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活力在基层

活力在基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活力在基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活力在基层范文第1篇

红歌,诠释了一段不朽的历史,体现了人生崇高的理想与信念;能够引起人们心上最朴质的共鸣;红歌,深深地扎根于红色的土壤,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红歌,是中国革命历史真实的写照,是激励我们继续奋斗的号角!唱响红歌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建党90周年历史的回顾。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为了让广大同学铭记这段历史,让我们一起唱响峥嵘岁月,让红色歌曲唱遍全中国。

二、活动主题:歌唱祖国,红歌飞扬

三、活动目的

经典红歌是中国发展中,不 同历程的浓缩记载。通过让同学们学习和轮流演唱多首经典红歌,让同学们从美妙的歌声中回忆与缅怀祖国成长的风风雨雨,感受祖国的伟大。希望通过此次大赛, 增强学生心中的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情感,让他们知道爱国、爱家、爱他人,并在日常的行为中努力践行,为之不懈追求。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仲恺南区羽毛球场

六、参加成员:高分子092团支部全部成员并邀请全校师生

七、活动前期准备

1.前期宣传

摆摊面向全校师生宣传,招募志愿者一同参与

2.摄影员

设置摄影员一名

3.主持人

选出两名主持人

4.邀请嘉宾

提前邀请班主任郭清兵老师及助班朱少雄师兄、陈如珠师姐作为此次活动的嘉宾

5.事先通知全班同学及所招募志愿者活动时间和地点,班上有兴趣的同学在班长处报名登记下名字和所唱红歌歌曲,

6.通知班上所有班委(12名班委)每人必需准备一首红歌演唱。

7.提前一星期通借场地、租用设备。

8.设计并打印节目流程。

9.场地布置

设置嘉宾席,嘉宾席在前面,支部成员坐在后面

10.设备准备

麦克风2个、音响一套、凳子35张和桌子两张、笔记本电脑一部,插排若干个。

八、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词,介绍此次活动的主旨和希望。(20:00~20:15)

3.前半部分歌手依次上台演唱。(20:20~21:00)

7.团支书、班长及老师一次发表总结。(22:20~22:45)

8.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组织支部成员收拾现场。

九、人员安排

主要工作

负责人

前期工作

收集歌曲

林娉婷

邀请嘉宾

赵琪伟、刘翠玲

借场地及设备

郭广智、申光

打印节目流程及歌词

邓剑凤

当天活动

布置场地

方春穗及班里同学

主持人

杨聪、邹海燕

出席嘉宾

班主任和助班

活力在基层范文第2篇

为全面了解我市基层社发展现状,深入思考基层社发展前景,结合省社统一安排,市供销社近期对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社组织、人员、资产、经营、改制等多方面的情况采取通过填制报表、重点考察、与职工座谈等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客观、详实的调查。调查情况表明,2010年以来,各县(市)供销社按照省社的安排部署及保市社27号《保定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文件要求,不断加快基层社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积极发展基层社新的组织形式,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已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状:有喜有忧

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基层供销社23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102个,庄稼医院127个。基层社已完成改造、改制的102个,新增营业面积38850平方米;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4个;兴建各类市场6个,交易额25080万元,实现利润245.6万元;建立县级“农合联”分会3个,领办、兴办种植、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20个,共发展社员11752户,辐射带动农户84459户,吸纳社员股金15515.6万元,年经营额达59451万元。全系统各基层社中,喜的是:有一部分在改制、改革后,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不仅使供销社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层社的经济效益,树立了供销社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而且为参与、引导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忧的是:相当一部分基层社仍停留在资产保值,维持生存的状态;还有一小部分已是名存实亡,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进入或完成破产程序。

二、成效:作用明显

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各县(市)供销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发展特色、壮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基层社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新型基层组织。特别是通过积极整合现有组织资源和网络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拓宽了发展空间,使基层供销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抓机制创新增实力。基层社经营机制的创新是基层社改造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市按照“ 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则,分类进行了实施,促进了基层社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了基层社的实力。

