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舍的话剧作品

老舍的话剧作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老舍的话剧作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舍的话剧作品范文第1篇

要的就是那种京味

作为一部描写旧时北京题材的话剧,斯琴高娃力求把它做成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戏,因此在舞美、服装设计与台词的把握中,着重体现了上世纪老北京的特色。斯琴高娃表示:“《月牙儿》通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母女俩为生活所迫、沦落风尘的经历来反映整个时代,所以那种强烈鲜明的时代色彩一定要表现出来。”由于剧词都带有浓浓的京味,所以在挑选演员时也以“北京话说得溜”为首要标准。据说,为了寻找剧中“小虫儿”一角,剧组人员甚至动用私人关系,找来了一个刚从北京转到上海念书的孩子。

谈起剧情,斯琴高娃表示“不能自力更生,处处要靠男人,是那个时代女性最大的不幸。在一个男女不平等的年代,女人即使有手有脚有头脑,也不一定能够谋得生路,只有求命好、找个好男人,才有可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哪像现在女人那么幸福,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虎妞到虫儿妈

斯琴高娃主演老舍的作品已不是第一回了。人们最初的记忆就是《骆驼祥子》中那个性格蛮悍的虎妞,洒脱自如、充满生活情趣的表演为斯琴高娃赢得了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第三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而在电影《月牙儿》中的出色表现也让斯琴高娃的电影表演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她无限感慨地说:“冥冥中我和老舍先生确有一份缘。当然,二十年前的状态和现在自不能等同,经过了二十年的生活沉淀和表演积累,总会从老舍作品中读出不一样的东西,但我不会试图在如今的表演中弥补之前的遗憾。对我来说,这是崭新的开始。”

如今,影视明星加盟舞台剧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就连以往被人们看作极为严肃的话作品也频频启用明星大腕以博人眼球。对此,斯琴高娃的回答很实惠“影视明星出演舞台剧,那是一件互惠互利、皆大欢喜的好事,如果能凭借大腕们的知名度拉动票房,何乐不为。更何况,如今的观众又都不是傻子,他们看过的戏兴许比我们还多,他们在文艺上的消费也是理智的。”

“垂帘听政”指江山

几乎每次前往剧组探班,都能在排练厅靠后一溜长桌的最末一个座位,看到一个头发花白却气度非凡的老者,他总是聚精会神地看着排练,并适时给出一些意见。相比一旁有时显得“气急败坏”的斯琴高娃,他看来倒更像是隐在幕后的总指挥,原来这就是高娃的“内参”――端士籍华人音乐家陈亮声,他被剧组所有人尊称为“姐夫”,也是这个戏的幕后支柱。

老舍的话剧作品范文第2篇

历经了100年,中国话剧再次苏醒繁荣。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它终于骄傲地说:我又回来了。盛世之年,回归之盛大,让无数观众充满了期待。

“中国话剧在百年纪念后必将迎来更繁华的盛世。”曾学习了20多年话剧,并做了很多年话剧演员的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部导演阿建如是说。虽然他现在已经改行做电视剧的导演,但对于话剧,他依然有一种深深的爱恋。

话剧的兴衰史

中国话剧史的开端要从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算起,“春柳社”是留日学生在日本成立的旨在研究各种文艺的学生团体,他们第一次公演《茶花女》就在观众中获得好评。同年,洋务局总办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并演出《黑奴吁天录》,这就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之后1908年,“春阳社”上演《迦茵传》,是中国第一次成型的话剧演出。

20世纪30年代初,戏剧大师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话剧先后上演,中国话剧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舞台上一片红火,话剧曾一度被人们称为“文明戏”。

而到了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话剧则鲜有人看,除了老舍的几部著名话剧如《茶馆》《龙须沟》等,偌大的剧院里观众寥寥。

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出现“戏剧死亡”这个词时,在国内,话剧正进入一个如火如荼的新时期,像《枫叶红了的时候》等作品让不少观众至今难忘。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影视文学的兴起,尤其是受电视剧的冲击,话剧再度衰败。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小剧场演出的兴起标志着话剧重又抬头,而小剧场演出这种形式的出现,把话剧推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当中,自此,小剧场演出成为我国国内话剧演出的主流。近两年,一些大剧场话剧的演出开始活跃,话剧又回来了。

