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鸡萝丝去散步

母鸡萝丝去散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1篇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绘本教学中的优势。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动力,他们对直观的、形象的物体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而多媒体技术通过对声、形、光、色的处理,以动画的形式直观而深动地展示绘本的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从而营造一种优美自然的学习情境,使得幼儿非常乐意而又主动地参与到绘本的阅读中来。

如大班绘本教学《母鸡萝丝去散步》,我们把一片丰收景象的农庄制作成课件,孩子们看到了农场里有屯满粮食的粮仓,有郁郁葱葱的草地,有生机盎然的池塘,有高低起伏的篱笆,有充满乐趣的磨坊……当他们得知原来这个就是母鸡萝丝生活的地方的时候,很惊叹,不由会很想知道:母鸡萝丝到底是怎么在农场里生活的。跟随动画的播放,他们从母鸡抬头挺胸、悠然自得的形象中,感受到母鸡萝丝在农场里生活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可是随着眼睛骨碌碌打转的坏狐狸跳出屏幕,他们又不由地为母鸡担心。接下来会怎么样?整个多媒体演示没有出现任何一种声音,但动感的画面,使得原本静态的一种场景变成了动态,孩子们不由得会随着场景的推移变换而心情跌宕起伏。在狐狸和母鸡萝丝一前一后、一静一动的画面对比中,幼儿不断地推测母鸡和狐狸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感受到了绘本带来的幽默与诙谐。同样绘本也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分享绘本阅读的快乐

利用多媒体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等一系列的特点,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非常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再现或者创设绘本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情境,使得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起随着教学过程的推移,随着多媒体的推进,细细品味绘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从而使其受到情感的冲撞,引起共鸣。

如绘本《幸运的一天》,我分别对两个角色小猪和狐狸进行了配音处理,狐狸的声音很粗很缓慢,小猪的声音很清脆又很从容。就是这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声音,把整个绘本演绎得精彩纷呈。每次狐狸的动作随着他的粗狂的声音,都会让孩子们为小猪的命运捏一把汗,可是每次听到小猪那如同百灵鸟的声音,又不由地会让孩子们舒心地笑,因为他的声音充满着智慧。随着画面的变换,故事的发展,两种交替出现的声音把狐狸看似聪明其实愚蠢和小猪那份从容淡定、机智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一直让所有的孩子不由自主和深深沉浸在绘本的情境之中,为小猪紧张,为小猪欢呼。

三、借助信息技术,理解绘本内容重难点

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幼儿的思维极具形象性,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现象、概念往往不易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形象、鲜明的方式表现出来,利用图、文、声等多维度地诠释内容,把认知的对象由难变易,由枯燥变为生动,由抽象变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它里面的语言非常精炼,但所包含的动词却是整个绘本的关键链接所在,如“走过”“绕过”“钻过”“经过”“越过”“翻过”。可这里有的动词对幼儿来说却是不易理解,可以说是整个绘本的难点所在。所以我们制作了整个母鸡萝丝散步的动画过程中,随着母鸡散步,在相应的地方就配上音乐和朗读声,如“越过草堆”并适当放慢速度。如此形象而又生动的演示,使得幼儿一下子就掌握了母鸡萝丝的整个散步过程。她的动作,她的路线,在这个多媒体的演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无需花更多的语言,就轻松地让幼儿理解了,这不能不说是多媒体的优势所在。

而且多媒体课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绘本的内容按照教学意图和教学过程进行重组,使得幼儿能更加生动、全面、清晰地理解绘本的内涵,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四、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绘本阅读的想象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想象空间;教学难点;教学效率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随着计算机、电视以及DVD等现代视听设备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幼儿绘本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在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课程时结合幼儿自身的身心特点,丰富教学手段,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优化幼儿绘本教学的目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幼儿绘本教学的对策如下:

一、优化想象空间,切实提高教学目的

若想通过一个绘本教学活动让幼儿能够掌握并体验情感,光靠绘本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情感的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见不少教师在讲述完一个绘本故事后,会问幼儿一些诸如以下的问题,比如“你喜欢故事中的某某某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这根本不能促进幼儿情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来促进幼儿情感思维的发展。比如,绘本《七只瞎老鼠》的活动目标是:

1.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并进行推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观察事物要具体、全面,不能以一概全。

仅仅通过绘本故事,活动目标的达成肯定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活动中设计“我猜猜”的游戏课件,课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遮盖的物体部分显露,让幼儿猜是什么物体。通过“猜猜看”的游戏活动方式,让幼儿深出简入地化解活动中的重点,从而让幼儿通过实践加深感知和体验。

