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议议程格式

会议议程格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议议程格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不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改革,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论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探讨了通过重组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创设情境,采用现代教学法、合理评价、延伸课堂等几方面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并提出了完善该教学模式的一些建议。

一 高职英语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懂外语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相关工作岗位的英语口语、书面沟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然而高职生抽象思维能力、课堂注意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英语实用能力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既不符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当前高职教学改革趋势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与学的目的偏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这种学习成果证书化的风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目标。高职学生出于双证书制度和求职考虑,把通过AB级、英语四级、六级作为英语学习的奋斗目标。校方将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公共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使得高职英语课堂掺杂了大量的应试成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出现了严重偏差。

2.教学内容单调

受教学目的和传统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学内容即教材,因此在教学上往往刻板地以教材为中心,重点放在词汇、句型、语法、篇章的讲解上,内容枯燥乏味。

3.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

工具化的教学目的和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不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英语课堂大多按照“复习旧内容—引入新内容—篇章讲解—练习巩固”的模式,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烈,学习成绩不理想。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趋势和潮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明确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实施的前提

1.正确的教学目的

2006年12月实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实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以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为依托,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2.良好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顺利开展,特别是不能激发学生“学”和“做”的积极性。因此,考核方式要多样化,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性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针对高职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的特点,教师要把握好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语言流利置于语音语调之上,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非语言能力。

三 高职英语“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过程

下面以一具体教学单元为例来说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去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按照真实的工作情景来重组教学内容。学院采用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的各个单元围绕同一交际主题展开,按照听、说、读、写分块编写。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工作任务需要重组听、说、读、写的分块内容,使得学习情境更接近于实际工作。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九单元的主题为Busy agenda and schedule。第一部分的内容为各个部门会议讨论的小对话,要求学生根据各个小情境进行会话练习。第四部分要求学生起草一份企业会议议程。出于模拟实际工作任务的考虑,可以将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模拟一次企业年度会议。这样做打破了原本教材按照分块进行练习的束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司会议从会议准备(草拟会议议程)到会议召开,再到会后(形成决议)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情境中学,在任务中练。然而,要真正的“做”到位,把更多的课堂话语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应以任务为驱动,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为某一项目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可能被过多的知识传授占据,不能真正体现以“学”和“做”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第九单元模拟企业年度会议这堂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不同的角色分别完成不同的准备工作。秘书根据总经理的要求,草拟会议议程表;总经理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学习主持会议的相关知识;各个部门根据会议议程准备本部门的讨论内容。在学生进行课外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支持和引导工作。

3.创造语言环境,采用现代教学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教学内容,模拟工作场景,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只充当引导和协助的角色。

模拟企业年度会议这堂课将原本分散凌乱的小组对话以企业年度会议的形式有机串联起来。各小组根据其拟定的会议议程,由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分项讨论议程中的各项内容,模拟一次完整的年度会议。教师对各组汇报结果进行适当点评。这既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对话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小组协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转贴于  4.合理评价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形成性考核的重点就是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给予点评和肯定。在评价时,要将各组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非语言能力都考虑在内,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

在模拟公司年度会议中,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合作,搜索会议议程的格式和要求、撰写会议议程、制作PPT、主持会议、会议讨论、撰写会议决议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运用、团队合作、信息搜索、PPT制作等,及时给予肯定。这有助于激发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进一步开展。

5.延伸课堂,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材和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素材中的小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核心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传授式的教学,课外大量鲜活的学习素材和实践机会未被有效地利用起来。“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在“做”,而这“做”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做,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上通过“做”而获得的能力,运用到课外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英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英语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课外活动包括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课外活动。对于校内课外活动,教师在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把英语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开展诸如英语朗诵会、配音大赛、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校外活动,英语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外企或者涉外单位进行参观访问与社会实地调查,倾听外国人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用英语与他们进行交流,形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良好语言氛围。

四 总结

以任务为驱动,情境为依托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强调实践的高职英语教学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以致用,既应用和巩固了知识,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主要有四个方面:(1)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毕业,“双师”素质不高,为了更好地将高职英语和学生专业以及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英语教师应向专业教师和企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形成性考核制度不完善,不能落到实处。为了真正实现“做”,教师要建立完整的形成性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将学生“做”的成果真正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3)以等级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以听课、说课、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评价教学效果。(4)学校结合各专业完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设施,为英语课外活动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第2篇

(一)含义。

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使用的一种行政公文。会议议定事项是本单位、本地区、本系统开展工作的依据。有的会议纪要的精神也可供别的单位、别的系统参考。

(二)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二、写法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日期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一)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

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2.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二)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大多由导言和主体构成。具体写法依会议内容和类型而定。

1.导言。主要用于概述会议基本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会期会址、参加人员、主持人和会议议程等。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这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会议议定事项。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1)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2)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3)摘记式写法。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

一、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主送、抄送单位构成。

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会议概况。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二)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二、会议纪要的三种写法

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三、会议纪要的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第3篇

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会议概况。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二)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落款。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署名只用于办公室会议纪要,署上召开会议的领导机关的全称,下面写上成文的年、月、日期,加盖公章,一般会议纪要不署名,只写成文时间,加盖公章。

会议纪要一般分两大部分。开头第一部分一般应写明会议概况,包括会议进行的时间、地点、届次、组织者、出席和列席人员名单、主持人、会议议程和进行情况以及对会议的总体评价等。第二部分是纪要的中心部分,反映会议的主要精神、讨论意见和议决事项等。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会议纪要的三种写法

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会议纪要的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会议纪要范文

会议纪要

产学研讨论会议纪要

时 间:2004年2月16日上午

主 持 人:毛大龙

出 席 人:黄立鹏、王梅珍、陈星达、陈运能、张福良、黄炜

列 席人:林建萍、徐进、李克让、梁慧、朱国定、吕秀君、郑禄红、李滨、张剑锋、董珍时、夏朝丰、陆丽君、刘雪燕、任振成、冯盈之、范建波

一、毛大龙同志传达了全国第二次产学研工作会议精神和2004年全省教育工作要点。要求要结合上级指示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会议决定,王梅珍同志协助毛大龙同志主持学院行政日常工作。各单位、部门要及时向分管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分管领导要在职权范围内大胆工作,及时拍板。如有重要问题需要学院解决,则提交办公会议研究。

