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杀猪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曾子杀猪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子杀猪的故事范文第1篇

大家好!

我国是一个,拥有这悠久历史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优良传统美德的国家。当今社会更是要以诚信为本。

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的与诚信有关的传统故事。就比如大家熟知的韩信,他就有一个管用诚信的故事。在韩信落魄的时候,有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就做到了不忘旧恩,他奉了黄金千两献给漂母来报恩。

曾子杀猪的故事范文第2篇

前几天,我阅读了《曾子杀猪》这则寓言故事,读后感慨万千。

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曾子的父亲和他的妻子要出门办事,可他们的孩子吵闹着也要跟去。于是妻子就哄孩子说:“宝贝,乖点!等我们回来让你爸杀猪给你吃。”孩子一听就乖乖地一边玩去了。等办完事一回来,曾子便拿着大刀要去杀猪,这时妻子急忙拉住他,说:“我是哄孩子的,你还真要杀猪呀?!”而曾子却说:“这可就是你错了。答应孩子的事情,不能收回,要信守诺言!”

在现实中,像曾子妻子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我们家,每天晚饭后一小时是我练琴的时间,可有一次周末我想上上网放松放松,爸爸答应我弹完琴就让我玩电脑。我很高兴,认认真真地练完了琴,正准备兑现爸爸的诺言,可他却以我练琴时东张西望为由,取消了我玩电脑的计划。要知道那可是我一个星期的期待,我委曲极了。毕竟,被欺骗的滋味不好受呀!

现在,大多数家庭中都存在这种家长经常不能兑现诺言、不守信用的问题。唉,这些家长的思想品德都学到哪儿去了呢?难道他们这样做就不怕影响下一代?就不知道这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吗?不过,我们做小孩的也要懂事一点,让大人省点心,那样也就不会被哄了!

我讨厌曾子妻子那样的母亲,又羡慕曾子那样的父亲。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一直像曾子那样“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呀!

曾子杀猪的故事范文第3篇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个诚信的人,身上往往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诚信是百花园中最鲜艳的那朵鲜花;诚信是繁星中最亮的那颗;诚信是参天的大树中最高的那棵;诚信是……一个拥有诚信的人,往往会得到许多人的尊重,拥有了诚信,就是拥有一笔财富;拥有了诚信,就是有了一种高尚的品质;拥有了诚信,就是有了一股沁人心脾的味道。

早在古代,就有许多诚信的人。

还记得曾子杀猪吗?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着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这就是“韩信报恩”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到就要做到。

同样,北宋词人晏殊也靠诚信博得了别人的信任。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曾子杀猪的故事范文第4篇

中华民族素以“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着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美德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我读过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故事主要讲述了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就哄儿子说:“你乖乖在家等我,回家我就给你杀猪炖肉吃。”儿子听了话后很开心,就答应了。曾子的妻子回来,看见曾子竟然在杀猪,她生气地问曾子:“你怎么真的把猪杀了呢?我不过是哄他的。”曾子说:“如果你不杀猪,孩子就认为你说话不算话,欺骗了他,那么他以后就不会再相信你的话了。”曾子的妻子听了,无话可说。这个故事虽然很短,里面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它告诉我们:要真诚待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反悔。千年传承的“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这等词语,哪一条不是做人的规范,做人的标准。

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传统美德,一直为世人传颂。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杨善洲爷爷退休以后,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二十个春秋,他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七万多亩,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帮助深居大亮山的农户通电、通路。杨善洲爷爷一心想着群众,带领群众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的事迹,无疑是“无私奉献”最完美的诠释。

零八年汶川大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用他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谭千秋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文明起始于人类,它随着人类的推行不断前进,融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为老人让座、向教师问好、不随地吐痰等,每一个文明的行为,都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些许闪光点。文明的核心是爱与美。爱包括博爱、关爱、大爱;美包括思想美和行为美。文明与美德其实是一体的。一个民族的文明与美德是展现在该民族每一个人的身上的。

每天早晨,迎着和煦的微风来到学校,亲切地对老师说一声“老师好!”,让文明伴随着我们;吃完东西,把包装袋、纸屑随手扔进垃圾桶,不使它随风飘舞,让文明伴随着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讲脏话,谈吐得体,让文明伴随着我们……然而,虽然我们从小接受着文明礼仪的教育,几乎每个人都能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貌,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在一些公共场所内,明明墙上贴有“禁止吸烟”的标语,却仍有人在吞云吐雾;大街上,有人明明离垃圾桶只有一步之遥,却仍随处乱丢,任垃圾在风中“舞蹈”;校内校外,都能听到有人开口便说脏话的声音……大家可曾想过,在我们“吞云吐雾”的同时,也把我们的文明和涵养吐走了;在我们随手乱丢垃圾的同时,也丢走了我们的清洁和风度,在我们随口骂人时,也骂走了我们的尊严和人格。文明的社会,更需要文明的我们。让我们从今天起,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处处都开满文明之花!

