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教版电子课本

人教版电子课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教版电子课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教版电子课本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教版;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

中图分类号:G423.3;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39-02

教材对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现今我国高中使用的地理教材均是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指导下编写而成的,主要有四个版本。各个版本的教材均有其优缺点。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基础,基于“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该条课标,选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可以为使用这两种教材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总体比较

“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这条课标是工业这一知识点的重点内容,两个版本的教材都给出了独立的模块来讲解该知识点。其中人教版将内容安排在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与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湘教版将内容放在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中的第二部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本教材这一部分内容排版上人教版多于湘教版。

人教版在内容上的安排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其先讲解了工业地域的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分散,让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有了一个细致的了解,最后又用单独一章讲述了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讲述了不同的工业地域类型。知识结构逻辑性较强,知识较为全面。湘教版则先讲了工业联系,然后讲了工业转移,进而讲到了工业集聚,最后讲了工业地域类型。湘教版对这一部分的安排也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但在具体的内容上与前面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中的内容略有重复,而且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稍显混乱。因此,教师在用湘教版对这一部分进行讲解时,可以参考人教版的相关内容,对教材进行梳理和补充。

二、具体内容比较

两版教材的内容都较为丰富,人教版的教材的逻辑顺序是先在第四章第二节中介绍“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其中工业集聚以珠三角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为例,说明了工业地域的形成。接着以福特汽车的全球生产为例讲解因区位优势的不同,有些工业需要工业分散。在第三节中,根据时代的不同着重讲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在传统工业区的讲解中以德国鲁尔区的重工业区为例,活动中让学生对我国辽中南钢铁工业区进行自主分析。新工业区中是以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及美国“硅谷”两种新工业区为例进行分析。思考活动中,是以我国温州乡镇企业和北京中关村对应前面两个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自主分析。

湘教版将工业地域的内容安排在第三章第三节第二部分: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其中第一小部分为工业联系,解释了工业生产系统,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以袜子生产为例,解释了生产中的工业联系。第二小部分是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讲到了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的重心开始变化,并形成工业集聚。以活动的形式,分析电视机制造业的重心转移。第三小部分讲了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讲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第四小部分为工业与环境,介绍了工业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湘教版的教材在本章的第一节中讲了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对工业的地域形成也有一定的讲解。

两个版本教材对比发现,都符合课标中举例说明的要求。其中人教版有较强的逻辑性,知识点比较全面。人教版在工业地域的形成中选取珠三角音响生产与福特汽车为案例,学生在学习案例后对书上所讲的内容都能有进一步理解。但应该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的种类开始不断发生变化,其中音响的应用在生活中日益减少,学生对音响生产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建议今后可将该案例进行调整。

湘教版的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先对工业联系作了解释,然后再讲工业地域的变化,便于学生的理解。由于本章的工业地域的内容在第一节和第三节都有涉及,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中包含工业地域联系,导致内容上重复。在案例的选取上,袜子的案例虽然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没有把案例具体到实际,案例过于空泛,不便于理解。在工业转移中,电视机产业所选取案例的数据是1998年的统计数据,距今将近20年,数据过于陈旧,也没有体现出当下时代的变化,与实际结合较差。

经过分析发现,两版所选取的案例都有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现今素质教育下的地理考试与学习越来越注重和实际的结合,因而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也应加强对生活实际和当今经济、科技现状的大致把握,注重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使学生感觉到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

三、教材中图片、活动、阅读等形式对比

人教版:图片14,阅读0,案例分析4,活动4;湘教版:图片5,阅读1,案例分析0,活动5。两版教材对图片、活动都有涉及,都比较注重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其中人教版的图文结合较好。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工业集聚的案例是以音响生产为材料,配图是惠州某音响零件生产厂家的地域分布和音响厂零件各地来源的百分比,对材料做了明确的补充。活动中以材料为依托,让学生根据案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音响生产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及音响工业集聚的优势和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布规律。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教版中的材料、图片、活动联系十分紧密,图片对文字进行了良好的补充和说明,活动设计依托材料来进行,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湘教版中的活动,同样依托教材中的内容。比如,湘教版中的一个活动思考是在学习过投入――产出这一工业联系后,让学生来分析汽车厂、化纤厂、电视机厂、造船厂、机床厂哪个更适宜靠近钢铁厂,对学生刚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复习,使所学可以运用到实际当中。

