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回文联

回文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回文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文联范文第1篇

山锁雾头雾锁山的下一句是天连水尾水连天。出处是出自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副对联。这是一幅典型的回文联,其特点是既可以顺读,也可以反读。对联意思就是说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厦门鼓浪屿鱼浦因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峰,烟雾缭绕,海淼淼水茫茫,远接云天。这是一副写景的回文联,它是我国对联中的一种。不仅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之一。

全联用“锁”和“连”两个动词,描写雾景和海观,使雾、山、天、水四物呈现在读者眼前:雾霭笼罩着层峦迭嶂,拥抱着葱葱树木,微风吹来,雾气飘渺,如入仙境;日出雾散时,面对着大海,近处的点点帆影,远处的粼粼波光,尽收眼底。

(来源:文章屋网 )

回文联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对联 民间文化 民俗文化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民风民俗。它可以说是诗词曲赋的余波,它比诗词曲赋更简明,更有神韵。建筑与艺术,书法与文学,都在这里变得直观,变得具体。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为戏台题写过一副对联:

二帝生,三王净,五伯七雄丑未耳,汉祖唐宗也称一时名角。其中拜将封侯,不过扛旗打伞跑龙套;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李白杜甫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总是沿街乞食耍猴儿。

这副对联,境界开阔,戏演的是历史,而历史也如戏:炎黄二帝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生角,夏禹、商汤、周武三王扮演了净角,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只能充当丑末的角色。那汉高祖、唐太宗称得上名角。其余的历史人物不过是充当扛旗、打伞、跑龙套的角色了;儒家经典《四书》《六经》是戏台上的念白和引子,诸子百家的言论是杂曲,李白杜甫的诗是唱词。此外,那些咬文嚼字的文人,为了生活写写画画,这和沿街乞讨耍猴行骗的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一副对联,话尽千古风流人物。雄视历史,点化生活,有情有理。

对联,是一种民风民俗。婚丧喜庆,开业典礼,各种类型的大小会议,都会张挂一下对联的。

对联是传统的。它源于宋初期的后蜀。最早的一副对联相传是蜀后主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对联简洁而有气势。“新年”、“嘉节”、“余庆”、“长春”这些字眼,渲染出新年的吉祥喜庆。但是,这副对联,对蜀后主来说,却是一个亡国的预言。巧得很,宋朝灭后蜀后,新上任的成都太守姓吕,名“余庆”;宋太祖的诞辰就叫做“长春节”。这位才子式的后主为自己题写了一副人生谶语的对联。

对联是现代的。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有一道让各省市出句对句的文艺节目。自治区出了个很妙的上联:

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是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对得天衣无缝!“乌鲁木齐”是回语――美丽的草原。

对联,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一种典雅的的智慧游戏。下面以拆字联和回文联来谈谈这一特点。

先欣赏一下金朝的一位皇帝在琼华岛上和皇妃的对句。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皇帝和皇妃在琼华岛上赏月。皇上触景生情,吟出了上句:二人土上坐。皇妃望着一轮明月,对出了下句:一月日边明。出句与对句合成了一个很妙的对联,上实下虚,颇有气势。

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岳阳楼上,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两只螃蟹,呆在楼壁上,怎么也不走,像是贪恋这里的风景似的。后来大才子李白来到岳阳楼上,看见这两只“稀客”,沉吟片刻,题写四字:“水天一色”,一落墨,那两只螃蟹就“咚”的一声掉入洞庭湖了。原来,仙人吕洞宾知道李白要到洞庭一游,他想试试这位被人间誉为“谪仙”的才气,于是用法术,把两只螃蟹挂在楼壁上。李白一见,知道这是一个下联的谜语:“虫二”描写的就是眼前的景色,这个谜底就是“风(繁体字)月无边”,李白以“水天一色”来对,真是自然天成。

说对联有下里巴人的流韵,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下里巴人,”是说它符合大众品味,“其和者众”。

有这样一则笑话:

古时,一个学监到一地去视察,遇见一位农民,学监想考考这位庄稼汉,随口说了一上联:

花园里桃花香,荷花香,桂花香,花香香花花花香;

那个农民回敬了一下联;

大街上人屎臭,猪屎臭,狗屎臭,屎臭臭屎屎屎臭。

上联听似顺耳,实则不合逻辑,桃花开于三月,荷花开于夏季,桂花开于秋天,“花花香”于花园是不可能的。对于学监故弄玄虚,信口开河的出句,庄稼汉用如此不雅的对句来嘲弄,也是一种智慧。

说对联是阳春白雪,更不为过。每一个中国人不可能不和对联打交道。结婚,有婚联;过生,有寿联;吊唁,有挽联;开业,有贺联。道观庙宇,茶肆酒楼,家居厅室,都是对联的栖身之所。对联既是风景的点缀,又是文化的象征。

