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弟皆分散

有弟皆分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弟皆分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弟皆分散范文第1篇

2、朕为将军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4、姐妹连肝胆,兄弟同骨肉。

5、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6、天若有情天亦老,动我兄弟全干倒。

7、旧知己疏离已是事实,往前走,免不了要舍弃过去。

8、宁喝朋友水,不吃敌人蜜。

9、兄弟摇旗,一呼百应。

有弟皆分散范文第2篇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作者:黄景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孟郊)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者:杜甫)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曹植)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作者:杜甫)

母爱是女人心中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作者:巴尔扎克)

有弟皆分散范文第3篇

1、怀念之情化成一股巨浪,它载着我的心,奔向远方亲人的身旁。

2、离开家乡一年多了,逛的是深圳的街道,登的是深圳的高楼,魂牵梦绕的依然是故乡。

3、打起黄雀儿,莫教枝上啼。昨夜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4、不知姓名的叔叔,我怎么能忘呢?是你将我从滔滔洪水中托上了岸,而此刻,你在哪里?我还会再见到你吗?

5、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不论是白银、是黄金,都不是我所恋慕的东西,我只是恋慕着你,心上人,只要我依旧活在人世,我要发誓向你保证我的全部爱情、名誉和忠实。

7、纷乱的思绪掀起了她心中的波澜,这波澜比外面的暴风雨更加猛烈。

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记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老师,您可知道,此时此刻,我是多么想您,我心里有多少话要对您讲……

10、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1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2、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13、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了,但我时时想起她,常常思念着我儿时的伙伴。

14、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1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6、尽管他极力想抑制住自己脑神经的活动,但是,那漫长岁月中发生的一切,却毫无阻挡地闯进他的回忆。

17、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有弟皆分散范文第4篇

【关于中秋节的对联及诗歌】上联:巫山丝竹

下联:翰苑金莲

上联:明月映天

下联:甘露被宇

上联:一天秋似水

下联:满地月如霜

上联:二仪含皎洁

下联:四海尽澄清

上联:天上一轮满

下联:人间万家明

上联:天上一轮月

下联:人间万里明

上联:中天一轮满

下联:秋野万里香

上联:白人随鹤舞

下联:明月逐人归

上联:半夜二更半

下联:中秋八月中

上联:尘中人自老

下联:天际月常明

上联:冰壶含雪魄

下联:银汉漾金辉

上联:亭空千霜月

下联:水续万古流

上联:春秋多佳日

下联:山水有清音

上联:绿窗明月在

下联:青史古人无

上联:薄帷鉴明月

下联:高情属云天

上联:明月本无价

下联:高山皆有情

上联:皓月无幽意

下联:清风有激情

上联:泛渚怀袁子

下联:登楼学庾公

上联:清光同会合

下联:秋色正平分

上联:露从今夜白

下联:月是故乡明

上联:国强家富人寿

下联:花好月圆年丰

上联:一曲霓裳传玉笛

下联:四围云锦拥金徽

上联:一逢喜事精神爽

下联:月到中秋光辉增

上联:人逢喜事精神爽

下联:月到中秋玉镜明

上联:几处笙歌留朗月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上联:寂寞空守寡

下联:泪海汇湘江

上联:桃脸绯红如客醉

下联:人面雪白似凝脂

上联:中秋猜谜觅知音 谜谜皆有因

下联:众客作对来助兴 对对颇用心

上联:春风夏雨秋月冬雪,一年四季,季季皆有美景

下联:红梅白兰绿竹黄菊,满庭芬芳,样样可作画题

上联:满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人思乡

下联:半樽酒入肠,愁漫天,珍珠泪无语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有弟皆分散范文第5篇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有弟皆分散范文第6篇

1、离别与思念

古人似乎比今人重情,至少面对离别,比我们今人的感触要多得多。现代社会,各种交通工具和交流方式很容易让人“天涯若比邻”,当然,今天的“比邻”含义也变化巨大。正因为如此,古人借月色抒发的离别状态下浓得化不开的思念之情,就愈发值得我们咀嚼。

