:教师这个角色主要进行考试题库的管理。包括在在线考试系统的题库模块录入、修改考试题目等,此外在 考试系统里该角色还能进行有关试卷管理的所有工作,比如:查看、增加试卷, 根据考试变动修改试卷,对系统自动判卷不足的部分补充阅卷操作等权限。

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这个角色负责系统的所有管理事宜。包括负责管理所有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负责所有用户的权限分配、负责考试系统安全性的维护;负责教师、考试学生信息的管理等。

该功能模块实现的类图如图1。

(2)题库管理模块的实现。教师进入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后台后就能进行题库管理的操作。在题库管理操作界面上,网上在线系统会展示系统所有的试题信息。教师也能够根据选择的科目,在在线考试系统里找到相关科目的题目信息,进行题库管理。

教师登录在线考试系统的题库管理界面,在这里能够根据考试需要对试题进行编辑、修改和删除等操作。题目类型可以根据“会计基础”课程的需要设置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等。考试题目的指标包含有知识点、题干、分值等,教师能根据题目类型进行题目的相关设置。

3.成绩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学生提交试卷考试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试卷评分、成绩查询等操作。该模块实现的类图如图2所示。

四、展望

“会计基础”课程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具有灵活性、稳定性、先进性等特点。该系统可以使学生的考试流程得到优化、简化,使教师工作负担得到减轻,使工作效率和试卷质量得到提高,并能识别参加考试学生的身份,加强了考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对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考试改革是一次积极的探索。湖南信息学院考试工作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并为其他实施高校的课程考试改革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曾祥云.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2]刁雪林.基础会计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3]曲相霖.在线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杨贵兴.会计从业资格在线模拟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会计考试题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无纸化考试 设计构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也有长足的进步,但当前在大部分高校考试依然采用纸质的方式,其缺点是浪费资源,效率低下,不符合教育信息化的趋势,而无纸化考试具备随机生成试卷、自动评卷、成绩自动归档、自动综合分析试卷的能力,有效地避免了资源和人力的浪费,有效提高了教师和考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教师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符合现代化的教育形式。

一、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概念

无纸化考试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试题库进行存储管理,并由计算机完成智能组卷、标准化测试、试卷评阅等工作,以取代传统的基于笔和纸的考试方式。目前,无纸化考试系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各省市的驾驶员资格理论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师注册资格考试等都采用了这种考试形式。

二、无纸化考试系统的优势

无纸化考试做为新型的现代化考试手段,凭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主要优势体现在:出卷方便快捷、阅卷准确快速、成绩分析统计科学直观;通过题库系统,只要输入考卷的难易级别,待测试知识点及其他相关条件,教师就很容易地组织出标准试卷;通过计算机阅卷,大大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提高阅卷的准确性;成绩分析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可以方便地进行计算机成绩查询、打印统计和分析等处理。此外,无纸化考试系统的优势还体现在:系统的通用性和扩展性强,易于维护,安装简单,无纸化考试系统对知识点结构的组织较为灵活,对功能模块结构划分较为合理、清晰,且考试系统的题库一般以模块化建设,方便将来的扩展,系统安装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一名普通的计算机管理员就能安装与维护;安全性能高、可靠性好,无纸化考试系统往往对试题进行加密,整个考试过程通讯都在计算机后台进行,系统一般都具备容错与纠错的能力,保证了考试的可靠性、公平性;无纸化考试系统建立电子题库,实现试题的数字化管理,电子题库是无纸化考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考试系统的重要标准,也是考试系统的最具特色和使用价值的模块之一,一个好的电子题库,能够为教师提供优良的教学资源,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考试和判卷更具规范性和合理性,学生答题过程中,由于系统的限制更加规范,一方面防止了学生的错答、漏答,另一方面防止了人工判卷出现的错判、漏判和分值计算错误的情况,使考试更加公正合理,具有权威性;无纸化考试具备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原本繁琐复杂的试卷分析、统计工作,交给计算机处理后,能在瞬时完成,真正实现出出题、考试、判卷、统计等整个环节的数字化,不在需要教师的人工参与,大大减少了人力劳动。此外,无纸化考试还具备一定的反作弊功能,由于考试题目是由计算机按一定算法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避免了考生间互相交流作弊的可能,同时,考试系统的身份验证更加严格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替考,换考的可能性。