曾子杀猪的故事范文第5篇

《狼来了》这个童话故事,我们都还记忆犹新,对古代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更不会陌生。曾子的妻子一句玩笑,曾子却认为不能对孩子撒谎,他果真把猪杀了,炖了猪肉给孩子吃。

诚信,乃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欠缺。然而,社会上的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不良现象侵蚀着校园,给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其神圣性开始动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时有发生。不少学生在说谎,言行不一,欺骗他人,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此,学校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校园中,做到寓教于乐。

还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诚信植根于我们的、大家的、人们的心灵之中,让世界因诚信而生机盎然!

曾子杀猪的故事范文第6篇

古时候的中国就有许多诚实守信的例子:曾子就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妻子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在清朝科举考试中就存在着一个流行词——作弊工具,科举考试作弊原理一脉相承。那个时候所有应试人员,都想方设法的从这个所谓的工具中求得“前途”,

这些方法无非是请人替考、夹带抄袭、送礼换卷、贿赂批卷官、出钱买题等等,科举出朝廷的栋梁,科考关系社被的稳定和国运的兴衰,因而对科场舞弊者的惩罚十分严厉。因而这些都是惘然的想象,由此可见诚实守信已是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

把眼光放近点,今天的考试你作弊了吗?

回首现实学习生活,俨然也存在着同一个道德问题——不诚实守信。小到坐在课堂上学ABCD的小学生,大到每天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他们当中或许就存在不诚实守信的一面。进入考场之前,老师都会进行一次诚信考试的教育,可是又有多少人把它灌输进去呢?

记得有一次考试,和我在同考场的一位女同学,因为作弊被老师发现,导致被清除考场,在她离开考场之前留下了后悔的眼泪,这不仅仅对她是个教训,也可以说是对在场的所有考生的警示。

考试结束后,从别人那里得知了她的作弊原由,原来是女同学在考试期间,因为考题不会就在监考官的眼皮下拿出了考试之前做的小抄,她的一举一动被监考官看在了眼里,为了教育其本人警示他人,经过考官们的讨论,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清除考场。放宽心来说这或许只是个教训,但严肃的说这或许影响了女同学的前途。她因为自己的无知断送了自己光明的未来,这对她本人来说是一种无法挽回的可惜。再或许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这会成为她不可磨灭的阴影。

曾子杀猪的故事范文第7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②?”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④,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导读]

本文通过叙述赵人养猫驱鼠的故事,告诫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做到“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尤其是在做出对自己的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决定时,应该理性思考,反复比较,从而作出明智的选择。

[注释]

①选自刘基《郁离子》。《郁离子》是一部寓言兼议论的笔记体散文集,是刘伯温传世著作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书;是他协助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巨大功勋的思想理论宝库,是治国安邦大智慧的锦囊秘籍;也是待人处世、解决人际关系、交朋结友、革陈图新的镜鉴箴言。 ②诸:“之乎”的合音,即“它(指猫)呢”。③垣墉:墙壁。④已耳:罢了。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读后思考 ]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

盍去诸

去饥寒犹远

二、与“是非若所知也”的“是”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问今是何世 D.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

三、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若所知也。

不病于无鸡乎?

四、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老鼠的祸患是___________;“其子”的担忧是___________;“其父”不同意赶走猫的理由是___________。

五、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道理?你认为“赵人”的取舍选择正确吗?请你以其邻居的身份表明你的观点,并给他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求,讨;送给;何不;还。

二、C(表示判断,与现代汉语中的“是”用法相同;其他项是指示代词,意为“这,这里,这个,这样。”)

三、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四、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鼠尽而其鸡亦尽;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五、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第二问:开放性题,对赵人取舍选择的评价,能自圆其说即可。建议示例:如,今后,可在养猫的同时,圈养保护好鸡,以求鼠灭鸡存,两全其美;再如,可以将猫赶走,借助鼠药或老鼠夹子来灭鼠,然后照常养鸡(言之成理即可)。

楚人隐形①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②,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④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⑤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⑥,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导读]

“楚人隐形”的故事被后人提炼为一个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注释]

①选自邯郸淳《笑林》。三国时代魏人邯郸淳编辑的《笑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②《淮南方》一种讲医药的书。③隐形:隐藏形体,别人看不见。④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⑤赍:携带。⑥受辞:接受了诉讼的状辞。

[译文]