“在我看来,中国的话剧在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是最为兴盛的两个时期,尤其在粉碎‘’之后的3年里,1976年、1977年、1978年可以说话剧达到了顶峰时期,无论从剧本创作还是演员配置来讲,都是一个高峰,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的阿建还在从事话剧行业,他说:“20世纪70年代,话剧的创作、演出就像一窝蜂似的。观众也是争先恐后地去剧场观看。”

“我是在1982年转到影视行业的,因为那时候话剧基本没人看了,除了极少数对话剧有着强烈爱好的人还坚持去看,剧场总是空出很大一片。而且那个时候剧本也没以前好看,很多话剧创作者都改行去做影视剧的创作,演员也都改行去拍电影和电视剧了。像葛优就是话剧演员出身。

“后来,以孟京辉为首的小剧场的演出,重新带动了中国话剧事业的发展,也把话剧推向了市场经济,因为受市场牵制,中国的话剧想有突破,却很难形成大规模。但从去年到今年,一些大剧场的演出,又让人们看到了大话剧的希望。”阿建感慨地说。

小剧场话剧的历史性作用

“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使这一时期中国话剧走向低谷。困境中的话剧开始全方位革新,探索新的出路。在戏剧理论上,小剧场戏剧的环境创造与空间设计推倒了斯坦尼拉夫斯基的‘第四堵墙’的观念。布莱希特和中国传统戏曲强调戏剧假定性的观念,成了实验性和探索性中国小剧场话剧的一面旗帜。”阿建说。

小剧场话剧就像一块块石头,在沉寂多年的话剧市场上激起了阵阵涟漪,而很多人也希望能以小剧场话剧激活大话剧。阿建说,如果按照不同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和流派,话剧院排演更多的剧目,分别形成都市情感系列、喜剧系列、世界名著系列、荒诞派系列等,其演出效果必定会非同寻常。当大话剧的剧场坐满观众的那一天,话剧的又一个春天便真正回来了。

“相对于其他舞台演出形式,小剧场话剧的演员相对较少,剧情场景也相对精练,在这样的条件下,观众更容易融入剧情。由于空间紧凑,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有时候观众本身也是演出的一部分,舞台上下互动既直接又快捷。”阿建说,小剧场话剧之所以能如此红火,与其制作成本低也是分不开的。

波兰导演、戏剧革新家格洛托夫斯基说:“电影和电视不能从戏剧那里抢走的,只有一个因素:接近活生生的人。所以,利用废除舞台,挪开一切障碍,来消灭演员和观众间的距离是必要的。如果把‘活人与活人交流’视为戏剧的本质,那么,面积较小而且没有乐池阻隔的小剧场,便成了能把戏剧的本质力量和特有魅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的最理想形式。”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童道明说:“由于小剧场没有把演员与观众分割开来的脚灯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小剧场缩短了观演之间的物理空间的距离,而且同时也缩短了心理空间距离,大大增强了戏剧的为影视所无法企及的艺术魅力,还具有吸引观众‘直接参与’戏剧事件的可能性。”

可见,小剧场话剧在中国话剧历史上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对中国话剧的再次繁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话剧的复苏

2006年之前,老舍的话剧《茶馆》不断在剧院上演,票房的成绩让人欣慰的同时,人们也在感叹没有新的好的剧本产生。而2006年各种新老剧目的上演,使人们意识到:我们的话剧又回来了,我们的话剧时代又拉开帷幕了。

“尽管影视文学对传统的话剧冲击很大,也曾一度让人们忽略了话剧,但从目前来看,从话剧的历史和生命来看,中国的话剧必然会再度春天,而且影视文学的本身特性也决定了其生命力的脆弱,因为人们不必急着赶着去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只需买影碟就可以不用赶档期,影视剧的创作多数都是虚无缥缈的,而话剧是灵魂的面对面,是震撼灵魂的。而且目前影视剧的泛滥和无趣让人们渐渐对影视文学失去了兴趣。”阿建说。

