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余秀华的诗

余秀华的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余秀华的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余秀华的诗范文第1篇

其中一首《我穿过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上疯传。人们嗨了起来,记者蜂拥而至,甚至惊动了当地宣传部门。一个月前还默默无闻的余秀华,现在百度百科对她的介绍是“当代著名诗人”,评论界甚至为她打起了嘴仗。有人称她为中国的狄金森,有人说她不是一个好诗人。

余秀华为什么一夜成名?妇女,农民,脑瘫,三重弱势,叠加在一起,唤起了普遍的好奇和同情。

无独有偶。前些时候,打工诗人郑晓琼,富士康诗人许立志都曾引起关注,媒体密集报道,人们不吝点赞,奖项纷至沓来。

现在,文学是一件奢侈品,诗歌更是奢侈品中的战斗机,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普通人写诗会被看作“不务正业”。曾有一句讥诮的话:“你全家都是诗人”,就是对“游手好闲”者的不屑和鄙视。可是余秀华、郑晓琼、许立志等,他们不仅写诗,还来自底层,肉体在生存线上挣扎,精神却在自由翻飞。

余秀华说,她爱诗歌,从来不指望它能带来什么。她写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郑晓琼、许立志也一样,他们写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写被机器轧断的手指,写绝望中的希望。

“诗穷而后工”,当年,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失去依靠,沿江而下,滞留夔州,写出名篇《秋兴八首》。而“底层诗人”们的诗,随便拿出一首来,都可使文学教授“非常感动”,文艺青年更是“泪流满面”。于是,理性、务实的人们在微信上惊呼:好诗来了!

余秀华的诗范文第2篇

“月亮那么白。除了白,它无事可做/多少人被白到骨头里/多少人被白到穷途里”――《九月,月正高》;

“月光里有雪的消息,它淡淡的……而月光越来越白,像要说话”――《月色里的花椒树》;

“比雨更狂暴,打下来,锤下来,这杀人的月光/能怎么白呢”――《白月光》;

“白到我不忍心揭开它的假象:罪恶被覆盖/善良被损伤”――《月光那么白》;

“月光在这深冬,一样白着/她在院子里,她想被这样的月光照着”――《月光》。

月光那么白……余秀华诗中的“白”,仅仅是一种自然色吗?显然不是,否则诗歌就没有任何诗意了。我想,这种“白”也许是指诗人日常生活的苍白,尤其是爱情生活;也许是指她精神生活的空白――无聊与孤独;也许更是指她因自身残疾而产生的自卑与痛苦,或者是说“我的哀愁,绝望,甚至撕心裂肺”(《源》)。

因为她残疾,又生在偏远的小村庄,父母匆忙为她找了个男人成了家,也算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虽然说两人没什么共同语言,但爱情一开始也给了她不少快乐,“他听不清楚一个脑瘫人口齿不清的表白/那么多人经过春天,那么多花在打开/他猜不出我在说什么/但是,每个春天我都会唱歌/歌声在风里摇曳的样子,忧伤又甜蜜”(《每个春天,我都会唱歌》);之后,爱情生活慢慢地就有了危机感:“他不说话/他扭过头去,一言不发”(《面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男人带给她更多的是伤感:“他喝醉了酒,他说在北京有一个女人/比我好看……他喜欢跳舞的女人/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我养的狗,叫小巫》);甚至她还遭遇了家暴:“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所以,她真的很伤心,许多夜晚,她是这样过来的:“把花朵撕碎/――我怀疑我的爱,每一次都让人粉身碎骨/我怀疑我先天的缺陷:这摧残的本性//无论如何,我依旧无法和他对称/我相信他和别人的都是爱情/唯独我,不是”(《唯独我,不是》);很显然,因为她脑瘫,因为他去了外面的世界,那个男人就变了心,他踏碎了她的幸福:“他的身后是另一个女人”(《蛤蟆》)。

爱情的不幸,加重了她生活的艰辛,这种艰辛首先表现在她要忍受身体的病痛折磨。她常常是“整个下午在熬一服中药”,虽然她以为“光靠中药”是“治标不治本”的,但是她必须要喝药,她敏感地能“闻出所有草药的味儿”;因为病痛,许多时候她要躺在床上休养,但她的心却在胡思乱想:“在床上的时光都是病了的时光/我慢性的,一辈子的病患让我少了许多惭愧”(《床》);“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世界》)。

