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蚂蚁的习性

蚂蚁的习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蚂蚁的习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蚂蚁的习性范文第1篇

1.①搬兵:指蚂蚁回巢去招呼自己的同伴。

②归途:指蚂蚁回巢的道路。

2.在文中的()里加上关联词语。

答案:如果、就;只要、就。

3.用“~~~~”线画第四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答案:中心句: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4.将文中[]内不合适的词划掉。

答案:划掉的词是:热烈分析

5.分段,用“”线分段,写出段意。

答案:第一段:(第1自然段)段意:生物学家对蚂蚁的习性有一些认识。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段意:蚂蚁的生活习性。

第三段:(第5自然段)段意: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科学价值。

6.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本文记叙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告诉我们,研究、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可贵的科学资料。附:蚂蚁的习性原文: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些认识。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他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摆动得特别[猛烈热烈]。

蚂蚁的习性范文第2篇

1、物理防治:由于家庭蚂蚁的巢穴不容易或不便于确定,物理方法防治室内蚂蚁比较困难,只能限于杀灭可以看到的工蚁等,不能断根。一般可用开水烫等方法。

2、化学防治:家庭蚂蚁的化学防治,主要依赖于毒饵诱杀。将适口性好、驱避作用小的毒饵投放在室内各种缝隙中或蚁道(蚂蚁的取食线路)上,利用蚂蚁喜欢搬食的习性,将毒饵搬入巢中,毒杀蚁后、蚁王,达到消灭全巢的目的。

(来源:文章屋网 )

蚂蚁的习性范文第3篇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上的土著人民从当地盛产的蚂蚁身上索取蚁酸作为佐料,将它掺和在煮熟的米饭里,米饭便会发出一股浓烈的气味。这种佐料不仅能使米饭颜色增白,还能使人闻之开胃,且有健脾功能。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不花钱的特效药”。墨西哥的昆虫学家和营养学家,通过“昆虫食品”的研究,已经发现70多种含有丰富营养的昆虫,其中蚂蚁首屈一指。专家们分析蚂蚁所含的主要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都大大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标准。他们预言:“将来世界上人口剧增,粮食短缺时,蚂蚁等昆虫将是人类可信赖的食物来源。”

蚂蚁有很强的群集性,既喜欢集体行动又能通力合作。利用蚂蚁这一习性,国外医学工作者培养和训练了一种吸血蚂蚁,用于治疗难度较大,要求很高而又不适于手术的眼科疾病,以解除眼球痼疾以及眼底血管栓塞症患者的痛苦。在南美州圭亚那印第安人部落里,外科大夫常常利用一种叫撸叶蚁的兵蚁来做外科缝合手术,他们先将伤口对合,然后让撸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会把伤口“缝合”得很紧密。在秘鲁一些边远地区,由于缺乏先进的化验设备,许多医生便靠蚂蚁帮助诊病。他们把蚂蚁放在病人的尿液旁边,用来证实病人是否患糖尿病。因为蚂蚁嗜好甜味,如果蚂蚁向尿液爬去,就说明病人患了糖尿病。在苏联,一些医生用蚂蚁加工成浸出液、软膏治疗皮肤病。他们从红蚁体内分析出五种生物碱,有抑制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增长的功用。一百多年前,印第安人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便冲撞树干,让成群的蚂蚁咬住自己的身体,以此治疗疾病。美国已对玻利维亚蚂蚁的“毒腺”提取成功,并制成针剂,据称,该针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颇有疗效。

我国是食用、药用蚂蚁的故乡,汉代治疗筋骨软弱的“金刚丸”,就是用蚂蚁炼蜜为丸所制的。对蚂蚁最早、最完善的记载,是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书中无论对蚂蚁的习性、毒性,还是食疗,都作了详细叙述,且“目随纲举”。李时珍参考了大量古籍、本草,并经过自己的实践观察,将蚂蚁命名为“玄驹”。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失遗》也论述了蚂蚁和蚁卵,称蚁卵为状元子、蚂蚁蛋、山蚁子,说其性味甘平微毒(良种无毒),能益气力、泽颜色(美容)、催乳汁;用于病后气血不足,产后缺乳等。以9~15克炒黄研面冲服。