“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话剧的演出,所以2007年后不是中国话剧的终结,而会是中国话剧更加繁荣的时期。”他说,2008年的奥运会又将是一个好题材,就看剧作家们如何发挥了。“但是,话剧界的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大话剧战略期待打造人才‘磁石’,要排演更多的剧目来满足观众的要求,自然要求有更多艺术功底深厚的演员。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尽管他们在话剧舞台上活跃了几十年,绝大部分观众却并不是通过话剧熟悉和了解他们的,而是通过影视剧。”“话剧的繁荣发展不光依赖好的剧本创作,也需要优秀的话剧演员,话剧的排演对演员来说是一种锤炼,在舞台上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塑造人物形象,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表现上,对演员都是一种很好的提升。”

老舍的话剧作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现代性;心理认同

长久以来,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与主流汉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不均衡,导致少数民族文学异质性强,少数民族文学作家异质性强,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水平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多元一体的重要一元,由于其文化的独特性逐渐引起广泛重视,也因此诸多少数民族以自身文化底蕴为基础,培育出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学传统,并以此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民族文学作家,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事实上,少数民族文学个性鲜明、特色突出,至少具备民族性和现代性两个属性。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二位一体、互相联系,一方面,民族性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本质属性,也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固有属性,更加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现代性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必要属性,也是少数民族文学顺应时代潮流、贴近现代文学的附加属性,更加是少数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把握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契合点,强调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两者如何紧密联系促进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一、解读少数民族文学的固有属性――民族性

文学作品必须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源自本民族风俗、文化,感悟于本民族文化底蕴,从而培育出独具自身魅力的文学作品,也因此,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早就了不同文化风格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但文学作品来源于本民族文化底蕴,是寻求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底蕴、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

1、民族文化底蕴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基础,而非全部

民族文化底蕴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基础,为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文化保障,但绝不能仅仅只注重文学中民族特色,形成定向思维,过度依赖民族文化[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百鸟衣》和《刘三姐》等文学作品引起极大影响,成为了当时文学界的标杆,这些文学作品来源于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在改编后深受大众喜爱,极大的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学的重视。但必须注意的是,各种不断改编的过程呈现出依托材料改编材料的窘境,出现了作者但从民族学意义上创作,从而发生了针对民族文学创作民族文学的怪圈。尽管民族风俗、民族特色在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体现是必须的,是基础的,但作为创作者,文学作品并非等同于人类学的田野日记,也无非等同于停留于表皮的描述性文字,而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依托,以少数民族文化精神为内涵,拓展文学作品内涵,防止出现虚有其表的作品。

典型的案例诸如壮族作者韦一凡创作的作品《姆姥韦黄氏》中对壮族的本土婚俗进行了描述,如受父母之命的婚姻交易,新娘三日回门等。在作品的开篇,是一首壮族民歌 “男是天,女是地,天上打雷又下雨,地上万花结果实。结了甜果男人收,结了苦果女人吃。”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但是,细细品味后可知,全篇都只是对民族风俗习惯的详细描述,无视壮族存在的封建礼制,在文中只是尽情的赞美女主的盲目服从、忍辱,却没有对最后出现的悲剧性结局进行深刻的反思,没有认识到,这悲剧是落后的封建思想所造成的,最终,此作品扭曲的歌颂着壮族女性忍受奴役迫害的“高尚品德”。文中的女主韦黄氏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成婚,婚后一直顺从于自己的丈夫,在被丈夫背叛抛弃后也无怨言,最后仍然孝敬婆婆公公,终身未再嫁,独自带大儿子。从文中,我们会因为女主的善良而感动,但是,这只是从个人品德上来呈现的,并没有体现深层次的内涵。

2、民族文化底蕴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根本,不能遗失

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如果一旦丧失了民族性,也就不能称之为少数民族作品了。出现这种极端状况的根源是极强的“民族自卑感”,一旦对自己民族没有了崇敬感,那么就会一味的附和汉族文学,无论是创作心理还是着眼点,都会以汉族文学为模板,缺少独立的民族意识[2]。这种盲目的趋同由于缺少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则很容易使得本少数民族的文化通过改革和影响被吞噬,最终民族文学中没有了民族特色。如由瑶族作家莫义明所创作的《八角姻缘》这一作品,表面上是描述两个瑶寨的生活情形,比如男女对山歌、传统婚嫁习俗等,但是文中大多是照搬汉族文学的思想和写作手法,最终整个作品都被汉文化所改造了,只是着眼于描写的创伤和改革开放后的困境。该作品虽然既有少数民族的痕迹,又有改革的热点,但是却不能将这两部分进行无缝衔接,最终使得作品留下过多的人为迹象,削弱了民族性。在作者的作品面向大众后,应该无法想到,其作品的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有关注当时的热点问题,而是文学作品所要展现的民族意义。一旦他们在创作时被民族自卑感所困扰,那么其创作的作品也就失去了长久的生命力。