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写给朋友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之心,化为了千万人的心。有离别,就会有思念,尤其是在月圆之夜。正是这份“人尽望”的想象,正是这份“落谁家”的猜想,给予了友情以温度。

“诗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是写给胞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面对着亲情,面对着无边的月色,所有的理性都服从于心中的担忧与不安,一切皆因故乡有自己牵挂的人。“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在烽火硝烟中,承载离别忧思的,不是书信,只能是那轮普照天下人的月亮。

宋代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是写给心上人的。“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在被离别之苦折磨着的女子眼中,月儿既有可爱之处,又有可恨之处。在对月亮貌似矛盾的情感定位中,不变的是“恨君”之情。口语化的表达,让炽热的爱情极具民间烟火气息。

月亮圆缺不定,在离人眼中心中,“缺月”割人愁肠,“圆月”更惹人心伤。无论月相如何,离别之苦,在流泻的月华下,绽放出美丽的光芒,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2、变化与沧桑

月亮高悬于夜空,似乎恒久存在着,见证了人世的所有变化,却又一言不发,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沧海桑田,潮涨潮落,所有深沉的思考,关于历史、关于人生,都可与月亮交流。

六朝兴亡,总让人唏嘘不已。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石头城》中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寂寞的,哪里是潮水,是月亮,更是心中有万千感慨的诗人。“旧时”二字,该浸透了多少曾经的欢笑与今日的凄清。在时间的流逝中,昔盛今衰总是那么残酷那么真实,无法回避,无处逃遁。

苏轼的《小调歌头》,在序中明确说“兼怀子由”。可见,仅将这首词理解为望月怀人是不够的。“我欲乘风归去”中一“归”字,道出了词人对月亮的喜爱追随之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心想事成毕竟只是梦,尤其是彻夜不眠的人,连做美梦的机会都没留给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投入滚滚红尘,热烈的活一场终究是最好的选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原来,月亮不仅多情,而且多智慧,可以帮人参透很多哲理。既然挫折不可避免,既然伤心是不能改变的存在,为什么不去接受它们呢?打开心结,人生将会少一些幽怨,多一些豪情。难怪《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面对无常世事,能在情深意重的背景下给人快乐生活的启迪,真得感谢苏轼,感谢那茫茫宇宙中凝望着人类的眼睛――月亮。

3、阴柔与淡定

即便是十五的满月,光芒也仅止于明亮,绝不会刺眼。相对于太阳的热烈奔放,月亮显得温柔内敛、不事张扬、有亲和力。月亮阴柔的特点让她呈现出女性的特质。也许,靠近月亮,就意味着靠近自己的内心,更易于实现精神追求上的自省与回归。

诗佛王维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已经衬出了人物的清新脱俗。或许,是有意回避别人的打扰;或许,是钟情于这片竹林,一切行为都在月光下阐释什么叫完美。月亮能懂诗人的心,这就够了。什么叫“天时地利人和”,《竹里馆》已给出了答案。寻到内心宁静的源头,这绝对称得上“人和”,是个人肉体与灵魂的高度契合。

有弟皆分散范文第7篇

1、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鬃乱。——苏轼《洞仙歌》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3、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4、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浣溪沙》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

7、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8、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3、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1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15、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

1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7、樱花凋零离人泪,梅雨落尽孤客愁,一城春水向东流。——《浣溪沙》

18、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木兰花》

19、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黄公绍《青玉案》

2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3、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24、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2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29、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3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潘方《南乡子》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

3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7、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38、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晏殊《木兰花》

39、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3、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44、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周紫芝《鹧鸪天》

45、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

46、江流千古鹤犹在,涛声依旧花满楼,幽梦无痕水悠悠。——《浣溪沙》

4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8、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时《清平乐》

49、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5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4、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5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5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58、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夜合花》

59、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6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6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62、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

63、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64、夜阑风静彀纹平,少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6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6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6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9、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2、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73、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

74、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

有弟皆分散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格式塔;月亮意象;翻译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105-04