如果说生理上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话,那么,心灵上的苦痛则是异常难熬的。因为残疾,她痛苦,她自卑:残疾似乎低人一等,“在这人世间你有什么,你说话不清楚,走路不稳/你这个狗屁不是的女人凭什么/凭什么不在我面前低声下气”(《婚姻》);“多少日子,沉默压着沉默”(《悬石》),也许沉默是最好的表达,但沉默会使人精神“灭亡”,于是“我的深夜里只有两种声音/冤鬼的嘶吼/余秀华的悲鸣”(《深夜的两种声音》);因而她的许多日子都是感到绝望的,“姐姐,我的村庄不肯收留我,不曾给我一个家”(《在横店的深夜里》)……面苦难,她想得很远,她甚至想到了“死亡”:“我的墓地已经选好了/只是墓志铭是写不出来的”(《关系》)。

我们知道,长时间的自卑势必会带来生活的无聊,而无聊的日子会带来更多的孤独,而治疗孤独的良方便是亲情:“我们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去外婆家/……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我养的狗,叫小巫》),这样的痛苦让人唏嘘不已; “她看见大路上的人来来往往/没有人看见她/她听见他们大声地或小声交谈/没有人知道她听见/她计算着一个人从人群走出来对她挥手/没有人知道她在计算”(《站在屋顶上的女人》),这样的孤独多少人能体会;于是,她只有将“一棵草”作为自己的伙伴,与“一棵孤独的稗子”相依为命,这让她“颤抖又深深哀伤”;一个人的日子里,她学会了看天空,“秋天的许多下午,我一个人在这里/仰望一小片一小片的天空”(《阔叶林》),“她不停地走,摇摇晃晃/太阳落在铁轨的那头”(《那个在铁轨上行走的女人》);一个人是孤独的,也是自由的,因为“没有人留意一个空酒瓶一样的女人”;她也学会了苦中作乐,她常常“听一首情歌”“想一个人”;而且,她更享受孤独,“喜欢黄昏的时候一个人在河边/洗去身上的伤痕”(《婚姻》)并在这些无法成眠的夜晚,口齿不清地对窗外的田野说一句:晚安。

也许,你会说余秀华为什么不离开这个痛苦之地?是的,为了幸福与尊严,她确实尝试过各种打算与努力,她想逃离现实:“多年来,我想逃离故乡,背叛这个名叫横店的村庄/但是命运一次次将我留下/守一栋破屋,老迈的父母和慢慢成人的儿子”(《你只需活着》);也许是对故乡的浓浓情感,也许是那份亲情的牵挂与责任,使她逃离不得,出走不能;也许是她心中蕴藏的种种矛盾,让她感到很为难,很内疚:“我是说身外的苦难和不平越来越多/交出痛苦让我羞愧/保持冷静也让我羞愧”。

但人生的苦难使她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写诗;她的诗歌不仅寄予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也表现了她思考的深刻内涵。她希望“允许湖水照耀我的行走,允许我袒露:悲伤!”她懂得“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也谢谢我自己”(《再见》)……同时,苦难也使她学会了向这个世界进行必要地对抗或妥协:她呼吁“我只要一平方米的孤独”,而且“孤零零地活着”(《每一个时辰都是孤独的》);她发出宣言“请原谅,我不接受那些的同情”(《五月之末》);她坦言“做不做诗人我都得吃饭,睡觉/被欺负就会叫/我不得不相信:哪怕做一个泼妇/也比那些虚伪的人强”(《请原谅,我还在写诗》);她更学会了宽容:“我渐渐原谅了人世的凉薄/如果回到过去,我确定会把爱过的人再爱一遍/把疼痛过的再疼一遍”(《人到中年》)。不过,她的妥协中透出几分坚定与坚强:“要好好地生活,一个人就够了”,她相信“我曾经与多少人遇见过/在没有伴侣的人世里/我是如此丰盈,比一片麦子沉重/但是我只是低着头/接受月光的照耀”(《日记:我仅仅存在于此》)。