婚联,数量最多,但我认为脱俗的少,大都落入“比翼鸟、连理枝”之类的俗套。

凤落梧桐梧落凤;

珠联璧合璧联珠。

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回文联,它顺着念倒着读都是一样的。就是用这种文字游戏的形式来表达一种情感,可以说是婚联中的佳构。

在对联的海洋中,挽联的艺术高出婚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是大哲学家金岳霖为绝代风华的旷世才女林徽因撰写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是言其貌,还是言其才?是叹惋,还是佩服?是写实,还是想象?下联“万古人间四月天”,写得哀婉凄艳。“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诗句,更是作者的发挥。工巧的对联中,有美好的追忆,有无穷的叹惋。不是哲学家作不出此联,不是和亡者有深厚的情谊也难为此联。

新月新诗广陵散;

奇人奇死破天荒。

――只有大才子徐志摩才担当得起这样的挽联。“广陵散”与“破天荒”相对,以典对典,工巧,贴切,是对徐先生功名事业,人品才情的经典概括。

那么,什么样的对联才是好的呢?

对联,就是要对而且联。上下联之间要求对仗而且相关联。但是上下联如果势均力敌,仅仅是合格而已。上联弱下联强或者上联实下联虚那才是上乘的作品。像上面所讲的“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就是这样的好作品。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有一种气势,符合仄起平收的音节规律。

下面的几幅对联,是我所作,援引为例子来谈谈。

我曾为几篇小说题写过对联。

题《祝福》

前夫夭折,后夫暴亡,莫非克夫之命?怪谁?

娘家不收,婆家又逐,终成无家之人。恨天!

题《边城》

唯善唯美构建桃源世界;

至清至纯展现湘西风光。

题《荷花淀》

描写战争不见刀光剑影;

刻画英雄原是渔妇村氓。

这三副对联,自然工整,既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又有观点和思想。尤其是题《祝福》,庄谐并举,寓庄于谐,堪称上品。高天厚地,竟无一寡妇的立足之地;芸芸众生,竟容不下一贫妇!想当年,杜甫寄居四川成都时,门前有一枣树,邻居一个寡妇来打枣子,他从不惊动她。后来杜甫移居别地,就把这间草堂让给一位亲戚居住,这位亲戚为了防止别人打枣子,就在枣树周围围上了篱笆。杜甫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写诗劝阻,告诫他不要这样做:“堂前扑枣任西邻,无衣无食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柳却甚真。”西邻的这位寡妇,有杜甫这样的邻居,是她的福气。可是祥林嫂生活的周围却尽是篱笆,尽是冷眼,尽是嘲弄。“怪谁”?人无情;“恨天”,天无眼。

创作或欣赏对联,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上下对等

我为教育局春节联欢晚会撰写了一副对联:

歌以抒情,舞以壮志,载歌载舞,歌舞声中庆盛世;

诗而铭德,乐而颂功,亦诗亦乐,诗乐场里度流年。

上下对等,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这点,只算是“工”,还没有达到“化”,艺术境界不会高。上面讲到有艺术的对联是上联弱,下联强,或者是上联实,下联虚。这样的对联,有回味,有气势,是仄起平收音韵形式的内化。

二、上实下虚

有一年的高考前夕,我题写了这样一联:

十二年梦想凝笔端,友情亲情,美圆七彩梦;

九万里风云奔眼底,高校名校,好凭六月风。

三、长点的对联要注意起承转合。

山之气度,水之情怀,磊磊落落,无愧如诗盛世;

诗以栖居,书以相伴,潇潇洒洒,不负似水流年。

四、富有哲理

在《敢问路在何方》唱遍的一年,我为一所学校题这样一副春联:

路在何方?在你脚下;

回文联范文第3篇

明代唐伯虎一天到一寺庙游玩,长老请唐伯虎在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上题字,唐伯虎不禁脱口吟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但苦思不得下联。直到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才续了唐伯虎的下联,下联云:“书临汉帖翰林书。”此联为回文联,上联的“和尚”与“荷”“上”谐音;下联的“翰林”与“汉”“临”谐音,联语运用了谐音的技巧,上、下联顺念倒读皆成句,别有情趣。

明代进士程敏政,才思敏捷。当朝宰相喜其才华,欲将女许之。一天,宰相借机出句以试其才华,上联曰:“因荷而得藕?”程敏政应声续了下联:“有杏不须梅。”宰相听后甚为高兴。原来,宰相出的上联意在言此喻彼,即“因何而得偶?”程敏政续的下联语带双关,正合宰相之意,即“有幸不须媒”。纵观此联,构思奇妙,饶有情趣。

明朝万历进士熊廷弼少时聪明伶俐,才华出众。一天,其父出一上联让其续下联,上联曰:“雪压竹枝头点地。”熊廷弼不假思索地吟道:“风吹荷叶背朝天。”平淡之景,经神来之笔点化,将“竹枝”“荷叶”拟人化,一个“头点地”,一个“背朝天”,贴切生动,意趣横生,过目难忘。

