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3岁宝宝教育

3岁宝宝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3岁宝宝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岁宝宝教育范文第1篇

1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早期教育是指对0~6岁、特别是0~3岁小儿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促进正常小儿的智力发育。[1]人的大脑有很大的发展潜能,研究表明,3岁以下小儿的智力发展速度极快,还未发育成熟的脑可塑性很强,代偿能力最好。[2]如果能及时给宝宝丰富的刺激,运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就能使小儿的脑功能和结构有更完善的发育。家长及时根据对小儿智力测评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调整家庭早教方案,让宝宝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

2周岁儿童发展特点

满周岁小儿将通过较短时期的过度,从婴儿时期进幼儿阶段。根据个体发育状况,宝宝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很明显。大动作方面:由快速爬行到扶立最终完成直立行走动作,从四肢自由挥动到指向出现。精细动作方面:有满手满抓到食指拇指捏拿,能够捏拿的物体越来越细小,精准度逐渐提高,甚至能够放入指定容器内。认知方面:已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这一时期的宝宝自我意识形成,能表达自我意愿,有时会出现反抗表情和行为。过渡期是宝宝认知世界,形成性格个性,与家庭成员形成密切关系的关键期,因此父母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宝宝行为、情智的形成。

3家庭教育原则

3.1适度放手原则

溺爱孩子是现代每个家庭不可避免的问题,周岁宝宝的不安全感能父母的溺爱中得到充分满足,撒娇也成为这一时期小儿的特点。宝宝对外界的探索来自自身对物体的触碰,父母的放手,才能让宝宝有机会完成触碰的动作。对于只会平面爬行的宝宝伸手够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需要抬头,将一手臂举过头顶,另一手紧扶有摩擦力的借力面,屈膝,蹬地站立。父母只需要在宝宝身边做好安全防护,过多的帮扶动作都会影响这一动作的发育。已经会蹒跚的宝宝家长更要放宽防守原则的尺度,鼓励宝宝勇敢的自我去探索。家长应该意识到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动作才是正常的人体反应。不要担心宝宝摔倒,而要担心宝宝摔倒后是否有自我防护行为。

3岁宝宝教育范文第2篇

     据上海家庭报报道,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将来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实。当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奔忙于宝宝的“兴趣爱好”时,同时也发现问题多多,有关医学专家也在提醒广大家长——对宝宝的超前教育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

     ——心理学医生的话

     近几年来,许多年轻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宝宝的早期教育,把早期教育当作教育宝宝,提高宝宝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许多家长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宝宝选择了学神算、学绘画,于是2岁会写字,3岁懂算数,4岁讲英语的宝宝屡见不鲜。曾记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神童”、“天才”辈出,许多高等院校专门为此开办“少年班”。

     期望这些少年神童能成为爱因斯坦级的人物,但事实似乎并没有想象的这样圆满。因此,超前的教育未必都能获得超高的回报。甚至,过大过早的心理压力会给宝宝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导致宝宝讨厌学习。在这些宝宝心里,学习的过程已经让他们感到没意思了,天天都有许多自己不喜欢的任务等着你去完成简直是太可怕了。

     ——神经科专家提醒

     家长们挖空心思为宝宝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辅导班,一心想让自己的宝宝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无味的学习往往适得其反,加之一些学习班并非正规班,出现了一些与正规教育不合拍的东西,造成了宝宝的思维紊乱。诸如有的宝宝坐姿不正确,有的宝宝写字就像画画一样,在一个格子里挤着写好几个字,有的学了精算的宝宝一做起算术来,更是错误百出,这都是错误的思维和习惯造成了宝宝的正常思维紊乱。

3岁宝宝教育范文第3篇

宝宝成长过程中存在发展的关键期

听说过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吗?1920年,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8岁的卡玛拉,她用四肢走路,慢行时手和膝盖着地,快行时手脚着地,她昼伏夜出,午夜时会像狼一样嚎叫。平时只吃肉,而且从不用手拿,必须扔到地上才吃。一切全是狼的习性。后来人们对她进行了恢复“人性”的训练,可是直至她17岁临死时智力水平还不及三岁左右的宝宝。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在人的最佳成长期,失去了人类生活的环境,缺少人类生活的熏陶。而同样是远离人类生活环境,在深山里生活了28年的“野人”,青年时离开人类社会进入深山的,在被人发现解救后,只用了短短28天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了人类生活。狼孩错过了发展中的关键期,而野人在成长的关键期生活在人类社会,所以他能够很快地恢复人性。