三、无纸化考试系统实现方式简介

1.单机模式

即每个机子装一套独立的系统及考试题库,考试的所有信息均保存在这台计算机上。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C/S)

这种结构的出现最初是为了缓解前种模式中主机繁重的工作负担,将原来功能很强大的主机退化成数据库服务器,同时转移原来主机的一部分数据作到客户机上,显然这就增加了客户机的要求。为了运用C/S这样的模式,就需要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安装相应的运用程序,即所谓的两层结构。为了适应一些大型的结构复杂的系统应用,出现了三层结构的C/S结构模式,它把两层结构中服务器部分和客户端部分的应用单独划出来,从而满足大型应用系统的要求

此种模式中,客户端应用程序常以图形用户界面(GUI)表现,易于生成和修改,界面友好,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位于不同的主机上,可扩充性好,能够适应客户机数目的增加和应用处理负荷的变动。

2.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体系(B/S)

在此种模式中,客户端的标准配置是浏览器,如TE,Netscape等;Web服务器成为应用处理的标准配置,数据处理仍然由数据库服务器完成。其优势是: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而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应用软件,其客户端硬件配置要求也较低,只要拥有一台已经连接到Internet的PC,考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在线考试。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管理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如数据库储存空间不够,可方便的增加一个数据库服务器;系统要增加新功能,可以新增一个应用服务器来运行新功能,使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四、无纸化考试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为考试是有特定的对象的,所以考生进入系统应该进行身份验证。考生进入考试系统后就进行考试。鉴于考试环境一般为机房,考试者之间的距离很近,为了避免考试做弊,试卷的试题和题量都应是相同的,但试题并不相同。无纸化考试系统,试卷应该从服务器的数据库随机抽取试题后动态生成的。另外,系统还应该对考试时间进行控制,时间到了会要求考生交卷。考生选择答案提交后,应该由计算机自动判卷,得到成绩后显示出来。考试完毕后,可以返回登录界面或继续考试。

用户的身份不同,使用的系统资源也不同。考生只可以参加考试。管理员可以使用题库制作模块,成绩管理模块,用户添加和管理员添加模块。

题库的设计是无纸化考试系统的一个难点。为了使题库更加科学化、标准化,题库必须具有大量的、高质量的试题。题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收集正在大量使用的优秀试题,二是组织专家专门命题。一般题库的规模都比较大,少则几千道题,多则上万道题,这就要求我们使用紧凑、安全、高效的题目存储方式,并且要设计一个方便灵活的题目输人界面,以便方便的把试题存储到数据库中。题库具有动态性,应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各门学科都在发展变化,学科内容也应不断更新。需要不断的删除、修改、增添试题。另一方面,考生水平也在不断地变化,这样考试参数及考核能力层次也会有所变化。因此要使题库能更好地服务,就应该提供试题的增加、修改、删除功能。一个高效、可靠的组卷算法。

五、无纸化考试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用户注册:用户可以进行注册,然后登录。

用户信息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增删用户。

试题库管理:对试题库进行管理,使试题的增、删、编辑更为简便。

试卷生成:可以指定试卷的各题型的数量,从试题库里随机抽取试题生成一份原始试卷。

考试:系统严格控制整个考试过程,实行时间的监控与权限的控制,考生需要在限定的考试时间内交卷。

计算机自动阅卷:本系统只考虑客观题,要求计算机能自动阅卷,然后马上显示出考生分数。

成绩查阅:考生考完以后,管理员应该能对所有纪录进行查询,并应该可以删除指定记录。

除了实现上述功能以外,系统还应该具有友好、简洁的界面,安全性要高,稳定性要强,能够满足多人同时进行考试。

五、结语

高校无纸化考试是必然趋势,其优势正日益体现出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大部分高校都将采用这种考试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江.基于C/S的职称英语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0(05)

会计考试题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抽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80-02

为全面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高职学院相应出台专业核心课程技能抽考制度,在湖南省专业技能抽考的基础上,根据与专业技能模块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设计《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确定专业课程技能抽考的考核范围、合理设计考核模式和考核内容,开发专业课程技能抽考试题库,完成技能抽考与课程考核的有效衔接,使课程技能抽考成为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检验的重要依据,保证学生专业能力的整体提高。

