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得道者多助

得道者多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得道者多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得道者多助范文第1篇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个将军不可缺少的品质是刚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得道者多助范文第2篇

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26、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7、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28、王顾左右而言他。

29、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3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3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0、其进锐者,其退速。

4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43、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4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6、食色,性也。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5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5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56、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5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64、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r也。

6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6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8、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7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2、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7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4、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7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得道者多助范文第3篇

一、有效诵读文言文

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

文言文教学中有很多生僻晦涩的字,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能够将生字难字的正确读音标注出来,而最有效的预习检测就是有声朗读。

在新课学习之初,我会挑选班里一位平常朗读水平稍好一点,但学习成绩一般甚至靠后的学生来朗读,这样在他流畅而响亮的读声中,其他同学会很快发现和自己预习不一样的地方。个体的同学会发现朗读总有疏漏之处,教师要发动所有的学生在同学的朗读中将本文所有的重难点字词发现,然后,都在全班学生的视野中板书(多媒体更高效)出来。同时,在学生的点评中,这位学生尽管所读别字较多,但是因为自己的朗读水平很好而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就会增加学习的信心从而取长补短。

2.再读理解文章

第二遍朗读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语气适中,能基本把握朗读的节奏,这一次可以选择自愿朗读。之后学生进行互评,在这一阶段的朗读中很多学生很有自信的去读,在互评中会得到更多的肯定,同时,要求学生的点评必须有理有据,而在这些理由的阐释中就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朗读的高层次感悟。

3.三读自主发挥

这一阶段的朗读是在前两次朗读的基础上,同学们会有一种挑战也会有一种参与乐趣。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公输》的时候,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选择了四个学生分别是:公输盘、墨子、楚王、旁白。第一遍的时候,扮演楚王的这位学生不但没有别字而且停顿也相当到位,但是学生在互评的时候就说:“虽然他读得流畅并且停顿也很好,但是对楚王前后的语气把握不好,前面作为一个王者,他说话至少要有霸气些,但最后一句,他明明是害怕了,但是又用掩饰的语气没有读出来。”我问大家:“赞同这位同学的点评吗?”大家都点头称是。我说:“那么谁能再来当一次楚王,为大家精彩地表演呢?”立刻有男生将手举起。其后的朗读效果自不必说,而学生也在朗读与互评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有效的点评不同层次的朗读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主动的体味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为下一步文言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利用游戏自学文言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充分利用游戏机制。我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合作学习,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参考书、合作组员来按照“信、达、雅”的方式来翻译课文。时间到,同学们只能拿自己的课本来回答问题。并且书中只能标注重点字词的翻译,不允许成段成段的译文出现,不同的翻译效果给予不同的分值,而后对本文的主要的文言现象发现一处加一分。什么都不会的一人次扣一分,违规者一次扣两分。下课后每组的最后得分将是本组成员每位学生的附加操行分。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喧闹不止”。四人小组合作的很愉快,连平时不怎么懂文言文的学生都开始参与并认真的翻译起来了……。在寻找本文文言现象的时候,有些同学竟然将本文的字词结合以往学的文言文字词的不同解释归类出来了。游戏的机制,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讨论理解文言文

《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对文言文的教学亦是如此。

历史的变迁使很多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文在现实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但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却能带领学生对文言文挖地三尺,深入其中。而语文教学最好的问题设计之一自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

在教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话音刚落,两个答案就迎刃而出,面对这两种答案我没有及时给与评断,而是继续追问:“你的理由是什么,看谁的理由能让我们诚服?”一时间,同学们的理由都开始围绕着课文展开了。一方说:“我的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首先课文的题目往往就是本文的中心,而文章的结尾又一再的阐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论点。所以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另一方说:“题目是什么并不能足以说明中心论点是什么,而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领了文章的第一段,第一段的结论”固国不以……不以兵革之利”就一再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是‘人和’的一个具体议论。”刚开始,学生还举手等我叫姓名才开始阐释自己的理由,三分钟过后,直接忽略我点名这一环节,一方说完另一方就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开始阐释自己的见解,我一直作为一个旁观者聆听。直到书中所有的理由都被他们利用完了的时候,一男生的手还在高高的举起。站起的同时手中高扬小练习册,对着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把小册子打开到47页看第7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刚刚大声的念完,下面的学生就说了:“教师说过答案也有错的时候。”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接话……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像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是超乎你的预测的。而那种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所得又是那么的让人快乐。

