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漓江的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漓江的水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阳太阳;漓江画派;地域性;水彩画

阳太阳中年时期研究水彩艺术,由于擅绘中国画,故常借鉴之,其水彩笔法洗练,色彩概括。与英国的水彩画相比,其高度概括的笔墨,敷以有限的色彩,别具匠心,颇具中国风的特色。国内外对其鲜有研究著作,相关的文章也比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以中国传统绘画为新视角,试析阳太阳水彩画艺术的中国美学意义。

一、艺术成就

“阳太阳的中年时期主要致力研究水彩艺术,也是这个时候他的成就最高”。尽管水彩传入我国有一定的时间,开始成为独立画种是解放过后了,阳太阳当时基本放弃了其他画种的研究,集中精力探索水彩画艺术。解放初期,他画了一批以桂林漓江山水为题材的水彩画作品,常常是在西画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以及气韵等元素,使得画出来的作品更具有中国面貌,更像“中国水彩”。50 年代阳太阳在南京文联举办水彩画观摩展,展览中他那单纯的色调中充满意境和情趣的水彩作品,使人印象深刻。到了60 年代,这时阳太阳的水彩画已颇具有影响力,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70 年代他开始创作水墨画,并结合水彩画,两者相互融合,从而开创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得到了同行的普遍赞誉。这种风格也成了他后来八九十年代画风的延续、升华,以致水彩画频频入选全国重要展览。

二、风格特点

阳太阳水彩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章法”的启示

阳太阳从五六十年代开始集中精力研究水彩画,曾经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设色、章法应用于水彩画创作中,“水彩画最早始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丢勒的作品”,20 世纪初传入我国,其自身自带的西方绘画语言讲究“物象”,而中国传统绘画语言讲究“意象”,阳太阳的水彩很好融合了“物象”和“意象”的统一,使之成为阳太阳独特的水彩艺术特色。比如他的水彩画《漓江木排》,作于1955 年,这幅水彩画作品中的江水呈“S”形构图走势,这是中国画章法中常见的“经营位置”,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讲究分、合,常以“S”走势构图,画面错落有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是一树一石的取势到整个画面布局都有讲究。《漓江木排》完全符合董其昌山水画布局法则——“凡画山水,须明分合。”即画面一开(近景)、一合(远景)。画面中竹排的动势与山的静立,近山的实与远峰的虚等,都形成了生动的对比。竹排上忙碌的人们,也成了这幅画中的“点景”。

(二)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意趣”的启示

阳太阳将中国水墨画独有的线法和笔墨意趣结合到他的水彩艺术中。水彩画作为西方绘画语系,画面以块面表现对象,而中国传统绘画是以线为主。中国画侧重墨对色的作用,而西画却是侧重光对色的作用。比如他所作的水彩画《天高任鸟飞》,和他的国画《海边》风格类比,画中线条和颜色的应用,尤其是天空飞翔的群鸥,采用中国画墨线的刻画技法,生动逼真,左下角的石头用线条处理柔中带刚,后面的墨色渲染海面,此时,海鸥的刻画使得海的空间更辽阔了,这也同时体现出画家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万丈豪情来。再如他的水彩画《群峰阵》,阳太阳在这幅水彩画中将墨与色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有水墨意味的水彩画来,并且根据对象物体的需要,采用国画的形式“随类赋彩”,淡化墨色,并用枯墨画山峰,整个画面用色极简,类似西方的抽象画,但又感觉得到中国文人画里的精神内涵,中西融合,这就是阳太阳水彩的成就所在,将中国文人的品格应用在西方的水彩画中,表现中国的意境情调,对民族化的要求“不生搬硬套,要水到渠成,自然化和”。

(三)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的启示

西画语言体系是不允许画面有空白的,但留白却是中国传统绘画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段,传达出中国水墨画深远的意境,能达到给观众有无限想象的空间,起到虚实相生的作用。阳太阳运用留白技巧融入水彩画中,形成了独特的水彩画审美趣味,比如他的水彩画《象山朝晖》,运用湿画法,把漓江水与天色相连,产生微妙的色彩渗化效果,江面采用了留白技巧,与前面形成的水波做对比,产生空间意识。再如他的水彩画《晨曦》,画家简化用色,只调入少量的赭石,单纯的渲染天空和水面,天空和水面都运用了留白,来表现天空的云彩,和水面的空灵,营造出清晨的漓江薄雾笼罩、清雅润泽的意蕴。