“格式塔”一词指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该理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对单个元素进行剖析。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有完形趋向性,人在脑海中形成的关于这个整体的意象就是格式塔意象图式( Image Gestalt)。(库尔特・考夫卡2012: 997)在中国古诗词中,读者在阅读诗词作品的时候就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格式塔意象图式。虽然诗词是由一个个词语构成的,但是作品整体所传达出来的意蕴和意境远远超出了表面的字词。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对整体意象的审美把握意味着对文本各个局部语言之外美感因素的体验,这一体验有助于原文本的结构和意义在译者大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并有助于文本意义的有效转换。格式塔理论认为,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都经历一个从意象到词语的转换过程。而当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又将词语转换成意象。(翟海霞2011:28)在理解诗词作品时,呈现在读者脑海中的不是单个词语或元素,而是整个格式塔意象,它由个体元素与格式塔整体互动而来,二者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完善。这种互动模式正是格式塔意象转换实现的基础。

当译者翻译诗词作品时,应采取自上而下的翻译模式,即先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把握,在脑海中构建作品的格式塔质,把握诗词意象所要传达的情感,再选取合适的策略在目的语中再现原诗的意象。下面笔者将从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异质同构性、闭合性以及整体性三原则来分析诗词作品中与“月亮”意象相关的翻译,并总结每种原则下实现格式塔意象再造的具体策略。

一、异质同构性原则下“月亮”意象的翻译策略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性主要指“非物质的心理事实与物质的物理事实之间存在有结构上的相似性”,即“将内在的情感和外在事物的审美形态化作一种直观的形象呈现在诗歌之中”。(马新国2002:134)在诗词作品中,诗人常常会借用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借景抒情、物我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所用的意象便是格式塔中所指的“同构物”。“月亮”意象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诗人词人咏物抒怀常用的意象。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异质同构性原则下与“月亮”意象相关修饰语的翻译策略。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1(孙大雨2007:172):

The dew has turned to white frost tonight.

The moon is bright at home.

译文2(许渊冲2013:89):

Dew turns into frost since tonight;

The moon viewed at home is more bright

译文(孙大雨2007:216-217 )3:

The crystal dews are chilling from tonight forth;

Our moon at home is solely brighter in its gleams.

这首词虽然是写月夜,但诗人一开始就描绘了秋天边塞的图景: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这样的图景给读者一种凄凉之感,也奠定了接下来诗人对家乡的想念。根据异质同构性,月亮有阴晴圆缺,这与人的悲欢离合之情是有共性的。“月是故乡明”这一句是写景,但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因为同是普天之下共享一轮明月,应该没有差别,而诗人偏偏认为家乡的月亮更加明亮。这正好衬托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上给出的三个译文都把握住了诗歌的整体意蕴,在翻译“月亮”这一意象时,均用了比较时。笔者在调查问卷中把其中一个版本的比较级“more bright”改成了原级“bright”。译文1和3都把“明”处理成了“brighter”;译文2是“more bright”,这是译者为了与前句“tonight”押韵而做的安排。不论是“brighter”还是“more bright”,三个译文都准确把握了诗歌的格式塔意象,翻出了原诗句意隐含的比较级,避免了意象的失真。当然,在一些情况下译者只需要直接译出“月亮”意象则可。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性原则对于诗词而言,主要是指诗人借用意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月亮”意象而言,月亮的阴晴圆缺就与人的悲欢离合有相同之处。因此,译者在大多情况下可直接把“月亮”意象译成“the moon”、“moonlight”等英文中表示月亮的词。在翻译与“月亮”意象相关的修饰语时,译者根据诗歌意境有时需要采取“增译”的策略把意象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例如,“月是故乡明”中“明”虽然只是一个形容词,但是其实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是“故乡的月亮更为明亮”,因此在译文中译者要把比较级增译出来。当作品中有“月亮”意象的明喻时,译者在大部分情况下可采取直译的策略。当涉及到与“月亮”意象相关的动词时,译者要从诗歌整体意境出发,灵活选用合适的动词,不能一味追求表面字词的对应。

