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鲜用语

新鲜用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鲜用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鲜用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译制片配音;陌生化

译制片是国际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译制片中的外国人说的都是流利的汉语普通话,但它不同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普通会话语言,译制片中的语言融合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是一种文化与艺术之间的“有意味的形式”,所以听起来别具风味。这种别具风味的语言,正是艺术“陌生化”手法的集中体现。译制片配音颠覆习惯性的用语方式,创造性地将“洋味儿”与“汉味儿”相结合,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表现力。

一、译制片配音中“陌生化”艺术手法的内涵与实质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手法的艺术》一书中,对于“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是这样认为的:“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1]按照什克洛夫斯基的表述,“陌生化”是艺术的一般特征,充斥于艺术作品的各个层面。“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不断给人以新鲜感的创作方式。经“陌生化”处理的表现对象能给人以出乎意料或惊奇的感觉。“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在于它拉开了作品与接受对象的距离,这就是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所认为的“间离效果”。布莱希特的“陌生化”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在于制造间隔,而恰恰是力图在更高层次上消除这种间隔。

“陌生化”是艺术语言的特质。艺术语言为了表达不同寻常的情感,就必须颠覆习惯性的用语方式,挣脱语法和形式的桎梏,产生对常规语言的偏离,创造出一种具有新的形态和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在译制片配音中,“陌生化”就是把汉语普通话变成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不自然的“标准语言”。译制片语言是一种“中间语”,既包含着原文所承载的文化,也包含着汉语文化。这种中间语“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2]。译制片就是在不同文化间将异域文化的“相异性”植入本民族的身份认同。无论是相异性还是认同性,两者都经历了重大的改造:相异性偏离了原初的状态,而“认同性”激活了“相异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相异性,从而使自身得到了丰富、更新和改变。译制片配音的“陌生化”正是在“认同性”与“相异性”相互交织过程中实现的。

其他艺术形式的陌生化手法是要完全打破原有的习惯性表达,创造一种新的感觉方式,而译制片的语言陌生化有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先要与原片吻合,尽量忠实于原片,然后再在原片允许的范围内、在原作所指向的艺术空间里创造富于新鲜感的语言。如果不顾及原片,任意发挥,那就失去了译制和传播的价值。

二、“陌生化”艺术手法在译制片配音中的运用

电影剧本翻译的“陌生化”是译制片语言“陌生化”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陌生化”是在为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寻找一席之地。译制片语言陌生化效果的凸显取决于语调、语感、音韵、节奏的总体语言系统中的相关要素和功能,即对其内部各个要素的重新整合。

虽然配音必须与原片人物的口型吻合,语言速度和情感运动也必须遵循原片,但是每一种语言的表达都有其内在规律,汉语也是如此,配音正是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进行了汉语语言表达技巧的灵活“调整”,经过“调整”后的汉语普通话已不同于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表达习惯,而是在其中注入了一种独特的“洋味儿”,这种独特的“洋味儿”正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经过碰撞之后交融出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使中国观众耳目一新。

这种“洋味儿”体现在语感、语调和语速、节奏上。异国的人名、地名在语音上与汉语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为了再现原语言国家的特点,配音演员经常在语气、节奏、速度上去模仿原片中对人名和地名的叫法。外国人名、地名通常比中国的人名、地名字数要长,而且,外国人在对话中经常会加一些亲密的词语,如“亲爱的”;他们在对话时还时常会加一些夸张的感叹词:“噢”“天哪”等,配音演员为了还原外民族语言的特点,也会将翻译过来的相应的汉语普通话感叹词进行夸张。所以当中国观众听到配音演员用汉语普通话以外国人的语气叫外国的人名、地名,发出夸张的感叹词时,就会感到一种新奇感。而且由于两种语言的节奏不同,同样的意思表达出来字数也不可能相等。所以配音演员在配音时,常常加些“小零碎”。这些“小零碎”往往是原片中没有的,它们一般没有实际含义,不会改变原片的本义,或者是配音演员根据原片的感彩将片中的某些词语进行重复或强调处理。

