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苜蓿柿子

苜蓿柿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苜蓿柿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苜蓿柿子范文第1篇

第一:维生素A缺乏病。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粳米、小米、小麦、薏米、红薯、荞麦等。蔬菜的选择:胡萝卜、番茄、西兰花、笋、芥兰、菠菜、豌豆苗、苜蓿、荠菜、木耳菜、黄花菜、小白菜、蘑菇、空心菜等。水果的选择:桑椹、芒果、橘、柑、龙眼肉、苹果、红枣等。其它:枸杞、、决明子等。

第二:维生素C缺乏病。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粳米、小米、小麦、薏米、红薯、荞麦、豆类及其制品等。蔬菜的选择:大白菜、番茄、柿子椒、圆白菜、鲜藕、苤蓝、绿豆芽、小白菜、空心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的选择:橘、橙子、柚子、柠檬、草莓、山楂、刺梨、杏、苹果、猕猴桃等。

第三:香菇粥。配料香菇5克,粳米50克。制法:将香菇用冷水泡发好,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香菇、粳米,同煮;先用大火烧沸后,改为文火煮至粥熟,即成。

(来源:文章屋网 )

苜蓿柿子范文第2篇

秘鲁人把黄色当作幸运色,据说这与秘鲁人的印加祖先崇拜太阳有关。就连他们的食物也以黄色为主,如黄土豆、黄南瓜、黄柿子椒等等,秘鲁人最爱喝的饮料“印加可乐”也是黄颜色的。

有趣的是,每逢新年,秘鲁市场上便成了黄颜色商品的天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黄裤衩。秘鲁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会买上一条穿在身上,期望借此拥有“贴身”的幸运。有时由于供不应求,厂家还要加班加点赶制。除了黄裤衩外,商家们还不失时机地推出其他“黄色”产品,如黄颜色的帽子、“2009”形状的黄色大眼镜、黄花环等等。

埃及:新年从秋天开始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的方式十分奇特,他们会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德国:新年繁花似锦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苜蓿柿子范文第3篇

多吃含高蛋白丰富的食物

白血病是血细胞发生了病理改变所致,这类病人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正常人,只有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才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肝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重要的矿物质等。每100克肝脏含蛋白质21.3克,比瘦肉高35%,比鸡蛋高30%。微量元素铁、硒和铜等在动物肝脏中含量也较丰富。此外,肝脏还含有较多的核酸,它在预防癌症中起着潜在的作用。白血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经常吃些动物肝脏,是有益处的。

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临床资料证明,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70~90%的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国外医学研究证明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能阻止癌细胞生成扩散。摄人大量维生素C,还能增强机体的局部基质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油菜、雪里蕻、西红柿、小白莱、韭莱、荠莱、山楂、柑桔、鲜枣、猕猴、沙棘及柠檬等。

维生素A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抗癌的积极性、抵抗致病物侵人机体。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南瓜、蛋黄、动物肝脏、鱼肝油、苜蓿、柿子椒以及菠莱等。

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白血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甲鱼、豌豆、黑豆、绿色蔬菜、大枣、红糖、黑木耳、芝麻酱、蛋黄等。

近年来有人试用鹅血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一定疗效。白血病患者宜常食鹅血,鹅血的食用方法颇多,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剂食用。

少食多餐,容易消化

白血病患者,尤其在化疗过程中,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诸多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糕点、巧克力、面包、鹌鹑蛋、鱼松、酸牛奶、猕猴桃、鲜蔬汁等。

苜蓿柿子范文第4篇

最先传入我国的农作物是葡萄和苜蓿。《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陶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又《汉书·人宛同传》:“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灭马多,又外同来使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

蒲陶:即葡萄,原产于黑海和地中海一带,为我国最早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果树,引入的人可能是张骞,也可能是张骞的随行人员,即《史记》、《汉书》中所说的“汉使”.现存葡萄已分布我国各地,并成为我国主要的水果之一。目宿:即苜蓿,它是波斯语的译音,意思是“最好的草”,原产地中海地区,汉武帝时,我国从大宛引进了一种名叫“汗血”的良种马,这种马嗜好苜蓿,因此,苜蓿是作为一种优良牧草同汗备马同时引进的。

除此之外,古藉还称张骞从西域引进了不少“胡”名的作物及其他作物,它们有:胡桃:即核桃,原产伊朗,小亚细亚;胡蒜:即大蒜。原产欧洲南部及中亚;胡荽:即香荽。也叫香菜,原产地中海及中亚;胡瓜:即黄瓜,原产喜马拉雅山南麓;胡麻:即芝麻,原产非洲;胡豆:一指豌豆,一指蚕豆。这些胡名作物,因产于胡地而又形似中国原有的作物而得名。但《史记》、《汉书》及其它汉代文献都没有由张骞引入的记载,很可能是后世的学者,根据传闻而加在张骞头上的。

到了唐代时期,更多的农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同西域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当时引入中国的作物有:

波斯枣:又名海枣,《酉阳杂组·木篇》“波斯枣,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窟莽,树长三、四丈,围五、六尺,叶似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状如蕉花,有两甲,渐渐开罅,中有十余房,子长二寸,黄白色,有核,熟则紫黑,状类干枣,昧甘如饧,可食。”

偏桃:又名巴旦杏,“偏桃,出渡斯国,波斯呼为婆淡,树长五、六丈,围四、五尺,叶如挑而阔大,三月开花,白色,花落结实,状如桃子而形偏,故谓之偏桃,其肉苦涩不可啖,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

婆那娑:即树菠萝,又名菠萝蜜,“婆那娑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呼阿蔀弹,树长五六丈,皮色青绿,叶极光净,冬夏不凋,无花结果。其实从树差出,大如冬瓜,有壳裹之,壳上有刺,瓤至甘甜可食,核大如枣,一实有数百枚,核中仁如粟黄,炒食之其美。”

