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涉水产品;水表材质;安全质量分析;检测标准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7903

0前言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同时,健康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人们对日常饮用水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般解渴的基本需求上,更是希望从饮用的水中喝出健康。随之而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成为目前国内外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和健康问题。特别受近期部分城市水污染的影响,各式各样的新型涉水产品进入了集中供水厂和寻常百姓的家中。

卫生部于2001年修订并颁布《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实际上从1997年,卫生部就颁布《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办法》和《关于贯彻的通知》,并将国内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已开始将涉水产品纳入日常安全检测管理范畴,国内的涉水产品也逐渐迈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一段时期以来,国内生产领域很多涉水产品已获得国家卫生许可批件,而且在使用上和销售环节中也正在逐步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在其相关领域也越来越完善。

目前,涉水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也是实行“准入制”,作为重要的涉及人们健康的相关产品,其产品在面市之前,都经过了相对规范的产品质量检测和资格审批程序。

然而,在很多涉水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行业发展水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受产业利益的驱使,一些把关不严的生产经营单位,不惜一切手段,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润。致使市面上的涉水产品鱼龙混杂,出现不同情况的安全卫生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饮用水的安全。

1关于城市涉水产品安全质量调查

在我国,作为重要的健康相关产品,涉水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同时,对于涉水产品的安全性的检测检验,也被相关职能部门提上重要日程。但是从近年来国内如北京、广州、重庆、南京、烟台等一些大中城市相关涉水产品的检测结果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

早在2010年国家相关部门通报的2009年国内生产生活用途的涉水产品如:输水管材、水表、水质处理器等安全检测抽查结果显示:产品原材料使用标准不合格;相关材料使用规定不达标;二次污染严重;产品使用说明不规范;使用功能宣传虚假、夸大等问题突出。

种种调查机构的检测报告说明,各地涉水产品的质量状况均存在卫生安全质量问题,并引起了相关职能部门和民间的重视。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对18个省份的200余类涉水产品进行质量抽查中,其将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划分与总结。报告显示,这些涉水产品的不达标率已达到7.5%,其中铅、溶解性固体、浑浊度、耗氧量等指标超标依次位列前四名。与此同时,宁波市在对专业性建材卖场中涉水产品的调查报告显示,400份管材、管件产品合格率仅仅为43.26%。1997年烟台、青岛等山东省多个城市连续三年对154份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产品的检测中初检合格率只达到78%,其中用于管材的U-PYC材料不达标问题突出,其他数项超标指标中,Pb超标明显。

在调查结果较好的四川省2002年涉水产品的卫生质量检测中,70余品牌的各类别产品合格率为92.8%,但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金属类产品合格率却仅为77.8%。此外,在相关检测调查报告中,国内的管材、管件与进口产品相比较,合格率距离显著。

2涉水产品影响饮用水质的类别分析及检验标准

2.1涉水产品影响饮用水质的类别

(1)水表等重要涉水产品对生活饮水水质影响。

水表是涉水产品和流量计量领域中使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计量仪表之一,然而其卫生安全问题也常见诸媒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从北京、武汉等五个城市随机购买到5个厂家在市场上销售的12只正品水表,按照《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等国家相关规定,对其铜制水表的铅溶出物影响进行安全鉴定。在经过反复浸泡实验等检测后,89.8%的铜质水表铅溶出量增加值远超国家规定的每升1微克的标准。同时,还有若干水表的增加值高达标准的数十倍乃至近百倍。铜表壳曾是国际上水表使用最广泛的,但铜表壳所含的铅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不容置疑。

此外,由于纯铜的硬度还达不到水表阀体及外壳的制作标准,这样一段时期以来,黄铜材料便广泛用于水表的阀体及外壳中。但由纯铜加工为黄铜,还需要在冶炼过程中添加锡、铅、铬、钡、锰等金属元素,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节源开流”,降低成本,就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铅来代替相对高价的锡、锰等元素。其结果,便是水表中的铅元素大量超标。此外,更有厂家用废弃的旧铜回炉来制作水表,可想而知,其产品造成的污染更无法想象。

