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二十四孝全部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若是夏天去万和宫,满眼绿树成荫,周围鸟语花香,让人神清气爽。也许你不曾想到,如此和谐美丽的万和宫,在十年前,还是万庄村头一个废弃的大水坑。村民们都把这个大水坑视为垃圾坑,谁也没想过,那上面能变出一个环境优美的宫苑。
“敢叫天地换新颜”,万庄村的儿子王殿明做到了。他从1970年入伍,在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一干就是30年,2001年退休,已是正团职军官,他退休不退色,依然保留着军人的那股劲。从2006年开发建设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万和宫至今,王殿明以“和”立业,“和”字开始贯穿他的事业和人生。同年,王殿明筹组河北万通万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8年创办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致力研究“和”文化,如今,在万和宫的基础上,王殿明正进一步大力建设中华尚和园。
那时的王殿明已过天命之年,穷过,饿过,奋斗过,迷茫过。是什么促使他走上“和”的道路?如今,“和谐”这个词对于人们来讲已不再陌生,那么,“和”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用王殿明自己的话说,“‘和’是一种哲学思想,是世界观,是方法论。用‘和’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是能解决一切矛盾的答案。”
王殿明先生还哲理深邃地讲到:“天有大美、地有大美、美不胜录,但有一个字可概之——‘和’。就人生而言,从孕育生命到生命出生,从成长到人生而立,再到事业有成,直至生命结束,有始有终地由‘和’相伴,‘和’之美,‘和’之大,‘和’之贵,故说:‘人从和中来,中和而去’。”
“和”之源泉
2001年,王殿明从部队退休,创办了河北青华苑高校服务有限公司,军人出身的他把生意搞得有声有色,富起来了,他始终没有忘记养育他的热土——万庄村。在河北和谐文化研究会里,王殿明宽大的办公桌上摞了一百五十多本关于“和”的著作,这些都是王殿明平时阅读的书籍。
1970年,18岁的王殿明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白求恩军医学院一干就是三十年。在部队里,“白求恩精神”教育着他,加上从小父母与人为善的影响,王殿明开始亲身实践“和善”的精神。“刚入伍时,从家里拿了18块钱,部队津贴每个月是6块钱。我们有个班长,家是唐山的,非常困难,他母亲在外面讨饭,我就和几个战友商量,我拿了五块钱,给他寄回家去了。他后来也不知道。这都是家庭和部队对我的教育。”
在军医学院里,王殿明努力要求上进,从普通战士升为军务处长,上校军衔,历任校党委委员等职。作为一名军人,王殿明注重学习,学习著作,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我当过书记员、保密员,看很多报纸,《环球时报》啊,《参考消息》啊。后来自己开公司,订了很多书刊杂志,《环球人物》是我每次必读的。”
“和”是太阳
说到从部队退役,到创业办公司,再到研究“和”文化的过渡,王殿明十分认真:“从军医学院退休后,不用工作,开始休息,每个月几千块钱退休金,生活上也有保障,于是开始考虑到人生的价值问题,考虑到一些理想信念,想做一些事。”
随着公司业务走上正轨,富裕起来的王殿明始终不忘回馈家乡。回到家乡,王殿明发现村里“吃水不行,路不行”。于是,2003年,王殿明投资18万给家乡的农村打井,让家乡人民喝上了甜甜的自来水。2004年,他又拿出15万元,给万庄村铺路,方便村民出行。但同时,王殿明感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之外似乎还缺点什么。
“之前万庄村有一户人家,弟兄两三个,不照顾母亲,老人家没饭吃。他们现在给父母讲道理,说她啥都不干,吃什么?”说到这里,王殿明非常激动,“和文化讲究平衡嘛。母亲老了,那你小时候,什么都不会,父母跟你说这些了吗?管你要什么了?父母养育了你,不能动的时候,你应该给父母。这就是‘和’最核心的理念,平衡。给少一点,父母不会计较你。太少了就不行。办任何事都讲究平衡。礼尚往来,都是平衡。”
王殿明说,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层面也不能落后,要让大家意识到‘和’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后来万庄村的万和宫。
王殿明想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一路走来我慢慢感悟到,要想做成一件事,要想让人们感受到幸福,不仅需要‘合作’的‘合’,更需要‘和谐’的‘和’。‘和’的内涵非常丰富,但这些内涵当中,作为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最重要。”
2009年底,王殿明与几家单位和一些媒体合作,举办了“万和宫”新二十四孝评选活动。“希望能通过这些孝的使者,给更多人传播孝的理念。如果能通过这次活动,让‘孝’这一善念在千百人心中扎下根儿来,那就是最大的善事。”
然而,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年多的海选,王殿明遇上了各种困难。“为了找到那些行孝的典型人物,我们上山下乡,真不知跑多少边远地方。”
有一次,在看了几百封群众推荐信后,王殿明被河北省行唐县龙州镇西关村的张建霞深深感动。她了为了挽救患有肝癌的公公,毅然捐出自己69%的肝脏。“这样超越血缘的亲情,正是我们想找的典型!”2009年底,王展明不顾天寒地冻,赶到西关村。“到了当地我们才知道,她的公公病情忽然恶化,全家人都去了北京求医了。”
“过了大概一个多月,我又去了一趟。”然而这时,张建霞的公公刚刚去世,她根本不愿谈这些“不值一说”的事情。两周后,王殿明再次启程,带着“新二十四孝”的评选材料三顾茅庐。这一次,为了说服张建霞,他说了整整一个上午,反复强调这个活动的积极影响,最终,张建霞被感动了,决定参加评奖,把“孝”的理念传播出去。
一年间,王殿明共征集到来自北京、河北、湖南、广西、台湾、香港等30余省市地区共1万多份案例。随后,他又请来中国伦理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等机构以及各大高校的专家组成评审团对这些案例进行评议,最终确定了评选结果。
“首先向古今二十四孝敬礼!”颁奖典礼上,王殿明眼含热泪,向全场行了个军礼。会后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多次都感到身心俱疲,甚至想到了放弃。忙活到最后,资金已经很紧张了。孩子要在深圳买房,我都没办法帮忙。只要我们达到了推广‘孝’的目的,一切辛苦都值了。”
怎么看待“和”文化?王殿明认为,“人们有很多好的思想,这些想法像珍珠一样散落了,怎样把它们整合起来?‘和’就是能穿起这些珍珠的线。在这么多的思想文化里,‘和’是太阳文化,是最温暖的那一个。”
“和”之光辉
几年来,王殿明用“和”文化的思想建设万和宫,倡导万庄村人民和谐友爱,和善孝顺。如今,在王殿明数年来的大力倡导下,万和宫建起来了,万庄村人民的“和”文化意识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现在,不仅是外在的村容村貌变得干净整洁,村民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据万和宫的工作人员介绍,一次,在听过讲解员解说24孝的故事后,村里的一位妇女非常感动,深受教育,回去了就把年迈的婆婆接到家里照顾。几年过去,村民们开始懂得文明礼貌,见面主动打招呼,有小摩擦也不会大打出手,在“和”文化的感召下,许多家庭还自发建起了“和”文化展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主题展示“和”文化。“许多人家买了字画、设计了工艺品,用来展示‘和’文化与家庭和谐。”王殿明欣慰的笑笑,“这是一个过程,我们还在继续努力,让万庄村真正成为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
王殿明认为,他推崇的“和”文化,是一种信仰。如今,他的“太阳文化”,光辉不仅照耀到自己的家乡万庄村,还给那些提供后勤服务的学生带去了温暖。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之风骨,王殿明亲任总编,编辑出版了“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系列丛村,计有《万庄史话》、《万庄神韵》、《万庄与临西》、《万庄故事》、《万庄民俗》与《万和庄的故事》、《各之韵》等七部,另有《和谐人生三六九》、《和之说》、《各宗史伯研究》等等,价真货实地为和谐中国之程又奉献了一份高层次、有档格的文化盛宴……