1、走资产开发,盘活有效资产的路子。对处于黄金地段的基层社应本着“有效资产有偿经营,无形资产活化运作”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改造经营设施,创办供销社农村集镇超市、配送中心和各类交易市场。一是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吸收社会力量联合开发,共同受益;二是对基层社资产出让一块,做旺一块;三是县(市)社直接投资,逐年收取回报;四是由开发商垫资开发,基层供销社逐年还款等形式,加快了整合、改造经营设施和网点步伐,增强基层社的实力。

2、通过资产置换、重新组合等形式,走调整建制的路子。一般采取小社并大社、强社并弱社或强社托管小社等方式来改造基层社,同时按经济区域组建中心社。

易县供销社2010年资产整合工作实现了基层社全覆盖。十一个基层社整合完毕,更新改造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增值近千万元。随着设施更新,达到了安全、美观的经营需要,有160多名职工回归就业,企业的资产收益明显增加,如良岗社每年的资产收益8-9万元,比整合改造以前增了一倍多。

活力在基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李晓菁(1979-),女,辽宁东港人,广东药学院人事处,助理研究员;李卫东(1962-),男,安徽金寨人,广东药学院人事处,教授。(广东?广州?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广东省高教学会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GJB12506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08-01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是高校学术组织纵向结构中承担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职能的最低层次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已无法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大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需要。于是改革、创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以适应高教改革和大学自身发展需要,成为近年来高教各界特别是各所大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领域,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目前地方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生存状况而言,与国家重点院校相比,普遍存在形式趋同、结构单一、职能褊狭、运行不畅、缺乏自、缺乏活力等主要问题,需要地方高校加快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激发基层组织的学术活力,建立与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一、地方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主要目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1.主要目的

通过改革建设改变我国地方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存在组织形式单一、功能弱化、运行不畅等问题,建立与地方高校办学现状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基层学术组织形式,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创新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

2.总体思路

对原有的以教研室为主要形式的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优化重组、改革建设,建立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教学或研究为主导、以学术为核心的系或研究所,形成相对体制性、结构性的优势,实现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

3.基本原则

基层学术组织的设置要有利于凝练学科方向、充实学科内涵,有利于培育创新团队、增强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基层学术组织的设置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各学院(部)的办学基础不同,学科性质各异,不以统一模式设置基层学术组织,立足学院(部)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同时也鼓励创新、先行先试。

二、地方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实践

1.基层学术组织的形式和任务

(1)基层学术组织是在二级教学单位下设立的组织教学、科研等业务的基层机构。包括系(教学中心)、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形式。根据教学单位实际需要可以只设系(教学中心)、研究所(研究中心)或同设系和所,或暂时保留教研室。

(2)系(教学中心)的任务是主要承担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研究所(研究中心)的任务是主要承担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任务,同时也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实行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后,教学工作由系(教学中心)或研究所(研究中心)承担或者系(教学中心)和研究所(研究中心)共同分担,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完成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的组织、管理以及专业建设等工作主要由高校统一领导、规划和设计,二级单位负责具体实施。二级教学单位组建系(所)要特别注意与组建创新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结合起来,相近或互补的二级学科应尽可能安排在一个系(所)内,必要时在系(所)内成立教研组或研究室;相近或互补的本科专业一般应安排在一个系内。

2.基层学术组织的设置条件

以本科生培养为主且依托学科实力较弱的专业设为系,系一般按学科目录的一级学科设置,基础学科可按学科目录的二级学科设置。研究所(研究中心)一般按学科目录的二级以上学科设置,人数较多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可以分设为若干课题组或研究室(研究所)。系的设置条件为:有正式批准的本科专业(基础学科可无),有较好的教学条件,有结构比较合理、数量基本充足的教师队伍。研究所(研究中心)的设置条件为: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方向,有5名以上在职在岗研究人员,构成相对稳定、结构比较合理的研究队伍,具有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能力。一般不能重复设置研究所。同一个研究所可以实行双重领导。承担基础课的教学部、教学中心、实验中心要利用此次基层组织建设的契机,以有利于整合现有物资和人力资源为目标,进行优化重组。一般不允许将担任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分散在多个基层组织当中。