二、优化教学内容,巧妙解决教学难点

由于幼儿受到年龄、知识和经验等的影响,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知识等往往不容易理解,然而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幼儿的认知对象由难变易,由抽象变具体,从而巧妙地解决教学难点。比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包含的动词,如“走过”“绕过”“钻过”“经过”“越过”“翻过”,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但这些动词却是整个绘本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制作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动画,随着母鸡散步的方式不同,教师配上不同的音乐和朗读声,比如“越过草堆”就是要适当放慢速度,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使幼儿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母鸡萝丝的整个散步过程。它的动作和路线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无需花更多的语言就让幼儿轻松理解了,这不得不说是多媒体的优势所在。

三、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绘本;造型;图案;构图;色彩知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22-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艺术部分中指出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绘画活动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手段之一。而绘本的美术元素正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能将幼儿无意识的想象变为有意识的创想。

因此,让孩子广泛地接触大师们的优秀作品、既可以提升老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又能使教师带领幼儿获取相关的艺术信息,唤醒幼儿的美感。优秀绘本情节丰富、有创意,绘本中的主角可爱、漂亮、有趣:绘本中新的美术手法、绘画方式;不同国家绘画表现不同的技法和风格,挖掘其中的美术元素,从欣赏、表达、创作等多方面来体验和表现。让幼儿在看故事、听故事中提高美术综合素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解决教师在绘画教学中的难题。

一、以绘本为载体,帮助幼儿积累绘画素材

绘本中绘画技巧的丰富性。多样的表现技法,如铅笔画、沾水笔画、水彩画、油画,还有颜料拓印画等。让图画书拥有了迷人的外貌,更是图画书成为美术教学的资源宝库。如我选择了绘本《小黑鱼》、《月亮的味道》、《给天使的一对翅膀》这几个经典优秀的绘本,进行绘画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把幼儿对儿童绘本的阅读热情迁移为学习美术的动力。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一系列主体性的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绘画表现能力。

绘本《月亮的味道》围绕着“品尝月亮的味道”的故事线索中,我们先引导幼儿寻找各种熟悉的动物造型,然后让幼儿通过临摹,积累个体对故事中不同的小动物造型的学习,再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把别人学绘画的动物造型通过学习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分享学习帮助幼儿积累了远比课堂教学多的图像,也在比较同伴的图像中发现同一动物有不同的画法,虽然幼儿的能力有所差别,但为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每个幼儿都在不断寻找新的动物造型,还要做到不重复,这就大大提高了幼儿独立造型的能力。这一活动让我们老师看到了幼儿具有摆脱成人的依赖,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自主学习能力将有利于幼儿积累更多的造型经验,创造更多的图像。

二、学习艺术大师独特的造型表现方式

绘本图像造型虽“拙”,但富有童趣,简洁的线条有助于幼儿观察。如日本漫画家宫西达在绘本《好饿的小蛇》中所应用的线条简洁精炼,造型生动有趣。寥寥几笔勾画出小蛇每吃完食物后,最有趣的是肚皮线条就变成了相应的食物的轮廓造型,如小蛇吃了苹果,肚皮线条就变成了圆形,特别是当幼儿看到最后,好饿的小蛇居然吃下了一棵苹果树,还出现了苹果树的造型,让人捧腹大笑,非常富有想像力。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帮组幼儿理解了小蛇的造型变化过程,并激发勉励幼儿大胆画一画吃了其他食物后小蛇会如何。这样的造型方式极其接近小班幼儿对事物外形认知与表现。

三、学习绘本中装饰图案的排列规律,体会有规律排列装饰带来的美感

线和面造型的基本元素,它们构成了孩子理解绘本的基本元素。《母鸡萝丝去散步》,线条与色块的排列与组合是书中最出彩的部分,也是该书最适合师幼欣赏与学习的部分。经过观察引导,孩子们发现:农场中建筑的屋顶与墙壁,柳树的树叶、青蛙身上的圆型斑纹等是单一元素的排列。而狐狸身上黑色三角形合简单的线条的交替排列的。母鸡萝丝的造型和身上的斑纹,既像剪纸又像刺绣或是毛衣上的图案,并且这些斑纹都是对称的。看上去很有节奏。至于那只倒霉蛋儿狐狸,孩子们更是喜欢它。身上面充满了由复杂的圆点、线条合黑三角组成的装饰性图案,就像一个美丽的狐妖。不但是鸡和狐狸,连背面的树、农家、风车等背景也都画得像装饰画一样。教师和幼儿了解了绘本中装饰图案的排列规律,体会有规律排列装饰带来的美感。教师将本次活动分成三种表现形式,运用撕纸粘贴的形式表现大树、房屋单一元素排列的规律美;运用黑白线描绘画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狡猾狐狸优美的身段;运用彩色线描的形式将温和的、坦然、富有智慧的母鸡萝丝画的是淋漓尽致。最后,选取了农场、池塘两个画面将两种绘画形式组合进行情景再创。教师将自己智慧的结晶运用到教学中,确定了小、中、大班的不同表现目标,小班幼儿通过添画房屋、小树中单一线条排列规律,初步学习单一元素排列的方法。中班幼儿运用的是黑白线描和色彩线描的形式表现故事中的狐狸和母鸡。大班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表现故事场景。活动中都用大胆的手法展现了图形和线条排列美丽的装饰效果。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大胆表现美的本领。

