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第1篇

每年4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泼水节。节日期间,无论在竹楼、村寨里,还是在街道、公路上,也不论男女老少,过路行人,到处都是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端着脸盆,有的提着水桶,互相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是水淋淋的。按当地的习俗,这意味着用水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得到幸福。在过泼水节的日子里,人们还尽情地唱歌、跳舞,饮酒欢宴。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旅游节目

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楼上住人。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层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可以欣赏到热带雨林的景致之外,您还可以领略到奇木异草的风姿,如跳舞草、含羞草、望天树、桫椤树、箭毒木、铁力木、王莲、旅人蕉、神秘果(树)、四数木大板根……还可以观赏到“鱼赶摆”的场面,可以碰到开屏的孔雀,可与野象合张影……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历正月。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几枝缠着花布、彩纸的竹校。人们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产,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丢包做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缝抨,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先是无目的的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妨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竞赛,傣家儿女在"瞠瞠瞠"的茫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欢乐的气氛。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它一边喷出白烟,一边"嗖 嗖 嗖 "的尖啸着飞上蓝天,引得人们举目张望,不时发出喝采声,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适时性;分析

1.导言

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对于多媒体来说,主要利用计算机把文本和图像等进行有效融合的一项技术,从而根据人的联想方式,能够非线性的去管理以及组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利用,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清楚的知道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对多媒体技术有效利用,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创设情境,激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可以更好的对自身的情感进行激发,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进入到语文情境之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将图片以及动画等方式集成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比较生动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于多媒体技术来说,通过对情景进行创设,能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陶冶,在最大程度上提供出可能性以及最佳的一个视听效果。特别是针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可以对小学生的爱国精神等进行激发,并且也能够带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

3.图文并茂,激发美感

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使用,并且将图片以及视频文字等范式展现到小学教学中,亩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提高,使学生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获取相应的知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使用所起到的教学效果是十分良好的。

4.扩大信息容量,拓展视野

针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其时间是存在着局限性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有时很难实现拓展相关的教学内容,然而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对多媒体手段进行利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展现,从而能够将一些较为丰富的课外信息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做到相互补充,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这样也能够更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5.动静结合,体会蕴美

通常情况下,文章的作者主要是借助于生物的感受去对生物的本质以及真谛进行接受,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审美性。因此,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去领悟作者所需要的艺术境界,从而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文章的情景,不断的去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对于多媒体技术而言,主要是具有着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等方面的优势,这样多媒体不仅仅能够展示出更多的色彩美,同时也能够表达出更多的音乐美。

6.适当运用,攻破重难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学习能力有限,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结合语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主要是将教材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开展的。所以,小学语文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多媒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将静变动,将快变慢,让学生获得相对来说比较明确的感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把一些抽象转化为具体化,通过对学生感官方面的刺激,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对学习中出现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对《难忘的泼水节》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较多的汉语学生认为把水泼到别人身上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对傣族的泼水节习俗不是很了解。为了能够突破教学中的这一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多媒体进行利用,将傣族泼水节这一盛大场面进行播放,将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讲解给学生,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得到加深。又如:在对《蝙蝠与雷达》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蝙蝠与雷达怎样在飞行中能够对障碍物以及方向进行辨别,如果只用语言进行表达显得单一,学生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就能将这一现象进行充分的显现,同时也能对这一重难点进行攻破,加深学生对这一状况的理解。

针对于多媒体的存在而言,在教育事业之中,主要是服务于教育活动的,所以在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多媒体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直观而且形象地体现出来。这样,一些不好理解的语文知识便会转变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趣点,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逐渐的引导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教学难点将会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出现,增加,然而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充分的利用,能够使学生给予难点更多的关注,同时也更加形象化的对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展示。

7.结论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钦会.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的几点看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64

[2]钟先娣.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冷思考[J].学周刊,2012.30:197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第3篇

