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习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指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学习法学习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9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系统论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提高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 系统论与系统学习法

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7年创立的,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新理论。系统论是指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也称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是指相互间既区别又联系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能够达到目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又都由各要素构成,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谐有序,才能使整个系统保持正常运转。

系统论广泛应用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使人们思维的角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进行学习的方法就是系统学习法。有学者把系统学习法定义为:所谓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把所学内容当成一个系统看待,从整体上展开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先定性概括,了解知识框架,再逐渐在大框架下明晰细节、完善结构,针对缺失和不足予以专攻。笔者认为,系统学习法是指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把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看做一个大系统,把各科课程看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把课程中的模块或章节知识看做这个子系统的要素,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 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1.运用整体性原则整体把握课程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遵循这种辩证关系及其规律:首先,在认识事物特性时,应该坚持从整体出发去认识事物,而不应从部分出发去认识事物,否则就会陷于谬误;其次,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又应努力通过部分去认识事物整体,通过部分去改造事物整体。指导学生运用整体性原则进行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这种辩证关系来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课程。具体要从所有课程和各科课程两个层次进行整体把握。

第一,整体把握所有课程。如果把一门课程当做一个系统,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一个大系统,人类文化则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文简称《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纲要》对制定各科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改革纲要》指导下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都应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则必然有着体系的整体性。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部分与人类文化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站在文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对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对各科课程的学习都重视起来,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打牢思想基础;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认识各科课程这个部分与所有课程这个整体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所要学习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结构,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

第二,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各科课程作为所有课程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具备系统的整体性。各科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及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指出了本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各科课程,教师首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学习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绪言、引言等帮助学生理清本门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课程设计思路以及整套教材和每本教材的设计特点从整体上了解、构建起该学科的知识框架。

2.运用有序性原则建构认知结构

凡系统都是有序的,它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是多层次、多等级的,由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纵横联系构成立体交错的网络模式。系统内部之间稳定的联系构成系统的内部结构,保障系统的有序性。指导学生运用有序性原则进行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的基础上从所有课程的有序性和各科课程的有序性两个层次注重运用知识的有机联系进行学习。

第一,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所有课程都是人类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其实,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都有很多相通甚至相同之处,并且各学科知识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广泛的联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在理清各科课程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相通、相同之处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应用各学科知识之间广泛存在着的纵横联系,使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起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通过建立这种广泛而稳固的有机联系来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

第二,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各科课程作为学校所开设课程的一个子系统,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更为紧密。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是对注重所有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有序性原则注重各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机联系,就是在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各科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该课程学科知识体系层次和等级上的有序性,通过从整体到部分的“逐渐分化”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意义建构”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3.运用开放性原则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

开放性是说一个系统如果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变换,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开放性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开放性的,即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都必须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否则,就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无论是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这个大系统还是各科课程这个小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为“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就不能将知识的意义与应用割裂开来加以理解,知识的意义和用法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的应用范围含有越多的因素越精确,知识就会变得越灵活。这也是《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的意义所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指导学生运用开放性原则进行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在整体把握课程、建构认知结构的同时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课程内容时要注重运用情境学习法将个体、社会以及环境等置于统一的整体中来进行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实现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三 结束语

系统论作为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科学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把系统论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中,对促进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系统学习法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体系,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和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李诚忠、王序荪.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毛小丽、高峰.系统学习法在大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67

[4]陈伟、王涛、谢铁丽.强化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6):13~14

[5]常绍舜.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看系统论与还原论的适用范围[J].系统科学学报,2008(1):87~89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学习指导范文第2篇

1让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科的工具性与基础性,其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知识与当地乡土资源中的相通点,让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但对于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有效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以一节课的导入环节为例,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件来导入课堂,就一定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譬如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给大家说,最近局里准备在我们A镇与相邻的B镇之间建立一所全新的学校,大家高兴吗,学生的反映开始有些惊喜,发出了“真的?”这样的嘘声,我接着说,虽说资金有了着落,可学校选址工作遇到了难题,就是把校址选到哪里才能保证这所学校距离两个乡镇的一样远呢,请同学们说说,学生的论述自然是想当然的,那么教师再顺势导入本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内容。在学生了解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竟然如此重要与无处不在之后,他们的学习劲头一定会很足,教学效果的良好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2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培养学生动手去“写”的能力