水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渔业,把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实现渔业标准化,整体提升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区域竞争力,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工作目标:着力构建和完善区、镇(街道)二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全区和涉渔镇(街道)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全覆盖。紧紧围绕“确保不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度,进一步将监管责任重心下移,强化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加强渔业投入品监管,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预警,确保全区水产品产地监测合格率100%。

二、工作任务

1、加强产地环境监管。一是抓产地监测。开展水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划分水产品产地安全区域,并在主要水产品生产区域布设定点监测点位,开展定期监测;二是抓产地监管。重点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对于渔业生产的垃圾、污泥、水产投入品包装物废弃物污染水域的监管,防止造成水产品产地环境污染。三是抓治理修复。推进水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的治理修复工作。

2、推行水产标准化生产。一是加快水产标准应用。加快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构建地方特色优势水产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市县两级以制定大宗和特色优势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重点,将水产技术标准推广应用;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大力发展大宗特色优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标准养殖场等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快推进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等“三品一标”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登记工作,并强化证后监管。

3、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一是依法监管。依法强化对水产投入品的监管,严格办证条件,强化证后监管,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水产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吊销水产养殖使用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二是加强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贮存和使用禁用水产药物行为。三是加强指导。督促和指导水产品生产者按照标准使用水产药品,严禁在养殖环节使用违禁品,建立健全水产投入品使用档案,严格执行水产用药休药期的规定;四是抓好防治技术,积极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4、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一是强化主体责任。强化水产品者和企业水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水产企业、水产专业合作社和各类水产品生产主体为依托,建立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责任制和承诺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生产单位和养殖户,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公示制度和不合格产品退出制度;二是开展质量追溯。要求水产品生产企业和水产专业合作社开展水产品质量追溯工作,推广“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牌和包装标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统一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统一水产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管理);三是开展诚信建设。将生产记录档案列入水产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内容,实行“黑名单”制度,凡列入“黑名单”企业,一律不得享受扶持等优惠政策。

5、强化产品监测检测。一是完善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推进质检机构资质认定和考核认可工作,开展质检机构能力验证工作,提高依法依规检测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检测制度。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严格规范监测行为,逐步扩大监测种类品种和监测参数,例行监测工作以主要生产基地为重点,确保所有“菜篮子”主产基地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加强对重点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以及重大活动期间水产品开展质量年前监测抽查;三是开展“检打联动”。加强会商分析,强化“检打联动”,对监测水产药物超标的水产品,及时通报检测结果,并对产地和经营者进行追溯和依法查处。

6、建立相应监管制度。一是建立企业监管档案。加强对水业生产单位、水贸批零区场、大型超市的监管,逐步建立一企一档。实行包装水产品入区、标签标识、定期检查、索证索票等备案制度,探索对未包装的初级水产品实行入区备案、检验检测合格后上区制度;探索实行水产药物实名购买制度,严格执行水产药物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行水产药物生产、经营和使用溯源管理;二是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区水产局及各镇(街道)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并实行举报奖励。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水产部门负监管责任,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水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要求,严格实行属地管理。区水产局成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质检科),具体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具体抓、各业务职能单位按行业管理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业务单位领导实行“一岗双责”制度,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质量监管,层层落实责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水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首要任务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1 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1.1 思想观念上的原因

目前,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质量观念还停留在是否有动物疫病和外观质量上,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1.2 生产环境上的原因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三废”对养殖环境的污染在局部地区还在加剧。

1.3 技术上的原因

由于资金、规模等因素制约,养殖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下。

1.4 体制原因

动检、渔政、药政、饲料办经费十分紧张,工作车辆、检测设施、执法设备缺乏或落伍。

1.5 市场原因

市场信息不畅通,市场准入制度刚刚起步,全市的准入制度因为没有经费保障,不能全面展开。

2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措施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让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鱼”,喝上“放心奶”是人民政府的天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为水产品质量做高、品牌做响、效益做强提供了保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局面,要搞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加强宣传环节,形成全民共管的氛围

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法律法规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要加大《食品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

2.2 构建保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2.1 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

