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练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王献之练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献之练字范文第1篇

从古到今,哪位有成就的人没付出辛勤的汗水?哪位发明家没有刻苦学习、反复试验?哪位书法家没有刻苦练字?没有。没有不付出却得到成功的事。王献之也是通过努力练习才成为书法家的。

王献之很小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经过父亲的教导,从此他刻苦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献之终于成为了大书法家。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也要有所付出。

以前,爸爸教我练字,每天写完作业吃完饭,耳边总会响起父母的叮嘱,让我去练字,一听到这种声音,我就只能不耐烦地“嗯”一声,慢吞吞地拿出笔、本,简单地写几个字就跑出去玩,经过父母的教诲,渐渐我努力起来,可过了一段时间,我还像原来那样,再过一段时间干脆不练了。学了<<王献之练字>>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王献之练字范文第2篇

汉字的本身、书法作品、练字过程所呈现的精神品质都是一种美,我们写字更应感受这种美。

一、汉字的美

横、竖、撇、捺、点就构成了汉字,它那么简单,含义却十分深刻。你看,横如直木,给人以平衡之感;竖如挺拔的少年,平实且灵动;撇如疾风,横扫一切;捺如起跑的运动员,有无限动势;点如龙眼,光波流转。汉字或俯仰有姿,或避让有距,或呼应有形,每一个汉字就如一个个生命四射的人,长短不一、粗细不同、曲直各异,但都是那样协调平衡,绝不失重心。汉字多美啊!第一堂课我和同学们就是欣赏那些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汉字,让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汉字的美。

二、书法作品的美

初一的学生重要的是练好楷书,横平竖直,结构清晰,笔画位置正确,才会写出规范、美观的字体来。所以在练字之前我们欣赏楷书中的精品。书法的内在美更需学生去审视。因为每一个字的点捺都有生命的顿挫,每一根线条的流走都有人性的重量和质感,学生透过文字的痕迹可以感受到书法者的喜怒哀乐与悲欢情愁,感受魅力。我们欣赏了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以及现代司马彦和李放鸣的楷书。同学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的同时也注意观察他们的特点。王羲之在不同心境下写的字会有所变化,《乐毅论》让人感觉忧郁,《黄庭经》让人喜悦,我认为他的字十分秀美;王献之的字竖画较粗,像个彪形大汉虎虎生威;司马彦的字扁而宽,像个摇头晃脑的书童;李放鸣的字以枯瘦见长,像一个个仙风道骨的老者。每个人的字都有自己的特点,练字不是把自己练成和某人一样,不做王羲之第二,也不做李放鸣第二,要做自己的第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习惯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人物品格的美

在写字课上不光欣赏书法作品,还让学生搜集古人练字的故事,在课堂上交流体会,一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写字欲望;二是了解古人在练字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子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

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王羲之“临池字书”将清水染成“墨池”;岳飞“沙上练字”;僧智永“退笔成冢”的典故。

“梅花香自苦寒来”,从这些前人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有一次我们在欣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时,我说他的字就和他的人一样威武刚烈,接着我给学生讲了有关颜真卿的故事,他的书法不仅是精品,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义凌然的威武刚烈的风度更让人怀念,下面唏嘘声不断。同时我又提到宋代朝廷大臣章、蔡京、蔡卞同样擅长书法,但为官昏聩,他们的作品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值。我们欣赏书法作品不只是欣赏作品本身更是欣赏人品。

四、练字的美

(一)给予的人体之美

“站如松,坐如钟”是父母对子女在站姿、坐姿的要求。可是现代学生的站姿、坐姿太不让人满意了。绝大部分学生由于坐姿不正确,导致脊柱侧弯,近视高发,我们会看到很多学生高低肩,走路含胸,站立时像个“小混混”,真是站没站样,坐没坐样。可是当我们练字时学生会主动将身子坐正,眼离书本 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不是趴在桌子上写字了。