三、毛大龙同志再次重申了会议制度改革和加强管理问题。毛院长强调,院长办公会议是决策会议,研究、解决学院办学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形成例会制度,如无特殊情况,每周一上午召开,以确保及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程序是,每周四前,在取得分管领导同意后,将需要解决的议题提交办公室。会议研究决定的问题,即为学院决策,各单位、部门要认真执行,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

毛院长就有关部门反映的教学管理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再次重申,一定要理顺工作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机关与分院之间、分院与分院之间一定要做好沟通、衔接工作,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机关职能部门要注意通过努力工作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基层分院要提高工作效率,对没有按时间控制点完成任务的要提出批评。要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查漏补缺,努力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

三、会议决定,要进一步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责成学生处结合教室管理等工作,落实好学生的勤工俭学任务。将教工餐厅移到二楼,一楼餐厅全部供学生使用,以解决学生就餐拥挤问题。针对校外施工单位晚上违规施工,影响学生休息问题,会议责成计划财务处立即与高教园区管委会反映,尽快妥善解决。

四、会议决定,要规范学生的技能鉴定工作。重申,学生毕业之前须取得中级以上技能证书,才能发给毕业证书。由产业园设计中心(考工站)具体组织学生的报名、培训和考核工作。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第4篇

1何时进行审查

根据软件项目质量标准,每一小段代码在之前都要经过细致的审查。全面的代码审查应占编码时间的50%或更多,比现实世界中的项目准备投入的时间要长。任何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源代码。除了严格开发过程之外,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每一个小代码片断进行详尽的审查。那么,应如何决定哪部分代码需要审查呢?必须选择那些最能从审查中获益的代码。也就是那些可能编写得很槽糕的代码,或者是那些对于系统正常发挥作用最重要的代码。具体可采取5种策略:①选择中心组件的核心代码;②运行分析器,看一看大部分CPU时间被用在哪里,然后对那部分代码进行审查;③运行复杂性分析工具,然后对那段最槽糕的代码进行审查;④将目标锁定在那些已呈现出高错误率的代码上;⑤挑出开发经验缺乏的软件开发者编写的代码。最切实的做法是综合应用以上策略,基于对项目团队、代码库以及当前系统的性能、bug树立等特点,选择最佳代码审查对象。

2执行代码审查

仅仅有代码审查是不够的,它本身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通过代码审查会议、集成审查、影子审查等来完成。

2.1代码审查会议

在高度程式化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常见的审查方式是代码审查会议。该会议有一个固定的议程表,以确保不会忘记任何步骤,以及一个预先确定的结束点,不一定是一个时间限制,也许是一个关于审查这些代码不需要审查那些代码的规定。代码审查会议包括地点、时间、角色和责任、议程表4项内容。

2.1.1地点召开代码审查会议的最佳地点是一个安静的房间,审查人员不应受到干扰。应准备一台装有代码编辑器并与网络相连的笔记本和一台与投影仪相连的计算机。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者会喜欢打印稿和用笔和纸做记录。

2.1.2时间召开代码审查会议应选择大家都方便的时间,可选择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因为这段时间人的工作效率最高。如果代码的规模太大,那么可将审查分为许多单独的小会议。但千万不要让参加代码审查会议的人员连续坐在一个封闭的场所很长时间,同时又期望他们的审查保持较高的质量。

2.1.3角色和责任选择谁参加会议,是决定一次代码审查会议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每一位与会者都应被分配一个特定的角色。在较小的组中,一个人可承担多个角色,具体角色如下:(1)作者。显然编写代码的人应参加审查,以汇报他做了哪些工作,可拒绝不公平或不正确的意见,并倾听有效的和建设性的反馈意见。(2)审查人员。应仔细挑选参加代码审查的人员,确保这些人有足够的时间和技能来进行审查。如果代码在他们的专业范围以内,或者他们以某种方式参加了代码的编写,那么这对代码审查就会有帮助。例如,在对一个利用某个库来诊断不正确的API用法的程序进行审查时,编写这个库的人员就应被邀参加会议。(3)主持人。任何会议都需要一位主持人,否则就会出现混乱。这个人要引导代码审查的进行,并指导开展讨论。要确保谈话切中主题,以及代码审查会议不偏离主题。任何不需要在会议中讨论的次要问题,都应由主持人快速地派出出去。这是因为只要一有机会,代码编写者们就会对某个细小的问题讨论几个小时,而不惜浪费代码审查时间。(4)秘书。主要负责记录代码存在的问题和具体修改意见。

2.1.4议程表代码审查会议议程有5项:①作者签名表示代码已经准备就绪,可以进行审查;②主持人安排会议,包括预定适当的地点、设定时间和召集相应的审查人员;③准备好计算机、投影仪、打印稿等;④提前发出会议通知,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便让审查人员做好准备;⑤在发出会议通知之后,开发者暂停修改代码。代码审查会议召开过程如下:(1)主持人事先安排布置好会议室,以便审查能如期进行;(2)作者用几分钟时间解释代码的目的,并接受代码的结构;(3)先邀请大家对结构上的设计发表意见。这些意见与实现的结构相关,而不是与代码的具体语句相关。将项目功能分为不同类型,将代码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以及编写不同风格的函数。(4)邀请大家对代码提出总体意见。这些意见可能涉及不一致的编码风格、槽糕的设计模式应用和错误的语言习惯用法等。(5)对代码进行逐步的排查,以便寻找缺陷;(6)考虑许多代码使用的场景实例,并对控制流进行研究。如果有一套完整的单元测试,那么这些测试将详细描述需要分析的场景,从而有助于审查人员考虑所有的执行路径。(7)秘书记录下所有必须进行的修改;(8)将任何可能影响代码库其他部分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待进一步研究;(9)当审查结束时,大家应对下一步达成共识。其结果有3种:①通过;②重新编写并验证;③重新编写并重新审查。