四、学习绘本的构图方法,进行大胆布局画面

孩子把画画当作游戏和表达宣泄情感的方法。如绘本故事《老鼠娶新娘》主要引导幼儿学习新的构图方法,选择表现《老鼠娶新娘》中最热闹的故事结尾部分“送新娘”的场景。让孩子们画出送亲队伍中各种老鼠的姿态,然后运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在长条纸上表现送亲队伍的情景,培养孩子学会根据不同的纸张形状灵活构图,更是孩子提高绘画兴趣。

五、欣赏绘本画面的色彩,学习浅显的色彩知识

绘本中鲜明的色彩,能增进幼儿愉快的情感,调节和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的绘画活动,教师以撕贴的色纸构图,同一角色凭借简单巧妙地背景色彩的变化、方向位置的变换(挪移、拼贴、粘连、断顿等),使整个画面空间获得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简洁、流畅和无限延伸的美感。小蓝和小黄重叠融合成了绿色,是小班的孩子们了解两种原色互相调和形成间色的过程。

绘本《快乐的婚礼》故事充满童趣,读者伴随着情景的展开时而欢快、兴奋,时而难过、伤心。猪仔们的别样婚礼,尤其是用油漆为自己画上漂亮衣服的情景,对孩子们有着魔幻般的吸引力,激发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活动中服饰设计的内容有助于中班幼儿学习间隔色、暖色调、渐变色等装饰涂色的方法。

六、体验绘本中多种绘画变现手法(线描、抽象、拓印、重彩、淡彩、黑白对比)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绘本 ;低年级学生 ;语言表达 ;课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45-01

绘本与传统意义上的连环画不同,它有五彩的画面、精美的绘图、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宽大的页面、简洁明朗的文字。在绘本中,画是主角,文是配角,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寻到喜爱的绘本,从绘本中找到阅读的快乐。

一、 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发现语言特色

教师在教学绘本之前,用儿童的眼光读绘本,观察画面特点,思考语言特色,寻找语言开发点。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主线讲母鸡萝丝在乡间小道上的一次散步,侧面描述了狐狸偷袭母鸡屡屡受挫。即使是尚不识字的孩子,也能看懂故事情节,沉浸在故事之中。把这一绘本拿给一年级的孩子阅读,教师应该从绘本最简洁的文字――走过院子、穿过篱笆、经过磨坊、越过干草堆、钻进蜜蜂房,找到语言的训练点――准确的动作描写“走过、穿过、经过、越过、钻进”,培养学生学会用准确的动词形容动作。课堂上可以这样引导学生:(1)观察萝丝的动作,读读这几个句子,品品这几个动词的妙处。(2)观察狐狸的动作,学着用合适的动词来形容。(3)试着讲一页绘图,将萝丝和狐狸的动作描述清楚。

二、依据学情,仔细分析,合理设计练习

绘本中可挖掘的语言训练点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石头汤》绘本,讲的是三个和尚用石头煮汤的方法,让村民明白了只要懂得分享,就能拥有更多幸福的故事。文中对话颇多,提示语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很有特点。如:一个小女孩一直在看着他们,她勇敢地走上前,问道:“你们在干什么?”“我们在捡柴。”阿禄说。……“这些石头可以煮出极其美味的汤。”阿寿说,“可是这么小的锅,恐怕煮不出来。”关于提示语的变化,可衍生为一个大的课题,提示语中可以有动作、神态、语气,还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替代“说”这个字,甚至对话中直接取消提示语,而提示语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出现,又表达不同的意义。但在低年级段,不必讲解太细、训练过足,但可以利用此绘本,向学生渗透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作用,让学生对此有一个了解。那么,在此绘本的阅读中,即可在读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人物的对话部分,此时教师再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读读人物的话语,体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学着将简单的提示语“xxx说”放在不同的位置练习说话。