推广标准化养殖生产,将各项扶持政策、资金与标准化生产挂钩,开展标准生产示范县和示范小区建设,编印生产技术规范。

2.2.2 建立健全安全检测体系

进一步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政府抽检、执法复检的“两级三层”检测网络体系。

2.2.3 建立健全监管责任体系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检法、工商、卫生、畜牧、商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建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2.2.4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加强对饲料兽药企业、养殖户、贩运户的培训,与其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加强养殖业的行业自律,建立养殖户诚信档案,将养殖户的信誉度与项目资金挂钩。

3 完善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3.1 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水产品入市验证与检验检测制度、产品销售公示制度、执法抽检督察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水产品的行为。

3.2 建立和完善信息制度

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定期向社会水产品质量信息;在市场、超市销售的肉品,除出具检疫证明、肉品证章外,还要推行挂牌公示制度。

3.3 建立和完善产品召回制度

推行水产品身份标识,建立进销台账索证索票制度,及时按照法定程序召回问题产品,并进行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4 加强环节监管,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4.1 加强养殖投入品监管

加大养殖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日常监管。

4.2 加强养殖环节监管

做好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病死无害化处理达100%。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养殖,鼓励发展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基地,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

4.3 加强运输、屠宰环节监管

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加强产地检疫,实行贩运户备案制,推行“签约式”检疫管理,建立养殖户电子档案;保证规模养殖户产地检疫率100%,散养户产地检疫率85%;加强屠宰场检疫,强化监测工作,水产品使用“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检出率控制在2%以下,有效控制病害动物产品上市。严格实行定点屠宰和集中屠宰,加强定点屠宰场(点)出场(点)肉品品质检验工作。

4.4 加强市场流通环节监管

加强对外地销入的水产品安全监管。设立外埠水产品检查点,所有外来水产品需换成本地检疫证明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在市场或超市销售肉品,除出具检疫证明、肉品证章外,还要推行挂牌公示制度,设立举报电话,接受消费者现场监督。

4.5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人才培训

要尽快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及时向水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品牌、市场等方面信息。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生活的大事,只要我们各级政府工作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只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依法监管的行政原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就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水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4篇

在2013年水产品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水产苗种生产监管,继续狠抓水产养殖生产环节投入品监管和生产操作规范,加大产地水产品抽检力度,创新管理制度,完善长效机制,提高监管能力,保障水产品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严格执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水产养殖中使用违禁药品、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督促养殖示范场、水产苗种场等生产单位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逐步建立完善“分工明确、措施有力、保障有效、运转协调”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有效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我局成立区水务局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领导组下设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组、水质安全检查组、后勤督查组三个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组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对全区水产品养殖场、水产苗种场投入品的检查;负责对全区产地水产品的抽检工作;对购买、储存和使用违禁药品、不合格饲料的养殖户从重处罚,对销售违禁药物和不合格饲料的经销商予以坚决打击。

(二)水质安全检查组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对全区水产养殖场地水源的水质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水产养殖水源水质安全

(三)后勤督查组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物资等后勤的保障工作;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等工作的监督,并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督查。

四、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巩固水产苗种整治成果。继续深入开展水产苗种整治工作,全面摸清水产苗种生产基本情况,建立合格苗种生产单位数据库。建立健全苗种采购索票索证和检验制度,确保外购水产苗种质量合格。

(二)继续狠抓养殖生产环节监管。继续抓好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无公害水产品及产地认证申报工作,进一步完善其组织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相关标准及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做好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要严格按规定使用渔业生产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确禁止使用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规范使用渔药,严厉打击非法使用添加剂及不合格饲料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产地水产品抽检。逐步提高监督抽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强化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结果会商和对外公布制度,保持对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全面完成今年抽检任务。

(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围绕养殖证和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发放、生产记录、养殖用药等重点监管环节,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无证生产和非法用药行为。

五、工作要求

水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产品 冷链流通质量安全 HACCP WSN 模式构建 政府对策

中图分类号:T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89-01

1. 引言

就冷链流通模式而言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着较大差距。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发达国家已经成型[1]。然而,冷链流通产业在我国还是起步期。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以达到突破贸易壁垒和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目标。减慢冷链物流发展的原因有:成本高;水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并且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缺乏一批全国性的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详细见解。