二、解读少数民族文学的必备属性――现代性

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们有着独特的本土气息和少数民族的风俗特色,但是,在现代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中还是能发现与汉族文学有着类似的现代性。其中向沈从文、老舍这样的少数民族作家,它们创作的作品不仅被世界所承认,而且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文学的发展。

1、国民性问题

在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相碰撞的年代,国民性问题就一直是现代文学创作的焦点,我国著名作家鲁迅、老舍等的作品真实的反应了那个年代的国民心理和生活现状,推动了我国现代性文学的发展[3]。比如老舍的大量作品都是以批判封建残留和日益堕落的群众思想为主。其中在《二马》、《猫城记》等作品中,老舍对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市民生活状况进行了叙述,其深层内涵却是对愚昧无知、得过且过的国民性进行了批判。

从老舍创作的话剧作品中不难发现,老舍对当下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进行了嘲讽和批判。从我国文学史可以看出,老舍延续了鲁迅的创作思想,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老舍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愚昧无能、传统守旧的国民的无奈,用文字进行尖锐的批判,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从而对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民族进行透析,在作品中运用了喜剧形式进行嘲讽,由此可见,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现代性特色。

3、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与老舍不同的是,沈从文主要是比较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表现出对理想主义的追求和向往,从而体现自己对现实生活中渴求现代性的焦虑问题。从沈从文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最不能接受的是人民的冷酷无情,因此,他一直呼吁人民之间要互相友爱。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就是描述了人性的真善美,在文中给我们呈现了善良朴实的翠翠的爱情故事。由于沈从文从小就生活在湘西,因此,在它的作品中尽情的赞美了淳朴的民风,相反的对冷漠、扭曲的城市文化进行了批判。他的作品主要是将湘西少数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与城市里冷漠、懦弱的人性作比较,表现了他对民族的爱,迫切的希望增强人民的民族保护意识。

作为著名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家,老舍、沈从文在创作的作品中应该不同的写作手法、不同的角度对现实进行了剖析和批判,不断的追求着现代化的改革。相比之下,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作家主要是叙述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关系,而不像老舍和沈从文这两位作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重视国民的精神文化。

三、结论与探讨

通观全文,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必须要有民族自豪感,能够将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渗入于文学中,又能不被民族观所约束,对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民族特色文化表现出来,从而进行深层次的探究,遵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人性、民族精神层面来加深文学内涵。

参考文献:

[1]刘大先.新启蒙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学:多元化与现代性[J].青海社会科学,2013(01):125-126.

[2]何辉,周晓琳.少数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3(01):289-290.

老舍的话剧作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戏剧;舞台;影视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23-02

一、简析舞台戏剧与影视戏剧

(一)舞台戏剧。舞台戏剧可以定义为呈现于舞台的戏剧艺术。舞台戏剧按内容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歌剧、舞剧、话剧、哑剧、诗剧、木偶剧等。

(二)影视戏剧。影视戏剧是用机械手段预先录制的戏剧,是以拷贝、磁带、胶片、存储器等为载体,以银幕、屏幕放映为目的,从而实现视觉与听觉综合观赏的艺术形式,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包含了电影、电视剧、动画、广播剧等形式。

二、舞台戏剧与影视戏剧的内在差异

(一)舞台和观众之间的反馈作用与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当观众聚精会神关注剧情时,他们就同舞台上的角色融为一体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互相呼应。来自观众的积极反应,对演员有强大的影响;消极的反应亦然。如果演员在台上讲笑话而观众不笑,或是观众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反应,那么演员自然能体会到这种消极情绪,从而快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如果观众有反应,那么演员就会受到鼓舞,从而引起观众越来越强烈的反应。这就是舞台和观众之间著名的反馈作用。

