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口相声剧本

单口相声剧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单口相声剧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单口相声剧本范文第1篇

提起这些来,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新到任的知县,接了任以后,头一天升坐大堂,衙役三班垂手侍立,当时把二位班头叫来问话,这位老爷说:“地面儿上怎么样?”“回禀老爷,地面儿上清静极了,贼匪盗案一概没有。”这位老爷说:“好,我跟你们要三案。头一案,要个暴脾气的;二一案,要个慢性儿的;三一案,你们给我办一个爱小便宜儿的。给你们七天限,办着有赏,办不着我要重责你们,下去吧!”这二位头儿下来,越想越别扭,明火路劫好办,办有脾气的人,哪儿办去呀?也不能走到街上把人家拦住,“站住,你暴脾气呀?”“我暴脾气你怎么知道?”“你慢性儿哪!”“你爱小便宜儿呀?”“你才爱小哪!”没法儿办哪!七天过去了,没办着,每个人挨了四十板子,又给了七天限;又没办着,每人又挨了四十板子;又给了七天限,这二位头儿这个烦哪,出了衙门,这个叫那个:“大哥,咱们这差事简直没法儿当,这会儿你要跟他告假不干了,他绝不准,咱们就跟他熬了,干脆咱们喝酒去。”两个人正在酒铺儿喝着酒,就瞧见街上的人缕缕行行地往西走,这二位头儿就问:“掌柜的,今儿个什么事街上这么热闹?”掌柜的一乐儿说:“好嘛,您二位还在衙门当差哪!人家在衙门递过公事,赶上西门外祭青苗神,唱谢秋戏,这都是听戏的。”这二位头儿一听,这个叫那个:“大哥,走,咱们听戏去。”那个说:“得啦,再过几天又揭嘎渣儿啦,还有心听戏哪?”这个说:“愁归愁的,乐归乐的,咱们是乐一会儿是一会儿。”两个给完了钱出了酒铺儿,一边儿走着一边儿聊着就出了城啦。

那时侯,乡下的野台子戏没有座儿,都是站着听,你要打算坐着,得由家里扛着板凳去,听完了戏,你还得把它扛回来。大伙儿都在那儿听戏哪,这二位头儿也到了,台上正唱的是《挑滑车》,高宠正挑车的时侯,在人群里头有两个人打起来啦。前边站着一个慢性儿在那儿叫好哪,这个叫好儿的姿势,瞧着甭提多难过了,叉着腰儿,晃摇着身子,抡搭着脑袋:“好,好……真好……”后头站着一个暴脾气,这一嗓子,差点儿没把他吓趴下。“好!”慢性儿一回头;“你这儿拼命哪!好,不就完了吗,那大的声儿干吗呀?”“啊,我爱这么叫你管得着吗?”“我是管不着,我躲开你不成吗?”大伙儿这儿正在听戏哪,由外头跑进一个小孩儿来,跑到慢性儿的跟前儿,揪着他手说:“爸爸,爸爸,咱们家着火啦!”“啊!着火啦?你先回去,我听完戏回去不晚。”暴脾气一听,火儿啦,这一个大嘴巴,把慢性儿打了一个跟头。“你是人哪?家里着火你不赶紧回去,听完戏再加去,要是把别人都连上呢?”这个慢性儿躺在地上跟他对付:“烧我哪,你管得着管不着哇?高兴我听完戏回去,要是不高兴,过半月我才家去哪!”“嗬!你可真气人,我把你打死你信不信?”“那敢情好啦,您算积德啦,那我就不用起来啦!”两个人正这儿吵哪,旁边儿站着一位搭碴儿啦:“你们俩人在这儿吵,别人还听不听啦?”一抬头,瞧见衙门这二位头啦:“哎,头儿!您这边瞧瞧来吧,他们这儿吵起来啦!”这二位头儿过来一问:“因为什么呀?”暴脾气说:“您叫他说吧。”一瞧这个慢性儿还在地下躺着哪,这二位头儿说:“你起来!”“我不起来。”“怎么?”“我起来,他还把我打躺下。”“不要紧,他不敢打你,有我们哪。”慢性儿爬起来,拍了拍土,头儿问:“因为什么?”慢性儿说:“我这儿听戏哪,我这孩了给我送信儿来了,说我家着火啦,我说听完戏回去不晚,这个人打了我一个大嘴巴,差点儿没把我打死。”“你这人也怪,家里着火还不赶紧回去?听完戏再回去,要把人家街坊连上怎么办哪?”“您不知道,我天生来就这么慢性儿。”这二位头儿一听:“好嘛,为你挨了八十板儿啦!”掏出锁链来哗啦一下子就把他锁上啦。回头又跟暴脾气说:“你也没有举手就打人的。”“我听着生气。”“那你也不应该打人哪!”“啊,我就这么个暴脾气。”这二位头儿把他也给锁上啦。“哎!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不管啦,行不行?”“你不管了也不行,我们挨这八十板儿也有你的事儿呀!”这二位头儿拉着这两个人就走,心里说:这趟没白来,办着两个啦,不行啊!还缺一个爱小便宜儿的哪!走着走着,瞧见一个杂货挑儿,有两个人正在那儿磨烦着哪。买主儿说:“掌柜的,你这西瓜子儿是拿油焖的吗?”抓起两个来就搁嘴里啦,“你这是五香的吗?花生皮不皮?”样样儿他都尝尝。卖吃的说:“你甭买了,你这肚子里全成杂拌儿啦?”“你瞧,我怎么不买呀?你这糖怎么卖?”“一个小钱儿一块。”“一个小钱儿两块卖不卖?”掌柜的说:“不卖。”“不卖就不卖,你瞪眼干吗呀?”他给了一个小钱儿,一伸手,用头里这两个手指头拿了一块,后头这三个手指头又剋了一块。你想,他在这儿磨烦了半天,吃了这个吃那个,人家早留上神啦,他拿起两块来,卖吃的一伸手,把他腕子给攥住了:“你拿两块可不行。”他一翻腕子,把两块糖全搁嘴里啦:“不成啊?我全咽啦。”“你咽了也得给钱。”“要命有命,要钱没钱,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两个人正磨烦哪,这二位头儿拉着那两个人正由这儿过,卖吃的一抬头瞧见了:“二位头儿,您这儿来吧!”这二位头儿走到挑子旁边儿:“什么事儿?”卖吃的说:“您瞧见这个主儿了没有?任什么没买,他全尝到啦,临完了一个小钱儿一块的糖他给一个小钱儿吃了两块。”这二位头儿说:“人家小买卖儿,没有那么大赚儿,你拿人家两块糖,人家赚得出来吗?”“告诉您说,不单是买他的,买谁的我也得饶点儿,不饿点儿我从心里那么别扭。”“你怎么这么个人头儿呀?”“我天生的就这么爱小便宜儿。”这二位头儿一听,这份分高兴,掏出锁链来把他也锁上啦。“头儿,明儿个我改了行不行?”“你改了也不行,跟着走吧!”

