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风歌刘邦

大风歌刘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风歌刘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风歌刘邦范文第1篇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气魄豪壮、雄迈飞扬。6月8日,指挥家彭家鹏执棒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了《行大义除暴安良》《关关雎鸠》《鸿门宴》《大风歌》等史诗歌剧《刘邦大帝》的精彩选段。这也是这部歌剧首次与北京观众见面。

中西结合成就“刘邦”

“我终于听到了我心中的刘邦!”演出结束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王宁一改往日沉稳的形象,话语中流露出他内心的激动。毕竟王宁的这部歌剧处女作倾注了他太多心血。此前几年,他曾经组织或参与策划了几部歌剧的本子。2000年他在读博士时,已经在吴祖强先生指导下开始了音乐创作。后来因各种原因几部本子都未走上舞台。

《刘邦大帝》的音乐以汉魏五声音调为基础,融入诸多现代音乐元素、民族音乐元素、原生态元素,比如中国民歌、京剧、豫剧、南音、评弹等。“秦汉音乐无音响留存,因此也无范本可鉴,这无疑使这部剧的作曲具有一定难度,但也为我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我们民族自己的歌剧干嘛不多采用一些民族的音乐元素,把它们与西洋音乐形式融到一起?在准备中,我一方面大量阅读和浏览了秦汉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学和美术作品。同时,在日本传统音乐如‘能乐’和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南音中寻求古腔古调,于汉高祖刘邦的家乡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当地地方戏曲中采集精华,并加以再创造,融进《刘邦大帝》的音乐中。其中,只有两个唱段,有来自民间的原汁原味。一段是虞姬在与楚霸王诀别时的一段唱,选用了一曲很有代表性的南音作为素材发展,古韵徐缓凄美。《刘邦大帝》中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音乐形象。我的创作观念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个性为中心,以外学西方技术、内习传统文化为两个基本点。把西方最现代的技术、古典的技术都融进来,为我的音乐服务。”王宁为此剧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作为一部描写秦汉时期历史剧,王宁在创作前先行为自己补充“营养”,对那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哲学、美学、艺术等如饥似渴般地“饱食终日”了一段时间。

期待“大帝”真容全貌

《大风歌》的前两句诗充分表现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气概,后一句则表达了刘邦要巩固他的统治,急须招揽人才的心情。据史书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

演出当晚,王宁的心情也多少与刘邦当年有些相似:“中国文艺舞台上,以‘楚汉相争’为题材的作品可谓不在少数,但绝大部分都是以歌颂楚霸王项羽一段可歌可泣的‘儿女情长’为主题,作为创建大汉基业的一代君王汉高祖刘邦却很少全面描摹。《刘邦大帝》就是要还原一个既有雄才大略又有侠骨柔情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刘邦的真实形象,我的创作也是本着这个原则的。去年,这部歌剧在南京的首演是成功的,但跟我想象中的刘邦还有一定差距。而今天完全不同了!我要感谢指挥彭家鹏,是他的引导和激情引燃了乐团和合唱团的活力,乐团近期演奏水准的提高是很明显的,他们今天近乎完美地再现了我的创作意图,是我听到的最好的‘刘邦’的声音,让我‘看’到了一代翩翩帝王。除了我的作品之外,乐团在上半场《热巴舞曲》《御风万里》以及与邓建栋合作的《长城随想曲》也很出色。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一个指挥对乐团训练和潜力开掘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风歌刘邦范文第2篇

针对世俗的现象予以嘲弄讽刺,也属于“仿讽”的范畴

例如: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大风起兮沙飞扬,土填耳目兮心内慌,安得家屋兮躲一场quo;

就是以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为蓝本的仿讽作品。

大风歌刘邦范文第3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处: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处: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出处:李白《独坐敬亭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处: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出处: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大风起兮云飞扬。——出处:刘邦《大风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出处:杜牧《山行》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处:王安石《登飞来峰》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出处: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处:李贺《雁门太守行》

大风歌刘邦范文第4篇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你们去追吧。到了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县。高祖还乡,在酒桌上即兴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只这三句,就已经足够好了。这首诗流传到了现在。

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以美酒宴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而发,持槊歌此《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歌开头便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抒发其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自始至终回荡着一股英雄之气。

李世民:“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的这首《过旧宅》全诗基调昂扬奋发,风格雄浑豪迈。特别是末尾“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两句充分体现了太宗“王者以天下为家”的广阔胸怀,气魄宏大,刚健有力,历来被认为与汉高祖刘邦“大风歌”气势相当。

赵匡胤:“赶却流星赶却月”

当初,赵匡胤和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在一起畅谈人生志向。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豪情万丈,说以后一定要当一名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将军。石守信问赵匡胤:“大哥,你的志向是什么?”,赵匡胤拍案而起,吟出一首诗来:“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这首诗颇耐人寻味。赵匡胤岂不是在把自己比作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

朱元璋:“夜间不敢长伸足”

大风歌刘邦范文第5篇

徜徉于诗海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南阳希望小学六年级 杨卓

太阳渐渐落于西山,我又翻开了意志深远的古诗书,又一次,我融入了诗山之中,在诗山之间回荡……

我漫步于诗曲之间,我的心又一次变得舒悦,好像漫步于仙境之中,我寻觅着,我找寻着,我看见刘邦气质飞扬,吟诵着《大风歌》;往前一步,我又看见杜甫坐落江边,迎来《春夜喜雨》,报晓春的到来;又跨一步来到西湖景前,偶遇雨后天晴,苏轼不禁叹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泛出微微的淡波,光影离合,起落不平,,看似显出一种静美,又似一种动美,波纹起落跃伏,楚楚动人,极美之景;转眼踏至庐山瀑布,飞流直下,李白叹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景不看,千世难觅,只见瀑流直泻而下,与大地撞开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世人不仅为之感叹。我问:“诗中谁最美?”李白曰:“我诗最美”。好高傲之气,我转眼又到桃花潭水前,“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汪伦送李白,情深意重,潭水之深也不及。