三、历史地位及影响

改革开放后,万物复苏,中国的水彩画仿佛获得了新生,在我国老一辈水彩艺术家李铁夫、李剑晨、吴冠中、古元、阳太阳等努力下,他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中国水彩艺术的振兴中,不同时期拿出不同作品在全国或地方组织展览、学术交流,孜孜不倦,他们共同在中国水彩画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而当我们翻阅阳太阳的水彩绘画作品、回顾阳太阳的水彩绘画探索道路时,我们突然发觉广西水彩画的发展与阳太阳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教育分不开的,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阳太阳对于广西水彩画的发展有着不可埋没的功劳,培养了广西一代又一代水彩画家,成功地开拓了水彩领域里广西水彩的未来发展。

漓江的水范文第2篇

关键词:漓江流域;生态乡村;环境恶化;环保意识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府治理环境的力度加大,漓江流域的生态乡村建设工作效果显著,两岸生态环境和乡村卫生清洁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严重超核,再加上乡村生态环境基础的薄弱性,近年洪涝、干旱等异常气候的频繁出现以及沿岸旅游资源的野蛮式开发等原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又出现了新的特征。不难发现,漓江沿岸乡村生态的建设虽然得到了改善,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恶化现象,甚至是破坏程度大于建设的严重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漓江流域生态乡村建设的整体进程势必受到影响,也会极大地冲击作为桂林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加快建设和发展漓江流域绿色生态乡村迫在眉睫。

一、漓江流域乡村生态环境现状

乡村环境污染由生活、生产、旅游业三大污染面构成,环境现状具有广域性、分散性、随机性等特征,漓江流域沿岸也不例外。近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客流量急剧增加,沿岸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污染急剧上升,漓江沿岸乡村环境污染呈现出的日趋加剧和多样化的趋势。同时,目前漓江沿岸乡村地区还存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的恶化与外来物种的入侵等生态安全隐患,亟需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漓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疑难问题上,浮现出以下几个独特的地方:

(一)生态林保护较好,补偿机制亟待完美。如今漓江流域的群众干部严格执行林区禁伐令,指导种植经济林,改善林民生活条件,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助工作。城市公布的《关于在漓江两岸及其他重点地段封山育林林区禁放山羊的布告》落实情况较好。同时,漓江流域严格根据要求保护好生态公益林。但目前漓江两岸农民每年保护生态阔叶林获得的补偿只有71.25元/hm2,仅仅是国家给的生态公益林补贴,地方政府财政没有提供配套补贴,不少乡村居民反映需要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以调动保护生态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由于漓江沿岸土质较差(多以沙土为主),影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加上经常性遭遇洪水侵袭和病虫害,出产周期减短,目前漓江沿岸农业出产(种植水稻、水果等)都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而农药化肥使用过分,粗放规模养殖等造成了漓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增加。通过了解发现,漓江沿江大多数村庄的饮用水源都自来水和泉水,几乎没有直接抽取漓江江水。当地群众反映,漓江江水已经不适合饮用或当做生活用水,这恰恰是漓江流域面源污染扩大的结果。

(三)渔业生态环境相当恶化。由于长时间内过度捕鱼失控,特别是电鱼、毒鱼等现象的出现,导致漓江流域鱼类急剧减少。据计数,漓江鱼种现仅存68种,比建国初期减少一半且鱼群数量锐减,水生态平衡受到粉碎。虽然使用电鱼、毒江鱼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但是使用地笼的方式依然存在。加上如今成百上千的竹筏在中来往穿梭,巨大的发动力声音已经严重影响漓江流域鱼类的正常生长。据不少渔民介绍,现在漓江较浅水域基本无鱼可捕;只有在一些水深在几米、十几米甚或几十米的区域才能捕到漓江鱼类。同时,漓江沿岸农家乐餐馆中,漓江鱼作为一种颇受游客喜爱的家常菜品,售价已经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元一斤,这也导致不少农民受利润驱使偷偷捕食漓江鱼类。

(四)河堤和洪灾问题值得重视。目前在漓江流域特别是214公里干流两岸已经全线建设防洪堤,河堤防洪标准到达20年一遇。但有些防洪堤已被冲垮,有些地段一开始就未建防洪堤,据沿江居民的反映,漓江边的沙洲、农田泥土经常受河水终年累月的侵蚀,漓江边的土地与良田水土流失严重,已经影响到乡村居民今后的农业生产。兴坪镇每年水土流失的面积高达100亩左右。造成漓江河堤损坏、河床崩塌的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漓江大型游艇数量愈来愈多、排水量愈来愈大,其所形成的海浪愈来愈高、冲击河床沙洲和河堤的能量也愈来愈大。随着不少河段沙洲侵蚀面积愈来愈大,河床愈来愈宽,水深也愈来愈浅,反过来又影响了漓江旅游游艇通行。漓江每年春夏季都会遭遇一定洪水,给沿江农民的出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受灾面广、救灾物质和资金有限,往往使得沿岸的救灾工作开展有限。