而观看电视或电影时(在电影院除外),观众要少得多,甚至可能是孤身一人,影视演员在表演时也看不到观众,双方都体会不到舞台和观众的这种反馈作用。

以上可以明显感受到观众观看话剧和观看电影、电视的区别。观众观看话剧时,更多是与演员进行交流,因为距离舞台较近,观众能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通过与舞台上演员的交流,会明显感受到自己与戏剧本身的融合,仿佛也参与到了这部剧中。而在观看电影或电视时,由于银幕或屏幕的局限性,再加上服装、道具、场景的真实性,以及影视艺术无可比拟的逼真性,使得观众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电视电影所反映的那个年代或情景里,像是亲身经历了那一场场生死离别、悲欢离合。

舞台戏剧与影视戏剧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却又有着近乎相同的代入感。

(二)戏剧舞台的“三一律”与影视戏剧的蒙太奇、剪辑和特效。“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理论结构之一,由来已久,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同一事件(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同一时间(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同一地点(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三一律”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这就成就了话剧剧情集中、紧凑的特点。虽然现在有很多新兴的话剧种类,比如先锋话剧,就不太遵从“三一律”,但话剧的本质没变,致使话剧表演激烈、充实与紧凑。

由于影视作品都是由机器录制的,所以导演通过蒙太奇、剪辑和特效等手法,在场景结构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况且,摄影技术的运用,使得电影、电视剧的背景有更深切的现实感。剪辑是影视作品制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是一项技术工作,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就是把那些分散拍摄的镜头,按故事的情节发展组合成一部完整的影片。特效的产生与发展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它能带给观众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舞台所不能达到的。例如,演员不可能在舞台上御剑而行,但是特效可以做到。

拿话剧《日出》和电视剧《日出》来举例。话剧《日出》不过四幕的篇幅,而电视剧却有23集。这就使得电视剧在话剧原有的基础上加了很多剧情以及人物,可以慢慢讲一个长长的故事。丰富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完善其性格,再通过剪辑,在短时间内表现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场景,使一个人物迅速换装。但这并不代表影视作品优于话剧,话剧虽然时间短,场景少,但内容简洁条理清晰,剧情紧凑,矛盾冲突异常精彩。

舞台戏剧与影视戏剧各自拥有对方所没有的特色,虽然是表现同一件事情,却带给观众不同的体验。

(三)舞台戏剧的活用性与影视戏剧画面特定性。舞台戏剧是“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一台剧目排练得怎样精致,在正式演出时,演员还是会有自然流露的激情,而且还有观众的现场反馈。这也是舞台戏剧优于影视戏剧的地方。

每场话剧在演出之前,都无法预见其是否圆满,因为它是一场演出,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也就有着无可避免的意外,比如,演员突然忘词了;灯光突然不亮了;道具突然坏掉了,等等。对于这些无可避免、无法预知的突发状况,就需要演员临场发挥“救场”。当然,话剧演出并不仅仅只有意外,还有演员兴之所至,灵感突发的即兴发挥。如孟京辉导演的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剧中仅有的两个演员即兴表演能力非凡,每次都能带给观众不同的惊喜。所以说,舞台戏剧是“活的”,不同场次的话剧,演员的同一句台词就可能说出不同的意味,这使得每一场话剧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能够让观众得到不一样的观赏体验,这一点是影视作品无法比拟的。

在舞台上,观众和演员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而在影视戏剧里就有这种距离变化,摄影机和麦克风是导演的左右手,它们使得导演能够选择视点,并且靠变换远景和近景、靠剪接,随意转换人物与地点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因此在影视戏剧中,导演全权支配观众的视线。而在舞台上,观众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观看角度。

在舞台上,一导演也许不能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他想要强调的情节或细节上,但是影视作品,其画面是特定的,哪怕观众再有想法,也会有意或者无意接受导演想要展示甚至是强加给他们的思想。这就使得观看完影视作品后,观众的感受都大同小异,记住的画面也大部分相同。

三、舞台戏剧与影视戏剧的外在差异

(一)话剧剧本与影视剧本对比。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剧本都是其源头,而且是一个剧组里所有人都必须有的,所有一切的展开也得以它为依据。下面就拿老舍的话剧剧本《茶馆》和谢添的电影完成台本《茶馆》做对比。