所谓发展的关键期实际上是宝宝学习的最敏感、最容易的时期。在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宝宝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甚至对其他事物置若罔闻,此时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宝宝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因此,关键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有意识地培养宝宝,使得这种能力真正地l展起来。

例如绘画关键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让他画也没什么兴趣了。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宝宝在顺利通过一个关键期后,他们的心智水平便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反之,错过了关键期,宝宝对特定事物的学习热情便不再出现。如果他们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家长教师没有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宝宝的心理就会紊乱,容易乱发脾气,甚至变得乖戾。

可见,在关键期内施教,可以迅速促进宝宝心智的发展。因此,父母要充分利用宝宝发展关键期的良好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和训练,促进其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是等待其自然发展。

宝宝发展的关键期有哪些呢?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即实施教育的关键期: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方面,儿童发展有着不同的关键期: 3~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同时又是儿童计算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发展的关键期;3~6岁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期;3~8岁是儿童学习外语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又是儿童掌握词汇的关键年龄。

其实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但是由于每个宝宝的发育状况不同,关键时间会有所差异,但是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宽松,没有压抑或者特殊经历的孩子通常会在这个年龄阶段内。家长们不需要太过担心,及时进行疏导和纠正就可以了,如果遇到很难纠正的现象,最好咨询专家或医生,为塑造孩子的良好个性打下基础。

3岁宝宝教育范文第4篇

一、前奏――开展宣传工作,叩开亲子教育大门

亲子教育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新名词,开展、普及亲子教育对于我们和家长来说是涉及到的一个新领域。展开宣传工作,目的在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亲子活动的认识,明确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式有: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教育讲座以及召开亲子家长会等。

二、主旋律――唤起家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点燃亲子教育激情

亲子活动中的参与者是家长和幼儿,因此老师在亲子活动中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多的是指向家长,但是家长往往都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来参与活动。亲子活动要成功,就要真正起到互动效应,家长就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者,他们同时兼有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教师应很好地把握家长的这种特殊身份,整个活动要以家长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教师和家长是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双方的责任是培养孩子,这样才能和家长交朋友,激发他们参与亲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启迪亲子智慧

亲子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根据年龄、季节、内容、幼儿能力发展状况等融合节日教育、家教指导、娱乐活动为一体,设计不同形式的亲子活动,进一步密切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1.主题亲子活动

主题活动是以宝宝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进行的整合建构,活动遵循游戏性、多样性原则,让宝宝通过与环境、材料、他人的互动而获得发展。针对3岁以下宝宝注意力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我们安排的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都不超过十分钟。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针对宝宝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将一些认知活动与体能游戏相结合,如“送玩具宝宝回家”、“喂动物”等,让孩子乐于参与活动,在游戏中学习。

2.社区亲子活动

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于是我们将亲子活动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社区中。我们定期会与家长一起带领孩子到社区参观、到公园游玩……积极调动宝宝的各种感官,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让他们用亲身的体验来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如:一次远足活动――公园,在公园的池塘里发现几只鸭子,孩子们高兴地叫喊起来,于是教师就让孩子看一看鸭子长什么样、学一学鸭子的叫声和鸭子走路的样子等等。以上案例是计划中没有想到的,但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生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捕捉身边的教育契机,让家长与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家长感受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3.园本亲子活动

家乡的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是宝宝学习的活教材。我园地处江南古镇――震泽,在这里,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师俭堂、慈云寺、禹迹桥等;响誉世界的美食特产――青熏豆、黑豆腐干等等。孩子们生活在这种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中,自然地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因此,孩子作为个体的人能够接受也必须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他们需要学习和继承先人创造的文明,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他们的历史,实现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于是我们在园本课程的指导下组织宝宝参观震泽的文化遗产、了解家乡特产的制作方法、饲养蚕宝宝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实施来引导宝宝了解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宝宝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尾声――做好经验分享、交流工作,整合亲子教育资源