其实她要的不多,她要的幸福也很简单:她渴望用“一场大雪”洁白自己,她“只有一个愿望:生命静好,余生平安”;她想“用诗歌呼唤母亲,姐姐,我的爱人”,她想“认真地生活,写诗”;她更想做个普通的女人,“我不用回头,总相信/你一直在我身后/我需要你以这样的姿势歌颂和我在一起的日子/不说我聪明,多情或者善良/偶尔说一句:你这个傻女人啊”(《不要赞美我》)。

这个时代,常读月光的人是孤独的也是不简单的。这个时代,能读懂月光的人是情感丰富的又是幸福的。余秀华便是。余秀华诗中的月光是属于以前横店的,而今,她已经“穿过大半个中国”,去到外面的世界;她的天空不再是狭小的,月光也不再是“越来越白”了,因为她看到了外面的阳光,能够温暖她生活的灿烂阳光。“这宁静的冬天/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悦”(《赞美诗》);她喜欢“被诗句围困,再呕心沥血找一条出路”(《一潭水》),于是,余秀华写爱情、亲情,写生活的困难与感悟,写生活瞬间的意义。正如余秀华说的:能够写诗就是幸福。

余秀华用诗句为自己铺设了一条希望之路,这条路上有掌声也有鲜花。因为她的诗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6年第21个世界阅读日到来之际,浙江杭州《钱江晚报》举行悦读盛典,榜单揭晓,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获得2015年度诗向标奖。《钱江晚报》记者黄小星,曾经采访过余秀华本人,为她写了两个版的稿子,在报道中她曾经这样写道:“我不太懂诗,可我也相信诗歌的意义。正如我忘记不了,余秀华的那些诗句,曾像子弹一样穿越我的身体,爆满、有力。它提醒我,这世界上,有一种阅读,不叫八卦,不叫‘快餐’,叫作诗歌。”

余秀华的诗范文第3篇

大家不要以为丁乃竺的见地是先天所得,非也,她也在媒体面前坦诚谈起过在青年时期对于婚姻的恐惧。丁乃竺的父亲是传媒界的名人,常在外面拈花惹草,这令她曾对婚姻失去信心。直到后来遇到赖声川,才让她学着去信任男人。在媒体的专访中谈起这段历时,她满怀感恩地说:“其实,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亲和这段经历,他们让我对世间的无常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如果不是这些经历,我可能会是一个特别顺利的人,那样就不会成就今天的我了。”

湖北荆门女诗人余秀华,因出生时难产缺氧导致脑瘫。虽然不至于生活不能自理,但摇摇晃晃的走路姿势和口齿不清的表达,仍然给她的人生带来重创。余秀华高中二年级便辍学在家,虚弱的身体亦让她无法操持农事,无法外出打工,只能一直呆在农村,在漫长时光中无所事事的她,开始学着写诗。1998年,她写出了《印痕》,这是她的第一首诗,也是藏在她身体里的诗歌的泉眼,从此之后,写作的能量和热情,一发不可收,写诗成了她生活的一个习惯。于余秀华而言,只有缩在房间一角写作诗歌的时候,她才能感受到快乐,才能获得一种深刻的内心宁静,才能够超越和无视生活给予的各种艰辛和自身的残疾,获得一种驾驭命运的。她甚至说:“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是我在这个世间摇摇晃晃走路时,支撑我前行的一根拐杖。”2015年1月底,她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上市热销,创20年来国内诗人作品销量最高。

那曾经扼住她喉咙的残酷命运,最后竟然成了助推她前进的波澜,那退后一步的停顿中,也给了她蓄积力量的准备时间。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这样慷慨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初时读这段话,并未特别明白其意思,单以为他是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表自己必将《史记》完成的心志而已。及至后来年长,再读,终于明白,他文中所列诸位先贤,无不曾陷于人生的漫漫长夜,几近绝望,但他们又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艰难中熬煮时光,保持光芒,照亮自己的同时,亦光耀后世千年。

世间诸事无不如此,那曾经羁绊你的,阻碍你的,指不定就是一条让你成长的暗道。它们初临时艰难,疼痛,丑陋,却又充满隐喻。你背负着它们,受尽煎熬,但忽然某一天,乌云散尽,那漫天的彩虹即是命运向你展示的奖励,如同古谚所言,所有困难都是包装后的礼物,那些生命中的裂痕,也是光要进来的路径。

[怦然心动]

余秀华的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顾嗣立 藏书 著述 补考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76-02