一般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数学、语文是理科、文科的两大基础学科,从新课标对两者的工具性与基础性的界定之中,我们似乎应该从中悟出两者一定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语文学科特点相结合,主动培养学生动手去“写”的能力。数学教学中“写”的能力首先表现在做课堂笔记上,与语文学科一样,课堂笔记切不可生搬硬套,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在低下记什么绝不是一种好现象,它需要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完美结合才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笔记方面一定要加以科学引导。数学教学中“写”的能力还表现在课堂作业的书写中,与语文学科一样,数学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按规定的步骤一步步来,切不可贪图省事将其忽略,究其原因,书写答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变得明晰的过程,有些想当然的环节在严格书写答题步骤的过程中可能就会被发现,这对于提升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此外,数学教学中“写”的能力还体现在写数学日记这一方法上,在笔者任教数学学科的几年中,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其内容可以是当天学习数学知识的心得感悟,可以说一些难题怪题带给自己的启示,也可以摘抄课外资料中关于一些数学家的生平资料、研究历程,或者世界上最新的数学成果等等。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一学法指导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与科学素养,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笔者以为,这一点绝对值得大家考虑并付诸实际。

3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学习指导范文第3篇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的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风貌。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独立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所谓指导――自主学习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以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自学能力为归宿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实施教改的过程中,形成了“导学――讨论――反串――精讲――练习――小结”等六步式课堂教学结构。

在教育学的关系上,我们坚持“先学后教,超前断后”。即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超前于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独立学习,以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断然取消课后作业,解除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参与明天的课堂教学作准备。

二、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指导―自主学习法”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我主导,精讲营造师生合作的教学民主氛围,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无视学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在意识里就没有学生的存在,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有一些教师虽然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脱离自己现有的基础。这些都是“无视学生”的不同程度的表现。

“指导―自主学习法”的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导读提纲;教学中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着完整的生命体,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在强调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天资、爱好、兴趣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生长点,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方法问题,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成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

2.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正确、有力,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导学是“指导――自主学习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次项教改成功的基石。要求教师一要积极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自主的信心,让学生产生自学期待;二要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随机调控等方面。这是主导作用的外显功能。主导作用的内在功能则是对学生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3.积极营造师生的合作氛围

合作教育的真谛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指导――自主学习法”把合作机制引进教学过程,使教学结构和教育功能发生新的变化。民主是充分尊重学生,求得心灵的沟通,彼此信任,彼此合作。

小组讨论“指导―自主学习法”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以4至6人组成一个小组。组合时既要考虑到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同时又兼顾到学生的学习风格,争取理智型、情绪型、操作型兼而有之。选出的小组长负责自学作业的检查、信息的反馈、讨论的主持。通^小组讨论,课堂学习的成果和遗留的问题才能得到同学的关注与帮助,这样大大的减少了课堂中被遗忘、被冷落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中。这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成功

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是一种促使其走向成功的自我激励机制。所谓“成功教育”就是学生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心理满足,获得自信和力量,努力去追求新的成功。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霸讲台,尽展其能,单独表演,而把学生当成一群被动的听众、观众,努力追求教师的“成功”。 “指导―自主学习法”的课堂教学,则淡化教师的表演,二强化学生的表现,就教师的“精讲”,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教师真正讲的是衔接点、易混点、学困点。为追求学生的成功,“指导―自主学习法”的课堂经常开展类似智力竞赛的“小组竞赛”,经各小组讨论后由一名同学上台分析解答,让学生有机会充当“小老师”,

这样既让学生锻炼胆量、提高表达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求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三、“指导――自主学习法”体现学生主体性

(1)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能动性是主体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现人的主体性的根本点。“指导―自主学习法”尤其重视培养求知欲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两者的和谐发展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与教学的内在永恒动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指导―自主学习法”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指导范文第4篇

    学法指导,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教法制约和影响学法。科学的教法会促进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反过来教法也受学法的制约。教师选择一种教法,运用一种教法,首先要考虑学法的指导需要。不从学法的实际出发,任意采用一种指导法,教与学脱节,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法与学法相机配合,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除了系统介绍一些科学学习方法的知识而外,主要途径还是教学过程要渗透方法指导。教师要多做具体方法的操作设计,解决某一问题,应用什么样的方法,应给学生提出ABC的操作程序,应做出典型示范。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得益,并最终获得一种良好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怎样渗透学法指导呢?