1.家长与家长间的交流

我们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我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并且是有效的。这种宝贵的经验应该介绍给更多的家长,这样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又可以弥补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于是我们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有效事例记录下,请他们分别介绍给亲子园的家长,使他们在今后教育孩子方面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2.教师与家长间的交流

3岁宝宝教育范文第5篇

0~1岁

Q:我家宝宝已经3个月了,眼角总是有很多分泌物,用氯霉素眼药水都不见好转。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A:宝宝眼部经常有分泌物,往往提示眼部有病患。如果是结膜炎经过滴眼药效果较好。如果是泪囊炎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建议带宝宝到医院眼科检查确诊。

Q:宝宝4个月大,自春节开始就常会有欲吐的症状,朋友说是天气寒冷所致,真的是这样吗?

A:4个月宝宝恶心欲吐近1个月,应注意有无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咽部是否有炎症,是否进食过量,消化不好。若排除口腔的炎症,可服用一些助消化药 吃易消化的食物。

Q:宝宝现在7个月了,添加的辅食应该吃几顿了呢,是以母乳为主还是辅食为主呢?

A:这个年龄侧面的宝宝可以每日添加3~5次辅食,主要的食物以米粉、蛋黄、果泥、菜泥、粥烂面条。7个月的宝宝奶量500―700ml/日就可以满足每日的需要。

Q:我家宝宝自出生以来肠胃就不太好,经常会消化不良,拉肚子,请问怎样才能改善宝宝目前的情况呢?

A: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多,每天5~7次都属正常。大便化验结果为消化不良,表明奶量可能多了些,可适当减少牛奶量,加喂些米汤,每天喂牛奶5~6次每次120―150毫升即可。另外可以给宝宝服些“妈咪爱”或“双歧因子”,调节肠道菌群,不要随意给宝宝吃清火的凉性中药。

Q 我儿子已经10个月了,还没有长牙齿,用手摸了可以摸到两颗小门牙,但就是长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A:每个宝宝的出牙早晚是不一样的,早的在4个月,晚的在1岁,都是正常的。不能通过出牙来判定宝宝是否缺钙,建议给宝宝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并及时添加辅食。

Q:我女儿2个多月了,最近大便老是呈稀泡泡状,泡泡比较多,不知道怎么办?

A:宝宝出现大便改变原因:受凉,与妈妈的饮食,近期是否添加新饮食有关;细菌、病毒感染导致。建议带宝宝大便进行检查,再根据医师的指导用药。

Q:我家宝宝满5个月了,吃一些辅食,混合喂养,近2个月来只长了1公斤,是否正常?

A:这样的趋势的确是慢了一点一般说起来,6个月以前一个月最少要长750―800克,两个月至少要1500克左右。宝宝生长速度变慢估计是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奶量比较少,补充率不够。

当宝宝4个月时应该补充一些辅助食品,比如营养米粉,另外在营养米粉的基础上加一些蛋黄,把鸡蛋煮熟,蛋白家长吃掉,把蛋黄一切四,拌在里面吃,之后如果好了可以加到半个,之后加到一个,之后加菜泥,果泥,禽肉也可以加在里面,每次只加一种,不要多加,因为宝宝有时候会对一些事物过敏,所以有一些习惯的时间,大概是5到7天一种适应了再换另外一种。

Q:我家宝宝6个月了,最近老有摇头的现象,不知是否正常?

A:健康宝宝由于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全,会出现不自主的动作,随着月龄的增加会逐渐减少的。可以带宝宝让专业的体检医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早期教育的方案。

1~2岁

Q:我的宝宝刚满1岁,刚出生时就发现她的眼睛瞳距有点集中,可现在双眼的瞳距仍比较集中,请问这怎么办?