一、《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开发的总体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与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的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和就业岗位的应用性的特点,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1.课程建设指导。通过《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的制定,准确归集专业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类别范围、通用核心技能和普适性职业素质要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体系构建与动态调整的参考依据。通过《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的制定,使专业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容选择、考核方式、教学方法得以明确,保证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2.专业素质培养和学生发展能力引导。《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既是专业教师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的重要指导,也是学生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和职业发展认识的重要信息引导。通过《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以及抽考内容的选择,使学生明确专业工作的知识要求和能力标准;通过抽考过程,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有清晰地了解,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为今后的能力提高和完善提供目标的指引。

3.职业能力培养效果评估。职业能力培养效果评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抽考,检验学生职业素质水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现状;在能力和素质模块分解基础上,检验承担的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抽考分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结构性特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4.企业岗位招聘和培训参考标准。科学设计、高规范、高操作性的《课程技能抽考标准》,能为行业企业提供重要的专业人才筛选和评价参考。《专业技能抽考标准》整合了企业岗位工作标准,既源自企业,又能适用于企业,实现高职学生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效衔接。

二、《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的开发原则

1.科学性。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内容选择科学,方法运用合理,符合职业院校教学实际,《标准》内容设计不要求面面俱到,重点突出专业课程核心技能的考核。

2.发展性。《标准》要具有前瞻性,能反映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体现职业岗位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职业院校创造性地实施《标准》留出拓展空间。

3.可操作性。《标准》使用要符合目前我省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基本条件,方便专业课程技能抽查组织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规范性。《标准》中涉及的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符合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文字表达准确规范、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文本格式和内容符合规定的要求。

三、《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开发的技术目标

1.专业能力和素质概括的典型性、全面性。专业课程技能抽考,在对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基础上,概括出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将岗位工作进行模块分解为典型工作项目,对不同工作项目的知识和技能点进行准确概括和具体描述,既要突出典型的职业技能,又要体现对职业综合素质的重视。

2.专业课程抽考的形式和评价的操作性。专业课程技能抽考,必须保证评估项目的可接受性和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专业课程技能抽考由学院相关组织机构组织抽考,抽考前一周,由组考机构组织随机抽取专业课程和抽测学生,抽测学生考前半个小时,随机抽取场次、工位,并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在相应工位上进行测试。学生需严格按照试卷的“注意事项”和行业、企业标准化操作规范在规定时间内个人独立完成测试,并体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四、专业课程技能抽考的操作设计

1.考核模块的确定。考核模块的确定主要应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调研湖南省内多家企业相关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的用人情况;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本院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全国专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要求;近几年湖南省及全国由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举办的关于专业典型岗位技能比赛的情况。

2.分值比重设计。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抽考的各项目,从职业道德和行为表现、操作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操作过程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表现占本项目分值的20%,操作技能与作品质量占本项目分值的80%。专业课程技能抽查测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分(含60分)~85分为合格,85分(含85分)以上为优秀。参加专业课程技能抽查测试的学生,可选择不再参加同课程期末考试,专业课程技能抽查测试成绩就作为学生本门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成绩。

3.抽考试卷设计。专业课程技能抽考试卷在内容方面包括两个部分:职业道德与行为表现和职业技能考察,二者所占分值比例为2∶8。(1)职业道德与行为表现。此部分考察的要点是学生对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组织管理观念的领会、职业角色意识、服务意识、安全保密意识、节约意识、爱岗敬业和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礼仪规范。(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考察是针对专业课程所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点,考察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注意事项、任务描述、测试要求。其中测试要求又分为技术要求、职业素养要求、测试时间要求,被测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考试材料与职业情境,测试任务。要求操作规范、熟练。

五、专业课程技能抽考的组织流程设计

要成功组织专业课程技能抽考,首先要出台科学的专业课程技能抽考制度,为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组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专业课程技能抽考标准和题库,再次要做好专业课程技能抽考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专业课程和被测学生的随机抽取、抽测场地、抽测专家的选聘工作等,才能确保专业课程技能抽考的顺利实施,最后要坚持按制度的规定,运用专业课程技能抽考结果,来考核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才能确保专业课程技能抽考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2B).

[2]袁雪飞.关于加强高职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1(上).