三、依图说话,要求明确,训练语言扎实

阅读课上的语言训练,不同于家庭中的故事描述,教师应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跳一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绘本《月亮,生日快乐》,前四页出现的是小熊看到月亮在山头渐渐升起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出示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圆圆的月亮, ,好像 。学生根据月亮在山头露出小半个脸、大半个脸、刚离开山头、升上天空的形状,展开想象,描摹成:探出一点点头,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山后面,调皮的孩子;红红的,大大的气球;圆圆的,大玉盘……让学生将这些填入句子后读读品品。此种练习是让学生学着将句子说形象、说具体。在此基础上,将训练句式进行变化:月亮出来了,好像 ,好像 ,好像 ,又好像 ……学生将刚才说形象的句子进行浓缩,四句话变成一句话,此种练习则是让学生学着将话语表达得更精练,更简洁。绘本中,小熊为了能和月亮近距离说话,经过千难万险,到了高山顶端,绘本中有图片与只言片语。出示图片与练习:选择词语填写――走、爬、渡,( )过小河、( )过树林、( )上高山,学生分析词语之间的区别,选择填入句子,并说出自己悟出的理由。这个练习则是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学会将语言表达得更准确。绘本读完,引导学生说一说:小熊与月亮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想一想,小组内讲一讲。在此,则是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把话说清楚。

四、打开思路,拓展思维,充分利用留白

绘本文字虽简洁,但画面内涵极其丰富,大量的文字留白处,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一块魔毯,经过爷爷灵巧的双手,一次次“起死回生”,变成外套、背心、领带、纽扣,陪伴着孩子的成长。读了此绘本,学生们被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打动。不过,绘本的下方,还画着文字没有提到的内容:一个快乐的地下家庭――老鼠一家。魔毯的每一次变化,也给地下的家庭带来了变化和快乐。这样的变化和快乐是怎样形成的呢?让学生观察、猜测、推理、质疑、想象与评价,给地下快乐的一家也配上文字说明。

把绘本引进课堂,是一个新的课题,怎样用绘本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根据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思考得多一点、深入一点,相信绘本这一新型教学资源,会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5篇

一、绘本选择策略

1.内容生活化

虽然所有绘本故事都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情趣,但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合作为写话的材料。松居直先生曾经说:“好的图画书,首先重视的是那些能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并用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情去绘画的图画书。”所以我们在选择绘本时,首先要选择那些取材贴近孩子生活的绘本,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事情,但要有一些有趣的变化,使儿童感觉到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故事的情节必须简单而清楚,让孩子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绘本的选择不能以老师、家长的逻辑和想法去评定,要尊重儿童的想法和意见。比如大卫・香侬的“大卫”系列、安东尼・布朗的“威利”系列、贝梅尔曼斯的“玛德琳”系列、芭贝・柯尔的“顽皮公主”系列等,摆脱了传统读物中刻板的性e角色和偏见。在他们的书里,男主角不再是自主、英勇、权威的化身,女主角也不再是无助、忍耐、柔弱的样子。这样的绘本,男孩和女孩都会喜欢,也适合进行仿写训练。

2.语言儿童化

低年级学生语言结构比较简单,那些句子单纯、短小、口语化,朗读时明快、活泼、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的绘本与孩子的语言结构比较接近,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模仿。如在绘本《我爸爸》中反复出现这样的句式―“爸爸像

( )一样( )”“爸爸像( )一样( ),也像( )一样( )”。而在《逃家小兔》中,“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这句话始终贯穿于小兔和兔妈妈的对话游戏中。《痕迹》这本书的语言结构感也非常强,它通过 “是什么,刚刚还在这儿,现在却不见踪影,只看到( ),( ),哦,原来是( )。”这种句式表现了动物的特点,且结构清晰而有创意。这种结构固定、富有韵律的表达方式和孩子简单的思维方式十分吻合,便于孩子模仿。

3.画面形象化

低年级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些画面感强、富有情感、故事主题来自生活经验的绘本,往往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如《鸭子骑车记》这个绘本,作者用大胆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生动地表现出鸭子骑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动物的表现,画面主体集中,动物的表情十分传神,为了突出重点,部分动物没有进行整体描绘,而只是画出最能表现动物表情的部分。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匹马和老鼠,画面上只能看见马头,作者用洁的笔触,把马那不屑的眼神画得栩栩如生,而老鼠形体虽然很小,但羡慕的眼神也用色彩进行突出。这种颜色和形体上夸张的表达方法,不仅激发了孩子阅读绘本的兴趣,更为孩子的模仿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像这种画面感强、能激起孩子表达欲望的绘本还有很多,如《好饿的小蛇》《可爱的鼠小弟》《逃家小兔》等。

4.情节曲折化

绘本是通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叙说故事的一门艺术。有些绘本虽然语言简单,但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整本书只有三十二个词组,讲述母鸡去散步的故事,从表面看,故事主人公是母鸡,但情节却是围绕跟在它后面的狐狸展开的,狐狸一心想吃母鸡,却不断遇到各种困难,它先后掉进池塘、草堆,被蜜蜂蛰、铁镐打……充满悬念的情节充分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想象热情。