这二位头儿拉着这三个人进城了,到了衙门,把他们押到班房儿,往里回话。老爷一听,赶紧升堂,衙役三班在两旁站立,老爷当堂一坐,说:“把他们都带上来。”有人把这三个人带上来往这儿一跪,老爷用手一指慢性儿:“你怎么回事呀?”慢性儿拿眼睛瞧了瞧老爷说:“老爷,我正在城外头那儿听戏哪。我那个孩子给我送信,说我家里着火啦,我说听完戏回家不晚,这个人他打了我一个大嘴巴,差点儿把我打死。”老爷一听:“怎么家里着火你还不赶紧回去呀?”“你瞧我就这么慢性儿。”老爷又一指暴脾气:“也没有你这样儿的人,有举手就打人的吗?”“老爷您想,家里着火他还不赶紧回去,要把别人连上哪?”“那你也不应该打人哪!”“我这脾气就这么暴。”老爷又一指这个爱小便宜儿的:“你哪?”“老爷,就我这毛病讨厌,买什么非饶点儿不可,要是不饶点儿,从心里那么不痛快。”老爷说:“好,我把你们三个人传来,知道什么事不知道?”这三个人异口同声说:“不知道。”“你们三个人跟我这儿当差愿意不愿意?这二位头儿一听这个气呀:挨了八十板儿,费挺大劲,好容易给他找着啦!好嘛,给他当差!老爷一指暴脾气:“你给我当随从,有什么事误不了。慢性儿,你给我看少爷,孩子怎么磨你你不着急,爱小便宜儿的,你给我买东西,买点儿再给我饶点儿。“大伙一听,敢情这位老爷也爱小便宜儿。”

单口相声剧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相声;喜剧小品;冲击;启示

相声与喜剧小品,均属于当代艺术表演形式,它们有着较多相似性与差异性。同时,相声也往往会受到喜剧小品的冲击。因而,综合分析喜剧小品对于相声的冲击与启示,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相声艺术与喜剧小品艺术的相似性

(一)喜剧性。从美学形态层面来分析,喜剧小品、相声均属于喜剧,浓厚的喜剧性是二者最为基本且最为突出的一种美学特征。从喜剧因素层面来分析,喜剧小品有三种类型,即本体意义类小品、浓厚喜剧色彩类小品、悲喜剧类小品;而相声的喜剧性更为纯粹,喜剧因素可以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喜剧潜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喜剧效果更为理想。(二)袖珍性。从艺术表现形式层面来分析,喜剧小品和相声均呈现出袖珍性,篇幅短、演出时间短、出场人物少等是其共同特点。相声的演出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单口与对口相声的演员为一名或两名,大型群口相声的人数一般也不会超过五人。在喜剧小品方面,依照现行规定,演出时间以15分钟以内为宜,一般演出人物不会超过五人,除了独角戏,大部分均是两人或者三人[1]。(三)通俗性。喜剧小品和相声属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所以通俗性必然是二者的共性。从选材层面来分析,喜剧小品和相声均选择较小的生活题材,若为较大的社会题材,通常会进行“化大为小”等精细化处理,以便于呈现一种以小见大的艺术表现效果。从结构层面来分析,喜剧小品和相声对情节是否完整、形象是否多样、矛盾是否复杂等并不做过多追求。从艺术风格层面来分析,喜剧小品和相声均注重通俗易懂,在语言上,两者均以口语为主,不追求刻意的雕饰。(四)交流性。喜剧小品和相声,二者均属于艺术家和观众们密切合作的产物。就合作这一层面来看,喜剧小品和相声与带有喜剧性质的话剧、戏曲等存在着差异。话剧与戏曲当中的喜剧作品,虽也需要观众的配合,但剧本成形后,导演通常会依照着剧本来排演,正式上台并不会做出较大的改动,即便是做出改动,也仅仅是对剧情或者人物加以完善,并不会着重考虑喜剧效果的呈现,这主要是因为话剧与戏曲均属于一次定性的艺术品种。而喜剧小品和相声,则比较依赖与观众的交流。其创作及定性过程,均与即兴喜剧较为相似。先拿出提纲初本,提供表演蓝图,然后演员进行排练,排练期间可自行寻找感觉加以完善与丰富;经过舞台实践与观众反馈,能逐步修改。

二、相声艺术与喜剧小品艺术的差异性

(一)结构层面。相声,虽有群口、对口、单口等表现形式,但其表现内容通常不会受到人物、空间、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也就是它不会受到舞台环境的限制,在艺术创作层面上十分自由。在内容上,相声有着较广的覆盖面与较大的容量,可自开天辟地谈到电子网络等。对于相声而言,情节和包袱的关系为前者服务于后者,为组织更多的包袱,情节的完整性会被牺牲掉。而喜剧小品,其属于片段性质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鲜明的舞台艺术表演特性,因而必然受到人物、情节、空间、时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舞台上的布景用于展现时空,即人物生活的特定环境;舞台上发生的事件则是人物当前所面临的特殊情境;而人物当前的心理及情感体验,即人物展现出的特殊的性格。喜剧小品虽然并不追求人物性格及情节的完整性,但要求截取生活当中的独立片段,集中于某些瞬间,处于特定、有限的时空之内,一次性地曝光人物的心灵及性格,一次性地透视世态人情及社会现象等。可以说,在结构上相声较为“自由”而喜剧小品较为“限制”,这属于艺术创作层面上的差异,揭示着艺术自由及艺术限制两者间的辩证关系。相声的自由度较高,它可随意地插入噱头或者笑话,可自由地驰骋,可把无关联的事物强行牵扯到一起,因其制造笑料应用的修辞与语言手段为“外插花”,故可自由调动各种不同的招笑方式,赋予相声更为浓厚的喜剧色彩,将强烈的喜剧效果呈现出来[2]。结构松散、外插花多、滥用噱头和笑料,导致相声有较多头绪,人物事件极具复杂性,主线被冲淡,笑过后就会颇有庸俗及空泛感。(二)表现方法层面。从表现方法层面来看,喜剧小品和相声在叙事性、动作性、表演性、言语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可揭示出艺术创作及艺术欣赏在进化、退化层面的辩证关系。笑话为相声的起源,其是在民间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一种语言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相声演员们可自由利用各自的语言手段,将口语当中的喜剧精华集中起来,表现出可笑、可乐的人物及事件等。人类的审美需求通常并不完全遵照物质文明的发展规律,有着审美心理的退化及回归现象,这为喜剧小品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可能。喜剧小品,它带有十分明显的艺术粗糙性及不成熟性,不要求具备较为尖锐的冲突、丰满的人物性格及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等,它有着单一的角色、简单的道具、简易的舞台设计等,由角色表演生活当中的片段。相声是模仿人物,可以跳进跳出;小品是刻画人物,没有跳进跳出。相声当中的语言手段所表现出来的是喜剧性的细节及情节,而喜剧小品则是将表。演者所刻画的人物角色直接展示给观众;喜剧小品当中的动作表演,有生活化的印记,通常带有生活中固有的生动与粗糙的特性,未经雕琢,属于自然天成。(三)艺术手段层面我国相声艺术在百年发展历史中,形成了整套的程式化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段,即四段结构,包括垫活儿、瓢把儿、正活儿、底。形式上以群口、对口及单口为主,对口相声又有倒口、贯口、子母哏、一头沉等形式。相较于相声,喜剧小品并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并持续拓展自身的艺术领域。从美学形态层面来看,喜剧小品有讽刺、幽默、滑稽等多种类型。

三、喜剧小品对相声的冲击及启示

在一定程度上,相声向喜剧小品转化及对其进行借鉴的趋势较为突出,而这种转化和借鉴均可实现,原因在于相声艺术内含和喜剧小品相关联的因素,根源是相声的两种不同形式,即故事体的相声和化装相声。故事体的相声包括人物、情节、地点及时间等,而将演员的形象进行角色化处理之后,便极易改编成为喜剧小品。故事体的相声经过人物、情节等的深化处理后,可改编成一部大戏,如《姚家井》这一单口相声,改编成了戏曲《徐九经升官记》[3]。化装相声,其自身属于喜剧小品和相声两者间的特殊品种。该特殊类型的相声当中,演员基本上人物化,但并未完全实现角色化,演员扮演故事当中的人物,时而还是会跳出戏中人物,以演员、观众、叙述者等各种身份来说话。如《新桃花源记》化装相声当中,扮演陶渊明的演员会说出台词:“本人已死去近两千年”,如此,明显属于演员的台词,并非陶渊明人物本身的话语。那么,讲述这一台词时,演员便已跳出了陶渊明原本人物的外壳,暂且恢复演员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化装相声中基本能看到喜剧小品的雏形,这可看成相声向喜剧小品有效转化过渡的一种形式。部分化装相声接近于喜剧小品,因而两者的界限变得模糊。如《如此多情》化装相声当中,甲乙两人同步收到一封情书,均误认为是彼此的共同追求者所写,故上演了误会喜剧,直到尾声部分才知晓是两人相互误写的情书,此段相声已进入了相声小品的范畴,未尝不可列入喜剧小品的范畴。同时,喜剧小品向相声转化及对其进行借鉴的趋势也较为突出。相声化喜剧小品不断涌现出来,以相声的表现手法来演绎喜剧小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喜剧小品自身具备强烈的喜剧特性。相声艺术以包袱为主,在喜剧小品当中可将其转化成喜剧情节,实现突变和反转。喜剧小品这种片段形式的艺术,通常不会刻意追求矛盾的发展及解决,结局通常是出人意料的,之后就突然终止。如《大米•红高粱》喜剧小品的尾声部分,演员与换大米的农民喜剧性的错位,和相声当中“底”的包袱尤为相似,让观众们为此场景感到惊讶,给观众们留下思索与品味的空间。以曲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天津及东北喜剧小品当中,相声艺术的痕迹尤为明显,依赖于语言手段创造出喜剧效果,这和相声当中所应用的包袱较为相似,可取得更为强烈的喜剧效果。例如天津《美食家》,还有东北《相亲》、《超生游击队》等,如果把角色表演改编成演员模仿或者叙述,就属于典型的相声艺术表现形式[4]。近几年,艺术舞台上出现较多相声与喜剧小品相互移植的艺术作品,例如《招聘》喜剧小品、《酒迷》相声作品等,在艺术构思上较为相似,两种艺术作品均借助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将“醉酒”表现出来。从结构、情节及表现手段的层面来分析,《招聘》可以说属于小品化相声的范畴,而《酒迷》可以说属于相声化小品的范畴。