两版教材对比来看,都各有优缺点。人教版中的案例、图片、活动紧密相连,图文结合相当好,也便于学生理解。但人教版的活动过于依赖案例中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在分析材料,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湘教版的优点在于活动是对课本中材料的延伸,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使所学可以运用到实际。而且湘教版的活动形式既有对材料的分析讨论,也有对给出的工厂进行选址判断,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过,湘教版在图文结合上有所欠缺。以工业联系和工业链为例,湘教版是以袜子的生产流程图作为案例,这里袜子生产虽然可以说明工业联系和工业链,但配图内容较为简单,直观性较差,对文字的补充作用不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工业联系。因此,教师在这一部分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对活动形式和方法的把握。可以结合两版本教材的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结束语

现今我国高中使用的地理教材主要有四套,各个版本的教材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人教版和湘教版两版教材都是基于课标来进行编写的,其内容都达到了课标的要求,但其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却是各有侧重点。人教版运用大量图片和案例,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湘教版设计了大量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对两个版本教材(甚至是更多版本的教材)的优缺点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将两版本教材的优点做一个简单的整合,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当地的实际状况,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丁俊新,王玉梅.人教版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研究型模块比较研究[J].地理教学,2014(12).

[2]张盼.内地与台湾地区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国区域地理内容的比较研究――以“荒漠化”为例[J].中学地理参考教学,2014(01).

人教版电子课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公共艺术;数字化资源;问题;使用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7/08-0113-03

按照教育部2013年3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要求,2014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推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与《公共艺术?美术篇》,并启动了与教材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工作,面向一线教师广泛征集示范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由于中职阶段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很长时间之内一直处于“无大纲,无课时”的空缺状态,很多艺术课教师都转而从事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直接导致了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与教学研究较浅。此文主要介绍了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旨在与广大教师共勉,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的质量。

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概况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程资源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和教学价值已经突显出来。为了进一步帮助广大教师更快、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有效落实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人教社于2014年初正式启动了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的研发工作。目前,人教社已经初步搭建起了以教材介绍、教学案例、参考资料、教研论文和师生论坛五大板块为主的数字化资源平台。

1. 教材介绍

这一板块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主要包括电子课本、教材说明、教学大纲和大纲解读四部分内容。

其中,电子课本为PDF格式的电子文本教材。考虑到公共艺术教材,尤其是美术教材图片众多,而纸介质的教材在彩色印刷时难免会出现色彩偏差的情况,我们将色彩的真实性与还原度较高的电子文本教材放到资源平台之上,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对作品的光影与色彩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教材说明部分为学科专家对教材的介绍、展示等PPT文件及教师培训的视频文件。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分内容,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和理解教材整体的架构、内容组织的逻辑线索。

教学大纲和大纲解读部分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展开,具体涉及教学大纲的研发背景、研发目的、具体内容、大纲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教学评价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与理解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来实施教学。

2. 教学案例

这一板块主要包括示范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两部分。考虑到目前公共艺术课教材尚未推出配套的教师用书,对于教师较为关注的课时问题、教学目标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重难点问题等,我们采用了在示范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进行具象呈现的方式,使其更直观、更便捷、更适用。

3. 参考资料

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体系包含多种类型的参考资料。按照资料的介质或格式来划分,主要包括图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类型。

图文资料从作者介绍和作品欣赏两个维度,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深化和补充。在具体内容上,既包括入选教材的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绍与分析,也包括由于篇幅关系没有选入教材,但是自身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者及其作品。

音频资料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我国逐渐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如今音频资料已成为数字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音频资料主要以音乐教材中的曲目为主,并与其他类型的数字化资源相结合。

与音频资料类似,视频资料如今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体系中的视频资料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课堂实录,摄制组走入课堂,将教师授课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全方位地展示教学的全过程。另一类是与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及动画资源等。如人教社与《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和南京奇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的部分数字美术资源,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赋予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动态的效果,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和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4. 教研论坛与师生天地

上述的教材介绍、教学案例和参考资料共同构成了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的主体。除此之外,作为面向全体师生的开放性教学资源平台,具有更强交互性的板块必不可少,即教研论坛和师生天地。

教研论坛主要面向一线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悟和心得、对新教材新方法的试用情况,以及对于中职公共艺术课教育与教学的理论探讨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

