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演讲题材

演讲题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演讲题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演讲题材范文第1篇

TED讲坛上的邹奇奇一点都不怯场,她坦然地微笑着,言辞流利且犀利。她的演讲题目是“成年人能从孩子那儿学到什么”。她拿小布什开涮,甚至尖锐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当政体害怕统治失控时,它就会变得暴虐。”她自信地侃侃而谈,又保有孩子特有的随意和小趣味,淡定接受台下爆发出的欢笑与掌声。毕竟,对她来说,接受褒奖与赞誉,实在是理所应当、司空见惯的一件事。

从7岁起,邹奇奇就成了公众瞩目的“文学天才”。3岁那年,她开始阅读,5岁时开始涉猎成年人的读物。那时她就如此评价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这是一个关于一个生活在城堡中的孤独男人的故事,书中的一些内容很滑稽,我很同情他。”若干英美主流媒体与她接触后发现,7岁时,她已经读了超过1600本书,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她最喜欢玄幻与历史题材,在她看来,J•K•罗琳比狄更斯写得更好,因为后者的句子“太复杂了”。

与此同时,邹奇奇从4岁起就开始尝试创作。《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在采访过奇奇后,对奇奇惊人的执行力与速度震惊不已。“她每分钟可以写80-112个字,每天都要读2-3本书,每年要写超过33万字。”7岁那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飞扬的手指》,书中收录了奇奇自己创作的300多篇短故事,背景由古埃及到文艺复兴,涉及政治、宗教与文化等领域。这本书甫一推出,就轰动美国,并受到全球媒体追捧。10岁那年,她又和姐姐邹希希合作出版了第二本书《舞动的手指》,书中收录的全是诗歌。奇奇说,现在她还在同时写4本书。

奇奇并不希望别人将她当成神童,她对记者说:“我只希望被别人看成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子。”在个人网站上,她对自己的定位是“教育家、诗人与人道主义者”。

她不喜欢所谓的智商测试,“因为这显然不是鉴定一个人有没有文学素养的最好方式”,她认为后天培养阅读兴趣对于孩子们来说更为重要。奇奇大概是全世界最年轻的老师,她受邀到包括美国、英国、越南、香港地区、中国内地在内的300多所小学周游讲学,帮助同龄的孩子培养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她的父母为她专门添置了一套专业视频设备,方便她和全世界的师生沟通。她每天都会录制课程内容――每50分钟的课程,可以换来300美元。如果商务人士和教育学家的讲演想要邀请奇奇,那么她可以获取高达1万美元的酬劳。最近,她还被微软聘用,在教育科技化方面出谋划策。对奇奇来说,在晚上11点之前结束一天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和其他女孩不一样,相比起衣服、化妆品和美食,奇奇关心的话题更为严肃,符合她对自己“人道主义者”的定位。尽管工作繁忙,奇奇还是坚持每天收看美国三大电视新闻网的晚间新闻和周末特别报道。她最关心的话题是世界经济复苏、全球气候变暖、美国教育质量问题和全球饥饿问题。奇奇自认为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女性应该更加独立,我们需要像魔法公主一样的女性――一个能够杀死恶龙、拯救她男友的女人”。

很多人质疑奇奇的童年是否失去了童趣,但奇奇认为自己过得十分快乐,和同龄女孩一样,她也有自己的爱好:轮滑、滑雪、奶酪制品和巧克力。

演讲题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演讲;现状分析;发展策略

一、 我校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现状分析

1.英语演讲比赛的程序体制及评分标准决定参赛者的心态和应对策略

由于目前我校英语演讲比赛的程序体制及评分标准都表现出片面强调定题演讲,评分时首先以参赛者的英语语音面貌及语法的正确使用为参照点,对参赛者英语知识的全面应用及英语思辨能力的考核力度不够。学生以此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英语演讲比赛就是口语的较量,在比赛前更多进行语音方面的完善,反而对演讲内容没有很好的准备,内容陈旧过时,空洞浅显,不够深刻。这种错误的心态和应对策略不利于,甚至有碍演讲能力的真正提高。同时,这还使得部分英语思辨能力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强的学生由于语音不够漂亮而退却,没有得到他们应有的舞台,其英语演讲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心理素质制约大学生的演讲水平