四、结语

从总体上来说,相声艺术与喜剧小品艺术的相似性集中表现在喜剧性、袖珍性、通俗性、交流性这几个层面,而两者的差异性则集中表现在结构、表现方法、艺术手段这几个层面。相声艺术为更好地应对喜剧小品艺术的冲击,应当更加关注自身内含的和喜剧小品相关联的因素,以更好地转化与借鉴,实现二者的合理融合,为观众呈现出相声化小品、小品化相声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寅飞.相声、小品和相声剧的异同辨析[J].曲艺,2017,13(004):223-234.

[2]陈孝英,郑凯.喜剧小品的“三无”现状和理论误区[J].湖南师范大学,2019,11(005):219-220.

[3]回宝昆,丁汀.相声技巧在喜剧小品创作中的运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8(002):2321-2322.

单口相声剧本范文第3篇

一开篇就是自嘲:“今天在下写了一本书,台湾版叫《一个演员的库藏记忆》,内地出版的时候有人跟我建议说叫《李立群的人生风景》。”李立群的表情看上去很无奈,“‘人生风景’我觉得也不错,有点浪漫,但其实并不浪漫。”(还没人笑),“你不觉得这本书的名字起得不浪漫吗?我觉得《库藏记忆》比较老实。”……台下笑声一片。

作为台湾著名舞台剧、相声演员、影视演员,著名剧团表演工作坊的创立人之一,李立群从1995年离开表演工作坊来到大陆拍摄电视剧迄今,演出2000余集。数十年来,舞台剧演出40余出,900余场。戏约这么多,却鲜有媒体问他近期电视剧的工作,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他现在和当年的舞台剧。

李立群大学念的是航海专业。毕业前夕,李立群接触到中国青年剧团,对话剧产生浓厚的兴趣,遂加入该团。退伍后演出舞台剧《一口箱子》。后来参加华视演员训练班,因为得到邓育昆与陆广浩的赏识,从此进入电视圈。1981年以《卿须怜我我怜卿》获得金钟奖最佳男主角。按李立群的说法:“我不小心,一出道就红了,我用的是本名,连艺名都没来得及取。”

演艺工作之余,李立群仍然喜爱剧场演出,在兰陵剧坊认识了赖声川;当时他与李国修正在构思一个相声演出,两人邀请赖声川加入,创办表演工作坊。表演工作坊成立之初,赖声川还在上课,每天下午放学后往李立群家里奔,三人经常埋头创作到深夜。通常是李立群头一天想到什么,第二天讲给他们听,听的人哈哈大笑就算成了。要是他们觉得不好笑,李立群就继续想,直到想到他们能笑为止。

“那时候我们说学逗唱什么都不会,我们的老师就是几十卷相声带子,我们专心地听,仔细地、自以为是地去解剖里面的喜剧规则。”当时他们偶然间听到魏龙豪的一次演讲,觉得很受启发,回来后给自己的相声创作定了几条规矩:第一,不能有任何一句话让别人听出来我们是抄袭的,第二,一定要想办法在一分钟之内让别人笑,如果一分钟内没有人笑,这段绝对不能用—这是表演工作坊的创作主旨,当时他们并没有理会“说学逗唱”等规则,就埋头做自己的事。

三个人在李立群家折腾了3个多月,弄出来这部《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5年,表演工作坊推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以全新的相声风格,得到全国观众的观迎,也确立了表演工作坊的地位。第二年,表演工作坊推出《暗恋桃花源》,获选为中国话剧百年十大名著之一。而李立群在戏中饰演的老陶,也成为他演艺生涯中不可磨灭的角色。

“在《那一夜》的时候,是我跟李国修的影子最多,到了《这一夜》的时候,就是我跟金士杰的影子多。”1989年,李立群与金士杰共同演出《这一夜,谁来说相声》。此后,李立群又演出单口相声《台湾怪谭》,创立了全新风格的相声表演方式。

表演工作坊创立的第11年,赖声川接下超级电视台的电视剧合约,李立群因为反对这种过于商业化与太过快速、表面的表演方式离开表演工作坊,来到大陆拍摄电视剧。大陆拍摄的17年,是沉默的、孤独的,李立群始终认为:“回味得最多的是在表演工作坊的那11年,那时每天的生活就是排戏之后回家,然后演戏再回家,所有的应酬交给赖声川,不断创作出表演工作坊还不错的戏,那段时间是幸福的。”

直至2011年壹戏剧大赏,李立群终于与赖声川再相见—自离开表演工作坊时隔16年,还没走到昔日伙伴跟前,李立群眼眶已经湿了。和赖声川的故事讲至此,李立群自嘲般地对记者说,“当我拉着李国修的手感慨万千地朝赖声川走去,本来就快哭了,中途遇见剧院的领导打声招呼,我这才收住了眼泪。”在那次的照片中,重新定格了昔日表演工作坊的三人离散多年之后的笑容。

“让观众看到你的百孔千疮”

时代周报:你一直片约很多。

李立群:我不选戏和不挑戏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的,不是因为现在不得已来大陆混口饭吃,主旋律又不能接,因为主旋律不让台湾和国外的演员演,一直到这两年我才演了《创业年代》,还有《娘要嫁人》,蒋雯丽演的大戏,如果不放开这些戏我们是演不到的,但是除了主旋律的剧之外,剩下的剧很少,所以我们更不能挑、不能等。但是我真正不挑戏不等戏的原因是因为我个人的诠释,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这样想了,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好选的。

时代周报:戏也有好坏之分。

李立群:但是有的时候也要选的,一起来了两个戏,这个给的钱多,那个给的钱少,但是钱少的剧本非常好,甚至好到可以不计较钱,那就少赚一点去接一个好戏吧。演好戏有一个好处,就是你的百孔千疮会比较少让观众看到,观众也舒服一点。可是有的时候让观众看到你的百孔千疮也是应该的。我觉得一个演员不要太藏着掖着,太藏着掖着到最后反而是没本事。

时代周报:你曾经说过大陆的电视剧发展是比较滞缓的,主动性不够,现在还这么觉得吗?

李立群:大陆的电视剧当然是受环境影响,没有什么好谈的。孔子说君子可欺而不可罔,你可以骗我,但是不能让我被骗了还要装作不知道。

“林怀民的作品,我看不到诚恳”

时代周报:你曾说过很喜欢《海上钢琴师》,有没有想过以后也接一部这样的戏?