(二)给予的精神之美

写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一笔漂亮的字让多少人羡慕啊!可是练字又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闻鸡起舞”的毅力,更要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别说学业负担很重的学生,就是我这位语文老师有时也想懒惰一下。练出一笔漂亮的字实在太难,正因为如此,学生的字没有太大改观,写字课上练,平时书写时还是老套路,让人感觉练字也没有成效,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就放弃了,家长也失望了,老师也任其发展了。所以练字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好攻坚战,挖掘练字本身的美,学生会认为我在练字,更是培养品行。

1、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鲁迅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学生可以自觉地去手摹心追,去自觉感受流动的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它就在眼前。 汉代蔡邕说过:“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之书矣。”这段话从一个侧面给我们诠释了书法的造型美。

2、可以培养严禁踏实作风

中国的汉字是讲究间架结构的,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形成一丝不苟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学生一种严谨的作风,不但在写字上是这样,在学习上,在生活上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要想把字练好并非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时间的耐心的临摹才会有所收获,学生循序渐进地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写字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练学生的毅力,并养成学生一种良好的踏实的作风。

3、给予的情感之美

在练字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事情让我记忆深刻。

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他家孩子本学期进步很大,可以在椅子上坐半小时了,我想这肯定归功于练字了。

一次下课我看见小旭极认真的看着字帖,我站在他旁边看着他,他大悟似的对我说:“原来‘鼎’是这样写的,我一直写的都是错别字。”

晚自习,小雨正在练字,我问他喜欢练字吗。他说喜欢,他的字越写越好,各科老师都表扬他,特别高兴。

王献之练字范文第3篇

今天,我读了美国韦尔登写的《毛竹》。一看题目,好像是写景的文章。不过你看了后,就会知道猜测是错误的。

文章你就没机会读了,那听我来介绍他的主要内容吧。

毛竹是一种生长在亚洲境内的植物。在种下的前五年,高度变化几乎看不出来。一旦过了这五年,毛竹就会急速狂长,6个星期内长到27米高。原因就在于毛竹用前五年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根部,拼命的将自己的根部系统扩大,尽可能的使根部得到足够的空间。

由主要内容可见,这不是写景的文章。那是些什么的呢?对了,是借物喻人的文章,不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做任何事,都要向毛竹一样,先打好基础,因为打好基础最重要。比方说建一座金字塔,基础越广阔、深厚,其塔尖就越高。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掌握精湛的技艺,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来打基础。

王献之练字范文第4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92-02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体现,钢笔字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语文素质明显优秀,书写潦草混乱则素质较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意义在于提高语文素质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写字目标是: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和训练,是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即规范,又美观。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学生书写基本功被忽视了,很多教师认为书写无关紧要,甚至认为现在已是网络时代,读与写均在电脑键盘上完成,动于写的机会很少了;这样下去,学生的汉字书写的书写能力日渐衰退,必将影响汉字的运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七年级语文教师应重视汉字的书写教学,重现汉字的艺术魅力,并将传统之道德和育人之道寓于其中,作文即做人,练字即修德,教师书写教学的过程,就是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崇尚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直为人,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不仪仪是技能训练,更是一个育人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方正,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长、最为稳定的文字,数千年的流传,不断传入中国的道德精神,形成了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因学者和书法家的垂炼,让书法拥有恒久的生命力。三国时曹丕在《典论》中论文道“文者,气也”,认为文章是要有气质的,气者,神韵也,字以骨立,无神难成字,人有傲骨,方显其忐,备受世人推崇的“颜筋柳骨”,便是汉书法的典范,其字里蕴含着浩然正气和正直的人格,已成为后人所追求的书法境界,影响甚大,流传甚广,虽然宋元时期也名家辈出但成就不出其二,究其囚乃缺少精神气韵和为人之德,国人的审美汉室之美皆在字里透生的气质和书写着为人之德,练字不修德,永远只能叫写字而不能叫书法,当然也就不能成为书法一体,颜真卿之书法为“颜体”,柳公权之书法为“柳体”,在于其所书彰显出世人所敬仰的正气和爱国精神,而蔡京、秦桧之字虽名噪一时,但因二人乃大奸大恶之徒,从未有让人敬仰之德,却有鄙夷之意,当然也就无“秦体”“蔡体”之说,而叫仿宋体,可见字的神韵完全缘于书写者的德行和正气,民国元老于右任论书法曾言“练字志在存神,意在显气”。若字无内在气质,写得再秀亦枉然,如赵孟\之字就有媚态,就是秀而无骨气,只有心存正气,胸拓意境,练字方能修德,是故不管书写工具怎样变化,由毛笔到钢笔。但汉字书写所要求的精神气韵不变。教师教授学生练字就在于其过程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对其进行精神和品质的塑造。秉承书法传统,虽然初中学生对书法的领悟肤浅,但作为语文教师长期坚持带领学生练字,可以引其入书法之门了。书写汉字之美,美在其独有的精神和境界,隶书凝重朴实,楷书刚健庄重,行书飘逸洒脱,草书行云流水变幻无穷。教师指引学生领悟汉字之美,从中获得教益。