英语演讲者的临场心理状况是制约其演讲水平的重要原因。导致我校英语演讲参赛者心理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很少有演讲相关方面的各项锻炼和培训,缺少临场的实战经验技巧。第二,参赛者对演讲比赛的态度不够严肃,准备不够充分,临时抱佛脚,仓促上赛场,导致对自己英语演讲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认识不够客观科学。 第三,还有一部分同学自我期待值过高,患得患失,过于看重比赛的输赢,这使其思想上产生巨大的压力,压力超过心理的承受能力而导致过度紧张和崩溃,很难能够正常发挥,能够超常发挥的空间更少。

二、我校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发展策略

1.改革课程设置,加大英语演讲在我校的整体影响范围

为全校学生开设一门英语演讲选修课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演讲的重要性和学习英语演讲的必要性,加大英语演讲在我校的整体影响范围,逐步改变学生把英语演讲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语言技能。通过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系统地提供学习、实践、提升的平台,使英语演讲不在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缓慢过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英语演讲比赛中来,使其不再是在小范围内,少数学生重复参赛的不科学形式,努力挖掘新的优秀英语演讲比赛选手。

2.广泛组织课外英语竞赛活动,在实战中提高学生参赛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参赛的心理素质就必须使其象学游泳一样,长时间、高频度潜在水里,只有浸泡得久了,他们才会感到自由自在,并乐在其中。因此,要在全校范围内广泛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口语比赛,如英语戏剧大赛、英语风采大赛、各种题材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脱口秀大擂台等等,使学生在实战中不断提高学生参赛的心理素质和竞赛能力。

3.把英语演讲及辩论融入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单元教学要求,并结合近年全国演讲比赛话题的变化趋势,尽量选择与当前社会热点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活动。这样既可以敦促学生更多地关心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教师马上就学生的演讲给出点评,如演讲内容、语音语调、手势和面部表情,主要以鼓励为主。点评后,其他学生根据演讲的内容提问。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去努力去听、去思考。另外,英语教学中可适当引入有明确时间限制的对抗性辩论活动,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其他环节的积极参与。

4.完善英语演讲比赛的程序及评分标准,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

通过对目前我校英语演讲比赛与全国性的英语演讲比赛进行详细对比,无论在程序体制还是评分标准上都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般来说,全国性的英语演讲比赛包括:定题演讲(15%)、回答问题(15%)、即兴演讲(30%)、辩论(40%)。全国性演讲比赛的即兴演讲题目已扩大到时事、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参赛选手将带着在即兴演讲部分所选的题目和自己的论点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辩论部分,面对由身份、职业各异的中外人士组成的问题专家团的提问。其次,有着更大的实时互动性,更大程度考察参赛者对英语的全面应用。从以上不同可以看出,我校的英语比赛程序还不够完整,过于强调定题演讲,对于全国性的英语演讲比赛占很大比重的回答问题、即兴演讲和辩论环节没有应有的重视程度,对学生英语思辨能力,英语知识全面性的考察也不够。因此,要想使我校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逐步向全国性英语演讲比赛标准靠拢,必须首先完善英语演讲比赛的程序及评分标准,为学生确定演讲能力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有据可循。

三、 结语

只要充分认识到当今发展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目前我校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现状,发现关键症结所在,这样就可以为今后我校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发展确定方向与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我校大学生演讲方面的盲点和弱点。通过不断完善我校英语演讲比赛的程序体制及标准化评分标准,并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把英语演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广运用,那么我校学生英语演讲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逐步向全国性英语演讲比赛标准迈进。

【参考文献】

[1]宿玉荣,王帆,范悦.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祁寿华,英语演讲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Connie Gibson,A Guidebook to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Trai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Stephen E. Lucas,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演讲题材范文第3篇

1.1自我展示

无机化学教学共两个学期,在每学期的期初组织一次自我展示演讲。演讲题目自拟,以感人为最终目的;要求团队所有成员参加,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在自我展示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演讲最多的题材是对就业的困惑、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的向往、自己最喜欢的人或最近最热点的话题等。演讲时间虽短,但是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由于演讲成绩取团队成员演讲成绩的平均值,所以在演讲前每个团队成员之间都会积极准备,彼此之间互相讨论和帮助,争取本团队成员都能在比赛中完美展示,共同获得好成绩,从而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1.2学生授课