对蚂蚁的食用和药用,基础研究和实际临床应用,在我国近10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选择我国各个不同地区的良种蚂蚁分析证明,蚂蚁含蛋白质40~55%之问,少数可达67%以上;含有28种游离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主要氨基酸齐全;还有维生素B1、B2、E,矿物质钙、铁、磷、硒、锌等,其中以锌最为令人瞩目,每1000克蚂蚁含锌120~130毫克,还有多种酶等。毒性实验证明,蚂蚁有抗风湿、抗炎、抑制肿瘤细胞、护肝、平喘、镇咳、解痉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有关学者对我国资源比较丰富而常食用、药用的大黑蚂蚁,作老鼠对照组免疫功能及抗衰老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是:1、蚂蚁制剂是一种广谱免疫增效剂,能促进胸腺、脾脏等器官增生、发育,能使血液白细胞增强,能提高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的细胞数和血清抗体水平。2、蚂蚁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抗衰老剂。3、蚂蚁是一种增强剂,能使和卵巢重量增加,提高。4、蚂蚁又是免疫调节剂。在临床上无论应用蚂蚁粉或以蚂蚁为“君”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对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类风湿因子阴转,血沉下降。对细胞免疫呈现双相调节作用,即,使低下的免疫功能提高,亢进的免疫功能得到调整而使人体恢复生理平衡。同时对肾上腺皮质有兴奋作用。

蚂蚁的习性范文第4篇

读《昆虫记》有感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并且详细的记录编写的。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全书包括10大册,暑假里我读了一小部分。

通过读书使我们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了法布尔观察得仔细,就连小小的萤火虫怎样捕食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他还不辞辛苦,追踪观察了迷宫蛛是怎样产卵和养育宝宝的。为了观察石蚕的生活习性,他亲自养了一些,讲述了石蚕室如何利用简易房子金蝉脱壳。法布尔这种坚持不懈、探索大自然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读了《昆虫记》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例如:蚂蚁和蝉之间的斗争,知道了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蝉才是勤劳的生产者;螳螂善于运用心理战术,是一个真正的心理专家,但它却自食同类,凶残的很;还有在各种昆虫当中,蟋蟀是地道的哲学家,有高超的建筑技术……

从《昆虫记》这本书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具匠心。他语言生动、活泼,而且充满了情趣。他把感情融入到观察当中,使我们了解到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以后我也要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蚂蚁的习性范文第5篇

蚂蚁是一个奇特的种群,以团结一心的特质和大力士般的强壮身躯赢得了人类的喜爱。蚂

>> 没创意,别拍我 我的老师没创意 求求你,别拍我 没创意的祝福 《阿凡达》没创意 没创意也能编出好故事 我没眉毛了 我为啥没朋友 原来我没懂 妈妈,我没哭! 妈妈,我没喝酒 我老了,我没老 别拍上司的肩 兴业银行“赤道”广告,有意义,没创意 《遗落战境》:“致敬”太多那叫没创意 刘奎:没创意,就比煤老板还土 军队没忘记我 我也没忘记军队 没房没车,我的快乐我做主 我的奶瓶没细菌 我的征文没获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没创意,别拍我 没创意,别拍我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蚂蚁搬家公司

蚂蚁是一个奇特的种群,以团结一心的特质和大力士般的强壮身躯赢得了人类的喜爱。蚂蚁大家族有两万多个种类,占到陆地生物数量的15%~25%,这个庞大家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搬运食物。

俄罗斯微距摄影师安德烈・帕夫洛夫是一位蚂蚁爱好者,他被蚂蚁们的勤劳搬运所打动,细心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用微距镜头拍摄下这些小“模特”的搬运故事,一个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仿佛发生在童话世界一般。在他的镜头里,蚂蚁个个都是搬运高手,甚至还会赶着“甲虫车”搬运货物。有人以为这些照片是通过Photoshop后期制作的,其实它们都是在真实场景里拍摄的,帕夫洛夫会先用浆果、果壳和树枝制作出理想的拍摄场景,等待并引导蚂蚁们进入场景,然后记录下这些小演员们自然、生动的现场发挥。

拍摄蚂蚁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们体形微小而且在不停地移动,需要使用微距镜头拍摄,同时保证1/125s以上的快门速度,这样才能使用小光圈拍摄,从而获得更大的景深,清晰地展现出一个蚂蚁的世界。 恐龙再生记

传奇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最新作品《侏罗纪世界》即将上映,这部讲述恐龙时代的电影,将再一次把我们带入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恐龙满足了人类特别是孩子们对于远古时代的各种奇幻想象,这些庞然大物曾经真实存在过,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又突然间全部灭绝,可以引发无穷无尽的联想。