2.2集成审查

代码审查会议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审查办法。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但是它能发现许多问题,如果不召开会议这些问题就可能被漏掉。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强度较小的审查过程,它们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代码审查会议所带来的好处,实际上最有效的就是将新代码集成到主线代码分支中时而进行的集成审查。在以下3种情形下使用集成审查:①一段新的代码即将签入到源代码控制系统中;②一段代码刚刚签入到源代码控制系统中;③一个代码包从功能开发分支合并到主版本分支上。在这些情形下,要将接受审查的代码标注出来,并挑选一位恰当的审查人员,可以是负责开发这个模块的人、代码集成人员、代码维护人员或被任命在一对一审查会议上对作者的源代码进行验证的人。与代码审查会议相比,实际的审查步骤通常要随意得多。审查人员会浏览代码,查看是否有明显的问题,对其进行测试,最后同意将其加入到主线中,由于审查人员和作者不需要真正面对面坐在一起,这种审查可看成是一种虚拟的审查过程。

2.3影子审查

这是一种介于对编程和代码审查之间的方法。每个代码模块都有一位主导开发人员,他负责开发代码。还会指定一位影子开发人员,他负责定期与主导开发人员一起对模块进行审查。在设计过程中,影子开发人员将对已经制定的决策进行验证。随着代码的逐渐完成,影子审查也逐步推进,并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正式开发过程中,影子开发人员还被赋予了批准代码可以的权力。除非影子开发人员同意某个模块已经可以加入到版本构建中,否则任何模块都不能被集成。

3代码审查的标准

经过代码审查后,代码应达到如下标准:(1)没有bug。Bug是良好软件的宿敌。软件开发者必须对自己工作的指令充满信心,需要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早地发现错误,问题发现的时间越早,发现的数量就越多,造成的成本和麻烦也就越少;(2)正确。代码必须符合所有相关的标准和需求。确保所有的变量都具有正确的类型。例如,不会出现数字溢出。注释必须非常正确。代码必须符合内存大小或性能的需求,检查对库的使用是否正确,以及所有的函数参数是否正确。代码需要经过验证,以确定它与需求和功能规范相符合;(3)完整。代码必须实现了整个功能规范。它必须令人满意地通过了集成和调试,并通过了所有的测试,且测试套件必须全面;(4)结构良好。检查已实现的设计是否可靠,代码是否易于理解,以及是否没有重复或多余的代码。例如,查找是否有任何明显的复制粘贴式编程;(5)可预知。不应该存在任何不必要的复杂性和无法预料到得以外。代码不应该自我修改,不应该依赖神奇的默认值,也不应该包含出现无限的循环或递归的可能性;(6)健壮。代码应该是防御性的。只要可能,它就要防止可能检查到的零作为除数、数字溢出范围等运行错误。所有的输入都应接受检查。不仅是函授的参数,还有程序的输入。代码能处理所有的错误情况,并且异常安全,可捕捉到所有适当信号;(7)数据检查。对C语言风格的数组访问执行边界检查。避免了其他类似的内部数据访问错误。多线程代码正确地使用了互斥,以防止竞争情况和死锁的出现。所有系统/库调用的返回值都经过了检查;(8)可维护。软件开发者在使用注释时要明智。代码处于正确的修订控制之下。有适当的配置信息。代码的格式与公司的内部标准相吻合。编译的时候要很平静,不会出现不正当的警告。

4结论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第5篇

检察委员会是检察机关实行集体领导,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事项的业务决策机构,对于提高办案质量,完善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政策研究室是检察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检委会的参谋和助手。从一定意义上说,组织协调检委会工作是研究室一项重要工作职能。为此,我院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检委会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不断拓展检委会办事机构的服务意识

检委会办事机构的基础工作就是为检委会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检委会指导办案实践服务。作为检委会的办事机构,在工作中,我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按照上级院的要求部署,研究制定了符合本院实际的《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管理办法》,实行议案登记制度,对每起提请检委会讨论的案件严格按照检委会议事规则执行,并对每次上会讨论的案件报告进行审查,坚持做到严格把好文字关和法律适用关。对不属于议事范围的案件、事项,应及时提出意见。检委会会议议程确定后,在会前检委会办事机构主动将检委会讨论的议题、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时通知检委会委员、会议列席人员和有关承办部门,并将会议材料分别送到每个成员和列席人员手中,确保检委会按时召开。第一,为检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和正确决策提供服务保障,从而提高检委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每次会议之前,先行审查写出的适用法律意见,并连同其他材料分发到各位委员手中,使委员们对即将研究的事项做到会前明了,心中有数,以确保检委会的议事效率和质量。第二,不断推动研究室本身调研工作的开展。按照研究室工作的职责要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调研,重点研究和解决领导所关心的或检察实践遇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研究室的调研工作必须立足于检察业务实践,除了经常深入到各业务部门进行检察调研外,还积极主动参与检委会的各项活动。由于提请检委会讨论研究的事项往往涉及法律政策界限和检察工作的经验总结,而这些内容正是研究室自身需要重点调查研究的问题,属于其职责范围。因此,通过参与检委会的议事活动,可以增强检委会办事机构的工作“活力”,有效推动了检委会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探索检委会办事机构的服务途径

拓展研究室的服务意识,应确立从哪些方面为检委会提供服务的途径,这直接关系着研究室为检委会所起的参谋和助手作用的效果。我们感觉到,在实践工作中要围绕着检委会的职责,从两个途径为其做好服务:一是在适用法律政策方面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在检委会受理事项程序和实体方面提供审核服务。我们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对于检委会拟讨论研究的重大问题,在会前集中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政策的角度,拟出几种方案,并对每种方案的利弊及可行性、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效果,逐项作出分析、研究,以供检委会讨论时参考。第二,对于涉及检察业务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检委会反映情况,提供决策意见。第三,对于提请或拟提请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在适用法律政策及程序方面提供服务。对于提请检委会讨论研究的案件,在适用法律政策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即凡是决定提请检委会讨论研究的案件,研究室视案情在会前若干天指定专人审核,该案在适用法律政策上正确与否,经集体分析研究,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后,在检委会上提出参考意见以供决策;如果研究室内部对案件有分歧或把握不准时,应向上级院研究室请示。对于拟提请检委会讨论研究的案件,进行审核把关,不属于检委会的议事范围的案件不提交到检委会讨论研究,从而减轻了检委会的工作量。第四,每次召开检委会时,由专人认真地在正规的检委会会议记录格式上做好记录,详细地记录各委员的意见,会议按委员多数意见或检察长的决定形成决议,会议结束后将记录交各委员审核,各委员确认无误后签名,会议记录送交案件承办科室。对于检委会作出的决定,各承办部门必须执行,保证统一、正确执法。检委会办事机构要认真做好对检委会决定执行情况和案件处理进程的督办和催办,有关部门执行完毕后,须向办事机构反馈,办事机构及时将业务部门的执行情况报告检察长。