当然,适合写话的好绘本还有其他的一些元素:用细节传递主要信息,能带给儿童寻找和发现的乐趣;故事很有趣味,吸引儿童持续地品味阅读……总之,教师自己要多阅读多比较,靠“感觉”,自然就能“看到”优秀的绘本,并把它们带给孩子,带着孩子尽情地在绘本阅读、绘本写话的世界里翱翔。

二、写话点选择策略

1.复沓型句式仿写

有些绘本的语言结构简单,每个画面都以固定的句式进行描述,这些复沓的句式,是低年级孩子仿写的好媒介。例如,在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这两段话反复出现,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模仿这种句式的写法,认真观察画面下的《小老鼠一家的生活》,用这种句式描写老鼠妈妈为小老鼠做衣服的场景。绘本《痕迹》描写了青蛙、狐狸、海龟、蛇、飞机、蜗牛、恐龙、孩子和风留下的痕迹,每四页为一个小段落,运用“是什么,刚刚还在这儿,现在却不见踪影,只……哦,原来是……”的句式,形成并列式重复叙事结构,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展现全书层次分明的思维脉络,适合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句式的仿写。

2.聚焦型画面扩写

有些绘本的语言过于简单,情节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绘本画面内容丰富,场面感较强。对这类绘本,我们可以采用聚焦型写话方式。即选取绘本中的某个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如《蚂蚁和西瓜》这个绘本,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过分割、搬运,然后带回蚂蚁窝,可是在搬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绘本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但漫画式夸张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绘本中,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蚂蚁的世界里。在教学这个绘本时,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蚂蚁挖西瓜”这个画面上,引导学生观察蚂蚁挖西瓜的不同神态动作,并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把画面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

3.创编型情节改写

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画面的设置上,都留有一定的空间,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空白”召唤着我们去想象、去创造。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抓住绘本的空白处、争议之处,或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如在教学《小猪变形记》这个绘本时,在小猪踩高跷这一部分,绘本原来的写法是小猪踩了一会儿就摔倒了。我们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巧妙地改变原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小猪踩在高跷上会看到哪些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心里会怎么想。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有的说小猪看到了美丽的森林,它很想到森林里和别的小动物一起玩;有的孩子说小猪看到了蔚蓝的大海,它想去海边捡贝壳;有的孩子说小猪看到了一所动物学校,想到里面去学习。

4.续编型结尾续写

很多绘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故事的结尾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始,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在教学《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绘本故事时,我们先让学生通过想象把母鸡萝丝在六个地方经历的故事补充完整,然后告诉学生:“回家后,狐狸气得吃不下饭,越想越郁闷,于是趁着夜色他又偷偷摸摸地出发了……母鸡和狐狸还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发生呢?”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出走的绒布熊》这个绘本的情节明显没有结束,有一定的延展性。于是我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绒布熊还有可能遇到什么动物,它怎样向遇到的动物请教生命的意义,这个动物会怎样回答它。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在森林遇到老虎,老虎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当森林之王;有的说在沙漠遇到骆驼,骆驼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为人类运输东西;有的说在农夫家遇到狗,狗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忠诚……学生在地点和动物以及动物特性的把握上,都比较准确,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相当不容易。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6篇

一、白板让语言活动“互动”起来

传统的语言活动,教师往往只是从简单的问与答、操作等方面与幼儿进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定的互动效果,但本质上很难使幼儿真正地与教师同步。而白板本身的特点,以及其设计的互动理念,能更好地促进师幼、生生、人机的互动。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白板课件这个“半成品”的使用,使幼儿可以更改、充实教师原先预设好的内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孩子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步。例如大班语言《小男孩抓熊》中,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请幼儿来归纳小男孩走过的路线图。我先在白板上展示一个开放式的场景:用箭头绘出空的路线图,接着利用白板的拖放功能,将故事中出现的场景以图片的形式随意呈现在下面。然后请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将相应的场景图片移动到对应的路线图位置上。这时孩子们就开始合作:边商量边操作,先走过什么地方,再走过什么地方。再接着推选出一名代表进行现场的演示。演示的孩子认真极了,合作的孩子也积极配合。转眼间,一张完整的小男孩抓熊的线路图就出现在眼前。当听到“你真棒!”的音乐声时,孩子们沸腾了!这种全方位的参与,让孩子自己操作、自己探索,他们轻松地归纳出了小男孩抓熊的线路图,真正达到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整个课堂都活跃起来。

