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翠鸟课文

翠鸟课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翠鸟课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翠鸟课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生字;词语;句子

Strengthen the primary language in the text read alou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lf-learning language training

Chen Yu-lin

【Abstract】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elf-counseling should be read in the step by step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nguage, both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eaching, but also to ensure the training of languag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lement the use of various forms of the vocabulary, but also want to implement the text words in vocabulary, words, sentence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content.

【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 Reading; Vocabulary; Words; Sentence

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应在读中步步落实语言文字,这样既可以保证思想内容教学的顺利完成,又可保证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实验中,我们主要加强学生在读课文中落实语言文字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熟读课文,运用多种形式落实生字教学

生字教学,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中也是一大难题之一。面对每篇课文的生字,既不能单独教认,又不能置之不理。怎么办呢?后来我们从古人的名言中得到了启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书,书中的意思都能自己理解,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何愁其字不识?于是,每篇课文我们都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读准字音。有些课题也有生字,如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翠鸟》的“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富饶”等,我们又采用课题出示法,板书课题后注上拼音,让学生齐读几遍课题,扫除课题中的“拦路虎”。对于课文中一些特殊的生字,在让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识字方法。《翠鸟》一文中的“腹部”的“腹”,《爬天都峰》一文中的“攀着”的“攀”字,我们从分析字形入手,教学生读字音。分析“腹”字是左右结构,右半边的“复”中间是“曰”,“攀”字是上中下结构,上面是两个“木”,中间是“撇、点、撇、点”,在小语第五册第三课《小摄影师》一文教学中,“胶卷”这两个生字,我们运用出示实物的方法,把125冲洗过后整卷底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生字。

二、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词语理解

词语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美的词有“小巧玲珑”。这个词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是“形体小而精巧”的意思。这是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本文用它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美又是什幺意思?我指导们学生反复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学生最后弄清楚了“小巧玲珑”一词在本文是说翠鸟很灵巧、灵活的意思。同时,我们还把“贴着”的“贴”,“疾飞”的“疾”这些词放在句子中,用做手势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推敲理解。我们出示了这样两组句子:“翠鸟贴着水面飞”和“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让学生通过比较推敲,理解了“贴”是紧靠水平,几乎挨着水面,“飞”字的前面加上一个“疾”,表示翠鸟飞得很快的意思。这两组句子中的“贴”与“疾”字用得好,向我们展示了翠鸟飞行的高超本领与飞行的速度。翠鸟又为什么能贴着水面疾飞呢?我们又让学生反复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不仅知道翠鸟能贴着水面疾飞与它的外形有关,而且对“小巧玲珑”一词又加深了理解。

三、精读课文,在了解词句的运用中理解课文内容

翠鸟课文范文第2篇

作为一名现代的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充满乐趣呢?经过几年的探索,我终于摸索出了一些经验,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课堂上,巧妙且富有吸引力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我在讲《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学生没有去过西沙群岛,只能通过想象和联想去感知那里的美丽富饶。教学前我查找各种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根据教学的需要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开课导入时先将学生从未见过的西沙群岛的新奇有趣的事物呈现在学生眼前:五光十色的海水,海水中嬉戏着的鱼群,各种各样的珊瑚争奇斗艳,它们一团团,一簇簇……海滩上各种美丽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配以优美轻松的音乐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都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这为打造高效课堂做了良好的铺垫。

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小学生受已有经验知识的束缚,加之经历浅、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很难把握语言文字所塑造的美好形象的完整性。多媒体不仅可以把语文课文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把语言文字所涉及的主要外部性状转化为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审美思维,使之产生美感,促进学生突出地x择审美对象的切入点,深刻地感知审美对象的完整性,进而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又比如我在教《翠鸟》一课时,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这段文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由于同学们没见过翠鸟,对翠鸟的知识了解甚少,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语言的恰当与精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也为了让学生区分众多描写颜色的词语,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指名说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学生边说,老师边操作课件,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学生饶有兴趣而又轻松地把握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最后让学生按顺序说出翠鸟各部分的特点,我又在学生说的同时操作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的翠绿色、紫褐色、浅绿色等,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使得学生认识到了人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在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中潜意识地进行了审美教育。