二、笔握于手,字立于心,德见于行

教师教授学生练字,从握笔正端坐直,凝神聚气开始,即始见练字之效,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谏唐穆宗“心正则笔直”,很有深刻的哲理,为人正直,处事公正,自然人心敬服,字则自然正而不斜,有追求,有正气,而练字恰好是身正到心正的过程。

首先练字的要求就是身端正于坐,凝神聚气,心平气和,心静如水,因为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字正,这本身就含有儒释道时个人修养的要求,长期坚持如此练字,不仪行为习惯良好,更有利于克服内心的浮躁,修身养性,其功大焉。

其次,汉字的书写之规范,本身有其规律,其间架结构是讲求一定的布局。单独写好一笔一划是其基础,而一个字不仪规范显示出其独特的创意,使字有神韵,那是需要书写者对汉字书写规律的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示范书写不仪有利于培养学生酝酿构思善于思考的品质,还有利于预先筹划遇事从容镇定的良好心理素质的的培养。汉字字形的大小,结构的复杂与简单均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笔画结构并非人为地拉长笔画写成大字,笔画写长反而呆滞无精神,因此需要书写者先于心中构思字的结构,做到胸有成竹。

再次,历代书法家都把书法练习写作超越自我的境界追求,这里也应学习前人的精神,将锋芒气势收敛于心,溢于外表则是一种举止斯文,谈吐文雅做事果断,如“君了纳于言而敏于行”练字让学生往此方引导,自然有利于学生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虽不能人人都成为君了,但能使学生人人都一心向善,接近君了,积善成德而备圣心,实现“练字修德”之教学目标。

三、法其神而不求其形

要写好字亦非一朝而成一挥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练习过程,很多教师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这是好事,却很简单地认为用字帖代替老师让学生描摹字体,时间长了就能写出漂亮的字来,至少像模像样,殊不知这样反而害了学生,虽然学生练了很多字帖,但只徒有其形而无书法家字体的神韵,仪学皮毛而已。

王献之练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书法;小学生;策略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提炼汉字中有教育意义的精华,制订相关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送学生一手好字,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故事导入,激活兴趣因子

1.从心理学分析得知: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敏捷,特别爱听故事。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认真挖掘汉字背后的生动故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兴趣写字教学,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汉字是古代文人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智慧的沉淀,古人不断在用自己的智慧探索这个神秘的世界,象形文字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汉字类型,教师可以从文字的图形入手,进行故事导入。

例如,在教学“休”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PPT动画来进行演示:一个人,靠在树下睡觉,利用多媒体直观性教学的特点,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入手,给学生演示“休”字的由来。将“休”字拆分成“人”和“木”,学生一目了然,不仅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提升了写字训练的可接受性,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写字欲望,同时这些故事也能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当他们很难记忆一些汉字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来强化记忆。