三、切实加强检委会办事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商务会议 管理系统 B/S模式

一、前言

通过会议交流学术、把握科研动态在国内外非常流行。许多研究领域,尤其是像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等发展速度迅猛的领域,国际会议论文比期刊论文更能反映科研动态、更能引领学术潮流。而且通过学术会议,有利于科研工作者组建更广泛、更专业的研究团队。学术会议的组织通常涉及到稿件提交、稿件审理与修改、录用通知、会费缴纳、会议日程制定、酒店预订等工作。传统的处理方式大致如下:1. 欲参会者通过Email投稿至组委会,组委会对稿件进行初步审查并发回收稿确认;2.组委会将稿件通过Email发送给审稿人,并等待审稿人确认是否接受任务;3.审稿人将审稿意见通过Email发给组委会,组委会根据审稿意见向投稿者反馈信息并通知录用者缴纳会费和预订酒店;4.临近会议,组委会将校稿发给已缴费的参会者,待收到参会者的回复后会议的前期工作才算完成。上述处理过程全部通过Email方式通讯,从投稿到审稿再到录用、缴纳会费,加上短期内数百甚至数千的投稿量,组委会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而投稿者往往因焦急等待而不断询问审稿状态,进一步加重了组委会的负担。因此,随着商务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采用网络化在线管理会议稿件以及酒店预订等程式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显著降低组委会的成本、减小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为参会者和组委会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可视化的稿件处理过程。

二、系统设计

1. 需求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是开发一个面向商务学术交流的会议管理系统,用户(包括投稿者和审稿人)和管理员(组委会)通过该系统完成从投稿到审稿再到参会的一系列过程。投稿者可在线注册并提交稿件,还可在审稿之前修改投稿信息或重新提交稿件。此外,投稿者可实时了解审稿状态,并根据审稿意见在线提交修改稿。待正式录用之后,投稿者可在线缴纳审稿费以及发票抬头、邮寄地址等信息,还可在线预订酒店。审稿人受邀登录系统完成审稿任务,并将在线登记审稿意见。管理员负责和管理会议信息、管理用户信息、为审稿人创建账户、管理稿件、管理会费、酒店住宿信息等工作。

2. 功能模块结构

根据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划分。图1描述了功能模块结构。

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涉及以下12张数据表,它们分别是:(1)Agenda:内容包括会议议程信息标题、人、时间、点击量、议程的内容;(2)Collection:内容包括稿件征集信息标题,人,时间,点击量,稿件征集信息的内容;(3)Contact:内容包括会务组信息的标题,人,时间,点击量,会务组信息的内容;(4)Download:内容包括资料的名称以及下载地址;(5)Hotel:内容包括酒店的名称,酒店地址,联系电话,住宿费用;(6)Intro:内容包括会议简介标题,人,时间,点击量,会议简介内容;(7)Linking:内容包括友情链接名称,地址;(8)Meetings:内容包括会议名称,会议地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会费情况;(9)Message:内容包括站内信息的发送人,接收人,信息标题,信息内容,是否发送,是否阅读,发送时间;(10)Org:内容包括组委会信息标题,人,时间,点击量,组委会信息内容;(11)Paper:内容包括论文标题,作者,上传时间,下载地址,是否审阅,是否通过;(12)User:内容包括用户账号,密码,密码问题,密码答案,真实姓名,生日,所在单位,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移动电话,电子邮件,是否管理员,是否审稿专家,是否被锁定,所选会议,所选酒店,会费缴纳情况。系统E-R模型如图2所示。

三、系统实现

本系统采用PHP作为平台的开发语言,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IIS作为Web服务器,采用B/S方案构建服务器体系结构。系统可分为用户和管理员两大模块,模块功能划分详见图1。下面介绍实现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

1. 抽取公共功能和全局变量

公共功能模块主要用于处理数据库操作,包括建立数据库连接,执行数据库的查询、增、删、改操作,还包括数据库的批量处理等。在实现时,建立了公共功能类,使用标准SQL语句处理数据库操作。此外,还将系统中各模块的公共变量抽取出来也构成了一个类。

2. 用户模块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分为三类:投稿者、审稿人和管理员(组委会)。管理员较为特殊,因此单独为之构造一个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用户注册与登录、稿件在线提交与重投、稿件信息浏览与修改、会费在线支付、会费信息(发票抬头、邮寄地址等)提交与状态查询(是否已收到款项)、酒店预订、站内信件等功能。对于审稿人而言,该模块还提供了在线审稿功能。稿件在线提交及会费在线支付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提交稿件时,允许用户填写稿件标题、摘要、关键字和创新点,添加、删除和修改作者信息,设置通讯作者,调整作者顺序,选择稿件所属的研究方向,推荐审稿人。稿件提交之后,若不满意,只要稿件尚未进入审稿程序用户即可修改投稿信息或重新投稿。若审稿人认为稿件需要修改,投稿者可在线提交修改稿。本系统通过在代码中内嵌各大网银的支付API接口实现了在线支付功能:用户提交数据到网银API接口之后,接口将把这些数据自动POST到对应的网银服务器,网银服务器负责验证密匙并完成交易,最后网银服务器把支付结果以POST方式发送给用户。此外,为了方便用户和管理员之间沟通交流,系统中设置了站内信件功能。

3. 管理员模块设计

管理员模块主要实现了会议信息与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稿件管理、会费管理、酒店住宿信息管理等功能。会议信息包括会议海报、组委会成员信息、新闻、日程安排等内容,还包括主页广告和友情链接信息,这些内容直接显示于会议主页,管理员可对其进行增删改。用户的注册信息可由管理员修改或删除。对于审稿人,本系统设定所有审稿人账户由管理员创建,即每个审稿人都是经过管理员核定的。稿件由管理员根据研究方向指派给审稿人,在审稿结束之后,管理员根据审稿意见以及修改稿的质量决定是否录用稿件。若稿件被录用,则管理员酒店住宿信息并开启会费缴纳进程。仅当会费缴纳和酒店预订获得管理员确认之后,投稿者才可参会。管理员根据缴费信息自动开具发票并邮寄给参会者。