教学中有效的使用电教媒体可以节省出很多时间,特别是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传统教学要靠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费力地书写,还要靠老师的语言,一遍遍地讲解,可是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在课堂上教师只要按动鼠标,要写的东西即刻出现在屏幕,要用很多语言费力讲解的内容,可能就是几个画面,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这样不仅能实时、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增加学生课堂自学的练习,在相关链接中查找更多的学习资料,从而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范县第一小学)

翠鸟课文范文第3篇

比如《翠鸟》一课写得精致、小巧,适合三年级儿童阅读;模仿。特别是第一自然段,几乎能作为儿童禽类写作的范本。“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这一课,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对翠鸟的羽毛作了具体描写。文章的第三小节,具体写了翠鸟捕鱼时的情景。“蹬、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贴”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翠鸟动作的敏捷。我让学生圈一圈,读一读,好好体会一番。文章的字里行间写出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课后,我让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养过的或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这时,写作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的表达。孩子们一个个把喜欢的小动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一、激发学习欲望

纵观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不难发现,不少孩子的写作兴趣在小学低年级就被扼杀,不少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在低年级就开始滋生。一上课,我就说:孩子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对我们的一生都很有帮助。学好了这篇《翠鸟》,今后写小动物就不在话下了。特别是写鸟类,有了之前的《燕子》,再加上今天的《翠鸟》,管保写鸟没问题。说这番话的时候我留意到孩子的眼中闪着异样的光。我知道他们都被话激“活”了。

二、放手自己读,自己发现

读写结合是传统的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好路子。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但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作者怎么写翠鸟?写了翠鸟的哪些部分?自己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圈画。引导儿童动笔式阅读。我喜欢孩童拿着笔上课,随时记录感受,做好笔记。

三、分享与互动

分享与互动的过程中,我和大家一样,会让孩子欣赏作者对翠鸟的拟人化写法,但我更将教学重点落在发现细腻的“色差”描写。例如,翠绿色,浅绿色,橄榄色,三种颜色是有差别的,教师引导儿童发现作者用笔描写的精致,观察的精细,这都是写作意识的渗透。三年级孩子知道橄榄,不知道橄榄色,会读翠绿不知道翠绿和浅绿的差别。语文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让其明白有一种颜色的写法是“物+色”,色如其物;有一种写法是“形容+色”,色如其词;有一种写法是“程度+色”,色彩深浅浓淡有不同。而这些,都源于作者对物的观察,对词汇的积累。孩童一下明白,写好作文的要义就是观察与积累。之前我并非如此敏感,听了《蒋勋细说红楼梦》后,发现“细”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学,就是引导发现自主阅读中不能发现的地方,解开这些秘妙之后的写作真义。《红楼梦》中多处对人物衣物色泽的描写,出现许多关于颜色的词,许多都是今天不再见到的。有的是物已经不再,有的是色已经不存,还有是因为今人的语言贫乏,写作随意。所以,能碰到这些高雅言语,我都会让孩童更多学习、借鉴、模仿。

最后就是让小伙伴们多读几遍,这胜过老师不停交代:要写什么,要怎么写。儿童写作,更多依靠模仿。学习过程,阅读过程,都是模仿的生成过程,有益。课文中的语言有着暗含的节奏感,短小精致,动态十足。儿童写作,很多是第一时间的直觉反应,语感图式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的课堂上,主张三点: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笔不离手。

课后,我看见了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午百字,不少同学写动物,模仿意味很足。一个在我面前写作的孩子,坐在金鱼缸前,一边看鱼,一边写,最后写成一段很像样的话。鱼和鸟的差别很大,《翠鸟》中学的几招居然也能迁移过来,真让人佩服孩子的能力。百字写作完全是自由写作,没有命题要求,没有仿写设计,孩童会忘我地坐在鱼缸旁,倚靠着小凳子写,都是课堂教学激发出的写作兴趣所致。

参考文献:

翠鸟课文范文第4篇

1.真情实感,突破难点。借助影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便能使学生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电影内容的丰富,能突破时间地域的界限,可跨越不同时代,进入不同社会环境,走进不同文化背景;它五彩缤纷,美艳精巧,能让学生走进直观的自然景观之中,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因此当课程出现这些难点困惑之时,便更加显示了电影的独特魅力,轻而易举地突破难关。

