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市普通中小学校
二.评估类别
1.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勇于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起到带动、推广作用。
2.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创建并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在市、区范围内发挥出示范、引领、辐射效应。
三.评估内容及办法
(一)评估内容
本《方案》共设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评估总分在80—89分之间为先进校;评估总分在90分以上,且A5指标≥8分为特色校。
评估体系如下:
B1组织领导(5分)
A1制度文化建设(15分)B2制度管理(5分)
B3经费保障(5分)
B4学风建设(6分)
B5师德建设(6分)
A2精神文化建设(25分)B6班风建设(6分)
B7校风建设(7分)
B8生命健康(6分)
B9文明礼仪(6分)
A3活动文化建设(30分)B10科学人文(6分)
B11民主法制(6分)
B12爱国主义(6分)
B13自然环境(6分)
B14人文环境(5分)
A4物质文化建设(20分)B15配套设施(5分)
B16资源整合(4分)
A5特色建设(10分)B17特色呈现(10分)
(二)评估办法
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区、校实际与工作基础,采取资料查阅、实地查看、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四.评估程序及推荐名额
(一)评估程序
1.校级自评。各中小学校对照《*市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评估验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估验收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形成自查报告和自评表。
2.区级推荐。各区教育局在对申报学校提交的自查报告、自评表进行认真审核、实地评估的基础上,按市教育局分配名额择优向市教育局推荐。
3.市级评估。市教育局组织评估小组对各区推荐、申报的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进行评估、验收。
4.社会公示。评估结果将在*教育信息网和有关新闻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认定表彰。对达到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评估标准的学校,市教育局将予以认定,并授牌表彰。
(二)推荐名额
中心城区原则上每区按3—4所推荐申报。新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视自身实际,按每区1—2所推荐申报。局直属中小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区教育局按条件推荐申报。
五.组织实施与管理
1.此项工作在市教育局徐定斌副局长领导下进行,由基础教育处负责组织实施。
2.各区教育局要形成相应工作格局,按照《方案》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认真做好辖区内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的评估、推荐工作。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依靠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是校园文化建设得以传承和发扬。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而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下面我将从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如何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这三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则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初期,则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设计,出谋划策,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园文化体制,也就是说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比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积极鼓励教师为校园设计规划方案,道路的命名、校园绿化等等,从中选择优秀方案加以采用;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征集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的设计方案,征集校庆徽标,鼓励教师参加每学期的校园文化周等;在校园制度建设中,通过召开教代会、各部门管理人员会议共同制定校园各项管理制度。
1.2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自创自办了各种社团,由于学生本身生活经验严重不足、知识广度有限、社会阅历浅等原因,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常力不从心,事倍功半,一旦得到经验丰富、自身素质较高的教师的及时指导,马上就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就会使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并将广大学生吸纳其中,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我校为了保证社团健康发展,为每个学生社团配备一到两名指导老师,并且每年要评选优秀社团指导老师。有了这些老师们强有力的领导,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社团组织建设完善,社团活动更是五彩纷呈,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1.3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
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同时又充满现代意识,受时代文化潮流影响。扰人心怀,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诱人堕落。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就尤为重要。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校风主要包括了教风和学风,但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育人之人、人才的培养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为了建立良好的校风,我校积极开展文明教工创建活动,通过评选文明教工、师德标兵、文明家庭、师德演讲比赛、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树立良好的教风。进而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建设良好的学风。
1.4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校园文化有其历史性、传承性和特色性,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必然要不断的吸纳新事物,创造新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形势下,不断分析新问题,制定合适的管理办法;不断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办法,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加以选择性采用,取长补短,不断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形式,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