在今年最新公布的百家姓排名中,“李”姓荣登首席。那么“李”姓最早是怎么起源的呢?相传皋陶是远古帝王的后裔,曾被大禹视为继承人,可还没来得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此后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规劝纣王改正,却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走到今河南西部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突然理征的妻子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叫“木子”的野果,便采下来吃,母子俩因此保全了性命。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更为了避祸,他们后来逃到豫东,并在苦县安家落户,便将“理”姓改为了“李”姓。
I 小小飞蛾爱偷大象眼泪I
在非洲,有一种飞蛾专门喜欢在大象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偷取大象的眼泪。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大象的眼泪中含有很多盐分、水和少量的蛋白质,正好是这些飞蛾最喜欢吃的食物。而另一种生活在东南亚的飞蛾,却远没有非洲飞蛾那么“友好”,它们简直就是在大白天明抢大象的眼泪,完全和强盗没有什么两样。它们将身体,尤其是翅膀的部位频繁地横扫过既定目标的眼睛,刺激大象的眼球,逼迫对方产生眼泪,以供它们食用。除了大象之外,比如野水牛、鹿、貘这些性格比较温和的动物,也都是这种飞蛾无情掠夺的对象。
I 二十四孝故事之孝感动天I
舜是传说中我国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象,曾多次想害死他――他们让舜修补谷仓的仓顶时,在谷仓下纵火,好在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得以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用土填井,幸而舜掘地道得以逃脱。尽管如此,舜事后却毫不记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时,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王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瑛嫁给了他;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考验,尧最终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临天子之位后,每次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弟弟象为诸侯。
I 靴子的演变I
在战国之前,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喜欢穿一种用皮子制作的高帮鞋,但汉族人一直是农耕的生活方式,所以主要穿着的还是布鞋。直到赵武灵王引进了胡人穿着的高帮“皮鞋”,并取名为“靴”,汉族人才正式开始穿着皮靴。
赵武灵王引进皮靴主要是为了便于军队征战。当时骑兵是军队的中坚,靴子帮达到小腿,有利于小腿部分的保暖,还可减轻小腿和马鞍的摩擦。另外将裤管塞入靴筒也使骑乘变得更加便利。再后来,穿靴子开始在北方的汉族人中间变得很普及,甚至妇女也穿靴。有一个智破疑案的故事,就是由一双女靴引起的。北齐的时候,有一个妇人在汾水河畔洗衣服,因为怕河水弄湿了自己的新皮靴,就把靴子脱下来放在岸上。此时一个男子骑马从此路过,看到妇人的靴子很新,就用自己的旧靴换了妇人的新靴。待她发现,男子已经走远了。妇人于是报了官。并州刺史王谐听后想到了一个破案的妙计。他叫人把城外的老妇人都召集来,让她们看这双靴子,说有个骑马的年轻人让贼人抢了,人已经死了,只留下这双靴子,问大家谁认识这双靴子。这时人群中有个老妇哭了起来,说那是她儿子的靴子。王谐于是顺藤摸瓜,抓到了那个换靴子的人。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在当时的北方,人们普遍穿靴,而且男靴和女靴几乎没什么太大区别。
I 古人一天吃几顿饭I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那时候没有钟表,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是在隅中之前,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顿饭叫哺食,一般是在下午四点左右,而且通常不另做饭,大多是稀食。如今在山西、河北和河南几省交界的山区,还保留着这种每日两餐的饮食习惯。
因为是一日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论语・公冶长》里记载,孔子的弟子宰予在白天睡觉,被孔子看见了便感到非常失望,为何这点小事儿就让孔子大动肝火呢?这是因为“昼寝”必在两餐之间,吃了睡,睡醒了又吃,不久日落又该就寝,这一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关键词 新时期 忠孝两全 中学生 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理论的基础,也是新时期我们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培养“四有”新人的有效举措。自古以来,多少诗文、戏曲褒扬了“为国尽忠”和“在家尽孝”的动人事迹。比如“岳母刺字”,鼓舞岳飞精忠报国,让儿子心无负担地抗击金兵,成就了岳将军的千古英名;京剧的“四郎探母”中杨四郎去宋营探望佘太君的那句唱词“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让人潸然泪下,引起了大家思念亲人的共鸣。
在新时期,“为国尽忠”和“在家尽孝”被赋予了时代新意义。对不通的人有不同的具体体现:作为军人,为国尽忠就是站好每一班岗,平时刻苦训练,战时英勇杀敌;作为教师,为国尽忠就是无悔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作为中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做新时期建设的接班人。
中学阶段是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成长不同步的阶段,也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思想道德课一定要加强对这方面的认知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法律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育人先树德,如何在道德的层面上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呢?这是一个体系庞大的教育课题,笔者先从中学生的教育目的,即“为国尽忠”和道德养成即“在家尽孝”两个层面来阐述之。
1新时代的中学生如何践行“尽忠”的义务和责任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举国上下为之齐努力,共奋斗。做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明确认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每个中学生应当面对的历史使命。因为它贯穿着整个初中生活的学习动力和自己将来的努力方向。那么,如何积极做到“为国尽忠”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1好好学习,全面发展
告别了小学生的幼稚和天真,学生们迎来了课业相对繁重的初中学习,多达十几门的课程,让初中生们有个艰难的适应和调整过程。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在学校开设的学习课程里,培养自己更感兴趣的一门甚至几门课程,在对知识的摄取上向着广度和深度延伸,要在强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平衡。
1.2乐于吃苦,磨炼自笔者
