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何处春江无月明

何处春江无月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何处春江无月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何处春江无月明范文第1篇

2、出处

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裴回 一作: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何处春江无月明范文第2篇

“霏”字出自诗词“雨雪其霏。”形容雨雪很盛的样子,引申为繁盛、吉祥、冰雪聪明之义;“菲”可爱洋气用字,本义指花草的香气很浓的。用作相同音调起名之时,加强活泼可爱其内涵;“霏菲”两字搭配不仅满足生肖牛喜用字根的查找,而且很好的寓意着孩子吉祥如意、兰心慧质、人见人爱。

2、乐淑

在“乐淑”这个名字中,“乐”字不仅有着开心快乐的美好含义,还显得十分的开朗大气,给人以落落大方之感;“淑”字则意指女孩温文尔雅,同时还含有生肖牛起名喜用字根“氵”。

3、允滟

“允”源自成语“允文允武”形容能文能武、多才多艺之义,语出《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隐喻女孩秀外慧中。是当下比较韩范用字,突出洋气的特点,以允入名彰显出女孩子听话懂事的特点;“滟”出自唐代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使名字更有富有意蕴和内涵。

4、玥瑛

何处春江无月明范文第3篇

年少气高,自喻为“鸿”,翱翔天际,畅言:鸿鹄之志,志在千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年少的我,只想飞,那想停留?狂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一直在奋力的飞,翻越高山,飞越丛林,曾豪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并非想象,想飞就飞,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飞多远就飞多远。雄关漫道,路途遥遥,还要经常经受狂风暴雨的洗礼,这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终于,发出了第一声叹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如今,从头越!

越,翻越高山,飞越丛林,在无垠的天际翱翔,在浩瀚的海面盘旋。终于,倦了,累了,停下来,小憩一下,回首西路漫漫......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不要问我到哪里去,不要问我为什么流浪,流浪到远方。

是的,累了,心累了。这一停留,一下子滞留过了想飞的年龄。一下子从志高气大的飞鸿,蜕变成想飞也飞不高的江边小鸟。人生苦短,时迁,心路也随之变迁,经历了人生的旅途,尽管风华正冒,可心已沧桑。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经酣高楼。

倦了,累了,不想飞了,停留了,“鸿”变“江鸟”很容易,而“江鸟”再变回为“鸿”很难,很难。

何处春江无月明范文第4篇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诗是借助意象及其组合来抒情写生,衍生诗美效果。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小形象单位,它是经过诗人情感、想象、思想、美学趣味等的重新处理过的感觉。意象化合了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含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意象也就是托意于象,以象言意。

本文要赏析的《春江花月夜》,即是诗人紧扣春、江、花、月、夜这些诗歌传统中极具丰富美学内涵的意象,以“月”为思情的生发中心,在意象的相应相和中既展现了自然境界的恬美迷人,又将情感、哲理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真实而深沉的诗意世界。

首先,诗的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都是中国诗歌中传统意象的母题,每个意象都含有极其丰富的涵蕴;而将它们同时并陈,更是荟萃了人世间的至美;春的和谐曼妙,江的宛转神秘,花的隐约清幽,月的明朗澄澈,夜的静谧夜恬――斯时斯景,怎不叫人心醉神迷,如入梦境!

诗的开篇入手擒题,就题生发,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月夜春江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诗人立足江边,想象却驰骋于海天之间,眼前的江潮在头脑中与想象中浩瀚的大海相连接,在海的广阔背景之上一轮明月随潮涌生。“生”使所有的意象立时活动起来,鲜明起来,这“生”诉诸我们感觉的不是一点一点缓慢上升,而是刹那间的跃出。在我们的想象随作者笔触展开时,我们脑中的画面不是静止的、平面的,而是动态的、立体的。“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闪耀,千里万里同沐银辉,哪一处春江不覆明月,哪一处明月不照春江!这是想象的飞翔,这是思绪的发散。