李立群:十年以前想过,现在再也没有这个幻想。

单口相声剧本范文第4篇

“超级丑男”脸皮厚,“美丽公主”被感动

满嘴“海蛎子”味儿的陈寒柏出生在大连一个军人家庭。儿时的他就是搞笑的“活宝”,人瘦得跟麻秆一般不说,脖子还比别人长一截,大家都叫他“长脖”。1976年,初中毕业的陈寒柏到印染厂当了一名钳工。他虽然能说会道,爱说相声,是厂里的宣传骨干,但因为长相“困难”,别人给他介绍了很多对象都没成功。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厂里的一个大型演出需要一位女演员,陈寒柏把全厂女工的花名册拨拉一遍也没找到合适人选。正在转悠,突然一位姑娘进入了他的视线,他顿时眼前一亮:婀娜的身姿,长长的辫子,秀丽的面容,分明是位美丽的公主!他快步走过去,干咳两声,可“美丽公主”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走了。陈寒柏呆在原地愣了半天。

这个姑娘叫丁晓玲,刚刚分到厂里,就已经被很多帅哥盯上了。侦察到这些情报后,陈寒柏坐不住了,他眨了眨眼,计上心来,一路小跑找到车间主任通融,然后又去找丁晓玲“假传圣旨”,说厂里要选她当群众演员。

抱着好奇的态度,“美丽公主”跟随“长脖”来到宣传队。为了赢得姑娘的青睐,陈寒柏煞有介事地当众来了段单口相声。大伙对他的“花花肠子”心知肚明,一面叫好,一面鼓掌。而此时的陈寒柏,心里只有“美丽公主”,对众人的喝彩似乎都看不见,只期待着丁晓玲的目光和赞赏。想不到心上人却冒出一句:“这个逗人笑的长脖大叔叫啥名字?”众人哄堂大笑,陈寒柏差点气晕。丁晓玲不知道,陈寒柏只比她大一岁。

首次进攻折戟沉沙,陈寒柏没有罢手,他想方设法接近丁晓玲,和她套近乎。然而他们的长相有多悬殊,追求之路就有多艰苦。和丁晓玲要好的姐妹们听说“长脖”在追她们的“厂花”,跟商量好了似的给陈寒柏设绊子。爱情的力量何其奇妙,阻力越大,越能迸出耀眼的灵感,生出无限的创意,陈寒柏发誓要把“公主”追到手。一个周末,他把丁晓玲约到海边,然后使出自己画画的看家本领,给她画像。看到自己的形象在“长脖”笔下慢慢出现,丁晓玲有几分欣赏,有几分诧异,没想到这丑人竟然有一双巧手!接下来的事,丁晓玲更没想到――

那是那年最冷的一天,陈寒柏神神秘秘地把丁晓玲拉到一边,从一个小包里取出一件东西。那是一件编织精细的毛衣,是陈寒柏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为心上人赶织出来的。

姑娘不知如何是好了。看着心上人儿羞红的脸,陈寒柏笑了:“癞蛤蟆虽然长得丑,但有一颗善心……”爱情的表白原来也可以是这样另类的,呵呵,也许这就是陈寒柏的幽默。刚才还有点窘的丁晓玲被他逗乐了。

就这样,“超级丑男”陈寒柏第一次从“美丽公主”丁晓玲的眼神里看到了希望。有了这第一步,陈寒柏乘胜追击。

这天,陈寒柏买了两包丁晓玲爱吃的糖爆玉米花裹在怀里,站在电影院门口耐心等待。电影快开演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才终于出现。“晓玲!”陈寒柏三步并做两步迎上前去,丁晓玲却默不作声。还没等陈寒柏问她怎么回事,丁妈妈就急急跑过来,执意要拉女儿走。丁晓玲拗着不走,母女俩闹翻了脸。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丁晓玲哭了。漫步在深夜的大连街头,她问他:“寒柏,你将来真的能对我好吗?”他一把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能!一定能!”“那你以后能不能给我洗脚呀?”陈寒柏的手握得更紧了:“我心甘情愿给你洗一辈子脚!”午夜的大连,天气奇寒,“美丽公主”走在“超级丑男”身边,两颗心无声地靠近了。

第二天一早,陈寒柏召集大伙,抬高嗓门郑重宣布:“丁晓玲属于我了,以后对她有想法的哥们请主动打消念头……”瞧,这就是陈寒柏,任何时候都不忘记幽上一默。

哥儿们这里是交待完了,说到底,最难“摆平”的还是“丈母娘”。面对“丈母娘”和“大姨姐”的处处刁难,动不动找茬儿,陈寒柏可费了不少心思。他不但痛下决心戒了酒,还一有空就去“丈母娘”家干活,看准时机,再给她们表演个节目,逗她们开心。功夫不负苦心人,局势一天一天扭转过来,随着“堡垒”层层瓦解,“丈母娘”给他的笑脸多了起来,当初用笤帚赶他出门的“大姨姐”也开始给他做好吃的了。

“超级丑男”深爱妻,贤惠老婆剃头情

1983年4月18日是陈寒柏迎娶“美丽公主”的大喜日子。因为买不起金项链,他只给她买了一套当时很流行的哔叽呢。婚后的陈寒柏对妻子疼爱有加,家里的体力活儿他几乎全包了,不仅一手精湛的厨艺让妻子大饱口福,每晚睡觉前总还要烧一盆热水,亲手给妻子洗脚。白天拿铁钳子的粗手,此刻是这般轻柔,这般温存……缺少父爱的丁晓玲体味到了父亲般的慈爱和温暖,她没有想到,“丑男”真的是一个爱家、疼妻的男人。一向心比天高的“美丽公主”眼里湿润了,心里湿润了……

过得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儿子不期然地降生了,陈寒柏又多了一位忠实的观众。丁晓玲怀抱着小家伙,总是说:“快看,老爸在给咱们表演节目呢!”就这样,儿子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喊“老爸”。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丁晓玲竟也跟着儿子喊“老爸”喊顺了口。

家里竟然有了两个喊“老爸”的,一个是幼儿,一个是爱妻。声声入耳,陈寒柏心里只有一个字:美。有了温暖甜蜜的三口之家,陈寒柏对事业的追求更是铆足了劲儿。是年,陈寒柏被调到市工人文化宫当文艺干事。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丁晓玲自己在家带孩子,操持家务,从无怨言。她甘当丈夫的忠实观众,认真地给丈夫挑毛病、提意见。陈寒柏每写好一个剧本,她都要细细过一遍,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错误,她都一丝不苟地剔出来。陈寒柏创作好剧本,也总是首先给妻子表演。有时候,他忘了词儿,她随口就能接上。

1985年,陈寒柏和王世元合作表演的相声《心愿》在全国获奖。1987年,相声演员侯跃文成了他的老师。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锐意创新,演出风格渐渐自成一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市里一个有名的歌舞厅以每天30元的价码上门邀请陈寒柏去演出,这对于月工资不足400元的陈寒柏来说真是喜从天降。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陈寒柏一进家门,连鞋都顾不上脱就兴奋地抱住妻子说:“老婆,你看我给你买什么了?”“啊,金项链!”丁晓玲一阵惊喜。原来,陈寒柏每天去演艺中心挣辛苦钱,就是为了满足妻子想要一条金项链的愿望。丁晓玲一头扑倒在他怀里,道:“老爸,你真好!”

也许是操劳过度,陈寒柏的头发越来越稀少,以致只能戴假发登台。

婚后第10年的冬天。一天,陈寒柏演完节目走在回家的路上,在一个大坡的冰面上一不小心摔倒了,从坡顶一直滑到了坡底儿。路边人很多,陈寒柏起身就跑,突然感到头皮发冷,一摸头才知道假发不见了,顿时感到羞愧难当。要是回到半坡去找假发,只怕人家笑得更厉害,不找吧,那可是花90多块钱高价买的。短暂的犹豫过后,陈寒柏在众目睽睽之下努力往上爬,人高马大的他上去又滑下,折腾着爬了很多次才算“告捷”。回家后,丢人又窝火的陈寒柏一气之下让妻子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欣赏着自己的杰作――“老爸”油光锃亮的光头,丁晓玲夸个不停:“这样的形象比戴假发好看!”

