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第1篇

任务驱动作文的材料本身多是时事或者从时事中改编的故事,非常适合用严谨的议论文,尤其是时评体作文来写作。

以上文提及的材料1为例,作文如下:

最嘏的视角,是善意的视角。主办方对少年行为的理解,没有沾上一丝恶意。主办方认为男孩是认真看画无意为之,那么所有游客都一样善良;若他们恶意度衡,那么所有游客便都是潜在的危险分子。主办方也许要为画加上厚厚的罩,也许再不敢办展,逢人便说世风日下、人心险恶……所以,我愿让这束阳光温暖你的眼睛,让你开始懂得用带有温度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这个议论文的主体段落就事论事,注重逻辑,使用了相当多的分析方法。比如,意义分析:主办方对少年行为的理解,没有沾上一丝恶意;假设分析:若他们恶意度衡,那么所有游客便都是潜在的危险分子。这个段落没有堆砌素材,把“善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得相当透彻。

仍然是以材料1为例,作文如下:

童子之心,以爱化之。主办方的目的是保护孩子,是对孩子精神上的一种呵护。试问一个12岁的小男孩,心智尚未成熟,随父母前去观画,却因不慎损坏画作而遭到严厉呵斥,他幼小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打击?这幅画也许价值连城,但这种所谓的“价值”不过是成人用金钱衡量出的一个数字罢了。而在孩子的世界,快乐、欢笑即是价值。在小男孩眼中,那珍贵的作品也许与家中随手可得的玩具没有区别,为何在家损坏玩具就没关系,而现在就要受罚呢?

这里的对比分析相当出色,把名画对于大人和孩子的不同意义分析得很到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代表了学生逻辑思维的成熟。

三、融情于理,情理并重

当然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常常围绕时事来做文章,所以时评的意味很浓,并非是要同学们只写枯燥无味的“口水话”,绕来绕去还是那么点道理。其实,“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学们完全能够在道理分析的时候,融入个人的情感,在不经意间展示自己的文字功底,情理并重。毕竟,优秀的时评文章也是情理交融,吸人眼球的。

以材料1为例,作文如下:

如今,我们常叹息世风日下。有人不恕:车主被交警开出罚单后痛骂交警全家,不依不饶;路上一点擦碰便怒火大发,誓要你死我活。有人怀疑:他们用最大的恶意看待世界,孝子是装的,好人是搏出名的;他们甚至赞颂恶人,说恶人至少“真实”。我们的社会,急速发展的同时又有多少人习惯了冷漠与暴躁?我看见许多人对其他人满心防备,我看见许多人对所有人满是怀疑,我看见许多人的眼角挂满冰霜。

所以,我想让这则消息登于《暖闻》,尽管它不曲折不刺激,我想用这样的宽容与善良温暖冰冻的心灵,我想让暖流在人心之间流淌,我想让这样的事情不再成为新闻。

这是作文结尾的两段话,就事论事之后,文章开始适当地关注社会,作者老练地使用句群,“有人不恕……有人怀疑……”“我看见……我看见……我看见……”“我想……我想……我想……我想……”,整个段落文气充沛,情理交融,很有感染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第2篇

一、明确任务,告诉读者观点“是什么”

明确任务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第一要务。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的任务为:大李、老王和小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确定立意方向后,可答其所问,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位,概述其“更具风采”之因,让读者知晓观点“是什么”。如:

老王,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有“大国工匠”的风范;小刘,酷爱摄影,执着地追寻美、发现美,令人赞叹。但是,我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摘自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潜心于学术 造福于未来》

二、多维度的比较,告诉读者区别“是什么”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提及的任务多指“决定式写作任务”与“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决定式写作任务”是指写作任务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可能有多个结果,让学生通过协商或者讨论选择一种结果,并进行充分论述,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第Ⅰ卷。“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是指写作任务是一个具有可讨论性的话题,让学生充分交换意见,不必达成一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中三位风采人物的选择就是一个不必达成一致的可讨论性的话题。对这类“带有争议性”“具有可讨论性”的问题,要进行多维度的比较,告诉读者区别“是什么”。如:

“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油,诚信经营,良心做人,在这个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当下,确实难能可贵,但诚信经营、良心做人难道不是一位商人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吗?当底线居然也成为了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标准的时候,你所感受到或许不是那初读的暖意,而是那充满荒诞与反常的寒意。而面对那苦等了两个多小时,只求和儿子见一面的老父亲,我眼泛泪花,内心感动,但唯独感觉不到温暖。这是一位勤勉敬业的儿子,这是一位父爱如山的父亲,理性告诉我应该要为之点赞,但感性的我,更希望儿子能抬一下头,看一看那等待多时的老父亲。而儿子最终看到那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的老父亲,想必也会潸然泪下,那泪中,有感动、有愧疚、有深情,但在儿子的心里,或许并不温暖。

而珍品画展的主办方,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流,因为面对那不慎损坏名画的12岁男孩,本可按章处理,报案索赔,追究责任,毕竟那是一幅珍贵名画,虽非无意,但确实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是主办方却没有,因为名画再珍贵,也不如人心珍贵,何况那是一位才12岁的男孩的纯真心灵。他才刚开始用他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用他的眼睛去仰望这个世界的光明,而这一切,随着那不慎的一跌,都有可能被严苛、惊吓所取代。法规不外乎人情,一个没有温度、没有人情味的严苛处理,虽合规合理,但如果缺乏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呵护,那么其意义、价值便大打折扣。而主办方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面对珍贵名画的被损失,此时此刻,算计的不是自己的损失有多大,而是用满怀深情的方式呵护孩童那敏感而纯真的心灵,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对这个世界抱以足够的善意,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宽容,在这个人心冷淡、信任缺失的年代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摘自谢植宣老师2016年广州一模下水作文《最暖是温情》

对哪则新闻能入选“暖闻”这一“具有可讨论性”的问题,作者以是否具有“暖”的特征进行比较。第一则,作者感到“充满荒诞与反常的寒意”;第二则,作者觉得“在儿子的心里,或许并不温暖”;第三则,“主办方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 用“暖”来衡量三则新闻,第三则切合“暖闻”之主题,推荐入选。

三、辨析关键概念,告诉读者差异“是什么”

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 “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如果选取“‘黑衣男’出脚伤人”来谈自己的看法,可对其“打人”一事是否属于“以暴制暴”进行分析。从动机看,是为了控制局面;从程度上看,未及轻伤;从效果上看,“吐痰男顿时安静”,恶行明显制止。据此,可以对不同性质的“暴力”进行辨析,厘清其差异。流氓暴力――有剧烈的肢体冲突,非正义,反文明;轻微暴力――不具私人目的,一定限度内,裹挟正义色彩。这样,从论说上就做到了由简单论证到入情入理的说服,从粗糙的表态到深入的理由阐述,从封闭的自圆其说到开放的文明交流。如:

按理,“黑衣男”出脚伤人,似乎应归于以暴制暴等反文明行为,可为什么更多人认可其做法呢?恐怕我们还得辨析一下“黑衣男”的“暴”。分析事情原委不难发现,“黑衣男”的“暴”并非简单的“暴”,至少是在特定情境下、特殊时间里、可控状态下的“暴”,是轻微暴力,而非流氓暴力,是一定限度内可控范围下且裹挟着正义与公道色彩的暴力。

通过辨析关键概念,指出两种暴力的差异,作者的观点也容易被读者接受。

四、呼应他说,告诉读者“他说”的缺憾“是什么”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因为提供的是“带有争议性”“具有可讨论性”的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看法,行文时,我们不要回避矛盾,而应“呼应他说”,告诉读者“他说”的缺憾“是什么”,边破边立,进而强化自己的观点。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优秀作文中,有这样一个语段: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摘自曹林《有一种爱可能无须别人的理解》(《中国青年报》2015年06月09日05 版)