2. 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的不利影响

运输过程损耗极高。运输过程中有着极高损耗,令人差异诧异的是物流费用竟然达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依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得超过其总成本的50%[3]。我国因为严重缺少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操作人员,许多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还在建立之中,因此,不能及时提升我国冷链物流的水平。

冷链物流占比极低。目前,国内的冷链物流几乎尚未建立,并且人均冷库容量我国仅7公斤。货运汽车的比冷藏容量中冷藏保温车占市场货物需求份额很低。目前,冷链市场应用率在我国偏低,不是说没有市场需求,而是冷链物流的价格过高,从而导致成本太高。

政策扶持不到位。在政府对服务行业的发展重视度不够,对服务行业公司的赋税过重等约束性体制下,冷链物流以及相关企业的生存、发展可以说是十分困难。根据在空调制冷大市场的调查了解,在宏观方面,尽管国家给出了指导性的方向意见和支持政策,也给予了某些企业适当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但仍有很多企业代表反映提出:国家的扶持政策和行业法规不够明细、不够准确,政策春风最后仍难以惠及企业[5]。

3. 解决措施

3.1 建立有关HACCP监测的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

(1)HACCP的控制原理:

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进行纠偏行动计划、建立验证程序、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

(2)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流程:

就不同冷冻水产品而言,其冷链物流是不同的。因考虑到其应用的大众性,因此确定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流程如下:基本流程包括捕捞、清洗整理、加工、速冻、贮藏等几个方面。当然,还包括每个环节的搬运及装卸[4]。

(3)利用HACCP体系分析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

其步骤如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L)、建立验证程序。危害分析以上步骤中及其重要。我们首先要弄懂 HACCP原理的基础是是什么以及HA的危害分析和控制措施如何进行。在分析工序的特异性、针对产品进行危害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的某些具体问题是通过HACCP具体分析的。对于不同企业、不同消费人群,危害是相对的也是不同的[4]。可能在水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危害有:货物遗失、原料污染、货物损坏、冷藏和冷冻温度、集装箱破损,以求达到要求,不要造成产品中微生物含量仍很高,最终引起产品变质的后果。

3.2 基于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

3.2.1基本结构

(1)总体结构:

因为 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是一个无线传感信息采集系统,归于软实时系统冷链水产品货物位置、温度信息的采集传输过程中。其中数据的延迟对系统应用的影响不是很大。此系统的基本结构一共分3部分: 安装在托盘、周转箱上的温度传感器节点和安装在冷藏车、冷库等。

(2)系统通信协议

目前常用的无线网络协议有ZigBee和IEEE802.11Bb蓝牙等。因为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的温度数据实时采集具有小范围、低速率、无线传输的特点,因此其适用于ZigBee通信协议[2]。

3.2.2系统硬件设计

(1) 监测节点

水产品的温度信息能够在冷链物流过程中被传感器监测节点实时感知,并且通过ZigBee网络向协调器发送温度数据。所以,ZigBee 射频模块、微处理器、能量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是构成监测节点的必要组成部分。

(2)协调器

网络协调器用于建立和维护ZigBee网络,在本研究中协调器同时充当网关,接收上位机的网络配置命令并向上位机传递冷链监测温度信息。因此,网络协调器需要由微处理器、 ZigBee射频模块、上位机通信接口和能量模块构成。为与网络监测节点形成无缝ZigBee 通信能力,协调器的微处理器和射频模块同样采用CC2530 片上系统。

4. 水产品冷链管理决策模型的构建

水产品冷链信息的决策支持模型

(1)操作管理:

水产品冷链的加工过程对水产品的加工操作过程有特定的要求。依照水产品良好操作规范,最关键要点就是严格控制水产品的加工时间,并且依据水产品的操作规范对冷链安全进行分析[6]。水产品安全状态的判定是以抽取事件集合的时间跨度作为评价的依据。

(2)品质评价:

品质评价是针对水产品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而建立的评价模型。以及依照水产品品质的衰变状态,相应地做出决策。而食品的环境温度对品质安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9]。有理论指出,食品品质的衰变与温度波动的关系密切,在流通中品质降低是累积的、不可逆的。

参考文献:

[1] 潘澜澜,宋若冰,薛冬娟.基于质量安全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分析及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12,01:236-237.