二、闭合性原则下“月亮”意象的翻译策略

格式塔的“闭合性”原理指人们通过知觉对一不完整、不规则的图形进行填补,使之趋于完整的心理趋向。换句话说,这属于人类心理上的“完型压强”,在观察“不完整”或“空白”的形状时,大脑中的知觉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填补“空白”。中国的古诗词和山水画一脉相通,经常会采用“留白”的手法获得意境深远的艺术审美效果,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正可谓“不著一字,尽显风流”。美学大师伊瑟尔曾说过:“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自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瓦宁尔1975:236)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作品时,译者应该把握好原诗的“空白”和“未定点”,从而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传达原诗中的意象,给读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如果忽略对诗歌整体的把握,按照原诗照翻意象,未免会把诗歌中的“空白”翻得太死,“剥夺”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例如李白这一首广为人知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1(孙大雨2007:208):

Before my bed the moon shone brightly.

I thought it was frost.

I lifted my head and looked at the moon.

When I lowered my head I thought of home.

译文2(许渊冲2013:49):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译文3(王玉书2004:544-545 ):

Before my bed there streams in the moonlight

It lies there on the ground, looking like frost

Lifting my head, I gaze at the moon bright;

Lowering my head, in homesickness I'm lost

译文4(王大濂1997:52-53 ):

What bright beams are beside my bed in room!

Could on the ground there be the frost so soon?

Lifting my head, I see a big, full moon,

Only to bend to think of my sweet home

译文5(龚景浩2006:2-3):

The bright to me like white near my cot,

Seemed to me like white around frost.

I looked up to gaze at the moon;

I looked down to think of home.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家喻户晓的月夜思乡名篇。关于首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该作何解释,学界有不同的论断。有的认为是坐具,也有认为是我们平时睡觉的床,也有学者认为是井栏。前面四个译文都是翻译成“bed”,而最后龚译则是“cot”,有床的意思也有小屋的意思。关于“床”的争论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的考究,这里不作深究。但“床前明月光”是否要把“月光”翻出来?从以上5个译文我们可以看到译文1、3、5都处理成了“moon”或者“moonlight”;译文2和4分别翻成“a pool of light”和“bright beams”,并没有直接点出诗人所见之光是“月光”。

从格式塔闭合性原理来说,译文2和4的译法更胜一筹。虽然诗人原文的表述是“床前明月光”,但是诗人夜晚初见到那道光时,是不清楚那是月光的,所以他才说“疑是地上霜”。他可能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朦胧,才会把月光错当成地上凝结的白霜。如果第一句就按照原文的字而意思翻成“moonlight”,读者就少了一种心理期待。

相反,许渊冲处理成“a pool of light"便把诗人见到的光模糊处理了。根据格式塔的完型心理,读者此时心里就会想“诗人见到的究竟是什么光呢”,于是就有了下一句自问“Can it be boarfrost on the ground? ”读到第三句“Looking up, I gaze at the moon bright”,读者便恍然大悟,原来诗人看到的是“月光”。也就是在这一刻,那如霜的月光撩拨了诗人思乡的情怀,让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闭合性”指当外界事物部分被遮蔽时,与我们有关的知识经验也会被激发,从而把被遮蔽的那部分内容通过联想补充出来,填补原来的不完整。格式塔的“闭合性”原理与中国文化中的“留白”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译者在翻译诗词作品时,要充分揣摩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同时要把握诗歌整体的结构。需要变通的地方就应该打破原诗语言的束缚,翻译出作品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具体到“月亮”意象而言,译者可以采用上义词来代替具体的“月亮”,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也使译文更具有逻辑性。比如,“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光”就可以用上义词“a pool of light”来代替。而有的时候则要大胆采用原诗的语言结构运用异化的翻译方法,给读者营造丰富的审美空间

三、整体性原则下“月亮”意象的翻译策略

在格式塔心理学看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诗词作品中的格式塔质不是字词的堆砌,而是语言和意象及其结构的整合。当我们翻译诗词作品时,无沦是从异质同构性分析,还是从闭合性分析诗歌的“未定沪点”和“空白”,都离不开整体性。我们在翻译诗词时,要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正确处理意象的翻译。如果脱离了诗歌整体,孤立地翻译意象,则有可能出现错译,歪曲了原诗的意思。

例如,王昌龄的《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译文1(许渊冲2013:34):

The lotus bloom feels shy beside the lady fair;

The breeze across the lake takes fragrance from her hair

An autumn fan cannot conceal her hidden love;

In vain she waits for her lord with the moon above.