作者简介:莫琼(1989―),女,广西梧州人,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文献。

顾嗣立(1665―1722),一生著述甚丰,富于藏书,曾编纂《元诗选》,有《秀野草堂诗集》《寒厅诗话》《昌黎先生诗集注》等著作传世。其《四十生日自述诗》其一所云“爱客尝储千日酒,读书曾破万金赀”,好友缪沅极为击赏,以为秀野先生实录。①

唯亭顾氏以读书起家,至六世顾予咸时始步入仕途,予咸还曾有注诗刻书之事。顾予咸因“哭庙案”被抄家时,“凡古玩、器皿、书画、册子攫取无遗”②。由此推知,顾氏至少在予咸便开始有藏书了。而关于顾嗣立藏书来源的问题,除了他自己的藏书之外,我们还可从其编纂《元诗选》过程的材料来推论。这则材料见于顾嗣立自撰《年谱》,云:“余自壬午(1702)广搜博采,凡吴下藏书家靡有所遗。乙酉(1705)应诏入都,分编《四朝诗选》,因得尽窥内府秘本,钞存行箧。乙未(1715)假还,南溯潇湘,北登嵩岱,访求遗佚,裒益滋多,倦游归,辄合二十年所得,重加诠次,得一百六十余卷,其所传诗未满数首者,编入《癸集》,共计三千余人,欲悉付梓,而力有未逮,因先以质诸海内焉。”③从此可知,其藏书大致还有三个来源:第一,吴下藏书家④;第二,顾嗣立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应诏入京于四朝诗馆选《宋金元明诗》时,所钞存的内府秘本,而“内府所藏以及四方购求秘本、四朝遗集不下万余卷”⑤;第三,南北漫游访求所得。

关于顾嗣立藏书与著述的情况,顾嗣立之曾孙顾达尊于《寒厅诗话》后所识已有所补充,云:“先太史(笔者按:即顾嗣立)著述繁富,其见于世者,韩昌黎、温飞卿、坡《诗集注》及《元诗选》《闾丘辩囿》《闾丘诗集》流传最广。此外,又有《唐诗述》《宋诗删》《金诗补》《今诗定》暨《春树闲钞》《吴下旧闻》《舟车杂志》《读书纪纂》《给札闲钞》《河西日记》《秀野园文集》《红柑白藕亭诗集》十余种,或散轶无存,或毁弃箧笥。今春偶理旧麓,得《寒厅诗话》两卷,首尾完全,中有一二磨灭,因为补缀,俾无脱略,珍诸箧中,以视《渔洋诗话》《漫堂说诗》诸帙,正未知何如也?”⑥可见,早在顾达尊整理故物之时,顾嗣立藏书著述就已经散轶严重了,今可见者大概就只有顾达尊所言的“流传最广”的那几部书,再加上《闾丘辩囿》(现存康熙年间秀野堂刻本)与《春树闲钞》(有王大隆辑《乙亥丛编》本)。

至近代,顾嗣立族孙顾柏年《秀野公刊书藏书略纪》根据顾嗣立《年谱》《四库全书》、各藏书家目录所著录以及自己所藏之书做了梳理,为“刊书类”五十余种,“藏书类”十五种。⑦罗鹭《与元诗文献研究》比顾氏《略纪》又多得十七种,但《略纪》有十二种为罗书所无者。⑧江汇《顾嗣协、顾嗣立藏书刊书事迹考略》补顾、罗二氏《略纪》之缺,多得十余种。⑨以上三位大致将顾嗣立藏书与著述做了一番考究,已得其大略。此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著录于史部目录类之顾嗣立辑《秀野堂图咏》一卷,集部别集类之《顾嗣立诗选》一卷(《江左十五子诗选》本),⑩为以上诸位所不知。而仔细检寻顾嗣立的诗集又可以发现有关其藏书的一些蛛丝马迹。

顾嗣立曾有祭书之举,《祭书行》序曰:

贾长江尝于岁除取一岁中所作诗以酒脯祭之,曰:‘劳吾精神,以此补之。’余仿其意,因取架上手自校勘诸书,罗列秀野草堂,清香桦烛,酒脯具陈,再拜而祝之。11

序中有言,其所祭祀之书均为“手自校勘”之书,那么到底都有哪些书呢?《祭书行》诗云:

《六经》丽日月,百家列。龙门长叙事,纸上露眉须。《离骚》多愁苦,痛饮高天呼。庄生善寓言,蝶梦自蘧蘧。《文选》字诘屈,熟读常嗫嚅。风雅云谁师,浣花有狂夫。韩公状《南山》,白傅绘西湖。昆体情绮靡,香奁语丽都。但求性所爱,不俗毁誉。宋元亦涉猎,出类惟髯苏。陶冶夺天工,黄陈堪作奴。时或新曲,镂错天花敷。临川游戏笔,字字等圆珠。凡兹架上书,百城南面如。11

由此则材料可知,顾嗣立所藏书还应包括:一、经部:《六经》。据《纪略》,顾嗣立所藏之书有《春秋左传摘奇》十二卷,下有顾柏年注:“宋胡元质撰,秀野草堂藏影宋抄本,又经何元锡梦华馆藏,《四库》未收。”不知此书是否为此《六经》中之一种?二、子部。诗只言“百家列”,又有“庄生善寓言”,则可知其所藏子部书应至少有《庄子》,至于是何版本,则无从考索了。三、集部。包括《离骚》(或者《楚辞》)《文选》(《略纪》有《六臣注文选残本》,顾柏年注:“存二十九至三十两卷。卷首有秀野草堂顾氏藏书印,并经张氏月霄[笔者按:即张金吾]爱日精庐珍藏。柏年在杭州购得。”)、杜甫集、韩愈集(《考略》从朱骏声《传经室文集》卷六《书东雅堂昌黎集后》得知顾嗣立所藏有《昌黎诗集》)、白居易集、《西昆酬唱集》(诗只言“昆体”,姑且以总集目之)、韩集、苏轼集、黄庭坚集(陈者,不知为陈师道,还是陈与义)、王安石集。而其所藏“宋元亦涉略”之“元”,据罗书研究,至少有十八种。12

以顾嗣立藏书之富,而未编藏书目录,未免遗憾。其书“或散轶无存,或毁弃箧笥”,后世也只能通过整合零散材料来窥其一斑了。但也由上可知,顾嗣立所藏多为集部书,这也说明他一生用力确在诗学,而不是专门的藏书家,未编藏书目录也在情理之中。

注释:

①顾嗣立:《闾丘先生自订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丙子丛编》本,“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条”。

②顾予咸:《雅园居士自叙》,《戊寅丛编》,《丛书集成续编》本,第25册,第162页。

③《年谱》“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条。此则材料又略见于其《元诗选三集序》(《元诗选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序》于“质诸海内焉”后又有“他日续完全书,以成钜观,则元人一代精华,不致磨灭弗彰,而余半生摭苦心,亦庶几可以无负矣”。

④顾嗣立从吴下藏书家所钞之书,大多为元人诗集,为其编《元诗选》所需。详见罗鹭《〈元诗选〉与元诗文献研究》之《顾嗣立所借江南藏书家元诗别集考》一节,第102-109页。

⑤《秀野草堂诗集》卷二四,《论宋金元明诗三十首》之序言。

⑥顾嗣立:《寒厅诗话》,丁福保辑《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96页。

⑦见《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第四卷第六期。

⑧见罗鹭《与元诗文献研究》之《顾嗣立生平与著述》及《顾嗣立家藏元人别集考》,巴蜀书社,2010年版。

⑨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⑩王绍曾主编:《拾遗》,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947页。

11顾嗣立:《秀野草堂诗集》卷三,《中华再造善本》本《祭书行》(并序)。

12见罗书《顾嗣立家藏元人别集考》一节,第91-96页。

参考文献:

[1]丁福保.清诗话[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2]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严迪昌.清诗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4]赵尔巽 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余秀华的诗范文第5篇

大智是赣中西部距安福县城约20公里的小山村。它背依官山和相山,两股清流在村前合为智溪,往西蜿蜒而去。这里虽然地处僻壤,倒也山清水秀。刻石散布在村旁约1公里长的古道、田垅一带,由村子东北向西南延伸分布。有的峙临于溪滨,有的踞立于圳头,有的于稻田之中,有的则蛰伏于灌木丛间。这些刻石或圆或扁,或俯或仰,或凹或凸,巨者长达6米,细者尚只盈尺。现存的16处刻石,苔藓遮蔽,斑驳陆离,古拙中显出神秘。