2如何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师地位的缺失,作用的弱化现象。如何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2.1校文化活动要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文化的建设方向应该要综合大多数成员的心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贴近学校实际,对学校问题有真切的体会,因而学校领导者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个性色彩,更有生命力。而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发其内在激情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一个学校要能脱俗于群体,关键的要素还在于其教师群体所体现的各种素养,或者说独特的群体气质。创立学校品牌,就必须要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学校之盛,在于教师之盛,而教师之盛又在于教师学养、师德之盛;再则,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教师总是希望以自己的专业修养赢得他人认可。因此,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归结点之一。
2.2学校应重视相应管理制度的确立,加强实绩考核等措施
当然,在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后,学校也要重视相应管理制度的确立,比如修订《班主任考核条例》、《优秀教研组评比条例》、《教科研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通过表彰先进,加强绩效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在良性的竞争和工作氛围中,自觉得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优化个性品质,提高教研水平。比如我校在班主任考核方面,制定了详细、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于班主任的敬业精神、班级组织建设情况、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力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使得班主任在执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需要。
2.3学校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学校想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建设和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则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参与社团建设和参与并对社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教师,学校要适当给与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激励。比如,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社团指导老师平时给予相应的通讯补助,每年给每位社团指导老师适当的年终补贴,同时对于社团优秀指导老师相应提高补贴金额。注重培养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娱乐活动的青年教师,为这些教师提供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独立学院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独立学院背靠母体高校,在教学、管理、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又具有民办机制的灵活性,因而发展较为迅速。2012年,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共298所,承担着百分之三十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使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仍面临多重挑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理念和规划
一些独立学院的办学者和领导对“校园文化”的本质缺乏认识,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软指标”,他们重视招生和就业,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大可放缓,因此很难提上领导议事日程。殊不知,校园文化是大学软实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软实力是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大学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是大学办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规范人的行为。据调查发现,很多独立学院的总体建设规划中都缺少针对校园文件建设的相关内容,即使部分高校领导对此有所注意,其目光也往往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他们热衷于校园硬件建设,诸如新校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力求校园整齐划一,而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层面却很少提及。应该说,在独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软件比硬件更为重要,校园文化脱离了精神层面,即使有再好的外部环境,也仅仅是是一个华丽的空壳。
(二)缺乏鲜明的个性和实质内涵
独立学院是依托普通公办高校成立的,因此和“母体”公办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独立学院又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学院,这是一种较为灵活、具有特色的办学形式,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实质内涵。而事实上,不少独立学院未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校园文化,而是对“母体”公办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传承,甚至是照搬,趋同化现象严重。也有些独立学院是把兄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做法拿来一一套用,最后在自己学院形成了“大杂烩”,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一些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也缺少实质内涵。有的院校将精神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体育活动、娱乐型和商业型活动偏多且层次不高,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交流型活动偏少,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导致校园文化功能的失调,影响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的独立学院制度文化建设存在偏差,过分依赖“母体”公办高校的某些制度建设经验,使制度要求的品质偏高,制度要求与独立学院学生的素养错位,制度运转不灵、反应滞后甚至形同虚设。还有的独立学院行为文化建设脱离了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宗旨,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
(三)缺乏教师主导力和全员参与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校内各系统相互配合,其中,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但目前一些独立学院没有自己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上完课就走人,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堂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加之独立学院的生源分数较“一本”“二本”略低,学生的自觉性也略差,在缺乏教师有力主导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就处于一个低层次、被动的状态。另据调查,当前有些独立学院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学生的课外业余活动,因此直接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附属于“思政部”和学生管理部门,其他老师都认为与自己无关,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没有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以及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就缺乏了孕育的土壤。