[2] 齐林,韩玉冰,张小栓,邢少华,傅泽田.基于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2,08:134-140.

[3] 周海霞,韩立民.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2,04:19-23.

[4] 郝丹. 基于HACCP监测的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2:82-83.

[5] 张小栓,邢少华,傅泽田,田东.水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1,03:45-49.

[6] 吴稼乐,孔庆源,朱富强,陈坚.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制冷,2008,03:42-46.

[7] 田尉辰.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化与设计研究综述[A].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海洋学会:,2013:1.

水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6篇

2015年,敦化市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制定一系列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赏罚分明、推广有力的工作措施,围绕监管体系、检测能力、质量追溯、三品认证、监管制度、监管执法、监管能力、探索机制等八个方面,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为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建立了“分层监管,一管到底”的立体监管网络。市里有农业局为首的监管队伍、乡(镇)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生力军,村里有年轻有为的协管员。通过层层有落实、处处有制度的市乡村三级网络化监管机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全市种植业共有市级监管员17人、乡(镇)级监管员52人、村级协管员100人,逐一明确责任区域、监管对象、监管任务,常态化开展监管工作。

二、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建成以市检验检测中心为主力、乡(镇)农残检测站为支撑、基地快检室为补充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敦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中心始建于2006年,2014年正式通过了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的计量认证和检测机构考核两项实验室资质认证考核,可以使用CMA和CATL两项标志。检测中心现可对农药残留、农产品中添加物质、植株、土壤、水质和肥料等六类别、101个检测项目进行检测。2015年公开招标新建15个中、小型农残速测室,配备了专(兼)职化验员。不但实现了乡(镇)一级检测全覆盖,而且还把蔬菜基地和重点村屯纳入到检测体系中。

三、质量安全追溯得到加强

为了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把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都纳入到追溯体系建设中。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定《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经营台账票证管理制度》,给全市农资经销点免费发放农资经销台账,为追根溯源提供依据;二是印制农业生产记录本8000册,督促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种植大户做好种植环节的生产记录、储运记录、初加工记录、销售购货有关信息;三是购置二维码查询、打印设备和建立监管平台,重点为全市蔬菜基地免费提供二维码质量安全可追溯查询。初步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目标,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四、“三品一标”认证成效显著

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加大“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力度。制定并实施了《敦化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补贴奖励制度》,为有需求的大型蔬菜水果种植合作社提供无公害认证补贴,协助完成无公害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全市种植业“三品”总数达5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3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17个,敦化市先后承担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试点县、国家大豆标准化示范县、国家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实施。2015年新增11个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90公顷。

五、各项监管制度得以健全

为了全面推进敦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敦化市农业局制定并落实了8个方面24项工作制度用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节全程监管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目标。分别是:农业投入品监管6项制度、生产过程监管6项制度、包装标识1项制度、信息2项制度、社会共治方面2项制度、行政执法4项制度、应急机制2项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1项制度。监管制度的健全为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六、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加强

2006年敦化市组建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该机构为单设机构,配备了办公场所、执法取证设备和执法记录仪,执法人员全部考取了行政执法证件。自组建以来,一直负责植物检疫、农业投入品监管等农业综合执法任务。多年来定期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屠宰、批发、零售市场等重点环节开展执法检查。为加大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农资经营行为,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农资进入生产环节,还与工商局、质监局、公安机关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建立了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等机制。2015年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382户,出动执法人员576人,扦取种子样品84个,肥料样品3个。

七、监管能力稳健提升

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基础上,2015年加大了人力物力投入,投资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为乡(镇)配备电脑和监管软件,实现了省市级监管系统联网、市乡级监管联网。可以通过监管平台进行工作部署、工作互动、工作上报和工作监督。监管平台的使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乡(镇)政府绩效考核中,要求乡(镇)监管工作人员根据农业生产环节定期到村屯进行检查指导,查看生产日志,严格监督生产全过程,并通过监管平台上报监管工作记录。

水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7篇

(1.秦皇岛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处,河北 秦皇岛 066000;2.秦皇岛市海港区农业局,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饮食安全带来隐患,给水产品行业发展带来危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对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对策思考,以期为保障人们饮食安全和推动水产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参考。