胡椒:“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台,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底称实,即无花果,“底称实,波斯国呼为阿驿,拂林呼为底珍。树长四、五丈,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枲麻、无花而实。实赤色,类椑子,味似干柿,而一月(年)一熟。”

阿月浑子,即开心果,《酉阳杂俎·支植下》:“胡榛子,阿月生西国,蕃人言与胡榛子同树,一年榛子,二年阿月。”

菠菜:亦称菠薐菜,《唐会要·杂录》:“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泥婆罗(尼泊尔)国献菠薐菜,类红蓝花,实似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

西瓜:《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五代后晋)同州邰阳县(今陕西关中)令胡峤,为翰掌书记,随入契丹。……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甘肃河西走廊以西)得其种。”

莳萝:亦称小茴香,《海药本草》引《广州记》(公元265~420年)说“:(莳萝)生波斯国”.

这说明在宋代以前,我国已有不少国外农作物传入。这些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少数原产于地中海、非洲和印度,大多数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少数是经过海路引进的,引进的作物一般以果树和蔬菜为多,几乎没有引进什么粮食作物。

中唐以后,吐蕃崛起,控制了河西和陇右地区,从而阻塞了唐王朝与西域的贸易通道。在陆上丝绸之路严重被阻的情况下,中国和外国的许多商人开始传向从汉以来逐步开辟的海上贸易通道,从而形成了一条从中国的广州,经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到波斯湾的末罗国(今伊拉克巴士拉),再向西北行到缚达(今伊拉克巴格达)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路,到宋元时代商业往来十分频繁,发展到空前的程度。宋元时期国外的农作物引入,主要就是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代引入的作物有:

占城稻:产于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是一种生长期短、成熟早的籼稻品种。宋时已引入我同福建,引入的具体年代不详。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江浙大旱,水稻失收,宋真宗下令从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地区种植,以抗御旱灾(《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七:“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以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令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当时传播很广,后来便逐步形成了秥稻系统的稻种。

胡罗卜:原产于西亚,是这一时期引入的一种外国蔬菜。宋·绍定《澉水志·物产门·菜》中已有胡萝卜之名,至元代·至顺《镇江志》中已有性状的记载“:胡萝葡,叶细如蒿,根少而小,微有荤气,故名。”一般认为是元代从伊朗传入的,例如《本草纲目》说“: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实际上我国宋代已有,不过从何地通过什么途径引入我国的,历史上都缺少记载,因而不详。

凉薯:又名土瓜,原产美洲,后由西班牙人传入菲律宾。是一种既可作水果又能当蔬菜的作物,论文格式宋代已传入我国,宋·淳熙九年《三山志·物产》“:新罗葛,根甚大,色青白,一名土瓜。”它可能是从新罗经海路首先传到福建的,西南、华南地区和台湾省种植较多。

南瓜:又名番瓜,饭瓜,原产中南美,元末明初已见于《饮食须知》记载“:南瓜味甘性温,多食发脚气黄疸,同羊肉食,令人气壅,忌与猪肝赤豆荞麦面同食。”说明元代已经引入南瓜。

番石榴:原产美洲墨西哥和秘鲁。(南宋)周去非《岭南代答》(1178年)称黄肚子。清代《南越笔记》称秋果,《植物名实图考》称鸡矢果。台湾在200年前已有栽种,现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引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所谓“新大陆”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后,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进而在南亚的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我国,这时,正是我国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据记载,当时引入的农作物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菠萝、番荔枝、油梨、腰果、可可、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

玉米,原产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我国古代称番麦、御麦、玉麦、苞米、珍珠米、棒子等。至迟明代传入我国。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巩县志》已有“玉麦”的名称,但明确而详细的记载则见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肃的《平凉府志》卷十一:“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炊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此外,(明)田艺衡《留青日扎》和李时珍《本草纲目》均有记载。

番薯:又名金薯、朱薯、玉枕薯、山芋、甘薯、地瓜、红苕、白薯、地瓜、红薯等,原产中、南美洲,主要用作粮食和蔬菜。宋元以前中国文献中屡见“甘薯”的记载,但那时所说得甘薯是薯蓣科植物的一种,而我们现在所说得甘薯则是旋花科植物,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自它被引种到中国以后,因其形似我国原有之薯蓣科的甘薯,有人便称之为甘薯,久而久之,甘薯一词几为旋花科的番薯所独占。

马铃薯:亦称洋芋、土豆、山药蛋、地蛋、荷兰薯。原产南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为印第安人所驯化。大约1570年传入西班牙,1590年传入英格兰,1650年左右传入中国。

木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起源于热带美洲,16世纪末传入非洲,18世纪传入亚洲。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遍种于长江以南,其中以两广、福建台湾为最。

花生:我国亦称长生果、落花生、落地松、万寿果、番豆等,原产美洲。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小粒型和大粒型两种,小粒型最早记载见于元末明初贾铭的《饮食须知》,大粒型是清代引进的。

向日葵:亦称西番菊、迎阳花、葵花等,原产北美。在中国的种植最早见于1621年(明)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称西番菊。1688年(清)陈淏子《花镜》始称向日葵。

辣椒:别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原产中南美热带地区,1493年传到欧洲,1593~1598年传至日本。传入中国有两条途径:一是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甘肃、陕西等地;一是经海路引入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中国关于辣椒的记载始见于(明)高濂《遵生八笺》(1591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辣椒一名最早见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柳州府志》。

笋瓜:别名印度南瓜、玉瓜、北瓜,原产南美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等地。中国笋瓜可能由印度传入,19世纪中叶安徽、河南等省方志有记载。