作者对“亲亲相隐”“大义灭亲”之说进行了呼应和批驳,告诉作者,“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强化。

五、反面思考,告诉读者危害“是什么”

2016年广州一模,一考生认为“油条哥”应该入选“暖闻”,其理由是“只有诚心诚意地为他人着想,个体才可能有大的成就”。但作者却反向思考,指出 “意不诚,心不正”将导致的危害,从而凸显了自己的观点。

只有诚心诚意地为他人着想,个体才可能有大的成就。正如“油条哥”一般,坚持为顾客提供健康的油条,为他人的健康着想,得到众人交口称赞,此后的生意何愁不兴隆?纵观历史长河,从未曾有哪个企业、哪个民族靠着欺诈之举,招摇撞骗取得长足发展。华尔街的庞氏骗局破灭,曾经富可敌国的麦道夫锒铛入狱,三鹿奶粉昧着良心,出售毒奶粉,商业帝国顷刻间崩塌。意不诚,心不正,妄图以欺骗的手段蒙混过关,后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要相信,在这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如果向别人“投之以桃李”,大众想必会“报之以琼瑶”。

――2016年广州一模优秀作文《诚意正心,为“油条哥”点赞》

六、指点迷津,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

在阐明自己的观点后,可以为读者指点迷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

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陈先生,您可以看到,当今时代,食品安全隐患多多、医患矛盾逐渐升级、老人跌倒无人搀扶,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似乎越来越淡漠。然而,越是在这时,我们越应该不断自省:对自我的、与自己相关或无关的生命,我们都要心怀敬畏。大儒张载说:“为生民立命。”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头。毕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毕竟,这是我们等过了无尽黑暗才睁开的双眼;毕竟,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给老陈的一封信》

七、妙用联想,告诉读者相似点“是什么”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也适合运用联想的发散思维来打开思路,按完成驱动任务所需,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归纳组合、删除筛选,使之成为与自己观点相圆合的整体。如:

仅就行业背景而言,选择大李,是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对先进生命科学的急切需求。

人类从未摆脱外界而来的生命威胁。近来,MERS从韩国传入中国一事引得人心惶惶,令人不禁回想起十二年前流行的SARS,六年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以及之前反复提及的埃博拉病毒。MERS的传染性不及当年的SARS那样猛烈,死亡率却高于SARS。幸好就在几日之前,已有中国的医学团队研制出了针对MERS的特效药。这种药物尽管尚未投入生产,也能够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吃上一颗定心丸。若没有类似的科学研究成果,我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又何谈提高工业技术,何谈欣赏美丽风光?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第3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其“对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的文章中提出的。在他看来,“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1.体式驱动

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2.内容驱动

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如2015年甲卷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乙卷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

3.对象驱动

细节上“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性,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论”。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清理透,原因:缺少对象意识。解决办法:“专论一点”。

4.思维驱动

“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高考作文不仅考查写作水平,同时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符合“一点四面”(立德树人、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总原则。概括地说,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1.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性更强,作文导向十分清晰。如2015年课标Ⅱ“谁更有风采”。

2.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

3.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4.辨析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有益的。

5.比较性

“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是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任务型作文要求全面读懂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抓住材料的一点就作文。

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考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以便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

任务型作文的审题有点像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观点,都要逐一分析、比较,求同求异,辩证思考,以便于立论。为了避免这种随意和偏离,就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2015年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任务驱动;材料作文;语文教学;新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作文教学与考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学生发散思维、推理思维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一在各教学实践领域被广泛和成功运用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新课程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新变化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高中语文教学总目标包括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感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据此,高中作文以往的传统材料作文也逐渐发展成为新材料作文。

