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第1篇

小百迷们,你们知道吗?一直以来,就有人对此事的真实性有所怀疑,他们认为事实不是这样的,刘备并没有“三顾茅庐”,而是诸葛亮自愿归附刘备的。

瞧,这分歧来了!别着急,我们一点点地来说这些事。

“三顾茅庐”的典故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这件事情的记载是:当时曹操很欣赏刘备的谋士徐庶,于是就派人骗徐庶,说他老母亲病了,速回家看看。徐庶是个大孝子,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能够得到天下。

缺了得力的谋士,刘备连忙带着礼物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不在家。过了几天,刘备又冒着大雪去见诸葛亮,看见一位青年在屋内读书,赶紧过去行礼。可惜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受朋友之邀出门了。刘备很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自己非常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

转眼间就快到新年了,刘备又去隆中,不巧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便在屋外恭恭敬敬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方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计策。诸葛亮分析了天下的形式,制定出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深感佩服,便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就这样,刘备亲自到诸葛亮那里去请求拜见、赐教,共三次前往,才得以相见。

刘备和诸葛亮,谁先找的谁?

“三顾茅庐”,这个被世代传颂的经典故事,在三国人鱼豢写的《魏略》、西晋司马彪写的《九州春秋》里却是另外一个版本,不是刘备亲自上门邀请,而是诸葛亮自我推荐。这多少让喜欢诸葛亮的人有些接受不了。

这两本书大同小异地说,刘备带兵攻打樊城时,诸葛亮预测曹操要攻打荆州,于是就前去求见刘备。刘备刚巧与客人谈话,因为从来没听过诸葛亮的名字,所以没把他放在心上。过了好一会儿,别的客人走了,刘备见只有诸葛亮还待在那里,就与他谈起荆州的形势来,临走诸葛亮献了一条攻城的妙计。刘备听后十分赏识,从此便重用起诸葛亮。

后来,有人则调和了这几种说法之间的冲突,认为“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樊城自请相见都是真实可信的。清代学者洪颐煊在《诸史考异》中说,诸葛亮开始求见刘备时,见于樊城,刘备虽然对他以礼相待,但不器重。后来,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刘备才“三顾茅庐”,虚心拜访并重用他,彼此间才逐渐有了很深的感情。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因而记入《出师表》中,一点也不计较先前被冷落的情形。

在纪连海史书特别节目《三国三人行》中,纪先生称历史上还存在另外一种版本:诸葛亮一直在南阳隐居,到了26岁,他毛遂自荐去找刘备。他去了很多次,可刘备根本没时间搭理他。于是诸葛亮把刘备臭骂一顿。不料想,刘备觉得此人颇有个性,找来一谈话,还真有学识,后来就委以重任了。

如何解释“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的是事实的话,那么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难道是诸葛亮说了假话?还是《出师表》根本就不是诸葛亮所作呢?

一般人读《出师表》,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里读出的信息是去了三次才见到。别急,我们先读读杜甫的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这个字,你注意到没有?多次的意思。有可能是去了三次见了三次,还有可能不止去了三次。在古书里,“三”可以解释为“多”的意思。所以呢,刘备并不一定只请了三次,他可能经常来串门,随时请教。按照《出师表》的说法,“咨臣以当世之事”,刘皇叔不停地提问题,谈一谈天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办。结果他俩越谈越拢,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契合,越谈感情越好。最终刘皇叔拍板,这就是我要找的人,诸葛亮也拍板,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看来,这诸葛亮与刘备究竟是“一见”,是“再见”,还是“三见”,只有当事人知道了。不过,不管是谁先找的谁,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对刘皇叔的忠心,还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号角吹响,“小百迷”集合!

你同意刘备“三顾茅庐”的说法吗?

1.同意,因为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出师表》上都有记载。

2.不同意,对一个没有实际经验的年轻人,刘备不会给这么高的礼遇。

3.是诸葛亮先找的刘备,刘备对诸葛亮了解后才有以后的“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第2篇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銮舆三顾茅庐)

虞集

銮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

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

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

早赋归欤。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曲。它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三国时代群雄逐鹿,叱咤风云的局面,赞颂了诸葛亮和周瑜等历史人物的功绩。

对于三国故事,人们是比较熟悉的,这也是历代文人争先歌咏的题目。宋元词曲中亦不少见。这支曲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尺素之幅描写三国广阔浩大的斗争画卷。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概括力。但是,作者把三国的盛衰兴亡。归结为“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都是天数规定,人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陷入了宿命论思想。所以他的结论只能是劝人们不必徒费苦心,只有早日归隐为是!这是消极的。

这支曲子采用了“两字一韵”的“短柱”体形式,用韵密度较大,字句稳贴严备,别具一格,使曲子写得典雅古朴。

【题解】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第3篇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第4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人才对事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课时:一教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归纳法等。