二、漓江流域生态乡村建设的相关建议

漓江流域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着其特殊的环境和历史原因。以上调研的若干现状是漓江流域比较突出的生态问题,也是我们要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如何抓好乡村环境保护和乡村生态建设是当前漓江流域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村民、旅游业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漓江流域乡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乡村生态建设。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责任考核。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同时能积极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建立统一的有针对性的机构部门,协调各部门和有关乡镇、村,以确保生态环境开发、保护等相关工作的科学实施。在村一级设立环保宣传监督员或协管员,明确每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强日常工作的督查,切实做到任务、人员、质量、考核等相关方面的落实工作。在实施相关的环保规划过程中,既要保持连续性,又要允许修改补充,使之更完善、更科学,避免中断,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出现。其次,完善科学的乡村生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引入“绿色 GDP”指标体系,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法,修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抓好督查落实,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对重度污染和污染治理不达标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提高漓江流域产业定位的起点和新上项目的环保准入门槛。在工业项目的审批、规划和运营等过程中,发挥政府的主导能动作用,保证污水处理、环保设施建设的同步进行,从源头上控制工业项目对生态的破坏。

(二)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污染防治。加快制定和完善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来协调和管理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离不开国家法律的支撑,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往往只是对防治对象勾勒了底线,原则性太强。针对漓江流域乡村生态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和季节性强等特点,相关部门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土壤污染、塑料污染、水污染、乡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消除乡村生态保护的死角与盲区。要加大乡村环保执法力度,杜绝执法腐败现象,注重刑事、民事、行政、经济等手段的多管齐下,加大违法成本,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构建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热线、信箱、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充分发挥网络、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作用,避免有人钻法律的空挡,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层次认知。

(三)合理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乡村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实现乡村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漓江流域的农业特点和经济发展形态,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抓好退耕还林、退渔还湖等工程的建设,合理安排财政预算,提高村民退耕、退林等补助补贴。正确处理生态资源和渔业、林业经济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推进“美丽广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防止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进入河道、山体,加大村庄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乡村环境卫生。其次,要统一管理和保护漓江水资源,建立漓江流域监控监测系统,加快漓江中上游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加快水库出险加固工程建设,防止水土资源流失;再次,根据漓江流域地域特色,积极推广秸秆气化、小水电、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合理发展毛竹、金桔、橙子、水稻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最后,要引导漓江流域乡村调整乡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集约型、循环型农业,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农产品,如柚子、金桔、柿饼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高科技生态住宅,利用漓江流域地域优势积极发展旅游庭院式住宿环境,注重农业的旅游功能,丰富农业生产生态功能,积极引导游客进行生态消费,引导村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围绕高质量、有机农产品生产为中心,规划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家庭庄园经济、生态农业示范走廊等现代农业项目,突出乡村劳作体验、科技科普教育、田园风光欣赏等特色乡村农业旅游内容,从而丰富漓江旅游业的内涵,提高沿岸村民的经济收入,以达到开发和保护漓江流域旅游资源与生物的多样性。

(四)开展多样式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生态乡村建设的生力军,村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的其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的高低。以开放式旅游环境为背景,漓江沿岸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普遍觉醒,然而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境保护的矛盾却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要开展多样式的精神文化活动,对村民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再培育。首先,加大乡村生态环境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专题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不断激发广大村民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其次,在生态乡村建设中,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治、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等相关活动,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先进模范,引导广大村民自主学习生态农业经济知识。最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掌握现代知识的自身优势,通过其日常工作,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知识。这样,通过政府的引导,基层部门的落实,以及村民的实施,其生态文明意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得到提高。

近年来,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开发建设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漓江流域沿岸的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生态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隐患,如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村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如何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了现阶段漓江流域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董鹏,李凯,袁艳平,刘立军,马晓河. 我国生态农村建设之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Z1期.4-7

漓江的水范文第3篇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欢迎大家乘船游览美丽的漓江。

漓江属于珠江水系,发源地在桂林北面兴安县境内的猫儿山。猫儿山是史称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海拔2238米,号称中南最高峰,漓江由猫儿山下的涓涓细流汇集而成兴安县境内至今还保留着秦始皇时期修建的“灵渠”,它是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史称“兴安灵渠”,它把漓江的水和湘江的水连接起来。湘江在湖南境内,属于长江水系。大自然赋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无水不东流”是因为地球西部地形高,东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漓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谓“湘漓分流”、“相离而去”,漓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另外漓江的“漓”字,在字典里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漓江名称最佳的含义。漓江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作用,灵渠开凿之后,它沟通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对秦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以及对桂林乃至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有深刻的影响。

竹江景区

(群龙戏水)

