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唐诗宋词精选

唐诗宋词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唐诗宋词精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诗宋词精选范文第1篇

那么如果把这些古典诗词放进黄梅戏戏剧作品中,想必是更加别有风味。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经过几年的构思,精选了几十首表达爱情、亲情、友情、家国情怀的诗词,并且请来了导演张曼君女士,和作曲徐志远先生强强联手,他们一位展现出舞台上高雅的大黄梅,一位谱以人们熟悉而有精致的黄梅曲调,同所有演职人员历经62天的紧张排练,这部原创的大型《唐诗宋词》黄梅戏演唱会,完美呈现在广大观众的眼前,这部戏不仅仅展现了黄梅戏艺术工作者不断发扬创新的精神,还为中国黄梅戏这一属于安徽地方特色剧种添姿添彩。用戏曲演唱唐诗宋词,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尚属首创。说到创意,导演张曼君表示,这是一次戏曲人向古典文化致敬的庆典,也是一次追根溯源的朝圣。是希望借助黄梅的音乐来对接祖先的声音,用戏剧的元素、表演的元素,通过静静的吟唱,和观众一起来领略我们的古典文化之美,领略我们祖先那种放达于天地万物的精神之高贵。

整部作品由27首唐诗宋词所串引,以“思”、“别”、“赋”、“颂”4个主题为基调,颂扬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古典的敬仰,使黄梅戏这种民间曲艺变得高雅大气,气势磅礴。如果你不是黄梅戏的戏迷,对黄梅戏传统作品也并无了解,这部《唐诗宋词》会让你感到亲切熟悉。大幕开启,便是伴随着乐队的敲打和悠扬的黄梅曲调的缓缓吟诵:“我住长江头,君主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仿佛一首首诗篇成为画卷,活灵活现地舒展在观众面前,印刻在脑海里。随后便是我和梅院军对唱的李商隐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精心挑选的诗篇,爱情、亲情、友情和爱国之情都一一呈现,让人们享受视听盛宴。

依本人拙见,这部作品不光光高雅大气,还可以激起在座所有人的思考和共鸣。此共鸣源于我们对爱的向往,和对美的喜好。每个人心中都多多少少怀揣着某种爱。这部《唐诗宋词》就将“爱”淋漓尽致的以黄梅戏和诗词的形式形象地和观看的人群进行“互动”。当你思念着一个人,亦或是一种情愫,是哪一种感情浮现在你的脑海里呢?“红莲相残,一种相思,两处愁”,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观众们不光可以听到诗词,由此得到联想,还伴随着黄梅曲调的悠扬顿挫,徐徐飘扬在周围,让大家身临其境。在加上由导演编剧的细心调配,色彩画面的视觉渲染。怎能不让观众欣喜和感动。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局限于小爱的情怀,那么在乐队的吹打中,最后的篇章更是让感情更上一个层次。扮演着勇士的演员们在气势磅波的背景音乐中,舞出对国家繁荣的期望。以此烘托主题“高贵的家园”,使得此部黄梅戏作寓意满满。

我也有幸参演了这台演唱会,历经62天的精心排演后,我也是受益匪浅。和以往的舞台戏剧不同的是,此剧并无内容情节,整场1个半小时需由所有演员和演奏者配合窜场完成。在以往的戏剧舞台表演中,演奏者通常是不随演出在舞台上出现的,但是这次,所有的演奏者,也都穿上了戏服跟着戏剧的进程一一上台,同演员们一起表演,颇为生动。在这部“唐诗宋词”之前所参演的戏剧都是有故事情节有人物主线的,所以自然表演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可这次的表演对我来说却颇为新鲜,不仅需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生动刻画诗句的含义,还需要自己揣测诗中所指引的人物形象,由于我是在第一个主题“思”中出场,演唱李商隐的诗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简单的几句诗词,缓缓道出相思之苦。对于经常接触大段落台词的我来说也确实是一次挑战,但是在导演张曼君女士的指导下,还是顺利的掌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如张导演说的那样:“越简单,就越大气。”由著名作曲家徐志远先生谱曲,融合了京昆的元素,并能够和黄梅戏的曲调相得益彰。这台黄梅演唱会还有一个别具匠心的地方就是对声音的掌控,导演的想法是不要求声音大,但求每一句都是静静地吟唱,像吟诗一样一字字一句句的送到观众的耳边,所以原本全剧是按照所有参演人员和演奏人员都不用扩音设别,那么对演员的唱念水准要求会非常高,所以我们每天都会按照没有话筒的方式去训练,但最终因为受剧场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音乐厅环音的效果,我们使用了比平时演出减少很多倍的扩音设备,演出结束后,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所有观众都聚精会神,不发声响的聆听着,可想这部戏剧的精彩程度。少了花哨的点缀,更加体现出舞台上每个演职人员的基本功底了。为了达到高雅脱俗的效果,还特意为这场演出定制了别致的服饰,多数以京昆大扮出场,也有个别为黄梅戏特有的小扮来点缀,更是突出戏剧的韵味。