明代祝允明和唐伯虎常作对互娱。一年夏天,祝允明偕唐伯虎路过一荷塘,唐伯虎触景生情,脱口吟道:“池中荷叶鱼儿伞。”祝允明随即吟出下联:“梁上蛛丝燕子帘。”话音一落,两人不禁相视而笑。上下联脱口而来,不露刀痕斧迹。联语幽默自然,妙趣横生。

清代安徽桐城才子张英,官至礼部尚书。一天,张英微服出访时路遇一村姑,那村姑吟出一上联:“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向张英讨教下联,但张英一时不知所措,便闷闷不乐打道回府。后来,府中一聪颖的女婢为张英续了下联,下联云:“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细品上下联,上联出得妙,下联对得巧,可谓对仗工整,天衣无缝,令人叫绝。

从前,一姓叶的秀才,结交了当地寺院里一姓何的长老,两人时常吟诗作对。一天,秀才看到荷塘里的莲荷已结出莲子,不禁以景得句,吟道:“莲子已成荷长老。”此时,长老即兴续了下联:“梨花未放叶先生。”上下联信手拈来,自然贴切,不见雕琢之痕,足见两人出手不凡。

回文联范文第4篇

从前,成都湖广街有一家餐馆,门前的对联是:

“叹老夫无命做官,才租这大花园承包酒席;

替客人下厨弄菜,好像那小媳妇侍候公婆。”

此联于调侃之中,形象地宣传了餐饮的经营之道,以及服务特色,回头客自然也就多了。

据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京城偏僻小巷里见到一家叫“天然居”的饭店,当即诗兴大发,挥笔 一副回文联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他正为下联伤脑时,随行文人纪晓岚(大学士纪昀)已经对出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此事很快传遍京城,成为轰动一时的佳语。“天然居”餐馆也因此而门庭若市,文人墨客来往不绝,生意火红。

传说广州城郊有一兼营饮食、早茶的小店,请人写了一副对联刻于门旁柱上: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正邪;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

此联工整,明白如画,引起不少人的兴趣。不远而来,品酒品茶品联。

从前,嘉兴有家“东兴酒店”,因经营不善,难以生存,此时,恰巧有一位颇有名气的秀才前来就餐,问明缘由,便劝老板继续开下去,并当即挥毫赠联一副: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说来也怪,此联挂出,居然使该店起死回生,春风再度。

上个世纪初,成都有一家兼营酒菜的茶馆,生意一直很清淡。有一学士进店小酌,得悉店主郁闷的原因,便假笔墨撰写一联,贴于门上: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此联虽较浅俗,但讽喻封建时代的社会人生却入木三分,含蓄谐趣,遂使该店生意渐旺。

古时,并州城郊外乡下,有一酒店有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生动传神,活脱脱一个醉意盎然的酒客形象。另一小酒店张联云:

“座上不乏豪客饮;

门前常扶醉人归。”

矜夸之意,溢于言表。

云南大理,从前有一个叫“旷怡村”的酒家,主人是当地名流。那时经常有文人雅士聚集于此,谈论诗文,欣赏书画。酒家主人也酷爱此道,于是常招待大家而分文不取,所以就有人为这家酒店撰写了一副对联:“爱诗爱画爱人,赔烟赔酒赔茶。”此联文字浅显,对仗工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店主与顾客在共同志趣上建立起来的和谐亲密关系,被人们传为佳话。“旷怡村”酒家经营独具特色,名声远播,来往客人不绝。

过去,开封有一家酒楼办得有特色,鼓吹饮酒有“一饮解千愁”的作用,这对于一些陷入人生苦闷的一些人来说不无吸引力,挂出一副最生动易懂的集句联: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上联取自唐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下联摘自诗仙李白的《将进酒》。果真是妙手拈来,浑若天成。这两首诗都与酒有关,如果深究,顾客会读到这千古佳作并从中得到启迪。

壶中有美酒,席畔有妙联,意在撩人酒兴。长沙学院街上有一酒楼,其联云:“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迎言此处香。”此取巧借醉鬼、酒仙两位之问答,巧妙地招徕顾客。

过去的潮州城,有家“韩江酒楼”,题写的对联很是别致新颖: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回文联范文第5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2成长向上的古代名句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科学探索名人名言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4、自然风光古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5、优秀品质(诚信)名句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感悟生命名人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7、田园乡村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8、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9.农谚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10四季与花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11.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回文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叠字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12.名胜与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沙(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13.诗歌

    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

    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

    蜘蛛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

    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鸟儿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