在前面右侧临水的山壁,有几根悬垂倒挂的钟乳石柱,它们形态嵯峨,形神兼备,仿佛像几条饮江的巨龙,它们的身子,隐藏在山壁内,只有龙头向着水面。第当春夏水涨,龙头便会吐出雨露。传说这几条龙是天帝派它们到漓江边来采集桂花香精的。很久以前这些山坡上长满了桂花,那冲天的香气直贯天宫,引得嫦娥也想偷偷下凡,天帝为之震怒,于是派来了这几条神龙,要把这桂花的香气全部吸尽带回了天宫。谁知道神龙到了这时原形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它们不仅没有带走人间的桂花,反而引来了天庭的雨露,它们把雨露倾注在崖壁下的潭里,从此这个潭就叫沉香潭。沉香潭的水灌溉了漓江两崖的四方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的桂花树枝叶长得更加繁茂了,漓江八月两岸到处都是桂花香,怪不得人们都把这片地方叫桂林呢!

草坪景区

(锣鼓鸳鸯滩)

弯弯曲曲的漓江,有一个湾就有一个滩,有人数了一下,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水程,共360.5个滩。滩头滩尾水比较浅,漓江从滩头上流过,发出淙淙的响声,这响声仿佛是天宫中的仙乐,听了叫人飘飘欲仙。其实这哪里是仙乐,这是漓江的音乐,请大家看,左岸边有两块大石头,一个像圆鼓,一个像金锣,当地的村民们都叫它们锣鼓石。右岸边两座拔秀的小山柱,仿佛是一对锣锤和鼓棍,大家仔细听,仿佛还有一对鸳鸯在唱歌呢。

杨堤景区

(八仙游江)

右前方,山到了这里突兀而起,云到了这里虚无缥缈,给人以幻境的感觉。这一带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前面一组8个山头,很像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个仙人,*近江边头光光的是铁拐李,旁边的是曹国舅,下面戴帽子的是河仙姑,接下来的是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蓝采和、钟汉离,正好8个。据说有一天,8位仙人各显神通,飘洋过海,结伴而行,他们来到了漓江边上,看到了美丽的漓江风光,这里碧水青峰,田园似锦,于是他们决定留下来,这个景点取名叫“八仙游江”。

兴坪景区

(溯江鲤鱼)

前边有一个山峰又长又大,横亘在漓江边,整个山形很像鲤鱼,鱼头朝右,鱼尾朝左,鱼嘴跟右边的这座山峰相连,在高高的鱼背上有一组小山峰构成了鱼鳍,真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大鲤鱼,那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条鲤鱼,谁也没有办法称它的重量。那鳍鱼又像一只小哈巴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狮子狗,它的头部、眼睛、四肢都很清楚,真是可爱极了。

桂林山水有四大特点: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那么漓江除此之外还有瀑布、流泉、险滩、竹林四绝。有人说:漓江不仅仅有这睦,而且还有怪、迷、奇、绝四大特点,那就是古榕之怪,画山之奇,冠岩之迷,半边渡之绝。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阳塑景区

(“带”字石刻)

漓江的水范文第4篇

平原分水岭

在300多万年漫长的岁月中,漓江曾经历沧桑巨变。目前在漓江流域范围内,多处出现的平原分水岭,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那么,什么叫分水岭呢?它最早出现在原始地面上,是局部高点的连线,大气降雨落到地面以后,雨水沿着分水岭向两侧分流。然而,分水岭又如何能出现在平原上呢?原来,分水岭出现以后,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降雨量的多寡,造成分水岭两侧不同的溯源侵蚀作用,分水岭会向作用弱的一方迁移,有时候会出现在原来的河床上,就成为平原分水岭。

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基本框架大致形成干旱第三纪,南岭是它们之间的分水岭。越城岭是南岭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峰猫儿山,海拔高度2142米,是华南第一峰。在第四纪晚更新世(10万年)以来,隆起表现更为强烈。

桂林在每年的春夏之交,盛行东南季风,来源于太平洋的湿热气流。受到南岭山地的阻挡,发育于南坡的珠江流域,接受到更多的降雨量。以兴安县的砚田为例,它位于越城岭的南坡,是一个著名的暴雨中心,年降雨量高达2500毫米。位于北坡的湖南南部一带,降雨量仅1200~1500毫米,越城岭南北两坡降雨量之差,竟高达一倍左右。位于南坡的珠江水系与位于北坡的长江水系,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晚更新世以来,在粤、湘、桂一带长、珠之间,多处分水岭向长江流域一侧迁移。分水岭不断迁移的结果是珠江水系袭夺了不少长江水系的支流。