    1.讲授指导法。

    许多知识、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照法实践。例如指导分段,有按时间为序分段法、按空间为序分段法、按事情发展为序分段法、按事物类别为序会段法及分段标准的规律等,向学生具体介绍,指导学生在分段训练中,对号入座,以逐步形成技能。

    2.示范指导法。

    有的学法,光讲授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教师做出示范,学生才能效法。例如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有关速度、停顿、语气等朗读方法,教师在讲授的基础上示范,让学生模仿训练。

    3.提示指导法。

    有的学法,只要教师在适当时间加以点拨、提示,学生便能抓住要领,迎刃而解。例如教学生用扩充课题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就可用提示法进行指导。以《我的心事》为例。教学间,教师根据课题提出几个提示性的问题:“我”指谁?他有什么心事?为什么有这心事?启发学生按这条思路归纳。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大林答应给同院从乡下来的姐弟俩张电影票,却违背了诺言;而姐弟说回乡后给大林捎玉米,果真捎来了。为此,大林感到很愧疚。

    4.理清思路法。

    学习方法很大一部分属于思维方法。所以,理清思路,教给思维的正确方法,是学法指导的基本内容。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内容,总是循着一定思路。思路可能进入曲折的小胡同,也可能钻入牛角尖。也可能陷入错误境地。这种时机,正是教师理清思路和解剖思路的时机。比如说,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放在水里的一立方厘米的木块和铁块,各受到多大浮力?很多学生认为它们有同样的体积,因而就有同样的浮力。这说明学生虽然记住了浮力的公式,但并未理解它的意义。学生思维过程中,把物体的体积简单的看成与浮力大小成正比的关系,忽视了浮力大小只与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这样理清思路,学生就立即发现失误的地方,加深了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5.归纳指导法。

    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学法比较零散。学不同的文章得到不同的学法,今天一点,明天一点,不引导归纳整理,就会边学边丢,荡然无存。例如概括段落大意方法,有摘用课文原句概括法、层意归并概括法、取主舍次概括法等。这些方法不可能在学一课中全部获取。所以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引导总结归纳段意概括的方法,使学生得到的学法系统完整,以后运用起来,可自由选择,灵活自如。其二,前面提到的“渗透法”,运用此法指导,往往开始不会也不必直接点明学法。“渗透”之后,经过一段实践,学生初步形成了感性认识,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从学习步骤和技巧加以归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学完第一段就可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先理解句子表面意思,再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学完课文之后,结合读写例话,启发学生归纳体会文章含义的方法:①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②抓住含义较深的词句段,边读边想,由表及里地理解含义;③掌握文章中心思想,体会文中含着的意思。

    6.程序操作法。

    有些方法,只是笼统指导,很难见效。比如要学生观察某种事物,只强调睁大眼睛,要细心认真看,结果什么奥妙也未发现;或者只看到一些表面的、次要的东西,如入宝山,空手而归。如果变为一种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一步一步观察和思考,其效果就大不一样。

    一位教师让学生写《秋天的落叶》,出示了这样的观察提纲:①秋天到来了,哪些树的叶子先落,哪些树的叶子后落;②就一棵树,是底部叶子先落还是顶部叶子先落;③就一个树枝,是靠近主杆部位的叶子先落还是梢头的叶子先落;④早中晚落叶有何不同;⑤刮风天与无风天落叶有何变化;⑥下雨天与晴天落叶有何区别。学生根据这个提纲,日日观察、天天记录,结果,每个同学都写出了与往日不同的佳作,同时也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

    7.对比指导法。

    良好的学法,不一定学生都能自觉接受。有时将两种正反方法进行对比指导,让学生明辨择用。例如背诵,一种是死背法,逐字逐段死亡硬背,花时多,收效低;一种是活背法,有依照文章结构记忆背诵、有“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背诵、有借助想象记忆(把课文内容变为一幅幅画面印在脑子里,以帮助记忆)背诵。两方面的背法同时交给学生实践检验,方法不同,效果两样。对比法可教育大家,抛弃死背,运用活背。

    8.渗透指导法。

    渗透指导法。阅读方法是一种包含动作技能因素的心理技能。既然是技能,就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正如大纲指出的,“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视实践,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是学法指导重要的方法之一。学习方法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步骤,二是学习技巧。教学中就要注意渗透这两方面的内容。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用渗透法教给学生分析句段含义进而达到领会文章含义的方法。课文第一段有含义较深的语句:“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先引导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寒冬腊月,小女孩穿着一双一直是妈妈穿的大拖鞋在街上走。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女孩为什么穿妈妈的大拖鞋?小女孩为什么没有鞋穿?解决这两个问题,得到语句的含义:说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接着教师要学生按照“先理解句子表面意思,再想想这是为什么,然后体会句子含义”的步骤和方法,去理解课文中其它含义深刻的句子。渗透的过程就是学法指导的过程,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多次训练,方法也就自然掌握了。