二、以成才教育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以战略思维规划校园文化,认识文化育人的作用
独立学院因为办学时间较短,文化根基尚浅,因此要立稳足,扎平跟,求发展,就必须树立文化是“立校之根”的观念。独立学院的董事会和校领导应当以一种战略的眼光看待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到文化育人的强大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提上议事日程,纳入独立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在校园文化的规划过程中,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对校园内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明确独立学院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自己学院文化的定位以及找准文化建设的抓手。其次,经过调查分析,制定出详细的、结合自身优势、符合发展要求的具体目标。比如,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就把办成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质量优良、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的独立学院作为未来五年师生员工奋斗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可行性、动态发展性和可考核性。第三,确定理念,拟定计划。进一步具体明确各阶段性奋斗目标和实施计划,要将学院的发展目标体现在各部门和成员的工作计划之中。最后,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之后,要对规划方案进行认证和反思,进一步修正,使其更加完善。
(二)以移植借鉴的方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任何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建设都不可能一日而成,它既需要环境的依托,时间的积累,更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积极引导和努力,可以通过移植借鉴的方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母体”公办院校的校园文化可以作为一种主导性的校园文化,以“母体”公办高校作为“文化发源地”,从“母体”进行文化移植可以用来解决独立学院文化缺失的现象。校园文化的相承性,可以使新办的独立学院尽快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共享和利用“母体”公办高校的优质资源,可以使独立学院快速、平稳地走上发展轨道。与此同时,独立学院的兄弟院校之间的很多优秀的成果也值得去借鉴,甚至包括借鉴独立学院来自不同院校的兼职教师所带来的优秀大学文化等,要不断地借鉴与扬弃、创新与取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吸收符合学院实际的内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加强物质文化的和谐发展。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完善现代化的文化配套设施,包括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建筑物和文体用品和设备,提供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保证。其次,要加强精神文化的和谐发展。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形成优良的校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师生员工做到知、情、行的统一。再次,要加强制度文化和谐发展。要在移植“母体”公办院校和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真正符合本校实际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好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最后,要加强行为文化的和谐发展。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和谐性和针对性,提升活动的品位和内涵,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多元性和立体化趋势发展。
(三)以教师为主导全员共建校园文化,体现文化育人的作用
论文摘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薄弱、缺少科学而系统的规划、主旋律不够突出等问题。为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融入校企合作元素,系统规划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创建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建高职院校“和谐校企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校园文化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需要,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建设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势在必行。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称。依据校园文化的分类,通常可以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划分为校园物态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刻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种特征:
第一,文化载体现代化。一方面,校园文化设施正逐步现代化。表现在传统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如现代化的体育馆、实验室、图书馆等,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也改善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养成的同时必须紧密结合现代企业特征,这必然使得校园文化具有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特点。
第二,学生活动逐步社会化、企业化。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职院校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尤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更加体现出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的特征。
第三,活动内容专业化。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体的师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文化层次,他们对校园文化充满高品位、高境界的渴望。他们在教育教学和校园一切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总是不失时机地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内容教育,形成具有本专业特征的学术氛围,使教学、科研、校园文化活动融于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活动特征。
第四,价值追求多元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精神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趋向市场化的特征,各种思想往往都能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找到生存的土壤。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发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状况看,校园文化及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方面。主要表现在:
第一,校园文化基本建设弱化现象较突出。高职院校不同于一些名牌老牌高校,很多高职院校刚从技工学校或者中职学校升格转型,其发展历史较短,起步较晚,一方面,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而且也抑制了高职院校对合格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建设的巨大影响作用尚未认清,单方面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从而发挥不出校园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缺少科学而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决策层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都有充分认识,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并纳入课程体系建设,提到一定高度进行科学系统规划的不多。对校园精神的培育和提炼,对新的教育发展理念没有进行认真的研讨。
第三,主旋律不够突出。在市场效益这一因素影响下,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情况,体现在校园文化及建设方面就是校园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发挥不够,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学生社团发展良莠不齐,对不良文化的影响缺乏防范意识和抵抗力,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流行。
第四,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不够紧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然而很多企业因招不到满意的人才而不得不采取补课措施,以致形成“企业文化”中的“补课”现象,这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校园文化与培养目标相脱节的现象有关。目前,校园文化活动多以文艺体育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相关文化活动相对匮乏,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和创特色意识不够,校园特色精神不突出。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校企合作元素的措施
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贴近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实际,立足培养目标,吸取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彰显办学特色,突出育人功能,从加快提升物质文化建设、规范优化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突出精神文化建设入手,努力构建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化”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更多针对企业行业特点和岗位特征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系统规划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薄弱现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一是使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规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学科建设等统筹兼顾,形成软体和硬体合理结合的学校发展规划。二是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进展相配合,制定校企文化建设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可行措施,使校企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三是把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纳入到学生的培养计划之中,使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创建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其一,突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首先,应不断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建设,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其次,在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中,结合企业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和人文精神素养。最后,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加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其二,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新时期,保证校园网络文化的“绿色环保”,就要做到:一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让大量具有良好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二是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与学生进行交流、辅导;三是健全网络管理制度,推进网络工作健康发展。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方位开展健康向上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然选择,也为校企文化互融提供了基本保障。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基础平台,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运作情况,学习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为他们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早日实现由大学生到企业员工和经营管理者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一些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四,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工作过程导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和专业建设的关键。而支撑课程体系改革顺利实现的根本,是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依据企业行业实际需求、岗位规格标准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把校内基地、校外基地、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融合在一起。
第五,创建高职院校“和谐校企文化”。其一,注重校企文化自身三要素的协调发展。校企文化建设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校企文化的健康发展。因为物质文化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构建素质教育氛围的基本条件之一,既是学校的硬件建设,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项基本建设;校企行为文化是校企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企业合作过程中为规范学生行为而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它所反映出来的是校企文化的底蕴;校企精神文化是校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企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同营造整体和谐发展的校企文化氛围,才能成功建设和谐校企文化。其二,加大诚信教育力度。针对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诚实守信价值观念的紧迫情况,应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教育活动,使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贯穿于校企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