3.基层学术组织的成员构成

基层学术组织的成员有本院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构成。每位成员的人事关系只能隶属于一个系(教学中心)或研究所(研究中心)。系(教学中心)中的人员应以专业方向组成若干教学团队(教研组),以团队为单位承担教学任务。研究所(研究中心)的人员原则上应组成一个整体学术团队,人数较多的也可以分为2~3个团队,研究所(研究中心)是组织申报和承担科研课题的基本单位。教师可在不同的基层组织兼职工作,但其管理关系必须明确隶属于某一个系(教学中心)或研究所;其他研究人员和秘书、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在读研究生、进修人员等都只能属于一个基层组织。

活力在基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化取向改革 营销团队

基层是企业的根基。基层服务站作为企业的一线组织机构,承担着客户服务、市场开发、消费引导、专卖监管的主要职能,是卷烟营销的主阵地和市场管理的桥头堡,如何将基层服务站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更好的服务市场、服务消费者、服务社会,是企业在推进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项关键课题。

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要坚持“面向市场、着眼规范、强化管理、内生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精益型、规范型、便民型、活力型、发展型“五型”基层服务站,突出基层服务职能,建设一流基层窗口,增强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打造“精益型”基层服务站。深入贯彻“管理抓改革和精益”部署要求,紧扣“精益管理做除法”和人、事、法三要素,围绕服务站发展规划、专销协同、内部管理、费用控制等重点内容,将“少投入、少浪费、多产出、多节约”的精益管理理念延伸至每项工作、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逐步建立“人人参与、多方联动、层层落实”的精益工作格局。有效运用精益管理工具,努力摸清工作运行中的浪费点及存在的差距,建立完善问题、短板跟踪反馈和整改落实机制,不断提升精益化管理工作水平。结合开展精益课题、QC小组、“金点子”、成果推广等自主创新活动,引导基层员工立足自身岗位业务“求新、求变、求突破”,以小改进实现大提升,实现由“要我精益”向“我要精益”转变。

打造“规范型”基层服务站。以“制度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引导基层人员牢固树立“规范、严谨、自律”理念,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度,严格按制度、规定、程序办事,坚决杜绝“重制定、轻执行”现象发生。按照“界定清楚、简繁得当”和“管用好用实用”的原则,健全完善服务站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明确工作导向、规范工作流程、保障工作落实,切实提升专销人员执行力、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加强规范经营学习教育,以严格执行“六条禁令”为主线,密切客户经理、稽查员、内管员专销协同配合,建立信息互通和例会交流机制,有效落实内管外打举措,严格督导、严肃问责,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坚决遏制真烟异常流通,促进规范经营“全面规范、一步到位”。

打造“便民型”基层服务站。按照“发展同向、工作同心、服务同步、利益同体”的要求,建立服务站辖区市场管理服务一体化机制,为零售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实时化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效。实行稽查员、客户经理一岗双责、联动互助,密切关注客户经营需求、卷烟价格执行、卷烟异常流通等内容,做到信息同步掌握,行动步调一致,坚决查处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有效维护零售户利益。树立“规范化、人性化、细节化、亲情化”的行政工作理念,推行行政许可服务窗口“一口受理、限时办结、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提升许可证办理效率和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民,方便群众,积极构建客我和谐新关系。

活力在基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营管理,精细管理,基层

当前,油田企业面临低油价寒冬,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内需回升缓慢,油田企业经营形势非常严峻。面对新的形势,基层要更加突出效益观念,切实增强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应对力,进一步强化基层经营管理,把经营压力传递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节点、每一名员工,全面提升基层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基层经营管理有序运行,健康发展。