    9.启迪思维法。

    培养创造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勾,划××,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浮想联翩的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请看北京宁鸿斌老师的一个教例:

    《执竿入城》一文的教学已近尾声。

    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文字之后对大家说:’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评论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正确结论。”说罢,教师拿出一个茶杯请学生观察,第一次使茶杯的正面对着学生,第二次使茶杯的侧面对着学生,第三次使茶杯的顶部对着学生,第四次使茶杯的底部对着学生。然后,教师在黑板上依次画出了茶杯的正视、侧视、俯视和仰视的平面示意图。画毕,教师问学生:“这四个示意图哪个正确?”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全正确。”教师接着说:“《执竿入城》这则笑话虽然很短,但是如果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也会得出多种正确的结论,使我们得到多方面的教益。下面,就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这则笑话,说说这则笑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专注阅读,凝神思考。接着,一个个同学举手发言,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则笑话的寓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10.编写歌诀法。

    史地化学等学科,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很需要借助歌诀、顺口溜加以编排。歌诀、顺口溜节奏鲜明,顿挫有致,琅琅上口,化繁为简,变乱为序,便于记忆。如:

    历史朝代歌:

    夏代商代与西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化学元素化合价歌;

    一价氢锂钠钾银二价氧镁钙钡锌

    碳锡铝在二四寻硫为负二和

    负三倒五氦和磷卤素负一、三、五、七

    三价记住硼铝金。

学习指导范文第5篇

学会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三、四年级的时候要逐步培养孩子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方位变化观察法”(以方位为序进行观察),“时间推移观察法”(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情节发展观察法”(以事件情节发展为序进行观察),“移步换境观察法”(以地点移动为序进行观察)。

学会按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思路顺序介绍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分段的方法。

学会用“摘句法”、“归纳法”、“取主法”概括段意。为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一般在通读文章的时候可依据不同的形式分成好几种段落,但是每种分法要给出合理的解释。一般的段落大意都隐含在本段当中,从中提取出来或者自己用其中的短语组织起来也是很好的方法。

学习指导范文第6篇

就当前的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缺乏学习热情,英语学习往往事倍功半,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学生英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原因

1.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盲目实施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课堂教学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机会,然而许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比如,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却因为记忆单词困难而对英语失去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2.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掌握还处于盲目状态

虽然许多教师向学生介绍过怎样记单词或怎样提高听力等学习方法,但往往忽视帮助学生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目标及具体细则。许多教师平时都要求学生预习课堂注意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但往往忽视怎样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

3.学生对英语学习缺管自信心

在情感策略方面,许多英语后进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比较缺乏,不善于调整英语学习中忧虑、焦急等情绪,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不积极。

二、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几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语音及单词记忆方法,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许多高中并没有开设语音课程,也可能个别英语教师在领读时语音也不准确。尽管受条件所限,语音的练习并不多,但对英语单词音标正确掌握和良好的拼读习惯,尤其是平时注意观察和发现相同字母组合在不同情况下发音的规律,如confuse和concert,conference中con中“o”有三种不同的发音,以及不同的字母在单词中发音完全相同的特例。在学习中,要有规律地归纳总结,是特例的要个别记忆,牢牢掌握。同时还应结合构词法,英语中常见的构词法有:派生法、合成法及转化法。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如pre-,anti-,im-,in-,ir-,dis-,un-等)及后缀(如-ness,-ly,-or,-ify等)且了解它们的功能。在学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语段学习来掌握单词的词义及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单词记得快而牢,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阅读能力上。

2.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属于学习新知识的准备阶段。这是学习活动的首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预先了解新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便课堂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时的疑问听课,有的放矢。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承上启下式地预读,预读生词,使用工具书如词典查生词,根据读音规则试着拼读、拼写和用英语释义。预读课文二至三遍,初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其大意。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疑难问题,还可以试做部分练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初步了解本课的难点和重点。

3.要求学生听课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在课后及时复习课堂所讲知识。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中许多知识点比较零碎,亦比较容易遗忘,所以光靠课堂上听懂后还不能保证以后能正确运用,所以课堂记笔记是有必要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怎样记笔记,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4.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经常与一些后进生谈心,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问题;理解和尊重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传授知识以旧引新,活动安排由易到难,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学习成为愉悦;教师在课堂上在课堂提问时,尽量注意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也应该在帮助他纠正错误的同时,当众表扬他积极思考、敢于举手,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5.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指导范文第7篇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学习方法,都有规律可循,不得其法则不入其门.下面就几何的学习方法与同学们探讨一下.

