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朗诵伴奏音乐

朗诵伴奏音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朗诵伴奏音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1篇

一、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孩子有进行歌谣和身体活动相结合的活动的需求,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他们在许多重要领域的发展。

1、听力技能

当孩子学习语言时,他们首先通过聆听别人对他们说话、他们自己说话而建立起听的字句库;同时,他们常使用听到过的和自己创造的声音来咿呀学语,开始建立说的字句库。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孩子们不断得到成人的引导,通过各种模仿、重复、探索和创造的游戏,逐渐把咿呀学语变成有意义的语言。他们会被他们能发出的声音迷住,也会被自己创造这些声音时的感觉而迷住,当他们基本能够听音乐时也就能够尽快地进入音乐的殿堂了。

2、身体的协调

带节奏动作朗诵一首韵诗要求许多肌肉的配合,像胳膊、腿、手和指,都需随歌谣而动。当朗诵“一个土豆,二个土豆――七个土豆,更多”时,一个拳头一般要像锤子一样敲另一只手,同时数数字,还可以左右手交换做“锤子”。通过讲话和同别人交往,进行同步的身体语言学习,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内在节奏的把握。

3、创造的机会

利用许多歌谣和韵诗提供一个机会,一个让孩子懂得用节奏进行即兴创作的机会。当孩子们发现一个新的身体动作或节奏型和一组词汇时,他们便向音乐创作迈出了一步,教师和孩子变成了游戏伙伴。还可加入一些新东西,如动作、声音和节拍等。

二、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贡献。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原本的音乐(Elemente)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奥尔夫《学校儿童音乐教材》)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

1、语言为歌唱做准备

人声与歌唱在生理上和发声原理上有许多共通的东西,如呼吸、吐字、音色的变化。实际上在歌唱训练中,已经有运用语言作为准备的教学方法。

2、语言让幼儿更容易接受音乐教育

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也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务入手。如果孩子能够像接触母语那样,采用非正式的方式接触音乐,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会达到最佳。

3、语言为音乐教育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领域

语言中的音高、音长、音量、音色等要素与情绪的表现特征、风格是相通的,语音、语调、语气等可以成为具有音乐特征的、作为情绪的表露与交流的载体。奥尔夫发现了语言在音乐教育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极丰富的发展可能性,给现代音乐教育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领域。

4、语言文化是音乐教育的出发点

每个国家、民族、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而不同文化最鲜明的标志之一就是语言,可以说,在一个人的文化构成中,语言是最根本、最基础的,所以有“母语”的称谓,又把本民族的、本土的文化叫作“母语文化”。从本民族、本土文化出发的音乐教育,让语言进入音乐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进一步熟悉、了解本民族和本土文化做了准备。

三、语言在促进音乐教学中的方法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其主要来源是语言和动作,所以,最好结合语言和动作来操练(尤其开始阶段)。

1、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

比如姓名,一般是两个字或三个字,少数是复姓、由三四个字组成姓名。刚开学初,孩子们需要相互认识,可以让他们有节奏地报出自己的姓名。

用自己的姓名进行节奏朗诵训练,会使孩子们惊喜、好奇,并乐于接受、模仿并纳入自己的知识库。

还可以选择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如动物、食品、交通工具等。有一次我教孩子们为世界名曲《军队进行曲》伴奏,由于这首曲子节奏较为多样,强弱变化也比较复杂,我没有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教他们认识各种节奏型,而是先引导他们用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创作出了四种节奏型:

通过2/4拍的节奏朗诵逐渐过渡到多声部节奏训练,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引导,幼儿从节奏朗诵很容易地进入到各种节奏训练中。

当熟练了这四种节奏型后,再将全班分成两组练习:

一组先朗诵,另一组按一定规律(小节)进入,成为二声部,反复朗诵数遍,基本整齐后再交换声部,接着再加入图(1)成三个声部,加入图(2)成四个声部。在加入后同样要交换声部。

等基本朗诵整齐后,幼儿看着我的指挥,即兴为《军队进行曲》伴奏。这时,无需告诉他们怎样与乐曲配合,孩子们也无需看图谱,便轻松地掌握了乐曲中几个重要的节奏型,并配出了好听的伴奏。