[3]许宪国.《会议管理》课程技能抽考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1,(2).

会计考试题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2-02\

从2014年开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难度不断加大,会计职业的入行门槛不断提高。而作为会计从业资格三门必考课程之一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涉及大量的财经法律法规,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繁多,专业术语多,大部分是相对枯燥的法律条文,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考试改革,学校很多中职生因不能适应改革而未能通过考试,导致无法取得会计证。因此,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通过率较低。针对这种状况,为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正确应对考试,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归纳,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了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的特点及难点

这几年会计从业资格一直在不断的改革,从纸质考试到无纸化考试、从各省自主命题到统一使用全国题库、从考试题型各省多样性到全国统一题型、从单科单考到实行三科连考一次性通过、从有部分免考科目到彻底取消免考科目,考试难度在不断的提高,主要难度是如下。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各省虽然统一了全国题库,但因没有指定统一的教材,学生考试时会遇到考试题库里有但使用的教材没有涉及的考试知识点。教材与题库不太统一,各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侧重点不同。

2.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不同,各出版社对教材知识点的编写详略程度不同,影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如:有些教材对税的计算编写详细清楚,有些教材则一笔带过,看似不需要重点掌握,但是在从业资格考试中也会出现复杂的计算税的案例分析题。

二、提高考证通过率应采取的措施

1.积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资源库,应对题型变化。针对教材的不统一、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不同,平时教学中必须建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资源库,积累比较有类型、比较特别题目,吃透考试大纲,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考点进行归类并统一答案,防止学生抽到类似题目失分而影响考试成绩。

2.全面系统引导,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自从无纸化考试后,教材里所有知识点已演变成一条条的题目,考试时随机抽取考试题目,所以对于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没有哪里是重点、哪里不是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课程的内容。同时,这门课程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很多,有大量的知识点要学习,记忆量很大,对此类知识学生学起来一般都会感到枯燥乏味。引导学生理解是记忆的最好前提,如果考生理解了课程内容,再加上熟记知识点,考试时则比较有把握。

3.善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这种理论型的课程,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往往使课堂讲授枯燥,学生学习无趣,听起来像是云里雾里的,不知道教师讲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不同的知识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

(1)案例法。由于这门课理论性强、知识点抽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就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比如在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的教学中,设计如下的案例:甲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企业,2013年6月,该公司会计科长江某将其侄女小江调到公司担任出纳工作,小江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7月小江调到一家外贸公司财务部工作,调离前与接任的小张自行办理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小张接替出纳工作后,另设置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9月,A公司向甲公司购买了一批总价款为3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甲公司收到货款后,小张为A公司开具了收款发票,在填写发票时将30万元误填为3万元,A公司发现后,交给小张进行了更改并加盖了单位印章。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哪些单位不用实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②小江可以担任甲公司出纳工作吗?③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单位的谁负责监督交接?④小张接替出纳工作后,另设置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对吗?⑤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接收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接收单位印章是吗?通过由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与讨论,使枯燥的会计法律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一个案例同时涉及多个考点,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仿真模拟法。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一直以来学生觉得这部分内容较难,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和教学税务软件给学生真实操作工商和税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办事流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以后从事会计工作需要这些部门打交道时该做些什么工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税收基础知识后,针对主要税种,根据现实企业例子给学生出相关计算题,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也认识到这些内容也是未来工作的一部分。如有条件,可以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去参观,请企业专业人士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更真实和直观。

(3)分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课改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除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做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无疑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行之有效的承载体。同时,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活动之一,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可抛出一些题目,如:如何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组织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能较好地克服学生社会经历不多的弊端,又可以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法。学生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从业这门课,除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外,最主要的是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因此在教学中,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前把与这一节课内容有关的习题先归纳起来,并穿插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适时、适当的巧设练习,促进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气氛既紧张又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

三、结语

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要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应改革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对接,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应试能力,为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好铺垫,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蕾.关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3,(7):189-190.