农历 五月初五(星期一)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

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准;幽默;激情;手势;语言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地理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变得有效果,讲效益和出效益,成了许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向课堂要效率已迫在眉睫。加上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上好课,就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远航。

一、语言精准、简洁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进行思维的工具。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渊博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学语言要精准无谈,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辞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准确揭示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给学生以清晰分明的正确认识。如果词不达意,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捣乱学生思维。如讲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就不能说回归线。如某地在北纬40°简写是40°N,而不能写成40°,把符号给忘记写了。

教学语言要 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嗦重复,要简而简明,使学生即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要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中国有一个临国是哈沙克斯坦,就不能说什么斯坦、再如:比例尺是三百万分之一,就不能说三后面带六个零,这样使学生不便于记忆。

二、语言幽默、风趣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地理课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学生上课很容易疲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一些颇有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箴言等,使讲课富有趣味性,使课堂充满幽默感和笑声,使单调的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欢声笑语中达到知识的彼岸。

如我在讲《中国人口》时就插入卓别林的幽默笑话,讲的是卓别林要去朋友家去玩,从早上等车一直等到下午都没等到车,原因是人太多无法挤上去,眼看就只有最后一班车,卓别林非常着急,车来了是空车,卓别林高兴的上了车,谁知在车快要开动的时候,来了一大群人,把卓别林从后门给挤下车。这个故事讲完全班哄堂大笑。

再如讲《中国民族》的时,跟学生讲马头琴的来历,傣族泼水节的起源。在讲中国天气时,我就叫学生上讲台来扮演播音员播放天气预报。这个学期我还用网络歌曲《小苹果》来教学生学习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效果不错哦。

事实证明,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耐人寻味的语言对学生具有感动和吸引力,可以收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活跃中枢神经,增强学生大脑的接受力和思辨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语调抑扬顿挫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高效体现。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比如学习陆地地形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足,雄伟高俊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有民族风情的青藏高原,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父神工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文字把学生仿佛走近一副副逼真的画面,激起他们队地球的热爱,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与兴趣。在讲亚洲区域时,我深情的朗诵《亚洲雄风》的歌词,把学生仿佛宽阔无比的亚洲。在讲黄河时,用低沉的音调朗诵了黄河的忧患,仿佛学生看见了灾难来临的悲惨的画面。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要压抑自己的感情,要让感情流泻,该笑则笑,该惊则惊。。。。。。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课堂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大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迹,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

四、肢体语言运用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高效体现。

肢体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摇头、手势和其他动作等。面部表情还可配合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眼神能表达反对、赞美、鼓励等意向;与教学配合适当的手势语能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牵制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身势语以潇洒利索、自然得体的身姿带给学生良好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重视有声语言,还要注意肢体语言,借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有时候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好效果。美国心理学家也试验证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

1、充分运用面部。比如我在讲自然环境时,面部惨白的说“地球已千疮百孔,资源将被耗尽,如果再不保护地球,人类将毁灭在自己的手中。”说完下课,同学们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2、运用手势。如在向学生提问时,可以不说“请举手”,而是自己做个举手的动作,这时学生就会领会的举起手来,当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或鼓掌表扬。在讲南极洲时,我学企鹅走路的样子,弄得学生满堂大笑。

3、运用眼神。在课堂中每当教师注视学生的次数增多时,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就会提高。当发现有学生违法课堂纪律时,我们不必要直接提名批评,而是用严厉而期待的目光提醒她,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肢体语言作为一门艺术应充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和运用,做到自然得体。像著名指挥家的指挥能让即使听不懂音乐的人,也能从肢体语言上辨明其意,这样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魅力。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让我们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地理教学语言,不断提高地理教学语言的有效率,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黏住每一颗求知者的心灵。

总之,艺术性教学语言寓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充满朝气与活力,学生喜欢听,勤于记,乐于思,实现教与学双方巧妙地有机结合。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加强语言艺术的修养,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