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悟人生的文章

感悟人生的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感悟人生的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悟人生的文章范文第1篇

《霞》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冰心。

2、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3、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4、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

2、学习象征手法运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

六、教学课型

讲读课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音乐欣赏法

八、教具

小黑板、图片、录音机、幻灯机

九、教学过程

(一)学习引导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复习散文的文体知识。

②了解作者的生平。

③查字典,读准音,为本文的生字生词正音、释义。

2.导入新课

古诗鉴赏

乐游园

李商隐

向晚不适意,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黄昏、晚霞是带着丝丝哀愁、感伤色彩的。那在其他作家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霞》,看看它们有没有不同!

3.检测练习

(1)、冰心,原名,著有小说、;诗歌《繁星》、;散文、;儿童文学等。《霞》选自,是冰心期的作品。

(2)给下列加点字音,并解释词语

云翳、璀璨、惆怅、衬托

4.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幻灯片出示]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翻译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主要作品有:

小说《小橘灯》

诗歌集《繁星》《春水》

儿童文学《再寄小读者》(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早期的作品,多以“爱”为主题,抒写母爱、童真、自然等内容;因此早期的作品有“爱的哲学”之称。

晚期的作品多是抨击时弊的杂文以及充满哲理韵味的散文。《霞》是她晚期哲理散文之一。

(二)研习课文

1.出示教学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散文,充满了哲理与智慧。作者能够仔细观察生活,从普通的事物身上发现深刻的蕴义,融会个人的体验,深化为更高的哲理,实在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学习。

2.朗读体会

(1)方法:自由朗读

(2)朗读的要求:

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感情的朗读。

②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3.思考讨论活动

(1)整体感知

文章题目是《霞》,那全文都是描写霞吗?不是的话,那文章究竟写了那些内容?

——明确:全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然的霞

二是作者的人生感悟

(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喜欢的句段或对本文的看法、体会。

(首先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对句子的看法,然后其他同学也谈谈他们的看法,最后老师作总结、引导)

例如:

①“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对此,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呢?

(同学们发表意见后,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同学们进行对比领悟。)

——由图画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光的折射、反射,有云翳的时候霞光就更加色彩缤纷了。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审美观的角度去理解这句子。这里运用了美丑对比原则的观点看待事物。美丑对比原则是法国作家雨果提出来的。他认为“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当。”当两者并存时,人们因为受到刺激而情绪激动,产生震撼。这时,美的东西就更美,丑的东西就更丑。但是,丑的存在并非是无意义的。丑的价值并不在丑的自身,而在于它衬托了美。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对待美与丑!

②、“生命不是只要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衬托的。”

——明确;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直白而富有哲理韵味。

对于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感悟吗?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四人小组间互相的述说、讨论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学生自由讨论)

③、“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明确:经历过痛苦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用我们日常的话说,就是“不见风雨,怎么见彩虹”。唯有经历过苦难、挫折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精彩的。

4、重点分析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那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明确:本文的“形散”体现在描写内容的时空跨越大。

空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重庆乐山写到故乡,又写到美国东岸慰冰湖,超越时空的记叙;时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中年写到童年,从晚年又写到青年。

“神聚”聚在作者的“人生感悟”上,诸多材料无一不受这一“感悟”或隐或现的统制,全部材料皆围绕此中心而写。

(2)作者通过霞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是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象征)

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只有快乐和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精彩、幸福、完整、充实的人生。

从全文看,文章以《霞》为题,要三大妙处:一.“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霞”蕴涵着人生的哲理;三.“霞”象征着人生的精神、幸福和快乐。

5、写法探究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具体而抽象。作者由霞的感悟揭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由具体而抽象不仅给人印象深刻,而且避免了说教,更易感染人。

(三)音乐鉴赏,深化理解

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体会本文的深刻含义,并畅谈自己的学习后感。

(四)迁移活动

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并尝试写成一段短话。(也可以自选题材)

1.灯光——4.白色——

2.绿色——5.彩虹——

3.红色——6。粉笔——

十、板书设计

冰心

云彩

自然的霞璀璨

云翳托

物人生的精神

霞言幸福和快乐

快乐志

人生感悟精彩

痛苦

感悟人生的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写作;读书

我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针对学生的写作教学,积累了一些浅薄的经验,且抛砖引玉,与大家分享吧。

