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火烧云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把火烧云的形状讲完后,我问:
“火烧云只有这三种形状吗?”
“不”,学生大声回答道。
“火烧云还有哪些形状?”我问学生。
学生稀稀拉拉地举手,绝大多数的孩子沉默着。
我不赞同一个问题出来,小手如林,太容易给出答案,这份“活跃”会遮蔽思想的深刻;也不赞同只有寥寥几个举手回答,课堂是所有孩子的,他们应该自由、快乐地探索,而不是由优等生独霸着话语权。
有学生举起了小手,全说的动物类。
我问道:“还有不同的吗?”
学生沉默着。
于是,我用课件出示了几组火烧云的样子。
几只小手最先自信地举起,接着又是几只,再几只。
“火烧云像龙,像一棵树,像一座座房子……”孩子脸上露出顿悟后的惊喜,激动地高高举手,带动得更多的孩子也兴奋起来……
我说:“能把看到的写成一段话吗?”
学生动手写话。
“写好的请举手。”
但是此刻,我的很多学生却依然沉默着。
我拿起几个同学的本子一看,这几个同学都写好了。可是,为什么不举手?
找了一位同学说不举手的原因。他说怕羞,怕同学笑他。
我帮他念完了作文,同学们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他脸上没有了紧张,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从那以后,他总是第一个举起小手。
用鼓励的语言,培养了胆小孩子的自信。接着,一个个都抢着想念自己的“大作”,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
对于上课不专心的孩子,我提问题时总走到他旁边,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回答了问题,给予加分,并奖励一个小东西。即使回答错误,不批评,并集体商讨正确的答案,共同进步。对于发言踊跃的孩子,如果回答错误,希望他想好了再说,对他有思考、有见地的发言大力肯定。对于课堂反映确实比较迟钝,接受能力有所欠缺的孩子,多一点儿关心、耐心,讲过的重点内容再请他说一说,不苛刻于回答得完整、精确……
教学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适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选用教学效果最优的现代化教学技术
所谓最优,是指在某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几种教学媒体都可用的情况下,选用教学效果最好的媒体。如《火烧云》一课,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我利用CAI设计了9种颜色的投影,将书上所描写的颜色都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于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喜爱火烧云绚丽多彩的景色。而形状方面,我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了马、狗、狮子等形状的火烧云,并配以声音。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了解了火烧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这样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将CAI技术引用课堂教学以后,电化教学的效果大为改观。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古诗教学中,一般都强调通过学习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现在运用计算机教学,我们将诗上的画面制作成一些动画片,通过生动的画面来取代教师枯燥的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概念。如教《小池》这首诗,我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小池那美丽的景色。然后打开计算机请学生欣赏一个小动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从池塘那小小的泉眼中缓缓涌出细细的泉水,绿树那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荫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叶刚刚冒出小小的尖角。这时飞来了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上面。为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行情感朗读打下了基础。
二、 现代教育技术也要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要为现代教学服务,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发展的功能。所谓发展,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其智力同时得到开发。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指导。不能是教师拉着学生走一条固定的路,为了学生的智能发展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认真思考,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充分考虑学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维路线去发展、鼓励创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的教学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如教《那片绿色的爬山虎》时,将文中“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晖下的爬山虎”设计成小动画,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递进思考、换位思考、总结思考,来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白了“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不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我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相关学习资料。如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我提出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近几年在社会上人们比较敏感的“非典”“禽流感”资料(图片、文字都可),然后我对他们的资料进行整合,重组,以“追溯求源”为题,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资料,学生从比较中认识到了环境破坏的危害,然后我又让他们调查一下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增强了,是网络知识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我们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自己制作,或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教学效果更明显、更有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是优化课堂结构的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教学内部,使课堂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提倡推举课堂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使教学“低投入,高效益”,因此要对现代信息资源作认真分析,努力发挥媒体的特长,与其他教学手段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交融成一个新的整体,为构建的课堂结构服务。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学习内容与现实的逼真度越高,刺激度越强,迁移效果越好。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DVD、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打破了沉闷教学空间和单一的学习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把课本的知识还原成了丰富、生动、形象、逼真的立体世界,从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火烧云》一课时,有部分学生对火烧云无概念,这可是理解内容的一个大困难,于是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从网上下载的一张张火烧云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现在眼前,在同学们喝彩和赞叹声中,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同时也理解了火烧云颜色、形状多的特点。至与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快的特点,放一段相关的动画课件,惟妙惟肖的意境之下,课文内容与画面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了内容,同时也感受到本文语言的魅力三、现代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
1998年2月14日总书记在北京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对知识的发明、学习、理解、消化和掌握,还是对知识的传播、运用、分配和再生产,都必须依靠人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直接的、有效的契机,信息集约化、综合化、高智能化的特点,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面向21世纪的语文教学,不能不顾及这一宏观背景,因此,21世纪的语文教学,将是一个在信息网络系统中以“开展语言创新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创新工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就学习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学习场景中,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反馈,提高学习能力。
多媒体电脑实现了学生随机交互式访问的学习路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种认知途径,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但是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满足于人机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是很不够的,因为在这样的人机交互中,学生阅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并未全部完成,阅读理解还是表层次的。因此,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集约化、高智能化的特性,开展语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了摆在新世纪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在这里,“语言创新活动”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把大量的信息再现给学生或让学生简单地读取,而是使学生以探索式、创造式的姿态介入语言活动中。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如安徽师大附中肖家芸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指导学生制作课文录音磁带(含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诵),建立“安徽师大附中学生课文录音制品”档案;发动学生为课文制作辅的插图或表格,激发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为多媒体教学制作简单的课件。这一系列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从根本上打破了学生被动的、因创造性思维受压抑而导致的沉闷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这些成功的范例,对我们开展语言创新活动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何作用呢?工作实践中的尝试,令我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与想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阅读教学空间