4. 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1)并发访问问题

大量的访问,会导致记录锁死,当系统在面对成千上万用户并发访问的时候,主要的解决方法有: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高性能的数据库。但上述解决方法往往需要更大的投入,而且这样的解决方法会遇到瓶颈问题且可扩展性差。

在本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了HTML静态化以及附件与服务器分离2种方案来解决并发访问问题。

1)HTML静态化:在系统中,有些更新内容小的,使用率高的数据查询,可用静态化的HTML来实现。对于某些大量被前台程序调用但是更新小的信息,可以在后台更新时使其静态化,从而减少数据库的访问请求。

2)附件服务器分离

对于IIS的Web服务器来说,附件是非常消耗资源的。所以将附件和页面进行分离,甚至采用独立的附件服务器,在页面访问时可减少服务器的压力、防止因附件问题导致系统崩溃。

(2)安全性问题

本系统在处理网站安全性问题方面采用了以下2个方法:

1)采用随机登录验证码机制防止黑客利用软件自动登录测试。

2)采用基于身份证信息验证和邮件验证的信息审核制度:用户若要具有高级、进阶功能必须实现邮件身份验证、甚至身份证验证。避免捣乱用户占用资源,破坏平台秩序。

3)使用32位MD5加密保护用户密码:MD5是一种散列函数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安全领域,主要是对消息完整性的保护。用户密码是不可见的,即便对于管理员也看不到。管理员可以为用户设定新密码,但无法得知老密码,主要是因为老密码是用MD5加密过的,从而可以保证用户密码的安全性。

四、小结

本文提出了面向商务学术交流的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为参会者、组委会、审稿人三者提供了不同的操作功能,实现了从投稿到审稿再到参会这一系列过程的可视化、便捷化和系统化。此外,在实现系统过程中,提出了应对并发访问和提升系统安全性的方法。借助本系统,将显著降低组委会的成本、减小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为参会者和组委会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可视化的稿件处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Zheng C, Shen WM, Zheng QH, et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conference management system[C]. Proc. of CSCWD 2008, Xi'an, China, April 16-18, 2008, 5-10.

[2] 程志君. NGN网络下的SIP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 (6): 224-227.

[3] 翁晓红, 郭新海, 樊瑜波. 生物医学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9, (2): 264-267.

[4] 黄钊. 基于Web的学术会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5] 刘钰红, 赵麒.省略三层架构技术的在线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8, 32(16):596-600.

[6] 赵树庆, 宋国柱. 学术期刊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0, 41(6):771-773.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研;文件;管理

1.科研文件的分类

(1)某项科研会议

科研会议是科研管理的上级单位或者本单位根据某项科研工作为中心,召开的科研工作会议。这类文件一般包括召开会议的目的、会议地点、会议时间、举办单位、参加单位、会议议程安排、主持人、与会嘉宾等等内容。

(2)科研课题申报

科研课题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政府或者企事业单位对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立项,为号召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积极研究会下发针对课题申报的科研文件。这类文件一般包括文件下发单位、文件编号、课题来源、可申请的课题范围、申请条件、课题结项时间等等内容。

(3)科研课题获批通知

对申报的课题,经过形式审查、组织专家评审,最后确认课题立项。对于立项的课题,相关单位会下发获批立项通知书。这类科研文件一般包括立项负责人、课题名称、立项内容、结项时间等内容。立项负责人拿到立项通知书后还需要签订课题立项合同等程序才能确认自己申请的课题立项。

(4)科研成果评奖通知

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单位)为了充分调动系统内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激励科研人员以更饱满的热情进行科学研究,促进本部门(单位)以及所属下属单位更加高质高量地组织开展科研学术活动,一般每一周期就进行一次系统内部的科研成果评奖活动,通过有规律地评奖活动,既表彰了系统内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优秀成果,又能激发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使各级各部门的科研工作,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把系统内的科研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为了使评奖工作顺利开展,评奖组织部门(单位)会下发关于评奖的通知文件,文件内容一般包括评奖目的、范围、机构、标准与方法、申报要求以及相关附件等内容。

(5)科研成果评奖结果通知

对于各级部门(单位)组织的科研成果评奖,经过材料收集、学术委员会评审,最终评出若干奖项,评出的奖项会通过科研文件的形式发到相关部门。这类科研文件一般包括评奖结果的概括介绍、各类奖项的等级、获奖成果信息、获奖单位和人员等内容。

2.科研文件管理的必要性

科研文件是重大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也是单位和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必须管理好科研文件,促进科研工作更好地发展。

(1)重要的科研活动都是以科研文件的形式进行组织

为了组织好每一次重要的科研活动,组织单位都会对即将举行的科研会议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相关单位,文件中会指明科研活动的目的、活动范围、参加活动的领导以及单位和人员、活动的时间、活动地点等事项。这些内容都是以后进行相关科研活动的重要参考,需要我们保存好、管理好。

(2)科研课题的申报和课题立项通知都是以科研文件的形式下发

高水平课题代表了一个学校、单位、团队或者个人的科研水平,学校以及每一个单位、团队和个人都很看重这些立项的原始材料,在说明一个单位、团队或者个人科研能力时,比如在评估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情况时、单位争取另外的科研课题时、个人评优以及职称晋升时,这些材料是必须用到的支撑材料,所以这些文件的原件必须保存好。

(3)科研成果获奖最终都以科研文件的形式下发

科研获奖是科研管理机构对科研成果水平的认可,科研获奖是对科研水平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所以每一个单位都对科研获奖进行相应的奖励,以鼓励科研工作者更积极努力地进行科学研究。科研获奖在认定单位或者个人科研能力方面更有说服力,占有更大的比重,同等级的科研获奖的含金量远高于课题的含金量。