唐诗宋词精选范文第2篇

一、巧用时间,精选内容,诵读经典

落实课时诵经典,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我一般利用每周两次的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上诵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读得准确,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还有每周两次的午间小课,也是我可以利用的时间,抑或是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背一句《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还利用家校平台,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我把诵读的内容上传到家校平台上,家长配合下载),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内容可以是《论语》《三字经》,抑或《弟子规》《千字文》,或是唐诗宋词和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一个片段,贵在坚持。我觉得诵读经典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让孩子们在润物无声中与名作为伍,与经典同行,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二、引导巧背,循序渐进,诵读经典

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引导学生根据意思背,更能促使他们分类清楚,背得更多。在指导学生背诵《论语》《三字经》等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经典的含义,结合讲解其中一些经典的故事,播放一些视频。在学生背诵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比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在教学生朗诵时,一定要专心熟读,不要急求背诵。一遍又一遍,全身心投入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享受,在读中深化,慢慢达到背诵的效果。

三、开展活动,激发兴趣,诵读经典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是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其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1)诗歌擂台。在班上定期举行多种形式的背诵比赛活动,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还可以限时背、轮换背、接龙背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2)诗歌欣赏。利用班上的投影等教学设备,播放配乐、配画的诗歌音像片子,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传情的乐声中,想象、体味、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3)诗歌朗诵。在班上开展每天“课前一诵”的活动,让学生按学号轮流上讲台背诵一首诗并讲讲自己的理解赏析等,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4)诗歌健体。精选一些短小精辟、节奏感强的诗词,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跳绳、踢毽子的同时,拍手击掌吟诵,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等。学生乐此不疲,激发诵诗的兴趣。(5)诗歌活用。让学生学有所用,在愉快的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在学生、家长、老师中开展“见面送首诗”的活动,每天早起晚睡送家长一首诗,上学放学送老师一首诗,课间送同学一首诗。这种送诗活动,可以起到加强学生对所学古诗的理解、记忆作用。还有在作文、说话中鼓励学生多引用诗词警句,让自己的表达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让学生更加热爱经典诵读。

唐诗宋词精选范文第3篇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中秋佳节,与朋友喝酒固然是美事,但心底的哀愁浮上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一边是良辰美景应该团圆,一边却是“明月夜,短松冈”的无奈,这种强烈对比下,《月光》中的“他”怎能不“痛苦得在床上打滚”。《月光》这篇散文,写了三段在月夜下的感受和情景,流淌在作品中悲欢离合的炽热情感是全文的精髓。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沈从文先生在深沉的思恋之中写下的文字,如诗如梦,《西山的月》一文中,分不清月亮就是情人还是情人就是月亮,完美地体现了沈先生的散文清新俊逸的风格。而先生一边做“抽象的抒情,情绪的散步”,一边寄寓了文章更深的内涵,那就是:对理想的美的热烈渴望与执着追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望月,遥想月下的故乡,遥想快乐的童年,遥想白发的母亲,哪一个游子心里不会升起浓浓的相思。郭保林的《我寄相思与明月》颇负盛名,这篇文章堪称一首匠心独具的思乡诗,情感深沉而笔法轻灵,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富有深层意味和艺术感染力的“美的世界”,体现了作者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亮在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童年的幻想世界里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也许我们最初的想象就是从月亮开始的。童年时有月亮的夜晚,我总喜欢站在院子里看碧空中的这只玉盘,挖空心思来辨认哪是桂树、哪是玉兔、哪是嫦娥。贾平凹的《月迹》,正是把孩子们对月亮的观察和向往活灵活现地再现在我们面前,给予我们美的享受。