这里的吃苦,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学习上的苦。学习的过程是个艰苦、寂寞的过程。二是劳动上的苦和累。现在的中学生,坚持天天做家务的是少之又少。所以笔者们的思政教师,还要在学生中倡导热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通过适度的体力劳动,锻炼了身体;树立了劳动的意识;加强了同学间的集体协作,有助于同学们集体感荣誉感和互助感的培养。以上这些,为同学们健全的人格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2“在家尽孝”在新时期的理解以及初中生如何做到“忠孝两全”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笔者国古代将它与“忠”并列地称为“忠孝”,并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把父母双亲列在仅次于天、地、君主的位置。这一传统美德流传了几千年,到今天,笔者们非常有必要加以弘扬光大。如何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孝道教育,鼓励和引导同学们主动尽孝心,培养责任感,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2.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虽然是初中学生,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还不完善不成熟,死板强硬的教学和传统的说教式唠叨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只会让学生们更反感,笔者的做法是:结合孝道小故事,润心灵于无声处。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们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报恩寓言,还有古代“二十四孝”里合乎现代道德伦理的故事,如“清明节的由来”等等,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心灵的震撼,启迪他们对孝心的赞同和向往。
2.2身体力行,持续发扬
过去,凤城镇阎庄村是有名的乱子村,思想观念落后,人员关系复杂,计生矛盾突出。自去年动员实施江苏省首批“土地增减挂钩”示范村和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村以来,计划生育家庭获得的实惠也越来越多。村里计生户史月芝家算得上村里的最穷户,邻居都装修了房子,可她家还是毛坯房,没钱装修,只有几件不像样的家具,屋里屋外空荡荡的。史月芝向人说起买房就哭了。因为家穷,她买房的大部分资金都是向亲属朋友借来的,负担很重;村里为给她减轻负担,办了低保,还为上大学的孩子申请了贷款。除此之外,该镇村还把与民生相关的补偿、道路、环境、供电供水、家电下乡、惠农服务等20多项事务纳入服务项目,采取“一站式服务”,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在服务计生家庭方面,制订了严格的扶持方案和规章制度,针对计生困难家庭的补偿、供暖、供气、水电等惠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情况,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人员同计生服务人员一道与计生户促膝谈心,能现场解决了的当面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给上级部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该村计生负责人路绍亮在制订服务细则中,明确目标,办事项目适合公开的,在最短时间内向计生户公开,使计生户坐在家里就能得知自家所享受的服务,让想办事的计生户对所办的各个环节一目了然;计生户对服务进度、服务性质等信息一目了然,确保实惠多多。
该镇村为把服务项目延伸扩大,先后请电影进村、运送体育器材进村、绿化进村、路灯进村,对农村环境实施“一键修复”,确保新农村新家庭幸福指数。过去的老思想老观念也基本看不到了;新村绿意盎然、宽敞明亮、干净卫生,横竖成排,管理也民主化了,计生户对生男生女也不怎么迷信了,最相信的是计生部门请来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只要不得病,能过上幸福生活,男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阎庄村李庄自然村李丙军,在村里是计划生育先进骨干,自己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还动员自己的两个弟弟积极响应,全部一胎化,日子过得甜滋滋的。当他看到阎庄村新农村带来的变化时,主动动员全家实施这一幸福工程,由于思想先进,还被镇村重用,提拔他加入到村干部行列。李丙军向入村的工作人员汇报说:“农村耕地减少,要想致富必须利用闲散土地,少生孩子多搞种植和养殖,才能发挥新农村的建设作用。”
婚育文化“弹”出先进文明的家庭
说起凤城镇自发成立的计生唢呐协会,不论哪家小子结婚,还是闺女出嫁,都要演出几段计生小戏,“不再是个小子迷”、“女儿也是传后人”、“性别比不能再失调”等小品连续演出,场场爆满,掌声阵阵;像这样的演出在农村不单单在小青年结婚上,还在开业庆典活动上出现,只要留心就能看到听到。这是凤城镇文化站、计划生育服务站联手打造的婚育新风文化阵地,宣传计划生育、教育育龄妇女、传播婚育知识,尊老爱幼、共同担当起育人灵魂的责任。在新农村文体活动中心,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群,这里有文化器材、农家书屋、科技讲堂,法律咨询、妇幼保健知识已成为群众的精神食粮宝库;新农村社区计划生育服务更是俱全,计划生育宣传画、多功能服务厅,世代服务中心,广播服务等多项服务齐全;除此之外,该镇每年还上演两台大戏,让婚育新风人人皆知、家喻户晓。闫庄村年过花甲的李敬堂老人,一生拉扯三个儿子,作难受苦,他看了小戏“多儿不多福”,老泪纵横,竟然拉着演员的手要求再往下演,他看完戏回家就劝说儿子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少生快富。日前,他的儿子都靠养殖种植发了财,率先走上了少生快富的道路。
该镇除利用婚育新风教育后人之外,孝敬老人也蔚然成风,被世界华人传咏的二十四孝之首的“丁兰刻木”,被镇作为宣传题材广为宣传,镇文化站站长赵井坤,还专门把传说中的丁兰雕塑在文化站内,让人看了受益匪浅。今年43岁的王小丽,是南关村的一位农民,十年前,公公因脑外伤成了植物人,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庭重担落在了王小丽身上,王小丽每天坚持给公公喂饭、洗衣、擦屎刮尿、推轮椅、为公公洗澡,坚持15年照顾瘫痪植物人公公;除此之外,王小丽还要种地、照看孩子,支持丈夫在外跑生意。一位县里退休老干部看到王小丽,经常推着公公逛公园,感动地说:“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能坚持照顾公公,使整个家庭幸福美满,大家都应该学习你这种精神。”在凤城镇近年还涌现出南关村捐肝救母的小青年张辉;丁兰集村自强不息编制竹篮,终于让家庭过上富裕生活的残疾人张杰等众多新事新风新家庭。
“双牵手”牵出幸福大家庭
留守儿童和计生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凤城镇大学生村官不这么想,青年一代完全有能力撑起这个大家庭。车城翰是镇大学生村官的组织者,在跟随计生部门“新农村新家庭”实施中,深入村民家中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发现一些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有的一年才回家一次,照看孩子都落在年迈的老人身上,长期下去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利;特别是假日和礼拜天,家中老人更是力不从心,不好管教,孩子经常出去打闹、戏水、上游戏厅、逛马路、往网吧里钻。车城翰每到一家庭都要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他都耐心地解答;车城翰干脆腾出村里的会议室,专门成立了一个免费助教班,自己抽出时间来辅导学生。
一、促进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意义
首先,影视文化产品出口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影视剧的编剧、摄制等的制作成本极高,如2001年11月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片第一集,投资达1.3亿美元,但影视剧具有易复制性的特点,拷贝的成本极低,向更多的国外市场销售播映,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据统计,1980年,好莱坞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仅占当年票房总收入的30%,到2004年,海外票房收入超过70%,此后海外票房比例有增无减。目前好莱坞电影确实是唯一进入世界所有市场的电影,占据了全球九成以上市场份额。2009年,美国电影票房收入299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内票房收入106亿美元,国外票房193亿美元,国内受众14.2亿人次,国外受众57亿人次。而且,影院的票房收入只占好莱坞电影总收入的20%, 而约有80%收入是由非银幕营销所得,如电影的DVD、VCD、图书、画册、相关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影院阵地衍生品等。美国电影在其全球化市场中,以一种跨语境的方式获得世界电影的财富。