达尔文・皮尔逊是一位痴迷恐龙的摄影师,他以空气作为画布,将远古的庞然大物还原于真实世界。在他的照片中,巨大的恐龙穿梭于森林、沙漠和城市之间,在空旷的画面内显得格外孤独,仿佛正在寻找着逝去的同伴。

恐龙光绘大片,需要使用三脚架进行长时间曝光拍摄,小手电或者荧光棒都可以作为“画笔”,绘制者穿着黑色衣服即可在画面中隐身。恐龙的骨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多次练习,才能保证画出的身体比例和透视关系正确。 X光下的动物之美

动物眼中的世界与人类看到的大不相同,例如,有的动物是严重的色盲,还有的动物是依靠气味和声波来感受这个世界。一些人类艺术家也希望打破人类看待动物的一成不变的视角,探索与众不同的动物之美。

荷兰艺术家Arie Van`t Riet同时也是一位拥有放射学博士学位的医学物理学家,他在实验室里通过X光拍摄动物的骨骼,这些照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充满了大自然的美感。

拍摄这样的大片,要用一台X光透视机作为相机,成片通常是黑白的,后期需要通过电脑上色。拍摄时要特别注意防范辐射。 青蛙王子的朋友圈

印尼是拍摄野生动物的好去处,这个地处热带的千岛之国拥有超过500个动物种类,丰富的物种也造就了当地摄影师独特的风格。

印尼摄影师有一个著名的拍摄主题,是关于青蛙与蚂蚱、蜗牛、蝴蝶、蛇、甲壳虫等各种动物的偶遇,相关照片在世界摄影比赛中屡获大奖,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比如严重的摆拍痕迹是否存在欺骗读者的嫌疑?甚至有摄影师通过细线来操纵青蛙进行拍摄,后期再把细线修掉,从而得到青蛙跳舞的画面。

拍摄动物照片还是应该尊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把这些生命的精灵变成人类镜头下的玩偶。其实,大自然本身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抓拍的魅力就在于捕捉那些意想不到的美丽与趣味,过度的人为干涉反而得不偿失。 人类,笑一个!

蚂蚁的习性范文第6篇

比如蚂蚁,我们读知道它会在下雨前搬家。一群蚂蚁忙忙碌碌,把家搬到地势高处,待家搬完后不久,一场雨哗啦啦地下起来。

人们发现了这个规律,就可以通过观察蚂蚁搬家的时间来预报晴雨,并从蚂蚁身上得出这样的道理,我们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一定要把房子盖在地势高,远离水流,在山区房子更该建在树木巨多的地方,以免山洪暴雨时发生泥石流,塌方等地质自然灾害,小小的蚂蚁真是人类的老师呀!

水母有着预测风暴的能力,每当风暴来临之际,它就游到大海深处避难。原来,在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波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是风暴来临的前兆。这种次声波我们人类以及许多动物是无法听到的,但是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母耳朵的共振腔内长着一个小小的细柄,柄上一个小球球,球中有块听石,当风暴次声波冲击水母的听石时,水母就可以有效的预知风暴的来临并做出应激反应,很快的游到深海。

科学家根据水母的这一特性设计出水母风暴预测仪,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就能提前十五小时对风暴做出准确的预报,对航海和海洋渔业的安全有着这一的意义。

蚂蚁的习性范文第7篇

他们一会儿爬来爬去,搬运东西,一会儿扮演角色,温馨对话。小姐姐喜欢玩过家家,就假装做点东西,要小蚂蚁回来吃。点点这个小蚂蚁也应声叫道:“大蚂蚁,我回来啦!”然后两个人吃饭。吃完饭后又开始睡觉,就那么在地上躺着。如果我严令禁止,这个活动就没有意义了,而地上又很凉,我故意提醒到:“小蚂蚁是最勤劳的,怎么会吃过就睡觉呢,他们吃完饭后肯定要出去工作,搬运东西的呀!你们到那个房间去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两个人听了我的话,立即起身爬到了另一个房间。

爷爷看见了,大声叫道:“地上凉,你们怎么在地上呆着。”尤其是看到10岁的姐姐也在地上趴着,更是生气。

奶奶也无法忍受:“谁叫你们都在地上爬的?地上那么脏,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快起来,再不起来我就要打了!”