大凡刻石,固有其可记之事、可赞之人、可述之景、可抒之情。明代前中期的京官中,江西籍人士“冠盖如云”。安福作为江西著名的文明古县,崇儒尚教之风经久不衰,出类拔萃之士层出不穷。当时的彭氏家族,更是“科宦蝉联、英才济济”。大智的彭贯和他的3个儿子彭彦充、彭华、彭礼先后考中进士,时称”父子四进士”。更令人刮目的是,彭华的族兄彭时为钦点正统十三年(1448)状元。时隔6年后,即景泰五年,彭华一举考中会元。兄弟俩双双夺魁,又先后入阁,成为“阁老”,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彭氏宗祠内的木刻对联说得好:兄状元,弟会元,六年间压两京一十三省豪杰;左太师,右少师,二派下开四乡千百万载书香。大智刻石正是记载了正统八年(1443)至弘治六年(1493)这个官宦家族曾经有过的辉煌。

根据所处位置与题材内容,大智崖刻大致可分为观鱼垂钓台、盘石、湖山、磨形山题刻4群。

观鱼垂钓台,岩石突兀于稻田之中,与溪水隔田相望,溪中早已无鱼可观。岩石上刻有彭彦充赋闲乡居的诗作4首。其中《诵唐韩退之遣兴绝句补成一律》写道: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着人间比梦间。吏部兴诗入悟境,春官喜诵返乡关。岂崇佛老虚无术,不为功名浪皱颜。此诗成于弘治三年(1490),其时新帝继位,朝廷争斗日趋尖锐,身居阁老之位的彭华失宠,已托疾归里。面对复杂多变的世事,作为兄长的彭彦充抱超然之想,应是情理之中的事。

盘石题刻群分布在村道两旁,主要镌刻着有关彭贯之父彭同升(号“苍山”)的诗文、拜贴,以及彭彦充赋闲乡居的诗作。

彭同升一生隐居未仕,有不少诗作称颂其隐逸生活的高雅。正统八年(1443),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的《题彭隐君同升游息图诗》吟咏道:闲来无所事,随意独行游。敛襟籍芳草,端坐临清流。江深波浪阔,欲济无方舟。登高纵遐瞩,山水阴云稠。长歌无与和,余响振林丘。a仰中自得,于世更何求?

在多处巨岩上,也镌刻着朝廷名宦、地方官吏及彭氏亲友故旧拜谒彭同升墓的题名,共涉及80人之多。较引人注目的,有彭时的题字,有伍骥、伍文渊、伍符三代以及刘钅于、刘缜父子的题名。彭、伍、刘三家当时均为当时的名门望族,素有“百年重迭之好”,姻亲、师生、同年、同窗、同僚等多重关系交织,十分密切。刻石展示出的这种关系,让后人看到了一幅幅官宦家族之间的“社会交往图”。

村前湖山是彭贯夫妇合葬的茔山,其题额为“感恩亭”、“永思亭”、“述德亭”的多处刻石,镌入了天顺年间大量挽悼彭贯夫妇的诗文。《述德亭》刻于一处圆锥形的高近4米的巨岩上,题额下绕岩体依次刻着纪念彭贯的墓志铭、墓表、传、诔词、祭文及挽诗,撰写者是刘定之、李绍、李贤、柯潜、彭时、刘吉等,皆为举足轻重的朝廷名臣。

磨形山题刻是彭彦充悼念亡妻肖氏的挽诗。诗曰:结发佳人尔亡,纺车机轴倚空房。一生勤俭哪能及,十载恩情讵忍忘?潜德宜铭金石谱,推恩定来凤鸾章。鼓盆独是忘情者,今古谁人不断肠?