在长影厂1953年译制的前苏联影片《最高的奖赏》中,设计飞机的保哥留保夫教授有这样一句台词:“噢,我们会要造的飞机呀,叫它每小时里能够飞行,能够飞行很多很多公里。现在说它就是降落速度还不够机敏,这么说吧,它的降落速度还是比较大的。”

配音演员在说“噢”这个感叹词时,就模仿了原片中人物的夸张语调,而第二个“能够飞行”和“这么说吧”都是为了配合人物口型和动作加的小零碎。配音演员把第二个“能够飞行”处理得声音更高、音量更大、语气更强、起伏更明显,“这么说吧”也使得人物之间的交流更自然、生活。可以说,它们的加入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异国影片的“洋味儿”,而且还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使语流更顺畅、自然,并且使原片中某些话语的含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外,为了吻合原片中人物语言的语速和节奏,译制片中的对白也会作相应的调整。中国人不习惯停顿的地方,在配音中却会停顿;而中国人习惯停顿的地方,在配音中却连续一口气说下来了,这样处理的语言就与我们日常的会话语言节奏不同,不是一般的平叙语句,使汉语普通话的表达方式在观众面前呈现出陌生、新鲜的听觉效果,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

三、“陌生化”艺术手法在译制片中的作用

(一)“陌生化”相对准确、直接和深刻地实现了与“陌生人”的语言交流

“陌生人”是跨文化交流学的核心概念,德国社会学家希姆米尔提出“陌生人”概念,最初定义为一种社会体制中的局外人。译制片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译制片中人物的长相、性格、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语言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都是极其陌生的,他们便成为中国观众眼中的“陌生人”。

“陌生人”是带着不同的文化走进中国的,如何能够用本国人民的语言相对准确地传达出“陌生人”身上或隐或显的文化痕迹才是最重要的。配音导演和演员们经过艺术的再创造,运用“陌生化”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中国观众最熟悉最常用的但同时又让中国观众感觉到惊喜和略有陌生感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果不用“陌生化”,完全用中国的表达方式,有可能误解外国文化。所以说“陌生化”艺术手法的运用,帮助观众实现了与“陌生人”的直接、深刻的交流。

(二)“陌生化”对汉语普通话的“活化”

译制片语言的“陌生化”必然带有中国“本土化”的特点,因为外来文化进入时,为了从视觉上、心理上、感情上获取本国人的熟悉感和亲切感,而特意融入本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传播。“陌生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便产生了最具特色的译制片语言风格。译制片配音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正是由于它缺乏单纯性,同时也因为它不是透明的,其中增添了额外的东西,这种额外的新鲜东西的加入,正是对汉语的一种“活化”。

配音演员对汉语要保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敏感,要敢于在汉语中带进一种能敲击出炫目火花的陌生力量,造就一种陌生化的新鲜和锐利。而且,陌生化与汉语的纯洁性是一对矛盾。纯洁性是汉语赖以生存的根基,而陌生化则不断地增强着汉语的活力,两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翻译史已经证实:外域语言现象初进译入语,难免有陌生之感。人们在接受异质文化时,常常会在两种文化碰撞中,激发出生命力极强的创新精神。

前苏联影片《顿巴斯矿工》描写了苏维埃矿工们的美满生活,片中省委书记由著名配音演员白景晟配音,他是一个幽默、乐观、机敏的人,在一位老矿工五十年工龄的庆祝会上,他与一位矿工有一段对话:

省委书记:“告诉我今天在座的谁是采煤工,啊?”

矿工:“省委同志,你别开玩笑了!”

省委书记:“不高兴?那我也向你似的喊口令:采煤工!起立!你看,哪还有采煤工,哎呀呀!井里最重要的人不在了,采煤工,啊!哎呀呀!”