总之,推进可持续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依靠经济社会中各种优质资源,如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行业政策和行业特色文化等,并把这些优秀文化予以整合和提炼,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关键词:校园 文化 建设
当前,全国上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轰轰烈烈地打造校园文化,尤其是在党和政府的发展思路中明确地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来,校园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更是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怎样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呢?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准确定位。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有明确的定位,既要传承学校原有的文化传统,又要突出现在学校的办学特色。要全面审视学校历史、办学思想、管理理念、校风、学风、校园环境等内在的东西,从大处着想、小处入手,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准确定位符合区域实际、本校实际、学生发展实际的校园文化主题。要做到定位准确,一是要避免大众化,过于泛泛不能体现学校的特点和特色;二是要避免过高和过低,过高脱离实际,没有指导意义,过低不能起到激励和促进的积极作用;三是要避免晦涩生僻的表述,让人难以理解,不能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就谈不上用来指导行动了。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精心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涉及的方面很多,从学校围墙到教学楼、从各功能室到各厅廊,甚至从楼梯间到厕所……设计时既要有外部的装饰、绿化美化,又要有内部的文化设计,如各教室的文化建设,包括标语、名人名言、墙报设计、各种制度等;各功能室的文化建设,包括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名人挂像、语录等;教师办公室的文化建设,包括各种制度、名人语录、激励教师工作的醒目标语、学习园地、课程表等。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牵涉的方面很多,为避免混乱,首先应统一规划,做到主题鲜明、美观整洁、富有特色、简洁实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全员参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因此,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涉及的问题,可以通过问卷,对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广泛调查,并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征集活动,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意愿和要求。如果校园文化的设计灵感能真正来自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并由学校教师独立设计、制作。那么,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色,也是全体教师教育理想的升华和外显,所有参与者在建设中都将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富有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虽然量大面广,但不是要搞得大、全、满;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用钱能堆出来的,更不能简单地照搬别校的文化,必须符合学校实际,创造出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书香育人特色、和谐教育特色、卫生文明特色等,使上级领导、外来参观人士、本校师生感受到一种特有的朴实、亲近的感觉,处处给人扑面而来的教育氛围,真正发挥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有作用。
五、校园文化活动要富有实效。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才能使校园文化真正渗透到师生的内心深处。很多学校的文化活动看似丰富,实则大部分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走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带有本校个性的文化活动内容。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根据本校的文化特色精心计划、认真组织,充分围绕节假日和学校传统活动、学科活动开展。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征,使活动既有文化性又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六、校园制度建设要发扬民主。学校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有意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的开展,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比如班规的制定,往往都是教师制定,学生无条件服从,结果学生往往无视制度。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定时,必须让师生参与,对师生提出的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建议要给予奖励,强化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是:“由虚到实”,“先虚后实”,在“虚”的问题没有考虑成熟之前,不急于动手进行“实”的操作。我们这里的“虚”,是指学校的理念系统。我校是一所新学校,建校于2009年9月,学校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虽然是从零开始,但我们充满文化意识。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路是“文化切入”,把“文化建设”作为神圣使命,我们为此逐步地提出并践行一系列的文化主张。2009年8月,我们提出了“从现实世界出发,向理想境界迈进”的整体办学框架,提出“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这一核心价值观。到2011年底,我们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理念系统,并在全体工会会员大会上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对学校的文化愿景、核心价值观、办学目标、师生成长目标、学校校训等进行了完整的梳理,理清了“成长”与“坚持”的关系,并把“恒”作为学校校训。我们的文化主张与文化认识,是在务实的办学实践中点滴积累而成的;提炼之后的文化主张与文化认识,又不断地用实践来丰富与滋养。如果我们把这些无形的文化看作是“虚”,把有形的校园建设看作是“实”,那么,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就是“由虚到实”的。正是在梳理学校理念系统的基础上,2012年6月,在学校成立两年半的时候,我们形成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性方案。校园文化中的“虚”是魂,“实”是体。虚实相生,校园才能充满生机;虚实不谐,就会魂不附体。校园文化中“虚”与“实”的结合点,就在于设计“我的文化”,即具有校本意义的校园文化。如,为了体现“恒”的追求,我们曾经设计过一组雕塑作品: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绳锯木断,打算置于“恒园”中。但后来又全部这个方案,因为这些作品缺少“我”的元素。我们设计了一个由36本书册堆叠而成的雕塑,这个雕塑的初始想法是:学校初创时,有36位教师,在第一学期,他们参与“土书著述”,奠基了学校以“恒”为特质的“成长文化”的基础,之后“土书精神”一直在延续,至今已经有200本,这里积淀的正是丰富的学校文化。