两个孩子吓得一骨碌站了起来,悻悻地回到我这边。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尤其是小姐姐干脆就又跪了下来,还试探性地看了看我的脸色,我说没事,接着玩吧。然后我大声跟爷爷奶奶解释说:“没事,他们在扮演小蚂蚁,让他们玩吧!”回应我的是一阵沉默。

两个人又兴高采烈地在地上爬了起来。

不一会儿姐姐要出去拿东西,她知道外面是一个不被允许的世界,就爬到门边,“噌”一下站起来,口中念道:“这扇门是通向人类世界的”,然后还给自己的站立配上了“刺刺啦啦”的变身的声音,俨然是小蚂蚁向人的世界的转变。不一会儿,东西拿好,继续装扮蚂蚁,将刚才的变身程序再来一遍,逗得我哈哈大笑。

孩子在这种看似“荒唐”的行为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对孩子的某些“荒唐”行为我们应该更宽容。“荒唐”是对事情不靠谱的一种表述,本是一个负面词汇,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放宽“荒唐”的尺度,允许孩子的“荒唐”。如果将孩子的行为标准按照成人的规则来分析,自然是荒唐之至。看看家长们普遍指责的孩子的荒唐行为吧!

他总是喜欢踩水,把鞋子弄湿也在所不惜!

他总是喜欢在地上爬行,喜欢玩脏兮兮的沙子。

……

其实,在孩子成长中,这些“荒唐”行为恰恰具有莫大的价值。

他喜欢踩水是在体验水,喜欢玩雪是在体验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蚂蚁的习性范文第8篇

1、 选择改进器材,2、 使实验做得更“准”。

在自然教学中,有许多实验的器材在准备与使用方面和我们的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用好身边的材料,掌握更多的知识呢?我在教学中,对部分实验器材作了一些调整和改进。

1、 选择更容易理解的实验材料。

比如在学习《春天里的花》时,文中提供的白玉兰、绣球花等在我们这儿不常见,且学生也不认识,因此,我就选择他们熟悉的油菜花、桃花等来代替,使学生易采摘、易观察、易理解。

2、 选用更典型的实验材料。

在上三年级的《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易观察胚根、胚芽的蚕豆、花生等双子叶植物种子,还提供了较难观察胚根与胚芽的玉米、小麦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动手,准确认识了种子的结构。当然这些种子我提早几天已对它们进行了催芽。因此,实验效果不错。

在上《食盐哪里去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溶解”的概念,我不仅选择了能溶于水的白糖、味精、食盐、高锰酸钾,还选择了不溶于水的沙子、棉花,还选择了塑料等不溶于水的比水轻的物体,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溶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1、 结合生活实际,2、 将实验做够。

3、 用好现实条件,4、 把实验做得更“透”。

上二年级的《蚂蚁》一课时,学生通过捉蚂蚁、观察蚂蚁,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已有一定的认识,其中一位同学还端出水盆,主动去研究蚂蚁会不会游泳,课后还写了一段话让我看:“蚂蚁会游泳吗?我把一只小蚂蚁放进水里,小蚂蚁淹死了。可能小蚂蚁还没有学会游泳。大蚂蚁会不会游泳呢?我把大蚂蚁放在水里,还是被淹死了,只不过挣扎的时间长了一些。可见蚂蚁是不会游泳的……”。

3、 结合儿童好玩的天性,4、 将实验做痛快。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实验中他们往往会做出天真、有趣的事情来。如在上《蚯蚓》一课时,他们就会拿出小刀,把蚯蚓一切为二,再来观察蚯蚓的运动;学习《蚂蚁》一课时,他们会拿出剪刀,把蚂蚁的触角剪断,再来观察蚂蚁的打架与寻找食物。……实验做得痛快、尽兴,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5、 重视实验过程,6、 让学生看得更“明”。

在实验过程中,有时候教师的演示很难让全体学生都看清。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明了,我想了很多办法,进行尝试,觉得以下两种方法还行。

1、 让实验器材“站”起来。

上三年级的《连接电路》一课时,我在第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为学生准备了实验器材,开始演示、讲述怎样连接使开关能控制小电珠的亮和灭,以及串联和并联的方法,并在黑板上画了电路图。然而电路图较抽象,且由于器材小,学生很难看清楚等,使许多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失败了。怎么办呢?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前,预先准备好一块较大的木板,将电源、电珠、开关和导线科学地安装在示教板上,让实验器材“站”在学生面前。上课时我演示如何连接电路,那真是一目了然,学生动手连接也毫不费力,很好地掌握了连接电路的方法。

2、 将实验用水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