教学内容:

一、课题激情导入。利用多媒体音频放古诗词《赤壁怀古》及配乐《大江东去》引入三国之中。欣赏之后,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讲以前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

二、讲述官渡之战

1.利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分析袁绍和曹操争霸的原因。

2.利用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的形势图,讲战争过程,曹操自知兵少,危难时刻,天降斯人,投影展示“曹操赤脚迎许攸”图。

3.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小组看书讨论)

三、让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以此同时,幻灯展示“三顾茅庐”图,介绍刘备和孙权。(学生口述小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讲授赤壁之战。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简单介绍战争经过,分析曹军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看书、思考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自学总结能力。)

五、讲解三国鼎立的形成。阐释赤壁之战之后,曹丕、孙权、刘备各据一方、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看图指出三国的名称、位置、都城。培养学生结合地图记忆方法。)

六、活动与探究。详见课本。(思考、讨论回答其目的是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探究。在三国历史中,你学到哪些有关理念?准备如何将其运用于学习、现实生活中去?(思考、回答。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第5篇

1、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所向无敌: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3、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4、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5、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6、危急存亡: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7、任重才轻: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

8、思贤如渴: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9、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10、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11、计日而待:计:计算;待:等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12、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13、众难群移: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14、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15、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16、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17、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18、游辞巧饰: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19、胸中鳞甲:比喻存心险恶。

20、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21、上楼去梯: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22、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3、我心如秤:表示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第6篇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

【设计理念】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但未必能习得智慧,也就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第一课时只是得到一些词语与课文内容的知识积累,没能加以运用,不能完全架构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课着力凸显第一课时特点,以词串为纽带贯穿全课教学,从积累到运用,构筑词语教学立体网络,为学生第二课时学习作铺垫。

【教学目标】

1. 读准生字新词,课文读正确流利;

2.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 在读文中理清情节脉络,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

2. 在读中了解人物,想象画面,理清情节。

【教学流程】

一、 看图激趣,解题导入

1. 看图猜故事。

师:这几幅图所画的故事,你能猜得出来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桃园结义、望梅止渴)

2. 解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板书课题《三顾茅庐》,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写,顾是生字,左右等宽。“茅”字最后一笔撇不能丢。

它是根据《三国演义》第37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中的部分内容改编而成。齐读课题。

师: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

生:刘备三次拜访茅屋的主人诸葛亮。

师:“顾”呢?

生:拜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文中第一小节中已讲到“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师:你真会预习,处处留心!

(设计意图:解题入手,建构新课与旧知联系,提醒生字书写注意点,紧扣基础,导入部分简洁、实在,老师语言力求干净、简洁。)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课文把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都详细进行了描写吗?让我们一起打开书。

出示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课文读正确、流利。

2.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练习几遍。

师:刚才大家自由读书时,同学们琅琅的书声、专注的神情让老师感受到大家的“求知若渴”。

(设计意图:读通、读顺、读熟课文是基础,注重激励,培养学生专注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 通读全文,读出情感

1. 第一小节:谁先来挑战?

师:刘备一顾二顾均未见到诸葛亮,也就是告诉我们,文章将详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2. 第二小节:指名读。

师:想读的更好些吗?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方法,一般人都不告诉他。第二节里面有段对话,把对话读好,这节就读好了!

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这段对话,该怎样读?

生:张飞的话是嚷出来的!

师:你来嚷一嚷!

师:刘备呢?

生:很生气地说。

师:你就是那生气的刘备,你生气地说――

师:同学们,同样是对待诸葛亮,张飞和刘备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生:张飞可能是觉得刘备没面子,两次都没有见到!

生:刘备这时形势危急,急需人才!

师:大家也许不知道,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请看表格

人物刘备诸葛亮年龄46岁26岁身份、地位皇叔、镇东将军平民、书生师:男生读张飞的,女生读刘备的话。(老师引读)

师:这一节中,出现了刘备张飞关羽这三个人物,认识吗?

师:文中把他们称为“结拜兄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师: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就是诸葛亮。他的名字和你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生:我的姓是一个字,诸葛亮的姓是两个字。

师:对,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就是复姓。你知道有哪些复姓?