二、白板让语言活动“趣味”起来

相对于以往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白板的拖拉、隐藏、放大、旋转、拼接、拆分等强大的教学功能,能紧紧地吸引住幼儿的眼球,使幼儿在拖放、旋转等过程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既强化了幼儿的学习实践,又让幼儿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及时的展现,大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如在小班语言《乐乐熊的小花伞》中,我利用白板的旋转和拖放、组合、翻页的功能,向幼儿呈现这样一幅画面,乐乐熊撑着小花伞高兴地走呀走,来到了小河边,小河挡住了乐乐熊的去路。这时,可请幼儿帮助乐乐熊想一个过河的好方法。幼儿们积极讨论,纷纷讲述了自己的好办法。接着我引导幼儿观看乐乐熊是怎么过河的,并尝试用语言讲述出来。于是我利用白板的图片旋转功能,把乐乐熊手里拿的伞旋转过来,再轻轻地放到小河里,让乐乐熊坐上去,使用组合功能,把伞和乐乐熊组合起来,慢慢地拖拉到小河的对岸。这样,乐乐熊把小花伞当成小船安安稳稳的过小河的情景会像变魔术地展现在孩子的眼前。孩子们觉得非常神奇,一下子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在最后完整欣赏故事的时候,我又利用白板的折叠式的翻书和插入音效的功能,边讲故事边看书。图片一张一张的折叠翻过,就好像有一个隐性的人在帮大家一边翻书一边讲故事呢!孩子们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神秘的翻书,一边思考着老师的问题,是那么的认真专注。整个活动在这种趣味十足的氛围中缓缓展开。

三、白板让语言活动“简单”起来

(1)教师操作过程的简单化。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PPT、Flash和视频三种模式的切换功能,可以整合教育资源,而且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孩子的反应随时暂停或回复,便于课堂的演示。例如中班诗歌欣赏《春天来了》,在教学时,我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把幼儿直接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当孩子们不理解冰是怎样融化的时候,我就在触摸屏上直接点击切换到冰融化的一段视频,他们对冰融化的这一现象就理解了。这样的切换既方便了教师的操作,又加深了孩子的理解。

(2)幼儿学习过程的简单化。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孩子有时仍然不理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白板提供的照相和拖放功能,这些功能的恰当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大班语言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这个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孩子理解穿过、绕过等动词。当屏幕上出现母鸡萝丝走到池塘的一幕,为了让孩子能理解“绕过”这个动词,我运用白板的拖放的功能,让孩子自己点击母鸡,沿着池塘边慢慢地安全走过去,这个走的过程就是“绕过”。我还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操作,使他们理解了 “穿过”“跳过”等多个动词。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7篇

一、精选绘本,搭建阅读平台

研究者发现,书的主题、作者、写作风格、封面和插图、书中的角色、内容摘要及他人的推荐都是影响儿童选择图书的重要因素。因此绘本的选择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绘本。故事的取材要贴近儿童生活,最好是儿童熟悉的事物,但要有一些异于常态、常理、常情的变化,使儿童感觉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如换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经历,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的文字与画面配合巧妙,俏皮可爱地描绘了大家都熟悉的经验。《我的友情要出租》讲述了一只孤独的大猩猩交朋友的故事,为多数身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们示范了如何交朋友。

2.多样性原则

选择绘本时要在类型、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力求丰富多样。多样化的作品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带来多样化的语言和多样化的图片呈现,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表达。如爱与分享主题作品《公园里的声音》、品格修养主题作品《会说话的蛋》、生命教育主题作品《欧先生的大提琴》、艺术赏析主题作品《形状游戏》、创意想象主题作品《两只坏蚂蚁》……不同形式的作品,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多样的表达。

3.参与性原则

要选择蕴涵丰富想象力、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绘本。这样的作品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文本对话,体会绘本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丰富语汇,也可以在悬念叠出的情节发展中进行想象,拓展思维。

二、研读绘本,挖掘教学资源

精选的绘本,需要教师充分研读,深层挖掘绘本资源,从文字、图片、作者意图角度实现对绘本的全面剖析,寻找表达切入点。

1.研读文本内容

优秀绘本的特点是浅显易懂、形象精炼、生动活泼、语言规范,能够充分体现想象性、情感性、体验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是学生学习语言、丰富词语的范本。

绘本的文字虽然简单,却能为学生提供许多表达的机会。如《我的爸爸叫焦尼》,狄姆向所有认识的人介绍“这是我的爸爸,他的名字叫焦尼”。最简单的话语,却最直白地表达了孩子对父亲的爱。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重点要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表达所蕴涵的丰富情感,让学生也学会这样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内容,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是建立“阅读”与“表达”之间纽带的有效途径。