其次,影视文化产品出口可以带动旅游发展及实物商品的出口。电影可以带动影片外景地的旅游,影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可以带来实物商品的出口。如2001年获多项奥斯卡奖的影片《藏龙卧虎》就在浙江省安吉县的“中国大竹海”景区拍摄,影片播映后安吉竹乡景区名声远扬,2001年头3个月慕名来到这里的中外游客比2000年同期增长42%,旅游收入增长60%,沉寂了千年的竹海终于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人群。
第三,影视文化产品出口可以扩大我国的文化影响力,维持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如美国将文化看作与军事、经济同等重要的“ 软权力”, 对内采取放松管制的方式,促进国内文化产业竞争和多元化发展;对外极力向世界各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为扩展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服务。中国的文化产品应当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 来提升中国的国家文化形像, 增强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因此,出口富含中国传统元素的国产影视剧能扩展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面临严重“文化折扣”
其一,中外文化的巨大差距导致“文化折扣”。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受众在接受不熟悉的文化产品时,其兴趣、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这就产生了“文化折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审美预期、语言等,是产生文化折扣的原因,任何受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总是以自己成长于其中的文化背景为前提和出发点。不熟悉某种文化背景, 便很难理解文化产品的内容。由于中西方文化差距巨大,欧美消费者对中国的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等缺乏了解, 难以认同, 就会降低中国文化产品对西方受众的吸引力,从而成为了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严重障碍。汉语的适用范围多限于亚洲国家, 普及的国家与地区较少, 对文化产品贸易产生阻碍。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出口到美国时,仅“少林”一词如何翻译妥帖,就大费周章。
其二,中国落后的文化贸易观念加重了“文化折扣”。中国政府一直以来把文化产品的生产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事业,把电影电视作为舆论引导、教育大众的传播工具,忽视了影视文化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落后的文化贸易观念导致国产影视作品过份注重意识形态教化作用,限制了题材选择,而且说教性过浓,趣味性不足,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易引起外国观众价值观上的冲突,令国际观众无法接受。如《闪闪红星》的红色题材不被接受,《小兵张嘎》被外国人批评其宣扬儿童参战,儿童动画《哪咤闹海》剥龙皮、抽龙筋被国外观众批评太残忍,不适合儿童观看。反观美国的文化产品,其商业性更强,其影视产品对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盈利是其首要目的。要促进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和国际市场营销,就应当把影视产品当作能够产生利润的商品来研究、生产。
其三,国际文化标准的限制加剧了我国文化产品的文化折扣。由于受到国际文化标准的限制,中国文化产品在西方屡屡遭遇文化折扣。如当今的国际影视文化市场上,好莱坞的影视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占据着垄断地位,其影视产品的标准已成为国际性的文化产品标准。目前,中国文化市场的微观主体创新意识不足,就电影来说,国产电影从技术、制作、画面等方面讲都不错, 但最弱的是编剧,不能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影视剧题材扎堆,历史题材、武侠题材一拍再拍,编剧讲故事的能力不足,多是平铺直叙,故事情节架构创新不足。如动漫,制作动画的仪器设备跟国际上相比我们并不落后,这些设备有钱就可以买到,技术要求我们也都能达到,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动画制作艺术创意太弱。中国影视文化产品创意不足,不能创造性的对中国故事进行恰当的国际化演绎,与观众们观看好莱坞影视大片所培养起来的高的审美期待、欣赏水准有差距,这种全球化标准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门槛。
其四,国产影视剧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样式令国外观众不理解,导致文化折扣。首先,国产影视剧故事背景交代、故事情节展开缺少悬念,如最近正在热播的《财神有道》,一看开头就知财神之争的结局。其次,国产影视剧台词过多,如《还珠格格》以煽情的台词来调动观众的情感,正在热播的新《隋唐英雄传》里程咬金动不动就耍嘴皮子说一大段台词,《怪侠》以大段对白来解释故事背景及情节发展。汉语是高语境的语言,过多的台词增加了观众理解的难度。如《金装四大才子》里的诗词对联,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的观众很难理解台词内容。电影里的流行词汇也会增加观众理解的难度,如动画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里蓝猫说自己真是“很傻很天真”,不知道影星阿娇的“艳照门”事件原委的儿童观众和外国观众听到时恐怕很难会会意一笑。反观美国影视剧,故事情节安排紧凑,悬念迭出,台词少,而且语义更清楚明确,不易误解。如被中国人称为美版《第八号当铺》的美剧《鬼楼契约》,相比《第八号当铺》在故事背景交代、情节展开方面更有悬念,以画面的巧妙转换来解释故事背景及情节发展,令观众更有观影之瘾。
三、国产影视文化产品出口应对文化折扣的策略建议
第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的理解和兴趣。“文化折扣”源于各国受众对中国文化兴趣和理解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利用外交手段,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在国际上大力宣传推销中国文化,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兴趣,为本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做铺垫。例如日本,经产省与文部省联手促成建立了民间的“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并拨专款支持该机构在海外市场开展文化贸易与维权活动。由日本官方机构主持的海外文化交流项目,每年的经费预算为10亿日元。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日臻成熟,政府的外交也应当承担在国外市场推销本国文化产品的任务。近年来,我国已经成功在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举办了中国文化年活动,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许多外国观众近距离了解了中国文化,并且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
第二,要选择普适性文化素材,传播普世价值,避免有争议的主题。中国电影要想实现电影出口扩大,取得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必须减少“文化折扣”。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因此,应抓住中外文化中人性共通的元素,如善良、勇敢、坚强等,选择那些在全球市场上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的普适性文化素材,如爱情、亲情、友情等,创作出符合世界市场主流需求的影视作品,使其更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如果我们能使中外文化成功的融合,既突出中国的民族特征又突出全球的普遍价值,兼纳国际化的诸多元素, 生产出既具有本土化内容又与国际接轨的文化产品, 必然能大大降低文化产品出口过程中的“文化折扣”, 尽快打开国外市场。