会计考试题库范文第7篇

我国的高等职业类教育正面临着重大转型,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4年3月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中指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向应用技术型或职业教育转型。目前国家已经成立了联盟,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启动的这场转型改革。这将进一步加剧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竞争,高职教育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招生渠道的多样性将使生源差异呈继续扩大的趋势。高职院校现有的招生方式很多,有提前批单独招生考试的,有中职对口招生考试的,有与中职联合办学3+2大专连读的,还有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的3+2本专连读的。即使在国家高考后于秋季录取的学生,也分为文科和理科生。由于录取形式的多样性,造成录取新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同坐在一个教室的学生有的可能连高中都没有上过,有的高考成绩则已达到了本科录取分数线,表现在基础课程上的差异尤为突出。如果说高职院校开设公共的基础课是必须的,那么如果延续以往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任课老师很难以统一的教学标准完成教学计划,同时“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因此,我们既需要在如何创新“教”、如何创新“考”上寻求突破,也要在新型的教和新型的考是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上动脑筋、下工夫。

作为高等职业专科类院校,面对即将转型的600多所新的应用技术型院校加入后的竞争与挑战,惟有不断提升质量,才是生存与发展之道。而质量的不断提升,有赖于有效的实质性的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改革。通过改革不断提升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则具有长远的奠基性的意义和价值。

二、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和考核现状

有论者认为,这些年来,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考评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制度和方法基本上是延续高中的做法,存在许多弊端,诸如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陈旧偏狭、考试题型单调、只重考试组织不重视考试结果反馈等等 [1 ],这既不适合目前坐在高职院校基础课课堂里水平差异极大的学生学习,也无助于担任基础课程教学重任的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现以高等数学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实施现状,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均令人担忧。

1. “压缩饼干”型

有人形容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跟普通本科院校教学方法基本一致,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目标、一个教学标准、一个评价模式,针对性较差。在我国高职院校兴起之初,生源质量还比较整齐,教学效果尚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基础知识差距越来越大,此种教学模式由于没考虑高职生源的变化情况,学生个性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越来越不理想,教和学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不同的生源采取相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

2. 教、考“两张皮”

近几年很多学校考虑到了生源的变化情况,开展了分层次教学,但评价制度却未同步改革,即考试形式还是统一试卷、统一评价标准,其实质就是拿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根源是避免被指“不公平”。这种教考“两张皮”现象,降低了分层教学改革的效果,也挫伤了一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3. 基础课“无用”则删

有的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生产技能的培养,过分强调与生产的对接,增加了大量实习实训课时,大幅度压缩基础课,有的主管领导甚至认为“基础课无用”,采取实用主义的方法,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一删了事。显然,无论是对普通教育还是对专门教育,数学教育都是教育的起点。不少科学家都认为,数学是一把钥匙,只有通过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理解世界、理解世界发展的窗口。21世纪是科技发展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而发展科学,就必须以数学为先。所以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基础课,否则在这种思想引导下把高职院校办得更像技工学校,对学生的发展后劲产生不良影响。

4. 以选修的名义避难就易

有的院校将基础课采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基础课,使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最终放弃了那些难学难考的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的学习,选择那些容易通过考试的基础课程,致使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挑战性和激励性,为这部分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应对当下生源差异化挑战的对策及其反思

从国内相关文献中不难发现,高职院校面对日益凸显的生源差异化现象,纷纷采取各种对策以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1. 分层分类教学

分层分类教学,是基于学生学业差异和个体发展目标差异的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分层教学一般有两种模式,即“班内分层”(隐性分层)和“走班式分层”(显性分层) [2 ]。高职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比较普遍地采取了分层、分类教学的策略。在分层教学方面,大致要考虑“学生分层”、“目标匹配”、“分层施教”和层次化的“考核测试与评价”这么几个基本环节 [3 ]。有的还提出要考虑“作业分层”和“个别辅导跟进” [4 ]。分类教学,则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某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群)就学生某门课程进行补充教学;二是对同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因专业或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不同 [3 ]。这些做法对生源差异化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但由于大多与考试考核方式缺少配合,其效果受到影响。

2. 多样化考核评价

有的高职院校,在语文、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考试中,改变了以往文科理科各一份试卷的单一考试方式,而是全校不同专业考不同的试卷。针对高职生在《高等数学》考试中表现较差现象,一方面降低考试难度,另一方面改革[www .D YLW.NET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传统考核方式不科学的地方,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采取数学能力测试、数学建模、撰写校论文、学生自己出试卷等方式,避免一次性终结性考试对学生产生的压力。有的院校坚持“能力本位”的观念,实施“模块式”考核。如语文课程分为“语文解读”、“语言与交际”、“文字与书法”和“实用写作”4个模块,高职数学课程则先将教学内容分成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多个模块,然后针对不同专业的性质选择考核不同的模块。这些院校也会采取思想政治课考试不限定答案、数学学习开办数学竞赛、语文课程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书法大赛等竞赛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1 ]。这些举措都有值得肯定之处和继续深入探索优化的空间。