一转眼,又是十多年过去了,每隔几天,丁晓玲就为丈夫剃一次头,陈寒柏也学会了对着镜子自己给自己剃光头。夫妻俩没想到,一次丢假发剃光头的遭遇,反而造就了今天荧屏上耀眼的光头明星。

光头明星爱“情人”,买套房子“赔”给她

出道以来,陈寒柏已经先后拿下10个全国相声比赛桂冠,而且还是首届侯宝林金像奖得主,1999年他荣膺国家“德艺双馨”成就奖。可陈寒柏从不觉得自己是明星,只要不去外地演出,他扎起围裙就给家人做饭。这时候,丁晓玲总是倚着厨房门框,看着“老爸”做饭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

“老爸”知足常乐,老婆自然也很乐观。2003年元旦,第二届CCTV杯央视相声大赛复赛中,陈寒柏和搭档仅获得第八名。一向乐观的丁晓玲心也凉了半截。陈寒柏打来电话安慰妻子说:“你就放心吧,好戏在后头呢!”决赛上,当看到“老爸”和搭档出现在舞台上时,丁晓玲手心直冒汗,心跳到了嗓子眼儿。最终,陈寒柏和搭档以相声《谁说了算》获得了大赛惟一的一等奖。同年春晚,他与搭档合说的相声《今非昔比》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此后2004、2005年春晚,陈寒柏以其诙谐幽默的舞台形象、精彩的相声表演,走进了观众的心中。

自从调到在北京的中国铁路文工团后,陈寒柏实现了做职业相声演员的梦想。只可惜妻子得留在大连照顾继母,他们不得不两地分居。就是从那时起,陈寒柏养成了每天早晨8点20分和晚上7点整给妻子打电话的习惯,唠唠嗑,说些叮咛的话。成名成家的陈寒柏没有别的坏毛病,就是养着一个“情人”,那就是足球。他还在大连的时候,就为这“情人”,感情笃深的两口子竟也没少起磨擦。看足球电视转播时,他手握遥控器不撒手,而且边看边大叫,全然不顾妻子想看文艺节目。足球看完,自知理亏的他就给她赔礼道歉,可下次再看足球,又原形毕露,难怪丁晓玲对陈寒柏的朋友直嚷嚷:“闲暇时像只绵羊,工作起来如头猛虎,看起足球是条疯狗!”

调到北京后的一天,陈寒柏摁着遥控器,正巧看到电视台对妻子的访谈。当主持人问起丁晓玲最大的心愿,她说:“第一希望‘老爸’事业有新突破,第二希望能住上个100平米的大房子!”陈寒柏鼻子酸酸的,结婚这么多年了,还让妻子住着50平米的小房子。

“一定要给妻子买个大房子!”陈寒柏暗下决心。2005年4月18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一大早,陈寒柏就从北京赶回大连,在楼下,他给她打电话说:“老婆,跟我出去帮朋友看看房子!”两人来到一个小区,他打开门,一套装饰别致、设施齐全的新房展现在丁晓玲面前,她的眼睛一下子被点亮了。

“叮铃……”门铃响了,她打开房门,门外人端着蛋糕很礼貌地说:“请问这是丁晓玲家吗?”

“我是丁晓玲,可是 ……”

“一位陈先生说今天是你们的结婚纪念日,特意订做了这个大蛋糕!”丁晓玲愣愣地看着“老爸”。他恰到好处地将一串钥匙亮到她眼前:“今天不但要送你蛋糕,而且还要送你新房子!”如梦方醒的她搂着他的脖子:“老爸……”

单口相声剧本范文第5篇

伟大的喜剧演员,揭开面具后,多半是一张流泪的脸。这眼泪,是幽默的源泉,更是喜剧的代价。“美是一种带有笑意的悲哀,它是照射在垃圾箱上的一道阳光,也是丢弃在阴沟里的一朵玫瑰。”我们带着卓别林的这句话,和这些伟大的笑星一起,阅读他们喜剧背后的忧伤。

赵本山:

一生最大的财富是痛苦的童年

对现在拥有“本山喜剧帝国”,拥有别墅、私人飞机和无尽荣耀的赵本山,这些都是往事。“有人问我现在有什么不如意的?我说没有。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活着,别出事’。我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我痛苦的童年,我现在没有任何痛苦和不满足。”

为什么赵本山的小品能让那么多人笑?为什么他能把北方的幽默带出东三省,带到长江以南,最终燎原到所有有华人的地方?那是因为他咬着牙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幼年丧母,是人生的第一场劫难,“那是五六岁时的事。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就坐在火盆边上,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受苦,就跟现在要饭的人差不多,我经常吃喂牲口的那种苞米秆,晚上烧炕的时候烧一烧就当饭吃了。”

也就是在“被放养”的童年,赵本山开始了学艺之路。他的二叔是个盲人,会拉二胡、唱三弦。“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很灵敏,我学会了三弦,也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觉。”1986年赵本山到了铁岭剧团,和潘长江在沈阳演二人转《大观灯》,连演200多场。而让他更深入人心的《摔三弦》里的盲人,就是以盲二叔为原型,连那个标志性的帽子都一模一样。

虽然在东北红了,但真正发现赵本山的伯乐还是姜昆。姜昆说要把赵本山推荐给春晚,“但我没当回事,忙着和姜昆、郭荃葆等人合影,激动得连耳朵都在颤抖。”

后来,春晚真的来找赵本山了。但赵本山的节目每年都被刷下来。“有一年剧团让我带着10瓶茅台酒送礼,我不知道往哪儿送,就在梅地亚宾馆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10天我被通知回家。后来我和团长说,10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还是不喜欢我们的节目。”

连续被拒绝后,终于有了希望。直到1990年,赵本山才凭借小品《相亲》第一次亮相春晚,此后他便在春晚驻扎下来,也带着赵本山的幽默,在全国人民心中驻扎下来。

葛优:

胆小者的胜利

“名优”背后,葛大爷骨子里的“忧”却伴随着他的一生。因为经历过苦日子——下过乡养过猪,N次考表演系N次失败,10年龙套默默无闻,这些化成沉甸甸的生活体验,才有了银幕上举重若轻的“顽主”杨重、冷面热心的编辑李东宝,也才有了一系列让人笑,但笑过之后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的“葛氏小人物”。

葛大爷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谦和做人,谨慎接戏。葛优的妈妈回忆,葛优从小很乖,又瘦小又腼腆,以至于有一天妈妈接葛优时得知儿子也会打人了,竟然感到欣慰——儿子终于会反抗了。直到现在,无论参加什么活动,哪怕葛优是到场最大的腕儿,他也从不打头,总是跟在别人后面。

中学毕业后,葛优去北京昌平郊区插队,因身体单薄,被分去养猪,他和赵继明师傅两个人养了五六十头猪。“可以说,养猪的那段经历后来改变了我的一生。直到现在,我还很想回到当年插队下乡养猪的地方去看看。”插队中有一次回家时,葛优对父母说:“我想学表演!” “连身为专业演员的爸爸,都没看出自己的儿子有当演员的潜质,这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这是父亲葛存壮多年后的回忆。

葛优的报考之路异常艰辛,屡战屡败。考电影学院,第一关就刷下来了;考青年艺术剧院,老师让表演即兴小品,葛优表演“十里长街送总理”,当场哇哇大哭,回家后爸爸一听就知道没戏,失控了;考话剧院,父亲托了好友于兰辅导,也失败了。葛优准备收拾东西继续回农村喂猪,临行前夜听说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招生,决定最后一搏。此前的人生中,葛优最有“生活”的一件事就是喂猪,在考试时干脆演了小品《喂猪》——葛优提着一桶猪食,怕小猪吃不着,先把大猪轰开,让小猪先吃。这个小品因为生动朴实打动了考官,后来葛优说:“别看台上没有猪,可我的眼睛里有猪。”

在文工团,到葛优手里的都是些边边角角的小角色,比如演个扛根木头满场跑的铁道兵。后来妈妈在儿子的传记里写道:“葛优步入演艺圈后跑了10年龙套……

尽管后来拿了戛纳影帝,但是葛优一生不敢和父亲同台。在葛优跑龙套的80年代,父母都觉得儿子做演员没啥出路,劝他改行做摄影助手。可葛优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一直渗着。后来父亲葛存壮一狠心:“演员这行当,摔打摔打可能就学会了,随他去吧!”