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本末后大笑起来,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螳螂执叶伺蝉

妻始时恒答言

绐云“不见”

吏遂缚诣县

二、请为文中以下句子断句并加上标点。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三、下列句中哪一项没有通假字?有通假字的请指出来并分别加以解释。

A.螳螂伺蝉自鄣叶 B.螳螂执叶伺蝉

C.汝见我不 D.嘿然大喜

四、翻译下列句子。

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五、这则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一叶障目”后成为成语,但意思有所变化,请联系现实说说它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一、侦察等候;常是,总是;哄骗;到……去。

二、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三、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A.鄣,同“障”;C.不,同“否”;D.嘿,同“默”

四、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

五、讽刺了那些利欲熏心,想不劳而获,自欺欺人的蠢人。一叶障目:现一般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是说人们的认识犯了片面性的错误。可是这个楚人,以一叶障目,“对面取人物”,就不仅是认识上的片面性,而且是行动上的贪心和不道德了。

鹬蚌相争①

赵且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④方出曝,而鹬⑤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导读]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二》。②苏代:苏秦的弟弟,洛阳人,战国时有名的说客。③惠王:赵国国君,即赵惠文王,名何。④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类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形的外壳。⑤鹬(yù):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⑥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译文]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赵且伐燕

蚌方出曝

不肯相舍

得而并禽之

二、下列句中哪两项有通假字?请指出来并分别加以解释。

A.而鹬啄其肉 B.蚌合而箝其喙

C.两者不肯相舍 D.渔者得而并禽之

三、下列句中哪两项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找出来并分别加以解释。

A.蚌方出曝 B.今日不雨

C.不肯相舍 D.以弊大众

四、翻译下列句子。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后人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成语。请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说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还与哪个成语的意思相似?

[参考答案]

一、将要;晒太阳;放弃;一起,一齐,一同。

二、B.箝(qián):同“钳”,夹住;D.禽:同“擒”,捕捉,抓住。

三、B.雨 (yù):名词用作动词,下雨。D.弊:本义是名词“弊病,害处”,这里活用为使动用法,是“使……疲弊”的意思。

四、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

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寓意:告诫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不然会使他人得利。其寓意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些相,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

曾子杀猪①

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④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⑤也。”遂烹彘也。

[导读]

这个故事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文中的曾子非常看重诚信的价值,对孩子言而有信,是十分明智的。而他的妻子随意欺骗孩子,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本文告诫我们:为人做事要讲信用、讲原则,即使是面对年幼的孩子,也不能欺骗。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外储说》。②曾子:即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③彘(zhì):猪。④婴儿:小孩子。⑤成教:教育有成效。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她便骗孩子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了给你杀猪吃。”不一会她回来了,看到丈夫正要捉住猪杀掉它,她赶忙阻止丈夫说:“我只不过是同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曾子说:“对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小孩子不明事理,希望跟着父母学习(做人的道理),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这样欺骗他,那是在教孩子学会欺骗啊!母亲欺骗了儿子,儿子就会不相信他的母亲。这可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了那头猪煮了肉给孩子吃。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妻适市来

特与婴儿戏耳

婴儿非有知也

遂烹彘也

二、下列句子中的“顾”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顾反,为女杀彘 B.元方入门,不顾

C.顾野有麦场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翻译下列句子。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四、如果换作是你,你将如何更好地来处理“杀猪”这件事?试作简要地分析。

[参考答案]

一、适逢,正好;只不过;是非判断能力;于是,最终。

二、D

三、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杀猪的故事范文第8篇

诚信对己,也就是人们常常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还记得“掩耳盗铃”的故事吗?那就是自欺欺人的最明显例子。一个人,如果连自己也不能坦诚相待,那他注定一辈子只能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永远不敢挺直腰杆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对自己诚实,才能真正正大光明地去对待生活,挺胸昂头于天地之间!

诚信对人,是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还记得“曾子杀猪”的故事吗?曾子为了履行对儿子的诺言,杀掉了家中唯一一头猪,曾子的言行不但维护自己的诚信原则,也对儿子进行了诚信教育。诚信,也是企业的生命,当今社会企业家的辛勤工作竞争尤为激烈,但也不能影响人们对诚信条约的丝毫动摇。因为对对手的欺骗,也就是对自己的实力不肯定,它还会直接导致经济利益的受损;相反,因为对客户诚信,反而会获得客户的信赖,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对他人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会使你的人生更美丽!

诚信对社会,诚信对国家,是诚信对己,诚信对人的升华。它不再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而是上升为另一种精神。一种对国家忠诚,对社会忠心的精神,成为一种民族不倒的灵魂。

对社会诚信,你的人格也会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