白景晟配这段台词时,张弛有度,高低起伏,虚实结合。尤其是两个“哎呀呀”和两个“啊”,不但把省委书记的幽默、风趣充分表现出来了,而且还丰富了汉语的语调和节奏。当省委书记说第一个“哎呀呀”时,他扶在桌上的双手抬了起来,各自从外向里在胸前画了一条弧线,然后把右手搭在了左手上。白景晟在配这一声“哎呀呀”时,故意把音节拉长,把语调夸张上扬,使其与动作有机配合。在他说第二个“啊,哎呀呀”时,白景晟有力、洪亮地“啊”了一声,同时右手抬了起来并用食指向上指了指,紧接着说“哎呀呀”时又把双手合在一起,身子稍微晃了一下,语势渐渐弱下来。整段台词语调丰富、节奏明朗,将汉语表达与俄罗斯民族幽默、乐观的性格完美融合,不仅将异域文化呈现给中国观众,而且也在汉语表达中注入了新鲜的、陌生的异域气息。由于中华民族具有含蓄、深沉的性格,汉语相对于俄语在表达形式上比较内敛,语调、节奏不很夸张,所以说配音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有声语言进行“活化”。

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语言是文化,语言是观念形态的“音声化”,特别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译制片配音的“陌生化”创作过程不仅是对汉语进行“活化”的过程,也是这一独特的语言艺术形成独特的审美品格的过程,就是在这个“活化”过程中,两种文化之间实现了碰撞与交融。

四、结语

“陌生化”在译制片中的运用离不开文化的束缚,也离不开艺术审美的追求。译制片语言的“陌生化”是文化与艺术审美之间的桥梁,“陌生化”手法,更好地诠释了不同的文化,从而创造了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形式。宗白华先生曾说:“艺术没有创造性的形式,很可能不美,不能打动人心。艺术品能够感动人,不但依靠新内容,也要依靠新形式。”[3]译制片语言不仅有陌生新鲜的内容,而且还有陌生新鲜的形式,所以促使一种新的语言艺术形式的形成,给人以理解的深度和美的回味。

[参考文献]

[1] [俄]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作为手法的艺术[M].方珊,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6.

[2]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01).

新鲜用语范文第2篇

清新自然的意思是:

1、清新指的是清爽而新鲜。如空气清新,其中国古典诗词语言风格,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语言清新生动。

2、自然指的是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表示理所当然。

(来源:文章屋网 )

新鲜用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启蒙;兴趣;日常口语;活动;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正文

鉴于小学生学习英语具有积极性高、兴趣浓、易学、好记等特点,而我们的社会却不知如何去帮助、引导、教育他们,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关注不够,使小学英语的开设形同虚设,没有达到预先之目的。那么应如何开展小学英语的启蒙教学呢?从教小学英语几年来的经验,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日常口语入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比较陌生,为了使学生对英语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开始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教师应注意收集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英语材料。如:家用电器的说明书、药品的说明书、产品的商标、物品包装等方面的说明,一一展开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觉得英语就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见。教师也可以吧教室内的可见东西,用英语一一说出来,如:black、boand、eraser、window、light、desk,让学生听起英语有一种新鲜感,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我还通过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例如:Good moming.Gond afternoon.What's your name?等,我还对每节的日常用语进行翻新,例如:Gong morning,class.或 Good morning,students,或Good morning,boysandgirls.等。采用这种方法,对初次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非常感兴趣,情趣也很高涨。

二、 从听、说、读、写入门

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更好的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妆花为英语学习的动力,除了上述让学生反复不断的听录音之外,还可以借助动作、手势、表情变化等示范活动,使学生能准确地听懂录音,领会所教授的课堂内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大胆、积极的投入到课堂练习中去,教师可以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课堂对话和课堂表演中去。如:可以扮演Mum、Kate、Dad等,为了把课堂内容更加日常化和形象化,我们特制了一些颜色卡片,并利用学生日常的学习用具和新鲜的水果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接受学习内容。例如:我们在教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 colour is it?等句型时,必须首先解释" colour"和"in English"短语的意思,然后,随手拿起学生课桌上的学习用具和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借助手势,、表情变化使学生体会出这几个句型的意思,同学们做出了相应的反应并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印象,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一些由于胆小怕羞不敢大胆开口说话的同学,我尽量鼓励他们运用学过的对话。在学生表演时,我一般不打断他们的对话,也不过多的纠正语音、语法的错误,以留给学生自信和成功的心理感受。