教《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班上的学生看有关电影片断: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学生通过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脑子记,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快地,那可爱的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师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机灵、惹人喜爱等感受脱口而出。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又问:“你们喜爱它哪些方面呢?”教师用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2.启发想象,活跃思维。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教《惊弓之鸟》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看由电影片断剪辑而成的“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胡须,好像感到自豪,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教师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此时,又让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翠鸟课文范文第5篇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语文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已经为大多数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所认同。值得欣喜的是,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我们可以随处见到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子”,也已经开始重视语文学习的新途径,练习中经常出现“网络”一词,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网上阅读这一信息时代新的阅读形式。

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大知识时代。网络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的语文学习应充分利用网络,形成网络资源共享。

1 利用网络资源,再现课文情境

课文以语言文字为主,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体会情境,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演示作品中的形象。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利用网络设备播放视频《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把课文描写的场景与视频中出现的景象进行比较,把文字变成了形象,这样就对理解课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老师从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世界各国的名蝶,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还播放了一段介绍蝴蝶泉的视频,姿态各异的蝴蝶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动态和静态的蝴蝶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2 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文本空白

小学课文篇幅都不是太长,大多节选自名篇名著,其中隐藏着许多空白,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人文典故等,教学中,可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快捷这一特点,适当进行补充,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1 补充时代背景。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学生能从文本了解到的仅仅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对周瑜为什么为难诸葛亮以及诸葛亮怎么会到东吴等恩怨纠葛充满疑惑。因此,引导学生上网查询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弄清“草船借箭”的背景,观看“草船借箭”的电视片断,对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作感性、全面的认识。这样,不但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有助于他们积淀古典文学的素养。

2.2 补充作者资料。《秋天的怀念》一文以深沉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瘫痪后,母亲对自己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关爱,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作者史铁生青年时期因一场重病致终生瘫痪,在他人生最辉煌的岁月遭此打击,其思想上的波动是可想而知的,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他当时真实的心路历程,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在语言文字背后表达的那种无奈与痛苦,可从网上下载史铁生的生平资料,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读课文,学生带着对作者的同情与敬意去读课文,一定会更入情入境。

2.3 补充人文典故。《赤壁之战》一文中蕴含着不少著名的典故,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曹操败走华容道”,这都是学生所不知道的。从网上阅读这些典故,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4 补充语言文字训练。学习《荷花》一文,在学生反复诵读“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后,适时点击网上关于荷花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再描述各种不同形态的荷花,网上图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有效地进行了仿说仿写的训练。

3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综合实践

翠鸟课文范文第6篇

一、以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如《吹泡泡》一课,课前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出示一组美丽、神奇的肥皂泡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他们引入课文:孩子们,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吹的肥皂泡是什么样儿的吗?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此时孩子们欣赏肥皂泡兴致正浓,于是老师“趁热打铁”直接学习课文描写肥皂泡神奇、美丽的部分。

二、以读引读

通过教师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生读,带动差生读,或激发学习情绪,或帮助把握感情基调,或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如有些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吹泡泡》一文,老师范读意境优美的句子“那一个个球儿,是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它们轻轻地飞越同巅,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通过老师的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通过多读感悟泡泡的美,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有些课文对话较多,可以通过教师读提示语或师生分角色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把握感情基调,从而在读中理解感悟。

三、以说带读

如《翠鸟》一课采用角色体会法,师生都变换了一下角色:学生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翠鸟,老师则变成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一直以来都是动物的人类好朋友。然后身为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的老师对可爱的“翠鸟”们进行采访:“翠鸟女士,你们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好听呢?给我们唱一首好吗?”“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叼鱼郎’,可见你们的叼鱼本领一定很高超了,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噢,你说你们本领高,速度快,有什么可以证明呢?”“翠鸟先生,你的家在哪里?能不能去拜访一下?”一系列问题根据需要灵活穿插,有详有略,既把课文内容准确生动地呈现出来,又接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时,多读便不仅仅是教学环节的要求了,而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成了学生情感发展的必然需求了。采访结束后,老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做出总结:“非常感谢你们热情地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请问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要提吗?”这样,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朗读感悟,思考体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以练导读