四、以古度今——升华文言文

文言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去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史为鉴,用古人的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今天青少年的成长之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述的哲理贴近生活,走进现实,步入学生的心灵就显得尤为可贵。

如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我以一个学生周记的内容导入“这个周末我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周记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玩笑的过程中好朋友无意间的一句话让她觉得很伤自尊,于是自己难受的时候彼此之间的友谊也发生了裂痕。让学生来谈谈这件事情,同学们从这个学生的自身角度说需要大度一点,而且别人是无心的,更多的同学则从好朋友的角度考虑说: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即便是好朋友和亲人之间也需要。“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那么说话也是一种艺术,如何使得“忠言顺耳也利于行”的效果,大帅哥邹忌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的……如此这般,将文章的中心内容以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的心理所需联系在一起,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并且对课文的探索饶有趣味。

得道者多助范文第4篇

关键词:神蹻;得道之道;忧患意识;得道主体现;孤独感

目前学术界研究汉画像的专著及论文有很多,但对汉画像中早期道教神蹻的专门细致解读阐释却并不多,相应的专著或论文也很少。而神蹻是汉画像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蹻”,也称“矫”,是古代道士们借以上天入地、交通鬼神的神物或脚力。早期道教中神蹻主要有龙、凤、虎、鹿、鹤、鱼、天马等。关于神蹻的功能,东晋葛洪《抱朴子》内十五说:“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而《道藏》对神踌的神性功能说的更谓详尽:“大凡学仙之道,用龙矫者,龙能上天入地,穿山入水,不出此术,鬼神莫能测,能助奉道之士混合杳冥通大道也。”“龙矫者,奉道之士,欲游洞天福地,一切邪魔精怪恶物不敢近,每去山川洞州府,到处白有神祗来朝现。”这里比较详细地说到神蹻的功能。在被称为汉代百科全书的汉画像中有许多神蹻题材,虬龙奔虎,鹿驰鹤飞,鱼影飞跃,展示出斑斓浪漫充满想象的美好世界.也很好地诠释了道教长生不老、得道升仙等美好教祈。

中国道教的产生、发展、形成是一个比较漫长、复杂的过程,是多源的、多渠道的和逐渐靠拢而成的。它和先秦及汉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其中具有上天入地、交通鬼神的“蹻”,更是从多方面渗透、叙说着自己和先秦及汉的历史脉搏的关系,透露出相应的思想、文化的踪迹。可以说汉画神蹻有道教思想的直接影响,但更体现出汉人对现实长生成仙的不迂执,传达出汉人对得道之“道”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汉末之人深重的忧患意识、生命转化观念甚至源于时代社会危机、借助现实无以稀释、排解的社会性孤独感等的体现。

一、逆向性求道之道的体现

汉画道教神蹻是受早期道教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从东汉顺帝到东汉末年称作道教的始创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民众道教结社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主,是早期道教。汉画早期道教神蹻、龙、凤、虎、鹿、鱼、天马等祥禽瑞兽,其被作为能助人升仙的脚力,在汉画中大量存在并不偶然。道教主要以道家黄老之学为理论支柱.融合进古老的巫史文化、鬼神信仰、民俗传统、各类方技术数,囊括儒、道、墨、医、阴阳、神仙诸家而成。度世救人、长生成仙是其核心追求。神仙崇拜更是道教信仰的核心,是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教义的最显著之点秦汉之际.统治阶层便崇奉黄老道,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并为此展开了几次大的行动。据《汉书·郊祀志》记载:“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童女人海求仙采药。”汉武帝亦是崇信方士李少君,并亲自祠灶炼丹作金,并派方士人海求仙。在听信公孙卿黄帝铸宝鼎、泰山封禅、骑龙升天的传说后,汉武帝更是“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耳”,并举行了隆重的封禅大典。汉末数次疾疫流行,死者狼藉,国人流言鬼魅杀人,学者也以戾气害人解释鬼神灾异之事为阴气、鬼气。而早期道教以治病消灾为现实教旨和布道手段,把长生升仙作为长远的目标和宗教理想,使早期道教不仅在统治阶层、贵族士大夫圈中成为潮流.而且在社会下层劳苦大众中也广泛传播。道教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并迅速在汉末大兴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道教信徒已具有很强的普遍性,道教也具有很强的普及性的特点。正因为早期道教既追求长生升仙,又不把它作为一种即可完成或最终在生时实现的目标,调和了宗教现世功利和美好理想间的关系,使得道教深入人心.也使得广大教民能够并且愿意通过墓室的理想化建造装饰等来表达对长生不死、得道升仙的坚信,而不是过于迂执于现实长生成仙。汉画神蹻受道教影响是直接的、必然的、不容置疑的,汉画神蹻正是直接采源于道教的题材和教义。如汉画驾兽升仙在早期是没有的,直到东汉才蔚为大观。