每学期选出部分无机化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配给各个教学团队,队长组织本队成员对分配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课堂导入、主要教学内容、课后小节等。课堂要求互动和质疑,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扩展,授课时间要求在45分钟之内。教学形式不限,以生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程参与,监督和辅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准确性的把握。我们以学生主讲的无机化学理论课程设计为例:课前需要进行如下准备:①研读教材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②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知识扩展;③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分工,以及教学互动环节等。④正式上课前,进行模拟教学,教师在模拟教学中进行质疑,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指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不准确和不正确的地方。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辅助课堂教学,回答“小老师”不能准确回答的学生的质疑,在教学小结中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并对学生的授课情况做简要的短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此环节中,团队成员的成绩依旧相同,因此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提高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通过课外预习和资料的检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同学的质疑过程对授课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与否、快速反应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也是考验和锻炼。

1.3撰写科研小论文

鼓励学生实时检索无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研究方向自学并撰写专业小论文。目前学生撰写的论文报告有“纳米材料”、“最新分离技术”、“石墨烯的应用”、“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应用”等。每个团队选拔出最优秀的论文,制作演示文稿,在第二课堂时间(每学期选择一个休息日)进行论文汇报。本环节中,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得到了培养,在文献检索、阅读过程中还拓展了专业视野。另外,通过学习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明确未来学习和工作领域的选择,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

2培养创新能力及操作性

2.1知识扩展

化学教育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师范性,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视野的大小直接决定其在未来中学教育中的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扩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的科研思维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本教研室教师会在教学的相关理论中引入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师自己课题组的相关科研成果。例如:在学习第五和第六副族元素时,教师把自己课题组最新制备的官能化杂多酸成果介绍给学生,重点介绍科研思想。因为科研成果为自己的老师研究所得,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离自己没有那么遥远,从而可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培养科研思维,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2.2开放实验室

此环节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2.2.1开放本科实验室每学期本科实验室开放两次,开放时间在期中,因为此时,大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无机化学理论知识体系已相对完善,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实验活动。参与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同学要先递交“申请书”,申请中写明实验内容、所需仪器和设备、相关药品及材料。学生可在实验教师指导下反复实验,直至成功达到设计目的。每学期活动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①鼓励学生对做过的无机化学实验设计大胆质疑,提出改进方案,并指明改造后的优势;②对做过的无机化学实验,学生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可对某个实验或某个实验步骤进行微型化设计;③在教师的介绍下与合作中学的一线化学教师共同探讨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参与中学化学实验的设计及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搞好中学教学的重要实践渠道。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造性和实践操作性。同时还间接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2.2.2开放研究生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了整合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5]。以此为鉴,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后期,允许部分实验技能较强、勤思考、爱提问的同学参与到研究生的创新性科研工作中。对于刚进入实验室本科生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科研基本技能培训,包括学习国内外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熟读科研文献、了解无机化学领域的理论和最新研究热点、掌握无机合成技术、掌握无机化合物制备及性质研究方法、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参加研究生的科研组会并适当进行文献汇报。二是科研探索,在经历了基本的学习训练后,对于学习能力强的本科生,在保证不耽误本科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在导师的指导下和研究生的监督下完成一些可行性较强的科研项目。目前每年都有部分本科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这些学生是校大学生创新和创业项目的主要申报者,也是未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生源。和其他学生相比,他们都会较早的制定人生规划,有目标、有理想、能吃苦、善于思考且动手能力强,而且在未来选择研究生报考专业时的目标更明确。

3结语

演讲题材范文第4篇

1关于形成性评价

     1967年美国著名评论学家斯克里芬最初在《评 价方法论》中提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 性评价不同,强调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 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 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建构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一理念下形成了形成性评价常用FED 口 诀[1] : (Feedback 为反馈,E (Encouragemen)为鼓励, D (Direction)为指导。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如果 上述3个方面都能做到,那么教学和学习均会取得 成功。H ancock等运用形成性反馈定量评测,通过对 学生自主演讲科目三阶段的评价及反馈,促进了其 学习责任感、思考严谨性、认知灵活性及职业素养和 沟通能力的形成E]。