西葫芦:别名美洲南瓜,原北美洲南部。17世纪后期已见于陕西、山西等方志。

佛手瓜:别名瓦瓜、拳头瓜、万年瓜、阳茄子、土耳其瓜等,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18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到东南亚,1916年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现华南和西南等地有栽培。

番茄:亦称番柿、六月柿、西红柿、洋柿子等。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带。我国最早记载见于(明)王象晋的《群芳谱》“: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如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来自西番,故名。”

菜豆:又称四季豆、时季豆、芸豆、四月豆、梅豆、联豆、架豆等,具有粮食、蔬菜、饲料等多种用途。原产中美洲。16世纪初传入欧洲。中国自明后期曾多次引种,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代《三农记》(1760年)都有记载。

菠萝:别名凤梨、王梨、黄梨。原产南美巴西,很早为印第安人驯化。16世纪初,热带各国相继引种。亚洲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引入印度(1550年),后又传入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中国在17世纪初(1605年)由葡萄牙人将菠萝苗带入澳门,后经广东传入福建和台湾。广东《东莞县志》(1639年)和台湾林谦光的《台湾纪略》(1687年)都有黄梨的记载。约在18世纪末传入广西,19世纪初传入云南。

番荔枝:又名佛头果。原产热带美洲,明末清初传入中国。最早见于《台湾府志》(1614年)。现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

番木瓜:又称木瓜、乳瓜、万寿果,原产墨西哥南部,18世纪后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一种水果。清代传入我国,《岭南杂记》和《植物名实图考》均有记载。我国南方各省都有种植,尤以广东、台湾最多。[LunWenData.Com]

腰果:又称槚汝树、介寿果、鸡腰果,果仁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原产巴西东北部,16世纪由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和亚洲。中国于20世纪30年代引入台湾和海南,1984年海南栽培面积达1.1万公顷。云南西双版纳也有少量种植。

可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热带雨林地区。17~18世纪传入东南亚,1922年传入我国台湾,1954年引种于海南省。

油梨:原产中美洲。13~15世纪墨西哥西部和南部已有栽培,20世纪初传入亚洲。中国1918年开始引种,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均有栽培,其中以台湾、海南为最多。

人心果:又名吴凤柿,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福建于1900年由华侨自新加坡引入,种植于漳州、厦门等地;广东于1910年引入,分布于湛江、汕头和珠江三角洲各县市;台湾于1920年自爪哇引进,嘉义、台南、云林均有栽培。

蛋黄果:又名蛋果,原产南美秘鲁。中国于20世纪30年代引入,由印度尼西亚华侨带到海南繁殖,50年代在广州栽培。

陆地棉:我国很早已经引入棉花,但纤维短,不便于纺纱织布。十九世纪中叶,我国又从美国引进了一种新的棉种———陆地棉,这是一种长绒棉,是至今我国广泛种植的一个棉花品种。据《我国美棉引种史略》研究,陆地棉从美国引入我国的时间是同治四年(1865年),引入的地点是上海。

烟草:原产中南美洲,人类已有1500多年使用的历史。后经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传至欧洲和世界各地。传入我国始称“淡巴菰”,这是印第安语烟草的音译。我国最早纪录烟草的文献是(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此物自古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闽、广之间。”烟草的别称还有相思草、金丝烟、芬草、返魂烟等。

海外农作物的传入,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而且给我国的社会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为我国植物油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汉代以前,我国只会利用动物的油脂,不会生产植物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含油量高的植物,芝麻的传入为我国利用植物油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所以芝麻传入不久,便出现了植物油生产,可以说芝麻的传入开阔了我国植物油生产的新纪元。直到千年以后的宋代,油菜和大豆被利用为油料,这才打破了芝麻独霸油坛的局面。后来,花生和向日葵的传入,又为我国的油料生产增添了新的原料。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有四种:芝麻、油菜、大豆和花生,其中海外传入的作物就占了一半,由此可见海外作物在我国油料生产中的地位。

(二)为我国的衣料提供了新的原料。

我国原有的衣料主要是丝、麻(大麻、苎麻)、葛、毛四种。棉花是从汉代开始传入我国的,而且主要是在边疆,对中原地区的衣着没有发生多少影响。到宋元时期,棉花开始从边疆分南北二路传入中原,由于棉花在生产和加工方面有许多优点,因而使中原地区以丝麻为衣料的局面开始被打破,并且很快就被棉布所取代。发展到明代,便成了“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的主要衣料了。直到今天,化纤原料发明以后,棉在衣料中仍保持着这种重要的地位。

(三)使我国形成了吸烟的社会风气。

在明代以前,我国的兴奋作物只有茶一项,明代末年,传入了烟草,使我国又多了一样兴奋作物。烟草传入之初,只是作为药物利用的。到清初,烟草便渐渐变成了的兴奋剂和消遣品。吸烟的人也渐渐多起来,出现了“虽三尺童子,莫不食烟”的现象。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吸烟的恶习。

(四)对我国粮食供应的紧张局面起了缓解作用。

1.占城稻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宋代引入占城稻之初,目的是为了抗旱救灾的,当时也的确起了这方面的作用。由于占城稻具有生长期短,成熟期早的特点,可被利用来作早稻,这样,到明清时期,双季稻在我国南方发展时,占城稻又被利用来作双季前作稻,从而为我国稻田耕作制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又作出了重要贡献。

2.番薯、玉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番薯、玉米是两种耐旱耐瘠又高产的作物,适宜于比较贫瘠的丘陵山区种植。其引入时正直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粮食缺乏这个矛盾日益严重之时。引入后,在开发丘陵山区、缓解我国粮食不足的矛盾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弥补了蔬菜的“夏缺”问题。