关键词 :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原因分析;对策思考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水产品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均衡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水产品所含蛋白质丰富,占人类食用动物蛋白质的五分之一[1];水产品中脂肪含量低,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水产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人们饮食保健和调节营养均衡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相继而来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多,影响着水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氯霉素事件、孔雀石绿事件、福寿螺事件、大闸蟹致癌事件等严重挫伤了中国民众对水产品的消费信心[2];另一方面,我国作为水产品出口大国,多次出现的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加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已刻不容缓。

1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药物残留超标影响水产品质量

药残超标或含禁用药物是水产品质量最突出的问题。由于水产品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加之技术、管理、利益趋势等一系列原因,使养殖户有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及防腐消毒化学药品的行为,这其中包括一些国家严禁使用的药品和化学品,常见超标药物或禁用药物有高锰酸钾、磺胺嘧啶、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3],此类药物超标使用均对人体有一定程度伤害,并且这些药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对人体产生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及毒性作用等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健康[4-5]。同时,药物残留引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6],不仅使我国水产品品质的国际声誉受损,而且由于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针对药物残留贸易技术壁垒的提高,我国水产品经济的发展也遭受巨大的竞争压力。

1.2养殖用水污染影响水产品质量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大量的工业废污水排到江河湖泊当中,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对水产养殖用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7],汞、砷、铬、镉、铜、锌等重金属被排放到水域环境中,由于其元素的性质相对稳定,不仅不易被氧化,反而富集浓缩到水产品体内,对消费者食用水产品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船只跑漏油和石油泄露等事故时而发生,污染养殖用水,油类在水面上浮,其水面油膜不仅妨碍水气交换,而且降低浮游植物和藻类的光合作用,更会导致水生动植物窒息或中毒死亡,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有机物污染常引发赤潮,使生物窒息并产生生物毒素,从而影响水产品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3水产品生物性危害影响水产品质量

水产品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其中所含的致病菌及寄生虫,其产生源于养殖密度的增大和养殖用水的污染。某些水产品中存在寄生虫,并且富集了甲肝病毒、霍乱弧菌和副霍乱弧菌等致病菌[8],这些微生物能够引起甲肝、霍乱和副溶血性中毒,而副溶血性弧菌则是水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9]。如果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或加热不彻底,可引发食用者感染致病菌或寄生虫,从而导致中毒或感染,不仅如此,致病菌或寄生虫在人体中休眠或生长时,可能引发多种难以发现病源的继发性疾病。

1.4内源性毒素及过敏原影响水产品质量

贝类、深海鱼类多含内源性毒素或过敏原。水产品中内源性毒素包括贝类毒素(如神经性贝毒、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和鱼类毒素(如组胺、河鲀毒素)等[10],其来源为生物自然合成或饵料生物转移富集作用,水产品加工处理不当或加热不彻底可发生食物中毒。水产品中虾、龙虾、蟹和其他贝类常成为人体过敏原,它可使人体发生特异性皮肤炎症及毒性反应,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2.1水产品质量监督监管不到位

我国目前还缺乏完善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和预警、监督、管理机制,对水产品的市场监督监管和渔业投入品生产行业监督监管还不到位,惩戒力度不足,致使我国某些生产企业或养殖户为求利益甘愿铤而走险,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导致我国水产品屡次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如有些生产企业为追求产量,采用高密度养殖,造成疫病暴发或产出无质量保障的苗种,影响水产品品质;又如部分渔用饲料厂家为追求经济效益,长时间在饲料生产中添加大量抗生素、激素、类激素类药物却未被叫停等,这些行为的发生均与有关部门的监督监管漏洞密不可分。

2.2水产品检测技术及标准滞后

由于资金、技术、设备、仪器等一系列原因,我国水产品许多检测指标无法检测或检测不出来,对水产品监管部门的技术支撑无能为力,检测技术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我国水产品检验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水产品检验标准差距较大,标准的制定与实际情况有所背离,实用性有待提高;并且,水产品的标准对生产环境、产品卫生、包装运输等方面规定不明、条款不清、要求不严,需要进一步完善。