2、以唐诗、成语为节奏短句的音乐教学

在字词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到小短句的节奏训练,如唐诗、成语、格言、歇后语等,都可以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主要语言。如通过唐诗《锄禾》创编四拍子节奏断句时,我让孩子们根据四句诗进行创编,并从中选出几种节奏型:

这样一来,一首唐诗就有了多种节奏型,并且是由孩子们自己创造的。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要求念得顺口,句子结尾要有结束感。

3、针对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

从孩子们熟悉喜爱的儿歌开始,运用节奏朗诵进行音乐入门教学,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要让孩子在边朗诵(或唱)、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的过程中,培养节奏的敏感性。如图(3):

这种通过说儿歌掌握一定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拍腿、跺脚三种不同节奏型的伴奏方式,使练习具有音乐性而不是机械的打拍子,让孩子在流畅、自如、有力度和富有表现力的伴奏过程中掌握了节奏。

4、语气的游戏

在近期的教学中,我又加入了语气方面的训练,通过对语气的领会和理解,帮助幼儿领悟音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选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字或词,而且每次只选一个字或一个词,如“好”、“妈妈”、“是”、“不是”,甚至语气词“啊”、“呀”等等。

5、嗓音的声响游戏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2篇

        一、语言节奏练习。我们可以通过民谣、诗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比如最简单的《静夜思》,可以加上自创的节奏朗诵,这样学生感觉非常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很新奇,也必然会很感兴趣。可以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学生在边朗诵、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二、声势练习。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可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学生自己创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三、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音乐了。 

        第一组跺脚: × × ︱ ×  × ︱

        第二组拍腿:0 × ×︱0 × × ︱

        第三组拍手:××× ×︱××× ×︱

        四、轮说节奏练习。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可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变奏节奏练习。同一首歌曲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的节奏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例如:苏教版7年级上册中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节奏欢快,可试用不同的节奏型为之伴奏,更加体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学生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感染了。

        1、拍手

× ×︱× ×︱

        2、拍手加敲桌 × ×︱× ×︱

        3、跺脚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3篇

1.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最初的节奏训练

音乐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本生就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奥尔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音乐带入语言的学习,会学的既有趣,又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更好,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就利用语言教学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节奏练习,比如:我是从呼唤幼儿的名字或小动物的名字开始进行节奏朗诵,或是从顺口溜、古诗等幼儿熟悉的语言中找出一个最小的最简单的节奏型对孩子进行节奏训练。例如:呼唤名字的节奏朗诵,在教学时,我会请全体幼儿坐成一个圆圈,先由我有节奏的说出自己的名字:我叫×× ×,然后让幼儿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再一个一个往下传说下去。然后按节奏拍手自我介绍,"我叫×× ×",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幼儿以跳邀请舞的形式按节奏拍手说出:我叫×× ×,你叫×× ×,手拉手互换位置,还可以换成大公鸡 喔喔 啼,节奏为:×× × ×× ×,你说稀奇不稀奇×××× ×× ×,跳 跳 跑跑跳× × ×× ×。这样用孩子们的姓名或动物的名字进行节奏朗诵,会使孩子们惊喜,朗诵时会充满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节奏会获得较好的效果。还可以运用故诗、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节奏,也是孩子很喜爱的方式。如以古诗《悯农》为例,就可以进行如下的教学:我是先选好一个节奏型× × ×× ×,再把古诗带入该节奏型朗诵,锄禾日当午,节奏就是:× × ×× ×,下面几句节奏型相同。朗诵时两人面对面坐好或站好配上简单的动作,每句练前两字先自己拍手两下,练后三个字时与对方双手互拍。两人一组,一人练前两字,另外一人接后三字然后交换。还可以选择一种乐器边练边敲击乐器两下,后三字做身体的动作,待熟悉后按节奏边练边走路,每一个字走一下,边练边走同时敲击乐器。反复练习后改变节奏型练习,念一句做一个节奏型的走和跑的动作练习等等。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来演绎古诗,幼儿会积极创造表演体验节奏变化的美。

2.多声部节奏练习,增强幼儿的节奏感

运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对于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每个声部仅是一个小节,或是一两拍子的词组,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的无限反复,形成不同节奏的声部叠置,对每个幼儿来讲,只需把握自己这一点,并在拍率上与大家一致就合上了。卡龙只是有规律的先后说或唱同一儿歌的多声部练习,在这种合作中,音乐性更丰富。例如学唱歌曲《两只老虎》,假如为幼儿分成三组进行,那么就可以请第一组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一句(即第一遍的两只老虎),第二组幼儿比第一组晚一个乐句,即等第一组说完第一句后第二组再说第一句,按节奏怕手说歌词,当第一组说到"真奇怪,真奇怪"时再反复一遍"真奇怪",最后说"怪"时两组找齐。