3.科研文件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科研文件既是科研管理部门、科学研究部门以及科研工作者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总结,又是以后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资料,不仅可以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明确管理目标,又可以节省科学研究人员的重新组织资料,重新搜集资料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同时立项文件、获奖文件又是某些单位科研人员职称晋升时说明自己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等科研成果的重要参考。所以,对科研文件的管理应该更规范、更细致,避免遗失。为了更好地管理科研文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进行科研文件的管理。

(1)原件送入档案馆建档

大部分科研文件的原件只有一份,相当珍贵,如果不慎遗失,则损失重大,为此,我们一定要将科研文件的原件送人单位的档案馆进行保存妥善保存。档案馆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必需的保管设备,能确保文件不会损坏不会遗失,并且检索方便。所以档案馆是重要的科研文件保管最佳选择。

(2)各单位和相关科研人员保留复印件

对于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工作,在使用科研文件时,大部分情况下都认可复印件。为了方便自己的使用,科研文件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在科研文件下发到本单位后,一定要首先进行复印,然后保留好科研文件的复印件,避免使用时再找寻科研文件的原件进行复印。现在的电子扫描技术也比较方便,相关单位和个人可以将涉及到自己的科研文件进行电子扫描后,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电子文件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用时可以随时打印。当然,必须用原件的情况下,到档案馆履行相关的外借手续借出原件即可。

(3)重视科研文件电子版的保存工作

电子文件是指在各种活动中,人们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利用电子设备生成的信息集合。根据文件的载体不同,电子文件分为光盘文件、硬盘文件、软盘文件和磁带文件等;根据文件的用途,可以将电子文件分为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两大类;根据文件内部数据的组合形式,可以将电子文件分为数据库文件和非数据库文件;根据数据的表现形式,电子文件又分为字符文件、表格文件、图文混排文件、数据库文件、图形文件、声音文件、动态影像文件等。

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具有如下几个特性[2]:

①非识读性。本特性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电子文件人工不可以识读的记录符号,人类无法直接识读,必须通过特定的设备以及相关程序才能识读。第二层是指电子文件根据形成时使用的设备、存储介质、电子文件的编码形式以及传递方式等的不同,其识读设备也不同。比如通过计算机形成的电子文件,要想识读其信息,必须用特定的软硬件才可以读出其信息[4]。

②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原来的纸质文件其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之间具有不可分离性,但是电子文件不仅可以方便地在不同载体之间转换,还可以方便地将电子文件的信息进行复制、移动、压缩、删除、修改以及格式转换、传递等操作,也就是说,电子文件的信息相对于其存储载体来说是独立的,可分离的[4]。

③信息的易变性。电子文件的易变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信息本身易更改,即电子文件通过相应的读写设备很容易将文件的内容进行更改,并且更改后不易发现更改痕迹[4];第二存储介质易变质,即电子文件的存储介质比较容易损坏,比如光盘易氧化、磁性存储介质易被消磁,存储介质损坏后,存于其中的信息很难再恢复出来;第三电子编码易变化,即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的读写装置以及存储介质更新很快,新的读写设备和存储介质出现后,电子文件新的编码方式会同步出现,为防止电子文件信息的丢失,必须及时将电子文件转移至新的存储介质上,这就必然导致电子文件的编码发生变化;第四识读环境易升级,即读写电子文件的软件和硬件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升级换代,新的存储介质出现、新的操作系统出现、新的软件系统出现、新的编码方式出现,这些都会导致电子文件识读环境的升级。

④高密度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文件存储介质的存储密度越来越高,存储容量越来越大,存储介质容量的提高增加了存储的信息量,节约的存储成本,同时也对电子文件入档后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存储介质失效,存放在该存储介质上的电子文件都将受到严重威胁,这样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4]。

⑤集成性。相对于纸质文件,电子文件不光能承载文字和图形信息,还可以记载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并且电子文件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合成,形成多媒体文件。[1]并且超媒体文件可以将一个文件内部或者多个文件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关联,使电子文件的操作更方便。电子文件可以将多种媒体集成于一个文件中的特性可以更为生动真实地记录社会活动情况。

⑥可操作性。电子文件具有方便操作的特性,查询、追加、修改、删除、排序、复制、移动以及传输等操作极为方便,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了数据的共享能力,方便了信息交流,但是,对于档案文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保密性都提出了新的挑战[5]。

电子文件的特点为电子文件的使用提供了诸多便利,为了更好地管理上级下发的纸质版的文件,可以将科研文件扫描成电子版进行妥善保存。为了更好地管理科研文件,可以将科研文件按照文件标题、文件编号、文件涉及的内容(包括科研活动、课题立项、获奖等信息)、文件涉及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文件下发时间、文件下发单位等进行分类保存,方便检索,使用时也可以直接打印,方便快捷。

电子文件的特点为电子文件的归档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3]。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电子文件具有信息易变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的信息容易被更改。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和入档以后,如何保证电子文件的信息不被无意或有意的恶意修改,以保证电子文件内容的真实性,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电子文件生成的过程真实,所使用的系统软件可靠,并没有被篡改或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是在电子文件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同一项课题的多个相关电子文件中的数据必须保证完整和一致。完整性可以保证电子文件中的数据准确可靠,满足基本的约束条件;一致性是指在电子文件的格式转换或者迁移过程中,保证相关文件和数据信息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7]6号).

[2]谭必勇,王新.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控制机制探讨[J].档案学研究,2006(4):17-22.

[3]张宁.浅析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和真实性[J].档案学研究,2003(1):43-46.