2.3水产品养殖用水内源性和外源性污染

水产养殖用水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有重要影响。水产品养殖用水内源性污染主要是由水产品粗放型的生产养殖模式所导致,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饵料和药物的残留、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是养殖水内源性污染的主要因素。水产品养殖用水外源性污染来源如上所述,究其原因,一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水域,石油泄漏处理不彻底、不及时引发水域污染;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经过雨水冲刷注入水域,造成养殖用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不利于水产品正常繁殖,影响水产品品质和产量。

2.4人为主观性原因

部分企业经营者受利益趋势,只讲求企业效益、产量指标,在养殖过程中为降低养殖成本,滥添加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防治水产品疾病,甚至使用腐烂变质的饲料以次充好,忽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养殖工人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误用或过量使用渔药,影响水产品品质;部分渔药生产和销售人员为牟取经济利益违法生产禁用水产药物,肆意夸大药物疗效,隐瞒药品毒副作用,误导养殖者过量用药或用错药,造成水产品药物大量残留;部分水产品加工者加工不当,引起诸如食用河鲀和织纹螺等的食物中毒。以上原因使我国水产品多出现人为主观性质量问题。

3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思考

3.1加大水产品行业全过程监督监管力度

要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水产品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源头抓起、从细节做起,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监管必不可少,其力度必须加大。水源和苗种是基础,要强化水产养殖企业的水源水质控制,对投放的苗种要进行严格检疫,确保苗种质量;合理用药是支撑,要严格规范水产养殖合理用药,所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相关规定;检验检疫是门槛,水产品上市流通前,必须通过合理密度和频次的检验检疫,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后,方能流入市场,对上市的水产品,仍然要进行抽检,对检疫检测不合格的水产品强制驱逐出市场;物流卫生是保障,要注重水产品物流运输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工具及场所的卫生条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3.2加大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投入力度

加强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投入,进一步研发探索水产品质量检测新方法,积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检测技术,完善检验标准。渔业主管部门和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养殖者的培训与指导,让养殖技术、渔业法规等知识深入人心,用科学来引导健康养殖、可持续养殖,切实提高水产养殖者的技术水平。完善水产品健康养殖生产的技术体系,把好苗种质量,做到科学培育苗种、科学放养鱼种。做好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加大人、物、财投入力度,研发使用毒副作用小、易代谢分解的鱼药,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3.3加大水产品养殖用水管理力度

水产养殖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保障水产品养殖用水质量。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层面上,要细化相关条款,加大惩处力度,对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水源要严格禁止作为养殖用水;在制度层面上,要依据水产养殖用水的水质标准,建立健全养殖用水定期监测制度,合理制定监测计划,记录养殖用水动态变化情况,研究掌控养殖环境变化与水产养殖病害发生规律的关系,科学预防病害发生;在源头控制层面,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石油泄漏等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理,控制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切实减少养殖用水外源性污染源。

3.4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规范水产品从养殖到销售的一系列行业行为,培养水产品养殖、加工及销售等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感。通过举办质量安全管理培训和水产品安全知识讲座、发放文字资料、开展媒体节目宣传、曝光问题事件等方式,强化水产品养殖、加工及销售等行业自律,树立从业人员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同时也增强消费者的质量鉴别能力,让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从养殖者到消费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共识。

参考文献:

[1]

林洪.水产品营养与安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林坤.福寿螺、多宝鱼、“红心”咸鸭蛋[J].中国卫生产业,2006(12): 69

[3] 钱惠兴.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状况初探[J].江苏预防医学,2007,18(4):77-78

[4] 李银生,曾振灵.兽药残留的现状与危害[J].中国兽药杂志,2002,36(1): 29-33

[5] 胡梦红.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产科技情报,2006, 33(5):217-221

[6] 郝海.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的原因剖析[J].现代渔业信息, 2006, 21(10):32-32

[7] 马振祥,季莘.南通地区部分河域经济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及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13(6):734-735

[8] 戴昌芳,方悦怡,严纪文,等.生食水产品常见病原微生物污染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449-450

[9] 刘秀梅,陈艳,王晓英,等.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卫生研究,2004,33(6):725-727