生:司马、欧阳……

出示: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师:这是中国最长的复姓,有关复姓以后还会学到。

师:这四个人可都是响当当的英雄人物呀!再读!(板书:读出人物)

3. 第三小节

师:这一节比较长,我们分两个部分,先请一个同学读描写“卧龙冈景色”部分。

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师:(据情况正音)这儿一个字要提醒大家,山冈的冈,他有一位好朋友是岗,多了一个山字头。

冈:gāng低而平的山,如山冈

岗:gǎng岗位,表示不高的山或土坡时一般后面要加一个子。如岗子,山岗子。

师:你优美动听的朗读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

师:“蜿蜒起伏”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说可能很难说出来,但一看图就肯定会知道。你来指一指。(出示书中插图)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看看图就知道了。

生:还看到竹林“青翠欲滴”……

师:你读的这片竹林还不够绿。

(生再读)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第7篇

一、学习三顾茅庐的精神,获取各方支持

刘备诚心诚意三次前往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求其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看刘备有志为国谋事,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毅然答应全力帮助刘备建功立业。

作为校长,要打造、管理好学校,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不行。但被教育行政过分干预也不行。面对制约学校发展的各方因素,学校校长应从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应将自己立志管理好发展好学校的规划、措施等向上级领导陈述,征求其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以便自己放开手脚工作。学校要发展,就要狠抓内部管理和学校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抓内部管理,学校校长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拔一批有管理才干的教师组建行政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分工配合,中层干部主要负责学校内部管理,协助校长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校长则主外,和行政领导班子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制订学校发展规划。要抓好学校硬件环境建设,校长就要多方设法筹措资金。目前学校经费都十分紧张,各级部门对经费审批十分严格,所以校长更要千方百计积极争取资金。面对上级财政部门,校长也可效仿刘备“三顾茅庐”的做法,用自己的卓越才能和诚心打动领导,在国家政策和原则范围之内,多方为学校筹措经费,促进学校长足发展。

二、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让经验束缚自己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财主,跟一个老神仙学“点石成金”术,刚学到一点,就急不可耐地想回家,连老神仙的劝告也顾不上。结果他回到家用手推门,门成了金门:坐凳子,凳子成了金凳子;用手端碗,碗成了金碗,连碗里的饭菜也变成金子;他喝汤,汤也变成了金子;无论他的手触及什么,都变成金子。最后他饿得躺倒在床上,床也变成了金子,妻子儿女米看他,他抱着他们痛哭,把妻子儿女也变成了金子。就这样,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全家。

作为校长,为了学校管理和发展,必然要走Ⅲ去,学习借鉴外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但一定要学彻底学明白,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分析,更不可学点皮毛就生搬硬套,以免像上述故事中的财主一样落下笑柄。

在学习借鉴外校先进管理经验时,要深入了解其各方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差距,因地制宦地制订符合学校实情的管理制度、办学目标、发展规划等,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路子来,千万不能盲目崇拜,更不能“依葫芦画瓢”,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能让别人的先进经验束缚自己的创新。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第8篇

《三国演义》,它不仅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无暇的艺术形式。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等诸多故事都可谓是人人皆知。一段段意味深长的故事,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面,使我陷进了那个年代。

这里面智者的代表应该是诸葛亮了,他有勇有谋,忠心护主,空城计中的着冷静,草船借箭中的精彩表现,各大战役中的谋略计策,巧布八阵图,智退司马懿,七擒孟获,无不使人拍手叫绝,真的是无人能及,神鬼莫测。

再来说说关羽。关羽,一位绝对善于作战,武功精湛到绝的英雄灵魂人物之一,单刀赴会足以体现出他的英勇与威猛,也足以看出他那藐视困难的精神,之后狭持鲁肃保全自己更能充分的看出关羽的胆与谋。过五关斩六将中的拼死护主之家眷,说明关羽的忠心。义释曹操,又体现出了他的仁义之气。是一位有勇有忠有仁的英雄。

张飞,与关羽一样也是一代虎将。对刘备忠心耿耿,大敌当前,临危不惧。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就如同探囊取物,令人刮目相看。具有万夫不当之勇。

曹操与刘备二人是具有鲜明对比性的人物。曹操是奸诈狡猾,狂妄自大,还说他与刘备是并世英雄。虽然他是为了试探刘备,看刘玄德是否有二心,但试探背后也足以看出他的自大与狂妄。而刘备与他恰恰相反 ,刘备是位仁德之君,以“仁”字治天下,刘备三顾茅庐,无一声怨言,可见他的明智,刘备珍惜不但人才,而且爱民如子,挟百姓集体过江,典型的事例,一一说明了他的仁,义,明,智。

三国演义,不但讲述了吴,蜀,魏三国以文武争天下的故事,还让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战术兵法,并告诉我们不能像曹操一样阴险,残忍,也不能像刘禅一样昏庸,“乐不思蜀”,也不能像蒋干那样愚不可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的人人事事令我百读不厌,似乎我已陷入三国争霸的世界,又似乎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

联系到现在,像诸葛亮那样聪智的人才几乎已无,像刘备那样仁德兼备的也少之甚少,张飞,关羽,赵云……那样忠心为主的的也少多了。就连最基本的的诚信都几乎被埋没了,金钱,职位,身份有什么好的,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办不到,还谈什么。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心思,人们绞尽脑汁,为的就是钱,难道钱真的那么好吗?虽然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那也是建立在诚信与良心的基础上啊,这是一个什么社会?我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