因为葛优脾气好,团友都爱拿他开玩笑,一次演出结束后,团友把葛优的照片摆在桌子上,布置成了灵堂,然后所有团友轮流进屋鞠躬烧香……葛优就饶有兴致地坐在一旁看着,待团友们都鞠完躬后,他自己也肃穆地深深鞠了3个躬,还绕着桌子慢慢走了一圈。此时,周围的人已经笑作一团,可葛优做这些动作时却一脸严肃。直到很多年后,“葛优是冷面笑匠”这句话才被王朔说出口,而表面松弛的“葛氏”演法也才成为风格。

郭德纲:

百般苦楚,十载悲哀

世人只见今日的郭德纲出门豪车裘皮,奢侈品大LOGO晃眼,又有几人知,1995年第三次来京打拼的他,深夜结束演出,打不起车,徒步20公里,从南二环走到大兴黄村的出租屋。

“90年代初,我第三次进京谋求发展。囊空如洗求借无门,亲朋翻脸故友绝情。彼时,有三位同学凑了4000元给我。进京后,百般苦楚痛不堪言。十载悲哀,终得转机……”——2012年4月19日,郭德纲发微博回忆不堪过往。

1987年,14岁的郭德纲第一次登台,在天津游乐中心露天台上,而台下干什么的都有。郭德纲真正的第一个师傅是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师傅起床之前,郭德纲的任务便是收拾屋子、沏茶,等师傅教背段子,如此3年,直到15岁。

1996年,他拉上另两位相声演员张文顺和李菁办起了“北京相声大会”,寒冬腊月,大家站在门外喊人进来,好不容易有个人进来了,“可能人家只是想进来暖和一下身体”。第一个节目是单口相声, 真正的“台上一人,台下一人” 。

在郭德纲卖艺9年之后,相声前辈侯耀文第一次看到了郭德纲的表演。看好郭德纲的侯耀文动了收为徒的念头,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极力反对。如果说剧场演出让郭德纲有了形式上的支持,侯耀文的收徒则给了他精神上的家。

那一年的10月,郭德纲参加了“濒临失传相声专场”,该专场被北京文艺广播电台专场联播后,郭德纲在专业相声观众中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因为很快他的天桥乐剧场演出第一次挂上了“客满”的牌子。意识到影视媒体的巨大推力后,郭德纲开始伸出触角,录制节目。但现在的主持一哥,当年一样很囧,最惨的时候,节目组为了考验郭德纲能不能当主持人,把他关在商场的玻璃展示柜里关了 48小时,他要在里面吃饭睡觉,被走过的人观看。

2005年11月5日,德云社在天津举办了第一次大剧场相声。12月,《三联生活周刊》以《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做了报道,开篇便称, “郭德纲是中国相声界的奇人。他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名气很小,却赢得了相当多资深相声迷的狂热追捧。”次年1月,凤凰卫视报道并推出了春节《郭德纲专场》,郭德纲参加央视《艺术人生》节目,同台的是谢晋等人。自此, 的舞台有了一个“传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一拍惊堂木“我叫郭德纲”。

周星驰:

快点死!不要话那么多

他曾和家人挤在九龙逼仄的木板房里,视“酱油拌饭”为人间美食;也跟着外婆在街头摆摊卖指甲剪,大一点就在茶楼跑堂;再大一点时硬拖着梁朝伟考无线,他也是梁身边“落选的那个呆子”。好不容易混到可以演戏,但角色多半是村民甲、路人乙、梅超风的靶子、一出来就被杀的死尸……

那些日子,就是《喜剧之王》的现成剧本。星爷自己也承认,“情节有虚构,感受却是真实,《喜剧之王》其实是一出悲剧”。有多悲?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真是儿童节目主持人周星驰的枕边书,是他日日跑完龙套后的心理慰藉。电影里尹天仇跟导演死皮赖脸,“因为我设计的角色性格是比较调皮然后带点矛盾的,所以我内心的潜在台词是我不想死。”导演大怒。这一幕也发生在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的片场,他小心翼翼跟导演商量,“我出掌挡一下再死吧?”导演懒得理他,“快点死,不要话那么多!”

而当他终于从F咖成为星爷、成为“喜剧之王”时,是不是就人生圆满,真正把忧伤踩在了脚下?

据说,洪金宝与他在拍《功夫》时现场决裂,日后还抛下一句狠话,“不可以只当自己是人,其他的都是狗”。据说,“唐僧”罗家英说他“心理变态,简直走火入魔”。据说,王晶辟专栏追忆当年合作时,“他三改电影分红比例,让人忍无可忍,结交富豪,忙于炒楼,膨胀得自我又自私”。

一场轰轰烈烈“倒周”运动在2008年前后如此发生。后来媒体人李星文力顶,“旧人写到周星驰,总要说到他贪财或者吝啬之事。我就不明白了,这个贪婪的人为什么总能在片子里投入那么多智慧和汗水,而那些被占了便宜的人反倒总是出些破烂玩意儿?”电影里,尹天仇看的书上说过,“演戏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若将整盘人生都变成悲剧片场,该是多么有灵魂的一出大戏。

“《长江七号》不是我的‘那杯茶’。”与他识于微时、为了拍好TVB电视剧一起蹲过马路牙子观察路人的吴君如,说出了大多数星迷的心声。齐刷刷的“星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

星爷多年助手田启文一句“我们不能一辈子无厘头”让粉丝们黯然神伤。有人说,“《功夫》圆了星爷的功夫梦,《长江七号》要圆星爷的家庭梦,那我们的‘周星星之梦’,还有谁来圆呢?”2004年的《功夫》不单要讲故事,还肩负着打开内地市场的重任,票房井喷。之后围绕《长江七号》、《长江七号爱地球》,星爷想建立的是好莱坞动画片般的完整产业线,但这些消息,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是商人周总的喜剧,却是笑星星爷的忧伤。

黄渤:

被逼连灌11瓶啤酒的日子

“来一首《青藏高原》!”台下,一群喝高了的人向黄渤喊道,全场迅速加入队伍,开始起哄。作为歌厅的表演嘉宾,黄渤不仅要唱歌、跳舞,还负责热场子,有一次,在夜总会客人的要求下,黄渤一口气喝了11瓶啤酒,然后接着上台表演,“我至今也忘不了他一边打嗝一边唱歌的情景”,哥们儿高虎回忆道。这是80年代的青岛,黄渤最早出道跑场子的地方。

有一年在东北,黄渤攒了一个“香港三星闹春演唱会”,几个人操着一口不标准的港台音在舞台上假装港台歌手。表演结束,舍不得打的,坐公交车,被人认出,“你不就是演唱会的港台歌星吗?”黄渤赶紧用港台腔道,“感受一下你们当地的生活啦。”

单口相声剧本范文第6篇

姑且雅一点儿地称他们是“好莱坞边缘人”,入行不深,也没名气,多了不过是靠着老天爷赏给他们的“傻福气”,等着机会吧。话说回来,好莱坞的烂片不知还有多少人买账,但是谁最赚?一炮而红的少男少女呗!不论片子好坏,先红了再说。

一部近期大热的《蜘蛛侠4》重归人们视线,老酒装新瓶,改编剧本,换掉老人,不看演技看票房,艾玛·斯通赌赢了。

艾玛·斯通这么个不温不火的艺名,论名字,会与当红花旦艾玛·沃特森混淆,论姓氏让人想起了老戏骨莎朗·斯通,论长相眉宇之间又酷似林赛·罗韩,但却少了她的一脸痞子相。红发电眼外加幽默路线定格艾玛·斯通。

继喜剧片《超级坏》《绯闻计划》之后,2011年很多人知道了一个爱耍幽默的“大笑姑婆”艾玛·斯通。恰在此时,《蜘蛛侠》前三部的导演山姆·雷米和男主角托比·马奎尔与制作方发生分歧离开该剧,超级英雄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为此,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决定打造一个全新的蜘蛛侠团队。由于艾玛在《绯闻计划》里的出色表现,导演把宝压在了艾玛头上。