一、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心中有积淀、胸中有素材、腹中有文脉,才能写出好文章。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学生的写作之所以空洞无物、语言干瘪,面目可憎,就是因为没有积累、缺乏有益的素材。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增加学生积累有效素材的一条捷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实说的都是读书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好读书的优良习惯,平日里重视积累好词妙句、摘抄优美文段,好的文章甚至要求背诵下来。每个学生腹中起码有几篇好文章,各种文体的作文都知道如何下笔去写,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表达文章主题,各种吸引眼球的新颖形式――从文章内容到文章结构,题记、小标题、后记等等,时常让学生尝尝鲜!

我们做语文老师的,不要嫌烦人,要常督导常嘱咐,常批常改找问题,常改常批促提高!为有雄心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写作不是大难题,师生协作可攻关!

二、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

多读多练是一个方面,读书要活,还要读不一样的“书”。要读社会、读人生、读世情、读生活。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头,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头。社会人生多体察,生活世情多感悟。只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周围的事情,都有令人心动的瞬间。所以,我还常常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思考、真心感悟生活,留意身边的任何事,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学会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一定能激发出学生对作文写作的浓厚兴趣,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感悟人生的文章范文第3篇

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2、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

3、教学难点: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

感悟人生的文章范文第4篇

每逢我接班级时,我首先考虑到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朋友,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好友式的关系。尽量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一些问题,理解他们,引导他们,启发他们。每当我踏入教室,都会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我也会从一张张稚气、充满信任的脸上,看到自己的责任,要让他们喜欢语文,在语文课上得到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更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

在课堂上,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语文教学中的感悟能力培养。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从而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感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剖析这种感悟,即作者对生活的深层次理解,以达到训练和培养感悟能力的目的。今年初一第二学期,所选课文内容多是感悟性很强的散文,对于刚刚进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按“读、思、品、悟”四个步骤进行。前三步是悟的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够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展作品中的种种意义,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养成阅读过程感悟力的训练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的感悟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我在教《猫》这篇课文时,我特别注重感悟能力的训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1.你养过猫吗?2.你长这么大受过委屈吗?3.你是如何对待委屈的?4.本文的作者通过三次养猫的经历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们讨论热烈,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他们感悟到: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妄下断言,否则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

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同学们掌握了作者的创作本意,接下来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实践。谈谈自己养猫或其他动物的感悟是什么。学生说道:通过养小动物,我认为人应该培养爱心。我曾养过金鱼,由于太爱它们,一会喂食,一会加水,冬天怕冷,给水加温,结果没养多长时间就死了。这就是爱的悲剧吧。文章中的第三只猫死了,它的死除了作者的错外,它自己有错吗?我们应从第三只猫的悲剧中吸取哪些教训呢?学生回答:应该自我完善,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要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否则就无法面对将来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我认为已经超过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形成了学生这种能力的训练,何愁他们的感悟能力提高呢,何愁课堂气氛不热烈呢?何愁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行为,内化学生的性格,师生的情感要经常交流,真正促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记得有一次公开课,我教授《狼》,最初有听课老师在场,同学们有些紧张,但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他们又都恢复了往日的活跃,他们个个踊跃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气氛及感悟能力令在场老师都受到感染,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融合热烈之后,听课老师的赞许,学生在日记中表达出的喜爱与支持,都让我信心倍增。

感悟人生的文章范文第5篇

一、留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因为教育是在培养生命的事业,没有丰富的情感去完成这项事业是不可能的。因此笔者老是在思索琢磨着:一个没有饱满激情的教师,怎么能调动起学生的内在情感,让他们充满热情去学习呢?这就值得我们认真去斟酌学生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到底是痛苦还是快乐,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这些天真活泼的学生的生命呢?看来留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意义重大的。所以,富有饱满情感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把所有的学生吸引到这个小小天地上来,无论是哪节课堂,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们必须调整好心态,充满火热的激情,树立百胜的信心,把我们对课文内容、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感情用语言、眼神、心灵传递给天真的学生,展现给他们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他们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丰厚的情感,学生才会萌生“我要学”、“我想学”的热切心愿,才会迅速进入课文佳境。教师要设法创造积极的教学氛围,热情帮助他们上好课、学好知识、掌握技能,使得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师生互动,激活课堂,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立即就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整个教学过程则会“变苦为乐”。