3.通过"声势"练习让幼儿感受节奏

进行声势练习时可以将幼儿分成几组,如分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练习,如第一组拍手节奏型为×× ××,第二组的跺脚节奏型为×-×-,第三组的拍腿节奏型××××,××××,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歌曲伴奏,便成了三声部的节奏音乐了。 在声势练习熟练后,加入乐器练习,将拍手、拍腿、跺脚三组声势代入相关的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加强幼儿的节奏记忆力,同时也为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在练习中,我不仅让幼儿动手,还要求动腿、动脚。"声势"训练是奥尔夫教学的一种最简单的又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我常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声势进行节奏训练。这种方法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练习中,幼儿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作出反应,在教学中我告诉孩子:"你们的双手、双脚、身体就是乐器,他们能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拍拍手、跺跺脚、再捻指、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这样幼儿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了,学的也很认真了。我在选择声势练习时,开始时的内容简单些,然后根据幼儿的掌握的程度逐渐加难度,并变换节奏型。每次声势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也要少,还要注意更换新内容,这样幼儿注意力集中也不会疲劳。另外,还可以让幼儿遍听音乐边打节奏,选择的歌曲最好是幼儿熟悉的 我常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习不同的节奏型,如:听音乐练习走 、大步走、跑、跳就是让幼儿学习四分音符走,八分音符跑、十六分音符跳二分音符大步走,我是先用手拍节奏,速度由快到慢不断变化,然后再用敲鼓的形式即听鼓声练习走、跑、大步走、跳、训练幼儿的听觉反应能力,如当听到鼓声"咚-咚-咚-咚-"时幼儿则慢慢走,当听到鼓声"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时幼儿则快步走,这样反复的练习幼儿会很感兴趣,待幼儿感知节奏后,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捻指、拍腿、跺脚、拍肩等,然后教给幼儿两拍子的节奏、三拍子的节奏、四拍子的节奏。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子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唱,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如小熊跳×-、×-、小兔跳× × × ×,刮风×--、下雨×-×、开汽车××--等,都可以让幼儿用手拍,跺脚等声势来表现。

总之,在音乐节奏教学中,始终从调动幼儿的兴趣入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获得节奏知识,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歌曲;钢琴;即兴伴奏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26-01

横贯中外,即兴这一方式广泛存在于多种艺术门类中。如文字中的即席吟诗赋词、美术中的即席行书作画、音乐中的即兴演唱伴奏、戏剧舞蹈中的即席表演等等,比比皆是。

纵览古今,从远古的艺术萌芽时期,到即将进入21世纪的多元化艺术的发展阶段,即兴式的创造也始终以各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的存在,并以其旺盛的活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就西方音乐来说,即兴伴奏(Improvisation)几乎贯穿着它的全部历史。而在近几百年中,即兴伴奏走曾逐渐形成为一种时尚:一直到19世纪中叶,即兴演奏仍然是音乐创作的正常方式,钢琴独奏音乐会也常常以根据听众提出的旋律进行即兴伴奏作为结束。自18世纪以来,器乐协奏曲的华彩乐段有时是由作曲家写定的,但也常常留待演奏大师们去即兴创作。管风琴演奏家们也一直把即兴伴奏视为主要的音乐活动之一,与写谱作曲家并无高下之分,这种风气迄今依然盛行。

许多的传记和轶事证明,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键盘乐器的即兴演奏大师。即兴演奏为巴赫、亨德尔、莫扎特、克列门蒂、贝多芬、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以及其他许多作曲家发挥与表现其天才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他们在键盘乐器演奏中的辉煌的即兴表现,曾使当时的听众都为之倾倒。他们都对即兴演奏有过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这些作曲家也常常按照自己的方式为构思作品而进行即兴伴奏,并将这个环节视为音乐创作所必不可少的“准备活动”。他们的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就是这样孕育在即兴弹奏的过程之中。