师生天地是为教师和学生专门开辟的一块园地,目的是推介和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和教师作品,让中职的艺术课教师和学生在全国性的教育平台上展示才情,表达想法。此外,对于在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对教材内容有任何疑问,师生们都可以在论坛留言,人教版公共艺术课教材的编者与编辑会定期进行答疑。

人教版《公共艺术》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 相关教学资料的权威性尚待验证

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自行搜集的其他资料都必须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这是教学的基本前提。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教师提交的相关资源当中,在作者介绍、作品分析,甚至一些基本的艺术常识等方面存在不少科学性与知识性错误,影响了教学资源的权威性。

如今互联网十分发达,网上有海量的资源,但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对信息的甄别能力,遇到不懂或是含混不清的地方一定要一查究竟。在参考资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纸介质的权威出版社的出版物,同时手边最好常备《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美术教育词典》等工具书。

2. 对于学情只有分析,没有落实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服务的对象。学情分析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便于因材施教。尤其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艺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稍加结合,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江苏泰兴某中职学校一位教师制作的《外国建筑艺术》教学设计为例。这位教师的学生都是中职二年级建筑专业的学生,有一些建筑方面的基础和基本的美术素养。所以,这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情况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作了扩展和延伸。比如,在介绍古希腊建筑时,补充了古希腊建筑最典型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柯林斯柱式。在介绍哥特式教堂的过程当中,补充了有关哥特式教堂的肋架券、墩、柱、飞券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的内容,让这些建筑系的学生对哥特式教堂为什么呈现出筋骨嶙峋、中堂高耸、直插天际的外观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细致地分析了学情,准确地把握了学情,并且落实了学情,因而这堂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对教学方法只知其名,不知其实,为方法而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要件,其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收集上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来看,部分教师对于目前琳琅满目的教学方法的概念、适用情况、优点及不足似乎缺乏充分的认识,甚至个别教师只是将某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摆在那里装饰门面,在其后续的教学过程当中完全没有运用该方法。

比如,某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介绍自己这节课运用了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源于杜威的“设计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它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来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其构成要素包括来自于真实工作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等具有建构性的系列活动,以及明确而具体的项目成果等。而在声称运用了“项目教学法”的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以教师对作品的展示与介绍为主,并不具备该方法的构成要素,冠之以项目教学法的头衔似乎是名不副实。

因此,对于某种教学方法,尤其是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广大教师一定要具有批判性思维:首先,研究一下它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它是什么。其次,要明晰它有怎么样的发展沿革。再次,试用一下,适不适合自己的教学,在哪个环节用,怎么用,是否需要调整等。

4. 数字化资源本身在技术层面的一些问题

数字化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资源,在素材的设计方面问题较为突出。比如有的教师生怕信息有所遗漏,一股脑将图、文、声、像等所有信息都堆砌到同一个展示页面上,大大超出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教学信息接收的数量极限。结果这些信息被学生快速屏蔽或遗忘,并干扰了学生对正常信息的接收。

出现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数字化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资源的基本教学理论的研究。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不会因多媒体资源的出现而变得简单;相反,各类媒介的教学资源的出现,为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才能使数字化资源真正起到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作用。

合理、有效地使用数字化资源

1. 正确认识与对待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并不是多多益善。因为教育资源在本质上反映的是教育性而不是技术性,也就是说技术性要服务于教育性。数字化资源是通过技术的手段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补充与辅助,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顺利解决教学的基本矛盾,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因此,使用何种数字化资源、在什么环节使用,不取决于数字化资源有多么丰富、直观和生动,而是取决于学生是否存在学习障碍,以及数字化资源对于解决这种学习障碍是否有效。

2. 根据学情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数字化资源必须与教育对象紧密结合,离开了对具体教学对象的关注,再优质的数字化资源也无从发挥作用。尤其是对中职阶段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专业、观察习惯与能力、兴趣与动机、感知和注意的心理特点等对资源进行有效设计与整合。在资源内容的设计层面,需要补充的要补充,需要加强的要加强,需要弱化的要弱化,以突出教学重点;在资源内容的展示层面,要注意选择适切的展示时机、展示时长及展示频率等,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改善教学的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把学生交给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资源,要坚持发挥“教”的重要作用,将自己的行为引导与数字化资源结合起来,注意对学生注意力和关注点的吸引和控制,在教学的各个节点上,通过提问、提示、讲解、讨论等方式,考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这些活动原本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会因为数字化资源的存在而变得无足轻重;相反,这些活动决定和实现了数字化资源的教学价值。