一、构建基层精细经营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构建基层精细经营管理模式利于提高市场敏感性,增强效益意识。构建精细经营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站稳市场、提升经济效益。对基层来说,当前要把扩大市场、提高效益放在第一位,要通过强化经营管理来进一步提升基层经济效益。因此,基层要牢固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发展围绕效益来布局,挖潜围绕效益来开展,业绩围绕效益来考核,始终把提高效益放在首位,“眼睛向内挖潜力,眼睛向外找机会”。

构建基层精细经营管理模式利于激发基层机制活力,增强质量意识。推动基层经营管理有序运行,实现基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职工群众的幸福安康、基层的和谐稳定。党的十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对基层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新形势下,基层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适应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激发体制机制创新活力。要牢固树立“效益至上”的经营理念,完善经营管理办法,注重探索符合基层发展的经营管理新模式,抓牢经营管理主线不放松,将经营管理的压力传递到每一名职工,全面提升基层经济运行质量。

构建基层精细经营管理模式利于促进基层有序经营,增强危机意识。构建精细经营管理模式是促进基层化解危机、促进有序经营、确保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油田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持续下滑,对基层来说,必须做好长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充分准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认清形势,辩证对待“危”与“机”,学会在危中求机,努力转危为机,坚持争先创优、追求卓越,努力造就一流的队伍,实现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业绩,树立一流的形象,牢牢掌握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二、构建基层精细经营管理模式的几点对策

(一)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运行质量

深化精细管理。要把精细管理作为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习惯,融入到基层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要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做到“严、细、控”,“严”就是严格前期预算、过程控制和效益考核;“细”就是细化成本管理,细化考核指标,细化经济活动分析;“控”就是针对招投标、合同签订、结算付款、价格、质量等重点业务和重要环节,强化管控力度,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要坚持“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宗旨,进一步加强内控建设,细化成本管理,积极构建适应基层发展需要的全员成本精细管理模式。

强化制度建设。制度如渠,行为如水。渠道怎么设,水就怎么流。制度建设是一个制订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要建立各层级覆盖全面、衔接有序、程序严密、流程清晰的自上而下的标准化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还要对各项制度实行动态化管理,对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制度,要及时进行修订,以提高制度的时效性,推动经营管理工作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经营,依法提供管理和服务,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可以减少基层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同样也是为基层创造效益。合同管理是基层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基层经济利益目标的重要载体,要始终坚持严格合同签订和履行管理,在健全完善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和合同档案管理制度,所有签订的合同做到条款清晰、权责明确、程序严谨,避免责任条款不清而造成纠纷。

推动挖潜增效。要树立“节支等同增收,修旧就是创效”的观念,增强干部员工创新创效、增收节支的意识,培养员工勤俭节约、挖潜增效的习惯,营造全员实践挖潜、实现节支的良好氛围。要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把减支增效、节支减费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将生产经营的压力传递到每一名职工。

(二)健全完善精细管理考核体系

要按照“重点突出、综合考核,核准基数、严明奖惩”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好经营管理考核体系的杠杆作用。在指标体系的设立上,要按照促进基层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将指标体系分为主要责任指标、指导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三个级次设立,涵盖经济效益、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赋予每个指标级次相应的权重分值,在分值上体现考核的重点导向。在考核兑现上,要据实出发,剔除突发因素和上层调整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严考核、硬兑现。

(三)激活基层精细管理运行活力

要优化资源配置。从目前用工现状来看,用工总量富余和结构性缺员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入口狭窄、出口不畅制约了职工队伍的新老接替和良性循环,同时,单位之间劳动力调剂不畅,限制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必须坚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配置。“规范”就是围绕贯彻落实新的劳动合同法,下决心清理清退部分临时用工,规范内聘职工、基层员工的劳动关系,逐步做到依法规范用工。“配置”就是综合利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建立能进能出、有序流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健全完善满足一线正常用工机制,探索建立促使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用好、用活人力资源。