传统材料作文从构成上以“社会热点”“名人故事”“思想道德话题”为主要内容,旨在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独立思考,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逐渐从选题立意、构思行文、写作手法上呈现出“模板化”“格式化”等弊端。新课程标准下,新材料作文的出题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从数量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是一则材料,也可以是两则、三则甚至多则材料,其中这些材料的内容既可以是相互补充的,也可以是相互对照的;从材料的形式来看,可以是图画(通常为漫画)型的,可以是文字型的;从表意方式上来看,有些是表意直接而明确的,有些是需要一定的联想的,还有一些限定不多,自己提取最佳立意即可。

材料作文作为高中作文的最主要构成呈现的这些变化势必也给高中作文教学实践带来了一些改变。一是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新课程下,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和一些思维方法深入思考、探寻、论证并揭示材料背后蕴含的本质;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中心,而不是教师单方面施教。在这种变化之下,笔者将结合被广泛运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论述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可以如何进行。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组明确的任务之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动利用学习资源,通过自主探索或者是互动协作,找出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便是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感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可以最有效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避免了以往教师单一程序化的教学;再者,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在情感上更加主动和富有激情,能够通力合作和接纳他人意见,亦能够独立思考和探索。

总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比后不难发现,它和作文教学的结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实践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成功实践,笔者探索了以下几种有效途径。

一是设计有效的任务驱动形式。如作文周报、辩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我们以作文周报为例,举办作文周报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提出任务和提供材料以及将学生合理分为几个周报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份周报。材料是共同的,但不同的小组成员可探索自己小组的周报内容风格、体裁和主题。为完成此任务,学生将能够对材料的看法充分表达与交流,也能互相尊重,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所有小组的周报作品完成之后,教师可引导进行评比和选拔,而这一过程也是促进学生交流和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二是探索多样的积累途径。首先是素材和题材方面的积累。高中材料作文写作中存在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素材和材料不足,引用早已过时和用滥的材料,比如提起爱国就是屈原;说到意志顽强就是司马迁,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体验。据此可以在平时课文的教学中适当设计拓展阅读和观察记录生活的任务,激发学生以小见大的观察和发散能力。再者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积累。实际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只会写议论文,写议论文时议论手法也往往局限于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窠臼之中而缺乏灵活性。因此,笔者建议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只在作文课上给学生灌输“写作模板”之类速成的东西,而要将写作能力的提高融入日常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教材的课文篇篇经典,不仅是情感道德上最好的营养品,也是写作技巧上佳的典范,通过教学任务的驱动,使学生不仅能够发现美,还要能够学会如何创造美,自己写出美的多姿多彩的文章。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能够贴合新课程下高中作文的新目标和新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驱动形式,探索多样的积累途径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迪.松原市实验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教学方法探析[D].延边大学,2014.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第5篇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就事论事,重点剖析事件本身。选材时不需要古今中外地旁征博引,即便举例子也要和事件本身密切相关。这类作文,应以说理为主,举例为辅。本文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都在举例子,整个就是事例的堆砌,而且事例还不能贴近材料。

范文例举

立于律法 扬乎正道

襄阳五中 李晨阳

一个满载荣光的大学生,因为十几只小鸟而身陷囹圄。而十年半有期徒刑的判决则引发了全民热议:有人惊呼量刑过重,有人感叹处罚太轻。而于我看来,法院立足律法,依法做出了相应的公正判决,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探讨这个案件量刑轻重的问题了。

那些认为“因为几只鸟就毁了一个大学生的前程未免量刑过重”的思想毫无可取之处。姑且不论那位大学生闫某在庭审时如何狡辩,说自己并不认识这些鸟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这一明显缺乏诚实品格的表现,单是其法治观念淡薄便已十分可恨。知法犯法,漠视生命,一心求利,这样的大学生空有一腔专业知识又有何用?一个不具备生命意识、漠视法律的人,我们能指望他开创一个怎样的前程吗?中国自古便是人情社会,但对于这种有意而为的非法牟利行为,我们决不可容许泛滥的情感去冲毁法律的长堤。一代大儒荀子也曾说过,世间一切的恶“皆生自纤纤也”。“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道德对恶念的束缚,立足于法,闫某身上镣铐的重量与他所犯下的罪行,相等无疑。