景象引动了情思,情思点化着景致。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和情都梦幻般轻轻展开:“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流曲曲折折,绕着花草茂密的原野,月光泻在葱茏的花树之上,宛如覆一层纤薄的白雪。月华溶溶,仿佛那细雪的粉末自高天飘落,却只是沉静,只是安宁,绝无不安的飞舞与震颤。那么细腻柔美的景致;素净的月光如仙子般动人情景,营造出一个既明澈又空朦,既纯净又迷离的艺术氛围。和起始四句相映照可见出,明月初升时,诗人的心由纷扰转为空明纯净,而当诗人举目四望,江流宛转,花林似霰,意绪纷起,那些不可捉摸的隐微的思绪开始慢慢萌生,让诗人陷入幻想与沉思。开首八句,由远及近,由显至隐,虚实相生,情景交织,笔触所及,处处生花,好一个“春江花月夜”。

接着是作者视觉的凝定和思绪向无限的延伸:“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动极而静的夜色中,明月高照,江天一色,清幽纯净,空灵澄澈。而此时,月上高天,月和人的距离也开始拉开,当诗人的视线最终定格在清空之上的这轮孤月,则诸多情思纷至沓来。诸多感情立时和随历史长河逝去的先人相互应和。“月”在中国本是一个意蕴繁富的意象,登高望月、望月怀远,“月”寄托着人们的离愁别绪、爱恨情仇,甚至也凝结着人们对本体生命形式及至自然宇宙的观照和体悟。此刻诗人笔下的月却多了一个“孤”。这一“孤”字,首先表明中天之月和江、树、花、人的距离的增大,也映照出作者心绪的寂寥,是何人像我这样第一次驻足江边望月伤怀,江月又是何时开始映照这微渺易逝的芸芸众生?前面我们提及江、月、春三组意象的对比和共融,而此刻,作为自然宇宙之精灵的江月又和“人”形成比照;江水悠悠,向东逝去,明月皎皎,渐西渐斜,人不也如这江这月,一去无返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正是将自我融入人类,人的存在得以与宇宙自然同样的永恒,“代代无穷”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二者达或了终极的统一。“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明月高悬,仿佛仍在等什么人,默默的江水兀自流着,似乎毫无感觉,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此时的江月既似有意,又似无情,诗人在意象的流转中思绪飞腾,感慨万千。

以上是诗的上半部分,即写景为主。诗人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形成巨大的审美空间。写景的同时融入丰富的审美情绪。使春、江、花、月、夜这些现实意象在传统意蕴之外又带上诗人的个性和情趣,显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下半部分紧承上面,是作者由宇宙人生念及世间别离相思,即春江月夜思妇与游子的离愁别思。“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春江无月明?”“白云”飘忽不定,象征“扁舟子”的浪迹天涯。在如此美妙的良辰好景,游子浪迹天涯,思妇闺中辗转,一轮明月映照两地愁绪,叫人如何不唏嘘?接着八句“可怜楼上――”是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诗人是以“月”这个意象为中心,在月与思妇的映射和对照中抒写的,不见悲哀,悲泪自出,极为传神。

最后八句是写游人的思归之情:“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以梦起兴,将梦与眼前实境相交错,落花、闲潭、斜月、流水,这一组意象所指向的情感都对青春易逝、良辰难再的感叹,幽潭入梦,花落缤纷,春光已半、断肠人仍在天涯――此景何堪,此情何堪!

何处春江无月明范文第5篇

——月上柳梢头

作者 瓶儿

曾几何时?