    听歌的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细雨淋过的浆果/酸甜可口,

    刺猬扎满一身/运回了家。

    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

    落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蘑菇。

    淘气的小布谷鸟躲在树洞里,

    一声声布谷布谷报告春天的来临。

    五颜六色的野花挤在一起,

    它们在微风中快乐地合唱。

    小竹笋使劲地从土里探出脑袋,

    噼里啪啦就像是在放鞭炮。

    小溪流快乐地越过一个个鹅卵石,

    叮咚叮咚地追逐和玩耍。

    成千上万的绿叶也高兴地随风舞蹈,

    他们在合奏一首雨中进行曲。

    14.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5成语

    所向无敌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声东击西 围魏救赵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回文联范文第6篇

>> 石阡:把最美的生态留给未来 “飞地经济”的石阡探索 珍惜古老的石阡木偶戏 奇妙的石阡花桥地下热水河 贫困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石阡探索 石阡木偶戏的形态构成及其思考 走进石阡 石阡县中学篮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略论石阡县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普治的思考 石阡县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 石阡县工业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金融支持石阡县茶产业发展的实地调查研究 对非遗进校园的反思―――以贵州石阡木偶戏为例 教育扶贫在石阡 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 把最美的声音留给学生 控制性灌浆技术在石阡花山水库大坝围堰防渗的实践与应用 爱心是人生最靓丽的风景“心无尘・爱无界”关注石阡灾后重建慈善晚会 石阡万寿宫 贵州石阡现传奇山洞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石阡:把最美的生态留给未来 石阡:把最美的生态留给未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徐树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美丽中国生态科考”启动仪式现场 徐树春/摄

“美丽中国 生态科考”是由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与贵州省林业厅共同发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居署、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主办的一个生态公益系列品牌活动。计划用5~10年时间,科考穿越中国境内最典型的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11月,首站贵州石阡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活动拉开序幕。 授旗 徐树春/摄

2015年11月下旬,贵州省石阡县一直笼罩在雾霭氤氲之中,给为期7天的“美丽中国 生态科考”佛顶山大型跨界科考探秘活动增添了别样的氛围。这项活动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贵州省林业厅共同发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工商联共同主办,承办方石阡县和北京颂和传媒公司精心策划安排了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石阡县境内的4条主题线路27处看点,内容涉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地质水文、民族文化等多学科,如同推出一场寻幽探秘的科考盛宴,来自全国的37位动植物、地质、水文、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由此全面触摸石阡的本底资源,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收获和丰富了科考成果;关注生态的媒体记者、摄影家、企业家们也领略了石阡的生态之美、地质之美和人文之美。作为黔东北的一颗绿色明珠,石阡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示了令人惊艳的一面。 珙桐 卢现艺/摄

11月21日,“美丽中国 生态科考”佛顶山大型跨界科考探秘活动在佛顶山麓的尧上仡佬族民族文化村举行启动仪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贵州省林业厅和石阡县的领导为科考队授旗、壮行,6名少数民族号手吹响长杆号,当地村民按照传统风俗为科考队举行了出发前的祭山仪式。之后科考队伍分4个小分队,在向导和专家的带领下分赴不同的路线和地点开展工作,其中两个专业科考分队深入佛顶山腹地,到峡谷探险,去寻找青钱柳和国宝红豆杉,夜宿深山,蹲守野生豹猫;生态民族文化分队感受中国最古老的爱鸟周,踏查古老村寨,寻访夜郎古国踪迹;而探秘寻宝分队造访石阡温泉、石阡苔茶、长寿之乡和特色饮食文化,去体会古老石阡的快意生活。石阡山川地貌多样,文化底蕴丰厚,每一个考察线路都亮点纷呈,大家通过每天的汇总和微信平台,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媒体记者也用不同的方式传播科考成果和动态,让外界更多地了解石阡。

探秘佛顶山奇珍

石阡多山,境内的佛顶山海拔1869米,是贵州东部仅次于梵净山的第二高峰,与梵净山同属于武陵山脉的南支,历史上曾是黔东佛教圣地,又是保存较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千百年来,石阡人就在这片阡陌纵横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当地百姓自古深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法则,善待山中一草一木,对大自然保持纯朴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佛顶山的生态系统也因此得以保存得如此完整。 科考队员合影留念 方志强/摄

2014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佛顶山区域林木葱笼,水量充沛,保有完整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是连接梵净山和雷公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廊道”,完好的原生植被和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为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远古时期未受到第四纪冰川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孑遗生物的避难场所。因此,生物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各类生物总量319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如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植物达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豹、林麝、斑羚、穿山甲、白颈长尾雉、红腹锦鸡等32种,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基因库”。

两组专业科考队员在7天的行程中,以专注保护区生态本底资源、地质水文、生物多样性情况调查为主,所选线路都是崎岖难行的山野丛林,从第一天的冷水河峡谷开始,第二天夜宿深山蹲守豹猫,之后的寻找青钱柳、香果树、红豆杉、珙桐,探秘幽谷溶洞,实测双峰瀑布,攀爬悬空渠道……队员中有年过半百的专家老师,有背负沉重科考和摄影器材的年轻人,一路跋山涉水,汗流浃背却从无怨言,对穿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也泰然处之,新奇和发现常常会使人忘却一身的疲惫。 双峰瀑布 崔卿/摄