一年前,林森浩投毒案落下帷幕之时也曾有过这样的争执。一边是复旦大学百名学子,哭陈林森浩平日里并非罪大恶极之人;一边是群情激愤,更有人甚至大呼应由受害者黄洋的父母亲自行刑。对案件判决的争执甚嚣尘上,但无论哪一方也不能动摇法律的威严。一纸死刑判决书,沾了当事人双方和百名学子的眼泪,却是对这一案件的最好宣判――以法律为准绳,不以人情为转移。我们不应只看见法律的铁血无情,还应看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也恰恰在这决不退让的不动如山的律法之中。

诚然,这些鲜活的个例令人扼腕。但最初酿成悲剧的永远都是当事人自己。若是公民的法治观念能够加强,对于法律的敬畏能够付诸实践,哪里会有这一幕幕叫人心酸又无奈的场面呢?

人情固然温暖,可这也会成为罪恶的催化剂。试想,若没有刚性的钳制,光凭几句不痛不痒的教诲劝告来感化罪犯,凭一腔泛滥的同情心去宽恕罪犯,有罪的人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今天猎了十六只燕隼的闫某明天就会喜滋滋地把山林洗劫一空。纵容之下,必会导致不思悔改的人心存侥幸,日益猖獗。届时,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一切社会准则因律法的缺失而相继崩毁,难道要让我们泛滥的同情心冲毁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大堤吗?

圭臬不可违。只有立足律法,激浊扬清,才可扬乎正道。

【考纲概述】

在高考作文评分发展等级要求中,有两处提到材料:一处提出材料要丰富,一处提出材料要新鲜。所谓材料丰富,就是选材要广泛,要有足够多的材料论证观点;所谓材料新鲜,就是要关注身边最新、最热点的时事要闻。

举例论证,就是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时所列举的事例必须典型,叙述要简洁明了,高度概括;所叙述事例的重点部分要突出;叙事之后,要有精当的分析论述,将摆事实和讲道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范文解析

高考语文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的育人导向。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社会现象等都应该成为我们选材的对象。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引领我们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选材宗旨。

文章针对河南新乡一大学生闫某因在家乡猎捕1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和购买1只苍头鹰,而被判刑十年半引发热议这一热点话题展开论述。文章立意巧妙,不偏不倚,既不赞同说量刑过重,也不赞同说处罚过轻,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立足律法,依法做出了相应的公正判决,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探讨这个案件量刑轻重的问题了。”然后运用大量假设论证,并辅之以非常贴切的事例,使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材料丰富。

作文材料本身是对大学生犯法的热议,有人认为过重,有人认为过轻,法院依法判案。材料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设计,涉及学生,涉及法律制度,贴近学生生活。这样让学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充分发散思维。文章选材非常贴切,做到了高度类似,同样是生活中的案件,同样是涉及学生的,同样是法院依法判案的,同样是判决后的各种议论,举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选例,既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选材宗旨,也高度契合了材料本身,有举一反三的说理效果。

类文生成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选材,要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进行类比。但是,我们在写作中常常缺少合适的例子,或者举例类比不当,使得说服力不强,造成论证乏力。这里所说的类比事例,就是指选例与材料中的相关方行为在本质上有同一性。在具体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应该怎样选材呢?

扩大阅读面,积累素材

除了课堂内的阅读,我们在平时要多阅读,尤其是要多读报,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如环保、教育、娱乐、科技等。而且,读了以后要有自己的思考,它们对自己有哪些感悟,那么,一旦在写作中真的碰到这类题材,由这个材料引发议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在备考时,我们也可以把平时所做的阅读理解材料收入自己的素材库,并从中提炼出相关话题,以备不时之需。

选择素材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要“新鲜”,只有选取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说,读者才愿意看;二要有“亮点”,即所选的新闻要有与众不同之处,或是重大事件,或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要能吸引人;三要选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材料。新闻包括时政、法律、经济、民生、教育等众多领域,自己熟悉哪类知识,一般就选哪类新闻,这样才有话可说,才能说到点子上。