古人有“今不见古时月,今日曾经照古人”的说法。

面对娇月儿。

夜,还是那宁静的夜;月,还是那轮娇滴滴的月;桃花流水依旧,可今朝此人非彼人。

而今夜,星儿格外的稀疏,月儿更加的透骨铭心。

她,缓步爬上了柳杈儿,如同我那平凡的梦想。今夜的风儿轻轻的,轻得让你无法感受到她的存在,轻得似摇不动纤细白皙的小手儿,仿佛是美妙的乐曲。她在朦胧似纱的月光中穿行,如行云流水般。此时,冷月下柳条儿犹如迈着轻盈步履的少女岁月而舞,如凤舞蝶飞,如紫霞仙子飘然而至;仿佛是爱,总是在世间万物心中流淌。

我,醉了。

今晚的夜空,好似一块硕大无比的蓝宝石。弯弯的月儿、点点的星星都镶嵌其上,像天空含着晶莹剔透的、微笑的眼睛在眨动。

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今夜的月儿美仑美奂。她,此时正挂在蓝天似眉、似弓、似宝帘轻挂的小银钩。

然而,升腾着的,奔放着的,是你与我像瀑布一样从天而泻的惆怅的情思。这时,有背倚修长而婀娜多姿的俏美人——柳儿,有棒追着清丽的雀儿,有几片薄薄淡淡而透明的云朵儿,犹如天空之画廊漫游之神韵。

我近乎于沉醉的心灵,也同时随娇月、柳儿被邀游于一缕缕、一朵朵云彩之间。即使风儿萧萧,我也会有“心的笃诚,蝶的轻吻”之趣味,更有“滟滟随波于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之快意!

蓦然,抬头看看月,月已挂上了柳梢头。

这时,“两三点雨”打在额头上,一阵凉意,惊醒了梦中人。唐宋诗词中有“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明月照此人”和“云随南飞鸟,泪尽北枝花”的心境,只可惜“皎皎空中孤月轮”无人共赏啊!

何处春江无月明范文第6篇

进入唐代,明月适当地摆脱了一些人生短暂的悲凉色彩,转而以明朗为主。像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甚而传达人们对永恒的感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什么是永远?你看那天上的明月,它亘古存在着,所以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说法。而明月在诗人笔下,亦有些仙色彩。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仙敢于邀明月为伴,表现人类自我形象的魁伟。还有一位壮阔的文人是宋代苏轼,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拓千古绝境。词末的祝福也阔大温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间的多少美好愿望,在此都托付给明月了。

但是面对明月的忧伤并未止过。李白也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同样,苏轼写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孤独。他的“云淡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亦清冷。而更多的人则将离别的愁绪寄托于明月,杜甫《月夜》倾诉着:“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相较而言,显得阴柔多了。月亮也并未完全脱离人类世俗化的欣赏,李后主写过“待踏马蹄清夜月”的游赏之词。亡国之后,多情的明月唤起他很多回忆,触动大悲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亮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人类离别和团圆的情感。我们民族的节日中,元宵、七夕,和中秋,是家人和情人团圆的节日,都和月亮特别有关系。诗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情侣的缠绵离不开月亮。至于中秋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基本上道出古诗中月亮的核心内涵,团圆和思念。宋晏几道词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非常优美。而在宋词中,月色有种种风情。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至于乱离间,民间流传着“月子弯弯照九州”,无不发自真情。永恒的月亮有时也触发兴亡之感,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今天,月亮更多的含义是温馨,如普遍传唱的歌曲《彩云追月》、《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何处春江无月明范文第7篇

父母给我起了一个不太常见的名字??罗英銮。英是花的意思,銮是铃铛,把花和铃铛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提到一起,父母真可谓用心良苦。我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定是希望我既像鲜花一样妩媚多姿,又像银铃一般的激扬清越吧。

虽然长得不美,但一点也不影响我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不信,看看我的爱好就知道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小到大,我有过不少的爱好,比如:钢琴、电子琴、毛笔字等。但我唯一坚持下来的只有舞蹈了。从我的身材来说并不是最适合学习舞蹈的,我的个子不高,体态也不婀娜。学习舞蹈七年来,我无数次的想过放弃。的确,学习舞蹈太苦了:寒风刺骨的冬天,人们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还冻得直打哆嗦,我却穿着单薄的练功服在练功房里旋转、跳跃;在炎炎夏日,别人在空调房盛享清凉的时候,我却在蒸笼似的练功房里挥汗如雨。汗水不是滴下来的,而是纵横交错从额头上奔涌而下,有点“大江东去”的味道。

最要命的还有那不可预知的伤痛。记得今年夏天我参见中国舞十级的考试时,我的肌腱拉伤了,脚疼得连舞蹈鞋也穿不进去,医生说,一定要卧床休息。可是离考试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的时间了,再休息几天,我的考试怎么能通过呢?