三、以创设情景入门

课堂内容有了新鲜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创造一些课堂情景,渲染一下课堂气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在上第四单元复习时,先把本单元的单词Desk、chair、what、in、English、that、rorange、this、banana、bus、ship归纳为两个完整的句子,并借助简笔画让学生进行问答练习:What' s this in English?It's a(an)desk (chair、orange、banana) 。当同学们准确的记住这些单词是,都非常兴奋和激动。再比如:在行学生教第三课So many animals 时,我先让学生做了许多动物头饰带在自己的头上,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这样教学生记单词,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枯燥无味的背单词,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更多的学生提共了练习机会。同时通过一些简单幽默的简笔画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很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进行音标和字母的教学时,我把字母用斜体写入四线三格中,把音标写在方框中制成卡片,并画了一些事物图片,是学生通过看图、看物引入字母、单词和音标教学。当学生自己能拼读出第一个单词时,他们兴奋的表情溢出言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从活动入门

小学生有"好动、好新、好奇、好问、好仿、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一些课堂游戏对学生进行课堂情景教学,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幻想、鼓舞。"游戏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参与语言的游戏活动,用欢乐的游戏气氛去感染,去唤醒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在欢乐中愉快地接受了所学的知识,让兴趣持续到永远。如在教"电话用语"时,借助一个玩具"电话'或"手机",教师先和一个成绩好的同学进行表演,运用"Could I speak to""who's that?""speaking"等语言后,让学生模仿打电话,两人一组进行表演,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准确流利,通过这些活动,课堂效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得多,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生动有趣,课后回味是影响深刻。例如:教他们快速数数"one\tuo\three\four",或指出身体各个器官"Touch your nose,Touch your am"等,使他们在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这些游戏的进行,诱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五、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寓教于乐

学英语就是为了交际,教外语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配合课堂上听、说能力的培养,还可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他们感兴趣,又觉得不太难的口头作文My family、My friend 、Our classroom等,或唱英语歌曲。多次进行类似的活动,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说个三五句,这种活动激发了他们听、说英语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听、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小学英语的启蒙教育应从日常用语入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听说读写入门,狠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从创设情境入门,使学生灵活运用语言:从游戏活动入门,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基础论文集,孙亚利.《如何搞好小学英语教学》.2006-6

[2]《优化英语歌曲教学,美化小学英语课堂》,倪丹英

新鲜用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思想引导;课堂活动教学;和谐师生关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学中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这是每位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能为学生铺就通向成功的阶梯,滋生学习的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那么,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把“暂时”新鲜感培育为“长期”兴趣

初中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做事缺乏理性思考。刚接触英语时,在“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英语学习表现出浓厚的热情,可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和容量的加大,这种新鲜感逐渐消退,部分学生开始出畏难情绪,表现为敷衍、逃避、厌学等学习状态。这都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充分明确学习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只是把它当做一门需要应试的科目来学。这种暂时的新鲜感很难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为了让学生长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起初对英语的好奇与新鲜心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在今后生活中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以及对于今后择业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关键的是和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想要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学好英语,从而从内心产生愿意学习英语的渴望。这种心理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即使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也会在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披荆斩棘、激流勇上,在英语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趣。

二、用心设计多彩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教学过程全靠上课完成。课堂实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沉闷枯燥的课堂只会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生动有趣的课堂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能自始至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吸取知识的养分,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驰骋。那么,如何使英语课堂更具趣味性,为学生营造快乐的语言学习环境呢?

1.教师应充分借用多种教具使课堂学习更贴切有趣。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利用挂图、实物、音乐甚至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等进行教学,使知识更易于理解。比如学习盐、白砂糖、瓶子等单词时把此类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听教师说英语时自己感知领会其含义。在上介绍物理小实验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把整个实验器具和演示过程搬进英语课堂,让实验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各步骤。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单词和句子,领会英语知识的应用。在讲解动词或一些句式时,教师直接可以借肢体语言将其演示出来,在课堂中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可以化作一种无形的教具传达知识信息。这样的课堂不仅是说与听的场所,更是表演的舞台,使教学更生动有趣,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增强他们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有乐”。如在学习方法表达和问路常用语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游客自编自导英语小品在课堂上表演;在复习打电话固定用语时,可以把电话带入课堂,让两个学生“互通电话”,或者让学生扮演父母,当同学不在时,家长应如何回答等等。设立不同的情景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增强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同学在活动中出现的知识错误加以强调纠正。这样利用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表现欲和积极性,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由浅入深,使学生乐于说、乐于学,也在快乐中巩固了知识。