漫步于诗中,觅宝无穷尽。李白之大气;苏轼之唯美;杜甫之有感及发;刘邦之气质飞扬。让我不枉此行,诗山之美,美得楚楚动人,美得形形,美得让人心动……

看一本好书,如同漫步于自然,总能有所发现……

我不曾多少次寻觅于诗山,但每一次,都能看见不同的人、诗、景、物,每一次好像都能走遍大江南北,结识诗山中的人,,这一次,我又寻觅到一些……

大风歌刘邦范文第6篇

一、 精心创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导课”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心情激荡,具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上来,就好像奔腾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挡路的巨石,会激起反激的浪花。此时,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巧妙的导入语,先声夺人,让学生激荡的心情平静下来。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置各种导语,如诗词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等,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氛围中。

例如在讲授《鸿门宴》一文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项羽和刘邦的诗歌: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接着,我作了这样的导入提示:项羽的《垓下歌》暗示着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刘邦的《大风歌》暗示着荣归故里时的志得意满以及对国防的忧心。楚汉争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看似简单的诗词导入,却创造了一种朦胧未知的意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老师设置的情境中。因此,教师能抓好上课的开头,即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 精心创设画面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画面,目的就是用这种艺术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有意识地、设身处地地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信息和意蕴。课堂情境创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引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如果学生能够在画面营造的氛围当中,将感情倾注于审美对象,那么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美和艺术美,都能完美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朗读、体悟、背诵。

再如教学的《沁园春·长沙》时,我给学生展示一幅骏马奋蹄图,配上豪迈奔放的音乐,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寥廓万里、生机勃发的意境,又能体会到一代伟人面对苍茫大地所抒发的壮志豪情,更能产生对青年的一系列联想和想象。……适宜的画面情境设置,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由此及彼、从而触类旁通,自然地进入到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思之中去,他们的审美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里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提问,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胡同文化对北京市民的影响,并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胡同文化,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北京市民形成这种文化心态的原因;(2)用现代的眼光审视胡同文化,你认为哪些应该发扬继承,哪些应该摒弃;(3)面对胡同文化的衰败,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你从字里行间品读出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课文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思考更深入,对胡同文化有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其次,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激活学生思维。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设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脑子主动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接下来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红袖添香伴读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有一串故事。

四、 精心创设想象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敏感性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可创设想象情境,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具体的做法有:(l)补叙空白:在学习有“空白”美的课文(如《项链》《边城》《枪口》等)时,或是在给学生讲一段无结局的故事时,鼓励他们去想象,推测故事的结局。(2)艺术感受:组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然后鼓励学生推测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境。或让学生听未曾听过的音乐,推测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景,尝试将美妙的音乐想象成动人的图画,并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或作品的主题。(3)利用传媒:首先让学生只看报纸标题,不看内容,根据标题猜想(写)下文,然后核对报纸,检验自己猜测的准确度。

大风歌刘邦范文第7篇

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唐宋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苏辙、苏轼、苏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经过几代以后,皇帝的儿子越来越有学问。北宋的亡国之君是宋徽宗,他很有才艺,是一个极其高明的画家,还是个音乐家,唯独不是政治家。让一个画家、音乐家去治国,所以就亡国了。

大风歌刘邦范文第8篇

古汉太位于汉中市东大街中段,占地约有50亩。刚到门口,便看见两只一人多高的石狮子,蹲在大门两旁,大门横匾上写着“古汉台”三个隶书大字。

走进大门,我沿着石级向上,顶上是一个5米多高,200平方米左右的大平台。抬头就是望江楼,楼顶上是绿色的琉璃瓦,有几根粗壮的红色柱子支撑着,柱子上描绘着金花彩画,中间有绿色的栏杆,里面是的书法展。是清朝末期城固人,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的字雄浑有力,自成一派。望江楼前面是一个木头雕刻,旁边的大石头上刻着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写的“大风歌”。

望江楼周围绿意盎然,有皂角树、桂花树、铁树、旱莲、冬青、白玉兰等古树名木,皂角树有两座亭子那么高,要两个大人才能合抱的树。白玉兰的花朵像是铺上了一层雪白的棉花,向四周散发清香,吸引来许多蜜蜂。他们在花丛中快乐的翩翩起舞。

望江楼东西两旁是东华厅和西花厅。东华厅里面是陈浅伦烈士的雕像。据说:他是当年汉中革命先驱陈钱伦从事革命活动并创建中国工农第29军的地方。西花厅里陈列着佛教、道教传说中的人物雕像,并详细地介绍了佛教、道教的起源。走出西花厅,我们又沿着台阶向下走去。下面有一座小桥,桥的两边是镜吾池和洗心亭。水池不大,但清澈见底,水里还有许多小鱼儿在快活的游来游去。再往里面走,就到了汉中汉代史迹陈列馆,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天有银河,地有汉水,天汉这一至美之称即赋予了韩中,汉中何其有幸!里面还陈列着许多模型和石人、石马。有中国书法史上有名的石门三颂:西峡颂、副阁颂、石门颂。有传颂至今的汉代三杰:萧何、韩信、张良的雕像。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地回去的时间到了。走出古汉台时,我想:汉中真是个好地方,出了那么多的伟大人物。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