A:试着将宝宝两眼中间的皮肤向上夹起,露出眼白,观察黑眼珠的位置是否正常。许多宝宝有这种“假性内斜视”现象,并非病态,一般不需要治疗,等到四五岁后自然会好。如果医生检查后认为没有问题,就不必担心。如果属病态则需手术治疗,以2岁前为佳。

Q:我家宝宝现在1岁多了,自从6个多月开始就经常流口水,一直持续到现在,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

A:宝宝现在的吞咽唾液还不协调,如果宝宝可以很好地吃下固体食物,用杯子喝水,就不用担心。你可以试着练习一下宝宝的吞咽功能,经常与宝宝面对面地做吞咽的动作,引导宝宝模仿。

Q:我家宝宝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被小朋友抓伤了,会不会留下伤疤?

A:看伤到哪层了,有表皮有真皮伤得很深就有疤,如果伴有感染就很可能留有疤。幼儿园的小宝宝指甲抓一道,一般比较浅,不会有伤疤的。如果看到有伤一定要注意伤口的清洁,最好用医用棉球清洁后拿创口贴贴上 减少外界的感染机率。

Q:不知道1岁左右的宝宝需要睡多高的枕头?

A:宝宝的枕头以肩膀的高度为标准,现在有专门为婴幼儿准备的睡眠枕,适合每个年龄段的宝宝。

Q:我家宝宝现在11个月,现在能够扶着沙发走,但有一个脚的脚板不能完全踩下去,就是靠脚的内侧支撑,外侧有点向上翻。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

A:宝宝在2岁以,前走路和跑步都是脚尖着地。现在宝宝11个月可以进行走的锻炼,如果你还是担心,可以带宝宝进行健康体检。

2~3岁

Q:这段时间给宝宝洗澡时,发现他的脖子两边有肿块,黄豆大,不痛不红、不痒,不知是否为淋巴肿块?

A:正常发育的淋巴结,约黄豆至蚕豆大小,质软,活动好无压痛。如果是慢性淋巴结炎,则淋巴结略肿大,质地偏硬,压之有疼痛感。如果观察一周左右,肿块未见消退,建议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Q:我家儿子3岁多了,已经上了幼儿园,经常扁桃体发炎,除了打针还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A:扁桃体在3~5岁是最旺盛的时期。由于以往有扁桃体的感染会出现扁桃体的肿大或是增殖体的肥大。建议这样指导宝宝 1 每次进食后劝宝宝进行漱口,可以选择生理盐水;2 不要让宝宝边睡边喝奶;3 饮食避免进食对咽部刺激的食物;4 选择药物进行调节。

Q:我家宝宝这段时间经常有尿布疹,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来预防吗?

A:小宝宝的皮肤特别薄,特别嫩,如果尿布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臀红和尿布疹。最好的办法是给宝宝用棉布尿布,并且要经常更换尿布,清洗宝宝的小屁股。

Q:宝宝今年2岁了,我们总会不定期地发现宝宝有咳嗽现象,并且感觉喉咙有痰,请问怎样才能让宝宝感觉舒服一点?

A:如果妈妈不定期地发现宝宝有咳嗽现象,肯定是呼吸道存在感染威胁,情况不严重,吃些治咳化痰的中药即可治愈。如果想根治,还需增强宝宝的体质,加强护理,经常带宝宝到户外参加活动,最好不要穿太多的衣服,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如果咳嗽很厉害,就要到医院去看医生。

教育

Q:我宝宝现在19个月,外出散步总坚持

自己走,从不让大人牵他的手,在较危险的情况下也如此。如果你牵他的手,他就坐在地上发脾气,对此我真不知该怎么办?

A:1岁半的宝宝已经渴望独立尝试了,比如你的宝宝,他就想体验一下毫无牵制,自己走走的快乐。随着成长,宝宝在各个方面都会有跃跃欲试的表现。他不懂得什么危险,更不要说你认为的潜在危险了。宝宝的踉踉跄跄在你看来是危险的,限制和阻止便随之而来,但宝宝却快意于此,你不允许实际上是扫了他的兴致。

在地面平坦的情况,让宝宝随心所欲地走,就是走不好坐个屁墩儿也没有关系。如果你感觉路面不平整,需要牵着他的小手,也可以策略一些,跟在后面,双手不接触他的身体,但又保证在一瞬间能抱住他。另外,可以让宝宝先体验下“空手道”的快乐 等他尽兴了再改为“手拉手”。对于宝宝来讲,体验快乐绝对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他对走路不再有兴趣了,出门就会闹着让你抱了。

Q:女儿一岁两个月了,教啥都不学也就罢了,最气人的是,只要一不高兴就坐在地上耍赖,每次屁股都打红了下次照样坐,真是记吃不记打,真拿这小姑娘没办法。有何高招对付这种拗气的宝宝呢?