余秀华的诗范文第6篇

描写桃花的诗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桃花乱落如红雨 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欧阳修《舞春风》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宋·秦观《江城子》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宋·秦观《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宋·曾巩《城南》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

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宋·李弥逊《诉衷情》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 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 元·姚燧《浪淘沙》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清·吴伟业《鸳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宋·秦观《虞美人》

描写樱桃的名句

一树樱桃带雨红 南唐·冯延已《罗敷艳歌》:“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宋·赵彦端《豆叶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描写杏花的诗句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唐·杜牧《杏园》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温庭筠《菩萨蛮》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 宋·晏殊《临江仙》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 宋·苏轼《蝶恋花》

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 宋·曹组《小重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宋·张良臣《偶题》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宋·刘彤《临江仙》

描写梨花的诗句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唐·郑帧侗峤等曛莨愠擎洹

带叶梨花独送春

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唐·岑参《送杨子》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 宋·陈克《豆叶黄》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描写兰花的诗句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战国楚·屈原《九歌 礼魂》

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宋·洪兴祖《楚辞·九歌·礼魂》补注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怕端普唇

唐·

刘禹锡《和乐天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宋·曹组的《卜算子·兰》

描写蔷薇的诗句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南朝梁·柳恽《咏蔷薇》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唐·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 明月落谁家。”

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唐·杜牧《留赠》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描写海棠花的诗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苏轼《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宋·葛胜仲《蝶恋花》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

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宋·李弥逊《虞美人》

余秀华的诗范文第7篇

我的家乡乃镇江是也,公元1113年宋代时它便叫做镇江。因为此地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名镇江。福地镇江,人杰地灵,“天下第一江山”的大门向你敞开。今日,就由我,领你一览她的风采。

神话之处

镇江风光旖旎多彩,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以“金山之雄,焦山之秀,北固之险,南山之幽”,“江山寺洞泉林”景观俱全而著称。镇江自古被称为“天下第一江山”,有着“城市山林”的美誉。神话传说“白蛇传”就出自镇江。

镇江“三山”各有特色。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北固“寺冠山”,三者组合排列,堪称江南建筑艺术的瑰宝。你若乘一只快艇顺长江而游就会发现,这三座山由长江紧密相连,“手牵手”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三山”之首――金山公园内陆水相连,泉、湖、州、园、寺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副“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

放眼一望金山景,近处接天莲叶,湖中泛着叶叶轻舟;湖对岸的那座青山形态好像一只硕大的青螺;青葱间几片微黄的新叶,那便是寺庙了,大雄宝殿飘来的袅袅青烟,萦绕着慈寿塔。那高大的慈寿塔,犹如寺庙僧房中孕育而出的“神木”。登上慈寿塔顶,一面是“江平两岸阔”,一面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与青山绿水相映,于天际交界处还能看到横跨江面的润扬大桥,足以让你一饱眼福。金山公园大小景点二十余处,白龙洞、古法海洞、中泠泉……都有着独特的美景。

文化之邦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东汉末年,孙权从苏州迁都镇江,定名京城,不久又西迁南京,镇江改称京口。千百年来,历代名流纷至沓来,放歌题咏,挥毫泼墨,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文天祥都留下过瑰丽的诗文。你瞧,那南山林间,幽静深远,密林间传来柔柔的溪水声;那丛林间掩映的增华阁远近闻名;难怪名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水漫金山”“甘露寺招亲”“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等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脍炙人口。如今镇江人也喜欢身背相机,手持画笔,去记录、烙印、传承美的文化。

美食之乡

镇江人爱美景,只因他们更爱享受生活。镇江名城出名食,“三怪”更是不可抹去的一笔――“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更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

在镇江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有锅盖面店,家家常备香醋、肴肉。镇江香醋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宋代诗人、美食家苏轼在镇江焦山品鲫鱼时,作诗赞美道: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再说三怪之一的水晶肴肉,光滑晶莹,卤冻透明,肥而不腻,瘦不嵌齿。配上香醋姜丝,入口嫩滑,唇齿留味。你若还意犹未尽,就再来一碗锅盖面吧,若是去小门店,就得在案板边徘徊一阵子了。纠结于案板上的各种“浇头”,是用腰花,还是用长鱼?素鸡还是荷包蛋?要不要再加点臭干或香菜……只要你有足够的食欲,各种个性化的锅盖面,店主都会满足你。冬日里可以坐在灶台边等待面条,看着那木头小锅盖在一口大锅里上下沉浮。沸腾时,白泡翻腾,师傅眼疾手快,用特制、加长的筷子夹起面条,仿佛一条白龙从水中跃出。再把浇头、自制的酱油、麻油等放入碗中,那种扑鼻的香气绝对会让你垂涎欲滴。夹起一点尝尝,面条筋道。可以看见这样一番景象:怀揣着几个硬币的学生,提着公文包的上班族,附近的居民一会儿就把面店挤满了。店里坐满了,就去外面蹲着、站着,个个捧着碗和邻里嚼趣,呼啦呼啦地吃着……