会议议程格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正规化管理、岗位职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不断发展。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从业人员1.74亿人。从贡献上看,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0.5%,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75%以上,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这表明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活跃最具有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承诺的逐渐落实,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生存瓶颈越来越严重,有专家指出,入世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应突出三大优势:本土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WTO“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下,贸易壁垒将逐渐打破,不同的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本土优势所剩无几;形成后发优势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取得一定的比较优势,必须在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之一汤姆•彼得斯说过,好的制度可以让管理者从常态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更为重要的工作,可见企业正规化管理正是形成中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利手段之一。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企业有有大小之别,但都少不了组织结构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就是把企业全体职工进行分工,明确他们的职务范围、责任、权利,再进行协作,从而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结构体系。

在这里我从三个角度分析中小企业正规化管理的创新制度,首先是企业岗位设计及各岗位职责规定;其次是员工的招聘、培训及待遇等;最后是企业内部会议制度及文件管理。

一、企业岗位设计及各岗位职责规定

1、企业岗位设计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工原则,职权原则,指挥统一原则,合理的管理幅度原则。管理者要根据自己企业的规模大小决定岗位的多少和分工的细化程度。企业越大,岗位分工会越细;企业规模越小,可由一个人兼任多个职务。

企业岗位设计的结构化思维包括:企业由部门与岗位组成,组织结构正是对组织使命、远景和战略的分解,因此,岗位设置必要遵循战略导向的原则,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因事设岗原则,包括客户导向原则、岗位数量最少原则、规范化原则等等。而影响岗位设置的因素除了战略、盈利模式、管控模式,甚至包括信息技术、通讯手段。

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企业这种组织形式使得生产要素的交易内部化,其减少了交易成本,或者说因为提高了效率或专业化,企业才得以存在。而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围绕着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岗位设置的首要目标便是提高效率。而这种提高效率是以专业化为手段的。然而,公司规模的扩张止于行政管理费用的上升。我们可以将这种行政管理费用分解为两方面。其一,为提高工作效率而产生的内部协调费用;其二,为控制风险而产生管理费用。因此,从提高效率与控制风险两个目标,我们可以提炼出岗位设计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专业分工原则、协调费用最小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专业分工原则追求深度知识与市场经验的积累,在此原则下的岗位设置是对组织细分的过程,岗位成为组织中工作内容自成体系、职责独立的最小业务单元。关于组织细分,目前有流程优先与职能优先两种争论。笔者倾向于前者,因为一级流程可以定义为企业的盈利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流程分解或模块化,部门是一级流程分解的结果,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具有一定使命的独立环节,而岗位是对部门,即一级流程分解下某一个模块的再分解。因此,在专业分工原则下,部门岗位设计的第一步骤为工作内容细分,其表现形式为岗位最小化。

协调费用最小原则是为减少不同职位间的协调,降低运作成本。其在岗位设计方面的应用通过工作关系分析和工作定量分析的步骤来实现。进行工作关系分析而非工作定量分析,是为一人多岗做准备,其适用于公司发展较快,岗位工作量及职责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的情况。在这种不确定下,岗位不适宜合并,而可由工作内容具有相关性的岗位兼任。进行工作定量分析,则是在工作量不饱满的情况下,对职能细分或流程被分割的岗位予以合并。其应用结果为撤岗和并岗。

工作关系分析是对最小业务活动之间的工作相关性进行分析,确定适用的优化组合方案。从而通过对工作岗位、部门的相关性分析,使组织发挥系统和平衡的功能,达到分工合理、简洁高效和工作畅顺。而随着公司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结合对各岗位工作的定量分析,可以对于工作量不足于80%的岗位,及时进行撤岗、并岗,保证每一个岗位的负荷,使所有工作尽可能集中,并降低人工成本。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古埃及时已在记录官、出纳官和监督官之间建立起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一人不能完全支配账户,另一个人也不能独立地加以控制的制度。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

基于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的岗位设置需要在岗位间进行明确的职责权限划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等工作步骤必须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

2、企业岗位分为高层管理职位、行政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经营部门和辅助部门

高层管理职位细分为: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行政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策划总监、质量总监、生产总监。

行政管理部门细分为:行政部经理、行政助理、办公室主任、培训主管、法律顾问、秘书、翻译、劳动工资员、计算机打字员、资料员、前台。

生产部门细分为:采购部部长、物料主管、采购主管、采购员、制造部经理、总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车间主管。

经营部门细分为:总经济师、成本会计、核算会计、出纳员、审计员、项目经理、营销主管、地区销售经理、销售业务员、信息主管、公关经理、公关员。

辅助部门细分为:内勤、外勤、驾驶员、员工食堂主管、员工食堂服务员、工会主席、工会干事、保安主管、监视员、大门门卫、公司保安员、巡逻保安员。

二、员工的招聘、培训及待遇等

1、招聘原则

⑴、客观公正原则

人事部门及经办人员在人员招聘中,必须克服个人好恶以客观的态度及眼光去甄选人员,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

⑵、德才兼备原则

人才招聘中必须注重应聘人员的品德修养,在此基础上考察应聘者的才能,做到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⑶、先内后外原则

人事部门及用人部门在人才招聘中,应先从公司内部选聘合适人才,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外招聘,从而充分运用和整合公司现有人力资源。

⑷、回避原则

德才兼备,唯才是举是公司用人的基本方针,因此对公司现有员工介绍的亲朋,公司将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予以选用,但与之有关联的相关人员在招聘过程中应主动予以回避,同时不能对招聘过程或人员施加压力影响招聘的客观性公正性。

2、人力资源规划

公司人力资源部于每年年初根据本年度的业务量对公司内部所有岗位重新定岗,定编,定员。

3、人力资源部职责

⑴、负责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⑵、负责公司定岗定编定员,调整工作岗位及内容等项工作。

⑶、组织实施公司招聘制度,录用政策。

⑷、负责管理新进员工的劳动用工合同和人事档案。

4、招聘途径

⑴、内部招聘

在公司内部进行人才的甄选,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流动,从而达到适才适位。

⑵、外部招聘

通过外部途径进行人才招聘,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从而达到“鳗鱼机制”的激活目的。

①、广告招聘:通过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刊登广告信息,吸引人才前来应聘。

②、人才市场招聘:通过参加各地人事主管部门,学校或其他单位举办的人才招聘(双选)会,甄选具备工作经验及实践能力的成熟人才。

③、高校招聘:通过到各地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甄选具备发展内潜质及专业素质且满足公司需要的人才。

④、网上招聘:通过在因特网上招聘信息,吸引各类人才前来应聘。

⑤、其他招聘:为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充分满足公司用人之需,可采用猎头招聘,介绍等方式进行招聘。

5、招聘流程:

⑴、用人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填写《员工招聘申请表》如需笔试,则须同时附上笔试考卷,在招聘前一周送人事部门初核调校并报公司领导审批,经审批同意后由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⑵、人事部门在招聘前需拟订招聘方式及详细周全的招聘计划,经公司领导核准后组织实施。