面对着“花瓶”“样子货”类似的角色,长相喜感的艾玛也试图打破瓶颈:“他们让我演‘谁谁谁的女朋友’或‘有性格的年轻女孩’。我想,如果我总不得不去演一些漂亮女孩的角色,我将失去我的思想。在我试镜前,会接到对角色的描述,如果上面写‘漂亮’‘华贵’甚至‘可爱’,我的经纪人都会删除它,再寄给我,否则我会立即打电话说:‘我不演!’我并不是要故意为难自己,我觉得我要成为一个喜剧演员,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诚实,让自己看上去有趣,而不是被定格为花瓶。”

在选角阶段《蜘蛛侠4》的导演马克·韦布曾与前三部蜘蛛女的扮演者克里斯滕·邓斯特会过面,邓斯特一张单薄无感的面孔,显然不适合新蜘蛛侠女友的甜美学生样儿。而且艾玛与男主角加菲尔德站在一起,两人气场的神奇融合令导演最终下定决心。没想到导演的独特眼光还促成了一对小情侣。

话可不能说得太满,对于已经火了很多年的“大侠女友”,摆明了就是一个十足的“样子货”,但艾玛很是乐于接受,就如她的前任克里斯滕·邓斯特。克里斯滕11岁在《夜访吸血鬼》中扮演的小吸血鬼克劳迪亚都比蜘蛛女一角更为深刻,但邓斯特也对蜘蛛女一角甘之如饴,因为这个角色已上升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与身份、地位、知名度画等号的符号。先姑且不说演技,这是名副其实的名利双收。

此次重拍,电影将人物格温·斯黛西定为第一女主角。影片中,艾玛一身学生妹打扮,青春逼人,眼神中却流露出困惑、叛逆和智慧……她是纽约老警察的宝贝女儿,康纳斯博士最为器重的学生。由于导师遭受放射性辐射,成为男友的最大敌人,格温的生活也发生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这样的角色定义,注定新蜘蛛女要比前三届蜘蛛女需要更多勇气和智慧。随后,索尼与艾玛已经签约续集,2014年,看艾玛能否给蜘蛛女注入“大笑元素”。

从2007年至今,艾玛把天真幽默的形象一演到底,难怪美国的媒体毫不吝啬地把“甜心傻大姐”的称号冠名在她的头上。原因?除了艾玛的外形,拜她的偶像所赐,1988年出生的她居然把喜剧大师卓别林视为人生的灯塔,好奇于她的同时,幽默、美式幽默到底赋予了艾玛多少的魔力,更吃惊于美剧、美式幽默横扫全球的疯狂。

美式幽默是融入在美国人的骨子里的,文化有代沟?看美剧去吧!就会懂得他们三句话离不开的“俏皮”。让人脱口而出的《老友记》,连续播出十年,在观众心中的幽默地位至今无法撼动。2003年,接力棒交给了《好汉两个半》(Two and a Half Men),“两个半人”重新引爆银屏。主人公查理是一个潇洒自由的单身汉,但离婚后净身出户的弟弟艾伦带着儿子杰克搅乱了查理的生活,其中的“半个”好汉是因为第一季播出时杰克年纪太小,只能算半个人。三个男人一台戏,这下可有得乐了。在全美情景喜剧收视一片低迷的大背景下“好汉们”强势出击,收获大奖自然是不在话下。

当观众还在乐此不疲地收看《好汉两个半》时,2009年的《摩登家庭》也来分得一杯羹。片中从一个第三方拍摄的角度展示了三个相邻的家庭之间的家长里短,一对同性恋、一对老夫少妻以及一个五口之家,又有性感女神索菲亚·维加拉的加盟,好不热闹。虽然看起来有点丈二和尚,就像让老外听相声也是摸不着头脑,但是美式的幽默既可以听个大概,也可以细细咂摸其中的笑点,配上完美的字幕,大可笑得逍遥自在。

美国近十年的喜剧明星,金·凯利让人念念不忘。这个生于1962年的老戏骨,早年间的《变相怪杰》《楚门的世界》《冒牌天神》等一连串的成功作品,在好莱坞曾被誉为“好莱坞喜剧天王”,由于他的无厘头风格跟周星驰类似,曾有国内媒体把他誉为“好莱坞的周星驰”,虽然曾获得过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却无缘奥斯卡。近几年,作品无产,家庭糟糕,让金·凯利开始鼓捣起自己的社交网站,前不久他还在网上播放了一段对艾玛·斯通告白的视频,虽是恶搞,也不免让人叹息老骥伏枥,却志不在千里了。

有大师,也有咸鱼。在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中由配角荣升为主角的人物“谢耳朵”,让很多观众爱死了这个书呆子博士。一个小小的喜剧配角,因为观众的反馈,编剧改变了剧本,咸鱼翻身。当然,扮演者吉姆·帕森斯因主演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Sheldon Cooper博士而深受观众喜爱。在剧中他刻画了一个拥有两个博士学位、一个硕士学位的天才物理学家的“弱智形象”,也算是大智若愚型的。凭借此片“谢耳朵”获得了第62届艾美奖Emmys奖喜剧类最佳男主角的称号,2011年获第68届金球奖喜剧男演员。

很多人喜爱美式的幽默,通过YouTube可以随意收看美国的脱口秀,一代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1954年出生,却在30岁就成为了美国的“脱口秀女皇”,出书、搞企业经营、外加“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尽管2009年节目停播,但是幽默直率的美式风格深入人心,就连奥巴马也开始被邀请在美国最新的脱口秀节目中小试牛刀。

同样,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博士黄西将美式幽默与中国的调侃一并融入到他的脱口秀节目中,黄西作为喜剧明星,频频出现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上,并受到观众热捧,这让最初和他一起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们惊讶不已:当年那个不苟言笑的小个子男生,放弃了大药厂的科研工作,居然当了演员,而且还是说单口相声的喜剧演员!

这么多的喜剧前辈,不论艾玛·斯通是否成为新晋喜剧小妮子,也不管她怎么样挥霍她的幽默细胞,起码他们是她未来发展的标杆,英国的卓别林和美国的喜剧巨匠们在她的心里共同发生作用,看艾玛如何发展。

拍大片,做广告,与金·凯利的隔空绯闻,上位迅速地接拍了蜘蛛侠的女友,走各种红毯,盆满钵满之余,还捞了一个优质型男帅哥,被粉丝围追堵截,黑超遮面,作为演员,艾玛的这一套被经纪人和公司炒作得刚刚好。但要成为下一代的喜剧明星,还是要让作品“发声”。

2007年,艾玛破茧。艾玛参演青春喜剧《超级坏》,为她赢得“好莱坞让人兴奋的新面孔”称号,从此打开了她的喜剧之门。影片讲述了两个男孩眼看着就要高中毕业,迎来自己成人的阶段。于是乎,粗话连篇、以谈论性为乐趣的塞斯和长相可爱、疯狂喜欢捉弄人的伊万,想到了一个为即将毕业的自己举办一个疯狂而特别的晚会的点子。片中的艾玛扮演的只不过是两个男孩的同窗好友,但在一个近乎跑龙套的角色中让专家们看出演技,实属不易,尽管她的表演中喜剧元素并不多,但是喜感的形象加了不少的印象分。

艾玛的喜感也要归功于她所出演的影片。2008年《校园兔女郎》中一身休闲风格的艾玛,扮演的仍旧是配角,但加上安妮·法瑞斯的无厘头领衔主演,整部影片的搞笑风格同样让艾玛受益,以至于在2009年的《前女友的幽灵》中又以配角示人的艾玛,搞怪精灵地扮演了一个可爱女幽灵,演技上已初露端倪,而不再是靠外表和影片的风格赚人眼球。