翻开话剧剧本,第一页,专门有个人物表,之后就是正本,从第一幕到第三幕,粗略翻看,几乎都是台词,还有就是每一幕先要交代的人物、时间、地点和幕启的段落,只有极少数描写情绪的词语,以及关于演员上下场的标记。而电影完成台本从头至尾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分别为总号、镜位、摄法、内容、音乐、音响、长度(英尺)。其中的内容也就是剧本仅占表格的1/3。话剧剧本有72页,而电影完成台本有148页。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看到了话剧剧本与电影完成台本之间的差异,同样,从这些差异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在排练或者拍摄时也会有所不同。话剧排练只要演员不缺席就可以进行下去,舞台表演所需要的舞美和音效也不用花太多r间磨合;影视作品在拍摄时,除了演员必须在场外,还需要多个部门配合,这些部门在拍摄过程中都是有明确分工的。

(二)舞台戏剧的呈现过程与影视戏剧的创作过程。舞台剧是呈现,而影视剧是创作,二者的区别由此可见。抛开剧本创作不说,舞台剧最重要的就是排练,而影视剧却是制作。就拿话剧来说,从开始确定到完整呈现在舞台上,排练几乎占去了3/4,而影视作品则不同,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影视剧的创作过程。

“影视制作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实拍和后期制作。”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案头准备,包括影视剧作的创作和分镜头剧本的编写;二是选择外景和演员。实拍阶段也大体分为两部分,即开拍前的准备工作和实拍阶段。最后就是后期制作了。后期制作包括剪辑、混录和合成。据统计,在美国拍摄一部电影,需要动员246种不同的行业。在影视制作的流水线上有7个主要岗位: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工、录音和剪辑。

由此可见,话剧和影视作品有极大不同,话剧表演主要靠演员,而影视作品的最终呈现,靠的是导演和后期制作。

二者从开始筹划到最终呈现给观众,所花费的时间也不同,话剧可能排练三个月就可以登台表演了,而影视作品不算正式拍摄时间,仅后期制作就要花费半年甚至几年时间。这并不是说影视作品比话剧更精致、更细腻,只是二者的载体和呈现方式不同,不能单从创作时间上判断优劣。

四、结语

老舍的话剧作品范文第5篇

目前声音玩具的主要成员为主唱欧珈源,吉他手李哲、龚鹤龄,贝司手胡凯,鼓手王咏。1999年,欧珈源辞去了自己从事多年的美术老师的工作赴成都组建乐队。2003年,声音玩具了首张专辑《最美妙的旅行》,它成为一代文艺青年心目中的经典摇滚专辑,其中的《艾玲》、《秘密的爱》、《不朽》等歌曲成为70、80后一代摇滚乐迷的重要回忆。声音玩具是一个很难被归类的乐队,因为他们的作品中有太多的音乐元素:blues,post-rock,流行……成军16年,乐队成员与风格都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他们的标志性的诗人气质。“时空飞逝,年华老去,我们也许无力前行,但是你我都知道那是惟一的方向”对于声音玩具,现在,也许才刚刚开始。

对话声音玩具主唱 欧珈源

Q:新专辑为什么时隔12年才推出?

A: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中间好几年的时间我虽然也在做音乐,但是完全没有压力,成都跟北京不一样,在成都压力小,节奏慢,这种状态对于做事儿而言不是好事儿,因为没有推力。人还是有惰性。以后创作节奏会加快,我现在的年纪,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黄金时间还有十年,这十年是非常关键的,人生感悟、体验、能力都相对成熟了。我需要表达对这个时代的看法,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我会加快脚步走起来。

Q:乐队从成立至今,成员和风格都有变化,一些老歌迷觉得乐队有些陌生了,你怎么看?

A:作为一个艺术家,别人记得你原来演过这个电影,唱过这个歌,他觉得你就应该这样,他需要你成为他心目中你的样子,这可能会成为一个艺术家的包袱。到现在,我不会再介意以前的歌迷是不是会按照以前的标准去要求我,我是一个人,思想在成长,所以一定有变化。我没必要一定让你接受它, 如果你能倾听、欣赏我,我能为你歌唱,这是我们的缘分,也是我的幸运。到我这个年龄,这一点已经完全想通。

Q:声音玩具曾和谭维维合作,以后还会和流行乐人合作吗?