“算了,咬咬牙,拼了!”

于是,虽然疼得呲牙咧嘴,我还是要跟在老师的身后,不停地重复一个个的动作,小跳、平衡、劈叉……音乐悠扬,丁当作响,像一眼清泉,源源不断的喷涌,喷涌着甘甜,喷涌着快乐,若有若无的曲调如天空一样明亮。我忘记了脚伤,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之中。我就是那个月光下独舞的傣家少女,我就是山道上嬉戏的汉家女子,我就是那欢快的朝鲜族姑娘……工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拿到了十级证书,环顾左右,当初一起学习的几十个同学只剩下寥寥三人矣。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漂亮有什么关系呢?坡不是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吗?我喜欢读书,文学名着、唐诗宋词、小品散文,都是我的最爱。细雨朦胧的日子,拉上雨做的窗帘,便弥漫起一派古典的诗意。打开书本,就如同打开自己的心灵,或婉约,或清丽,或豪放、或狂傲的诗句,如同缤纷的花朵,摇曳着满天的美丽。“李白斗酒诗百篇”一壶酒醉了整个天下,一曲《春江花月夜》流尽了古朴的月色,却流不出作者望月怀古的眼帘。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照耀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流照之中,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扁舟……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美丽了千年。

何处春江无月明范文第8篇

常言道,知足常乐,有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一种看似平常却又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达观。又有人说,男儿当自强,应如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似乎又是说人应当不知足。其实,知足与不知足都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孰是孰非,不能一概而论。

人都不愿意一生如草芥般沉寂,都希望自己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便是与生俱来的不知足。拿破仑有一句流传颇广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核心就是要不断进取。一代名流征服欧洲的事迹至今仍镌刻在法兰西的凯旋门上。的确,人生不当轻易言知足,进取和一往无前永远是浩如烟海的世界中生命奔腾的主旋律。不知足,才有了辉煌的人生:知足,人类也许至今还停留在洪荒时代。文学家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不知足;体育健儿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同样是不知足;科学家不断地探究世界的奥秘,更是不知足……

生命岂能悄然流逝,它应似奔腾的野马,在驰骋中留下一串清晰的足迹。

人都渴望生如夏花之绚丽,这份渴望就源自生命进化中的不知足。但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却是行走在生命的蜀道上,步步如上青天之难。君不见孔丘遍访诸国求政而不得的难堪,孟轲遭遇被君王接见而意见不被采纳的尴尬;君不闻陶潜“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愤懑,浔阳楼上的白居易泪湿青衫时的抽泣声。自古以来,多少人生不逢时,比干、屈子、陆贽……但我更知道李太白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决绝,庄周之“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幽默,蒙田之饮酒不为博一醉的清醒。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当我力所不及时,当我无路可走时,不妨知足,不妨去尝试享受已有的生活。“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惬意,“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的闲适……凡此种种,虽无生如夏花之绚丽,却也可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命岂能无止境地追求,它应在生命的驿站停留片刻,享受生命的惬意。

漫漫人生,沧海一粟,当进取时应进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有朝一日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当知足时应知足,“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何必死守一隅呢?

简评

文章开头在列出两种不同的意见后亮出自己的观点――知足与不知足都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孰是孰非,不能一概而论。然后从两个方面阐述理由:“不知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必备的品质,但是在力所不及时又要懂得“知足”。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可谓开合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