2.研读图片内涵

绘本非常强调图文的关系,以图为主、图文结合是绘本的关键特征。因此图画在绘本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为绘本情节的创设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些想象背后,蕴涵着优质的语言表达资源。教师在研读绘本图片时,需要寻找表达契机,将语言表达与绘本图片相结合,以读促说,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大脚丫跳芭蕾舞》这本书中,画家采用漫画手法,夸张地画出贝琳达像音符般的黑色发髻,橡皮般的长手,长腿和一双大脚,幽默地展现了芭蕾舞伸展、跳跃的种种姿态,使画面充满了舞动的线条以及芭蕾优雅的韵律感,还引用不透明的水彩勾画出贝琳达的世界,鲜明的粉红、蓝和紫交织成悦目的画面,让一身粉红的贝琳达始终成为焦点,而色彩的变幻则暗示了贝琳达的遭遇及其心情复杂的变化,为读者感受人物的情感经历提供了线索。图片背后,有很多值得品读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图画并想象,认识绘本图画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3.研读作者意图

研读绘本,不仅要研读绘本的文字、图片,还要研读作者的意图。看似简单的绘本,内涵却十分深刻,对作者意图的解读,无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从而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

《失落的一角》是著名绘本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这本书,仅从文字和图片来解读,难以完整理解。为此,教师在教学前先充分认识作者:他擅长用利落的线条和简单的文字勾勒一个个富含哲理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解读绘本,发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最后确定了教学目标:感受绘本魅力,挖掘绘本内涵,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明白“缺陷”和“满足”之间的深层关系,为学生对绘本内涵的理解与表达做好铺垫。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将绘本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内容,对其资源的深度挖掘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不能将文本解读、图画解读、作者意图的解读割裂开来。

三、借助绘本,链接表达训练

在绘本阅读中实现有效表达,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要创设表达渠道,运用多种形式的表达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句段模仿

绘本中的一些句式、段落甚至是整个故事都是学生模仿的好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绘本语言,学会用有序的、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表达难度。

如《逃家小兔》中有这样的一个语段:“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这样的句式,就可以成为语言表达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用“如果……,就……”的句式进行表达训练:

“如果你变成小溪流,我就变成大海,好让你扑进我的怀抱。”

“如果你变成挂在旗杆上迎风飘扬的红旗,我就变成旗手把你轻轻降落下来,紧紧抱住你。”

“如果你变成一架飞机,我就变成隐型战斗机,无声无息地保护你,不让你受到伤害。”

用句式模仿、句段积累,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鲜活起来。

2.借图补文

绘本图画中蕴含着文字无法表达的意蕴,给学生提供了多元想象的空间。巧妙运用“空白”,引导学生读图想象,有效补白,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母鸡萝丝去散步》用生动的图片描绘了狐狸追逐猎物屡屡受挫,母鸡化险为夷的过程。教学中可以巧妙运用这些画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详细描述一次母鸡遭受“劫难”化险为夷的过程。学生的思绪一旦打开,有趣的文字便喷薄而出: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母鸡萝丝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可是危险却慢慢向她逼近。在鸡窝附近等待多时的狐狸看见母鸡独自出门,便蹑手蹑脚地跟着母鸡,准备随时发动攻击,饱餐一顿。就在萝丝欣赏路边野花的时候,狐狸心想机会来临了,它便用尽全力猛地一扑――母鸡没扑到,却不小心踩到了院子里的大锄头,只听“砰”的一声,锄头砸到了狐狸的头。哎,这下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运用图片,发挥想象,让学生将所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可以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借文补白

绘本文字简洁,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表达的可能性。可依托已有文本,提供创作思路,激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鸭子骑车记》中,动物们对鸭子骑车这一怪异行为的态度截然不同,绘本中只用一句对话一笔带过。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不能反映动物们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教师以此为突破点,让学生通过想象,加入动物们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扩充情节。如鸭子与猪的对话,学生是这样来表达的:

鸭子骑着车子路过猪的身旁,它热情地和猪打起了招呼:“嗨!”猪慢悠悠地抬起头来,甩了甩头上的泥,眼神迷离地看着鸭子。它一瞧鸭子那得意劲儿,就应了一声:“呼噜――”心想:“这鸭子就爱赶时髦,出风头。”鸭子说:“跟我学骑车吧,你看我多舒服自在呀!”猪呼噜呼噜地回答到:“我才不愿意学这个呢,这多浪费体力,浪费精神,还是像我们这样泡泡泥水澡,睡睡懒觉最舒服。”说着,猪就缩起脖子,继续趴在泥里晒日光浴了。

给文本补白,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对言简意浓处进行扩充,可以使绘本内容更完整,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流畅。