A:看到你的问题,我头脑中产生了一种联想:宝宝一不高兴就坐在地上耍赖是她在表达情绪,而你看不得宝宝不听话,就打她屁股,这也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两者是不是很相似呢?你们都在渴望用一种方式去改变对方,却是无效的,反倒更加激怒对方。如果你能先意识到,是不是应该先行一步改变目前教育宝宝的招术呢?

你说得不错,1岁多点的宝宝就是“记吃不记打”,但为什么要在她不懂得惩罚的年龄去惩罚她?惩罚的意义是什么呢?建议你还是看看儿童教育方面的书吧,先明白不同年龄宝宝的心理发展和能力状态,才能谈得上怎样对待女儿。教育无效往往不是教者无能,而是教者不通,所以先搞明白自己,再去调整和宝宝的关系。

Q:我宝宝1岁半了,也一见陌生人就往大人身上粘,或是听见有大的响声也很害怕,赶紧让大人抱,也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我该如何是好?

A:这好像是一个有点胆怯的小家伙,当然也不排除宝宝正处于认生的年龄。你可以做两件事情:一是提供足够的保护,让他有基本的安全感这对他的性格发展很重要;二是不要因为胆怯而封闭,要让宝宝在心情好的状态下多接触外界,尤其是一些同龄的,少有攻击性的小伙伴。宝宝还小,不能和其他宝宝一起玩耍,你这样做的意义是让他适应并熟悉,对生人习以为常才能减少他的恐惧感。

Q:我的宝宝9个月了,别人的宝宝9个月会做再见、摇头,可是他什么也不会,我们也教过他,这是怎么回事?

A:每个宝宝的心智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不是到了某个月就必然学会某个动作或具有某种能力。那么是不是我们看不到自己实施教育的成果 就说明以前的努力都是无用功了呢?不是,我们通常是从宝宝显现出来的某一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具有了什么能力,但很多时候,宝宝身上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正在一点点地积累并激活着他的某种潜在能力。成长的过程是自然的,成长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说不定小家伙哪一天会让你大吃一惊,让你体会到什么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Q:儿子2岁半,占有欲特别强,看见人家有什么玩具他就爱买,可是给他买了以后,他却又不玩了,放在家里也不给别人玩。该如何教育纠正这个坏毛病呢?

3岁宝宝教育范文第6篇

我园是吴淞街道地区的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点的示范单位。虽然近年来我园曾多次与社区、居委会联合,邀请社区中散居儿童来我园观摩、参与各种文体游戏活动,并受到街道、散居儿童家长的好评,赢得了良好声誉。但始终未能形成长效机制。主要原因有我园所在社区婴幼儿家长(母亲多为外来人员)家庭经济状况整体较差;且多数宝宝由祖辈领养,父母对早期教育不闻不问的现状;青年教师工作比较被动;为了推进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工作,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功能;为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指导服务;使宝宝在人生最初的阶段,身心健康地发展。我园通过早教指导基地(亲子苑)的开设,依托社区,与社区合作,整合优化资源,为设区婴幼儿提供科学、优质的成长环境,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二、 指导思想

依托社区、走近社区,充分挖掘开发社区资源,发挥幼儿园教育优势功能,将两者资源有效整合,为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规范、形式多样的家教指导形式服务。坚持以服务于家长的主导思想,以促进婴幼儿发展为本指导思想,根据家长的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提高家长科学养育能力,开启潜能,使宝宝健康活泼的成长,使0-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三、 工作目标:

1、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并进行回访,听取意见改进工作,使宝宝苑工作更系统、更规范、更有实效。

2、通过送教上门、亲子苑现场等活动,提升0-3岁散居婴幼儿家长专项指导能力,促进宝宝健康和谐的发展。

3、通过预约家访工作、讲座,切实提高0-3岁散居婴幼儿家长的指导实效性,为宝宝创设适宜、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 具体措施:

(一)运用最新教育理念,提供科学的服务内容。

1、组织大年龄的宝宝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和幼儿园哥哥姐姐一起游戏,体验幼儿园的生活,为他们的入学作准备。

2、每季度制作一次泗东早教小报,宣传早期教育,使更多的父母懂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学习与自己的宝宝互动,增进亲子交流。

3、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婴幼儿知识,掌握与婴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教养水平,提升工作的责任感,把工作做到细、做到位、做扎实。

(二)发挥幼儿园教育资源优势,重视早教活动的实效性,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认真学习《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明确教养理念、教养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以便于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开展早教工作。

2、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联系,通过街道将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儿保医师等专业人员请进我园,进行专题讲座或沙龙活动,促进早教的推广与深化。

3、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提高早教工作的有效性,使早教工作更科学化、合理化,以适合家长的需要。

(三)探索早教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的受教育率。

1、将每次活动的通知发到每个居委负责人以及每位散居婴幼儿家里,让他们了解每次活动的内容,使早教中心真正起到辐射作用。

2、每次活动请一位居委负责人来参与,让她们更了解我们的活动内容,为我们的活动做好宣传工作。

3、每学期进行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以提高家长参与我园活动的积极性。

4、根据社区及领养人的投票,每学年度评选出优秀指导老师。

五、 具体活动安排

九、十月份:

1、制定本学期早教工作计划。

2、进行0-3岁婴幼儿统计。(与社区联系)

3、指导者与散居幼儿进行联系。

4、向家长发放早教宣传资料。

十一月份:

1、开展0-3岁散居幼儿活动。

2、开展预防春天疾病的专题讲座。

3、向家长发放早教宣传资料。

4、散居儿童家长科学育儿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十二月份:

1、开展0-3岁散居幼儿活动。

2、专家讲座:如何开发幼儿智力

3、教师个案跟踪案例交流

4、发放本园早期教育宣传小报

1月份:

1、主要教养人经验交流会

2、教师早教经验分享

3岁宝宝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奥尔夫;早期儿童音乐教育

一、奥尔夫在中国的传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

社会上,各种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活动层出不穷;在某些专业音乐院校(如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和师范院校、系(如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音乐学系等),已经陆续开设有国外优秀教学法的课程,其中奥尔夫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近年来,随着音乐治疗专业的兴起,奥尔夫教学法在特殊音乐教育、音乐治疗领域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尝试和应用;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领域,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到大学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对象,涉及歌唱教学、节奏教学、视唱练耳教学、器乐教学、合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舞蹈教学等多个教学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为了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开始实施课程改革。此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随之开始颁布实施。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作为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许多版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也将奥尔夫教学法渗透其中。

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在中国音乐教育领域的传播与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专家学者、音乐教师、社会人士等)开始关注奥尔夫,关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二、奥尔夫在早期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除了学校音乐之外,早期音乐教育领域也特别注重与奥尔夫教学法的结合。早期音乐教育,即针对于0―6岁1的孩子(或家长)进行的音乐教育。尤其是近年来,各种针对奥尔夫早期音乐教育的培训逐渐增多。2009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聘请布伦特•米•高尔特2先生来华讲学,主题为:幼儿园中的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联通儿童的各个感官;2009年8月,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暑期奥尔夫培训中,特别聘请了德国早期教育奥尔夫教学培训专家卡提亚(Katja Ojala-Kocak)等。那么,在早教领域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亲子期”(0―3岁)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妈妈”3

研究表明幼儿在3岁之前对妈妈都有一种天生的依赖感,心理学上称之为“母体认同感”,尤其是1岁之前的宝宝还没有脱离母乳喂养,不能独立活动,大部分时间都要被自己的妈妈抱在怀里。因此,3岁之前的音乐活动多以“亲子活动”为主进行展开,这段时期也可称为“亲子期”,音乐教学活动的对象多以“妈妈”为主。在教学对象的认识问题上,很多家长甚至早教老师存有误区,认为早期音乐培训可以使宝宝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进而提高音乐方面的能力,这种思想是很片面的。