同时,影视作品的内容应尽量避免有争议的主题,防止引起与某些国家受众价值观上的冲突。如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然而即使在现代中国网友们看来,《二十四孝图》中的“埋儿奉母”的杀儿之举,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因此,出口影视作品的素材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
第三,要对民族文化进行恰当的国际化处理,减少认知背景障碍。影视作品应该加强创意,创造性地对民族文化进行适当的国际化处理,减少认知背景障碍,降低文化折扣。电影、电视剧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因为其受众人数众多、成分复杂,为吸引最大量的受众,内容上应该是通俗的、平易的,形式上是简单的、意义明确的,避免可能被误解的复杂材料,尽可能满足尽可能多的观众的欣赏口味。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各种方言、习俗众多。目前影视剧创作中过多体现内容复杂、多元的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内容,没有相应的背景认知的观众接受起来就很困难,如男方人因听不懂东北方言而对东北题材电视剧《刘老根》、《乡村爱情》等毫无兴趣。90后们无法同他们的父辈一样缅怀《血色浪漫》那曾经残酷而又激越的青春。有着不同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的中国电视剧在国内都做不到受众群的全部覆盖,又如何能够轻易获得国外受众的认可?所以,中国电影人应该改进讲故事的手法,尽量少设置认知背景上的障碍,减少影视作品因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不同而产生的文化折扣。
第四,要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和影视文化创意,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中国电影要想实现“走出去”, 最为关键的还是提升影片的质量。中国电影应该注重电影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创作前期的国际市场调研工作,题材的选取和电影创作应根据观众的喜好有的放矢,加强文化创意、创新,避免不顾观众文化消费需求一味表现个人审美情趣;也不应单纯追求经济利润而不顾文化品格,应该拍摄出集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三位一体”,符合全球观众审美期待和欣赏水准的影视大片。在电影上映前,还应对组织试映,观众的想法进行调研,听取观众的意见,根据观众的反应而改变剧情,以使影片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跨越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全球化标准的门槛。另外,可通过吸收世界各国的导演、演员和其他艺术创作人员,利用他们在本国的地位、影响、名声来获得当地的文化认同,拉动电影在该地区的票房,增加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亲同性。
关键词:文化建设 文化帮扶 创新 机制
位于鲁苏交界处的郯城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09年11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富强、秀美、和谐的经济文化强县”的总体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活动,发掘本土文化,促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文化帮扶”政策,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针对乡村文化建设缺乏资金、人才的实际,郯城县实行了“文化帮扶”政策。所谓“文化帮扶”,就是实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街的办法,明确帮扶工作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完成时间和考核标准。县委专门成立了考核小组,按照标准对各帮扶单位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下一步工作考核和调整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各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郯城县遴选了100多个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村街,由县直单位采取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对口帮扶,极大地促进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为确保帮扶工作卓有成效,县里还专门派出17个业务指导小组,分赴各乡镇、村进行文化阵地建设指导。
近年来,县直各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0多万元,帮助建成高标准的文化大院98处。同时,各乡镇、村街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累计投资达1.3亿元,兴起新一轮文化建设,乡镇全部建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综合文化站;目前,全县98%的行政村建起了村文化大院,其中一、二类超过95%;各乡镇都建起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其中,达到规范化标准的占90%;文化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规范化村街占67%,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快速发展
(一)加大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郯城县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确保工程建设硬件达标。县财政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拨付专项资金182万元,用于县、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采购、网络维护、日常运行等基本建设。先后购置服务器4台,笔记本电脑3台,台式电脑30台,以及投影仪、数码相机、卫星接受器等相关设备,接入宽带互联网,建成了集演播室、接收机房、电子阅览室、课件点播室、课件制作室、音像档案资料室于一体的规范化县级支中心,支中心年度运行经费达到5万元。目前,全县17个乡镇服务站都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电脑、电视机、DVD播放机、投影仪、电脑、机顶盒、音箱,并接入宽带网络,年运行经费都不低于1万元;村级服务点也都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进行建设,其中达到规范化站点要求的已有60个,运行经费得到较好保障。