选材对象既可以是“个例”,也可以是“泛例”

“个例”就是具体的事例,就是紧扣中心观点,选择一个典型事例,详细地叙述下来。当然,这种具体叙述是相对于概括性的事例来说的,不可像写记叙文那样过于详细,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即可,因为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泛例”就是概括性的社会现象,它是舍弃了具体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加以概括归纳出来的一类一类的“泛指事物”。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根据写作实际恰当处理好“个例”与“泛例”的选择。

有感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边疆意识;教育要素;呈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32-04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推进学科教学的现代化手段,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是有效的。

一、实践与探讨

在教学实践中,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

(一)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识境界。使学习主体形成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追求创意的心理取向,促进学与教的优化。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把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通过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其次,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而定。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感知诗句后,深入思考,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知识自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以多种形式交流学习成果。有的学生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背景资料给同学们说说,有的把诗做成的幻灯片展示给大家,有的用自己熟悉的曲调把这首诗词唱出来,有的把自己学了某一句诗的感受谈出来,还展开想象,填补了诗中的空白,这样更利于领略诗人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

(二)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首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根据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越文本的特性,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像徽园、野生动物园、黄山、九华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一些较高水平的习作,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让学生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或好的广告语,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网上去说自己想说的话,探讨自己喜欢的问题。

二、收获与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更新了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了新型的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新路子。

(一)更新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主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二)改变了学习方法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平常,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了新型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高考作文;立意角度;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34;G632.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70-01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一、命题意图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很好地贯彻了关于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Ⅱ卷的作文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传统文化的考查,但语文素养即是人文素养、民族素养。语文素养的考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民族文化的考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问题,传统文化不断流失,青少年对阅读的漠视,对母语的麻木。Ⅱ卷作文对语文素养的考查正是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材料立意解读

对于2016年高考的这道作文题,与其名曰“任务驱动型”,不如说是“驾轭鞭轨型”,不要求立意创新有多大的发散,只求驾在轭中的牛,在牛鞭驱使下顺着规定好的路线或犁沟往前拉。如果不能入轨于“上述三条路径”,或立意只偏执于说“语文素养”之于“人的终身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的自信”的作用、意义等,这就算未执行“任务指令”,脱题了。“比较上述三条路径”a.课堂有效教学,b.课外大量阅读,c.社会生活实践。这里的“比较”一词大有文章。并非是比较论述三条路径的高下优劣,“比较”是一个“考证识别甄选抉择”的构思立意过程。于是选择立意的角度只能在 “任务指令”下组合:a、b、c、ab、ac、bc、abc。当然,立意角度要“正中下怀”,以杨玉环在李隆基前起舞作比,剥一句《长恨歌》诗句,最好是“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眸吻题别”。如果你只盯着“课堂”,只算是“凝眸”,是顺着说,跳的是“国标”,不抓眼球;如果你关照“课外”,却有“含情”,是接着说,跳的是“芭蕾”,有点意思;如果你触及“实践”,更为“亲吻”,是“兜底说”,跳的是“探戈”,拓展有力。于是立意视角的价值取向就很明确了,“课堂教学”小于“课外阅读”小于“生活实践”,即“顺着说”小于“接着说”小于“兜底说”。从内容的丰富充实、表达的全面深切、发展的特色凸显而言,上列七个角度中前三个角度胜于后四个角度,两组内细择优选,可形成如下两个不等式:a

三、备考启示

1. 核心价值观依然是主流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其被赋予的社会功能。它既要有选拔的功用,也要引导社会的舆论方向。因此,在备考时要抓住“一点四面”的教育改革思路,完善作文题目的选材或提高作文题目自主编拟模拟程度,进而提高作文备考的效度,更好地训练考生的审题意识与选材意识。