3. 上述对策的理论基础之合理性的反思

论述分层分类教学的许多研究者,提到了“最近发展区”、“掌握学习法”和“多元智能”等国外相关教育理论,却极少提到“因材施教”这一古训,真有些数典忘祖之嫌。在引用了上述外国教育理论观点的文章中,对这些理论的解读也难免断章取义或者误读泛用。比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的是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更少指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针对学生差异化现象而采用分层教学或分层考核,用维氏最近发展区理论远不如用孔子的“因材施教”来得贴切。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般多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应用,一是强调人的智能可以有多种组合类型,且每种组合之间不存在高下之分,二是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其特长的方面切入,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增强。即使不考虑这一理论适用对象上的年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基础课程教学和考核分层化的解释力度也是不足的,因为高职生表现在公共基础课上的差异,主要是水平差异而非类型差异。

美国学者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主要针对30名左右学生的群体教学效果不及1:1个别教学而提出,也主要在基础教育领域适用。布氏理论针对以往“学生有学得好的,有学得差的”和“有学得快的,有学得慢的”两种主张的不足,提出“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很好”的观点。在这里,时间可以有多少之分、速度可以有快慢之别、提供帮助的方式更要因人而异,这些隐含在“掌握学习”理论中的思想因子,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尝试差异化教学和分层式考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四、关于分层次考核内容选择原则的思考

高职院校开设的高等数学、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以及思想政治课等公共基础课程,总体上看是要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因而一般要坚持“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然而,学生所学专业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性质上的差异,学生学习相关基础课程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又应当成为我们选择具体考核内容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性要求。

下面以高等数学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主要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基本素养,以及用辨证的、复杂的眼光看待事物和问题的态度等等;二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三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成为不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超越的人。因而,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应围绕上述目标来选取,尤其要注重如下原则性要求:

1. 考核内容选择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

由于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内容的难易的确定,不是由教师单方面主观决定的,而是由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来决定。教学内容难度过高,会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难度过低,则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考核试题的选取应与学生现有水平相匹配。比如高等数学课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补充一些高中知识,以补上他们数学知识链上断掉的“链环”。在考核高等数学“极限”部分的内容时,这部分学生就不要出证明极限等类型题,只要求会计算函数极限即可。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加入适当的极限证明题,以提高其抽象思维能力。

2. 考核内容重点与专业课内容有机衔接

高等数学与专业课之间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关键是对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设计要合理,在保证数学基础必要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重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并积极主动配合专业课教学,在内容的选取和习题的配备的衔接上尽量结合专业课教学的需求。比如在制定高等数学教学计划前,首先对专业课需要的数学知识情况进行摸底,列出若干与专业知识点相匹配的高等数学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点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考试题尽量与相应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不断渗透专业知识,让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专业内容的熏陶,拓展专业知识视野,增强对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关联度的认识,体会到数学是学好专业课必备的基础知识。平时的考查测试中,习题与试题尽可能与专业相结合,试题创编上更要注重结合专业知识。比如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导数应用学习过程中,可以编制出油罐容积计算及如何节省材料的习题,对电气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闭合电路中用电器如何匹配功率最大的习题,对房地产专业的学生,可以有租金计算、租金收益之类的习题。如此充分发挥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和热情。

3. 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相结合

高等数学课并非专业课的附属物,高等数学与专业课应各有其独立性,又互 为所用。完全按照专业课的需要来设置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做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会导致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上的零散或知识点的过窄,破坏高等数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些学校过分强调与专业课“无缝衔接”,这是短视的。所以高等数学考核内容的确定也要有前瞻性,习题的设置要有些拓展题和发散思维方面的试题。要树立掌握系统、坚实的高等数学知识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石的观念,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现实学习的需要,也要考虑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较为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注意在数学课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论的内容,以提升高职生面向未来的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考核内容的确定,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又要结合专业课对基础课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设计好基础课考核内容和考核重点是做好分层次考核的基石。