在佛顶山考察中,科考队在核心区的甘溪乡晒溪村境内邂逅了全国最大的青钱柳种群。此处面积近百亩,上百株青钱柳罕见成片分布,树围最粗的达3米以上,需要两人才能合抱,树高达30多米的就有50多棵。这些第四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仅存于中国,因为果实像一串串的铜钱又被人们称为摇钱树。专家介绍,青钱柳在南方多有发现,但是像佛顶山这样比较集中的群落分布还不多见,青钱柳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药用价值,也可以说就是一棵摇钱树。医学研究发现,青钱柳芽叶含有一条神奇的原生态降糖因子链,能够有效调节人体糖代谢,对于治疗糖尿病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制成茶直接饮用。

对于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珙桐、香果树的考察,也是本次科考的重要内容。红豆杉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Ⅰ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禁止采伐。佛顶山是迄今林业部门在贵州境内发掘普遍树龄偏高、数量最多、集中连片的红豆杉生态保护群,在佛顶山麻湾村有一棵红豆杉高约50米,冠幅约20平方米,在石阡县中坝镇,村寨的各角落随处可见红豆杉树种,每个村寨都有20~30棵红豆杉,其中胸径70厘米以上的一个村寨都有10棵以上。镶嵌在翠绿树枝上的红色、淡黄色果实格外耀眼,很多村民视红豆杉为村寨“吉祥树”或“风水树”。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时期的孑遗植物,故而有“植物活化石”和“绿色熊猫”之称,属国家Ⅰ级珍稀保护植物。在佛顶山成片野生珙桐群落中,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高达20多米的有30多棵。每年花期4~5月花开时节,两片乳白色的苞片像鸽子的翅膀,而圆球形的花序又像鸽子的头部,远远望去犹如白鸽栖在枝头,山风吹动,像一群群跃跃欲飞的白鸽,蔚为壮观,因此又被誉为“中国鸽子树”,在佛顶山迄今发现的珙桐就有上百棵。 河坝场乡高王溶洞 方志强/摄

石阡还是中国的香果树之乡。科考队到达石阡县青阳乡时,当地村民正在一棵高大的香果树下举行花灯戏表演,这棵亚洲最大的香果树,树龄已有上千年,树高21米,胸径达1.493米,村中还有几棵与此比肩高大的香果树。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他的《华西植物志》中,把香果树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具有观赏、药用、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重要保护价值。石阡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孕育了大量野生香果树资源,石阡境内野生香果树分布面积约927平方公里,古树267株,胸径大于20厘米以上的有2796株,胸径小于20厘米的有61596株,最高分布在海拔1437米的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最低分布在海拔529米的龙井乡大路坪,相对集中在甘溪、坪山、青阳、中坝、聚凤、石固、龙井等地。

在佛顶山保护区内,由于植被茂盛,很多特殊的岩溶地貌和溪流瀑布深藏在密林之中,其中以甘溪乡的双枫瀑布最为神秘壮观,因其位于两颗巨大的枫树之间而得名。瀑布水面宽度虽然有限,然而其高度却素有“半山不见人”的描述,多少年来,双枫瀑布究竟有多高,一直是埋在当地人心中的一个未解之谜。虽然不是丰水期,瀑布仍然长流不断,如一条白练垂落。科考二线队员在双枫瀑布前,用激光测高仪和遥控飞行器对瀑布进行测量,初步探出瀑布的垂直落差在100~110米间,远高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77.8米,再经过精确测量后可以确认是贵州最高的瀑布。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受断裂抬升,形成地垒式山体,主要出露浅变质岩,分布有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及重力侵蚀地貌。过去我们欣赏山岳风光,总是关注它们的垂直高度,名山多是高山或极高山,似乎只有高峰才能体现地质和景观之美,而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内除海拔1869.3米的主峰外,其他多为岩溶低丘陵地形,再加上起伏的山峦都被绿色覆盖,从视觉上也许难以产生震撼,但是深入进去考察,才会发现佛顶山的魅力不在于张扬,而表现得含蓄和内敛,把美深藏于山间。 情鸟乐园 崔卿/摄

佛顶山区域内岩溶洞穴众多,地形复杂多样,给科考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同时也给大家增加了寻幽探秘的兴奋点。科考线路安排了天生桥地下盲谷、太虚溶洞、河坝场乡高屯村的“地下迷宫”,在这里可以看到在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岩溶漏斗和喀斯特溶洞群的丰富地貌。直到科考活动结束后,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摄制组在补充拍摄时,又惊喜地发现了极具开发价值的石阡风洞,内有巨大的石幔、密集得像森林一样的石柱以及洞内近两米高的石堤,不得不调整拍摄计划,充实节目内容。