2.在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育人故事,教师可以从中提炼教学素材,汲取故事中古代文人的思想精华,让学生充分吸收,提升学生对写字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草圣张旭的故事,柳公权发奋学书的故事,王羲之错把墨汁当酱吃,王献之练字用尽十八缸墨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等故事,来启发学生在学习写字技巧的同时,学习古代文人的可贵精神。尤其当学生花了大量时间练字进步不大,心生气馁时,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利用这些故事,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为学生c古代文人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隔空对话,产生心灵共鸣,充分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喜爱之情。

二、增强学生的写字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呵护学生的内心,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学生开始练习写字的时候,不规范、不工整、七扭八歪等写字问题难免发生,教师应当保持理性的思维,包容学生的过错,避免鸡蛋里挑骨头的现象发生。在日常练习写字过程中,多采用鼓励性的话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当发现班中一名后进生写的字有很大的进步时,教师可以在全班面前对其进行表扬,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能够收获其他学生羡慕的目光,对其内心也是一种鼓舞,提升了学生的写字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写字的信念;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增强了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为今后的写字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评比,提升学生的艺术感

从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征出发,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学生创建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提升学生的写字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里开展写字竞赛,让学生进行小组评比,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激活竞争意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协作精神,也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关于“美”的主题,让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知识,写出一些关于“美”的汉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多、又好。学生低头沉思,笔走龙蛇,不断进行着脑力风暴,连后进生也不甘示弱,在竞争的氛围中,也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心,为自己的团队尽自己一份力。经过激烈的竞争,将作品进行上缴,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相关点评,用星数来代表成绩高低,对于星数较少的小组,在旁写下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思维独特,进步很大,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于星数较多的小组:继续保持,争取再创佳绩。激烈竞争、合理的评价,都是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写字热情,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以及艺术感的培养。

总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兴趣的发展规律制订教学策略,以促进写字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获得写字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写字习惯,送学生一手美观的汉字,让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参考文献:

王献之练字范文第6篇

距离是难以捉摸的,它虽激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却又给曾经怀着美好憧憬而最终碌碌无为的人留下了许多遗憾。一次,物理学家惠更斯的助手看到一盏吊灯摇摇欲坠,急忙上前修理。一旁的惠更斯却阻止了他,像着了魔一样死死盯着来回晃动的灯盏。不久,关于单摆运动周期的论文问世了,惠更斯也因发现单摆运动的规律而一举成名。

是的,这便是助手与科学家之间的距离,似乎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原子物理领域颇有成就的小居里夫妇,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未知粒子,他们仅凭经验便妄下定论,结果错失了发现中子的机会。

把握与错失、成功与失败、理想与现实、伟大与渺小之间,确乎存在未知的距离。对着距离发出嗟叹的,是意志薄弱的人。对强者而言,距离是挑战,是成就辉煌的必要过程。晋代的王献之练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了一代书法大家;18缸水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就是普通人与书法大师之间的距离。李时珍花了31年工夫,写了上千万字笔记,冒着生命危险吞服一些药物以便熟知药性,终于完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着——《本草纲目》;31年工夫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就是普通人与杰出医学家之间的距离。居里夫人历经多年才从几十吨矿石中提取到几克镭;从几十吨到几克之间的挫折,也是普通人与伟大科学家之间的距离……距离虽然给追求理想的人们设置了障碍,但它青睐敢于超越的人。尽管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并不了解距离究竟有多长,不知道前面的艰难困苦究竟有多少,但只要有信念、有韧劲,哪怕是崇山峻岭、狭谷幽壑,也只能算作暂时的羁绊而已。