译文2(王大濂1997:20-21 ):

The peony is not so sweet as the beauty’s grace;

Breeze sends her fragrance on hair over court lake face.

An autumn fan hides not her longing but her pain;

The moon in sky is waiting for her lord in vain.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之前,表面上看来这是一首宫怨诗,但其实影射了作者的命运和宫人并无两异。无论宫中的器物如何华贵,美人如何娇艳,最终也只能是“空悬明月待君王”。从上面两个译文的最后一句来看,两位译者对月亮意象的理解显然是有出入的。许译“In vain she waits for her lord with the moon above”,主语是宫人,月亮在此是状语。读者可以想象到这样一副画面:在寂静的夜晚,一位美人在皎洁的明月下等待君王,可是君王却久久不至,唯一和她相伴的只有空中那高高的明月。这样一个失宠宫人的凄凉形象便跃然纸上。

王译“The moon in sky is waiting for her lord in vain”则割裂了与上文的联系,把主语偷换成了“月亮”。整首诗的主人公是失宠的宫人,前面对殿内奢华的描写也是为了衬托她内心孤寂的情感。如果突然把主语转换成“月亮”,诗歌整体意蕴的连贯便被打一破了。因此,译者应该考虑诗歌的整体性,不能孤立地从某一句翻译意象。

格式塔整体性认为整体大于部分。在翻译诗词作品时,译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主体认知把握诗歌整体意境。如果缺少对作品整体的把握,根据自己的臆想翻译意象,则可能曲解原诗的意思,译文也无法给读者呈现完整的格式塔意象。具体来说,在整体性原则下,译者应该注意译文主语的一致性,正确辨别“月亮”意象在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如果诗词作品中出现“清辉”等既可以表示月亮又可以表示白天太阳的光辉的词时,译者要根据诗歌的语境判断作品中的词语具体指代的是什么,避免错译。

四、结论

在格式塔视野下,“月亮”意象的翻译其实也是格式塔意象在译者脑海中意识再现以及文字再现的过程。译者在翻译作品前,应先充分理解诗词的意蕴,在脑海中构建起格式塔质,然后选用合适的译法处理“月亮”意象。具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兼顾整体性、异质同构性和闭合性原则。

在异质同构性原则下,译者要把握诗歌中“月亮”意象所传递的情感,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在翻译与“月亮”意象相关的修饰语时,译者根据诗歌意境有时需要采取“增译”的策略把意象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译者要根据诗歌整体的意境选用与月亮意象相关的动词,如“海上生明月”中一个“生”字,便有rise/lift up/ grow/born等词可以选用,但是如果要生动表现海上明月升起时雄浑壮观的景象,用“grow”一词效果更好。在闭合性原则下,译者要把握住诗歌的“未定点”和“空白”,根据诗歌意境采用异化或者用土义词代替具体意象的方法,如李白《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便可采用模糊意象的方法翻成“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这样就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去揣摩“a pool of light”究竟是什么光。整体性原则要求译者要有语篇翻译的概念。在整体性原则下,译者应该注意译文主语的一致性,正确辨别“月亮”意象在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如果诗词作品中出现“清辉”等既可以表示月亮又可以表示白大太阳的光辉的词时,译者要根据诗歌的语境判断作品中的词语具体指代的是什么,避免错译。

笔者希望能有更多多角度、多元化的研究来指导诗词意象的英译,既能生动地传递原诗的意象,又保留译文的音美和形美,从而让外国读者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考夫卡著,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翟海霞.文学翻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现[J].文教资料,2011.

[3]马新国.西方文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孙大雨.英译唐诗选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许渊冲.宋词300首:汉英对照[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3.

[6]孙大雨.英译唐诗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瓦宁尔.接受美学[M].慕尼黑:威廉・芬克出版社,1975.

[8]王玉书.王译唐诗三百首[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