雕塑形成之后,它的含义又可以无限扩展:可以指已有的作品,师生们可以经由名著阅读造就精神高度;可以指有待书写的作品,师生们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无论我们怎样去解读,“恒”的含义却是一定蕴在其中的。一种好的校园文化不应该是直白的,而该是可以引起思考的、引发探究的。校园文化绝不是“校园文字”,校园文化要“少文字”,要“用意象说话”,而这个“意象”就是虚实相生的产物。意,即“虚”;象,即“实”。有意无象,玄虚缥缈;有象无意,平白无味。虚实相生,才能建设有品位的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简与丰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各种景观的堆砌,更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追求至简意义上的至丰。“至简”与“至丰”,是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不能围绕“至简”来展开,我们的设计哪怕是极其繁多的,也必将是“至乱”的而不是“至丰”的。因为所谓“至丰”,一定是将核心的东西阐释得淋漓尽致,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多而聚焦谓之丰,多而杂碎谓之乱。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围绕着校训“恒”字展开,我们是一所从零开始、从无到有、逐步丰富的学校,我们将校训的源头追溯到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讲述“,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我们的这种追溯,不是卖弄“学问”,不是故作深奥,而是来自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们正在用无数的努力逐渐地积淀学校的文化。可以说,一个“恒”字,开启了并丰富着学校的“成长文化”。而学校的LOGO,也由“恒”字演变而成,汇聚了师生们的追求与希望。左边的竹竿与竹叶,象征着成长中的师生;右边的一片云,一卷书,一波湖面,象征着我们的思绪、智慧与胸怀。右边沉静的深绿与嫩绿,是生长的力量;右边跳跃的橙与黄,象征热烈与奔放。就这样,一动一静,寄寓着“育内外兼修学子”的梦想。校训的确立为学校文化寻找到了至简的核心,LOGO的确立为校园建设寻找到了聚焦的中心。遍布校园的文化景点无处不能找到LOGO中的元素,它们一起使至简的东西至丰起来。而“竹子”,也就成了学校的精神意象。漫步校园,到处可见的就是青青翠竹;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也都被融入了竹的元素;校门口被称为校园八景之一“双童迎旭”的恒恒与成成,也被设计成竹笋的模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竹子是中华精神的代言,而在我们的校园,近30种竹子更多的被赋予了“坚持”与“成长”之意。“恒”的精神被赋予各种“解释”。在开课教室里,每一学期一届的“成长课堂研讨会”展示了“恒”的阶段性成果;在学校图书馆,200册土书的书脊展示了“恒”的迷人力量;“毕业墙”上每届毕业生的“毕业纪念册”,留下了“恒”的痕迹。我们试图用生动的故事与正在创造着的历史,把一个至简的“恒”字演绎得尽可能丰富。没有至简,就没有核心,校园就会失去整体性与统一性;没有至丰,就会流于单薄,校园文化就会变得概念化与表面化。而只有至简,才能使校园的丰富性有所归属,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至丰;只有至丰,才能使校园至简的追求更有力量,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至简。至简而后至丰,校园才能富有强大的文化张力。我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上与下
在防城港市港口区桃源小学,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展板”,展示着学生的风貌,更令人惊讶的是,该校还请家长到学校开设兴趣课,教学生学习课外知识。
在防城港市第四中学,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美术、舞蹈、科技等十几个社团的活动引人注目,衍纸艺术班学生的一幅幅作品更是赢得了参观者的一致称赞。
港口区政协委员谭美文在2015年4月港口区校园文化建设交流会上领略了各校的风采。“学生的表现太精彩了!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这是港口区近年来重视教育发展的成果。”谭美文说。
2014年11月,港口区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目的是深化学校发展内涵、激发校园发展活力,办特色学校、品牌教育,全面提升城区教育发展水平。2015年4月,港口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入展示评估阶段。
加强管理,形成区域氛围
港口区公车镇明天小学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在校学生只有100多人,且80%以上来自东兰水库移民家庭。该校生源情况复杂,办学条件落后。“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单靠自身的力量,想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很困难的。”校长杜贤初坦言。
明天小学的情况并非个例。港口区有不少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反映,缺乏理念、师资、技术和有效管理,一度制约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学校自身的事情,也是一个区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一管理。”港口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但是过去,学校单打独斗,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工作效益低,成效不明显。”
为了打破这种“各自为政”、分散低效的局面,港口区教育局以严抓管理为突破口,确定了“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城区教育局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小组负责整体规划设计和对各学校的工作、成果进行评审,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则具体落实建设任务和责任。
黄美华是港口区桃源小学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告诉记者,桃源小学是新建学校,虽然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先进,但由于缺乏经验,先前开展工作“总是磕磕绊绊的”,师生积极性不高。“学校工作小组成立后就不一样了。小组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然后组织师生具体实施,既能保证各项工作与校情、学情相切合,又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师生有了努力的方向,干劲十足!”黄美华说。
港口区教育局副局长、校园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宋庆伟对此也颇有感触。“以前的工作难做,一方面是学校比较分散,教育局很难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是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尤其是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难以落实。不少学校处于有理念而无实践,或者是有意愿却不能持续推进的状态。”宋伟庆说,“工作小组的成立改变了这样的状况。教育局工作组负责统筹,学校工作组负责实践,形成了有机统一的工作网络,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港口区教育局还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将全城区划分为4个片区,各片区安排一名局领导蹲点管理,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十佳班级文化”“十佳宿舍文化”“十佳校园品牌活动”等10项评比,既加强了监督,又调动了学校的积极性。
一系列得力措施,妥善解决了工作监管不力、学校缺乏持续动力等问题。“现在,就连我们这样的村校都想着如何提升文化内涵了。”明天小学校长杜贤初兴奋地说。在教育局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该校如今狠抓国学文化、诗教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儒雅校园。
组织建设,让“文化”落到实地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强化管理固然是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可一旦碰到技术性问题,学校没有能力解决,这时候该怎么办?