活力在基层范文第6篇

今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培养下,我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力求在工作上有更大进步,在党性修养上全面提高,在党员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作一名村支部书记,团结带领一班人和广大党员群众,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支部书记的职责规范自己,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要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使我们村党员管理越来越成熟、党员队伍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

一、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

1、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好“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党员教育是主阵地。要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依托“”“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充分利用生产组长,妇女组长,党小组长的带头作用,不仅自己学习,好要做好自己网格内的党员一起学,定期汇报学习情况。做好党员的量化积分工作,要让每个小组看到自己的成绩,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学赶超的干劲。

2、村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 ,抓创先争优,塑良好形象。村两委干部要公道正派,待人平等。村两委党员干部源自基层,经常和群众打交道,农村的各项工作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牵涉到家人、亲戚、朋友。这就要求村两委党员干部应当以公平公正为标尺,明辨是非,公私分明,绝不能优亲厚友、冷眼群众,敢于打破情面,一碗水端平,决不能徇私情。

要心系群众,用心办事。我作为农村党员队伍的“带头人”,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作为日常工作的宗旨,既要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又要能站在党员干部的位置做示范,积极为群众服务,做群众的贴心人,树立勇于担当负责的村两委干部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党建特色不够突出,活动缺乏多样性。基层各项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大部分干部疲于应付,缺乏活力,导致深化巩固党建工作比较吃力,活动无特色创新不够。

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紧密。在新时期对如何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到村级各项业务工作中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基层党建活力等方面探讨研究的不够深入,还存在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发生脱节、冲突或者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活力在基层范文第7篇

(一)管理方法过于单一、落后在目前很多基层事业单位中,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行政化趋向严重,官本位意识和官本位体制得到了强化,造成了基层事业单位冗员、机构臃肿等问题,形成“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人事管理困境。因此,只有创新人事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才能够满足基层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做好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二)管理内容上未能体现开发、培养和使用的核心环节事务性工作强、战略性成分弱,是目前我国基层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基层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机构局限于事务性工作的管理,过于重视对“财”和“事”的管理,忽视对人的管理,业绩的考核、职称的评审、工资的晋级、人员的进出等事务性工作成为人事工作者的主要管理内容,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缺乏系统性,不能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仍然滞留在传统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尚未成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共同理念,不能充分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基层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形成开放性的管理体系很多基层事业单位仍然抱有传统的人事管理思想与观念,“单位人”,“大锅饭”的思想普遍存在,员工单位终身制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员工单位终身制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阻碍了组织内外人员进出的渠道,不利于提高基层事业单位的竞争力。未来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组织内外的人员要得到合理的流动才能够增强基层单位的活力,只有通过合适的人才流动机制才能够体系人才的价值。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开放式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基层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基层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创新举措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人才是第一位”的管理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引进人、开发人、用好人,让每一个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价值。新形势下,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部门要树立文化品牌的理念,弘扬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文化,统一干部的信念、追求和思想,满足基层事业单位干部的精神需求,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发展组织文化,培养团队精神,使个人发展目标与团队目标相一致,使干部与单位得到共同发展。要积极营造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基层事业单位组织文化,为事业干部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做好文化品牌建设;要实行民主的人事管理模式,使基层单位干部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来,丰富工作内容,实行有弹性的工时制,增强事业干部的主人翁意识。总而言之,要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就必须搞好基层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为事业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以一流的待遇培养、开发、引进人,以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财富,以一流的财富支撑一流的待遇”的人事管理目标,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统一事业干部的思想与认识,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和单位的凝聚力。