唐诗宋词精选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诵读;语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80-0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语言感知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作用。让语文课堂不再沉默,需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思维情感在美文的引导下,入脑入心,将识记主动转化为自觉运用冲动,提高语言表达的敏锐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好奇心。

一、精选美文诵读,熟记于心

经典是浓缩的精华,美文佳作如同心灵鸡汤,有味道更有营养。精选美文诵读让学生带着虔诚和渴望大声朗读,产生熟记于心的效果。精选课文精彩语段、语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美文的精选应体现时代性和经典性。如在《梅花魂》的诵读指导中,我先用余光中脍炙人口的《乡愁》作为“引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对爱国之情有所感知。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梅花的品性是什么?外祖父酷爱梅花,有着怎样的深情?要求学生朗读“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语段,体味其中的情感,以梅花的顽强意志与品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情感。

选取的文章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生活化和现代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有所发现和察觉,加深感知。注重点拨指导,鼓励学生针对美文的精彩点予以拓展延伸,融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帮助活化认知。鼓励学生反复朗读,尝试摘录其中有哲理性和经典性的语句,并能灵活自如地予以背诵,积淀语言知识素养。

二、倡导多元诵读,识记入脑

千人读哈姆・雷特,各有所异。依据学生认知、理解、情感等方面的不同,尝试运用多样化的诵读方式加深识记,能轻松入脑。多元化诵读,让学生综合运用眼、口、脑等多种学习感官,能在形式多样的阅读中主动调整学习状态。

诵读方法的多样化,让课堂余音袅袅,笑声不断。如在《月光曲》的诵读中,笔者要求学生以自我默读的形式,就“通读全文,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感知课文。播放贝多芬《月光曲》,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小声阅读,体味“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读出其中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围绕课文第8、9自然段,进行反复朗读,要求学生能够背诵第9段,并要求他们通过联想体味月光下的恬静和柔和之美,感受大海的汹涌澎湃。

多元化的诵读,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以默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准确筛选有效的信息,整体理解感知文章。营造朗读的气势,让学生在发现课文精彩的基础上有效调整学习策略及方法。鼓励学生群体对话阅读,注意语调、语速、语音等变化,让学生能够全面感知阅读素材的精彩,并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方式诵读,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

三、创境指导诵读,论记有法

情由境生。创设情境指导诵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情境中主动识记,产生识记主动性。学生融入情境诵读,读出的不仅是语感,也能使认知情感更加丰富,为积累知识和文化内涵奠定基础。

创设情境指导诵读,给学生更多有效思维点拨和愉悦朗读氛围。如在《七律・ 》诵读指导中,为了能让学生读出“中国工农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笔者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大声朗读,以播放革命歌曲渲染气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以音乐的节奏配合,展现的壮举,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要求学生设想,假如你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遇到这样的困难,有何感想?让学生能围绕中心进行深入朗读感知。

创境指导诵读,使学生的认知思维更加开阔。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点,找出他们关注的内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带着感情朗读,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识记。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室、操场等教学资源设备,创设与诵读内容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教材相似的情境中主动诵读和积极识记,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准确性。组织学生大胆表达诵读认知,将识记自觉转化为实践运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诵读发出的不仅仅是读书的声音,也体现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和渴望。让学生张开嘴尽情地朗读,会给他们更多自由的遐想,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引导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的认知思维更加丰富,认知情感更加丰满,会使语文教学更有深度、广度,不同凡响。

参考文献:

唐诗宋词精选范文第5篇

李叔安自幼就喜欢写字。经常看到父亲伏案书写,也常听到左邻右舍称赞父亲的字写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到家庭熏染的他对书法凭添了几分热爱。记得小学和初中每星期都有一节书法课,开始是描红,三年级后写在毛边纸的米字格本上,李叔安总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书法课及其回家作业。老师布置写一到两页,他总会多写上几页,写得不满意就撕掉重写,因此米字格本每学期都要添置几本。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都夸他的字写得好,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他也经常名列前茅。

据李叔安介绍,他真正系统的接触和学习书法是1981年。这一年,他参加了两期苏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书法讲座,受业于程质清、邬西濠、朱大霖等,名家沙曼翁和瓦翁先生也有客串讲课。此后,他常去恩师程质清家请教书法问题,并且因此结识了朱季海、王西野、陈雪楼、宋季丁、潘振元、张士东等名人名家。在他们的影响下,李叔安登堂入室,在隶书和楷书之基础的碑铭书写上渐渐有了造诣。