人教版电子课本范文第3篇

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握教材与实际联系

初中阶段,学生逐渐具有自我意识,在很多时候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但因年龄、生活经验等因素,他们的这种自我意识、独立思考能力还不强,综合分析、概括、总结能力还有欠缺,对所学的知识往往停留在表面,只形成概念性的印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用事实来论证课本的观点,使学生从一个名词出发,到理解概念,上升到情感,形成一种面对某类事情的态度,最后形成价值观。什么最有说服力、最能让学生相信?当然是事例,而且最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以成绩为衡量学生的标准,以分数为目标,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只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这种做法,固然有时可以取得书面的分数成绩,却难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对不良诱惑说‘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依据课本内容,简单的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为

1 什么是不良诱惑?

我们要远离不良诱惑

2 不良诱惑有哪些危害?

这样教学,学生会认为课本所说的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离自己、离自己的生活是有距离的。如果在教学中插入适当的事例,效果必然不一样;若是学生自己举出的身边的事例,效果更佳。如教学过程可以为:

(1)什么是不良诱惑?――列举如:吸烟,喝酒,无节制的游戏,赌博等。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我们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我们学校有没有?身边认识的熟人中有没有?

(2)这些不良诱惑的影响是什么?――不良诱惑的危害,如电子游戏会让人上瘾,流连忘返、身心投入,进而耽误学习,甚至逃学旷课;当手里的钱紧张时,为获得玩游戏的费用,有的会向其他同学借钱,甚至偷窃、抢劫。你知道类似的事例吗?他的结果如何?

(3)所以,我们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向不良诱惑说“不”――你现在有没有面对不良诱惑?你是怎样处理的?你这样的处理结果会是什么?

这样,通过身边活生生事例介绍,结合教师的引导,总结,使学生牢牢树立一个观念:不良诱惑会使人堕落,使人陷入深渊。

二、教材不能普遍适应每个学生

现在的课本可以说是图文并茂。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配有图片、相关链接、事例及思考提示等等,尽可能地照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但再高明的教材的编写者也不可能照顾每一个地方的每―个学生。有的内容所列举的事例适合城市的同学,有的就只适合农村的同学。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进去,有代人感,仍然需要教师带动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

例如,“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这节内容,教材在说明依赖的危害时所举的母亲帮儿子找工作的事例,就会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远。现在的七年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中绝大多数到这时还未从父母的羽翼下开始走出来,找工作的事还很遥远。在农村,这样的事例很多。有的刚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父母还没有摆脱小农思想,对子女极尽呵护,使得一些子女在走向社会后找不到生活的支柱和方向,无所事事,整日游手好闲。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的事例,设计几个针对性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依赖的危害:

XXX家生活条件好吗?

这样的生活条件是谁创造的?(其父母)

XXX在其中做出贡献了吗?

其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后,他们家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依赖,没有生活能力)

你会做×××这样的人吗?

如果不想,我们长大后该怎么做?现在该怎么做?

三、教材中复杂的概念性词语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走进法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这节内容中提到几个近似的词语:

规矩(如果人们的行为没有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P86);

规则(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P87);

规范(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P87)

这几个词语很容易让学生晕头。合适的事例会让学生清楚一些:

饭时不语;放学后回家――家里定的规矩,家里人遵守;

实验室里应该遵守的纪律一学校定的规矩,所有学生、教师遵守,也是规则;

尊老爱幼,超市付款时排队;不偷盗―_整个社会定的规矩,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遵守,是规则,也是规范、规矩、规则,规范在这节里实际上所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像称呼父亲的父亲:当面叫爷爷,写在书面可以叫爷爷,可以叫祖父。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律是规范,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准则,才能在心中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人教版电子课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插图;分类;功能

插图是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洁、生动、直观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可读性,能有效地传递文字无法传递的知识信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在现行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几乎每个课题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和课题内容密切配合,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教材插图的界定

综述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教材插图的界定被广泛认可的是:教材对话板块中的插图生动、形象、直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为学生的对话学习提供直观、形象的图片、照片、图表、表解等,是储存和传递教育信息的系统,习惯上把它们看作是教材的补充。教师应充分解读插图,合理利用各个课题中的插图资源,使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对比等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插图的分类和统计