即兴演奏对单声部音乐以及变奏曲、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以及即兴曲等多种音乐体裁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如今,即兴演奏又作为爵士乐的主要演奏特点之一被沿袭了下来。同时,某些现代派作曲家有时也强调了演奏中的即兴创作因素,在他们的作品中,传统的记谱方式已被许多特殊的标记与文字说明所代替,以表现音乐的不确定性、偶然性或其它性质,这时,即兴演奏又被赋予某种新的意义和形式。

以上这些有关即兴演奏的论述之目的,在于使每位使用本书的读者都能充分感受到即兴演奏的艺术地位与价值,并为掌握以伴奏为形式的一些即兴弹奏手法而感到自豪。

即兴伴奏的特点:

即兴伴奏(Accompaniment Improvisation)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概念。其中,“伴奏”包含了在第一部分中所阐述的全部作用和意义,而“即兴”一词,则成为其表现手法的重要特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即兴伴奏带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首先,即兴伴奏有别于钢琴伴奏谱弹奏。因为在伴奏中,已经清楚地为伴奏者写明了所有要弹奏的音符以及速度、力度、乐句、表情等各种记号,伴奏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完善地、艺术性地将他们“朗诵”出来。而即兴伴奏则更类似于“即席讲话”。面对一份“发言提纲”――歌曲的旋律谱,伴奏者必须根据其内容、风格、调式、调性、结构,以及实际的演唱形式和要求,即刻创作并弹奏出恰如其分的钢琴伴奏。从这个角度来看,即兴伴奏很接近于即兴演奏。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托斯蒂;艺术歌曲;演唱;特点

艺术歌曲起源于德国的一种精致的独唱歌曲,通过音乐家舒曼、勃拉姆斯等一些作曲家们的不断发展,艺术歌曲得以在歌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艺术歌曲的主题深刻严肃又不乏活泼清新,艺术风格清幽典雅而又通俗易懂,结构和技巧精致完美又具有磅礴的大气。而在这片肥沃的艺术天地中,托斯蒂被誉为意大利的歌曲之王。

弗朗切斯科・保罗・托斯蒂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生于意大利阿勃鲁齐省的奥尔托纳。在托斯蒂的创作中,艺术歌曲占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他的歌曲很多与民歌艺术相结合,体现了艺术歌曲深刻的抒情性,使艺术歌曲在乐坛上独树一帜,他使诗歌和音乐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并显得相得益彰。因此他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诗情勃发,具有浓郁的文学性和意大利民间音乐的风格。这里我结合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对他的艺术歌曲及其演唱进行了系列的探析。

一、文学性和抒情性是托斯蒂歌曲的标签

托斯蒂的歌词很多采用了优美的的诗歌,借以抒发人的细腻的情感,表现独特的内心世界,因此有着较高的艺术韵味,歌词的文学性较强,并与音乐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托斯蒂的歌曲旋律优美,很多作品相对比于现代的流行音乐来说,感觉没有过时的感觉,好像就是当前流行的歌曲。托斯蒂的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取自于与他同时期的意大利诗人的诗歌,这些诗歌往往用爱情作为吟咏的主题,借以表达自己的纷杂多彩的情感。托斯蒂艺术歌曲演唱中有一种平易近人,通俗简单的美,他音乐中流畅的线条、清晰的轮廓,喜欢那种清峻与自然的艺术美,他的音乐永远不追求大手笔,大笔墨,永远不会显得浓重,不同于传统的意大利作曲家那种华丽、奔放的色彩,有时会透露出些许忧郁、失落、寂寥……但简洁的旋律里面往往又孕育着力量和希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风格!

《理想佳人》是一首典型的男青年抒发爱情的歌曲,托斯蒂的音乐创作力求词曲的和谐统一。这首歌曲的意境非常完美,似乎在描绘一幅天还未亮,下过细雨的天空音乐架起彩虹,远处蔚蓝的海上笼着薄烟,四周还无人,一个羞涩的男孩,一个人默默的低吟,倾诉相思之情的朦胧画面!从托斯蒂写得伴奏就可以看出,左手的低音伴着右手轻柔的一连串三连音奏出,这个三连音节奏型也贯穿于全曲始终,主导了一种柔和舒缓的氛围、一种基调,昭示无论是演奏和演唱一定要注意连贯和情绪的连绵起伏,而这种起伏决不是狂风大浪型的,而是轻风吹拂海面,浪花轻舞的那种起伏,感情不是尽情宣泄的,暴风骤雨的,是一种恬适的娓娓道来,暗示演唱的声音一定要力求自然、朴实、平稳、连贯,音色要彰显年轻、柔和一些,注意演唱的语气感,要力求演唱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气息,任何尖锐的或沉闷的音色、随意的换气、激情的处理都会不负责任地破坏这首作品的色彩和协调性。