苜蓿柿子范文第5篇

我们知道,“人老先老腿”。“老寒腿”是大众对膝关节炎的俗称,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老寒腿”其实就是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破坏。膝关节炎多因生理性老化导致,表现为下肢及关节发凉、酸胀麻木、疼痛和行动不便,常在秋冬受风寒而复发或加重,且多年治疗无效。关于它的防治,小心别步入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 “老寒腿”是老年人的病

老年人患“老寒腿”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这种病并非与年轻人无关。秋冬时节不注重保暖,“老寒腿”就会主动找上门来,所以年轻人也一定要注意保暖和适当的锻炼。

误区二 “老寒腿”治好了不会再犯

“老寒腿”是一种“环境病”,一旦遇上诱发此病的阴湿寒冷气象环境,很容易复发。因此,在冬季,“老寒腿”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做好腿部(膝关节最重要)的保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怕热的“老寒腿”患者,夏天也会犯病。因为他们喜欢长时间呆在空调的环境里,而空调房间的冷空气总在最低层,加之墙体温度很低,有“老寒腿”毛病的下肢,自然就遭殃了。

误区三 哪儿疼就锻炼哪儿

“老寒腿”是一种慢性病,适度的体育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如游泳、慢跑以及做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老寒腿”的主要症状,多为膝关节疼痛,所以有些患者就把锻炼目标瞄准膝关节,经常以半蹲姿势作膝关节的前后左右摇晃动作。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因为半蹲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最大,摇晃反而加重磨损致使疼痛加重。患者可采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膝关节疼痛。

保健妙招

给“老寒腿”加点温

既然是“寒”,那防治的首要注意事项当然就是保暖了,秋冬季要注意穿厚些的衣服和袜子,平时多晒太阳,注意防寒湿,保暖,使膝关节得以休息。此外,这些保健小妙招也得记牢了。

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如游泳、慢跑、做各种体操等。疼痛缓解后,每日平地慢走一两次,每次20~30分钟。尽量减少上下台阶、跑步等使膝关节负重的运动,避免、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不得已上下台阶时最好扶楼梯或手杖。

喜欢运动的老年人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做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适合中老年人的具体锻炼方法是:坐位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足向头部背屈,同时绷紧小腿肌肉,每次坚持三四秒,每分钟做10次,连续做三四分钟。每天可做三四遍。

多用热水促进血液循环

洗澡时用热水擦洗,多用热水泡脚,经常热敷膝关节。建议最好不要用护膝给膝部保暖,因为护膝弹性很大,用在膝部缩紧了周围血液循环的疏通,使膝部的活动更加困难。

增加肌肉力量的功能锻炼

喜欢运动的老年人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做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1、每日平地慢走一两次,每次20/30分钟。尽量减少上下台阶、跑步等使膝关节负重的运动,避免、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不得已上下台阶时最好扶楼梯或手杖。

2、可仰卧在床上,患肢直腿抬高15度左右,不宜过高。此时股四头肌收缩,使髌骨被拉紧固定。开始时一次只能持续几十秒至数分钟,练习一段时间后,逐步争取达到10~15分钟,然后用脚挑起一个枕头,增加力量,继续练习,每天2~3次。坐位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足向头部背屈,同时绷紧小腿肌肉,每次坚持3~4秒,每分钟做10次,连续做3~4分钟。每天可做3~4遍。

合理使用药物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能使僵硬的关节肌肉得到放松,解除肌肉痉挛,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乱用药物。

避免机械性损伤

避免对受累关节的过度负荷,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膝和髋关节受累者应避免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早晨起床时或晚上临睡前,两膝跪在床上,练习跪坐。

苜蓿柿子范文第6篇

在春“生”与夏“长”之间,清明四月是承前启后的日子,既要注重“生”,也要为“长”做物质准备。

一、暮春食疗宜三补

1、食补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瘦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受凉易反复感冒者;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史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法,以求防病治病。

2、药补针对人体已明显出现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补已不能纠正其亏损时,在食补条件下添加药补。需要提醒的是,药补需要在中医指导下,根据身体条件施以甘平的补药,以平调阴阳、祛病健身。切不可盲目进补,更不宜胡乱按丹方、秘方进补!

3、神补春天是精神病患者易发病季节,一般人也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多梦、思维活跃而难以集中,出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等“春困”症。尤其年老体弱多病者,春季常多愁善感、烦躁不安。人应顺应阳气生发,万物外向生长的特点,晚睡早起,散步于庭院之中,神气畅达从容,保持愉悦之情,切忌感情抑郁,以逆生理。神补全靠个人自我调补。

二、春天常吃四种食物抗过敏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各种花的花粉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飘浮物,一些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就会引起皮肤与黏膜的过敏,易发生皮肤瘙痒难忍,或引起过敏性鼻炎而喷嚏不停等。专家指出,春天常吃四种食物可起到抗过敏的功效:

蜂蜜:有消炎、祛痰、润肺、止咳等功效,还可以治疗花粉等引起的过敏症,长期服用可以缓解哮喘症的发作。

金针菇:其茎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可以预防哮喘、鼻炎、湿疹等过敏症。另外,经常食用金针菇有利于排除重金属离子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废物,能有效地增强机体活力,加强免疫系统。

大枣:专家研究发现,大枣中含有大量抗过敏物质――环磷酸腺苷,可阻止过敏反应的发生。水煎大枣时宜掰开煎,且煎熬前不宜加糖。

胡萝卜:专家通过实验认为,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能有效预防花粉过敏症、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通过多吃新鲜橙汁、蜂蜜和胡萝卜来预防花粉过敏。

三、暮春多吃韭菜、

香椿、大蒜好处多

韭菜正是冬春换季时“养阳”的佳肴之一。其性温,味辛,具有补肾起阳作用,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且能增强消化功能。韭菜的辛辣成分有散瘀活血、行气导滞作用,还能增进体力和促进血液循环。常常手脚冰冷、下腹冷、腰酸或妇女月经迟来的人可以多吃韭菜,既有消毒排毒,又能增长阳气暖全身。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将香椿作蔬菜用的国家。中医认为,香椿苦、涩、平,入肝、胃、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的功效;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病症;还可用于久泻久痢、痔便血、崩漏下、治疮癣等病症。