二、让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对话课堂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辟出来的,所以让给学生一个完美的对话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最佳形式。

我们一定要让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施“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教学模式,大大地助推师生教学相长,有益于学生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如何说、如何做?”这就结合到“与文本对话”。我们大力鼓励学生去那样想象,和文中人物对话,亲身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累见不鲜,我们教师务必善待学生、欣赏学生,做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友谊的手,尊重他们,他们,绝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实现与学生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对话,统一观点,取得共识。

实现“生生对话”就得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善于大胆提问,敢于批评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其能、自由对话、合作交流。通过课堂对话,使学生加深了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同时也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了相互合作意识,树立了创新精神。

三、还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感悟人生的文章范文第6篇

一、组织学生军训

学校对高一新生入学前进行军训,这是语文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写作的一个时机。炎炎烈日下,平日里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的学生接受紧张、严厉、正规化的军事训练,尽管汗水湿透衣背,又苦又累,但学生却很坚强。学生在军训日记中写自己离家后对父母的思念,写军训生活的艰苦,写军训的收获,感慨军训不仅加强自身的组织纪律性,提高了思想认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感慨几天的成长胜过几年,有的甚至因此爱上绿军装,萌生了今后报考军校保卫祖国的决心。

二、开展诗歌朗诵、演讲、辩论等比赛

每学期,教师精心指导、组织安排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演讲、辩论等比赛,赛后,布置学生抒写内心感受。我们班曾经进行以“我为何而生”为话题的演讲比赛,学生激情昂扬。选手们赛前准备充分,虽然许多都是首次参赛,但都镇定沉着,赢得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学生在随笔中或点评参赛选手的演讲内容、演讲风格,或畅谈自己对人生的认识、感悟,参赛选手也抒写自己演讲时的真切感受,或紧张惊慌,或沉着冷静等。有学生在《我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一文中写道:“我迈着轻松自信的步伐走上讲台,我觉得头脑中一片空白,但嘴里却讲的很流畅……,我不知如何走下台,只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耳边回响,我为自己喝彩,我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为何而生’的内涵,不就是为了超越自我,打造自我,勇往直前吗?”

三、组织家长与学生互通书信

教师召开家长会,要求每位家长给子女写一封信,信中写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要求,教育和勉励。信交给教师。作文课上,教师当堂给每位学生一封家长来信,要求学生当堂拆阅,并根据信的内容立即回信,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氛围。家长信中有对孩子的殷切期望,还有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舐犊情深,还有家长的自责和对孩子的歉意。学生一边读信,一边流下激动的泪水。含着热泪,挥笔疾书,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写心志,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与关爱。也有学生在回信中勇于自我解剖,或直言批评父母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一封封看似平常的信,消除了家长与子女间的误会、代沟,沟通并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家长与子女相互理解,打动了父母的心,也强化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

四、组织学生观看影视或编演课本剧

每学期,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影片或其中的精彩片段,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作文。如《红楼梦》、《阿Q正传》、《家》、《雷雨》等。让学生观看后立即写观后感,或分析剧情,或评析剧中人物形象。剧中人物的一言一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理有据,真切感人。另外,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学作品,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编演课本剧,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鸿门宴》等。学生对此兴趣很浓,抢着扮演剧中角色,当一回“演员”,过一把戏瘾。这种活动可分几组进行,并进行评比。演出完毕后,“演员”与“观众”同时创作,或评价“演员”的表演技巧的优劣,或抒写当“演员”的感受,由于“现演现写”,写出来的文章真实可信。

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采访、旅游等活动

学生写作的材料不可能限于校园生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社会生活题材,都市生活题材,乡村生活题材,自然风光题材等。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大千世界,让时代的活水流进学生的心田。每逢节假日,笔者要求学生外出旅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领略祖国山河美好风光,了解各地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迎面而来,学生触景生情,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自然能写出充满激情的文章来。笔者还组织学生分组采访先进人物,他们职业不同,有政府官员、医生、企业家、教师,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通过采访,了解身边先进人物在各自不同岗位的英雄业绩,获得人生启迪,在作文之中抒写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感悟人生的文章范文第7篇