A:摇滚和流行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不是对立的。我的看法是,跟不同的音乐人合作,尤其是和有想法、有表现力的音乐人合作,可以拓宽你对于世界的看法,可以学习一些比较优秀的东西。以后如果这种合作还有的话,我是完全不会拒绝的。

换个角度看中国

“航拍了大半个中国,镜头美得不行!刚看几分钟感觉就是:这些地方一定都要去上一遍!!”日前,一部名为《鸟瞰中国》的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热播,引发了网友热议,在这个中国题材纪录片颇为热门的时候,《鸟瞰中国》依然能够脱颖而出,被惊呼为“良心纪录片”。

《鸟瞰中国》由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地理频道共同打造,从高空的视角纵览中国大江南北,用生动的故事记录社会人文,展现了一个壮丽多姿的美丽中国。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为纪录片创作和文化产品提供了灵感源泉。在此时代背景下,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地理频道有意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启“华彩中国”战略合作计划。基于此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地理频道将开设“华彩中国”电视专栏,在固定时段面向亚太近30个地区的逾1亿受众播出中国题材电视节目。 此外,双方还将在人才培训、宣传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促进中外行业间交流。

动画电影《小门神》29个月终于来啦

追光动画历时29个月精心打造的3D动画电影《小门神》日前举行了盛大的“路演启动会”。片方了《小门神》第一支剧情预告片,短短两分半钟已然展现电影的精良制作。此外,片方宣布于正式开启路演。之所以想到这样一个故事,导演王微表示源于在旅行中的两次心动。《小门神》在三年前开始酝酿,故事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剧本修改达三十个版本。制片人于洲介绍,追光动画160名同事经过两年半的精心打磨,今年7月初《小门神》最终制作完成。

话剧《大先生》为鲁迅庆生

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4周年纪念日。由北京日报副刊编辑、文学评论家、剧作家李静编剧,青年导演王执导,赵立新担任主演,文化乌镇投资出品的第一部大型话剧《大先生》,邀请到众多文化界、戏剧界、媒体界人士,共同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为鲁迅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大先生》的创作和此次活动,得到了鲁迅家人和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鲁迅研究会的大力支持。远在台湾的鲁迅长孙周令飞特意发来贺电。《大先生》剧本已获得“老舍文学奖”,演出也获得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扶持。11月在北京首演之后,将启动“追随大先生脚步”的全国巡演计划。谈及创作初衷,李静说,她在《大先生》的创作中,则力求剥除层层历史的厚茧,第一次将鲁迅作为有血有肉、复杂而本真的“人”的形象,搬上话剧舞台。

《农民工之歌》反映一代农民工生活现实

大型现代音乐舞蹈诗剧《农民工之歌》根据著名诗人刘迅甫历经20年风雨创作的长篇纪实诗报告《农民工之歌》改编而成,充分地展现了乡村与城市发展的差异现状,再现了农民工群体和城市文明的博弈与融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农民工之歌》,由国家一级编剧赵德平先生改编,河北大厂歌舞团演出,著名导演王荣起、舒畅联袂执导。它深刻反映了一代农民工的生活现实,于2015年10 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公益演出后,将陆续举办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成都等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老舍的话剧作品范文第6篇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生必须“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因此,文学常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指向之一。文学常识题的命题范围是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有时还涉及有关的文体常识。考查时常和名著阅读相结合。

文学常识内容繁多,面广量大。综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当前中考对这一考点的具体要求是:①熟记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出处;②了解有关的文体常识和文化常识,如“说”“记”等古代文体常识;③了解重要作家及文学流派的成就、风格;④了解重要作品中的典型文学形象。

备攻策略

针对中考对文学常识考点的要求,考生只有对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和相关文体常识、文化常识有较充分的了解,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基于此,笔者建议从三方面备攻:

1. 梳理归纳,系统识记。可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名篇按国籍、朝代、籍贯或文体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形成表格,以便系统复习。

2. 重点难点,巧妙突破。对于高频考点、难记考点,可以采取摘录法、歌诀记忆法、圈点勾画法、反复重温法等多种方法巧妙复习,务必个个击破。

3. 强化训练,查缺补漏。可将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演练一番,分析出相关的常考点,查找出自己的易错点,反省出备考的遗漏点,适时复习,以利周密备攻。

实战精讲

文学常识题的主要题型有选择型、填空型、连线型、对联型等。现择2010年中考试题加以解析:

选择型

例1(2010河南卷)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 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解析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分三步走,一是解读题干要求,看清题目要求是选出“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二是在平时熟记积累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各选项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最后筛选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或“正确的一项”填在答题区。亦可采用选项排除法解答,先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然后得出正确选项。本题第二个选项中“沉郁顿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作风格,因此这一选项表述错误。

参考答案B

填空型

例2(2010福建三明卷)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与虎结下不解之缘的英雄人物,请猜猜他是谁。

① 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猛拼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英雄: )

② 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昂头踊跃逞牙爪,麋鹿之属皆奔忙。清风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壮士: )

③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的了解情况,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在于平时应熟读教材以及课标推荐的名著、名篇,对作品中提到的典型人物有深刻的认识。

参考答案①李逵②武松③ 孙权

连线型

例3(2010宁夏卷)选出你最熟悉的一部作品,用直线将其相关的作家、国籍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连在一起。

《名人传》 笛福

美国 蓓姬

《鲁宾逊漂流记》 马克・吐温

法国 米开朗琪罗

《汤姆・索亚历险记》 罗曼・罗兰

英国 星期五

解析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是识记准确,不可张冠李戴。平时可将课标要求的名著,按照作品名称、作家、人物形象、内容梗概等项目,予以梳理,做成卡片,整体识记。

《名人传》 罗曼・罗兰

法国 米开朗琪罗

《鲁宾逊漂流记》 笛福

英国 星期五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 蓓姬

对联型

例4(2010辽宁沈阳卷)沈阳某中学与韩国某中学进行了一次“走进唐诗宋词”的文化交流活动。下面是学生搜集的三组诗句,请根据第二组或第三组诗句的内容补全对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上联:忆李杜吟唱壮志情怀,

下联:。

解析这类题型借对联的形式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清楚对联的基础知识,对联有四大基本特征: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平仄结合,音调和谐。从这些特点出发,再结合具体问题的情境,问题就不难解决。本题下联内容必须从题干要求的第二组或第三组中拟出,而且要与上联思想倾向、风格格调相一致,即欣赏赞美诗人诗句;字数必须跟上联相等,即九个字。结合平时课内学过的文学常识,我们知道“王孟”并称,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苏辛”并称,他们是豪放派词人代表,该题下联即可迅速拟出。至于对联的平仄,因为情况复杂,考试中一般不会过分苛求,只要宽对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①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 ②读苏辛歌咏赤胆忠心

通关演练

1. (2010重庆綦江卷)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故乡》――小说

B. 苏轼――《小石潭记》――北宋文学家

C. 余光中――《乡愁》――台湾诗人

D. 都德――《最后一课》――法国作家

2. (2010云南昭通卷)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藤野先生》都是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张飞就是其中之一。

C. 苏洵(父)、苏轼、苏辙“三父子”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都属于“唐宋家”。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

3. (2010广东梅州卷)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古语“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干戈”指战争,“玉帛”指和平。

C. “高山流水有知音”与“白雪阳春传雅曲”可组成一副对联。其中,“高山流水有知音”是上联。

D.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这句话词语搭配不当,应当把“增加”改为“提高”。

4. (2010云南玉溪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B.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怒杀阎婆惜”等情节说的是《水浒传》中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C. 喜剧《威尼斯商人》是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剧作,在剧中,假扮律师的鲍西娅一定要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原原本本地执行契约,用智慧战胜了夏洛克。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5. (2010福建龙岩卷)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D. 《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

6. (2010四川乐山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散文家之一。

B. 《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7. (2010浙江宁波卷)名著阅读。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 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

② 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是()()

A. 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 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

8. (2010山东临沂卷)“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清代爱国名将左宗棠书塾的一副对联。我们知道,读破万卷,首推名著经典;神交古人,当交心灵品格。中外名著所礼赞的圣哲先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许多都值得我们“神交”。请从下面推荐的4人中任选其一,先填写作品名称及作者,再用一句话概述你愿与之“神交”的理由。

贝多芬保尔・柯察金诸葛亮鲁智深

① 我选,出自作品:《 》,作者:

_______________② 理由:_______________。

9. (2009广西河池卷)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拟写下联。

他恩怨分明,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他行侠仗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施恩夺回快活林;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

上联: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

下联: 。

参考答案

1. B2. D3. C4. B5. A6. B7.①祥子②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