笔者曾在国家旅游局资助的研究项目――“漓江流域整治的综合研究”中,详细地论证过此项袭夺现象。根据第四纪沉积、地貌以及卫星影像综合分析,认为原漓江上游的大小溶江,包括六洞河、川江等水系均属于湘江水系,后被漓江袭夺,袭夺湾位于小溶江与三街之间的峡谷。兴安县城西原河道中的始安岭演变为封口,形成为袭夺后的湘漓分水岭。由于这一平原分水岭出现在两大水系之间,定为漓江流域的一级平原分水岭。2000多年前,秦代官员史禄就是利用了这一自然条件,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使用简陋的生产工具,成功地修筑了伟大的运河――灵渠。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至今还在运行之中,已成为崇仰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旅游胜地。

漓江流域的第二处平原分水岭,位于临桂县会仙镇。此处分水岭附近,出现了一片以分水塘为主体的湿地。在桂江与柳江之间,也修建了一条运河――相思棣,由于它们同属于珠江水系,故称为二级平原分水岭,与兴安附近的一级平原分水岭相区别。相思棣运河,修筑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远比灵渠修建的时间要晚。历史上,相思W运河对于沟通桂林与柳州的交通,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只是水量较小,仅在汛期方能通航。加上后来陆地交通的兴起,清代末年即被废弃,至今仅留下拱桥、陡门等遗迹供游客欣赏。此外,分水岭附近的湿地,成为目前环境保护工作者所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

湘漓与桂柳同样为平原分水岭,同样由于水系袭夺现象所造成的,但是它们的成因不完全一样。桂江水系的漓江航道段,由于距共同的下游出水口――梧州远较柳江为近,具有较大的水力坡降,从而具有较强的向源的侵蚀能力。

此外,又由于漓江航道的强烈的岩溶作用,从地下河转化为地表河,致使侵蚀基准面急剧下降,造成原来流入柳江支流洛清江的良丰河倒流。这一袭夺现象出现的结果是使流入良丰河的水量大大减少,酷似一位瘦老头穿了一件宽敞的大袍。这就是地理学上河流袭夺中的一个典型现象:不适称。

出现在漓江主要支流之间的平原分水岭。笔者称为第三级平原分水岭。比较明显的共有三处:葡萄谷地、兴坪――福利谷地、潮田――坪山谷地,

葡萄谷地中的分水岭,地形平坦。桂阳公路在此处经过,车来车往行人很多,笔者等通过仔细作图。才发现是良丰河与金宝河之间的分水岭。兴坪――福利谷地中的平原分水岭,大致出现在西郎山附近谷地中的一片水田中。这一奇妙的分水现象。不是县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恐怕大多数人,就是在路边行走,也不会有所觉察。潮田――坪山谷地中的平原分水岭,位于旺塘附近。是笔者在调查冠岩地下河时实地勘查的。这三处次一级的平原分水岭的出现,均与漓江航道从地下河转化为地表河这一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

漓江问水

我国淡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前列。排名第五。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位居世界第110位,是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

相比全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漓江流域是得天独厚的,通过计算,流域范围内的人均淡水占有量为5600立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

然而在2003~2004年,漓江出现的枯水位记录,让人们忧心忡忡。

2004年1月9日,漓江水位降至140.45米,流量仅剩下8.5立方米/秒,漓江的游览航程,不得下大为缩短,83公里的航程仅剩下区区6公里!原本淡水资源丰沛的地区,为什么会出现枯水位记录’这需要从历史的、系统的角度进行考察。

为了了解漓江流量的变化,在漓江流域的不同区段上,已经建立了9个水文观测站。其中桂林城南渡头村水文站已积累了80多年观测的数据,存储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根据渡头村水文站所记录的资料,漓江水量最枯的季节,出现在1954~1955年,流量为3.8立方米/秒。

让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漓江丰水期的流量状况。同样根据渡头村水文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历史上漓江曾经出现的最大水量为6330立方米/秒,与曾经出现的最枯水量之比为1665倍。

由此可见,漓江流量的特点。丰年、枯年,丰季、枯季之间的变化很大。漓江流域虽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在丰水期存在大量弃水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带来洪涝灾害。整治漓江,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状况出发。

漓江的问题,还应该着眼于漓江流域全局。漓江流域面积的测算,习惯上以阳朔县城的下游,木山柞漓江水文观测站为终点。若以漓江航道终点,碧莲峰码头为测算点,总面积应减去金宝河、遇龙河的流域范围,漓江流域面积为5039.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也应减去金宝河,遇龙河的流量。为67.08亿立方米。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漓江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漓江流域范围内,碎屑岩分布地区占五分之二,石灰岩分布区占五分之三,构成了漓江流域的特有的地质、地貌背景。漓江流域这些下垫面的因素,不仅 影响地表的植被类型,而且也影响流域范围内径流的流态和流速。

讨论漓江流域的水资源,重点放在游船所关心的航道水量上。从渡头村水文站测算的漓江多年的平均流量为128立方米/秒,游船所需要的最小水量为3。立方米/秒,漓江多年平均流量,超过航道所需的最低流量达四倍之多。由此可见,漓江拥有充足的水量,如果进行合理的调蓄,完全可以满足游船所需的水量。