水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产品;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96-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水产品以其低脂肪、高蛋白、营养全面等优点而更多地被群众接受。由于鱼苗繁殖技术的成熟和成鱼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水产品已成为家常菜而走上餐桌。水产品需求的增加使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带来了滥用添加剂和药物的问题,使水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水产品安全问题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沙湾区水产品安全现状

沙湾区境内水资源丰富,位于大渡河下游,是乐山市乃至四川省的工业重镇。全区现有各类可养殖水面149公顷,其中山坪塘58公顷。有小(二)型水库4座,分别位于福禄、嘉农、太平这三个镇。有专业鱼池80公顷。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鲢、鳙、鲤、鲫鱼和泉水鱼、岩原鲤、白甲、鳝鱼等。2010年全区水产品产量为991吨,预计2011如何将达到1100吨。我区无集约化养殖,稻田养鱼面积中规范化稻田养鱼面积少,池塘养殖中,粗放养殖多,精养少,因此水产品产量不高,城区所销售的商品鱼大多数是从眉山市等附近区市县购回后进行销售。

总的来说,我区水产品产量不高,渔业经济占农业产值比重低,养殖规模小,养殖结构单一,这些基本情况决定了我区不存在大的水产品安全问题。建区20多年来,我区也从未发生因食用水产品中毒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影响我区水产品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水体污染问题。沙湾区是乐山市的工业重镇,各类工矿企业多,由于工业废液、废渣排放入水体,导致养殖水域水质恶化,使养殖病害时有发生,养殖病害发生又导致养殖户滥用药物,从而导致水产品产量上不去,也严重影响了水产品质量。

同时,我区市场上的水产品交易完全处于自然状态,还只能通过目测区分水产品的质量,在水产品的市场准入检测上还完全处于真空状态。

2 解决水产品安全需跨越的几个障碍

2.1 水产品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涉及水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极不完整,无法实施对水产品准入的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

2.2 管理体制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把水产品安全的责任交给了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区水务局。但区水务部门在渔业管理上的主要职责是制订水产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农户科学养鱼、做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特别是名、特、优新产品的引进和推广。在水产品监管上,水利部门也只能从养殖源头着手监管,即向养殖户宣传水产品安全的相关知识、要求养殖户在鱼病防治过程中不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而无权进入流通环节检查水产品是否安全,对从外地购回的水产品也无法有效监管。这一具体问题也是解决我区水产品安全问题需跨越的障碍。

2.3 水产品检疫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

2004年区水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改革,组建了“沙湾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并明确了相应的职责,但安排从事此项工作的人手少,仅有3人,更由于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且没有经过水产品检疫方面的进一步培训学习。同时,我区没有水产品检疫所需的实验室和相关器械设备,要健全水产品检疫工作,仅检疫设备就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这些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还只能停留在口头宣传、目击感官上,无法成为切实可行的行动。

3 对做好水产品安全工作的几点探索

尽管做好水产品安全工作存在以上所述的多方面的困难,但作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我局仍然要不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尽力加强水产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吃上放心水产品。

3.1 加强宣传,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

可通过广播、电视、沙湾新闻网、发送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养殖户和广大群众宣传水产品安全相关知识。各水产养殖户是宣传的重点,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着重向他们宣传健康养殖知识,以及病害防治上不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同时,按照区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制定的《沙湾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和区水利局制定的《沙湾区水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及责任追究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水产品安全各个环节的工作。

3.2 实行水产品安全追踪制

区水利局对区境内一定规模以上的水产养殖户建立健全水产品安全监管档案,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地追踪调查,及时向他们宣传国家关于水产品安全的最新动向,要求养殖户严格执行鱼药、饲料、添加剂等有关禁用、限用制度,从而切实从养殖源头加强监管,确保水产品安全。

3.3 认真抓好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做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是确保水产品安全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对水生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政府应加强对水产品安全管理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在适当的时候出台《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实施意见》等制度,逐步建立水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充实人口设备,完善检测手段,从而提高防疫检疫能力。

3.4 政府下力度治理

政府应痛下决心治理水域污染,为水产养殖创造良好的水域条件。

3.5 部门协作

区水务部门可与区工商、畜牧等部门协作,按照新《兽药管理条例》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鱼药、饲料和添加剂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