2010年校园青春喜剧《绯闻计划》(又名《现代红学》)上映,艾玛火了。片中,艾玛饰演的高中女生奥利弗寂寂无名,就为了打赌时一句谎言,奥利弗从此成为校园有名的“”。恰好学校语文课正在讲授霍桑的小说《红字》,奥利弗觉得故事中女主人公的经历和自己太过相似,于是,她招摇地在胸口贴上了一个鲜红的“A”,小女生的高中生活彻底改变……艾玛在片中首次出演主角,举手投足间她的性格或张扬或收敛抑或邻家,这样一部剧情俗套,却演技不俗的校园青春剧为她赢来第6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奖。

接下来,艾玛·斯通的高产称霸2011年。《朋友也上床》《疯狂愚蠢的爱》以及《帮助》三炮齐发,但更让人惊讶于她演技的蜕变。一部《疯狂愚蠢的爱》,艾玛扮演的“白骨精”女律师汉娜,大龄却始终无处觅佳偶,却在酒吧中无意间碰上了瑞恩·高斯林扮演的“放荡男”,汉娜的父亲因为妻子的外遇同样在酒吧中与瑞恩·高斯林巧遇,成为忘年交,一场“乱战”在家庭中爆发。艾玛与高斯林在家中狂饮的片段让人记忆深刻,以至于影片的宣传海报上都露着艾玛的一双,演技有了一层升华。

虽然三部影片好声一片,但是艾玛只能算是配角,在明星云集的影片中,艾玛不再是《绯闻计划》中的女一号,几乎都是女三号之类的角色,但艾玛似乎并不在乎,演出了自己的风格,颇有跟大牌“抢戏”之嫌。

但让很多人感动的是在《帮助》中,艾玛回归到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黑人种族歧视的密西西比州,生活在资产阶级家庭中的艾玛,少了现在人的那种浮夸劲儿,也没有过多的妆容修饰,近乎于素颜。而在表演上更加“素颜”,以天然的风格和自然的台词语调,成为了帮助黑人女佣撰写她们生活百态的女编辑。《帮助》改编自Kathryn Stockett的同名小说,讲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发生的社会现象。一位大学女孩Skeeter非常看不惯美国社会对黑人女佣的不公平对待,想通过写书来帮助这些女佣脱离困境。

单口相声剧本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创 个性 生命成长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16-02

尼克胡哲,他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为“海豹肢症”,但他却活出了不设限的生命奇迹!骑马、打鼓、游泳、足球样样皆能,拥有两个大学的学位,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举办了1500多场演讲,给予数百万人拥抱,激励和启发数亿人的人生。

在他的身上,我不断得到生的力量,更获得了对教育的思考。他改变了他人的人生,他所做的不正是和我们一样的事吗?都是在教育他人。不同的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教育是一种个性的生活,一种自我的生命,修己成人,立己达人。他用自我的精神生命,去成就与他人双向的幸福,这就是教育独特的魅力。这也让我慢慢发现实现高效课堂的通衢:创个性的语文课,走生命的成长路。

一 创

创:教师需要保持的一种积极主动地去创新的状态和意识。创新需要理论基础的积累,所以平日少不了要不断学习学科教学最新成果,观摩各地教育名家的课堂,研读中外教育家的理论精髓等,汲取新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去开展教学活动。

我自己一直在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着。这次高效课堂比赛,上电影文学剧本《辛德勒名单》一课,在课堂的最后,我尝试用训诂学的方法设计了板书,总结全文――辛德勒,他倾尽自己的所有在二战中保护了千余犹太人的生命,他是一个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他用他的名单,让我们在人间地狱般的现实世界里看到了一线来自精神天堂的人性光芒。看到这样的板书,学生们不由地鼓起掌,他们明白了这个德国人正是我们中国儒家说的仁者。

在平日的课堂中我也在不断创新。2009届的高三,我尝试在课堂时间安排上有所创新,在适当的一段时期内,把每节课的前10分钟交给学生,全班按学号顺序每个人站上讲台上课。如讲授完小说鉴赏后,让学生像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那样推荐一部有价值的小说等。每位学生上完课,我都要当场对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做及时点评。这让我在备课时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学生要上的课文,但学生语文素养的普遍提升让我觉得劳有所值。2010年的一天,我走出教室时意外收到一大束黄玫瑰,卡片上写着:老师,谢谢,在你让我们每个人去上课的时间里,我找到了兴趣,爱上了语文,学到了很多的课外语文知识,而且我还拥有了人前演说的勇气,表达的技巧。千言万语汇于这绚烂的玫瑰中……原来这是学生送我的教师节的礼物。我深刻感受到,教师的一次创新会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 个性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给《第56号教室的奇迹》写推荐时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学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我想再加一句:教师,他的个人魅力,决定了课堂的效率。

很多人都看《百家讲坛》,其中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可是,只有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少数老师受到了大家的特别推崇;网络上那么多教学视频,历史老师袁鹏飞受到了热烈欢迎,这是因为,他们的课堂充满了让人不可抵挡的教学个性魅力。也许有人会慨叹,于丹、易中天都是大学教授、学富五车之人,常人难比。那么,纪连海、袁鹏飞呢?他们都只是中学高级教师,但是纪连海老师能把历史当单口相声讲,浓浓的北京味儿,那些杀伐决断,血腥残忍在他口中就成了古城茶寮的家长里短,“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袁鹏飞老师会用时而幽默时而煽情的语言演绎历史兴衰,课堂充满了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他能让最顽皮的孩子听历史课听到落泪,被学生誉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他们都能把自己擅长而又受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运用到极致,让学生们体验到一堂又一堂精彩难忘而高效的历史课。

高效课堂有一个必备条件: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能寻找到适合彰显自己个性,且被学生欣赏的有鲜明风格的教学方式,一定可以成功搭建师生共同交流的桥梁,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我是一名女性语文教师,与柔性、美丽相关的词是我的所爱。我也一直赞同语文教学的使命就是引领学生触摸人文世界的天光云影。所以,当我面对课堂时,我会学着《非诚勿扰》里的黄菡老师和上海卫视《心灵花园》里的台湾心理学教授张怡筠那样――亲切和蔼、柔美生动、博闻幽默。教学散文,我可能伴着优美的钢琴曲,用灵动的言辞和学生共同倾听文字的回响;教学小说,我可能放着电影剪辑片段,或欢笑或含泪同学生一起翻阅生命的印迹;教学诗歌,我可能穿着一身素色旗袍,在温婉的吟诵里和学生去触摸古迹斑驳的青史和诗心……从着装气质到语言表达,教学手段到过程设计,我都会随课堂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丰富。我一直努力成为学生平淡学习生活的一抹耀眼亮色,让他们在课堂里从喜欢看、喜欢听到爱上学,让他们从悦目到真正赏心,最终一起共享轻松快乐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境界。

三 生命成长

我们一直强调高效课堂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而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

根据学习规律,一堂课中学生们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就20分钟,所以在课堂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将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集中在学生理解和记忆力效果最好的20分钟内落实。剩下的时间,除了利用图片、实物、练习等发展学生的思维外,更多地用教师个人的思索体会、情感体验等去启迪学生,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昆明市首席高级教师方芳老师说:“语文教学的实质……最终是在物质生命的强健过程中促进精神生命的形成。”我特别赞同这句话。

工作七年,语文课堂早就成了我精神生命的“世外桃源”。上课,解读文本,除了教参书等的辅助,我常常会用自己的真实生活和生命经历去带动学生,偶尔会毫不避讳地说说我的、父辈的、朋友等的真实故事,在坦诚的交流中,一起感受文学艺术。如说到《祝福》里的祥林嫂,我会拿出收藏的“三寸金莲”小脚鞋,给同学们讲外婆告诉我的旧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真实的生活;学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会展开自己的博文,告诉他们我自己曾无法面对的16岁失去母亲时的过去和一路走来的艰难;看到印度泰戈尔的小说《素芭》,我会播放朋友从印度带来的影片,转述朋友所看到的现实的印度生活……每到这些时候,学生总会和我一起开怀地笑、一起放肆地哭,我们一起在课堂中走过了彼此生命的成长路,我猜想,这也许是他们常选语文课为班级“最满意的一堂课”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