二十多年来,对于漓江所实现的补水工程之中的“补”字,笔者认为值得商榷。“补”字,会带给人们一个错觉。似乎漓江缺水。实际上漓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不需要从外部补水。目前需要做的,是拦蓄大量的洪期弃水现象,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采用“调蓄”工程的提法,更为妥当。

水资源的调蓄。可以概括为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两大方面。所谓生物措施,就是保护水源林,维持乔、灌、草的立体结构,发挥森林对水资源调蓄的最大能力。通过研究,5万亩的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的调蓄能力。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比,不仅投资小,而且还具有综合性的生态效益。因此生物措施在漓江水资源的调蓄中,是计划部门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然而生物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完全代替筑坝建库的工程措施,比如,漓江上游多暴雨,森林只能延缓洪水的下泄,不能完全控制洪水。唯有筑坝建库的工程措施,方能有效地拦蓄洪水。诚然,在水利工程的兴修中,局部地段,生态景观暂时会造成一定的破坏;然而水库建成后,在库区会出现大片湿地,营造出一片更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再说,水库蓄水后,坝下尚可以发电。产生多种经济效益。工程措施是防止洪期弃水,抑制洪涝灾害的根本办法。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偏废。

漓江的水范文第5篇

暑期终于到了。忙碌了整整一个学期之后,伙伴们一行十九人决定结伴而行,去桂林作避暑七彩假日之旅。

2006年7月20日,我们乘大巴去济南飞机场。

我们乘坐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SC1198次航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朵朵白云从我们身边悄然飘过,这圣洁的白云净化了我们燥热的心情。

不知不觉,我们便飞到了桂林市上空。在空中,我们远距离地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绿的风采。

从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下飞机,我们又坐上了去平桂大酒店的巴士。

沿途,我们无不被桂林市的秀气的绿色环境所吸引。

当乘船畅游漓江时,我们才得以近距离地欣赏这绿的令人心醉的世界。

漓江两岸绿峰林立,风光旖旎。

放眼望去,漓江的山是绿的,漓江的水是绿的。叠彩山、伏波山、象山、塔山、蝙蝠山、苹果山、九马画山、螺狮山、笔架山、金子山、五指山、龙头山,还有冠岩、望夫石、仙人推磨、童子拜观音、文笔峰、碧莲峰、黄布倒影,美景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每一座山,每一个峰,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这传说,更增加了漓江的无穷魅力。不过,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这满山满江的绿。啊!这郁郁葱葱的绿啊,只有漓江的山山水水才拥有。这是我梦中的绿。

作为沂蒙山人,我对山对水并不陌生。我们有鲁山、沂山、蒙山、唐山,我们有沂河、螳螂河。然而,沂蒙山区的山大多是青石山,树只长在山腰以下。沂河水是山泉水,水质清澈的一览无余,能清晰地看到河里那成群结队开心畅游的小鱼儿。而让我惊奇的是桂林的山是“绿树山”,我只所以这样称谓它们,是因为从山脚到山顶,没有一座山不被翠绿欲滴的秀树所覆盖。在看一看漓江的水吧,其水质是绿的,绿的沁人心脾。桂林的盛夏的山,简直就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的“绿衣仙子”,给人们送来乘凉消暑的绿扇子,扇起带着绿意的微风,吹拂着游人们那一张张被绿熏醉的笑脸。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一个词触景生情的映入我的脑海里,那就是“绿不胜收”。

是啊,桂林的盛夏,呈现出一派绿的海洋的景象。黛绿,墨绿,翠绿,黄绿,金绿,一串串绿的音符唱着蓬勃繁盛的生命之歌,盈满远山近野,江畔山丘。

坐在船上,聆听着导游那富有诗意的解说词,欣赏着漓江两岸的醉绿,自己也仿佛化作一条自由自在穿行在漓江上的游龙,飘飘然,悠悠然,酣畅淋漓地在绿之梦中遨游。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大诗人韩愈咏漓江的诗句萦绕脑际,这如诗如画的漓江江水,绿的令人神情迷离。

山荫处的江水呈现一片墨绿,阳光下的江水则是一片黄绿或金绿,这绿怎么不动人心弦!