一、重视基础知识

“高楼万丈平地起”,书上的基本概念是解题的基本纲领.俗话说“千变万变,不离主干”,这个主干就是基础知识;也有人说“书本知识学得差不多了以后,多做题就行了”,这种说法似乎也有道理.但细想一下,基础知识都不熟,怎么能做复杂的题呢?所以要想学好几何,必须重视课本,因为它最能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它是我们真正的导师.

1. 正确理解几何概念、定理、定义及性质

正确理解几何概念的含义是学好几何的前提.学习时重在理解,切忌死记硬背.如“平角”这一概念.首先,它是角,必须有顶点和边;其次,平角与直线是两种不同的图形,学习时要理解透彻.再如“邻补角”包含两个角的特殊位置与数量关系,重在领会“邻”与“补”的意义.

2. 比较概念的异同点

在学习内容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对比记忆,这样不仅能够弄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还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三角形的中线”是指连结三角形的顶点和其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的中位线”是指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这两个概念的共同点:都是线段,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三条中位线.它们的不同点是:中线是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 其对边中点的线段,而中位线是连结两边中点的线段.

3. 掌握概念的记忆方法

怎样才能将概念记得牢一些呢?这要求同学们在理解的前提下加以记忆,注意条理性、规律性和联系性等。如在记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时,我们可先对照图形,一条直线如果满足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平分弦所对的优弧中的任意两点,则另外三点(弦非直径)也必成立,就像一条线上拴的五只蚱蜢,逮住了两只才能跑不了另外三只,这样理解才能易学易记.

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道题目的证明和分析,需要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支持.数学思想包括数学的基本观点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解几何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等.

1. 数形结合思想:是把图形语言与数字语言结合起来,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的方法.

例1如图O中三条线PP′,QQ′,RR′两两相交,且AP=BQ=CR,AR′=BP′=CQ′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思路分析:因C是异于A、B的任一点,所以,C点可以在优弧上,也可以在劣弧上.因而,要分两种情况考虑.

解:如图,当C点在优弧上时,连结OA、OB,则OAPA,OBPB.

∠APB=78°,

∠AOB=180°- 78°=102°.

∠ACB=1/2∠AOB=51°.

当C点在劣弧上时,∠AC′B=180°- ∠ACB = 180°- 51°= 129°. /

总结评析:本题应对C点的位置进行分类,据C在不同位置求出∠ACB的度数.否则,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漏掉其中的一个解.

4. 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往往可通过多种手段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掌握解决方法的已知问题.如解二元方程组,可以先将其转化为一元方程;解分式方程,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这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它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曹冲称象,就是一个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典型实例.

例4如图已知在O中,ABCD,OEBC于E,求证:OE=1/2AD.

思路分析:本题让我们联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而O是CD的中点,更让我们确定可能要用到这一定理.而AD与OE没有联系,只有把AD转化为与之等长的DB,才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

证明:连结DB,直径CDAB,

AD=DB,AD=DB.

又 OEBC, CE=BE.

又 CO=DO,OE=1/2DB,

OE=1/2AD.

总结评析:本题利用垂径定理,把AD转化为DB,又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积极思考,善于总结几何题的证明方法

做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有没有及时总结解题方法.如证明线段相等问题,两圆相交辅助线的做法问题,怎样添加梯形的辅助线问题等等,这些题目都有其解题规律。同学们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学习指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指导;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284-01

“这一题我不会算”,“我看不懂题目的意思”,相信不少家长和老师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成效,进而充实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一、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增强理解

教必须服从于学,要为学而教;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教法是不完善和不科学的;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教法是失去针对性从而减弱其实效性的教法;只有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教法才是全面、科学的,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指导思想进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方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就是要给学生”授以学法“。教师必须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也应变为既看学生是否学会了知识,又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和运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向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学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在新授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先出示下面两道分数应用题:(1)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3/5,倒出几千克?(2)一桶油倒出3/5,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我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60%,倒出几千克?例4:一桶油倒出60%,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因为例3和例4这两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从而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师适时指导,构建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深入剖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然后将抽象、枯燥的数与形的知识转换成活泼、直观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认知。笔者认为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一是创建活动情境,给同学们一个探索认知的理由和情感驱动;二是探索过程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步走,实现知识迁移内化,生成数学能力;三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查漏补缺,鼓励大家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告诫大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譬如: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出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我先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再展开拼插。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圆的半径,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S=∏R2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二、指导要有针对性,增强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