4.借事续写

绘本故事短小精悍,结尾并不一定是句号,有时候可能是问号,有时候也可能是省略号,故事常常在精彩处戛然而止,意犹未尽,为文本的续写做了铺垫并留出了开放的空间。

《疯狂星期二》描述了在星期二凌晨发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青蛙们坐着荷叶穿越了城镇的每个角落。随着下个周二的来临,借着依稀的灯光,半空中出现了猪的影子……故事的结尾,留下了表达的空间:这个星期二又会发生怎样疯狂的事情呢?全新的独创故事《新疯狂星期二》将在学生的笔下诞生。

[片段一]夜幕降临,一切是那么的平静。农场的猪圈里,小猪们正懒洋洋地躺在妈妈身边。突然,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所有的猪像长了一对隐形的翅膀,飞了起来。小猪们飞过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飞过阿尔卑斯山脉,它们飞到世界各地,来了个环球旅行……

[片段二]又是一个星期二,猪兄弟们穿着火箭靴出发了。它们有的飞到了西安,看到了规模宏大的秦陵兵马俑;有的飞到了北京,欣赏了壮观的万里长城;有的飞到了黄河上游,目睹了母亲河的风采;还有的飞到香港迪士尼乐园,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回……

母鸡萝丝去散步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绘本;扉页;封面;环衬;封底;细节

绘本,亦称图画书,是20世纪产生的图书品种,是在人类对童年这种生命的认识更透彻以后诞生出来的书籍形式。绘本以简炼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绘本,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了解大致内容和叙述线索,了解绘本的基本元素和表达特色。更要从细节处慢慢地安静地思考和咀嚼的。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一、从封面猜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在《大卫上学去》这本绘本中,采用的是会讲故事的扉页,即扉页不仅仅是通向正文的一扇门,作者会在这里埋下伏笔,吊起你的胃口。穿着红高跟鞋的老师,虽然脸被切掉了,但看得出她是绝对生气了。淘气的大卫在学校又闯了什么祸呢?读者还没有看故事,就已经为他担心啦!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故事的内容。

二、细心发现环衬的秘密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我们去捉熊》的环衬页,它的前后环衬是同一个场景,都是一片看得见熊洞的海滩。但前环衬风和日丽,远处有帆影,天上还有海鸟在飞翔;而到了后环衬,不但天变黑了,帆影和海鸟也都不见了,只有一头孤零零的熊失落地走在阴天的海滩上。本来读者还会担心门外的熊会不会破门而入,这下放心了,熊垂头丧气地回去了,后环衬为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版权页

介绍出版社、版次等,大多数图画书版权页不是很突出,直接进入扉页。《团圆》这本书,版权页单列出来了,而且在版权页中,有一本日历,上面标明着具体时间“2001年1月23日除夕”,这就暗示着故事开始的时间。由此可见,故事在本页就已经开幕了。

四、会讲故事的扉页

扉页,又叫主书名页,就是环衬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图书的名字、作者和译者等以及出版社的名称,除了上述文字信息,图画书往往从扉页就开始有图画。扉页不仅仅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扉页会告诉你谁是主人公,如在《女巫温妮》这本书。扉页还可以给我们第二次阅读的乐趣。第一次读故事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当你读完故事回过头再看,就会发现作者的用心良苦。在《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中,扉页就是母鸡萝丝散步的地图,对照地图,可以看出狡猾的狐狸在哪里踩到钉耙、栽进水塘……看,扉页给了我们第二次阅读的乐趣。

五、投入地朗读正文,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读的部分

日本最久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他们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考虑到绘本资源有限,教师可以翻拍书中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孩子们一起来阅读。当孩子欣赏画面时,教师投入感情地朗读故事,并加上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有时还可以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在教师给孩子读图画书时,也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看图画。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听老师读《好饿的毛毛虫》时,就有孩子一边盯着那条因为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虫,一边做出了自己的诊断:“毛毛虫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才生病的。”因为孩子从毛毛虫身上联想到了自己,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肚子痛时,首先寻求的就是妈妈的安慰。

六、没有结束的封底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比如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封底,就没有重复书里的故事,而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第一次上街去买牛奶的经历:躲闪自行车、摔破了膝盖……故事的结尾,是小女孩的妈妈等在巷子口,然后和她一起朝家里走去的背影。小女孩回到家里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仿佛为了回应读者的期待,画家林明子在封底上又添上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小女孩和婴儿在喝她新买来的牛奶,她的一条腿搁在妈妈的腿上,两个膝盖上都贴上了创口贴……可以说,作者一直把这个故事讲到了封底上。

每一个绘本就如一部电影,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说“绘本里有非常出色的文章,非常出色的图画。”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教师与儿童一起阅读绘本故事,自己也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童年时光,眼中的世界也因此而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袁晓峰《绘本阅读课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式》文献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02期。

[3]黄小玲《绘本阅读的理念与实践》——以深圳南山后海小学为例文献来自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