2. 注意思辨思维能力培养

Ⅱ卷的作文题可谓侧重于思辨思维考查的典范,考生在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大途径时,需要思辨地看待问题。三大途径都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考生要善于在三大途径优缺点的全面思考中来思辨地论证分析。在备考时,教师要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的思辨思维。

3. 关注生活,以小见大

高考作文常从生活切入,然后来探讨一个有一定价值引导的问题。Ⅱ卷通过语文学习来探讨语文素养,进而谈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以及Ⅰ卷通过漫画奖惩之后来探讨教育的相关问题等都是属于这种思路。高考作文选材常以既是考生熟悉的、有话可说的,又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有一定价值引导的内容呈现,因此在备考时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在作文题目的命制或选择中注意选择的标准。

4. 培养学生表达看法的能力

培养学生“文字文雅地、条理清晰地、思维缜密地”表达个体对某事的体会和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Ⅱ卷写作要求有“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体现了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个体生活,表达个体感受,而一些考生在这方面显得稚嫩,在表达个体的体会和看法时,文字单调,思维浅显,甚至是记账式的呆板。所以,培养学生“文字文雅地、条理清晰地、思维缜密地”表达个人对某事的体会和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是作文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四、 结束语

近些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重要性和受关注度与日俱增,研究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趋势和应对策略都是十分重要的。备考中应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思辨思维能力、对生活的关注以及表达看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第8篇

一、高考语文《新大纲》修订的内容变化

《新大纲》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新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5.名言名句默写,必背篇目由原来的64篇拟调整为75篇。

二、高考语文试题变化预测

1.高考语文考试时间、试题总分不变。但原来的试题结构、题型和赋分会有较大变化,预测: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语言应用20分,作文60分,总分仍为150分。

2.总体上选择题型会增加,主观题减少。增加考试的区分度,考生的分差将会进一步拉大。

3.阅读量增加,阅读文体增多,备考范围也将随之扩大。2017年后变化最大的将是阅读。

4.试卷整体难度将保持稳定,难度不会因为增加阅读而降低,试卷文字量会增多,留给考生思考的时间将很紧,试题将会着力考查学生在快速阅读背景下的信心筛选、整合归纳,综合表达等语文核心素养。

5.诗歌鉴赏极可能变为一道选择(五选二),一道主观题。理解性的、诗歌表面的内容分析放在选择题里考,提高主观题的含金量。诗歌鉴赏今后将会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6.考题中增加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核内容,会继续像2015、2016年那样在文言文中集中考查。

7.命题选材立意突出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特别在现代文阅读材料,语言运用材料的选取上更加突出。

三、高中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1.教学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考纲变化,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能力为本和学科素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要教“真语文”而不是教“高考”,应多做思维型训练而不是海量做题。

2.务必上好阅读课和写作课。坚持语文教学中阅读与表达的双轨模式。阅读教学要全面化,重点训练学生阅读习惯,要训练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五种文本阅读完毕,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和整合各类文本信息,并学会鉴赏和评价。表达要改变以往只重阅读课而轻写作课的严重教学弊端,注重写作教学,从研究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出发,就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主旨、技法等方面进行循序渐进式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对材料的思考、辨析能力,并从材料中去感悟自己擅长写的一个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写作,展现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与思考。

3.重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梳理。梳理教材,巩固古代诗文知识。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点要全面归纳梳理;要特别重视在文言阅读语境中理解、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切忌太难太偏。

4.扩大必修和选修教学范围,优化教法。要将选修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小说学欣赏》等选修教材纳入教学范畴,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扩大学生阅读量,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和归纳能力。同r要注意对教材的取舍,切不可求全责备,力量平铺。优化教法,不必拘泥于范文的精讲和训练,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和较好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5.把基本题型训练贯穿于平时教学训练之中。即要在平时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训练。不断扩大成语积累训练;病句训练要准确、典型、有区分度;衔接题的考察要注意语境义的推敲;图文转换的训练务必准确、明晰,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猜。名篇名句要通晓其意,理解背诵,强化默写。对于新增的名句名篇的篇目要加大关注力度,宽备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