佛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给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空间。几天时间里,科考队相继发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在盲谷底部的溪水中发现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又被称为娃娃鱼的两栖野生大鲵;通过红外摄影,拍摄到了野生豹猫和种群数量极为稀少的特产鸟类宝兴歌鸫;在龙川河河段发现国内罕见的火烈鸟;在鸳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大批“候鸟变留鸟”的野生鸳鸯群。还有许多新的发现,待进一步分析研究后适时向外界公布。专家说,从科考发现的动植物物种来看,佛顶山真可谓是动植物生存的天堂,这些得益于保护区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维护和改善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品鉴夜郎文化盛宴

石阡历史悠久,是古夜郎国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多民族聚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生态文化科考分队沿着民族历史的主线,走田野,进村寨,细细盘点这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根脉。 葫芦神鹰雕塑 徐树春/摄

科考启动仪式的举办地――尧上就是佛顶山下仡佬族人聚居的村寨。这里的居民无论从服饰到习俗,从餐饮到建筑,都明显保留着仡佬族特色。史料记载,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源于古代“濮人”,濮人是参加周武王伐纣的8个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在古代人口众多,支系纷繁,后来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史记》记载“濮在楚西南,西南夷君长以千数,夜郎最大”,早在秦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石阡县境内,由此印证仡佬族是石阡最早的土著民族,也是一个有着崇拜和敬畏自然传统的民族。

在尧上村民广场一侧,有一尊葫芦神鹰雕塑,是一年一度仡佬村民敬雀的地方。敬雀节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活动,现仅幸存于尧上仡佬民族村寨,已被列为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仡佬先民曾遭瘟疫,是神鹰衔来药葫芦和灵芝仙草,救百姓于危难,于是仡佬族人就把它作为图腾,每逢农历二月初一“敬雀”这一天,尧上人都要身着节日盛装,吹长号、跳傩戏,还要在宗祠和露天场所,请上法师,吹响牛角,念诵经文,摆好祭品来祭拜神鹰。这一天所有人都不上山,不下田,只有老人带着小孩到野外,把打好的糍粑和其他吃食挂在树上或植物上,供鸟儿享用,也为了鸟儿不祸害庄稼。敬雀节的历史延续至今已超过300多年,仡佬族人把对神鹰的敬仰和崇拜演绎为对鸟雀及自然生灵的保护,以求风调雨顺,丰收吉祥。

仡佬族人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既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中,也表现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在尧上村寨旁有一株高大的猴栗树,也叫许愿树,树上系着红绸带,树下摆放香炉,经常香烟袅袅。仡佬族有拜树为父的习俗,选择高大健壮的树让小孩拜为干爹,使树木有了人的辈分,孩子从小认树为父,自然对树倍加爱护和关注,树的成长寓意人的健康和成器,同拜一棵树的俨然如兄弟,共同呵护他们生存的家园。古树、大树在仡佬族人看来具有灵性,被当作神物,许多妇女求子嗣,求全家平安,总在大树前烧香化纸。仡佬人信奉堆金积谷不如栽树,与森林共生共荣。在这里,“靠山吃山”是有序合理利用,乱砍乱伐被看作杵逆之举会受到族人惩罚,这种原始而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古老民族的生态责任和生态良知,对今人仍有启发和训诫。

石阡仡佬族主要生活在佛顶山区域,村寨都是依山傍水修建,把自然作为生存依赖和世代传袭。仡佬族人们视神鸟、古树、古洞为图腾圣物,精心加以保护。敬雀、护鸟的古老习俗已被外界公认,敬雀节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爱鸟周”活动,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使这一习俗得以传承。在村寨里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每家每户的屋檐翘脊和窗棂上都有鸟的造型,甚至墓碑石雕上也有栩栩如生的鸟,似乎仡佬族的先辈们把所有的心愿都寄托给一只只神鸟,希望与它们一起飞向理想的天堂。

在尧上还有一个特殊的六和现象引人注目。在村寨周边有六座小山峰围绕,发源于佛顶山的包溪河从村中流过,正好顺应了村里人对“六和”的信奉。多少年来这里形成了淳朴的民风,讲究“父母和蔼,夫妻和鸣,家庭和顺,邻里和睦,自然和美,社会和谐”的六和传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这里毫不夸张。尧上人家所有的餐桌都是六边形,甚至房屋的门板和窗户都是六扇。每年重大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抬到广场上来,摆放六和三角宴,村里老少上百人在一起吃团圆年饭,最上边的一桌是长辈,其余餐桌按照辈分和年龄依次排列成等边三角形,年轻人向长辈轮流敬酒祝福,表达了村民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向往和追求。

在石阡县,能够体现历史遗存的莫过于散落在乡野的古村落,全县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的地方就有16处,其中以国荣乡的楼上古寨最为典型。 被敬为神树的猴栗树 徐树春/摄