发展之城

“镇江发展得不错哟!”这是近年来镇江的游客们的感叹。新建的城铁车站等令交通更为便捷,万达广场、东方伟业等商业建筑群拔地而起,扩建的北固山、新筑的金山湖,都在为镇江人提供美的享受。

余秀华的诗范文第8篇

南北朝的诗人以十二属相入诗,开生肖诗之先河。初时或冠首或嵌字,鼠牛虎兔十二种动物先后亮相诗行,凑齐了即可。后来开始串联典故,明代胡俨的生肖诗十二句,写辰龙巳蛇的两句是:“骊龙有珠常不眠,画蛇添足实为累。”骊龙典出《庄子》,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再后来,又有新形式,仍是用典,却并不一定出现生肖动物名称。文人游戏笔墨,茶余饭后谈资,生肖诗自有雅趣。

生肖诗影响了十二生肖画。杨柳青年画以雅俗共赏为特色,有这样的作品流传。比如,清光绪年间的《十二旬全图》。旬,应作巡。十二年里十二生肖一周匝,转了一圈、轮了一轮,民间称为一巡。这幅年画画了十二种生肖动物。对应文字,有的出现生肖,如“竹杖成龙”用东汉方士费长房故事,一仙翁赠费长房竹杖,用来骑乘,后化龙飞去;有的并无生肖名称,“西池桃熟”(猴)、“瑶姬归山”(虎)、“信不失时”(鸡)等。“沉醉扶归”画马,表现李白斗酒诗百篇,倚马可待;表示巳蛇的是“蒲觞涤氛”,图案有盘在树上的蛇。“蒲觞涤氛”常作为端午钟馗画题,这里大约是指传说故事中的白娘子现形吧。

古人以十二地支纪年,杨柳青年画以四扇条屏表现十二生肖年份,“牛年造作置田园,万顷春耕事益繁,四海农夫歌大有,荣华富贵自迎门”,画面为孩童骑牛牵牛,乐观其成。

古代也以子丑寅卯纪月纪日纪时,与生肖年一样,月卯日期和十二时辰都有了“属相”。杨柳青年画有十二月条屏,每个月份一幅画。一月建寅为岁首,寅为虎,一月份画虎。二月建卯,可以称为兔月,画面一个带三个儿童,喂兔观兔,图上印有文字:“建卯二月。是月也,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这讲的是物候。古代物候历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月含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是惊蛰的候应,“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是春分的候应。三月是建辰之月,属龙,画面有龙。到了四月,这是属蛇的月份,图画两个妇人两个孩子,稍大的孩子胳膊伸进蛇篓里在掏蛇,年龄小些的孩子紧攥妇人的手,表情既好奇又害怕。图中印文字:“建巳四月。是月也,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蘼草死,麦秋至。”这是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的物候。这样的四扇条屏,分出四季,标出十二月、七十二候,配以娃娃为主角的图画,成为富有趣味性与科普性的“挂历”。

杨柳青年画《十二时辰全图》,以群芳一堂的图景表现十二生肖。画上七言俚句:“蝴蝶变成老鼠精,无底洞中显奇能。玉皇差下天兵将,捉拿全凭孙悟空。”这是子鼠。说丑牛:“蝴蝶变成一青牛,孙膑云蒙下山头。毛贪摆下五雷镇,设计马陵不甘休。”寅虎:“蝴蝶变成黑虎星,大罗玄天赵公明。三霄洞内借金剪,上天敕封武财神。”卯兔:“蝴蝶变成玉兔形,禄山一气动刀兵。子仪回朝封王位,明皇梦入广寒宫。”讲辰龙:“蝴蝶变成大金龙,李治皇帝犯天星。临潼山下身遭困,救驾全亏护国公。”轮到巳蛇:“蝴蝶变成小白蛇,许仙借伞遇见她。法海捉妖金山寺,产生贵子雷峰塔。”讲的是白蛇传说。此画的构图,十二美女围坐于圆桌,圆是圆满,又有十二生肖周而复始无穷尽的含意。画上十二只蝴蝶、十二种生肖,寓意十二美人生辰虽不同,但各个美如蝴蝶,拥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