在课改中有个崭新的理念,即“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具体提到“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观潮》一课,课文描述的是海宁盐官镇所见的“一线潮”,作者描述的是潮来之时像“一条白线”,像“一道白色的城墙”,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其实,钱塘江大潮远不止书中描绘的一种情景,还有交叉潮和回头潮。我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信息媒介丰富的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丰厚的底蕴,教学时才能厚积薄发。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把文字符号和课文语句进行再加工,文字与画面结合,或与声音结合,或文字、声音、画面三者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这样能增强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也容易使学生保持较高、较久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默读的习惯,能通过文字了解文章表面的和直接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2、培养理解内容、突破难点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
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多媒体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课件出示句子,说说这样遣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3、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如《火烧云》一课,由于学生一般没有仔细观察过见过火烧云,课上就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然后又可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1、借助网络资源,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课本中的精读资料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比较优秀的阅读信息。如果让他们从网上去寻找一些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不仅节省了购买的时间和费用而且交给学生一种到课外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到课外去搜寻信息,对课文的文本进行补充或批判,师生共同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比如,学了《长城》一课,学生还想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图片,教师就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既帮助学生解决了难题,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了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人机互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了认识过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了学习动机,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聋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042-02
1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发聋生学习兴趣
聋生主要通过视觉获取外界信息、认识周围事物。聋校语文课通常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由于长时间依靠视觉,聋生极易对文字产生视觉疲劳感,甚至失去耐心和学习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是激发聋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多媒体所特有的图文结合、动静相生、信息量大等优势,有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聋生的学习欲望,极大地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观沧海》时,笔者就制作了一个图文并茂、实用性强、色彩鲜明、重点突出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导入图片和问题,使学生增加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多幅优美的海景画面如大海的汹涌澎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曹操观沧海时的心境和雄心壮志。课件中对诗句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欣赏,知识全面、讲练结合、图文对照、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诗意。
又如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聋生欣赏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这些神奇美妙的图片,边试着说一说或者用白板笔在电子白板上写一写火烧云的特点和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聋生,聋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可以引导聋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和微课等资源对聋生进行重点词句的教学指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合理运用多媒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能够突破聋校语文教学重难点,促进新知识的内化。
如在聋校高年级教学说明文常见的三种说明顺序时,为了使聋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说明顺序,笔者录制了《说明要言之有序――说明文常见的三种说明顺序》这节微课。本节微课根据聋生认知特点,以《景泰蓝的制作》《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为例,图文结合,重点讲解说明文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这三种说明顺序对聋生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通过适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和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内容,深入浅出地为聋生讲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每位聋生听力补偿情况不同,因此把要讲解的内容以声音、文字和图像结合的形式动态地呈现出来,而且讲到哪里,鼠标就跟随显示到哪里,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有利于各种程度的聋生学习和理解所讲解的知识。在播放微课过程中适时点击暂停,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可以学知识、学方法、做练习,效果很好,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能力
聋生听力障碍引起的语言障碍,影响了聋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储存和运用,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使这种情况明显得到改观。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聋校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能根据需要充分再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有助于拓展聋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如《故宫博物院》这一课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部分聋生没有去过故宫,即使去过也体会不深,头脑中很难形成具体形象,因此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把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短片纳入教学过程,清晰而准确地向学生传递出一组组知识信息,增强了直观、形象感,创设出教师做导游引领学生参观故宫的情境。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搜索出有关故宫各个建筑物的外观和内景的图片以及文字信息,传到教室前面的触控一体机上,使聋生既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又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很多聋生并没有见过蝙蝠。因此,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聋生看到蝙蝠的身体结构,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然后出示雷达的图片,介绍这个探测装置,利用课件演示雷达工作的原理,引导聋生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原理是很相似的。教师还可以利用触控一体机出示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其他动物与人类的发明创造,开阔聋生的视野,从而使聋生对仿生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4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聋生能积极主动地把兴趣和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通过适当使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圈画、标注、写字、交流,实现教师与聋生、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互动,让聋生真正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而高效。
如在教学《爱莲说》时,可以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交给聋生搜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利用平板电脑连接网络自主搜集关于《爱莲说》的学习资料,并且从莲的图片、历史、作用、咏莲诗句等方面展示搜集的资料。之后引导聋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比如围绕“你喜爱莲花吗?为什么”“你喜欢什么花?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爱莲说》进行总结,并且对学习的课题进行延伸,布置作业在课后仿写《爱莲说》,借以提高聋生欠缺的表达能力。
又如在教学《鸟岛》时,虽然很少有学生去参观过鸟岛,但是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鸟岛迷人的风光和热闹的景象,体会文中谴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在这里主要选用动画形式制作的课件,如出示“一群鸟儿飞来了,又一群鸟儿飞来了,就这样,一群一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从远方飞来”的画面,引导聋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陆续”这个词。让学生在电子课文上找出鸟多的语句,用白板笔在下面画上横线做标注。通过动手实践,促进学生思考,让他们初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鸟岛上鸟多的特点的。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通过绘画的形式装扮心中的鸟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绘画,然后通过实物展台展示给大家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能够检验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聋生学习语文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聋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提升聋校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切实使聋校语文教学整体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袁小红.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这种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手段,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小学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但其一直停留在“空洞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收不到较好的效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本至多提供一幅彩色画面,尽管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文章的主旨,但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现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视听感觉极好,学生眼界大开,激发了学习兴趣,产生了良好的视听效果。