2中医内科学课程临床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具体 运用

     2.1 医学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能力培 养转变,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 习状况进行及时评估。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 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基础学科,其涉及的学科范围 广,理论抽象,逻辑性强,牵涉到各种中医基础理论 的综合理解和运用。2.1对象的选择与分类将选修中医内科学的04、6级中医临床专业学 生60人,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30人,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 30人,采用了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在反馈-矫正 的教学环节中,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

2.2中医内科学形成性评价法方案总体设计在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中,病案设计是关键。 病例的选择主要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病例前 后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或病情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或病机演变的过程符合辩证规律。教学活动共包括 2~3个病例,可由同一个患者病程组成,兼顾《中医 内科学》教材中的不同病症。任课教师在充分熟悉 所选病例和相关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每一个具 体病例提出结构性或非结构性问题,通常每一病例 包括10个问题,问题根据病例的辩证思路程序及复 杂性由浅入深进行设计。题目内容要精,简短易答, 难度适中,使之能够体现“三基”反馈重点、难点知 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理解、应用和知识迁移。

2.3中医内科学形成性评价法方案实施的过程设计形成性教学评价设计由病例设计、资料收集和 学习部分、课堂反馈、教师促进部分等四大部分组 成。

病例设计部分由教师按要求在课前两周把第一 份病例内容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病 例后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完成后统一打印。

信息搜集和案例学习部分,学生可通过网络、期 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后以书 面作业的形式上交。经教师批阅后选8_10名学生 作为代表,并于课前5天,联系学生请其做好演讲准 备,演讲题材、角度不限。

课堂反馈部分则通过第二、第三份病例采取同 样的方法操作,但选择的学生不与前重复。在选择 学生时可参考以往的学习成绩,做到不同层次均有 列入,尽可能让中下游学生有发言机会。每一次教 学活动用时为3课时,其中1、课时由学生发言,第 3课时由教师进行点评,注重反馈、指导,并总结该 课时的主要知识点。课程结束前由学生进行自评、 互评,师生互评。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均安排10位 同学上台发言,发言过程中允许与台下的同学互动, 要求学生均能围绕每一病例的问题要点展开讨论, 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讲解内容之丰富、文献检索质 量普遍较高。

教师促进部分,以同行、专家、领导相结合的形 式开展。同一专业的教师进行旁听观摩,教学评议, 可以起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方法的作用。组 织本学科专家、教育专家,进行横向教学质量评估检 查,可以提出建议,督促教学,推广成功经验。由教研 室、教务部门、学校领导组成评议小组,通过听课、检 查教案、同教师及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同时结合课 堂录像进行教师自我反思分析,帮助查找不足,促进 教师能力发展。

    3.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效果

     3.1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元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前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 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本学科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 20% ;课程结束时,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教学进 行评议,填写形成性评价教学反馈意见表(包括学生 对形成性评价教学的整体评价,与传统的教学相比 较,对形成性评价导师的专业水平的评价,对我科形 成性评价教学方法的其他建议和要求等)。期中和期 末,进行中医内科学书面理论考试,共占总成绩的 80%。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forW 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如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非正 态分布资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 用x2检验。

演讲题材范文第5篇

海南省定安县岭口中学    莫  雄

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数学知识传播的最重要的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教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而素质教育背景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位、以开放为本位。也就是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利用与开发当地的教学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从而使学生学会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怎样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学生是变化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也是变化无穷的,而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如何充当,如何处理突出问题,下面以课堂上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好学生学习活动

下面是自己上课时的一些片段:

这是《因式分解》的第一节课,内容为因式分解的概念和用提公因式进行分解因式,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学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在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例举了5a+5b,5a-20b,5am+5bm,4am2+8bm,5am3-25bm2等进行因式分解,一直例举了5a(x+y)+5b(x+y),a(x-y)+b(x-y),到这里学生还勉强接受,再例举下去,对于a(x-y)+b(y-x)与a(x-y)2-b(y-x)2等模糊了,这连续的例举让学生们有点招架不住了。自己认为这样做感觉不错,但课后我认真总结与反思这一节课,觉得有以下不足:

1."以学生为主,老师为导"的理念落实得不够。特别是在老师出题这一环节上,我想在学生自己自学理解了公因式后,应让学生自己探究,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各个小组中要求学生自己编出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的题目,再根据学生所编的题目让别的同学说出公因式,分解因式,后各小组选出最有代表的一题参加小组竞赛活动,看看那个小组出的题能难倒对方。我想这样做既改变了教的方式,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这样学生学习才不会感到枯燥,学习才有味。

2.这节课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不够,应针对学生进行备课。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基础不是很好,大部分的学生不预见,既然在课堂上已让学生自己自学,但学生的理解不够,基础不够扎实,学生刚刚接触因式分解这概念后,对于公因式是单项式的容易接受,但提出了多项式是公因式的分解,对于部分的学生来说是有点接受不了,所以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应在课前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从学生的学习接受知识和乐于学习的角度去备好每一节课。

3.课堂上不能"过于求全"。我们总认为每一节课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这样才觉得完美,其实不然,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会每一个知识点,老师讲清每一个知识点,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再根据学生、课堂的实际情况去处理好问题与时间,这节课完成不了的内容下节课再讲,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也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我们老师应走出演讲者、唱主角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要代劳,我们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与引导,要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

•二.       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参与。我们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愉快地学习提供方便。

1.由学生的回答机智地制造一些小幽默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只有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各种问题,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着教育智慧。在教《圆的认识》时,让同学们例举生活中有关圆的例子,教室中有那些物体是"圆"的,来激发学生们学习圆的兴趣。

学生1:"墙上的钟。"

学生2:"桌上孔。"

学生3:"风扇的开关。"

我及时表扬他们的观察能力,问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呢?这时,平时有些调皮的学生说:"我的嘴",看他说完很得意的样子。

我并不马上批评这位同学的回答是一种恶作剧,而接着说:"好!欢迎这位同学你的嘴来画一个圆吧!"此时教室里笑声响起。

教师如果能适当加一些得体的幽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精神。而学生的幽默精神正是学生心灵自由的反映,也正是学生创新的条件,因此,利用得体的小幽默,创设轻松氛围是数学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的主要表现。但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创设轻松氛围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

2.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关心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中,学生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在《变量与函数》中,同学们对自变量与因变量有深刻的理会:在同学们自学后,我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否例举出一些函数的例子来。

有同学说:"爸爸每个星期给我15块钱,所给的星期数与钱数是一种函数关系,即用x表示星期数,用y表示所给的钱数,那么y=15x,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很好,这位同学举的例很实在,能把函数的知识与生活结合一起。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呢?"我说。

这时上课有个调皮的学生说:"我如果在小买部每天赊3元,赊的天数与钱数也是一函数关系。"

"请大家谈谈,这位同学所举的是不是一种函数关系呢?该怎样用函数的知识来分析这种关系呢?他所举例子给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启发?"我接着说,此时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跃,因为课堂上知识在小卖部里也用着上,是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表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环境中汲取有利学生健康成长的题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3.充分利用好教材和挖掘新题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的数学教材与以前的教材大不一样,数学内容的引入注重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写的一些内容,既能适应较高学生的需求,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教材内容的叙述,适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阅读材料等,这些栏目给学生适当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特别是"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部分的内容更能从生活中取出题材让学生探究,如在讲到相似对应求物体的高时,如何求在教室里能看到椰子树、槟榔树、学校悬挂国旗、水塔、教学楼等物体的高;在讲到"统计与概率"中的抛掷硬币和抛骰子、"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买彩票中奖的概率;端阳节如何检验棕子是否熟时用到的样本估计总体等许多身边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在课堂上增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又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上应重视、相信学生的自学的能力

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我们应当重视和相信学生,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自学,不只是单纯地看书,而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流。教师少讲、精讲,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讲解题的思路、突破口是什么、所用的知识点又是什么等,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学生、教师补充,讲错了的,学生、教师一起更正。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演讲题材范文第6篇