根据化学教材中插图的作用,把插图分为以下六类:(1)展示实验仪器、实验组装图、实验操作、实验现象;(2)展示微观结构、解析微观变化;(3)解释化学用语的含义;(4)展示物质的用途、对比环境的变化;(5)理清知识脉络;(6)化学史情。

三、教材插图的功能

1.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而教材插图通过鲜明、形象、逼真和非常显眼的格式,能够给学生以枯燥呆板的文字所不及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学生喜欢看插图,继而喜欢阅读,并引起图文之间的思维互动,由此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插图,激l学生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插图应用最多的就是实验这一块,从实验仪器的展示、实验装置的组装、实验操作步骤的展示,到实验现象的静态再现等,可谓是数量多,分布广。在教材中通过相关插图的连续展现,学生更易掌握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对实验装置图的观察和分析增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现象的静态再现,使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努力、观察能力。

3.利用插图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有关化学史的插图,比如拉瓦锡实验的图片、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图、我国古代的冶铁图、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的肖像等,使学生直观感知插图,受到插图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道德认知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环境污染的插图,尤其是环境变化的照片对比,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撼力,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微观想象力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很困难,而这方面的插图就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钥匙。如,教学“分子”“原子”,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甚至怀疑:那么小的东西存在吗?但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像等插图,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又如,通过“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氢气和氯气反应示意图”“钠与氯气反应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等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微观粒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总之,插图是化学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洁、生动、直观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可读性,能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将一些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清楚的问题和现象,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人教版电子课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优势;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27-02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他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屏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是普遍的教学方式。我校的每间教室都装备了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电教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感到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如下优势:

1.1 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知识。历史学科包含及其丰富的时空变化,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历史人物千千万万、历史事件层出不穷,紧靠教师口头讲述历史的教学方式局限性很大。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生动活波的文本文件,色彩鲜艳的图片图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视频等信息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身临其境,大大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秦灭六国时,可以用课件展示战国七雄地图,再按照六国灭亡的顺序一个一个将其从地图上抹去,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胜过教师口头描述。再比如,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课时,选用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命致远舰全力撞向敌舰,最后拒绝救援壮烈殉国的视频片段制作到课件中播放,记得当时看到这壮烈一幕时全体学生都被震撼了,深受感动,此时的情境胜过讲述千言万语,德育目标的实现也水到渠成。

1.2 知识容量增多,省时省力。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包罗万象,中学历史课本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仅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或者只用寥寥数语一带而过,而这些历史事件中又有需要被学生深入了解的。此时就可以利用课件补充有用史料,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丰富的史料学习中扩充视野。多媒体课件知识容量大,因而教师用于板书和讲述的时间也可以大大减少,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这一优点在中考专题复习课中更明显,如复习三次科技革命,牵涉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4、20课,下册17课,用课件制作表格将分散在各课的知识点归纳对比,用于课堂教学就较省时省力。

1.3 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观念、方法的转变。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省时间又加大知识容量,既环环相扣又生动形象,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活动创造了条件。如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导学案五步教学法,可以利用课件步步呈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环节一目了然,学习目标明确,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有很多,但在使用中也要注意把握好一些原则:

2.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严谨。课件应与所学课文是一体的,盲目补充史料只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历史学科引用的图片、数据等材料务必要考证是真实可靠才能用到课堂教学中。不要在课件中插入奇怪的切换声音,无关的动画,花哨的色调等,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2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一节课几乎都是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或勾课本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分析引导,充满激情的表达,教师自身的人格濡染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再比如传统的板书,具有持久性,课堂逐步生成,完整性等特点,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多媒体画面由于切换频繁就不具有这样的效果。

人教版电子课本范文第6篇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切入点新,是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的综合,使理综卷产生了理综味,这也是理综考试卷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题电池的能量密度源于化学4选修课本电池优劣的判断标准之一:单位质量或者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储存的能量多少,能量密度即比能量,或输出功率的多少,功率密度即比功率。

在人教版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里,几乎没有能量密度的更多介绍,教辅资料上几乎不见能量密度的例题和习题。因此在新课学习或者高考复习时被师生们忽视甚至忽略。

由题给的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计算式和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5。93 kw・h・kg-1)知,本题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计算只要计算出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即可。

解若电解质为酸性,燃烧产物不被电解质吸收,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为:

CH3OCH3+3H2O-12e-2CO2+12H+

显然,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12个电子的电量; 1 kg二甲醚的物质的量n=1000/46mol,可以产生1000/46×12×6。02×1023个电子的电量;