名为楼上的古寨是石阡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弘治六年,江西富商周伯泉为避难,来到这里买田置业,逐渐兴起了以周氏家族为主的村落。整个村寨的选址依山就势,错层排开,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于一体,周围苍松翠柏环抱。寨中的2000多米石板路呈“寿”字布局,历500余年风雨,黑瓦木柱的房屋古韵犹存。这些古民居,有很多明清建筑,装饰质朴简洁,风格明快,民居多为四合院或三合院,面阔三到五间,两边各配有干栏式厢房,龙门呈内八字形状,不正对堂屋,都是歪着开,青石板古巷斜着走,戏称“歪门斜道”,意为趋恶避邪,财不外露。家家户户的中堂设立香案和供桌,供奉“天地君亲师”,一些民居堂上有匾,门旁有联,如“会绍稽英”“松操鹤算”等匾额,各有来历。 六和三角宴 徐树春/摄

楼上古寨与民居照应的古建筑,还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道观梓潼宫、戏楼、观音阁、天福古井等。梓潼宫旁的丛林中7棵古枫树高达40余米,呈“北斗七星”状分布,不知是巧合还是另有深意。登上村外的观景台,可以俯瞰古寨全貌,观景亭上还有半幅回文联,写着“上楼观景观楼上”,据说至今还没有征得最理想的下联。沿着村中的石板小径漫步,两侧是古朴而又不拘一格的民居,路边的水道流水淙淙。看到宅前屋后还有许多竖着石碑的墓葬,难免有些沉重。对这种阴阳宅并存的墓冢文化,我曾请教同行的石阡文化学者朱良德,他认为这正是楼上古寨的居民遵循天地人合一的自然法则,对生与死的朴素理解和传承。

在石阡境内还有许多顺应和利用自然创造的奇迹,有明代的水利工程千工堰,有碗架岩悬崖上开凿的栈道和摩崖石刻,有高王村山崖悬空水渠,有称为乌江古渡的葛闪渡等等,这些多集中在石阡西南的本庄镇和河坝场一带,即秦时夜郎县的地域内。

说起本庄“千工堰”,那是一处明代以前修建的的引水工程,是古代版的“红旗渠”。民国年间的《石阡县志》记载:千工堰,在城西八十华里戴家坝,水出夹山中、其处石壁耸立,戴民先人于石壁两岸凿堰引水由半岩流出,凡高低田亩均得灌溉,有碑字多模糊,唯“洪武五年重修”六字可认。 栈道合影 张德志/摄

千工堰的源头在戴家坝的峡谷深渊,那地方叫吊井岗,几级落差的潭水从高处跌落到沟谷,在滚石遍布的河床里悄悄流走,当地百姓农田灌溉很难利用上,悬崖峭壁层层叠叠,如斧劈刀削,有民谣传唱:“哪人过得吊井岗,不打摆子就生疮。”在这样险峻的地理位置凿渠引水,以当时的施工技术和条件,工程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相传戴家坝村的戴金秀被选入宫廷为妃,入宫两年仍惦记着家乡干旱的土地,得到皇帝恩准,携带银两,返乡监督施工开凿千工堰。民工在岩壁拴绳,悬空作业,托筐凿堰,按照凿出的石渣等量付给报酬。数载功业,凿堰垒坝,死伤千百人,在石壁上修成了造福子孙的千工堰,10多公里长的渠道水流不断,灌溉山中的千亩良田。山前的戴家坝村中央至今还保留着戴妃的墓葬,虽然说不清是哪个朝代哪位皇帝的皇妃,但是对家乡的贡献却让后人永远纪念。

河坝场乡高王村有一处今人在悬崖上开凿出的悬空水渠,是否借鉴了千工堰的原理不得而知。1965年开工,20多年后才完工通水。这是一条上天之水,也是一条与外界连接的通道。当地村民进出、上山砍柴、收获庄稼都从这里通过。这条长近3千米的渠道悬于绝壁,上不见山顶,下不见谷底,初次走上悬空渠道的科考队员战战兢兢,而对面过来的村民有的挑着柴捆,有的肩上驮着孩童,却如履平地,真感叹他们的能力和勇气。

本庄镇的白龙山碗架岩却是一处隐藏着众多远古信息的历史遗存。越野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在浓雾中穿行,过大槽村后无路,队员们徒步上山,不远处的山体就是碗架岩了,主峰的背面宽广陡悬,中间有一道天然的岩廊凹进岩壁,长约2千米,宽处有几米,窄处仅可过一人。山泉可供饮水,凹陷的石壁可做屋檐,是历史上人们躲避兵灾匪患的安全隐秘之地。2010年,经夜郎研究院10多位专家学者历经数月才找到该地。经考证,本庄碗架岩是《卜经》记载的夜郎发祥地之一,同时还是贵州省谷物起源地之一。廊上有几道石块堆垒的关卡,有小水井、舂米的石锥窝,有元、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和墨书题词40多处,有“夜郎振古挥三捷,监总曾今困九苗”和“相携戚友寻岩腹,为看硝官上洞头”等众多的石刻诗句,透出当时人们在岩廊上躲避战乱的各种历史和生活信息。从岩廊一端沿石阶而下,是名为“荆竹”的古老村庄,全村都是杜姓,这里的老人还能讲出祖辈的历史故事。再回望高耸巍峨的碗架岩,层层叠叠如屏障,不敢想象那一条横挂在悬崖上的小道是自己刚刚走过的。 舞 崔卿/摄 万寿宫 徐树春/摄