激发兴趣,拓展视野。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和两纲的基础上,要敢于和善于对教材适度压缩删减或拓宽,要把学科的横向联系渗透到课堂,以弥补教材的学科局限和滞后,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另外可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富于时代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1.1引入科技动态: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节时,教师可补充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近年不定期,我国载人航天试飞船?“神舟号”的三次成功发射,表明我国航天事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现已跻身世界航天发展的强国之列,中国人已经飞入太空,圆中国人自己的“飞天梦”。这一航天动态,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理解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1.2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很多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如天气、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生态的破坏等等,对此,学生已具一定的经验基础上更好感受地理现象,产生真实感、实用感,从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地理学习习惯,并且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可结合学生的亲身感受介绍我国北方的沙尘尘暴已愈演愈烈,甚至已侵袭了大大半个中国, 就连我国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将会自掘坟墓,重蹈古文明衰败的历史覆辙。从中自觉建立起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

1.3引入热点,关注时事:将时事、热点及时引入课堂,为地理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社会的发展脉搏,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学生会兴致盎然,从而乐于主动地探求地理的知识,也会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时代感、责任心。

例如,在学习“大气环境保护”时,可补充2001年美国公开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这一事实,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这一做法,只重经济发展,不顾大气环保的国际合作,必然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抨击。

再如,学习“人类认识宇宙”一节时,学生认识到“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天体,它不是宇宙的中心”。联系近年来的歪理邪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学生会更认清反科学的迷信本质,从而抵御迷信,自觉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1.4引入科际联系:任何一门科学的教学,都应把其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从学科的知识融会中加以认识。地理教学即包含自然学科,也有人文学科,其内容的特点决定地理学科与许多学科有着众多的交叉点、联想点。比如物理、代学、政治、历史等,加强学科间的有机渗透与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这同学科知识、多层面、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代解难点、整合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在自然地理部分,主要涉及许多的理化知识,诸如: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波长与物体温度的亲系,水平运动物体的受力分析,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喀斯特地的成因,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等逻辑。

在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涉及到较多的政治知识,如: 世界人口增长进程,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国际贸易赤字与金融活动等,都应从政、史、地多学科来全面加以分析理解。

2教学方法的开放

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时刻注意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尤其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物和直观现象间逻辑实质认识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打破陈规,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在创新中求知、提高;注意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中学地理教学在内容上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研究性学习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渗透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内容中。这三部分从知识特点上有很大差别:自然地理空间维度广,内容抽象,地理事物的运动性、原理性较强;人文地理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区位性、现实性较强:而研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探求。在进行教学时,就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情境,以学定教,多样化教学,如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法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多向互动信息刺激,促成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多媒体间、学生与社会实际间多向互动的、开放的地理教学、促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训练思维、努力创新。

2.1自然地理课:采用直观教学法,积极引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它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即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和运动的系统,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等知识空间维度广、跨度大、内容抽象、内在联系密切、规律性强,既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核心,又是高中地理主要的教学难点。学习这部分内容,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强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化解其中的难点,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教学往往会事倍功半。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个问题呢?笔者以为有效的办法是采用直观教学法。

所谓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正确利用直观法教学,可以避免学生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学习过程,而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再由逻辑分析上升到抽象思维,这样把直观形象与逻辑实质认识有机结合,来认识事物本质,从而使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直观教学法有很多种类型,如传统教学中,运用教具直演示,比如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大气坏流的形成,使用三球仪演示月相成因。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形象、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在黑板上边启发讲解绘图,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动态过程的概念,认识事物运动性的原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直观有更强大的操作平台-多媒体辅助教学。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声、像并茂,各种信息协同作用,可充分展示各种运动物体的运动程序、状态、透视其运动原理,更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使地理抽象理论形象化,有利于突破难点,因而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中,“人类目前认识的宇宙”、“大气的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洋环流”、“地壳洋流”、“火山、地震”、“板块运动”很多知识,借助于多媒体动画课件可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配合教师的启发、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在观察思考过程中,开启空间思维能力,顺利理解事物运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去领会、构建知识,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