对于3―6岁的小朋友而言,老师可以相对轻松教会他们音乐知识,让其感受到什么叫做固定节拍,什么叫做固定音型,此时的教学对象是孩子本身。而对于0―3岁早期音乐教育而言,奥尔夫早期音乐教育特别强调此时的教学重点是“妈妈”,而不是“宝宝”。这个时期的教学活动应该主要针对家长进行,宝宝则在家长的音乐学习的整体过程中进行感受和体验。比如,在播放着背景音乐给孩子按摩的时候,老师是在教家长怎样感知音乐并和着音乐的节拍去做按摩的动作,而宝宝则是在感受,是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音乐感受。此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妈妈们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舞蹈、律动、动作等)的参与,进而获得音乐上丰富的感性体验,然后在以后的亲子课堂上或是日常生活中使自己孩子受到熏陶。作为早期音乐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并不是给很小的孩子什么样的音乐体验,而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音乐的手段使爸爸妈妈获得一些东西,然后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尤其是对于还处在婴儿时期的宝宝,要努力从音乐元素入手使爸爸妈妈学会放松自己的肢体,并通过抱宝宝的姿势传递给孩子。奥尔夫早期音乐教育基于以上教育理念所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如课例1《帕什帕什》)不仅可以让家长学会怎样与宝宝玩音乐,同时也可以消除或减轻年轻父母在抱孩子时的紧张心理。

课例1――早教课例《帕什帕什》4

操作步骤

整个音乐重复4次:A+B(||:b +b’:||)

A部分

乐句a

(两个八拍)

甲组(妈妈抱着宝宝)向前走4步,并轻轻蹲2下;

乙组(妈妈抱着宝宝)向前走4步,并轻轻蹲2下;

乐句a’

(两个八拍)

甲组向后走4步,并轻轻蹲2下;

乙组向后走4步,并轻轻蹲2下;

“蹲”的动作甲、乙两组一起做,相互之间要有眼神和情感之间的交流,嘴上同时做出“qike qike”的声响;

B部分 乐句b

(一个八拍)

音乐响起时,

甲、乙两组妈妈抱着宝宝在小范围空间内跟着音乐来回走动;

乐句b’

(一个八拍)

乐句结束即将时,

确保可以重新回到最初的位置,并在最后两拍踏脚3下。

2.在“安全”的世界里玩音乐

在奥尔夫早期音乐教学初期,有很长一段时间,音乐活动都是以“问候舞”开始导入。这是因为幼儿对于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新的环境、新的面孔,宝宝在觉得新鲜的同时也会对一切陌生的事物产生害怕的心理。因此,在亲子园做活动的时候,老师要确保孩子对教室、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可信赖感,老师要和家长一起,帮助宝宝在音乐课堂上尽快寻找到一个非常安全的“世界”,这样才能有利于音乐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在实施早教的过程当中,任何一个音乐活动的设计都必须从宝宝“能够接受”的音乐元素开始入手。所谓“能够接受”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在音乐知识与技能方面,老师所设计音乐活动的难度要适当,应基于孩子已有的音乐能力进行拔高。否则,难度太小,小孩子很容易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度太大,大部分孩子都无法参与其中,活动的效果和意义也就大打折扣。

其次,从儿童的心理认知过程方面来讲,应特别注重对孩子进行学习经验的积累,消除孩子对陌生音乐形式、音乐活动形式的害怕心理。不仅仅是儿童,对于成年人来讲也是一样。在面对熟悉的事物时往往可以从容应对,面对陌生的事物时则会显得不知所措。因此,奥尔夫早期音乐教育特别强调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铺垫,让孩子在“既熟悉又陌生、既安全又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快乐的参与音乐、享受音乐。下面以奥尔夫教学中的即兴环节为例进行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别强调“即兴性”,即兴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三大特点5之一。如果音乐老师想让小朋友在音乐活动中的某个环节创编出自己的律动、动作、舞蹈,那么,一定要先进行一系列与音乐经验积累有关的活动。在每个即兴的环节之前,可以先让小朋友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比如行走练习,探索空间的练习,肢体练习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教给小朋友一些简单的舞蹈技巧。以上都是属于动作经验积累的阶段。有了动作经验的积累,孩子在进行即兴创编的时候就有了大量的“素材”,就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之上,尽情的创编出富有个性的动作。