现代营养学分析,香椿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含有维生素E和植物性激素物质,有抗衰老和滋阴补阳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称。

春天里,一些病菌也会卷土重来,营养学专家建议春季多吃点大蒜,对于春季里容易由病毒与细菌引起的感冒、腹泻、肠胃炎以及扁桃腺炎有明显疗效,还有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抗高血压的功效。

四、清明养生经

今年4月5日是清明节,此时万物清新而明净,是一派气清景明的春天景象。清明饮食调养,应避免补肝过度,以柔肝为主。

此节气可多食柔肝养肺的食物,如粳米、荠菜、菠菜、银耳、山药、豆腐、木耳、竹笋、韭菜、马齿苋、蕨菜、鱼腥草、芹菜、茄子、香椿、猪肉、鸡肉等。推荐以下几款清明食疗方:

芹菜粥

原料:芹菜100克,粳米150克。

制作:芹菜洗净,加适量水熬煮,取菜水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中与芹菜同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降血脂。

猪肝菠菜汤

原料:鲜猪肝250克,菠菜200克,清汤、麻油、鸡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猪肝、菠菜洗净,猪肝切成均匀薄片,菠菜切成段,将清汤放入锅内烧开后,下猪肝、菠菜,加入鸡精、精盐,汤开后,淋上少许麻油即成。

功效:补血、养肝、明目。

胡萝卜烧肉

原料:胡萝卜500克,五花肉250克,葱、精盐、酱油、料酒、油各适量。

制作:胡萝卜、五花肉洗净、切块;炒锅上火,加油烧热,放入五花肉略炒,倒入料酒、酱油;放胡萝卜块翻炒片刻,加适量水,盖上锅盖用中小火焖8分钟。起锅前,放入精盐、葱花翻炒入味即可。

功效:润肺益肝,补益气血。

五、谷雨养生经

今年4月20日是谷雨节气,这是春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后的气温回升较快,此阶段人体肝阳过盛,头、胸部血流上冲,不少人会出现心悸、眩晕等症状,应注意平抑肝阳,防风、寒、湿、热、毒的侵袭。调养要育肾柔肝、健脾益气。此节气重点调养脾脏,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使消化功能全都处于旺盛的状态中。

在此节气若由于饮食不当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易使脾胃受损,是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病的易发期。故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过多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豆类、动物内脏等食物以及刺激性太强的调味品。还应忌食过硬、过油腻的食物。在饮食习惯上,应避免吃得过冷、过热、过快及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谷雨时节应适当食用一些补血益气的食物,提高身体防病、抗病能力,为平安度夏打下基础。调养食物有粳米、鳝鱼、豆腐、苜蓿、鸽蛋、枸杞、牛肉、蚕豆、猪肉、芹菜、胡萝卜、蚕豆、土豆、菠菜、山药等。

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推荐以下几款谷雨食疗方:

猪肝粥

原料:猪肝100克,粳米100克,细葱3根,生姜3片,食盐适量。

制作:将猪肝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同入沙锅,加水7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粥;将细葱、生姜切碎,待猪肝熟透,粥稠将熟时,加入葱、姜、食盐,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补血、益肝、明目。

豆腐丝炒肉末

原料:肉末 100克,豆腐200克,海米20克,青蒜、姜、精盐、鸡精、麻油适量。

制作:海米、姜洗净切丝,豆腐切丝,青蒜洗净切段;分别将豆腐丝、海米放入开水内略煮,捞出备用;炒锅上火,加油烧热,放姜丝、肉末翻炒,下青蒜炒出香味,放入海米、豆腐丝同炒加盐、鸡精、麻油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

干煸牛肉丝

原料:牛肉250克,芹菜或蒜苗50克,豆瓣酱、辣椒粉、胡椒粉、姜、酱油、料酒、鸡精、糖、醋、油各适量。

苜蓿柿子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立体生态茶园 茶本地交易 茶文化旅游

清远茶叶历史悠久,已形成以英德市、清新区、三连一阳为主产区的产业布局,市委市政府也下发《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将清远市打造成中国优质特色茶叶之乡。目前清远市茶叶良种率较低、品牌多而小、综合利用率不高、茶功能拓展不够广。因此,创新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大做强清远茶叶产业,打造高质量茶文化名牌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模式

1、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必要性

茶树是一种亚热带常绿植物,具有“耐荫、喜温、好湿、喜酸”的生态特性。目前我国茶园建设普遍以纯茶园为主,致使茶园更易受到冷、热、旱、虫、草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选择已不是过去只单纯追求口感风味,而是更加关心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目前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已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清远英德红茶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出口70多个国家与地区,英国人尤其喜爱“英红”。因此,要保证茶叶中残留的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不能超标。

2、推广立体生态茶园的效益

(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立体生态茶园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茶园群落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控制茶树病虫害,有效解决使用化肥和农药而导致的茶叶农残问题。

建设立体生态茶园,主要是通过套种来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生态效益,提高茶叶质量。茶林套种比单一的茶园更能够保持水土、防止土壤的流失;茶草套种可以防止杂草丛生,能够减少茶的天敌,保护幼苗的成长;茶竹套种能够改良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质量,为幼茶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料;茶菌套种使优质的有机肥留在了茶园土壤中,使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

福建安溪县遵循生态农业和立体茶园的要求,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形成“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鞋”,四周有水源,梯层整齐的茶园结构,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固氮,还能吸引七星瓢虫等益虫,减少茶树病虫害。