五、分层次考核程序及步骤的优化

1. 分层次教学是分层化考核的重要前提

由于生源层次的多元化,入学初就要做好分层次教学,如何科学准确地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就非常关键,入学初的分班基础工作一定要做好,多班的专业如何分好层次,单班的专业如何分好层次,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分层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我院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区分了三个层次,一层次是高考理科班录取的学生;二层次是高考文科录取和单招录取成绩好的学生;三层次是对口高职和部分单招学生。一层次学生从知识角度就是属于基础较好、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学习基础知识处于领先的梯队。二层次学生属于基础中等,新知识学习接受一般,基础知识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群体。三层次是属于基础较差的群体,接受基础基本理论困难,学习处于落后的群体,也是产生不及格成绩的主要群体。当然每个群体的分配也不是绝对的,在参考高考成绩的同时还参考了入学摸底考试成绩,学院为了避免成绩的不公平和为评奖学金提供较科学的标准,对各层次的学生期末成绩进行了适当修正。如期末参加各层次试卷成绩:一层次的分数在0~100之间;二层次的分数在0~90之间;三层次的分数在0~80之间,这也体现了公平公正,量体裁衣、各取所需的原则。

2. 做好学生心理抚慰和解释说明工作

在分层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因为“分层次考核”,一方面要做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不挫伤少部分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对低层次学生要做好思想工作,尽量减少自卑消极的情绪。在分层次时,除了主要以高考成绩和入学摸底考试外,还要广泛地征求班主任及学生本人的意见,让学生进行客观自我评估,作为具体分层次的重要参考。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分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确认,可以申请参加上一层次考试,如果在高层次的学生不努力,根据平时考核,教师也可以将其降为低层次,也是一种警示和激励。

3. 建立好各层次的题库

建立与学生分层相适应的试题库是必要的,要有效地做好分层次考核与评价,首先就应解决分层次练习问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对各层次的要求有明确了解,这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向上一层次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院高等数学试题库有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知识练习,是所有学生的必做题;第二阶梯为基础综合题,是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学生要达到的水平;第三阶梯为拓展性综合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主要针对第三层次学生。这样既能使低层次的学生有机会练习上一层次的习题,又能使高层次学生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为将来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在开学之初就建好各层次的考试题库,一是为学生选择层次提供参考,二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练习提供平台。期末建立考试题库要注意科学化、规范化。

4. 分层次考核要融入教学全过程

高考的功能是选拔,注重的是结果。而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功能是促进学习,是形成性评价,应避免期末突击考试,这就要把考核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我院高等数学课,近年来将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重由30%调整为50%,其中课堂笔记和预习占成绩15%,这项考核有利于学生平时养成课上记录和课下预习的好习惯;课堂回答问题15%,这有利于调动学生课上积极思考;平时测验10%,则便于掌握每个学生阶段学习的情况。由于平时考核分数较高,考核时要注意考核的公开透明,力争做到科学、公正、公平。为了使考核少出误差,每门课程设两名课代表,协助教师做好成绩考核工作。一个课代表主要负责课堂上的过程考核,如提问、讨论发言、课堂练习等,另一个课代表负责课下辅导、作业收取、复习预习情况的检查等。实践证明虽然数学课比较抽象难学,但把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后,学生明确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期末成绩优秀率也显著提高。

5. 分层次考核的动态管理

分层次考核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能上能下的,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对于那些入学之初虽然基础较差,但由于刻苦努力后由后进变先进的,是很有必要对他们的层级进行调整的,以实现分层次考试“奖优罚劣”目标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个别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也形成学习压力,营造“后进赶先进”的学习气氛。我院通过几年来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同学都能努力由“低层”向“高层”靠,不合格学生明显减少。

分层次评价是一件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5 ],然而,既然是对不同学业发展水平的高职生都有益处的举措,就值得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许 元.关于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47-50.

[2]王昭君,甘 雄.分层教学的意蕴与实现可能[J].现代教育科学,2012,(2):53-54.

[3]张田林,唐 迪,洪 欣.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探索[J].江苏高教,2013,(2):138-139.