3.设立各种话题,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冀教版英语教科书共有八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如:关于各国名称风情、兴趣爱好、环境、人口等。教师可以围绕这些单元主题在课堂中设立不同的话题,或以讨论或以辩论,或以演讲介绍的形式让学生课后围绕自己的观点查阅资料、组织语言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初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都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利用中学生这一心理发展特点给他们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大大增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组织英语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建立起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

新鲜用语范文第5篇

话题作文文体选择自由、立意多向发散、选材范围宽广,给考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但是,令不少考生感到棘手的是:话题涵盖范围太宽泛了,怎样选取最利于自己的角度切入话题,拟出一个较新颖的题目呢?

这里谈几种尝试方法:

一是宽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如以“语文课”为话题,可拟为《多味的语文课》、《语文课剪影》等。又如,以“手”为话题,《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等。

二是妙修辞,匠心独运

根据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地使用修辞手法,如,以“音乐”为话题,拟为《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等。

三是巧点化,妙趣横生

如,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最近比较烦、比较烦》作题;以“同学”为话题,可用《长相忆》,取“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之意;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沿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用这种方法作题,通俗明了,妥帖自然。

话题作文所提供的写作范围相当宽泛,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善于“化大为小”,还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时,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典型性”。当然,选材时应选择熟悉的素材。除了注意应具体现实性、典型性外,还应新鲜,能引人注目是选取材料的较高要求。要做到材料出新,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关心实事,指导学生观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人与自然”、“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把时代内容引进作文,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话题作文应大胆创新,才能表现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意

要从新鲜的现实生活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生活中新的矛盾,抓住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

如何才能确立富有启发意味的新的命题呢?

第一,运用求异思维,反向、侧向思考问题,提出与正面或常见观点完全不同的观点。从一种是事物想到和它相反的事物,从一种条件想到相反的条件,从结果想到原因。比如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相谈,犹如春风化雨,更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第二,运用多向思维,从多个方面观察问题,努力寻找新的见解。如对“雪”这个话题:1.可以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赞美它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2.可鞭挞它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3、可鞭挞雪的冷漠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

(二)材料

不少学生写起作文来,内容大同小异,题材不新鲜,使作文效果大打折扣。要做到材料新,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关心时事。根据话题,选那些尽可能新鲜的人或事。如科技新成果,街头新变化,家庭生活新内容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就有新鲜事可写。

(三)构思

写作时如果能在构思上努力求新,打破惯常的思路模式适应变通,便能使文章怡人耳目。如文章顺序,来个倒叙、插叙、补叙如何。

(四)语言

语言使用要有一定的技巧性,有较强的表现力。要能达到“精彩明朗”的艺术效果。

一要准确。首先要在认识上对客观事物具有真知灼见。其次要进行仔细推敲。

二要具体。具体是指在用语时多从事物的数量、色彩、形态、性质等方面着眼,进行较细致的刻画,而不停留在空泛的概括上。

三要形象。比如“冬天”给人们的印象就无形象言。可如果写成“寒风呼啸的日子”或“朔风飘飘的冬天”,形象就鲜明了。又如“他死了”一语,若改成“他永远闭上了双眼”或“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等语言就形象了。

新鲜用语范文第6篇

文明一些呢?

你的担心:孩子这样说话显得很没有教养,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样下去,肯定也会影响到他和别人友好的交往。

为什么会这样?