五岁时,我来到外公家的葡萄园,头顶悬挂的美味让我垂涎三尺。然而外公却拿对门的瘸子吓唬我,说那人就是因为小时候爬葡萄树才摔瘸的。终于有一天,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我第一次尝到美味,并且之后从未失手。

那时,我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前的所有可能,成功之后,失败便不复存在。葡萄并不难摘,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内心权衡的纠结和外人的影响。

七岁时,我与外公一起在葡萄园看葡萄。晚上,我的内心总是被那葡萄困扰,一只不知名的鸟儿的鸣声,路边行人的脚步声,一场毫无先兆的暴风雨让我从无数个梦中惊醒。当面对空荡荡的枝头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放松和宽慰。

那时,我懂得了,金钱是一种诱惑,只要你我门前的树上挂着果实,这就会成为一个心理负担,质朴、平静的生活才会给人安全感。

九岁时,我尝了那种青而小的葡萄,那是一种酸涩的滋味,外公说:“等它变红了,就跟蜜一样甜。”我仰望着头顶的葡萄,它一天一天慢慢变红。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等待品尝那无尽的甜蜜。可是有一天,希望破灭了,外公大清早就将葡萄摘完了挑到镇上去卖,换回了票子。我嚎啕大哭,可也无济于事。

那时,我明白了未熟的果实是青涩的,煮熟的鸭子也是会飞走的。我们必须把握好恰当的时机,否则人生一头是青涩,而另一头则是空虚。

一棵树,三堂课,四年的感悟。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不同的时代品味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发现,而这些发现会给我们人生的感悟。

满分解密

这篇考场作文抓住了一棵树、三堂课、四年的感悟来写了自己慢慢理解人生的过程。思路清晰,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三件和葡萄有关的事,从而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感悟人生的文章范文第8篇

二十几岁的赫尔曼·黑塞年纪轻轻,就已在文章里写出诸如“痛苦与幸福常常在一个浪头里向我打来”这样的名句;而二十几岁的我们,也同样在精神的巅峰体验里,随时能敏锐地感受到悲伤与欢喜。人生就是这样,不一定常常会独上高楼,不一定有机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一定能“仰天大笑”,但唯独一定的是,成长总在对我们穷追不舍。

两个年纪,两种视角,同看人生,却有了不同的体悟。前篇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文章里,感悟多体现为对身边即人即景的触怀,从而表现出人生的智慧和沉淀。比如,当她心中想到《圣经》中的一节“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时便觉得,“我第一次那样深切地体会到造物的深心,我就忽然热爱起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来了”,并且是“那样渴切地想对每一个人说声早安”。再比如当她坐在树下,看到斑驳的树影和叶片,便不禁感慨:“这样温柔的阳光,对于庸碌的人而言,一生之中又能几遇呢?”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间沉淀,丰富的不仅仅是额上的岁月,更是人生的体验。甚至,它丰富到,一缕如水的柔风,一颗饱满的硕果,一位田间弓背的老农,都能引发作者心中源源的感悟。

相比之下,小作者秦文琰避开了前者散文式的笔法,而以议论入手,插入例证和生活细节,转而从人生的格调论上铺开了自己的文章,读起来不乏别致情味。并且,小作者的叙述活泼出彩,开篇的开门见山也新颖而引人阅读,从中可见其深厚的阅读和写作功底。尤其是,在论及人生的格调时,接连引用陶渊明、刘禹锡、李清照、鲁迅及马克·吐温的名家案例,例证丰富,这正是小作者人生观的积极体现。也正是有了这些不输年月的人生体会,才有了开篇在春天里“踮起脚尖,努力地凑上枝头吮吸花香”;在夏天的树荫底下,“愉快地看着书,听着蝉鸣”;在秋天枫叶飘落的时候,又“轻快地走在红色的小路上,感受着秋天凉爽的风”;而当冬天落雪时,则在这个雪白的世界里感受到白茫茫的纯洁。这一切,与其说是四季的格调,不如说是作者心中那正在成长并形成的人生格调。

论格调,品闲碌,青葱岁月便在似水流年里越走越远,缩小为记忆的黑点。而在这过程中,人生却经历了一个扩展。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经验和时间里,为自己从这个枯燥规律的空间里,剥离出了一个个或模糊或清晰的丰满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