2.利用网络资源,成立便于检索的个人资料库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特别是Internet的迅猛发展,为小学阅读教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因此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阅读教学的又一创新与发展。《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讨论的能力。”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各类学科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不够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重重困难。当学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时,老师大多时候是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或所谓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殊不知,此举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多地组织、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有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而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便是既能还学生主体地位,又能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等,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学生由于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其情感有时难以与作品的美感进行沟通。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如《火烧云》一课,身处大城市的学生一般没有仔细观察过火烧云,课上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然后出示大量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阅读课不能及的。
4.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阅读,发展个性
在当今这个网络唱主角的时代,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从教学观来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绝不能仅仅靠一本教科书。我们应以课内阅读材料为基础,向课外延伸,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阅读空间,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充分的阅读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要教师与家长善于引导,并且放手让孩子自己研究,孩子一定能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超越他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能转变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的直接刺激,促使学生认识激情,提高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素养。但是小学生毕竟认识水平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在成长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作用于教学,还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指导学生在网络中进行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5.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语文教学中有大量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可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利用常规电教手段,只能按线性方式组织各种媒体信息,学科教师难以控制,且交互性差。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教师容易控制,且交互性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设置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运用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在无意识下完成,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来创设情景,例如:在教学《甜甜的梦》时,课件将“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融入到小朋友甜甜的梦中和齐天大圣孙悟空比本领的画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看着熟悉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变来变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使孩子们直观的认识了“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通过手势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表示逐步形成正确的表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了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枯燥无味的数学练习题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厌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而且可以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如在教学《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时,我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开火车、摘蘑菇、射击、帮小动物找家、火炬传递等数学游戏题目,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标志。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很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下课后,不少学生兴奋地说:“我也当了一次火炬手。”虽然练习量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这种练习的设计,每个学生操作自己的计算机,在老师制作的魔灯作业上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启发思维;勇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132-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融为一体,让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信息的存储,既形象地表现文字教材的内容,又兼顾了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了"从文着眼、以图、图文结合、从图到文"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 巧用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大多数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老师的语言满足不了他们比较活跃的心理要求,而多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了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语文教学情境。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从而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这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语文学习欲望,又增强了学习兴趣,是学生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境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感到乏味,但领会和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又是本科教学的重点,教与学之间发生了较大的"心里逆差",使学生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这时根据课文中桑娜的心理变化,设计一张"桑娜心里波动图像"的幻灯片,当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心里逆差发生了急剧变化,抑制的状态转为求知状态,此时不失时机地问学生"幻灯片上几个大的波峰分别表示桑娜的哪几种心理状态,你们知道吗?"学生们都赶紧积极阅读课文,争先恐后地结合课文发表看法,求知欲望空前旺盛。
2 巧用多媒体 优化教学氛围
书本知识主要是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一些学生对许多事情是没有亲身经历过、感知过的,因而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要求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组合呈现,增强动感,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教学氛围,达到了"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教学内容,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诗歌中的意境用图画或者动画表现出来,将呆板的文字转化到生动的图文,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在奔腾不息的长江中,一叶小舟在远处渐行渐远,渐渐与浩渺天际融为一体,最后不见友人,只见长江,那是何等难忘的离情别绪,这种场景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就算讲到口干舌燥,学生仍然是一头雾水,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活化这些学习信息,会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审美能力。
3 巧用多媒体 拓展思维空间
小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再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不但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四维空间,而且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学生由于没有仔细观察过火烧云,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然后再将大量的图片出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4 巧用多媒体 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