他用“脏话”引人注意。孩子突然对“脏话”着迷,往往是因为他第一次说脏话时,周围人的奇特反应,让他觉得很“过瘾”。比如,小伙伴们不解的目光,老师严肃的表情,父母愤怒的神情……这些让他意识到,“说脏话”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觉得很新鲜。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对“脏话”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只是觉得好玩。因为这些“脏话”都是家庭和幼儿园不常用到甚至不用的词汇,所以他觉得新鲜有趣,这会刺激他一再去尝试。

他在表达不满情绪。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生气、失望或者感到无人疼爱时,心里会产生很大的受挫感,于是就用脏话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如何面对?

当孩子说脏话时,你不要大发雷霆,表现出大惊失色、异常愤怒的样子,更不要不知所措,甚至过多地强调这些词汇,这样反而会无意间对孩子的行为做了负强化。正确的做法是:冷静对待,让孩子意识到,说脏话是不受人欢迎的,同时你要教他用文明的语言来表达。

具体怎样引导?

暂时冷落他。如果孩子说脏话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用多费口舌地和他讲道理。可以假装没听见,对他不理不睬,或者走开,保持沉默或继续做你手中的事情,让他体会到,说脏话并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逐渐淡化他对说脏话的兴趣。

教他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感受。孩子说脏话时,你不要用“不许讲”来阻止他,而是引导他用文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找到正确的说法。可以问问他:“你这样说话,是因为你现在不高兴吗?”和他一起查找原因, 再教他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孩子因为和小朋友吵架而说了脏话,你可以教他这样告诉小朋友:“你不讲道理,请你走开!”“你再这样,我就不跟你玩了!”

新鲜用语范文第7篇

一、坚持以人为本观,设计生活化的任务

最新版初中英语教材,话题新鲜、丰富,语言呈现形式多样、有趣,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讨和合作等,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一切,充分体现了英语教材本身就凸显了“任务”这一主题,以“学生的发展观”为宗旨,突出生活化主题的特点,为任务型教学奠定基础。

如七年级第一单元“This is me”,这一单元可谓是七年级的开篇,主要任务是学习一些礼貌用语,以及介绍自己、朋友和家人等的日常交际用语。如果按教材按部就班,由“单词――句子――对话――课文――写作”一条线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可想而知。如果采用任务型教学,在Welcome to the unit就提出中心任务:这个单元我们将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交际用语,尤其是礼貌用语,我们会开展一个“文明星”活动,看谁学会的文明礼貌用语多。任务明确,学习也有了动力,积极性高自不必说。在游戏“找朋友”环节,要求学生和“朋友”说一些礼貌用语,学生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走向,“Hi/Hello,Nice to meet you.Me too.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Sorry/Excuse me”等基本的交际用语,学生在拍着手、兴致勃勃交朋友中,熟练地说着这些用语、用着这些交际语言。这一活动的开展,显然和新课标相符,通过交流、互动而完成学习任务。

又如学习“Numbers”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字,如自己/朋友的生日、电话号码、车牌号、喜爱的数字、幸运号码、房间号、时刻表等。上课时,相互交流统计出来的关于数字的信息,并让对方记下来,整理成册,最后看看谁记得清楚、记得多。这个活动的开展,学生做了班级同学的号码簿、建立了生日档案材料,并根据生日所在的月份、根据12星座进行了分类,达到了创新学习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设计层层递进的任务

生活化的任务,使学生感到任务内容的真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除了任务的真实、考虑学生的兴趣外,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使任务具有层递性,使教学阶梯式递进,也是最近发展区原理的要求,更能体现层次化教学,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人参与、人人收获。

如教学“Food and lifestyle”时,要求学生Write a report(写一份报告),将学生按平时成绩分为A、B、C三大组,C组学生负责设计调查表,B组学生负责设计问题和用所设计的问题进行问答并记下答案,注重:“Do you like eating apples/tomatoes/vegetables/beef ...? Does ... like ...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What does he have for ...?What do you ussually have for ...?”而A组学生根据B、C提供的材料,完成调查报告的写作,如:“We should eat healthy food every day,for example ... healthy food and a good lifestyle can keep us fit.”这样的任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挑一挑,够得到”,都能学有所得,都感到进步和收获。

三、创设任务的情境,注重交际性

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的主要特点是交际性,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注重任务的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际和运用,实现“学以致用”,增强学习英语有用的意识。