⑶、人才的引进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由人事部门决定招聘的形式。任何招聘方式,均应要求求职者递交求职信,填写《求职申请表》(见附录2),并提交以下资料:个人简历,照片,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及身份证,学历证等证明求职者身份,受教育程度,能力等的相关证件的复印件。

6、面试

⑴、面试由人事部门会同用人部门进行,面试小组中至少应有一名用人部门员工参加。

⑵、面试流程:

①、由人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面试时间,并通知面试人员及公司相关人员。

②、面试时向应聘者介绍面试小组成员,并要求应聘人员以普通话作简短的自我介绍。

③、由人事部门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包括公司性质,经营范围,上班时间,报酬福利,用人机制等情况。

④、让应聘人员自由发问,由面试小组相关人员加以解答。

⑤、对应聘人员逐一进行面试,详细了解其基本情况。

⑥、面试结束当日,面试小组应就面试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书面意见。

7、笔试:

⑴、人事部门应在当日根据面试小组的综合意见通知初试合格者于次日来公司参加笔试。

⑵、用人部门应提前一周将专业试题交人事部门审校,同时做好保密工作。

⑶、笔试原则:

①、笔试题须严谨全面,紧扣招聘目的。

②、笔试须严格,严禁作弊。

③、阅卷须认真仔细,,杜绝敷衍现象,保证对公司负责对应聘人员负责。

员工培训,是企业特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让员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员工培训的内容包括两方面: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品质培训。

员工给企业效力,企业给员工报酬,一来一往的交换形式,主要靠薪资来维持,管理者要本着对内公平、对外有竞争力且合乎成本效益的原则规定薪资组成,支付员工薪资,这对保持企业内部的人员稳定意义重大。

一般来说,薪资主要是这样构成的:薪资=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管理者在设计薪资的时候,要遵循下面几个步骤:1、职位分析;2、职位评价;3、薪资调查;4、薪资定位。

三、企业内部会议制度及文件管理

1、会议制度

制订会议程序,首先对本公司的会议体系进行分析,确定公司日常需要召开的各种会议名称、要求,制成例行会议一览表,然后按会议的层次或性质分类,分别确定各类会议的程序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所示:

确立会议议题(领导和部门提出、董事会要求、行政部门收集)安排会议议程(议题顺序、发言顺序、准备有关文件)提前发出会议通知(时间、地点、出席人、议题、议程、编组)会务准备(会场布置、座次安排、会场签到、会议证件、会场设备等)做会议记录和摄像、录音撰写会议纪要、决议上级阅改、签批印发有关部门、人员、归档。

2、文件的管理细则

①、各单位要有专人负责文书的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保密纪律教育,做好文件的管理工作。严禁将秘密文件带往公共场所或家中。文件传递过程中,必须办理登记、签收、注销等手续,并按照收文簿检查归档,以防遗漏。

②、各单位工作中形成的文书,包括文件、会议记录、决议、照片、图表、录音带、录像带等有保存价值的材料,都必须由承办人收集齐全,分类整理,移交文书或有关人员核对整理后,于次年第二季度送交档案室归档,各单位、各经办人不得越期自行留存应该归档的文件。

③、没有存档价值和存查必要的公文,由档案室鉴别、登记后销毁。

3、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第二条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第三条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第四条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作数据、检测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第五条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六条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第七条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第八条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收集积累要求

①、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②、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③、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井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缩微胶片拷贝件保留。

④、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⑤、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⑥、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⑦、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⑧、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注意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⑨、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软件型号和相关参数。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⑩、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第十条收集、积累方法

①、及时按照要求制作电子文件备份。

②、每份电子文件均需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

③、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的备份一同保存。

④、电子文件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备份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⑤、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第十一条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内容、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相对集中。

第十二条电子文件应按《档案著录规则》著录,并制成机读目录。

第十三条归档电子文件应填写登记表。

第十四条归档范围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的划分,可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归档时间逻辑归档应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定期完成。

第十六条检测在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按其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其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等。

第十七条归档前的鉴定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主,鉴定结果,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制作相应的标只。

①、有效性和完整性鉴定。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如果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②、保管期限的划分。电子文件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国家关于文件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归档要求

①、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制成归档数据集,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至少一式2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必要时,复制第3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解密后再完成上述工作,

②、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磁带等。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牛长期保存的载体。

③、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内填写编号、名称、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及软件环境

④、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

⑤、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把归档电子文件与相应的机读目录存在同一载体上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也应将软件及相关数据存在同一载体上。

⑥、原电子文件数据集载体在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保留时间至少1年。

⑦、在网络中进行了逻辑归档操作的电子文件应按上述归档过程完成物理归档。

第十九条检验

①、档案保管部门应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以保证完成电子档案的检验工作。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的电子档案可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样本数不少于总数的20%合格率应达到100%。

②、检验项目。

⑴、载体有划痕,是否清洁。

⑵、有无病毒。

⑶、核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审核手续。

⑷、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③、将检验结果填人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检验有合的,应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

第二十条移交手续验收合格后,档案保管部门在电子档案人库登记表上签字盖章。一式2份,一份交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一份自存。

第二十一条保管要求

电子档案保管除应具备纸质档案一般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载体应直立存放,做到防尘、防变形。

②、环境温度选定范围:14℃—24℃;相对湿度选定范围:45%—60%。

③、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本隔离。

④、电子档案在形成单位的保管,也应参照上述条件。

第二十二条存效性保证

①、每满1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②、每满2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③、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

④、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⑤、定期检验结果应填人电子档案管理登记表。

第二十三条利用

①、电子档案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

②、利用时使用拷贝件。

③、利用时要遵守保密规定。

④、利用者对电子档案的使用应在权限规定范围之内。

⑤、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档案上网时必须符合国家或部门有关保密的规定,要有稳妥的安全保密措施。

第二十四条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

①、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②、电子档案的销毁,应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

③、非保密电子档案可进行逻辑删除。属于保密范围的电子档案被销毁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载体上,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

第二十五条统计档案保管部门应及时按年度对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

由于编写时间比较仓促,及本人的写作水平的有限,本论文存在疏漏和不足,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