二、托斯蒂歌曲在艺术上的成就

托斯蒂歌曲音乐表现丰富,结构精致;演唱技巧复杂,在旋律和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和曲式结构上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托斯蒂艺术歌曲旋律优美、热情洋溢,常用看似简单的旋律手法来表现复杂的音乐情感。很多采用简单的上行或下行音阶,或者采用模进等方法,在里面经常看到三连音,这些三连音时常带有装饰性。例如:他的《梦》的旋律看似旋律性不强,但正是用特殊的音调表达了那样的悲切的心绪。托斯蒂在节奏型上偏爱切分、附点等非等分节奏型,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歌唱声部的律动。

2.那不勒斯民歌的一般采用大小调式,一般来说,小调用于刻画忧郁复杂的心理,大调则清新明朗,绚丽奔放,而且经常通过转调来表达复杂的情感,转调的手法极为自然流畅。托斯蒂的歌曲《最后的歌》第一部分用E小调表现主人公对自己心上人就要和别人结婚的忧郁心情,第二部分用E大调,表现主人公对过去相爱情景的美好回忆。托斯蒂的成名曲《我不再爱你》使用的转调手法与《最后的歌》如出一辙。

3.变化音的经常使用形成了离调的倾向,造成了新鲜感,如《小夜曲》,歌曲是F大调,4/4拍。有两段新词,它没有采用一般小夜曲那样的、由男青年直接向姑娘诉说感情的方式,而是借题发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从曲调来讲,它带有较浓郁的那不勒斯歌曲风格,比较明朗、抒情。在这首歌曲里,好几处用了变化音,这样,由于移调的倾向造成新鲜感,但是,从全曲来讲,它并没有转调,最后,有五小节尾声用“啊”来轻声演唱。里面两处用三连音加以装饰,更突出了那不勒斯歌曲音调的特点,很有意境。

三、托斯蒂歌曲在伴奏上的特点

钢琴伴奏做为艺术歌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托斯蒂使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作用,在某些艺术歌曲中还起着主导作用。托斯蒂艺术歌曲的配有艺术性很强的钢琴伴奏,它描绘诗的意境,把诗词的美推至音乐的另一个新天地,这种钢琴伴奏起着渲染气氛、烘托意境,与歌唱旋律对话交流等作用,并且与声乐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如在托斯蒂的《梦》自始至终使用不断变化的分解和弦。《最后的歌》钢琴伴奏一直使用整小节切分音,用来表达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很多伴奏流动而密集,与其宽广的高音区形成对比,细腻而生动。

在托斯蒂的歌曲中,钢琴伴奏与歌者的关系很精妙,在某些作品中,很难说朗诵诗歌的究竟是演唱者还是钢琴。以《祈祷也是徒然》为例,简单的两小节前奏后旋律声部进入,随处可见的三连音使音乐更具有朗诵般的律动。五小节后节拍在 2/4 拍徘徊了两小节又重新回到 3/4 拍,旋律停在了一个相对的高度,再看歌词――刚好是一个问句的结束。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意大利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55

【2】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0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6篇

[关键词]欧洲歌剧 美学特征 审美欣赏

“欧洲歌剧”一词如今已是众所周知的语汇。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欧洲歌剧经典接二连三地登台,人们大开眼界,歌剧以自身神奇的魅力传达给人们美的享受,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的。那么。欧洲歌剧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欣赏歌剧呢?下面我就从欧洲歌剧的起源、歌剧艺术的美学特征、歌剧的审美欣赏等几方面来分析。

一、欧洲歌剧的起源

欧洲歌剧,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597年由罗马作曲家佩里和佛罗伦萨诗人里努奇尼创作的抒情音乐戏剧《达芙妮》,常被认为是第一部歌剧,描写了太阳神阿波罗初恋的故事,但现已失传。现存最早的歌剧是1600年上演的由佩里和里努奇尼为庆祝法王亨利五世与美第奇家族的玛丽的婚礼而创作的《尤丽狄茜》。此后几百年间,歌剧在整个欧洲迅速发展,逐渐完善,并形成多种风格和流派,于十八、十九世纪达到黄金时期。