一个电子的电量是1。602×10-19C

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

w=UIt=Uq=1。2×1000/46×12×6。02

×1023×1。602×10-19J

=3。02×107 J

=3。02×107/3。6×106kW・h

=8。39 kW・h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能量密度E=8。39 kW・h・kg-1

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是多少?也可以通过列式计算求出来。

若电解质为酸性,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H3OH+H2O-6e-CO2+6H+,一个甲醇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6个电子的电量;

1 kg甲醇的物质的量n=1000/32mol,可以产生的1000/32×6×6。02 ×1023个电子的电量;

一个电子的电量是1。602×10-19C

1 kg二甲醚输出的电能:

w=UIt

=Uq

=U×1000/32×6×6。02×1023×1。602×10-19C

=1。808×107UC

=1。808×107/3。6×106 UkW・h・V-1

=5。02 U kW・h・V-1

E=5。93 kW・h・kg-1

=5。02 U kW・h kg-1・V-1

U=1。18 V

若电解质为碱性,甲醇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人教版电子课本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化学键;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2014年的元旦已然过去,该学期高一每周两课时的教学安排,化学教学进度着实紧张。当然,老师们力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完成进度,有时会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整。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一节,笔者进行了重整教学,课堂效率很高,学生学习效果很好,出人意料。

首先,说明一点,笔者在讲必修一课本第二章《离子反应》中的电解质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电解质,就以信息的形式告诉学生一个一般的规律: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以NaCl为例说明,很好理解),而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以CO2、H2O、HCl等来说明),共价化合物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很容易。继而再引导学生从微粒构成的角度,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是否电离而导电就顺理成章了。这不仅解决了“如何判断哪些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这个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而且,在利用学生对初中元素组成和物质微粒构成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了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对《化学键》这一节来讲,又分散了知识难点,使这一节的教学更加容易进行。

关于《化学键》的教学实录:

环节一:前置练习

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

HCl、NaCl、CO2、H2O、Cl2、NaOH、NH4Cl、MgO、CaBr2、KNO3、H2SO4、HClO、Na2S、Na2O2

意在复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特别强调在一般判断规律的基础上,要记忆特殊例子:铵盐(如NH4Cl)也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属于共价化合物,虽然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再通过复习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而共价化合物分子由原子构成,自然地提出问题:构成化合物的微粒是通过什么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呢?从而引入新课:得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环节二: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实质探究(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通过环节一,得出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共价键是非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关于离子键的实质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阴、阳离子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只是静电吸引吗?

问题2:离子键存在于阴、阳离子之间,那么,哪些元素容易在形成阴、阳离子后形成离子键?

问题3:离子键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结合环节一前置练习中的物质(如NaCl),说明点评并总结如下三点:

1.构成离子键的实质是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的静电作用。

2.离子键的构成元素是活泼的金属元素(第ⅠA和ⅡA族)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第ⅥA和ⅦA族)。

3.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关于共价键的实质提出以下问题组:

问题1: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通过得失电子后形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结合,那么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会通过什么作用力结合呢?

问题2:一般的,什么元素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问题3:共价键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问题4:非金属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即共用电子对结合,当两个非金属原子不同时,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如何偏移?共价键又如何分类?

再结合环节一中练习中的物质(如NaCl),说明点评并总结如下四点:

1.构成共价键的实质是:共用电子对

2.共价键的构成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之间

3.共价键存在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单质中

4.共价键: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即成键原子是否相同,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环节三:电子式及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

设置问题组:

问题1:什么是电子式?各个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式是否相似?例如,硫原子的电子式为■,请按照“先分散再成对“的书写原则,试着写出其他各主族中一种原子的电子式。

问题2:从原子的电子式看,最外层的单电子数与该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得的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3:为什么氯气是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氖是单原子分子?