(2)提升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茶园单一的品种,市场风险也比较大,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若同一块地套种多个品种,就基本解决了目前茶叶种植的风险,而且经济效益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川省华丰村的“茶叶套种”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更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我的茶园茶梨套种,每亩茶叶可卖6000多元,梨子可卖4000元左右,产值超过10000元了。”近日,在四川省华丰村,茶叶大户龙希军高兴地说道。记者看到,在华丰村整整齐齐的茶园里套种着梨树,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3、选择清远各地的套种模式

根据清远各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试验套种品种及套种的模式。

(1)茶树留养模式。采取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最理想的果树是根深,杆高,冬落叶。如:梨、柿子、李子、樱桃、大枣、枇杷、桃子、橄榄、杨梅、龙眼等。

(2)种植覆荫树模式。要求在山顶、园区四周、箐沟、道路两旁适当密植。茶园中以遮荫度在30%左右为宜。如:桂花树、檀香树、红豆杉、罗汉松、台湾相思、铁刀木、板栗、银杏、山苍子、桤木、合欢、黄柏、楝树、油桐等。

(3)防护林草模式。在茶园梯壁上种草。如:、金银花、羽叶决明、平托花生、豇豆、紫云英、日本草、红根草、绿豆、肥田萝卜、眉豆、无刺含羞、箭舌豌豆、苕子、苜蓿、紫花扁豆、爬地兰、黑麦草等。

(4)套种绿肥模式。在未封行的茶园和幼龄茶园行间套种绿肥。如:黄豆、花生、蚕豆、豌豆、木豆、猪屎豆等。

(5)套种食用菌模式。具有“生产周期短、易形成规模效应、附加值高”的特点。如:香菇、平菇、竹荪等。

经过几年的尝试,选出最适合清远各地的套种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4、开展立体生态茶园建设

一是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集中力量利用三年时间将现有茶园建设成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二是每千亩村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是做好立体生态茶园规划;四是是完善规范茶叶农资服务体系;五是市县乡全面实施立体生态茶园技术培训;六是全市所有茶园按照“绿色食品、有机茶”标准实施。

云南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实施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通过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6种以上乔木,所种茶树不施化肥、农药,自然生态还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售价是当地其他茶农所产茶叶的2倍,而且不愁销路。

二、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模式

1、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意义

在清远本地建设茶叶市场和茶叶网站,旨在以本地茶叶为依托,以本地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为经营主体,构建起清远茶叶的网下网上营销平台,从而推动清远茶叶标准的制定、地理产品标志的保护,整合利用资源,提升产品质量,创建清远的茶叶品牌,打造成经营茶叶、宣传茶文化、欣赏茶艺茶道为主的茶叶网下网上专业市场。茶文化的网络传播具有持久性与长远性,茶产品的网络营销既可实现网上交易,同时也对网下的实体营销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可以解决本地茶农卖茶难、卖茶成本高、卖不好价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安徽合肥市南翔安徽华夏国际茶博城一期近日正式开业。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74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商贸物流、文化、休闲旅游、居住、金融办公、茶研科技和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顶级茶文化综合体。项目分三期建设,完全建成后可实现年交易量近5万吨,年交易额近百亿元。同时,每年可吸引近百万人次游客前来采购、休闲度假,带动旅游消费近5亿元。目前谢裕大、黄山毛峰、天方茶苑等400余家茶企已经入驻。在茶博城里,不仅有茶品交易,还有安徽首个茶文化体验中心――茶博馆,馆内涵盖中国名茶馆、世界名茶馆、茶具展示区等,为爱茶游客献上丰盛的茶文化大餐。

2、推广茶本地交易的方法

一是建立茶叶实体交易专业市场,市场内建设三区三中心,即茶叶批发交易区、茶文化欣赏区、茶叶加工贮存区、茶叶物流配送中心、茶叶品质检验中心和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二是建立茶叶网络交易专业市场,通过专业的茶叶电子商务平台来推广茶叶。三是茶叶实体交易市场和网站交易相互推广,资源共享,降低销售成本,扩大销售范围。四是每天更新茶苗和茶叶销售价格,定期公布茶预计产量、需求信息及实际交易信息,让茶农及时掌握茶苗和茶叶的供需与交易信息。

沿进出清远主通道,合理规划茶叶市场,吸引南来北往的商家前来交易,重点培育英红国际茶叶交易中心。整合我市各茶叶网站资源,借鉴中国茶网、中国普耳茶网等的运营经验,结合清远实际,共同打造中国英红茶叶网,来统一推广清远茶叶。

三、推广茶文化旅游的模式

1、推广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是指将茶业资源、茶叶历史与现代旅游活动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不仅能给游客带来游览、观赏的需要,还提升了产品档次,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产品,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四川成都市依托茶叶产业链,串起35个产茶乡镇打造休闲旅游品牌。蒲江已规划在成佳镇,以茶乡风光,绿茶公园,蒲江雀舌,倾力打造茶文化旅游核心观光区,成佳镇同心村将成为国家AAA级,每年举办的采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游客,除了观光,还可以体验现场采茶的乐趣,欣赏茶艺表演。

2、推广茶文化旅游的内容

茶文化旅游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生态有机茶基地为载体,以茶叶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自动化生产为特色,深入挖掘茶文化,研制开发茶点、茶宴、茶保健品等,以赏茶、采茶、制茶、品茶、斗茶为主要内容,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融科普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打造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体验式、观光型的生态茶叶文化旅游项目。

将清远市各茶园地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特色产品与观赏茶、体验茶、茶艺表演以及美食、奇石、书法、绘画、音乐、摄影、杂技、科普、商贸、养生、度假等结合,差异化发展,抱团发展,争取将清远市打造成中国茶文化旅游强市。

总之,若能够创新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模式,推广“茶叶套种”、“茶本地交易”和“茶文化旅游”三模式并行,将有利于防范茶叶种植风险,提高茶叶产业的附加值,有利于推动茶文化旅游,有利于打造茶叶品牌,也有利于把清远市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集茶叶种植、加工、展示、交易、旅游、文化于一体的茶叶强市。

【参考文献】

[1] 林钦固:茶乡安溪争创国家级生态县[N].泉州晚报,2012-03-

16.