会计考试题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双证融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合格率

为贯彻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推进我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为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现针对我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测中的“双证融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会计专业“双证融通”的界定

“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它是指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一种互认和沟通。其实质是职业学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

“双证书”制体现了职业教育突出职业能力的特点,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学校以会计品牌专业建设为背景,以会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对“双证融通”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其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会计专业“双证融通”的必要性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认证并管理着后续教育。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否则不能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考试或评审、会计专业职务的聘任、不得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这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

会计专业“双证融通”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该专业在生产实际中的要求相一致。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对口率与就业率。

三、“双证融通”的基本途径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我校连续三年的合格率在逐步提高,而且都超过全省平均合格率。原因是我校调整会计专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2003级、2004级会计专业学生的考证课程教学辅导安排在第8学期,考试在第期进行,这样安排的不妥之处在于,学生一边毕业实习一边复习迎考,效果欠佳。于是我们将2005级及以后的学生考证课程教学辅导提前至第6学期,考试在第7学期进行,若考试未合格还可利用在校机会再考一次。学校组织专门教师对第一次未取得合格证书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学生通过在校的第二次会计证考试,总合格率将会上升。我校2005级会计专业学生第一次考证合格率为53%,第二次考证合格率为59%,累计合格率为81% 。

但是2010年我校及全省的平均合格率却大幅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2010年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部实行了机考。机考的题目量大、知识点多,考生有些不适应,导致合格率大幅降低。

针对上述不利因素,我校采取以下措施,突破“双证融通”的瓶颈制约。

(一)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校本专题教研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江苏省财政厅组织,采用的是行业标准,涉及专业内容面广量大。因此我校组建了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将富有教学经验并且责任心强的会计专业教师定位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教学岗位上,明确教学任务和考试通过率目标。学校制订相关制度,明确会计基础课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两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学校专门成立会计证教学研究活动小组,及时开展“五课”教研活动,即上课、说课、议课、听课、评课活动。每门考证课程均建有集体备课小组,制订授课计划、研究课堂教学、探究单元测试、做好学习评价。

(二)收集考试信息,整合教学资源

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机考以后,每门课程的题库量大约为4000道题左右,试题容量大范围广,涉及的知识点繁多,所以学校应多渠道收集各方面的考试信息,有针对性地复习迎考教学资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研究:一是分析剖解考证教材内容,将知识点习题化,对每一章节内容通过单选、多选、判断和不定项选择予以覆盖,不留死角;二是将配套的习题集中题目融入日常考试题库中;三是不断收集往年考试中出现的偏题、怪题,予以剖析。将以上三方面的题目进行整合,做成20~30套模拟试卷,每套试卷的题目尽量不重复,达到考前复习模拟冲刺的效果。

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辅导资源库的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全体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合格率的目的。

(三)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在第六学期开始将考证课程排进实施性教学计划,具体课时安排为:《会计基础》6课时,《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6课时,《会计电算化》3课时。每两周测验一次,每月月考一次,成绩及时反馈家长。第七学期安排《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每周周考一次,并且安排两节试题评讲课。对于第一次考试未能取得合格证书的同学,将在第八学期利用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专项辅导,确保大部分同学经过两次考试,能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四)集中学生参考时间,做好考前模拟

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时间分散在9月至11月,期间跨度有3个月,每天均有考生参加考试,既影响日常的教学,又影响了学校组织学生考前模拟和冲刺。随着时间推移,应考人数会越来越少,于是我们学校与当地财政部门协商,尽可能将考生考试时间相对集中,目前我校学生考试时间相对集中在11月,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利用9、10两个月的时间充分准备,进行6次考前模拟测试,提高了学生的第一次考证合格率。

(五)优先考虑推荐就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校毕业推荐工作采取用人单位挑选和学校择优推荐、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相结合原则,其中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将优先被推荐到用人单位,此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制订会计证教学团队奖励方案,加大奖励幅度

首先,以整个年级为整体,在会计证初次考试中年级平均合格率超过市平均合格率12个百分点的方可奖励。然后,再在各班级分配,将年级奖金总数除以各班级合格率累加数×某班的合格率即为该班的奖金数。以学校整个年级的考证为整体,既强调团队协作,又强调教师互相竞争。

有了上述卓有成效的几项措施后,2011年和2012年我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迭创新高,2011年超市平均合格率近20个百分点,2012年超市平均合格率超3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