问题4: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共价键,请写出H2O、NH3、CCl4、CO2的电子式,并总结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原则。

问题5: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阳离子的电子式即其离子符号,如,钠离子电子式为Na+;阴离子的电子式必须有“[]”和所带电荷,如:■2-。请写出以下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Cl、MgO、Na2S、CaBr2,并总结书写原则。

问题6:请用电子式表示:NaCl、Na2S、HCl、H2O的形成过程,并总结注意事项。

环节四:课堂小结

使离子或原子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力合称为化学键,即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又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关键是要掌握各主族原子的电子式的书写及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原则。

人教版电子课本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标;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使用,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提高学习效率;并能通过创设有声有色的英语课堂,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但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下面笔者将从一些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己对多媒体辅助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节好的英语课其开始阶段就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直白的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但多媒体通过呈现逼真的图像,真实的声音,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人教版Book7 Unit3 “Under the sea”第一课时,笔者先提问:“Who can name some sea animals?”在学生踊跃回答之后,又展示了一些常见海底动物的图片。学生不仅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而且掌握了相关海底动物的名称。接下来笔者让大家就“Which sea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看着图片,几个同学分别介绍了他们各自喜欢的海底动物,锻炼英语口语,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随后笔者又给大家展示了几张海洋动物遭捕杀的图片,血淋淋的画面令人震撼,发人深思。在引起学生的共鸣后,笔者又问道:“Are animals our friends or enemies?”学生争论。此时笔者巧设悬念,借机导入后续的课文阅读中。

2 增大课堂容量, 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若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有时会显得枯燥抽象,而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抽象无声的文字变成形象可感的画面与动听悦耳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并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Book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第一课时,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白不同文化中,“幽默”有其特别之处,但仍有一种“幽默”( nonverbal humour) 能让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乐在其中。要想突破这一重点,只靠教师解释和文本文字的阅读,是无法真正实现的。为此,笔者从“淘金记”电影中截选了“卓别林吃皮鞋”的一段视频,在学生读完课本上对该段场景的文字描述后,让他们欣赏那段视频。通过看卓别林煮食皮靴的滑稽传神表演,即使文化不同,学生也能深深体会感知“非言语幽默”的魅力。这样,重难点迎刃而解,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交际和语运是学习语言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标。好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近似真实或虚拟仿真的语言环境,激发兴趣,提供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在英语学习的听说环节,多媒体手段恰恰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环境。例如,在学习新课标人教版Book2 Unit1 “Cultural relics” 一课时,笔者精选了一段讲述泰国及泰姬陵的视频材料,学生不仅听到地道的英语,感受独特的异域风情,而且了解了泰姬陵的相关历史。听完一遍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相关的问题,然后听第二遍。过后,笔者用幻灯片呈现几个有关细节的选择题及填空题,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抢答,并在幻灯片中设置了掌声和可爱的卡通形象对正确的回答以示鼓励。学生热情很高,课堂气氛也很好。

4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环境。多媒体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展示英语文化背景提供方便,学生只有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才能尝到科学探究的甜头,产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母亲节前夕,笔者要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制作电子贺卡,他们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一起欣赏贺卡,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师有针对性地协助指导,然后进行小组作品交流,评选优秀设计师。教师主要是通过构建一个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尝试用所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型结合实际设计贺卡,并写一封简短的感谢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5 英语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5.1 设计不合理,降低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但课件如果缺乏科学性,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将知识呈现,无形中造成学生的压力,导致课堂容量过大,反而不利于学习。例如,笔者第一次尝试用多媒体进行词汇教学时,多媒体领读讲授rise,raise这两个单词,并在例子中讲析它们的运用,区别,以及外延意义后, 笔者一股脑地将Book7和Book8才出现的arise, arouse 全部放到一起对比,然后集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一个词汇点处理完,却发现半节课过去了,可后面还有两个词和三个短语没处理。为使整节课具有完整性,笔者加快讲解速度,幻灯片在快速阅读下一带而过。下课铃响了,教学在学生的迷茫中结束。课下问学生感受,他们普遍反映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了,而且没来得及记笔记。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拓展深度,课件设计的内容过多,详略不当,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5.2 学生思维时间不足,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授节奏使得课堂容量不大,学生相对容易接受。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容量大,速度快,且有强大的直观显示功能,教师用课件上课,课件中的文字和图像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而教师的讲课速度不知不觉中就会加快,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来不及反应,跟不上讲课节奏,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例如,笔者初期利用Flash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却又不能很好把握Flas何时播放,播放多久。在新课标人教版Book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一课的导入部分,笔者第一次教授该课时,让大家谈论一千年前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后,直接播放了一个有关未来生活的Flash。虽然学生兴趣倍增,但学生的思维时间变短,失去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

总之,在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另一方面,教师要杜绝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 失去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特点,课堂需要,适量,适时地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样做,高中英语教学才能良性,健康,积极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波.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