通过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读课文,理解课文、领悟规律、并进行迁移运用。如《草原》一文的教学中,学习“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这一部分课文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填空:草原上有( )的雄鹰,有( )的百灵鸟,有( )的牛羊,有( )的小马驹,有( )的黄羊,有( )的蒙古包,有( )的牧民。又如《丑小鸭》一课,通过把“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妈妈也不喜欢他”三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连……也……”的用法和作用,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再写几句“……连……也……”的句子,如“野鸭不理他,小鸟讥笑他,连猎狗也追赶他。”“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连湖水也结了冰。”这样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五、以评促读

通过对朗读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规律,在评价基础上进一步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加深感悟,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哪个地方读得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好?”或是“让我们学习他一起读读”等促进学生读文。

翠鸟课文范文第7篇

阅读是渐进的过程,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是一种顿悟,这种顿悟需要一定感受理解作铺垫,是延时的感悟。加上孩子感受体验的独特和差异性,阅读理解和感受不仅是不同的,并且在速度和深度上也都是不同的。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一下子理解和感悟,那样不但对学生来说是高要求,同时对教学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草草了事和浅入谈出都不能让学生融入文本,和文本的作者进行真正的对话。这样的阅读是牵强的,没有效果的,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探究。

二、激励评价引导个性阅读

新理念的多元评价深入人心,评价的诸多功能发挥淋漓。孩子的理解是独特的,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把自己的理解给大家分享。激励性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适当的评定,合理的建议,热切的期望加上真诚的肯定,即导向有激励。激励评价除了给学生空间外,更多的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发现欲。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才是真实的,有深度的,个性的。

下面以教学“翠鸟”第一自然段为例说说如何分层渐进引导学生进行细腻地解读和领会,形象操作引导学生直观理解,激励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个性理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问题,请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纸条。

小纸条上的内容是:请你认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第一自然段有( )话。作者是从( )、( )、( )、( )四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学生明确了自己的阅读任务,都拿起笔认真地阅读起来。大约阅读了5分钟左右,老师示意大家把笔放下。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把你的作业纸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假如你们都是小画家,请用你们的手把老师介绍的翠鸟画下来。

在老师的激励下,同学们兴致勃勃,都融入了小画家的行列。

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

师:现在老师就是记者,想采访你们这些小画家,刚才你们画了什么?

生:老师,刚才我画了翠鸟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教师继续朗读第一自然段的3~5句。

师:小画家,刚才你又画了什么呢?

生:老师,我刚才画了翠鸟头上的、背上的、腹部的鲜艳的羽毛。

教师继续读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生:老师,我画了翠鸟的眼睛和嘴。

教师:是啊,一只完整的翠鸟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同学们看老师把翠鸟的各部分写在黑板上,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沿黑板由下到上,依次写上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生:老师你以前都是由上写到下的,今天是由下写到上的。

师:聪明的孩子不但会有所发现,还会有所思考。

生:老师,我还知道了作者在介绍翠鸟的时候也是由下到上了,他先介绍爪子,再介绍羽毛,最后介绍眼睛和嘴。

师:你真会观察,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你有一个爱思考的大脑。

生:老师,我还有发现,作者在介绍翠鸟羽毛的时候也是很有顺序的。他先介绍翠鸟头上的羽毛,再介绍翠鸟背上的,最后介绍翠鸟的腹部的羽毛。(边说边演示)

全班不由自主地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了不起的发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拿出你们的作业纸,用方框框出“外形特征”这四个字。用这四个字说说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生:这段话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征。

师:讲得真简洁!一百分。谁还能来说说两百分的,让大家明白介绍了哪些部位?

生:这段话从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四个方面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征。

师:说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分层阅读,通过作业纸的形式提示了内容,但没有点破。后来设计了当小画家的环节,这既是紧接上一步的情境创设,同时也是根据学生的思维重形象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而特意安排的。后面设计的教师在黑板上从下到上的书写也是比较直观地展现了内容结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激励评价也激发了阅读的热情。

三、拓展思考引导创新阅读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创造性思维在阅读中培养要靠创造性的阅读训练来进行。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阅读的资源,根据文本合理地进行拓展思考就是创新阅读的素材。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创新阅读比那些建立在纯想象中训练要有意义多了。针对文本的拓展思考既是对文本的新发掘、新认识,又是有意义的创新训练。许多的文本都有极大的发掘空间和资源,进行拓展思考也是对文本素材的深度利用,也是资源开发。

在“给予树”一课教学中,在欣赏和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拓展性的口语交际情境:

师: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样对你的同学说起这件事?