汉画神蹻的广泛存在,实际上反映了道教信仰者、墓室主人及亲属等对得道成仙的一种理解和认识。道教主要来自于道家思想,是对道家思想宗教化的结果。也尊奉“道”,之所以成仙升天,而在于“得道”。“道”又是什么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道”具有源发性、派生性、控制性、神秘性的无法说清道明但又确实在起作用的,比如自然规律等那些东西就是“道”。想升仙要得到的也正是这个“道”。“道”如何得到?这恐怕是道教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以说,“道”法施展的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得道的过程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通过各种具体行为的实施、通过对具体自然万物的“合一”的过程自然而然达到的。或者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寻“道”的过程,就是依着逆万物而生的进程进行求索的过程,具体说来是从自然万物到三到二到一最后得道的过程。得道之后,便具备了“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神力,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道教得道升仙的方法或捷径主要有三种:其一,隐逸山林静洁胜地,操琴习练,吸日月之精华。收百川之灵气,抱神以静。正如《太平经校注》卷十八至三十四“合阴阳顺道法”所言:“静以生光明,光明所以候神也”。其二乃借助龙、马、虎、鹿等神性动物作为运载工具而升仙。其三为通过服食丹药、灵芝、甘露等神药成仙。神静而致阴阳相合,龙、虎、鹿等皆在传说中具有神秘、长生、超常神力等特性,如《楚辞·哀时命》中“仙人骑白鹿而容与”即说明了鹿是伴随神仙左右的神物或具有升仙功能的神性;《烈女传》有云:“苏耽与众儿俱戏措,常骑鹿,鹿形如常鹿,遇险绝之处.皆能超越。”也记载了鹿具有超常能力。丹药、灵芝、甘露也具有自然、长生、纯净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和人们所认为的“道”的某些属性相吻合或接近。这些方法或者捷径正体现出寻“道”的逆向性的特点。第一种方法因为全靠身心修行操作难度较大,不具普遍性。而服药长生升仙的有效性,也只是为众人道听途说。并没有得到哪个人的真正印证.再加上炼丹非一般人能够掌握,服药也非一般人都能吃得起的。“凡人成仙得道,有两种离世升仙的途径.一为,P.解(遗弃肉体而仙去),一为白日升天。”而且,据《太平经合校》记载“尸解之人,百万之人乃出一人耳”,“白日之人,百万之人,未有一人得者也”。白日之人百万而无一,“尸解”成了众多人看得见希望、可以追求的目标。驾兽升仙成为众多寻道而不得道之人的最后途径或多数人有相应能力期望的途径。画像石墓葬主要集中在贵族士大夫和商人阶层,便是明证。汉画像石多在墓葬中使用,画像石中仙人驾兽或驾兽飞升图像的大量出现也便不难理解了。所以汉画早期道教神蹻的广泛存在,实际上正体现出人们对得“道”的原理和途径的思考和认识,是对道教“得道之道”求索的结果,寄予了汉人死后得道的深切期望。

得道者多助范文第5篇

对待矛盾,班主任绝不能“和稀泥”,不能对矛盾的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矛盾冲突的双方都有责任,可矛盾也有主次先后,责任更有轻重大小,这些无论如何都得说清楚。案例中,徐老师利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引出这次的“干群”冲突,借题发挥趁机教育,实际上却是把板子先打在了班长身上,将其定性为“失道寡助”,这实际上却有失公允。事实上,这次冲突的最初起因是因为一部分学生没按要求把椅子放在课桌上。是他们置班长先前的多次要求于不顾违规在先,才有了班长一时气愤工作方法失当导致行为过激在后。所以说,这次冲突从表面上看是因为班长的独断专横行为过激导致民怨沸腾众怒难犯,实质上却是班级管理中制度的立与破的对立。所以,论起责任来,最先“失道”的是那些视班规班纪于不顾的学生,而非班长。