从书法中感悟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体味人生百味。此后的十年里,李叔安痴迷书法,将其看作人生的头等大事。

对书法越来越痴迷的李叔安,平时收集一切旧报纸作为书写之用,经常一写就是三四个小时。同时,传统书法的感染,也让他喜欢上了品读古书典籍。拜读了《史记》、《汉书》、《荀子》、《论语》、《唐诗宋词》、《魏源全集》和诸多伟人自传,不管是从书中还是在字中,李叔安都受益匪浅。

书如其人 人如其书

书法的作用,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养性静心,还可以淬炼人性、铸造品行。对书法的热爱,让李叔安的性格变得坚韧执着、思路变得灵活开阔。

书法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为此,李叔安凭借着其灵活开阔的思路和坚韧的品质,带领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走出困境。1994年,李叔安受苏州市轻工业局的委派,出任苏州塑料十二厂厂长。这时的企业已经病入膏肓,人心涣散,生产停滞,为了带领企业走出困境,李叔安付出全部精力,调拨250多万资金,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带领企业扭亏为赢。一时间,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和副市长汪国兴等五十多位领导前来视察,成在苏州日报头版报道。再接再厉,1999年李叔安辞去苏州塑料十二厂厂长职务,创建了苏州市海丰塑胶有限公司,公司运营也大获成功。

成功的人生总有很多相似之处,无论是艺术还是商业。只要抱着一颗真挚坚韧的心,就一定能有收获。2011年12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叔安书法集》,其中刊登了六十多幅精选作品,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全面展现了李叔安近年来的书法轨迹。

2012年4月25日,李叔安集2009―2012年初创作的书法作品80幅,在苏州雨村美术馆举办了我学书三十多年来的第一个个人书法展。很多媒体都刊登了其书法作品,全国各地的书友也纷纷来电,对他的书法作品予以肯定和褒奖。李叔安说:“书友评价多有静穆之风、莫名的清净、淡于名利、自然质朴、清风徐来、化古融今、沉雄之气等。”

另外,展览会上苏州大学张学光副校长送来横幅镜片“质朴归真”四字,有言:“唐人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叔安先生之书胎息鼎彝,悟道菩提,韵以气发,度因骨化,清修梵行,天趣自成,得璞归真者”。

唐诗宋词精选范文第6篇

回到家里,躺在柔软的床上,带着几分惬意读上几页书,实在是一种享受。书中优美的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让我痴迷其中,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对于我来说,书就相当于维持生命的食物一样,其重要性是绝对不可低估。只要哪天我少读了几页书,心里就直痒痒,别提有多难受了。所以我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拿起一本来啃啃。

除了在学校里吃的午饭和家里的早饭、晚饭。在家里,自然还有我的小小自助餐。虽然我的自助餐不像各位想的那样能用来填饱肚子,但是我的自助餐却可以起到充实我的大脑的巨大作用。当然了,我的自助餐可是很讲究的,书房是我的美味餐厅,而书柜是我的美味橱柜,橱柜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等着我去仔细挑选和细细品尝。我对它们足以算得上是爱不释手了。

每天早晨吃完饭,我就会从书柜中拿出“超级麦当劳、肯德鸡大型套餐”来大啃几口。“超级麦当劳、肯德鸡大型套餐”里面包含的书籍可丰富了,而且是绝对的营养搭配,精选的唐诗宋词元曲、《老子》、《庄子》《礼记》尽在其中。“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中人头脑最清醒的时候,也是记忆的高峰期,用这段时间来食用“超级麦当劳、肯德鸡大型套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天天看,日日练,我的诗词积累量不知不觉中突飞猛增。