二、欧洲歌剧的美学特征

欧洲歌剧是以音乐为中心要素的综合性高雅艺术,也是诗、乐、剧、画、舞交融的戏剧舞台表演艺术结合体,具有鲜明的艺术美学特征:

1、“写实”求真的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给戏剧下过定义:“以行动中的人为模仿对象,以动作为模仿方式,即为戏剧。”因而,欧洲歌剧作为戏剧体系的突出代表,“再现”、“模仿”奠定了其“写实”求真的传统。它承续了古希腊艺术,偏重再现生活,注重酷肖原物,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强调模仿与写实,形成了色彩浓重、热情洋溢的“写实”求真的美学表演体系。

2、“复调”立体的美

欧洲歌剧是一门充满活力、极富动感的立体舞台艺术。从歌剧序曲奏出第一个音符直到剧终幕落时。回响在人们耳边的最后一首合唱、重唱或咏叹调,歌剧艺术就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中。歌剧中的音乐、剧情、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舞蹈场面的表演,都在时间流程中逐步展现:歌剧中人物的动作与交流,都有空间的移位与舞台上的调度。随着歌剧各种艺术因素的不断发展、演变,多声部的交织、对比。节奏间的疏密、错落,旋律走向中的起伏、变化。舞台布景、道具、不同服饰造型的变幻,以及穿插于各场景中的风俗性舞蹈。使歌剧的主题鲜明,人物刻画生动。戏剧冲突尖锐。情节推进更为扣人心弦。歌剧中诗、乐、剧、画、舞这些艺术因素在持续运动中,时而融合。时而对照,歌剧多侧面、多变幻的“复调”立体建构美由此呼之欲出。

3、戏剧音乐化的美

歌剧之所以有别于舞剧、电影等动态综合艺术,就在于戏剧的音乐化。欧洲歌剧是以剧本歌词为基础,以作曲家的音乐为主线,戏剧随着音乐歌唱展开。因此,德国人通常把歌剧称为“Singspiel”,即是“带音乐歌唱的戏剧”,并通过音乐(声乐与器乐)来揭示剧情的发展和进行人物的塑造。歌剧中的音乐表现是以戏剧框架为基础。情节发展为线索,戏剧人物为手段,并将富于色彩性的管弦乐与旋律性的声乐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衬托。互为生辉。

三、欧洲歌剧的审美欣赏

在各类音乐艺术中,歌剧属于较易欣赏的。因为它有三条阐释的途径:台词、音乐和视觉画面,彼此有助于相互理解。

1、从剧情概要中感知歌剧

歌剧是“剧”,所以它具有“剧”的特点。如情节、人物、特定的环境,以及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悬念、矛盾冲突、、最后的结局等。

在欣赏歌剧时,我们试先阅读该剧的剧情概要或者该剧的剧本台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感知歌剧。若歌剧采自于著名的故事。我们可以尽量去读读原著。譬如: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通过阅读该剧剧本,由此了解到该剧讲述了一个沦落风尘但仍然憧憬幸福生活的曲折而不幸的经历,然后再去听剧中的那首耳熟能详的《饮酒歌》,你将不仅能感受到音乐所传达出来的欢乐,还会对这欢乐背后流露出的辛酸为之动容。

2、从音乐构成中体验歌剧

法国剧作家博马舍曾经说过:“音乐在歌剧中就如同诗句在话剧中一样。是更加宏伟的措辞,表达思想和感情更加有力的方式。”为了更好地对一部歌剧进行审美欣赏。了解歌剧的音乐构成十分必要。

歌剧的音乐构成分为声乐演唱和器乐伴奏两大部分。

(1)旋律性的声乐演唱

声音是传情的主要因素。欧洲歌剧在19世纪40年代,随着威尔第爱国主义歌剧的兴起。加之乐队扩大,配器加浓,要求声乐侧重于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即用浓重的胸声、宏大的音量和圆润的音色。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美声唱法,以及旋律性的声乐演唱,以达到刚劲奔放的戏剧效果。一般来说,歌剧声乐是以咏叹调为主。并辅之以宣叙调、重唱、合唱和朗诵、对白、道白。