漓江江畔的绿山,远的如祖母绿宝石,颗颗镶嵌在桂林的秀丽风景里;近的似绿色屏障,精心呵护着漓江江水的圣绿,确保漓江江水不带半点儿杂质。我想,这大概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美名的由来吧。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漓江绮丽的风光写诗作画。而我作为一介草民,早已被漓江的绿,熏醉了,而且,醉得一塌糊涂。描述她,也只能是醉话连篇了,不知所云了。

醉眼朦胧间,导游的声音又回荡在耳畔:“漓江发源于桂林北面的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平乐至梧州,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她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山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共2页,当前第1页1

本文作者:荷荷

听着,看着,想象着,竟然找不到一处可以反驳的地方,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儿了。

色彩的个性,生命的个性,在这里迷失,也在这里升华。每一株秀树,每一片绿叶,都化作一首首绿的生命的交响曲,化作这斑斓世界里一个个绿的音符。

乘船游完漓江,我们依依不舍离去。下午,到阳朔坐竹筏漂流。躺在竹筏子上的躺椅里,双脚放在柔和的江水里,随波逐流。绿色充满了我们的镜头,绿色浸透了我们的思绪,任绿的思绪驰骋。

沂蒙山区是革命圣地,有山,也有水,而且山势更高更雄伟;沂河水域浸透着山泉水,而且水质更清澈更甜美。可惜的是经历了那风风雨雨的十年的毁林造田的日子,曾经是一道风景的人造梯田无情地剥夺了绿色的生命之源。裸露的青石山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有一个伤心的故事。

“莫叹息,莫悲伤,我们至少还有满山遍野长满绿树山花的鲁山、历山、螳螂山。”美丽的沂河源头螳螂河正在流淌着一首欢快的歌。

我们庆幸我们生活在沂河源头,犹如桂林人庆幸他们生活在漓江江畔,善良的沂源人在精心呵护着这一方水土的神圣的绿。

所有爱绿色的人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今天种下一棵树,明天我们就会得到一片绿的家园。

漓江的水范文第6篇

漓江画派是当代中国绘画流派之一。所谓漓江画派,是指以表现时代风貌为宗旨,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以广西当代画家为主要力量的具有共同理想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代表画家有黄格胜、张复兴、郑军里等。

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中国著名画家黄格胜介绍说,“漓江画派”作为一个整体,以群体意识整合了观众的记忆,从不同的手法不同的角度,以绝美的笔触寓山水于画,让山水走进画纸,亦反映了广西浓厚的民风民俗。此次漓江画派作品展将是南方一群具有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坚持人文理想探索的画家,站在历史人文与艺术脉络的维度上,对中国南方风景进行的独立性、个性化的言说,是现代南方新田园诗画风的集中展示,对把漓江画派打造成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品牌,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黄格胜还透露,为给漓江画派提供更优秀的后备人才,作为广西培养美术人才主要基地的广西艺术学院正计划成立漓江画派系,使漓江画派的队伍更强大。

据了解,广西将借助北部湾开发的浪潮,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行,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自由的生产要素流动,把漓江画派打造成自贸区内有影响的艺术品牌。今年五月中旬,漓江画派已在马来西亚举行大型展览,类似展览今后将不断在东盟国家举行。

漓江的水范文第7篇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是桂林风光的精华,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这个暑假,我游了一回闻名遐迩的漓江的水和山。

从桂林出发,我乘着竹伐顺着漓江水流而下。江面不时泛起微微的波纹,顺着漓江过往的船只,越往东,江面越热闹,有大小不同的竹伐,有朴素的小木船,能看见机灵的鸬鹚在木船上捕鱼呢,还有乘满游客的汽船,不时传来船上兴高采烈的欢笑声。一路上,我感叹于漓江的清澈的江水,江水看上去一片碧绿色,原以为这就是江水的颜色,然而用手舀了一看,水却是透明的,真是奇特!水底的碎石和水草似乎一伸手就能抓到一把,其实误会了,漓江的水深着呢!漓江让人感到亲切,“温情”地帮我洗去了一天的疲劳。

在这清澈的百里漓江上,群峰倒影,俊逸秀美,自古以来吸引了不知多少人。在船上眺望,远处的山峰此起彼伏,山顶上笼罩着淡淡的似烟又似雾,犹如仙境一般。江上的山形态各异,有的如巨象饮水,有的如苍鬓老者,有的如沙漠之舟,有的如擎天巨柱……真是群峰争耸,姿态万千,引起人们无限遐思。

漫游着这颗“明珠”,犹如置身于神话中,领略两岸秀丽风光,饱餐大自然的秀色,让人留恋忘返!