当然了,“麦当劳、肯德基”只能算是开胃的“美餐”,给我提提神,接下来出现的就是令人垂涎三尺的“满汉全席”了,这是我的珍藏品的一部分。《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历史的天空》等这样的美食都在其中。这道套餐是我的自助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点,因为它包含了我国的历史和从古到今的一些著名作品,可以使我更加了解过去的中国,更加热爱今日的中国。第二点,我在买这道套餐时,还经历了一番周折!《资治通鉴》是我在一次逛新华书店时偶然发现的,我以前就一直想买这套书,没想到居然被我无意中碰见了。当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我毫不犹豫地看了起来,只把每本书都翻了个大概,就迫不及待地请求妈妈给我买。可是妈妈当时没带够钱,无法买下全套书,在随后的几天里,我一直闷闷不乐。直到一天放学,妈妈再次带我到新华书店,找到了那一套书,又认真地看了看,自己也认为不错。然后经过一番认真的挑选,才给我买下了这一套书。在回家的路上,我提着一袋沉甸甸的书,心里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恨不得立刻长上一双翅膀飞回家里看书。

对了,我的夜宵??“外国名著咖哩饭”还没吃呢!这份“外国名著咖哩饭”的确不一般,可谓是上品中的上品,让我受益匪浅。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狄更斯的《双城记》《雾都孤儿》,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三个火》,都是这一主餐中的亮点。就拿《三个火》来说吧,书中那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频繁变化的场景都能把我带入故事之中,让我流连忘返。每次看完这些书,一想到自己的知识面宽了,对人世间的万物了解得更深了,心里就兴奋不已。

当然了,在这些美味佳肴之中还有一份营养丰富的“特色佳肴”??语文书。在语文书里,我认识了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闰土、关爱劳动人民的大文豪鲁迅先生,还前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目睹了《蒙娜丽莎》的英姿,在莱茵河边倾听了月光曲的回响……特别是书中气势磅礴的《满江红》,宁静优雅的《月下独酌》,都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短短几句,深深地刻画出了岳飞因不能为国家雪耻感到的愤怒。“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种多么出神入化的境界啊!在这一道佳肴里,我可以说是尝遍了古今中外的所有美味,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唐诗宋词精选范文第7篇

而今再望向夕阳中铁塔的剪影和水光潋滟的东湖,回首大学时光,虽不敢说已经学得了铁塔和东湖的精神,但很乐意与大家分享些许在河大的经历。

与书为友――学业篇

有幸就读于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系。之所以说“有幸”,是因为河大是国内较早开设编辑出版学的高校,并开创了闻名学界的“中原学派”,还是新闻学与传播学委员会编辑出版学研究分会会长单位。

选择了编辑出版学便意味着与书为友。大二时第一次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学校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内上课,虽然早已听说河南大学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一样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但当看到硕大的阅览室内那一排排摆满古籍的大书架时,还是被震撼了。樟木架的香气,宣纸的香气,油墨的香气,这些味道混杂在一起,沁人心脾。听着老师讲解那些善本背后的传奇,心里着实觉得做一个与书为友的编辑着实是件幸福的事。

邂逅过古典,遂领略现代技术的神奇。学院曾特意组织编辑系的同学前往印刷厂参观学习,亲自操作机器,把一卷卷白纸在轰鸣声中变成一本本图书。而每年的模拟书制作大赛更是全院乃至全校的一出好戏。虽然冠上了“模拟”二字,但同学们的作品可都是真东西,只是因为我们的图书没有书号,不能销售,所以只算是模拟书。从图书选题,到组稿约稿,从排版到封面设计,直至印刷和装帧,全部由同学们独立完成,最后再在全校展出和评比。和队友面红耳赤争论选题可行性的小会,一个字一个字通宵录入稿件的夜晚,打印机中缓缓送出的劳动成果,所有的这一切,不仅让我们体验了书本诞生的全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对书本的珍惜和眷恋。

小城大学――生活篇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坐拥“三宝”,除了之前提到过的宋代铁塔,还有河南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和明清古城墙。而河大所在的开封更是千年古都。学习之余,也不能忘了品味这古城中百年名校的韵味。

一百年前,河南的仁人先贤不甘心这个内陆省份在时代的浪潮中落于人后,在科举制度的最后一站――河南贡院所在地,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她便是河南大学的前身。一百年后,曾经的风风雨雨都烟消云散,但先贤的精神却沉淀在了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

踩着吱吱呀呀的木地板,在已近百岁的博文楼里听讲座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而教授讲课的那方讲台正是先生当年作报告的地方。每天早上在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礼堂旁晨读也成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河大学子的习惯。一群年轻人对着黛瓦灰墙,或背诵abcd,或吟咏唐诗宋词,或练习铿锵有力的播音发音,这已经成了河大一景。