(二)实行“四统一”,完善运行机制。在建设过程中,郯城县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硬、软件标准,统一制作文化共享工程标志牌,统一文化共享工程管理制度,统一收看记录档案,确保各服务站点定期、按时开放,服务内容科学合理。与此同时,郯城县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信息采集、内部管理、意见反馈、监督检查、评比奖励等各个环节,都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还从社会上聘请500多名信息采集员和义务监督员,及时反馈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健全信息采集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为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奠定良好基础。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郯城县采取社会招聘、部门抽调等方式,组建由7人组成的资源建设、网站维护专业技术队伍;从农业、畜牧等20多个部门聘请各类专家近100人,由县政府发放聘书,组成文化信息资源专家服务团,建立文化信息资源专家人才库,并将各位专家的情况介绍在《郯城文化》网页向社会公布。县文化部门按照分级分批的原则,通过集中授课、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举办培训班,对全县17个乡镇基层服务站管理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并对全县村级基层服务点管理员进行技术培训,为郯城县文化共享工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创新服务形式,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发挥作用。郯城县在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上开设了文化娱乐、科普知识、实用技术、医疗卫生、政策法规、商务信息、社会公德等七个栏目,尤其是“商务信息”栏目,深受群众欢迎。郯城县把新村银杏、港上木镟玩具、红花中国结等地方特产、特色民间艺术品在网上进行重点推介,收到良好的效果。去年以来,红花乡农民王廷省生产的中国结实现网上收入15万余元;新村乡农民于洪创通过网络销售银杏苗木增收60多万元。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保历史文化得到切实保护和传承
郯城县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别丰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早在2003年就投资30多万元,编纂出版了《郯城民间文学集成(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及《郯城百年书画集锦》,在社会上反响强烈。
2006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级分管领导成员任副组长的“郯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动员会议,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
郯城县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目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指导原则,组织普查工作人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共收集线索1737个,整理调查项目584个,收集实物近5000件,拍摄照片2000余幅,拍摄录像资料400余分钟,制作VCD光碟25盘,编纂出版了60多万字的《郯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同时,还建立了保护数据库、展厅和档案资料室。郯马五大调(即鲁南五大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镟玩具等2个项目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挂门笺、木版年画、双旱船、孝妇的传说、唢呐曲、郯城民歌姐儿妞等8个项目成功入选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确定了3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发掘和保护“本土文化”,增强古郯文化影响力
郯城是历史悠久,“孝妇冢”至今还在见证着孝妇窦娥的贤孝美德,“鹿乳奉亲”的郯子是“二十四孝”之一,县城北侧的豹公墩记载着徐氏发祥的渊源,古马陵道依稀诉说着孙庞斗智的结局。这些富含地方特色的“银杏文化”、“杞柳文化”、“孝文化”、“望族文化”、“兵学文化”,至今仍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当我们将心平静下来与老人交谈一下时,你就会感到他们是如此的饱经沧桑,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逐渐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如此精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最新九九重阳节专题演讲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最新九九重阳节专题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一千三百年前,有一位漂泊在异乡的游子低声叹息,叹远方的亲朋遍插茱萸,唯独缺了自己,这个人就是王维。
本周六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重”者,《博雅》解为“再也”。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故称“重阳”。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选择登高、饮酒、插茱萸,以此迎接新的季节的到来。
由于“九九”亦含长久、长寿之意,重阳是长寿之草,重阳节便又有了尊老之意。事实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敬老爱老成为了当下重阳节最广为人知的意义。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见,尊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多年来亘古不变的伦理道德。尊敬老人是个人文明进步表现,尊敬老人也是的家庭和谐的保证,尊敬老人更是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尊老爱老助老,我们责无旁贷。
但敬老爱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当仅仅在重阳节这一天被记起,它应当落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之中,每一处微小的细节中。可能现在你不一定会扶着老奶奶过马路、然后骄傲地说一句“我叫红领巾”了,但你可以在公交车上给不认识的老爷爷让出一个座位、帮隔壁家的老太太把买回来的蔬菜拎上楼。我国的老龄化日渐严重,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48亿,这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给予我们关怀和照拂的角色,转变成需要我们关心和照料的人。再看看自己的身边,你是否会在节假日陪伴爷爷奶奶看几出小品,每周给外公外婆打去问候的电话?心中是否无时无刻充满了牵挂与感恩?时光染白了他们的发丝,呱呱坠地的儿孙们似乎在提醒着他们自己已经老去,夕阳中他们慢慢地走着,是时候让我们上前搀扶着他们,踏着晚霞细碎的余晖,听他们念叨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他们的心也许还只有十八岁。他们有那么多人生的经验想与我们分享,我们也有那么多的机会,让笑颜天天挂在他们脸上。都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也许的孝顺,不过就是这一天一天简单的聆听和守护吧。
我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的二十四孝故事,高二年级的同学们最近也刚刚学习过李密的《陈情表》,敬老爱老、注重人伦道德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粹,它早已随着年岁的更迭,化开在我们的骨血之中。当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远远不止孝亲敬长,还有爱国明志、仁爱利义;尊师重教、敏而好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还有那些夹杂在传统礼仪和节日庆典中的美好祝愿,这些都是这个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如同敬老爱老一样,应当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古语有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回到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以实际行动真正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得以传承!
谢谢大家!