漓江的水范文第8篇

【关键词】:漓江风景区新农村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7.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农村建设是进行城乡统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因素,决定我国农村差异性很大,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漓江是独一无二的,漓风景区的农村建设是敏感的,但意义也非同寻常。

1.漓江风景区新农村建设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更多更好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

1.1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建设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演进的根本力量。纵观全世界,在农村建设成就显著的国家都是物质基础雄厚、生产力发达。鉴于我国现在的国情。为此,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以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没有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广大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没有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就很难持续。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就难以根本改善,农村健康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就难以持久,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漓江风景区农村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市场大背景的双重契机,努力承接乡村旅游的需求,发展相关旅游产品,打造特色产品,大力发展农家乐、民俗观光旅游和农业体验旅游,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1.2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漓江风景区村民教育水平低下,懂经营乡村旅游事业的很少,一些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也很匮乏。这方面政府要不断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力度,这是培养有技术的新型农民的关键。

1.3加快规划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第一,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规划指导,促进农村事业的有序建设和科学发展。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促进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漓江风景区农村具体情况,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突出前瞻性,既要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趋势,又要从现实条件和可能出发。城乡统筹和区域覆盖的原则,制订基本社会事业设施配置标准,村民住房标准、村卫生所、农村小学等社会事业基层机构。建立社会化的绩效评估制度,实行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第二,加大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建立与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应科学调整分配格局和投资结构,把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形成农村社会事业设施建设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强社会事业领域涉农投资整合以及涉农投资部门及相关单位的计划衔接和信息沟通,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第三,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事业能够满足农民需求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同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1.4恢复景区生态环境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漓江生态系统的退化是长期演变而成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其生态系统良好的阶段,为人类造福。为此,必须做到扼制人类无度的开发活动,把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因此,漓江生态系统的调控既要治水,更要全流域综合治理。多年来,漓江的生态保护问题,受到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1月1日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漓江生态景区。条例明确规定了水资源保护、植被保护、自然景观保护、开发利用及法律责任。漓江风景区新农村建设将严格按照这个保护条例进行规划。

1.5严格保护漓江水体

漓江不仅是中国的漓江,更是人类的漓江。保护漓江水体,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漓江景区村民的必然要求。各界人士要高度重视对漓江水体的保护,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采取必要措施,在漓江风景区新农村建设是,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大力推广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扶持发展节水型产业。景区的生产生活污水要统一收集,送进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漓江。加强景区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理,对景区农村和游客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合理规划餐饮业项目的布局,严禁对危害漓江水体的项目审批。加强风景区自助烧烤和野炊等自助游活动。风景区的任何决策都要首先考虑是否对漓江水体产生影响。外来游客的到来对漓江水体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在这方面要加强宣传,在一些显眼的地方要告知游客,对于从事旅游产业人员要进行培训,合格上岗,旅游从业人员再对广大游客进行宣传,在景区要养成良好的保护漓江水体氛围。

1.6变无序为有序的控制规划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度”的限制,“度”的调控能力,是使事物发展达到预期目标的要素。而这种要素通常需要“控制”作为约束手段为其保驾护航。

长期以来,漓江风景区农村一直是处于放任自流的发展状态,导致了今天发展的无序性格局,这种无序性导致了农村建设分散凌乱,耕地、林地等资源被大量侵占,如果再放任这样的建设方式在农村继续横行,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山水空间格局将遭到难以挽回的破坏,所以必须加以控制和规划,建设一种以密度和质量集约型规划,与山水空间格局相和谐的规划。

1.7空间生态格局保护规划

有学者把天然的山水、森林等称为第一自然,把农业的果园田野等称为第二自然,把园林称为第三自然,而把后工业的、城市废弃地上的自然景观称为第四自然【2】。说明田园绿化要比人工绿化更为接近自然原生态。我们将城市里的人工景观移入农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中知道的,漓江风景区农村大部分坐落在山脚下,滨临漓江,这些农村点缀在这山水格局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漓江风景区村落景观。

漓江风景区农村位于漓江沿岸,坐落于山脚下,自古以来形成的格局就是“漓江――村庄――山”,村庄普遍偏小,周围基本被农地包围,漓江和山处于主导地位,农村的自由散乱和缓慢对这种格局影响变化不大。但是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兴起,科技的发达,交通工具的增多,这种山水主导格局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农村周边的土地开始慢慢被侵占蚕食,交通量的增加以及村庄的活动对山水的格局正在产生变化,破坏了原本和谐的山水与村落之间的和谐关系。独特的漓江风景区村落景观正在慢慢的发生变化。新农村建设时要继承和保护好这种山水空间生态格局,耦合农村与山水,形成良好的生态格局。鉴于种种因素,漓江风景区农村建设模式创造性的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景观建设结合起来,将农村绿地田园化、果园化,将菜园、果园作为农村产业发展,不仅耦合了山水生态自然格局,也为农村增加了田园风情更重要的是保护好了“三带”式生态格局,规划成“漓江――果蔬园――山”生态格局。

3.结语

乡村旅游已不是新鲜话题,全国早已有先例,如何在千万个乡村中脱颖而出,特色是唯一的选择。漓江沿岸的村庄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那就是这张漓江名片。如何突出漓江风景区新农村旅游特色,如何避免“灯下黑”【3】(漓江名声太大,其乡村旅游难以突出出来)的残酷现实,是下步工作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刘朔.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