开封历经千年风雨,脱下了汴京的凤冠霞帔,换上了民间女子的着装,虽然世俗了,却依然难掩眉目间那古典的气质。单拿这夜市来说吧,可是写进了中学历史课本,从宋朝一直热闹到今天的。暮色四合,从河大校门走出来,就在古城墙的墙根下,熙熙攘攘已是一片灯火一片笙歌。有艺人穿着宋代服饰表演着传统糕点的制作,有店家用浓郁的开封口音招揽着生意,一阵蒸汽扑来,呵,是刚出笼的灌汤包子吧?四散的不只是包子的香气,更是久居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难得闻到的市井味道。

如沐春风――师长篇

大学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教授我们传播学概论的李建立老师。这位长着张孩子脸的博士教学方式着实独特,他既不允许同学们上课记笔记,也不鼓励同学们去背诵书中概念,他希望大家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他把课本的教学交给了同学们自己,每个小组负责几个章节,自己先学会,再讲给其他同学,期末了还可以自己选择一个传播学课题进行研究。我们明白老师这么做的苦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中,大学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教会同学们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本同学们自己讲了,那老师干什么呢?李老师自己精选了一系列的传播学经典著作,带领我们阅读,一学期下来,从弥尔顿读到马克思,从施拉姆读到拉扎斯菲尔德,我们就这样如痴如醉地徜徉在这些大师和他们的皇皇巨著间。

另一位深受同学们爱戴的老师是常萍老师。因为不愿为了升迁而写论文,从教20年的她至今仍是讲师。大家都知道她身体不太好,但她讲课时却声如洪钟,整个走廊都回响着她的声音,两次婉拒《百家讲坛》的故事更是为她的经历增添了传奇色彩。其实我们专业并没有安排常萍老师的课,但每次我都忍不住要去旁听。坐在阶梯教室的最后一排,窗外不远处是爬满常青藤的古城墙,讲台上常老师配合着龙飞凤舞的板书讲解着中国古典文学之美,自己整颗心都沉静了许多。每次课后,讲台上的常老师都要被同学们围住,其实大家并不全是请教文学问题,有时候生活中遇到了伤心事,大家也喜欢找常老师倾诉,而常老师总是能用古典文学中的道理开导大家,她说:“从来不想该不该想,只是想;从来不想该不该做,只是做;从来不想该不该爱,只是爱。”她说:“最爱你的人往往是对你的心放得最低的人。”她说:“人和人本质上没有区别,爱没有,恨没有,快乐没有,痛苦也没有……差别在于你如何对待你经历的这些事情……”

河大的毕业生总是喜欢自称“铁塔牌”,以示经历了河南大学的锻造洗礼,自己已经能像那千年铁塔一样,面对风风雨雨我自岿然屹立。其实,当河大人在向铁塔学习时,同时也收获了一份沉着,一份波澜不惊,一份东湖般的澄明。

学校档案

河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是河南省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院校,也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大学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一所拥有文、史、哲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设有34个学院(部),83个本科专业。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

唐诗宋词精选范文第8篇

(一)从高校开设人文课程的实际看,具有独特的客观条件

理工科院校人文课程相当少,更多是思想政治类课程,历史、哲学、教育、美术等是少之又少,而作为大多数理工科高校基本开设的大学语文则必然成为承担培养人文素质的重镇。再从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看,古代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背后的文化趋向鲜明,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徐仲玉主编《大学语文》带有明显的“国学”色彩,钟情于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品位和情趣,共收录从先秦到现代65位作家(包括无名氏的《诗经》《汉乐府》)共96篇作品,其中的“文质兼美”的古代文学作品83篇,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十余篇,包含《诗经》《论语》《老子》等经、史、子、集的经典选文,与现代作品数量相当;唐宋诗词文多达42篇,占总选文量的一半,颇能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可谓“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的范本。鉴于此,大学语文就成为传播国学的最佳课程。