王献之练字范文第7篇

一、融合媒体技术,激发学书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传统书法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而小学生年龄小,天性好动,自制力差,有效注意力不长,再加上手指手腕发育不成熟易疲劳等,学生开始时还觉得新奇,然而时间一久就会渐渐地就会失去学写字的兴趣。因此,在书法教学中,要善用多媒技术展示色彩明丽的图像,演示鲜活生动的视频,播放优美的音乐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书兴趣。(一)美妙的音乐——动情。“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学习书法需要气定神闲,即所谓的“心躁则笔躁,心静则笔安。”据心理学家分析,音乐对人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在优美的韵律之中,学生更容易屏息凝神进入书境。因此,或在课前休息时,或在新课导入时,或在欣赏作品时,或在课中学生自由练字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名乐,如《平湖秋月》《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让学生静心静气,在轻松、平静、舒心的氛围中,心悦神凝,进入书法学习的状态。另外,书法与音乐都具有节奏、旋律、变化、和谐等相通之处。当代书法家李斌权先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表演音乐书法《高山流水》等令人震憾。同样在欣赏课中也可根据不同书法家、不同作品、不同书体配以节奏快慢、起伏相似的旋律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既能培养学生的情趣,陶冶情操,又能让学生对获得更多的书法作品信息,感悟书法的魅力。(二)精美的画面——激情。精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兴趣盎然。在教学《“山”字与山字旁的书写》时,先通过让学生观看一组雄险的泰山、秀甲天下的武夷山、奇峻的黄山等祖国名山图片(配乐),让学生被江山如画的美景所吸引,然后出现甲骨文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教师用动情的语言一边叙述一边展示“山”字“甲骨—金文—篆隶—草楷行”的演变的精美图片。此刻,笔者从学生眼里流露出的惊奇眼神中,深信其在这好奇心的驱使下,既感悟到古代书法“山”的多样写法,又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出无限的学书情趣。(三)优美的视频——燃情。视频具有视听同步化、图像动态化的优点,传递信息生动形象。片中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历历在目,印入脑海。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程的安排,适时地穿插有关书法家学书的奇闻轶事视频,如欧阳询夜宿观碑、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张旭观物悟书、怀素蕉叶练字、智永笔冢故事等,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部分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毛笔字的,耐心不足,随意乱画,甚至问教师练好字的秘诀,想一蹴而就。此时播放《王献之依缸习字》这一动画故事给学生看。当看到王献之不论严寒还酷暑坚持不懈练习,洗笔之水竟把水池染成墨池时,学生明白了“秘诀”是什么。由于移到主人公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精神的感染,学生的“野性”自然收敛了许多,学书热情也就多了一份。