“这个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港口区光坡镇中心小学校长吴美胜自信地回答。原来,港口区采取了“校际结对”的方式,组建了4个“结对组”:港口区桃源小学与港口区第三小学、港口区第四小学结对,港口区金湾小学、港口区第二小学与光坡镇学校结对,港口区第一小学与公车镇学校结对,防城港市第四中学与企沙镇学校结对。结对组学校定期举办研讨会、现场展示等,并成立“专家小组”帮助薄弱学校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加大学校间交流互动的频率,促进经验共享、信息流通、技能互补。
“现在,我校的‘红色文化’建设成绩突出。但以前,这项工作的内容比较单一,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内涵比较单薄。”吴美胜校长说,“和金湾小学、二小结对后,两所学校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建议,帮助我们进行总结、提升,还指导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现在我校的‘红色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
加大资金投入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从2014年至今,该城区投入1 100多万元用于校容校貌改造及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不断扩大教师培训面,分批组织各学校校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港口区金湾小学教师黄春霞告诉记者:“近年来,教育局很重视老师的成长,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新技术和理念,对我触动很大。”
此外,港口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做到“让每一面墙、每一条走廊都会说话,让每个功能室都灿烂,让每块绿地都芬芳,让每个班级都温馨”,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港口区光坡镇山口益海小学,学生们积极收集资料,为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制作了“身份证”,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了校园文化建设中。
“只有让师生都产生参与的愿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开展,才能持续开展。”港口区教育局副局长刘秀妍总结道。
突出特色,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在港口区光坡镇虾场小学,记者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万只白鹭聚集在靠海的一片小树林里,它们或在巢里哺育雏鸟,或成群展翅飞翔,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白云。远观白鹭的同时,该校护鹭队学生向记者讲解了白鹭的生活习性、护理技巧等知识。
虾场小学护鹭队成立于2010年。一次,该校几名学生在放学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白鹭,商量后他们决定把白鹭送回白鹭园交给那里的护鹭老人。在白鹭园里,他们亲眼看到了护鹭老人给白鹭治伤、喂食,老人给他们讲了许多关于白鹭的知识,还把他们的事迹告诉了学校。从那时起,该校就自发成立了一支护鹭队。
“这是我校的一个特色。开始时,护鹭队只是配合护鹭老人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活动机制。”虾场小学教师陈玉芬对记者说。港口区教育局发现该校的这一特色后,决定帮助他们制定管理机制和活动规划。经过努力,该校提出“爱鸟护鹭,保护环境”的建队理念,开设“护鹭课”,开展丰富的护鹭活动,鼓励学生学习白鹭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知恩感恩的品质。
“护鹭队的人数越来越多,不仅有老师和学生,还有家长也加入进来了。现在,枪杀白鹭的事情已经没有了,大家都认识到了白鹭是我们的朋友,能自觉主动地保护白鹭,爱护环境。”该校六年级学生罗健说。
结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港口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原则。港口区教育局采取“内部发力,外部辅助”的工作方式。“内部发力”是教育局积极下放相关权利,给学校以充分的自,由学校研究确定本校的文化建设思路、方向,形成相应的方案;“外部辅助”是在学校形成工作规划、方案后,教育局组织专家队伍对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规范性进行论证,并到学校现场“诊断把脉”,最终敲定工作思路。
如今,港口区各个学校都基本明确了各自的特色文化建设方向,如:桃源小学从阳光大课间、少年宫兴趣班、教师教研和“魅力校园”等方面着手,建设“绿色、生态、生命”的校园文化,打造环境优美、生机勃勃、鲜活多彩的校园;金湾小学着力建设“慧读”文化,通过开展“读书我最美”等“十美”教育活动,开展“智慧阅读”课题研究,研发阅读校本课程和建设连廊阅读书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会读;公车镇明天小学努力打造“诗教文化”,用国学怡养学生性情、塑造学生人格……
随着“分片包干、分级管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打造品牌”工作思路的逐步落实,2015年4月,港口区教育局对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现场观摩评审,评选出了一批优秀学校,这些学校的校园文化成果已初步显现。
【摘要】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热烈推广,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也得到重视。本文结论经过对实地调查研分析,整理得出一系列当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存在的优缺点,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开展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措施,来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进程,以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制度化 专业特色
当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国家也加大对中职教育办学的支持和投入,中职学校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好时期。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阵地,是体现特色职业教育和培养职业精神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对本市几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发放问卷、随机采访和现场参与的方式得到一些有力的数据。数据来自本市共6所中职学校,涵盖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两所,行业学校两所,及民办学校一所。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计424份,收回419份,有效问卷414份,有效回收率为97.6%。