苜蓿柿子范文第8篇

一、全市种植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经济作物快速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马铃薯、茶叶两个区域性优势产业带和蔬菜、中药材、烤烟三大地方性特色产业板块。主要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绿色产业健康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全市7县区整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境评价认定,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到218万亩,认定“三品”基地113个,认证“三品”产品59个,提前完成100个产地、50个产品的规划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5%以上。

3.农业基础建设逐步加强,种植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有效灌溉面积59万亩,水平梯田面积105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64万千瓦,机耕、机播水平分别达到13.3%和14.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气象灾害损失率控制在10%左右,生物灾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有力保障了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4.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5%,农业综合技术入户率达到80%以上。全市设施农业投产面积1.1万亩,年均培训农民50万人次,市、县两级农业专家及时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和产业政策等服务,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建成了1市7县区农业信息网、75个乡镇信息站和558个村级农村信息站的四级信息网络。

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群众温饱基本解决。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近三年平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7.3万亩,亩产180.0公斤,总产量55.3万吨,人均占有粮食230公斤,群众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二)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条件较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大灾和突发性灾害的能力还很低。二是种植结构及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农业投入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有效转化。

(三)发展机遇与潜力

1.发展绿色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地理区位特殊,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和品种资源丰富。独立的地理单元,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优势产业和产品基地初步形成。全市已形成两个优势产业聚集带和三个产业板块,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国家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粮农的直接补贴逐年增加。二是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继续增加。三是国家加大了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四是农民工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农业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环境更加宽松。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科技带动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区域布局,推进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种植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发展原则。科学配置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推进产业化发展;坚持市场导向,提升质量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实施项目带动发展。

(三)发展目标。全市坡度在25°以下的耕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单产提高20公斤,产量力争达到60万吨,人均占有粮食250公斤;油料发展到20万亩,产量达到2.4万吨;经济作物发展到110万亩;建设2个具有规模和效益的优势产业带和3个产业板块;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无公害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在省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种类。种植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6.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人均达到900―950元。

三、区域布局

(一)粮食作物及其区域布局。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总体要求,认真实施全省《粮食单产提高工程规划》,努力扩大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面积,适度压缩小麦面积,加快重点技术推广速度,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1.小麦:确保市内居民口粮需求,重点发展中筋小麦。实行良种统繁统供,加快良种更新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节本增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变混种、混收、混储状况,提高专用小麦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重点建设4个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带,主要布局在洛南、商州、丹凤和山阳等4县区河谷川塬地带。全市小麦面积调减到105万亩,单产提高20公斤以上,产量达到12万吨。

2.玉米:以提高玉米的商品质量和专用性能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饲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实施订单生产,搞好产销衔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主产区玉米转化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重点发展山地和河谷川道两个专用玉米优势区。山地专用玉米优势区主要布局在北部4县区海拔900米以上的春玉米产区;河谷川道专用玉米优势区主要布局在丹江、银花河和金钱河流域海拔700米以下的夏玉米产区。玉米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单产提高30公斤以上,产量达到30万吨。

3.马铃薯:加大脱毒种薯、地膜覆盖、垄作栽培等三项关键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和提高商品薯质量。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值,提高综合效益。

重点建设高淀粉型马铃薯优势产业带和早熟菜用型冬播马铃薯产业片(区)。高淀粉型马铃薯优势产业带的生产重点区域以柞水、商州、洛南等3县(区)为主的海拔900米以上秦岭南麓沿线山区为主;早熟菜用型冬播马铃薯产业片(区)的生产重点区域以镇安、山阳、商南海拔700米以下的河谷川道为主。基本形成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基地规范化、布局区域化格局。马铃薯面积扩大到40万亩,优势产业带(区)的单产、总产分别提高30%,商品率达到65%以上。

4.大豆:优化品种、品质结构,重点发展适宜豆制品加工的大豆,在洛南、商州和柞水3县区重点建设洛源、保安、石门、黑龙口、牧护关、下梁等6个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实现大豆布局区域化、质量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产业化。全市大豆面积稳定在35万亩,产量达4.5万吨以上。

(二)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区域布局。以蔬菜、中药材、茶叶和烟叶为重点,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全市蔬菜发展到40万亩、油料20万亩、中药材180万亩、茶叶20万亩、烟叶10万亩、蚕桑8万亩、水杂果10万亩。

1.蔬菜:大力实施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突出抓好以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发展,按照“优质、安全、营养、特色”的需求,扩大种植面积,保障市场供应。引进推广优质抗病品种,合理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推广无公害、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打造蔬菜绿色、特色、生态品牌,提高质量,增加总量。重点发展设施大棚早春和秋延蔬菜,大力发展精细菜、特色菜等商品蔬菜,加大商芝、荆芥、鱼腥草、荷(阳藿姜)和石腊菜等山野菜家栽技术研发。加快标准化、无公害基地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

商品蔬菜重点建设七县区城郊蔬菜生产基地、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山地夏季蔬菜生产基地,要规模集中连片发展。加大对丹凤等县建设设施蔬菜产业带的扶持力度。特色蔬菜重点建设山阳九眼莲、商州秋紫豆、紫皮大蒜、透心红红萝卜、柞水红油香椿、丹凤香苜蓿、洛南甜椒、黄花菜、菜花等生产基地。蔬菜面积发展到4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万亩,年产量80万吨,产值13亿元。