2021最新九九重阳节专题演讲稿2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__班的__。可能许多同学都知道,明天就是农历九月九日,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古代,每当重阳,人们登高望远,怀念家乡,以保平安。
而如今,重阳节又赋予了新的含义。**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位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相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像对待自己家人那样,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
我们为什么要尊敬老人呢?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在过去的日子里,老人们为这个社会的建设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我们为有这样的老人而感到自豪。
其次,老人是富有经验的。他们比我们更早降临于世,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巨大的改变。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有着我们不曾听过的故事,有很多我们没有体验过的经历,有很多巨大的智慧,老人们希望有人可以倾听,有人可以传授下去,有人发现自己宝贵的财富,但是很少有人给他们这个机会。
再次,现在许多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于是爷爷奶奶就担任起照顾我们的重任。作为我们当代中学生,作为17、18岁的我们,已步入成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他们。
这些原因足以使我们去尊敬长辈、呵护老人。尊老爱老,我们责无旁贷。“尊敬长辈,爱护老人”不是空谈,不是口号。
其实,敬老爱老并不是一件难事,老人都是十分容易满足的,无论到某某社区给他们送几朵花,无论是在公交车上给他们让一个座,无论是在他们行走不便时轻轻搀扶,都是可以让他们在心底感动一阵子。
我希望我们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亲人做起。尊敬老人并不难,比如:
1、主动问候。
每天上学前和长辈们说声:“再见!”放学到家,说声:“爷爷奶奶好!”长辈们为我们做事,要说声“谢谢!”
2、听长辈的话。
长辈们讲的话要听,不要和他们顶撞,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要理解长辈的一番苦心。
3、参与家务劳动。
长辈养育了我们,我们应为他们多做一点事。要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个地、收个碗、端个菜、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
4、关心长辈的健康。
一直以来都是长辈们关心我们的冷暖,我们却从未关心过他们的健康。我提议,同学们今天回家后可以向长辈们说这样几句话:“奶奶,你累吗?累要注意休息。爷爷你饿吗?我这里有好吃的给你吃等等。
最后,不给长辈添乱。我们应好好学习,不要让他们在学习上为我们操心。作为17、18岁的我们,不能在物质上给予他们,但我们可以在心灵上给予他们的安慰。
当我们的爷爷奶奶到学校开家长会时,听见自己的孙子、孙女成绩优异,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会露出最欣慰的笑容,如花一样绽放最美的阳光。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尤其是我们高三学生,明年的六月即将步如高考的圣堂,还有我们高三的艺术生们即将参加我们的专业考试。因此,我们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努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最可敬的爷爷奶奶们。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自己从尊敬老人里获得一份喜悦和快乐!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2021最新九九重阳节专题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__级__班的___,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敬老,从我们做起》。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在数字中又是,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加之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便显得更加深远。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以前就开始过此节日。
而今天的重阳节又赋予了新的含义,**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占全国人口的1/4。现在的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进一步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后辈们怎能妄加践踏,肆意改动呢?再者,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尊重老人是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表现。君不知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做人的一个准则?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作为金牛实验中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昨天,他们为社会的发展挥洒汗水;今天,我们要为他们劳累的身心擦汗送温。
重阳节是人们向父母、长辈和身边的老年人送上祝福、传递爱心、表达感恩的日子。
重阳节这天,作为当代中学生更应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同时也向社会上其他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老年人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双手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社会就应该关心、帮助、尊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当然,敬老爱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同学都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让他们开开心心生活,愉愉快快度余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奉出一颗颗爱心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会感到阵阵温暖。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敬老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
只有生活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和谐的环境,优越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1最新九九重阳节专题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__班的___,很高兴在这里给大家演讲。
每个人对于老人一定不陌生,特别是快到了重阳节,我们更应该照顾老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老人,他们的年纪都比较大一生都在努力工作,奉献一生。
他们是一群弱势群体,需要关心和保护,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老人,尽可能给予他们帮助。
每天在去学校的路上坐在公交车上时,看到老人,由于没有地方坐,忍不住的跟着公交车摇晃,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主动礼让座位,主动扶老人坐好,以免让他们受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当我们过马路的时候,看到老奶奶和爷爷们走路不方便,应该帮助老奶奶和爷爷过马路,不要因为时间很赶或者因为感到尴尬而不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做好,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少先队员和未来的接班人。
尊重老人和照顾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帮助老人,用爱给他们温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更多的老人,让他们感到温暖和亲切。在这善意的小行为中,它们也是好的。在小规模的邪恶行为中,他们不会这样做。再小的善行也是善,小恶不做,小善多做,永远记得自己的使命。
为了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小学生和一个有爱心的小学生,我们应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知识,尊敬老人,关心和爱护他们。对老人的关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用我们的手传递温暖。
见到老人要问候,常和老人聊天来缓解老人的孤独,用我们的心照亮老人的心,给老人带来新的气息。照顾好我们周围的每个老人,不管我们的关系有多亲密或多远,我们都必须照顾到他们。
同学们,让我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一起实现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2021最新九九重阳节专题演讲稿5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__月__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的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九九重阳,故称重阳节。千百年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大多登高处、赏、插茱萸、宴亲朋,借以表达敬天、祭祖、思亲的情感,因而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千古流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不断赋予这个节日以新的内涵。在重阳节、敬老日来临之际,对尊老爱老的主题做些思考、加深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今空巢老人日益增加,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关怀。
大家知道,尊老爱老、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公元前两百多年以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人们应该赡养和孝敬自己的老人,同时也要善待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那么关爱空巢老人也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这一思想不但继承了儒家孝亲的伦理精神,而且发展为善待非亲长者的道德观念,更加具有了广阔的社会意义。在重阳节将要到来的时侯,重温古人的教诲,目的是继承传统,加强修养,把尊老爱老化作我们自觉的行动。
尊老爱老,首先应做到尊敬和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父母养育了我们,吃尽千辛万苦,我们理应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心情回报他们。比如适当做一点家务,关心关心父母的疾苦,少让他们为我们操心,多让他们因为我们而感到满足。
尊老爱老,还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自己所接触到的每一位长者,特别是空巢老人。具体包括:说话有礼貌,乘车让座位,跌倒扶一把,有难帮一帮等等。
尊老爱老,应特别强调尊敬师长,也就是我们的老师。中国自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意味着学生从来把老师看做自己的长辈。从工作性质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尺讲台默默奉献,一支粉笔耗尽春秋,也理应受到人们的极大尊重。学生尊重老师,主要是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好好学习,力争取得优异学习成绩报答师恩。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现代环境艺术;作用