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到家里,与家人聊起这件事,你会怎么说呢?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一出门,遇到热心的邻居问:“听说昨天你的女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说给我听听吗?”你怎么说?如果你就是那个得到礼物的小女孩,你又会怎样跟别人提起这件事呢?

上面的合理的设计既训练了口语,同时又通过创造性的阅读也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翠鸟课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分层教学;设制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95-01

“面向全体学生”应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而传统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将全班学生集于一体,进行“三同教学”同一速度,同一要求,同一水平。强调共性,忽视个性,无视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志向的差异,势必造成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当前教育者研究的焦点是:如何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逐步走向具体化和操作化。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具体到小学语文来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层设制目标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这一事实是不能回避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面向中等学生设置教学目标,那么对于高容量的学生来讲,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低负荷的加工,接受许多“冗余的”信息,浪费时间。而对于低负荷的学生来说,则产生高负荷的加工,许多内容不明白,也是浪费时间。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心中把学生分为多个层次,把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理和补充,使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努力落实所对应目标,即顺利获取所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并非把分层设制的教学目标交待给全体学生,那样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延误教学时间,只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例如教材中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是对中等或中上的学生设制的目标。我班有两个朗读水平很差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非一日之功,所以我给他们设置的朗读目标就是“正确”。

二、分层设计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科学的提问是无益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太浅,优等生会感到简单、零碎,缺乏兴趣,久之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问题过深,又会使学困生产生畏惧、回避的心理。要实现教与学“双向交流”,求取更佳教学效果,分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分层提问大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1、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激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2、教师把一些颇有难度的问题或综合性问题设计成阶梯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单项到综合。提问后请学生自主选择,能答一问就鼓励,连答几问更表扬。这种提问,不仅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程序性,培养了全体学生前后联系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解疑能力,还调动了中、上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对付差生“干坐”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许多教师对上述第一种设计问题的分层方法了解和运用较为广泛。这里我们着重谈谈第二种方法。这是一种隐性分层的方法,备课时教师要着实动一番脑筋,讲课中也要灵活运用。例如,《翠鸟》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捉鱼的过程之后,这个问题对于优等生来说不难答,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却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外形的哪种特征有关系?你能说说有什么关系吗?想一想,先说给自己听听。”巡导中,我听到了班内学习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分别说出了: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有一双有力的小爪子有关系:由于翠鸟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子,很有力,所以在小鱼露出水面时,翠鸟能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捉鱼;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有关系:因为翠鸟的眼睛透亮灵活,目光锐利,才能捉住刚刚露出水面的机灵的小鱼。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身体小巧玲珑有关系:正因为如此,翠鸟才能一动不动地停在细细的苇秆上,才能贴着水面疾飞,才能像箭一样飞过去捉鱼……全班交流时,学习最差的两个学生也回答出了第一问,只是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释不够清楚。有的同学回答出两点、三点,优等生则回答得面面俱到,兴致勃勃地给其他同学做了总结性发言。

三、分层设计练习

学生水平有高低,练习也应分层次。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有的放矢的分层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并调动各种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练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可练基本的、单项的、模仿性的题目,这是知识化的过程。如字词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中差生要以这种基本题为主,而优等生则可以跳过这些题目。;第二层可设计综合性的、变式性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是知识强化和优化的过程。这种练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以满足优生的要求,实际上,这种问题的设计对大部分学生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一方面能够满足好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激励中等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分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置学生各方面差异于不顾,布置作业一直是“大锅饭”,就像把“桃子”悬在同一高度,结果,唾手可得者有之,跳一跳摘到者有之,跳断腿无法摘到的也不乏其人。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大锅饭”,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使作业的布置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呢?我认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分层布置作业。

例如在教学生字、词后,我从不布置全班同学“每个生字写一行,每个词语抄五遍”这样的作业,而是根据学生平时掌握字词的情况,分别让他们写五遍、三遍、一遍,甚至特许几个字词掌握一贯牢固的好学生:如果掌握了就免写这项作业,利用节余时间在已学的字词中找出所学生字的同音字、形近字,所学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等,为全班同学设计小练习卷。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使他们在字词方面总是遥遥领先,同时也有力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应忽视的,个体性教学尊重和正视这种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协作学习、大胆参与、纵横驰骋的天地,从教学指导思想、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