二、融合媒体技术,优化书法教学

(一)微课讲演,省时高效。“微课”这种以视频为载体、利用文字、图像、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来辅助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教师的钟爱。如在书法教学中嵌入微课会让教师一劳永逸,事半功倍。教师在课前可以把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的讲解,汉字结构的安排,以及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微课的方式录制好,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得清楚,听得认真,更容易掌握书写方法。如教学“山”字旁时,把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山”在左时,“山”字偏字的左上,字形稍小,中竖稍长,竖折的折较斜如“峰”、“峻”等字;“山”字在上下时中竖较短,在上时字形稍小,在下时字形稍扁如“崇”“炭”“岳”等)进行播放时,竟连平时最好动的学生都听得十分细致,后来在练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字形结构掌握得又快又好。教师既教得轻松,又省时高效,一举多得。。近两年来笔者从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字体结构的安排、章法布局等方面精心录制了30多节微课,并与其他教师分享,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书法教学的开展。(三)展台展示,直观形象1.强化指导。书法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学科,受班生数的制约,一堂课很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如果采取集体示范,因学生离讲台远近、角度不一致等问题,无论是把纸平铺着范写,让学生站起来围着看,还是把纸挂起来书写,都不能把信息全面、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再者也很难组织课堂纪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展示台示范,学生在大屏幕上可以全方位地观摩到教师起笔、行笔、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运行走向,甚至笔墨渗透效果等。学生看得真切,印象深刻,学起来也更容易。特别是在突破重、难点上,更是优秀至极。例如,初学写字的学生不知如何中锋运笔,为解决这一重难点,笔者首先在投影下分别用侧锋和中锋在宣纸上书写两组横和竖,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不同点。经过一番讨论、分析、感悟,发现中锋写的笔画沉稳、厚实、凝练、富有立体感和力透纸背感;接着拿着一支毛笔告诉学生毛笔的笔头分为三个部分:笔尖(笔锋)、笔肚、笔根。把笔尖笔肚运行在笔画的中间,就像汽车行驶在马路中间一样就叫中锋行笔;然后把事先用单线钩画、红线标注好行笔步骤的横和竖画摆在投影仪下,提笔示范并讲解写横:①空中取势轻入斜顿(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笔尖在上笔肚在下),②运指腕把笔肚向外推送至笔画中间(这一细微的调锋动作,教师反复示范,让学生观察细致后,反复练习),③中锋右行(再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笔肚在右前,笔尖在后),④顿笔收笔。写竖:①逆锋轻入斜顿(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笔尖在左上笔肚右下),②运指腕把笔肚向内推送至笔画中间(教师反复示范),③中锋下行(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笔肚在正下方前,笔尖在后),④顿笔收笔(或出锋)。这样学生细致观察了指、腕细微运行变化的全过程,明白了运笔方法,掌握起来也更容易,正如孙过庭所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2.促进评价。学生的表现欲强,让学生在展台上“实战演练”,其积极性高。教师既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书法的动态情况,又可捕捉学生存在的共性错误,作统一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利用展台把作业的局部放大,与原帖对比,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写得好的地方画个红圈,或评四星、五星。不但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写的字与范字之间的差别,也能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别,既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又提升了临写水平,而且有益于催化学生的学书乐趣。3.开阔视野书法课不能上成单纯的练字课,还要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指出:“世人承认的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教师可充分利用展台展示:如妍美劲健、潇洒俊逸的王羲之《兰亭序》;宽博遒劲、朴拙雄浑的颜真卿《勤礼碑》;骨力峻拔、结构严谨的柳公权《玄秘塔》;欹侧险峻、清和秀健的欧阳询《九成宫》等不朽的经典之作来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经典作品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疾缓、章法的变化等处细微观察,学习欣赏,学会审美,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艺术的熏陶,感悟书法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乐学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外,教师还可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光和对字的部件的移高、降低、拉长、缩短、放宽、变窄等,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构字规律;通过镜头的放大、慢放、定格、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或细节部分,让学生细致观察、揣摩、感悟;通过一些简单的线条、几何图形、动画设计等来帮助学生找准笔画的位置。总之,教师巧用课件既能让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最终把每个字写得规范、美观,又能创造出精彩、有趣的书法课堂,激发学生学书兴趣。

三、融合媒体技术,拓展学书空间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学校、教师、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一)互联网+多元学书。书法学习是一个“时习”加“恒习”的渐近过程,一周一节课的书法教学既满足不了好学书法学生的热切需求,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书法水平。而利用互联网交流学习,能拓展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笔者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大量书法技法知识,学习古人碑帖中的范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不同时期的大书法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二是推荐学生进入《中国教育书法网》中的书法常识,《福建书法教育网》中的书法课堂了解书法知识等网站,获取丰富的书法学习资源;三是特别介绍学生每天观看央视“书法频道”中午12点30分《一日一字》或晚上20点30分《名师讲堂》,通过亲近名师,感悟书韵,提高书写技艺。(二)微信交流,便捷有趣。微信是当下最便捷的交流平台,可跨越时空,随时交流沟通。笔者充分利用微信的特点,创建了班级书法微信群来加强书法学习交流,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在群里笔者有时上传部分优秀的书法教学视频、微课、名贴等供学生在家一边看,一边写,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揣摩,然后再写;有时把教学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在微信中强调指出;有时也可以针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交流。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把在家练习视频和作品上传群里,而教师也会及时点评,对写得好的地方“点赞”,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对优秀作品发表情包赞赏。另外还搜集学生优秀习作,拍成照片,利用媒体技术装裱成册发到群里(或在课堂展播)。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精美的作品更是兴奋不已,而写得不是很好的学生也会效仿、趋从。参与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在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中,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成就感越来越强,渐渐形成学习书法的内驱力。