目前,现代环境艺术作为一种交叉性较强的文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在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趋势下,现代环境艺术创意依托于传统民间文化,呈现出本土化、传统化、民间化的特点。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理念,依托于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能力,集审美和实际功能为一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且获得现代人们一致的好评和喜爱。
一、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环境艺术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是众多环境系统的融合艺术,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室内设计等领域。环境艺术是以设计符合民众精神和生活双重需要的生存空间为最终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要求遵循自然规律,符合事物发展方向,融合当地传统文化。
(一)艺术设计贴近自然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全球人民对于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而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贴近自然风格,力求为人们提供一种舒适的感觉。
(二)要有整体化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由于其涉及的领域宽广,现如今,一个城市的环境艺术从城市规划到建筑风格都呈现出整体性特点,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要趋向民族化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发展具有个性和共性。现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渐渐偏向于民族特色,如日本的建筑物偏好室内设计全部显示出日本民族特色。总之,传统环境艺术中欠缺的元素历史性和民族性,目前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从民间艺术入手,发挥民间艺术的积极作用,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出符合大众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传统民间艺术是指将传统艺术按照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如诗词等的艺术创造不属于民间艺术范畴内。传统民间艺术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是普通老百姓,其创作的艺术品也是为社会底层的百姓服务的,所以传统民间艺术再发展并不仅仅是以审美价值为主要生存支柱,期间,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离不开以下两种类别:
1.生活服务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可以归纳到生活服务类的艺术品种类繁多。为底层百姓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劳动等一般生活物质资料服务的艺术品主要有生活用品,如百姓创造的不同厨具等;服务于生产劳作用的,如纺织车;服务于穿戴方面的民间艺术种类最多且发展最为繁荣,如衣服上的不同刺绣图案;服务于百姓居住需求的主要有石头、木材、土等材质使用和各种家具的样式和摆设等。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生活服务类影响着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在日复一日中形成了民间文化氛围,体现了社会底层对于生存质量的追求。
2.精神信仰类
传统民间艺术中主要为底层百姓提供精神信仰服务的主要有为祭祀祈福所用的贡品,如各种纸扎供具。第二种服务于精神类的是娱乐所使用的,如民间传统中的提供休闲娱乐的各种戏曲种类和游戏,如各种面具、玩偶,灯谜等。第三种是表达情感和内心需求的,如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总之,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实用性、传承性、工艺性。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到现代,其在现代文明发展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特点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传统民间艺术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中具有以下特点:
(一)地域性
传统民间艺术带有地域性导致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区域内的人民拥有不同的民族归属感,其所创造的民间艺术也因此带有地域个性的标志。如北方的服饰特点以皮、毛材质为主;南方的服饰特点以布、丝等材质为主。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会将年画等粘贴艺术品运用到北方建筑室内设计中,将其发展成壁纸等艺术品,而南方应多潮湿天气,较少使用到这些民间艺术品。
(二)装饰性
根据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民间艺术在历史中主要发挥其实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品的实用性渐渐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中主要汲取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的装饰。如剪纸艺术的发展已然成为产业结构链。而许多建筑物的室内装饰中喜欢用到民间艺术品,如蓑衣、中国结等成为装饰品。
(三)情感性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了中国民间数千年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传统民间艺术品种富含精神文明的元素,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民间传说故事的使用,白蛇传故事中的断桥、油纸伞等元素的使用,从而使现代环境艺术中带有民间百姓对美好事物的祝福之情。
(四)民族性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国百姓生存的哲学,反应了百姓的审美特点。总之,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那些具有民族性的设计元素具有独特性,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借鉴。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运用的几大特点,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从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可以总结出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审美作用和非审美作用。
(一)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凝聚着普通民众上千年的精神艺术。首先,民间艺术具有质朴简练的审美特点,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人们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性;其次,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上具有和谐对称性,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继承到这种形式美感,形成现代环境呈现出独特的形态特点,如上海“新天地”商业休闲街区中对民间建筑材质的保存和应用,使得上海的整体环境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第三,传统民间艺术中内容的运用,丰富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元素,体现了精彩纷呈的审美感受,如北京民间文化习俗在王府井环境改造中的使用,使得王府井的休息场所、灯柱等富含了民间文化内容,糖人制作的铜像、糖葫芦铜像等的规划设计,使得王府井富含生活的真实性,使得王府井包含了浓厚的传统韵味,拉近了国内外民众同王府井之间的距离,体现出丰厚的审美感受。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共鸣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情感,其中包含对家人的情感、对时代的情感等。人们可以通过民间艺术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进行情感交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文化运用其情感特点,为一些建筑设计、装饰品等赋予情感文化,从而提升人们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归属感。如民间文化中运用五颜六色的布条来制作幼儿的衣物,表达对于新生命的祝福和慈爱之情。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五彩的布条设计成室内装饰用的抱枕、地毯等物品,表达对屋主的祝福,同时也表达屋主对来客的欢迎之情。另一方面,传统民间文化能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祥和氛围,起到缓解现代人们生活紧张感的作用,如民间元宵赏灯猜灯谜的习俗,在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些城市会在商业主街道上悬挂各式各样的灯笼,从而营造了快乐祥和的气氛,增添了现代人们生活的惊喜。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教化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中蕴含丰富的道德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艺术的使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化现代人们的作用。如民间艺术中的年画、剪纸等图案,往往带有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义。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二十四孝”的铜像,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教化民众的作用。
四、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现代社会发展中,并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中,传统民间艺术起着独特作用。因此今后环境艺术的设计构建,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学习,实现环境艺术又好又快地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长久发展。
作者:侯俊宇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沙,乔薇.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04:226-227.
[2]蒋登攀.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教育,2011,(04):131-132.
[3]刘昕.传统民间美术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探讨[J].中国包装工业,2014,(16):72.
[4]王晓玲.论传统民间剪纸对民族特征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J].学术探索,2012,(09):160-162.
[5]刘鹏.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