但是目前,地理教师由于人手少,教师往往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抽出大量时间去精心制作所需课件或由于技术水平所限难以制出理想的教学课件,而互联网以其博大的资源库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很多宝贵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地理教师在精力、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不妨采用“拿来主义”,从网上获取课件资源,再经过适当的修改,直接应用于地理教学,从这个角度讲,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不见得每位教师都是课件制作的高手,而是善于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将资源共享的信息使用,这种做法即可节约人力、时间,又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无疑会成为一种开放、快捷、高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2.2人文地理课: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人文地理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着眼,探讨人类应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因地因时制宜,有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部分知识有很多就发生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发生在学生身边,做为高中学生一般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而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所谓问题探究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事实或实际,提出问题,置疑激趣,引导学生带疑探究,分析归纳,通过讨论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辨析中,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得以发展,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思辨中,个性各以凸显,思维得以创新。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另有许多可供学生探讨的现实问题,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对这些现实问题,应鼓励学生敢思、敢想、敢说,允许学生展开开放的讨论学习,产生不同的结论。应向特级教师宁鸿彬的“三个欢迎”、“三个允许”学习,即欢迎质疑、欢迎辨论、欢迎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这也是新教材倡导学生展开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新理念。诸如:全球变暖有害无益吗?我国应否普及家庭小汽车?我国的乡镇企业应如何发展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言而有据,教师就应给以肯定,甚至一点微不足道的思想火花,教师也应加以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

研究性学习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在大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人合作、沟通、交往的能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创新意识。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以某一实际问题展开,主动去尝试并获取知识,通过动嘴、动手、动腿、动脑、动眼,积累经验,展露才干,通过尝试,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品格。

高中地理新大纲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板块,将其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大纲规定“高中学生每学年一般承担两个以上专题的研究”,具体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旨在通过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获得多种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学习与实践,获得多种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空间。高中地理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因其以人地关系为线索展开学习,实践性较强,有很多题材可供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为实施开放式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广袤的土壤。研究性学习以几人为小组进行,根据不同题材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地理调查访问、地理手工制作、地理参观考察、地理理论研讨等。高中地理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专题,除教材提供的很多活动内容外,还可以有很多,如:中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家乡旅游业发展之我见、小区规划与发展、商业街布局评折、城市环境状况调查等等。

通过学生的主动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学会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学会从实际出发,培养踏实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还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3教学形式的开放,激活主体,培养能力

在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中,把学生做为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经常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1)上课,由学生担当小老师。即让学生自主备课、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精神。

教材中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又感兴趣的章节。比如:“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课前自己查找资料,自我归纳总结,课上分组、分专题上台给同学讲课,或答记者问,或男女对抗赛,这样做可大大调动起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例如:学生们查阅获得的信息,往往可超出教材的局限),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2)总结课,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总结、概括、归纳的学习能力。

学完每一单元,应有一节单元总结课,使学生明晰一单元的宏观知识体系。通常总结课多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归纳出一章的知识结构,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提纲式复习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是跟随式的、被动的。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单元知识自我总结,课上请学生上台做发言,有不同看法可各抒己见,在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中,重点、难点、关键点会逐一浮出水面,也许并不精准,教师可适当点拨,达成共识。然后由每小组学生合作出单元测试题,小组内学生自由分工合作,拿出题后小组间互换、互答、再互相批卷,在学习自主命题、答卷、批这样的多次反复中,多数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可熟悉一章的基本要点,也可培养相互合作,对他人负责任感。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表扬、鼓励或鞭策。

(3)讲课,由学生自觉讲解,训练学生的分析、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教师的有意引导训练下,学生会自觉仿造老师形成一定的解题、讲解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因此,可以循序渐进地放手让学生给学生讲题,这里应注意根据不同学生情况分配相应难度的任务,教师造时给予引导鼓励,让他们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学习会更有自信。

除了上述课堂教学形式面向学生这个主体开放外,为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在主要的环境纪念日,如世界需要教师开展开放的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仅凭自己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很难在较短时间里有较大的自我突破,应加强向他人学习:如网上与各地名师取经,校内经常性地听课,这样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章节,还可根据每位教师所长,分工备课,然后成果共享,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备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到来时,应倡导学生开展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来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比如:演讲、征文、校园绿化、街头环卫、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