2.油料:油料重点发展花生和油菜。花生重点推广含油量高、不饱和脂肪酸低的油食两用品种,提高单产水平,并进行深加工。油菜以发展“双低”油菜为重点,实行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

重点建设商南花生优势产区和山阳、商南“双低”油菜优势产区。油料面积发展到20万亩,产量达到2.4万吨。其中,花生8万亩,产量1.4万吨;油菜10万亩,产量0.85万吨。

3.蚕桑:实施“东桑西移”项目,按照“区域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思路,加快全市优质蚕桑基地县建设。加大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快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建立健全蚕桑病虫害防控体系。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开展桑枝、蚕沙、蚕蛹等综合利用开发,多途径提高桑园产值和蚕农收入。

重点建设镇安、洛南、商南等三县优质蚕桑基地,形成适度规模的优质蚕桑生产基地集群化发展格局。全市投产桑园达到8万亩,新建桑园优良桑品种推广率100%,年发种15万张,年产优质蚕茧3800吨,总产值达到7600万元以上,蚕农户均收入3000元。

4.水杂果:坚持适地适树和区域化、规模化原则,推广无病毒良种苗木和丰产集成配套技术,合理调整种类及早、中、晚熟比例,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加快良繁、营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加强贮藏、保鲜、加工等产后环节建设,促进转化增值。

引导发展水杂果生产上山进沟。柿子以商州孝义为中心,重点发展柿饼加工专用品种;葡萄以丹凤棣花、商镇、龙驹寨为中心,重点发展酿酒品种;柑橘以山阳漫川为中心,重点发展鲜食品种;桃、杏、李梅、樱桃以商州陈塬、夜村、三岔河、黑龙口,丹凤万湾、黑沟河、桃花铺、铁峪铺,山阳小河口,柞水红岩寺、凤镇、营盘等地为主,重点发展鲜食品种。全市果园发展到10万亩,总产量15万吨,年产值达到2.5亿元。

5.烤烟:坚持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基本方向,实施以烟水、烟路、烤房、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烟草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种植,培育一批种烟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

重点建设“一带一片”两大集约产区,形成“五大”规模种植。“一带”即北部洛南、商州烤烟带,“一片”即南部山阳、镇安、柞水烤烟片,“五大”规模种植即洛南县建成5万亩以上的全省烟叶生产大县;全市建成10个3000亩以上,年产烟叶万担以上的优质烤烟大乡镇、100个300亩以上,年产烟叶千担以上的优质烤烟大村、1000个50亩以上的优质烤烟大片、10000个5亩以上的优质烤烟种植大户。基本形成区域种植、集约经营的烤烟生产格局。全市烤烟面积达到10万亩,烟叶产量1.5万吨,烟农收入2.4亿元,财政税收5000万元。

中药材、茶叶产业市政府另有专门发展规划。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三大工程,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以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和良种对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为目标,加快推进生产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加工现代化、包装标准化、管理法制化、育繁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步伐。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形成网络健全、功能齐备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按照建设新型种业体系要求,建立健全县级以上种子管理机构,完善全市种子管理体系。加强种子科研、教学与种子企业的联合,大力开展育种技术研发,通过市场运作、联合开发、委托育种、品种买断、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育成一批有突破性的多抗、优质、专用新品种,提高种子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立高标准、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通过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清理非农闲置地、提高耕地补偿标准和实行土地开发复垦等措施,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新修基本农田2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培肥地力100万亩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户均1亩水浇地”的目标。

继续实施植保工程,完善植物保护体系。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控制,建立生物灾害的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植物检疫和防疫体系建设,提高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的监测、检测、防范水平。加强农药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用药安全水平,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与控制,保证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安全。

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在全市选择30个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乡(镇),建设30个千亩连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小麦亩产300公斤以上,夏玉米、马铃薯(折粮)亩产400公斤以上,春玉米亩产500公斤以上;高产创建示范实施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50万亩,单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10%以上,新增粮食5万吨。

(二)建设四大体系,完善服务机制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体制改革,创新推广机制,改进推广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

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情信息服务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整合农业信息服务资源,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用三年时间完成信息入村工作,基本实现村村都有信息站,使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加快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每县区要新建或改扩建1-2个具有一定规模、规范经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起以农民及其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拓农产品交易市场,实施农产品网上交易,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市级和7县区的检测中心(站),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检测网络。

(三)抓好五大产业,推进种植业业结构调整

着力抓好马铃薯、茶叶两个产业带和蔬菜、中药材、烤烟三个产业板块共五大优势产业,继续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挖掘生产潜力,加大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动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尽快把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筛选确定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发展。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推广七项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广粮食高产集成技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使品种和技术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广经济作物优质高效技术,促进农民增收;推广园艺作物生态安全生产技术,推动主要园艺作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优质专用新品种,挖掘良种良法增产潜力;推广重大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生物灾害防控能力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水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配肥技术,提高地力,加强耕地质量监督监测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田墒情和旱情监测水平。

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和高新技术应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变。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与创新,把科研和生产对接起来,把成果与效益结合起来,切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水平。不断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加快推广先进实用、效益显著的农业生产技术。认真组织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加强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组装配套技术的研发应用,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加快农业推广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机制社会化、推广方式多样化,促进各种先进实用技术向农业渗透,增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种植业生产尤其是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对种植业生产的指导和宏观调控。建立强有力的农业领导体系和支农责任制,把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设施蔬菜生产及农民收入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二)加大农业投入。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种植业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制订配套发展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政府财政支持农业的长效保护和支持体系。市、县区两级财政对粮食高产创建和设施蔬菜工程要安排一定的预算资金予以支持。各级各部门要利用国债资金、银行贷款、企业资金和民间资本等形式,努力增加农业投入,为种植业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