咏叹调是歌剧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独唱形式出现,具有高超的技巧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多是对角色内心繁复的心理刻画。宣叙调亦称朗诵调,是一种以语言音调为基础、吟唱性质的曲调,以独唱形式出现,用以代替对白的歌唱,节奏自由,伴奏简单,通常是用来交待与展开剧情。重唱是指几个演员按各自的声部同时演唱。表现各自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意念,常出现在叙事或强烈矛盾的情景中。合唱是歌剧中多声部的声乐曲,表现众多人的情感、行动与意志,是塑造群体音乐形象的手段之一。朗诵、道白、对白则指的是有器乐部分衬托的与无器乐部分衬托的“说话”。

(2)交响化的器乐伴奏

欧洲歌剧中的音乐除了旋律性的声乐演唱以外,还有交响化的器乐伴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着塑造人物、表达剧情、渲染气氛的职责。歌剧中的器乐部分主要包括:序曲及间奏曲。

序曲,是指在歌剧揭幕前,由乐队合奏的管弦乐曲。作曲家常在这采用歌剧中重要咏叹调的旋律素材。给以观众剧情暗示(如喜剧或悲剧性质、情节发展脉络等)。间奏曲是歌剧场与场之间、幕与幕之间演奏的器乐合奏。它对剧情的发展起到衔接、过渡或缓冲、加剧等作用。

3、从社会反响中了解歌剧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7篇

1.指挥前应认真读谱。在指挥合唱过程中,尤其是旋律节奏不同的复调性合唱,指挥应当使用“总谱读法”,而不像指挥齐唱那样用单旋律概念来指挥。用总谱读法,把各声部出现的旋律处抽出,串联起来。这种读谱法对帮助指挥熟悉和提示各声部进人都很有好处。

2.掌握指挥的基本动作。指挥的基本动作从图式线来看有:连线打法、直线打法、点性打法,从两手关系来看有双手并用,左、右手单独使用,从击拍来看有原拍、分拍、合拍,从手势活动区域来看有中位、高位、底位以及向左、向右打法的横位,从拍子性质来看有实拍和虚拍等等。

3.精心设计指挥动作。对一首歌曲进行指挥设计,要充分运用合适的动作类型。要当好一个指挥,绝不能总是停留在两手在胸前“蝴蝶飞”式的打拍子,必须考虑清楚是否在这里用点性打法,那里用连线打法,这里用原拍,那里用合拍或分拍,这里用双手,那里只用左手,这里跟随旋律线用低位,那里跟随旋律线用高位,这里用实拍来强调,其他地方用虚拍来简单提示……如此,才能通过指挥将歌曲阐释得淋漓尽致,而且动作显得丰富、潇洒、富有魅力。

二、合唱的最高境界

合唱指挥要有对歌曲的理解与处理能力,这就要求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懂得作曲的基本知识。分声部排练要求我们有一定的声乐及和声知识,让伴奏与指挥及合唱队员配合默契,这是合唱的基本要求。合唱的最高境界是音和、声和、情和。音和指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的准确,和声、织体、结构的清晰,音韵的一致;声和指歌唱状态的统一,声部内音色的统一;情和指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风格的把握,从形象塑造、意境描绘,氛围营造到乐思的律动、感情内涵整体气质都有高度一致的诊释和细腻、准确的体现。音和、声和是手段,情和是目的。作为合唱指挥,怎样运用和把握,直接影响目的的准确,合唱水平的高低之分亦在于此。

三、合唱指挥艺术的内涵

从伴奏形式看,合唱有交响乐合唱,钢琴伴奏合唱及无伴奏合唱,应用这些形式来体验与表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格。从演唱形式来看有领唱和合唱、轮唱、齐唱、朗诵等形式。主弦律与背景和声,各声部旋律音色的应用能艺术的体现指挥合唱者的素质。比如指挥《祖国颂》这首合唱,前面四句用男高、女高交替演唱主旋,形成男女声音色对比,其他声部做背景和声,在“啊”字用女高做旋律,显得柔美、抒情,中间穿插浑厚的男中音朗诵,用柔美的旋律做背景,更突出男中音的音色魅力。作为合唱指挥要懂得并运用这些形式来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再则是节奏的运用,在《祖国颂》这首歌曲里,有4/4、2/4、6/8三种节拍,懂得这三种节拍的特点,并要求在合唱过程中表现出来,比如前面四句用4/4的节拍表现作品的广阔、抒情的一面,后面在柔美的“啊”以后“鸟在高飞”时又表现欢跃的情绪,作品用2/4拍节奏,用比前面4/4快了一倍的节奏来表现,在领唱后的一段“鸟在高飞”又要表现壮丽的情绪,作品用6/8拍表现,这时要求合唱的节奏严格按6/8拍的特点强弱弱、次强弱弱,来表现作品,与前面的“鸟在高飞”的2/4拍形成对比。合唱指挥要注意把握各种拍子的特点及拍子间的转换,从各层次的速度变化,整体地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8篇