作者:刘武平 单位:邵武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王献之练字范文第8篇

实践探究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涉及范围最广泛、设题方式最灵活、检测学生语文能力最巧妙的一项内容。近年来,实践探究题涉及的范畴和设题的方式主要有:给新闻拟标题、写导语,概括图表信息,点评广告语,拟写邮件、短信,设计网名、贴子,评价社会现象,拟写生日贺卡,理解漫画寓意等。这类试题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巧妙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典例分析]

1、下列两例公益广告语很有创意,请选择一例,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分析。

①“图书阅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②“关爱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

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广告语恰恰是语言艺术的精华,于方寸之间展现出广告人的思维智慧和语言功底。赏析广告创意时,应着眼于对广告语的语言效果,如为了达到相应的效果而采用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等方面进行欣赏。答题时写出创意手段和广告意图等即可。参考示例:①化用诗句,提醒读者保持安静。或:运用反复。强调保持安静的重要。②巧用比喻,告诉人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快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或:巧用比喻,倡导关爱别人。

2、下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标志、实物图片及简要文字说明,请你认真研读和探究,从中提取出这些标志和实物的共同特征及具体表现。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由印形部分、“Beijing 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组成。印形图案好似一个北京的“京”字,又像一个舞动的人型,潇洒飘逸,充满张力。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融入了祥云、漆红、纸卷轴等中国元素。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

(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结合型的材料探究题,探究的材料均与奥运有关。图片分别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体育图标、火炬照片、火炬接力标志。文字材料为这些标志和实物图片的具体说明,文字材料具体介绍了奥运火炬及有关徽标的设计风格及艺术特色。命题要求是,从图片及文字材料中提取出这些标志和实物的共同特征及具体表现。解答的关键是研读材料,找出标志和实物的共同点。参考答案:共同特征: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会徽标志中的印章、体育图标中的篆字、火炬形象中的祥云图案、火炬接力标志中的凤凰等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征。

3、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将自己的研读成果按要求写在后面。

材料一: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材料二:于丹当初在少年宫学过书法,老师告诉他们握笔要练习“凤眼法”,就是拇指与食指挨得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线。食指略弯,看起来像凤的眼睛。于丹一直觉得这样习字很累,问启功先生(著名书法家)是否有别的办法。启先生说:“他那叫‘凤眼法’吗?我看叫‘鸡爪法’!你要是成天比划着那姿势,你还能写字吗?骑过自行车吧?你死死拧着车把,不是撞大树就是撞老头,都说王献之练字的时候,王羲之站在后边没能把他的笔抽出去,你说他是让儿子练字呀还是练拳呀?”

1、黛玉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是如何理解的?请用她原话中的语句回答。

2、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

(2007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阅读探究题。材料一出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这段材料通过黛玉与香菱的关于诗的讨论,讲述的是关于诗的格调规矩与词句新奇的关系。材料二讲述的是于丹学书法的故事,告诉人们练字执笔方式不要太拘泥。两则材料表现相同的思想和主题,材料后的两个问题都是关于材料内容的探究的,第1题答案应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第2题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法无定法”,人不要太拘泥,不要把什么都看成天条。

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

(2)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有文采的广告语。

(200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

此题为一道漫画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前提是提取画面信息,并转换成文字信息。第(1)题考查的是对漫画内容的理解。画中一家三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守在圈外,随心所欲,各行其事,却把孩子围在圈内,并且谆谆告诫他“别出圈”。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愁眉苦脸,呆望天空,无奈地写下“坐井观天”。第(2)题要求概括漫画内容设计广告语,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参考示例:①还孩子一片蓝天,放飞他们的梦想。②爸爸妈妈,我不愿做“坐井观天”的小青蛙。

[备考指南]

1、积极参与教材中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培养语文学习素养,形成全面扎实的语文学习和探究能力,养成以创新、合作、自主为主要特点的学习品质,

2、除了开展教材中设置的综合性学习外,还应当自设专题、自定任务、自行组织、自主探究、自我总结,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此强化能力。

3、平时要广泛学习,开拓视野;关注时事,增长见识;主动积累,夯实底蕴。要注重从媒体上获取新知,多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在广泛吸收和交流中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