孟子他老人家两千多年前所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说的是国家管理,这里的“道”是指仁政。而具体到班级管理中的“道”则应当是符合班级绝大多数人利益、约定俗成成为全班共识的班纪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有规矩就必定有规矩的执行者,就会有执行者与被执行者之间的矛盾。而处理这些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不仅仅需要“仁政”,更需要“铁血”。教育不是万能的,班级管理中“仁政”更不是万能的。众所周知,孟老夫子所提倡的“仁政”只能是相对的有前提的,不可能是绝对的无原则的。否则,无尺度“仁政”的结果绝对不会是富国强兵天下太平的“多助”,而是拘泥迂腐混乱亡国的“寡助”,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样,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绝对的“仁政”最终导致的结果也只能是班级的混乱不堪如一盘散沙最后无法收拾。所以, “铁血”和“怀柔”是教育的两极,缺一不可。而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而班主任的责任就是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全班之共识。

人心有私,就算人心无私,人与人之间也总存在观点上的差异,因此,作为几十个人共同体的班级有矛盾也就在所难免,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更是正常。做班主任的只能是尽最大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弱化矛盾,却无.法绝对杜绝矛盾的发生。而要减少、弱化矛盾,就要首先有完备的管理制度。法治社会建设讲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套用到班级管理上就是“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班级建立之初,由老师提议,经全班学生集体充分讨论通过,形成尽可能详尽的班规守则及相应的奖惩方案,并推选出几位有威信的学生组成执行小组,还可由全体同学签署诚信守规协议,以保证班规守则的高效执行。这样,因为有了充分的群众基础,执行起来会比较顺利。而且,具体的奖惩措施都是白纸黑字的写在那里,不再是某个班干部一时气急的自行决断,具体执行者也是几个而不是一个,这样矛盾的焦点就会淡化许多,不会再集中在班长一个人身上,有助于消除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隔阂与矛盾,避免矛盾激耳匕。做班干部的更要注重管理的艺术,讲求工作的方法方式,避免好心办坏事费力不讨好。比如,对于案例中那些“忘记”把椅子放到课桌上的同学,大可以在统计下他们的名字后,在以后的一定时间段内让其负责监督整理其他同学同样“忘记”整理的椅子。这样,一则可以让他们亲身体会一下班级管理者的不易,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体谅别人,二来更有助于他们养成自觉到位履行遵守班纪班规的习惯,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养成和同学之间的团结,一举多得。

得道者多助范文第6篇

课堂的趣味性,应该是紧紧关联课题,为解决课堂中的难题而采用的一种必要性教学策略。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趣味,在课堂中强加一些无关课题的趣味活动,比如课前让学生讲笑话等,虽然是为了活跃气氛,但是只是为活跃而活跃,所用的笑话与课题一点边都沾不到,显得牵强附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冲谈了教学主题。所以个人认为,课堂的趣味性应具有必要性,要有的放矢,不能仅仅局限于笑话之类的趣味之中。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是师生幽默生动的语言,可以是师生情真意切的朗诵,可以是师生妙语连珠的问答,可以是美观新颖的板书等等。

在《让语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一书中,作者龚如君老师指出:“教师要与语文课改俱进,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能‘调动学生、说动学生、震动学生’……”,我想,课堂的趣味性就是为实现“调动学生、说动学生、震动学生”这一目标的一个策略、一种表现方式。那么,如何构建趣味课堂呢,我就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提出几点认识与同仁共勉。

一、教师应具有的素养

1、做有激情的教师。每一堂语文活动,教师都要激情四射,真情投入。用真心去打动学生,用真情去激励学生,用激越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用饱满的情绪去熏陶学生,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让学生也充满学习的激情。

2、做个有心的教师。即要善于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注重平时生活中的趣味语言积累,比如有趣的语言游戏、有趣的影视、小品的经典语言,与时俱进的流行用语等等,以备不时之需。

3、做有智慧的教师。即具备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既要具有提前预设能力、恰到好处地预置好趣味活动,增强课堂活力。又要灵活应对教学活动随时会出现的一些课堂意外。如班上正上着课,突然教室门被外面疯打而摔跤的同学“嘭”一声挤开了。同学们对这意外都很吃惊,心思全部被吸引走了。老师可以这样说:“哎,谁叫本老师讲课太精彩了,外面的同学都能为之倾倒。”一句话幽默诙谐的语言,就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成功地、机智地化解一场课堂意外。

二、常用的趣味活动形式

趣味活动的设置应该要因课而异,因需而设。可以借助其他学科领域知识,如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科学、信息技术等来增强效果。主要分为几类:

1、体验式趣味活动。即制造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如在上《孤独之旅》一课时,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仔细体会课文中人物杜小康的感受,在讲到杜小康因故被迫辍学跟父亲去放鸭一节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当时的杜小康,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会有哪些情感与体会,再动情地读出杜小康说的那句话:“我不去放鸭,我要上岸回家……”有位同学读着读着就哭了。小说中的人物与学生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效果异常显著。

2、角色模仿或表演。即让学生饰演文中各个角色,通过表情、肢体语言等去理解人物心情、性格特征。特别是对课文中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等地方的理解很有效。比如在教授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一文中,我在引导学生体会孔乙己充满封建文士的迂腐气味的言行时,让学生分别饰演小说中的孔乙己与其它酒客,生动再现孔乙己给酒钱的动作——“排出九文大钱”及与众酒客的争辩的场景,通过学生的饰演,加深了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体会,为学生对小说主旨的体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有趣的课堂合作游戏。可以是两人的、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如词语接龙、击鼓传花、猜谜语、看一看错在哪、找一找哪去了、快问快答、今天我当老师啦等结合教学类别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

4、笑话或寓言故事。一般用在语文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它能通过有趣地将故事方式,迅速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5、班级辩论活动。针对课堂中学生发现的不同观点(一般是两三个最适宜),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群辩群答,通过相互辩驳、论证,最终找出最佳答案。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当老师提问文章的中心论点时,有的学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学生认为根据题目来看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争论不休,我不作评判而让同学们进行辩论。经过激烈的论证,大家一致认为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了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所以前句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辩论赛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它对促进学生口语表达力、语言敏捷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有很大作用。

课堂趣味性表现方式还有很多种,不管是哪一种,只要适合课堂需要,能真正起到“调动学生、说动学生、震动学生”都是可取的。

一堂课就如一部电影。好的电影,大家都爱看。好的课堂,学生都爱学。打造学生喜爱的课堂,是我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得道者多助范文第7篇

1 比喻:如:归心似箭、胆小如鼠、洞若观火、望穿秋水、草木皆兵、饱经风霜、逐鹿中原、半路出家……

2 拟人:如:天荒地老、青蝇吊客、天从人愿、形影相吊、莺歌燕舞、天诛地灭、眉飞色舞、风木含悲……

3 夸张:如:胆大包天、响遏行云、入木三分、垂涎三尺、火冒三丈、流金铄石、一步登天、七窍生烟……

4 借代:如:开卷有益、双管齐下、青黄不接、手无寸铁、大兴土木、片甲不留、不修边幅、化干戈为玉帛……

5 衬托: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无一失、沧海一粟、众星捧月、百里挑一、百闻不如一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6 反问:如:岂有此理、何足挂齿、何乐而不为、杀鸡焉用牛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7 对偶: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8 对比:如:少年老成、人弃我取、欺软怕硬、笑里藏刀、满招损谦受益、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9 引用:如:孤家寡人、有志者事竟成、三人行必有我师、小不忍则乱大谋、树欲静而风不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0 排比:如:彰明较著、生老病死、切磋琢磨、青红皂白、生聚教训、多快好省、怪力乱神、梦幻泡影……

11 叠词:如:堂堂正正、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兢兢业业、三三两两、鬼鬼祟祟、原原本本、熙熙攘攘……

12 互文:如:打家劫舍、争权夺利、诗情画意、文从字顺、字斟句酌、熙来攘往、油腔滑调、伶牙俐齿……

13 移就:如:铁面无私、怒发冲冠、热血沸腾、民怨沸腾、凄风苦雨、愁云惨雾、冷嘲热讽、春风得意……

14 拈连:如:民意、食言而肥、秀色可餐、捕风捉影、偷天换日、食古不化、搜索枯肠、吃一堑长一智……

15 省略:如:晓以利害、贻笑大方、引以为戒、燕巢幕上、不赞一辞、平步青云、东风马耳、兄弟阋墙……

16 紧缩: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三姑六婆、三教九流、四书五经、五脏六腑、五劳七伤、七情六欲……

17 节缩:如:尔虞我诈、尺短寸长、出尔反尔、见仁见智、兔死狗烹、千虑一得、瓜李之嫌、池鱼之祸……

18 同语:如:玄之又玄、大错特错、一误再误、丁是丁卯是卯、一是一二是二、稂不稂莠不莠、一物降一物、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19 联边:如:涕泗滂沱、汹涌澎湃、瑶环瑜珥、怡情悦性、袒裼裸裎、魑魅魍魉、拱揖指挥、喑噫叱咤……