如教学“Shopping”单元时,在教学Reading前,教师模拟“商场购物”的情景,将一些文具pens,rulers,erasers,pencil-box等置于讲桌上,让学生分别以售货员、顾客的身份,每一位学生“卖掉”一样东西和“买到”一件学习用品,这样的任务设计将任务融于“真实”的情境中,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购物的交际用语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学生在“玩”中学会知识、学会运用。

又如教学“Natueal disaster”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呈现一些自然灾害如Lightning,snowstorming,earthquake等一些人为的灾害如car accident等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这些情景,进行交流、讨论,意识到灾害的危害性。

总之,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的根本需求,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使英语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新鲜用语范文第8篇

(一)赏析名言警句

我把赏析放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轮流主讲:背诵一句名言,明了其出处,分析它好在哪里,再结合实际造句。

读书、品诗,看四季之景,享人生之乐。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也”。慢慢地,开始教学生体味诗的意境,欣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然,欣赏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清朗,欣赏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激情飞扬……诗句积累多了,胸中列书万卷,下笔就能左右逢源,语言就如“万斛泉水,汩汩滔滔,不择地而出”。

(二)巧用对联

鉴赏并积累一些名联,大有裨益。引“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事事关心》一文;唐|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写《琐忆》;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来活画不学无术的主观主义者,生色不少。

(三)学写诗歌

诗歌是简短精练的文言形式,让学生学学、写,善莫大焉。评《药》中的人物,有学生这样写:

驼背五少爷:也许/太多的苦难/在这里凝固/是身体的伛偻/是人性的麻木/更是灵魂的扭曲

华老栓:用一包包含血泪的洋钱/换来更沉重的/鲜血/收获的不是幸福/而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悲哀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文字,为师的也只能自叹不如。

二、引入时代活水,活用语言

(一)关注当代新词汇,辨一辨

厉害了我的哥,是在下输了,蓝瘦香菇,什么鬼啊,可爱,interesting……这些脱口而出的新词汇难免鱼龙混杂。如何正确使用?我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要求:

(1)分类搜集新词汇:如与市场经济挂钩的新词语,港台词语,中外合语,都市流行语,网络用语……(2)记录出处,考察其渊源。(3)解释词义及使用语境。(4)学习新修辞,如置换、倒置、分解、喻代、英语化。(5)新语病会诊。

此项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当代汉语的巨大表现力,认识到新词汇的某些弊端,促使学生为建设健康、新鲜、充满活力的当代汉语作贡献。

(二)关注广告,赏一赏

广告,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其简洁的文字所表达的极为丰富的内容,确是令人回味。有一堂广告词欣赏课,让人大开眼界。

老师从个性切入,以崇尚“个性自我”为例,让学生赏析广告语言:

耐克通过以just do 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而这句广告语正符合青少年一代的心态,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但后来耐克把广告词改为“I dream”,效果就不怎么样了。“为什么‘Just do it’比‘I dream’好?他问学生。显然,他的用意是要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它的特性。

然后他要求学生举出”弘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广告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十分踊跃:

(1)雪碧广告:“晶晶亮,透心凉”――向人们展示了一种青春的活力,一种扔掉面具展现真我的行为,一种彼此靠近实现沟通的渴望。

(2)佳得乐广告:我有,我可以。

广告语言富有音乐性,文字简练,形象优美,通俗易懂又好记。如果学生真正认识了这些语言,充分掌握了这些语言,自然对写作有帮助。

(三)流行歌曲,唱一唱

流行歌曲在校园里似乎永远流行。前天是《真情人》,昨天是《梦醒了》,今天是《什么都可以忘记》。那个性化的抒情唱词,加上现代电子音像技术的震撼,夹杂着偶像崇拜的浪漫冲动,总是心中永远的感动,弥漫在校园,温柔地穿透少男少女的心,成为他们自娱娱人自感感人的手段。当你“再也不能忍住胸口的哽咽”时,哼上几句就会感到些许轻松;当你痛苦时,唱一句“很受伤,很受伤”就会感到释然;而当你写作的时候,流行歌曲的旋律不知怎么又会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