一、统计情况
二、现状分析
1.主要成就
(1)对校园文化建设意义理解更深。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师生已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国家教育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首先,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实施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可以支撑和补充学校管理板块,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其次,校园文化实际上是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的体现,在制度上提供了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促使老师和学生的行为看齐社会道德的主流标准,从制度的约束力提升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最后,校园文化制度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教与学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技术与道德之间交往互动的准则和通道,让各种关系得以协调、和谐。
(2)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共识。对调查数据综合后发现,有90%以上的学校各级领导和 85%以上的教职员工认为, 中职学校要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客观上说,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陋习。校园文化可以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在教学的同时也育人,这是保持校园稳定、办出专业特色、具有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在这方面中职学校的教职员工感触尤为深刻。
(3)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已经彰显。一是学校指定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到了五有: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经费、有验收。二是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 学校结合各自情况,每月都安排有重点活动, 师生参与踊跃。三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对学生有益的讲座和讨论会,得到学生积极的响应。
(二)存在的问题
1.重视经验性忽视专业性
调查研究中发现,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常囿于传统,多是老经验、老办法。如校园歌手比赛、体育类比赛、黑板报等等,不能根据当今时代化、信息化特征和新元素思考新问题、创新新思路。由于高质量的、有吸引力的、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和项目少,加上缺少有目的地引导,形成的真空往往由诸如选秀比赛、网络游戏等流行文化所填补,发现问题后再去一味地堵禁,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策划出新的校园文化模式和形式显得极为迫切, 对活动创新的呼声引起学生共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期望的校园文化活动应更体现其专业特征,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活樱细化专业内的相关竞赛项目,以赛促学的形式受到学生欢迎。校园是各专业学生展示自己专业才能的第一个舞台,也是综合性中职学校展示多元化教学水平的有利平台。把校园文化活动方案分解成各专业展示风采、汇报成果的“活动月”,传统的综合性活动穿插在当中进行,将专业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到重要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2.呈现碎片化缺少系统化
同时我们注意到,职业学校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 从而忽视了文化这个层面。由于缺少计划、规划和策划,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往往欠佳,并呈现出随意性,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上的“碎片化”。调查中发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大多依赖于校学生工作处 、团委及教务处,基本都没有主管的校领导,成为这些部门可有可无的“附属、附带工作”, 成效自然也不明显, 就更鲜见亮点,也更谈不上系统化建设了。
3.抓硬件“硬”抓软件“软’
提及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看重物质文化看轻精神文化,通常想到的是建设“硬”的方面,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软”的方面:一是忽视了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上去了,工作也布置了,只是得不到制度的有效保障,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二是计划难以落实。学校在校园文化日常建设方面重视不够,缺少分管领导,“代管”形同不管,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部署无验收、有形式无内容、项目多经费少,等同于没落实;三是不注意经验借鉴。学校间少有相互交流,往往走自己的老路,落后于时代。四是“以不变应万变”。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一旦完成,便束之高阁:图片不更换,网站不更新,活动多雷同,年年似相识。五是缺少宣传推广。一种普遍性认识是: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附带性、非主流性工作,没有将其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中,通常是布置了不做,做了也不宣传,宣传了也难入心入耳,更不注重推广、交流,使得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取得预期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