20 镶嵌:如:载歌载舞、优哉游哉、空空如也、溜之乎也、堂而皇之、低三下四、一清二楚、七零八落……

21 摹声:如:不如归去、期期艾艾、诺诺连声、咄咄怪事、嗷嗷待哺、人言啧啧、磨刀霍霍、饥肠辘辘……

22 摹状:如:摇摇欲坠、跃跃欲试、拍手称快、拂袖而去、捧腹大笑、捶胸顿足、蜂拥而上、摩拳擦掌……

23 讳饰:如:皮里阳秋、三长两短、半截入土、山高水低、一暝不视、百年之后、与世长辞、粉身碎骨……

24 倒装:如:栉风沐雨、实繁有徒、大权旁落、耳提面命、夜以继日、善自为谋、饱以老拳、人莫予毒……

25 转品: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不毛之地、风雨无阻、沐猴而冠、生死肉骨、焚书坑儒、粉墨登场……

26 顶真:如:一传十十传百、言必行行必果、一而再 再而三、说曹操

曹操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等等。

27 回环:如:一而二二而一、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等等。

28 通感:如:水瘦山寒、甜言蜜语、冷嘲热讽、余音绕粱、柔情蜜意,等等。

29 飞白:如:别风淮雨、三豕涉河、鲁鱼亥豕、鲁鱼帝虎、乌焉成马,等等。

30 双关:如:沆瀣一气、藕断丝连、前度刘郎、无私有线、铸成大错,等等。

31 列锦:如:风花雪月、亭台楼阁、月露风云、日月参商,等等。

32 谐音:如:逃之夭夭、信口开河、鹿死不择音、打破沙锅问到底,等等。

33 摹形:如:一衣带水、八字打开、十字街头,等等。

34 繁复:如:老弱残兵、三六九等、十冬腊月,等等。

35 感叹:如:呜呼哀哉、渺乎小哉、一命呜呼,等等。

36 设问:如:何去何从、为虺弗摧为蛇若何,等等。

37 析字:如:止戈为武、三人为众,等等。

得道者多助范文第8篇

亲爱的读者:

本刊2012年第2期刊出三副联求对,现从大量应对中选出以下几副佳作发表,请读者赏析。

出句(上):免税惠农,得道者多助

对句(下):富民强国,扶轮手善谋

(湖南・成纯赞)

合医治病。贴心人广恩

(贵州・龙光良)

竭诚解困,恤民策永昌

(福建・李仁)

逢春播雨,向阳花早开

(河北・张景义)

节粮储宝,遇灾时少忧

(黑龙江・赵明坤)

出句(上):柔风绽绿芽,深山春早

对句(下):细雨催红杏,小院香浓

(湖北・殷德胜)

喜雨催红豆,南国情浓

(湖北・蔡守桂)

冷露湿金桂,中夜月明

(江西・陈新彬)

异域思红豆,故国情浓

(湖南・刘未零)

惠政施时雨,古国福盈

(贵州・肖波)

豪气兑青酒,暖日诗多

(安徽・汪星群)

细雨催红萼,曲径花香

(辽宁・王一中)

细雨润红叶,幽径秋浓

(贵州・王立)

旷野飘红叶,大地秋浓

(贵州・覃建能)

细雨滋红柳,大漠景明

(江西・潘一之)

瑞雪铺银絮,大野梅香

(贵州・方家印)

出句(上):佛佶乐山,海通大德能通海

对句(下):莲香下界,行慧慈怀启慧行

(江苏・卜用可)

心怀宋室,宗泽英名必泽宗

(山西・田金山)

寺生甘露,灵隐清幽可隐灵

(甘肃・张小华)

路通人字,天佑高才可佑天

(江苏・张修顺)

出句:燕剪春风杨柳斜,碧流溪岸两三花

联句:谁家牧子骑牛背,竹笛横吹醉晚霞

(河北・张永辉)

牛耕晓雾百千垄,犬吠疏篱四五家

(辽宁・王德会)

垂纶入水知深浅,钓罢清波钓落霞

(江苏・陈斯高)

远山抹黛妆新岁,几处楼台落晚霞

(江西・黄武)

去年茅屋今无影,黑瓦红墙是我家

(福建・王世淳)

轻舟垂钓清江乐,一曲渔歌醉晚霞

(福建・陈国明)

本期征联

上联:何事营生,闲来写幅青山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高峰留白云,俯看群山花木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染玷白磨可净;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爱的读者,我们拟了三副联,请您出对。来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5月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优秀的对联我们将在2012年第6期发表,并有薄酬。

诗词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