注释

1.0―1岁,称为“婴儿期”;1岁以后,孩子逐渐脱离母乳喂

养,1―3岁称为“幼儿期”;3―6岁称为“学前期”,其

中3、4岁为幼儿园小班,4、5岁为幼儿园中班,5、6岁为

幼儿园大班。6岁以后,儿童进入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因

此,针对于0―6岁孩子的音乐教育称为“早期音乐教育”

或“学前音乐教育”。

2.布伦特•米•高尔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

系教授,美国柯达伊教育工作者协会主席;擅长教授儿童

早期音乐教育,精通柯达伊、奥尔夫和达克罗兹教学法。

3.“妈妈”为代称,代指孩子的父母及其他可能的监护人。

4.源自2009年8月暑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训卡提亚讲学课例。

5.“元素性、综合性、创造(即兴)性是该体系的特点”。

3岁宝宝教育范文第8篇

0-3岁教育是潜在期,也是育儿的关键期,三个育儿原则要掌握恰当!

初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在上面画什么,那宝宝的将来就是什么。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的培养是在他开始懂事,有独立思维之后,往往会忽略了他的幼儿时期,对宝宝的教育问题。

0-3岁是宝宝刚接触世界的开端,也是教育宝宝的潜在期。

在这个阶段,宝宝每天都有不同的本领和变化,也是学习和教育的潜在期。

潜在期的基础打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将来育儿的顺畅和难度性。

因此,家长必须担负起照顾宝宝的责任,别用“宝宝还小”做作为借口。

不重视宝宝的培养问题,同时也要坚持掌握一些恰当的育儿原则,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一.拒绝“丧偶式育儿”

中国式家庭,父亲角色在育儿当中的存在感可用“微弱”一词来形容。

根据《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在家庭教育中“隐形爸爸”现象凸显。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宝宝的都是母亲。

父亲在工作日陪伴时间为2.9小时,在周末为7.7小时,远低于母亲的4.6小时与10.9小时。

这些父亲花在宝宝身上的时间,还不一定是高质量的陪伴。

父爱的正面影响,对男孩来说那是一种榜样,是任何教育方法都达不到的榜样。

对女孩来说,是对异性的第一认识,也许自己的另一半就会是父亲的影子。

从智商的发展看,父亲陪伴比较多的宝宝为人处世上会比较理智。对未来的家庭组建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来自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由父亲陪伴长大的宝宝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也更优秀,走向社会以后会更容易成功。

亲的陪伴是宝宝的安全感来源,父亲身上的刚强让宝宝做事情更具勇气和责任。

母亲的陪伴是宝宝修养上的练就,母亲的修养和高品质直接在日常行为上影响着宝宝,修养和品质都是人生当别宝贵的一笔财富。

二.使用“普通话”与宝宝沟通交流

在宝宝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宝宝到了嘤嘤学语的时候,家长有的会教宝宝方言、普通话以及英语等。

不同家长,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做法。

语言是形象的代表,会说话的宝宝讨人喜欢,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也更受益一些。

牙牙学语时的宝宝,正是语言教育的关键期,普通的标准话在理解能力,和交谈的时候要显得更具优势一些。

因此,各位家长最好在宝宝面前说“普通话”,让宝宝熟悉这样的语言环境,对宝宝日后进入社会生活至关重要。

三.控制自己情绪,不乱发脾气

宝宝也有喜怒哀乐,也要有发泄情绪的渠道和方式。

但宝宝掌握的词汇很有限,不足以帮助他们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有的宝宝生气时打自己的头,用头撞墙撞门,揪父母的衣服或者咬人、打别人等等,都是在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如果宝宝个性很强,动作不恰当,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任其发展下去,还会给宝宝的身体造成危害。

首先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不能动手打宝宝,或是打别人。

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许多行为很可能就是从周围人那里学来的。

当看到宝宝的不好行为时,就要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这种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大,宝宝语言功能也逐渐完善,训练宝宝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告诉宝宝有什么要求和情绪说出来,妈妈和他共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