一、音乐活动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

1.语言是音乐活动的起点。“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活动开始,教师先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让他们感到熟悉与亲切,没有了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刚接触音乐活动时,可以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事物,如姓名、动物名称和水果名称等进行节奏朗诵训练,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也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2.音乐活动为语言拓展了空间。奥尔夫认为,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极丰富的发展可能性,给现代音乐教育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领域。在一次欣赏《动物狂欢节》的第二段乐曲《公鸡和母鸡》的活动过程中,音乐刚一响起,一名幼儿便大声说道:

――“鸡妈妈在说话!”

――“她在说什么?”

――“和鸡爸爸聊天呢”

――“你听听他们聊的是什么?”

――“……”

于是,幼儿们七嘴八舌地讲述着他们听到的故事。一段音乐为幼儿营造了自由表述与创编故事的语言氛围,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音乐语言,而人类的语言本身已含有生动、丰富而微妙的节奏。通过节奏与语言、动作的结合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不仅容易且有生命力。在进行音乐活动的初期阶段,最好结合语言和动作来进行,这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1.从节奏朗诵入手。拿姓名来说,中国人取名一般是两个字或三个字,少数是复姓,由四个字组成姓名。在新学期开始的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上,孩子们需要和教师互相认识,我请他们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如:我 是X X ,我 是 X X X,我 是 X X X X。用节奏朗诵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姓名,使孩子们感到新奇与惊喜,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并乐于接受、积极模仿,轻松地建立幼儿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大范围选择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如运动项目、动物名称、水果名称和交通工具等。

2.体验童谣、儿歌中蕴含的节奏韵律。儿歌与童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儿歌和幼儿的学习、游戏以及一日常规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儿歌的节奏朗诵为题材,作为音乐入门的一种方法。教师引领幼儿在边朗诵、唱歌时边拍手、跺脚的过程中,提高节奏的稳定性、敏感性。这种通过说儿歌和童谣来掌握一定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拍腿和跺脚等不同节奏型的伴奏方式,使练习具有趣味性、音乐性,而不是在机械地打拍子,让孩子在欢畅、流动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伴奏过程中掌握了节奏。

3.在声音模仿中快乐游戏。每个人的发音器官不仅可以用来说话、唱歌,它还是一部具备多种音色的乐器,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在与幼儿进行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将听到的声音印象用自己嗓音模仿出来,如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行驶的声音、鸣笛、铃声等。起初从比较简单、熟悉的声响开始,如动物的叫声,发展到比较复杂的声音模仿,再到具有对比性的声音。可由教师做动作,幼儿通过声响把所理解的动作表现出来;也可由教师即兴地发出各种声响,让每位幼儿按照自己对声音的理解做出即兴表演。用嗓音声响结合律动把音乐语言加以生动化、形象化,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知识。

三、在音乐培养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喜欢进行童谣、儿歌和身体动作相结合的活动,开展这种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方面得到发展,在满足他们成长需求的同时,语言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1.听觉能力的发展。婴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聆听外界的声音,听别人对他们说话、听周围事物发出的奇妙声音建立起听觉的语言储备库。孩子出生以后先得到成人的引导,再模仿各种声音,不断重复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游戏,逐渐把咿呀学语变成有意义的语言。他们会被自己发出的声音迷住,也会被自己所创造的这些声音所吸引。当他们能够开始聆听音乐时,也就敲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踏上了快乐的音乐之旅,同时语言能力开始显著提高。

2.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语言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将儿歌、童谣和韵律诗作为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孩子懂得用节奏进行即兴创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当孩子们做出一个新的身体动作,打出一个不同的节奏型,说出一些简单恰当的词汇时,他们便在无形中进行了“音乐创作”,活动气氛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快乐。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加入一些其它新的东西,如声音模仿和节拍等,为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