(二)选人机制的创新

选择人才、留住人才是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事业单位干部通常采用面向社会选拔的人才聘用机制,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由上级部门统一调配、任命,对于自聘职工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规范。在人才聘用的方式和方法中,从现有职工中择优录取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以避免单位应用能力考核,对培训进行有效性评价,确保培训达到企业预期的效益。对于参训合格人员,企业应根据管理考核机制予以相应的经济激励。

2、社会应广泛开发教育资源,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术业有专攻,为提高培训的经济效益和效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企管人员职业英语培训。时下社会培训机构多为小型企业注重利润,因此热衷举办各类热门英语考试证书班,培训学员考试通过的技巧,耗时短、见效快。这就形成企业需求与社会培训机构的供应脱节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出发。首先,应广泛开发教育资源,比如高校师资。以扬州市为例,所有在扬高校均具有工科背景,高校英语教师长期从事相关专业英语教学研究。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具有深入企业工作实践的经历。他们能够更好的领会企业及行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英语要求,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及实施教学。笔者曾针对扬州某一企业需求,设计利用我院的模拟实习基地,对参训人员进行现场授课实践,既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又能让企管人才现学现用提高教学效果。这一方案实施的主客观条件,是普通培训机构无法实现的。第二,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鉴于中小型企业单独投资职业英语培训的成本巨大的情况,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调研相关中小企业需求,对口设计职业英语培训,做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助推器。

3、培训机构应合理设计培训内容体系

培训机构在设计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内容时,应充分调研企业岗位需求、行业国际化市场发展信息,敏锐洞察各企业、行业的文化特征,提炼职业岗位典型的英语工作任务,形成有企业行业国际化特色的教学方案。同时,培训机构应谨慎挑选合适的师资,采用项目化实践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各种条件创设模拟英语交流工作情境,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提高企管人员的英语主体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应用能力。培训考核以考核学员能够完成典型英语应用工作任务为标准,提高他们职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效果。

三、结语

活力在基层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团支部 活力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95-02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在网络背景下,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逐渐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要求团组织能够积极运用新媒体,并将其和文化、艺术、时尚等元素相结合,充分发挥出青年人内在的本能爱好和追求,让共青团鲜活地、有水准地、深度融入青年之中。新媒体可以对高校的团支部活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通过与共青团工作的结合,不仅能整合团的工作资源,还能增强共青团工作的互动性,提升高校的团支部活力,促进高效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校团组织新媒体运用的现状

如今,对新媒体、对高校团组织的研究都着力于共青团组织全面运用新媒体的思路和理论思考,对高校,特别是基层团支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较少,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够,对基层团组织的指导意义不大。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和工作形式较为单一,团员积极性普遍不高,活力还不够,缺乏自主性与创新性,团组织没有充分运用最新、最贴近时代背景的途径去开展共青团工作,提升基层团支部的活力。

在对广西高校团组织运用新媒体的调查中,新媒体对团组织带来的正面影响多于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最为直接的代表,可以通过对新媒体的接触,了解当今最为新鲜的话题,而通过新媒体推出的个性化服务,例如BBS论坛,就能够让团组织对活动进行总结规划,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个性风格得到发挥。毕竟现如今大学生离不开新媒体,团组织更是如此。

二、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意义

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团组织积极运用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开展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共青团工作的时代性,使团组织更好地融入了广大青年之中。利用新媒体创新团的组织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效率,依托新媒体创新团组织生活方式,不断扩宽学校共青团工作领域,扩大基层团支部工作影响力,提高高校团支部的活力。[1]高校团组织新媒体的运用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和战斗力,锤炼基层团干部队伍的时代要求,促进了高校团组织实践育人的载体和形式的不断创新,推进了高校团工作的科学发展。

新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表达方式、聚集方式和接受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共青团的整体工作,科学的地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采用网络性的方式开展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力,一直是各级团组织高度关注、努力探索的问题。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团支部处在一个核心和基础的位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潮流,加强高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团支部活力,更好地把青年吸引和团结在团组织周围,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主要任务。