(二)大学语文传承国学的学科优势及特征

大学语文与其他课程相较,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高校专业课以及基础数学、物理等颇带枯燥,而政治、法律等太实,大学语文则作为高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与人文课程,散发着灵光,洋溢着文学与文化双重魅力,人文色彩浓厚,可以陶冶思想情操、升华生活趣味。其特征还在于:1.文史哲涵摄、文理兼融、多学科交叉。内容主要是涵盖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可以兼及语言学、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学、伦理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艺术批评、美学等广泛的人文学科领域,乃至可与自然科学有某种联系;而且作者众多,亦包括科学家的美文,可以做到文、史哲、理秘响润通,特别是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互渗融合。2.靠语言功能优势,且注重与心灵、生命对话。学生可与古今一流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小说家、诗人、散文家进行心灵交流与精神对话,倾听对人生万象、宇宙万物深邃的思考,对人的生存困境的透视,以及对真善美的恪求。3.以情感人。传授知识以及传扬国学精神时,不是靠灌输而是以细腻、丰润的情感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熏染,使学生获得更持久隽永的心灵陶钧和审美享受。4.归宿:人格培养。在闪烁着智慧和真情光芒的作品中,获得知识的熏陶,生活的情趣与人生真义的感染,激发其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担当感,最终归于人格境界的提升。5.可通过感受画面美与领悟意境美传承国学。6.重视生命感悟,想象卓特,以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

二、大学语文传扬国学的路径与方式

(一)提高认识,营造重视国学教育的良好氛围,从思想上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二)转变教学理念,微调教学目标,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将传统人文素质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并丰富国学教育内容。具体有:1.大学语文教研室专门成立国学教研组,或者大学语文教研室可改名为“大学语文与国学教研室”,或以大学语文教研室为基础建立国学教研室。2.本科通识教育中开设国学课。3.整合相关学科,设国学选修课。4.有条件的,可成立国学教研所。

(三)推进教材的改革,彰显国学意味。当前教材传统文化篇章已较多,但还需加推进教材改革,使其更加彰显国学意味,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文化成就,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增添了大学语文课的自身魅力。内容择取上,加大国学容量,一方面精选最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人文佳作,尽可能涵盖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形式上要文质兼美、多种多样,包括诗文、著述、演讲、随笔、日记等,还可包括哲理故事、名人传记等,以激发想象,启迪智慧。结构上采取全新方式,如可根据国学整体特点与时代要求,进行内容的分类整合,以“天人关系”为中心,确立“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个维度,在每一维度之下,含摄丰富多彩的内容。附录部分,不仅有常用工具书简介、古代汉语常用句式例释、古代汉语常用虚词例释、常用修辞格例释、诗词格律简释、文学欣赏技巧以及历史朝代简表等,还应有国学基本知识与国学发展史,如古代典籍体系(经、史、子、集)、古代目录学体系、儒释道典籍常识、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等,特别是国学的基本特质、基本分类、基本精神等。

(四)教学上,创造性地展开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

1.讲授内容上,有意识、有目的地精讲最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国学精品文章。

2.讲授时重视文化分析,充分挖掘作品背后的国学内蕴与精髓。如渗透儒、释、道深层文化;挖掘异彩纷呈、宏富博大的人格魅力,包括爱国情结、自强不息精神、济世情怀、独立自由人格、现实关怀意识等;贯穿天人合一的文化观;讲清中国最高的文化理想:和谐。

3.利用课堂和作业,熟背经典,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如《诗经》《论语》《庄子》《孟子》《离骚》《史记》唐诗宋词等。

4.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可采用课堂讨论、启发探究、自主研习等多种方式,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学凸显图像化、传媒化、多样化,并逐步实现全程多媒体教学和网上教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教员首先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敢于当“杂家”,通过多种方式丰富自身的国学视野、国学知识与国学素养。

2.整合资源,引导文史哲教师参与大学语文教学。

3.组织大学语文教师参加著名大学国学院的定期国学培训。

4.聘请校外名家做兼职国学教师。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大学语文传播国学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1.举行各种活动,如国学知识竞赛、国学演讲比赛、国学文化创意大赛、古典诗词朗诵会、国学辩论赛;或观看优秀国学影视作品并开展讨论等,创造学习国学的良好氛围。

2.将国学普及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广播、学报、校刊、网站等各种校园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尤其借助校园网开设国学专栏,绍介文、史、哲、艺等多种国学知识。

3.聘请高水平专家学者举办国学学术报告与讲座。

4.积极申报国学研究课题,推进国学专题研究。

5.与学报合作开辟国学研究专栏,作为国学研究的窗口和国学研讨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