作为基层团支部,高校团组织要认证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目标,运用新媒体搭建组织动员和活动的新平台,主动地与新媒体开展合作,积极整合现有共青团工作平台,充分融入时尚和新媒体元素,大力运用新媒体构建工作渠道、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进入21世纪后,电脑网络的影响不可小觑,而团组织已经适应了新媒体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团员身上也体现了出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毕竟处于成长阶段的团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能否做出正确的抉择是高校共青团必须关注的问题。而团组织通过新媒体,例如论坛、QQ群等,可以探讨思想上的一些问题,让自己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情绪,能够促进团组织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的团组织通过新媒体,能够让团员更多的靠近、贴近与体验社会,让他们与社会生活无缝接轨。[2]

三、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途径

(一)团干部自身的素质建设

新媒体时代,要想提升团支部活力,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提高高校团干自身的素质建设。做好新媒体和文化工作,对团干部自身的政治素养以及理论素养有一定的需求。高校共青团干部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将自身的政治敏感性进行提高。这样才能更加敏锐地观察到团组织中团员的思想动向,在掌握团员的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团支部活力。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就无法在与团员的交流中对大学生进行方向的指引,就会让团组织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甚至走向错误的方向。高校团组织的干部要通过多种多媒体手段,对一些有效、便捷的方式,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及时掌握时事动态,及时关注新媒体的更新,多注意沟通,只有积极的沟通,才能更加了解时事动态,才能更加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建立新型思政平台

高校团组织要想发挥团支部活力,需要充分发挥QQ、手机飞信、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建立新型的思政平台,进一步扩展学生工作的新局面。根据调查发现,高校中90%以上的学生都在使用QQ、飞信、微信等聊天工具,这是大学比较重要的聊天交友方式,只有充分重视,才能正确引领团支部朝着优良的方向发展。高校团组织要对聊天工具进行运用,注重QQ、飞信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可以建立团员的交流群,让团员在信息群上进行充分的交流,组织团员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这样还能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复发挥新媒体的辐射力、影响力以及渗透力。

(三)加强阵地建设,占领“桥头堡”

高校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开展团支部活动,要达到提升活力的目的,需要坚持目光长远,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增加团总支和团支部的新媒体阵地建设。要占领高校共青团的“桥头堡”,建立新媒体下的团支部分支。新媒体时代下的团员有着广泛的爱好,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于严苛,可以创造更加优异的条件,让学生创建自己的领地,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例如,利用新媒体,团委可以开设一些网站专栏,收集社团的微博群,这样就开发了小活动阵地,并通过团委的指导,让社团的建设更加精良。[3]团支部也要占领门户网站的论坛,例如百度贴吧等,但是不能进行“简单粗暴”的强制删帖,而是通过引导、主动疏导来增加团支部的活力。

(四)多样化的沟通方式

基于新媒体的背景下,可以通过E-mail和博客的撰写,来丰富高校团支部学生的工作经历,让自己能够有成长轨迹,记录生活、学习,让体会变得更加深刻。此外可以将学生工作扩展到网络之中,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让网络对高校团支部的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在调查广西高校团组织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案例,2009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孙某某,因为自制力较差,对网络游戏十分热爱。他没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在大一刚刚结束时就有4门课程没有及格,学习成绩也是排在班级倒数几名。这时候就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通过E-mail、QQ等方式,让团组织与该学生进行沟通,这比传统的交流方式更得当,也能够让学生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机会,在心理和学习上都有积极的态度。而该同学在团组织的带领下,成绩得到了提高。

如何在基于数字和网络平台的彩信、微博等新媒体条件下,有效地向青少年传播声音、传递服务、传送活力,切实增强团组织对青年大学生的有效联系、有效服务、有效凝聚,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成了新时期高校团支部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团支部活力的关键指标。

[ 参 考 文 献 ]

[1] 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2] 陆全华,吴加权.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