寻找夜郎文化的踪影,历史的遗存已经模糊不清,更多的是隐含在当地百姓的口头传承和民间艺术中。石阡县保存完好的夜郎风情街、万寿宫、禹王宫、府文庙、川主宫等古建筑,见证了古夜郎文化的衍变,显示了历史文化的久远和厚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毛龙、石阡木偶戏以及说唱艺术“说春”和“茶灯”表演等等,更给活着的“夜郎”赋予新的内涵。

魅力石阡的时尚生活

石阡是一个干净清爽的小城。第一天傍晚到达石阡,我便注意到了这里的洁净,几天时间行走在大街小巷,竟难以找到一片纸屑和垃圾,狭长的县城内两条主要大街与龙川河并列,有些地段虽显古旧,但却没有卫生的死角,从细节上看绝非是应付外人的临时行为。街灯明了的时候,龙川河畔的夜郎风情街上开始热闹起来,酒肆茶坊飘出轻柔的音乐,温泉城涌动着进出的人群。石阡人热爱生活,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饮食文化让石阡人生活得有滋有味。 泉都夜色 方志强/摄

石阡号称“泉都”,是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到石阡后,从科考活动组委会提供的有关石阡温泉的资料中了解到,石阡温泉无论从温泉的水源、水量、水质来看,还是从温泉的分布之广、泉眼之多、规模之大来说,都是中国独有,世界少见。石阡温泉不以“眼”而以“群”计数,不是深井抽取而是自然出露,现有20多处温泉群,共计36个出露点,此外,还有一条地下热水河和一个热水溪。温泉历来为石阡人所珍惜,县城所在地称为汤山镇就表明了温泉的地理特征,让人联想到沸水如汤的温泉。

石阡最负盛名的是城南温泉,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开发利用的记载,位于县城南边的松明山麓,龙川河右岸,出水口高出龙川河水面12米,泉水从石隙中自然涌出,水温47.5℃,出水量每小时45.8吨。水龙头里流出的洗澡水都可以直接饮用。温泉浴的作用自不必说,人们总结成四字叫“洗心”“涤虑”。石阡的中老年人都有早晨泡温泉的习惯,大年三十更是男女老少必洗温泉,以示“年新人新,气兴运兴”。如今温泉已经成为石阡重要的旅游和健康休疗产业。

石阡堪称一绝的还有以凯峡河为代表的溶洞温泉。凯峡河溶洞温泉现属国家级风景区特级景观之一,位于石固乡凯峡河南岸,距河面7.5米高的一白石炭岩穴中,河深1米,宽1.5米,长205米,洞内有冷泉热泉各一眼,温泉日流量为2635吨,水恒温32℃,溢出冷热水在洞内混融流出,故称“地下热水河”。走进凯峡河溶洞温泉,顺着一架铁梯而下进入洞内,就会见到一股清流从溶洞中流出,流向下游的凯峡河。越往里走,泉温越高,洞温也越高,一道人工建造的石渠蜿蜒伸向洞的深处。继续往前行,见渠岸有一溜依岩建造的石头“包房”,内设有浴池,这是当地群众建造供人洗浴用的场所。洞的深处,有一泉眼,直径约60厘米,泉水喷涌,热气蒸腾。据当地群众介绍,这一溶洞温泉是天然形成的,水质优良,可直接饮用,水温恒定,常年在45℃左右,百姓们自发保护利用。不论春夏秋冬,只要进入洞内饮一口热泉,洗一个热澡,便觉神清气爽。 溶洞温泉 崔卿/摄

石阡又是“茶城”,以出产的苔茶最负盛名。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石阡苔茶生长的茶山都是在海拔800米以上,气候温润,保留了少有的亚热带原始生态系统。石阡多云雾,少光照,恰恰适合茶树生长,石阡苔茶就是在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生长,又远离工业污染,以古茶树为母树长期栽培选育而成,尤其是节尖长的紫牙叶,苔粗叶厚,表现了出众的品质。石阡作为全国古老茶区之一,饮茶、采茶、制茶、品茶、话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石阡茶园面积有42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40多家。在石阡品茶,茶艺师还传授了“多投茶,高水温,快出汤,茶水分”的冲泡方式,让人感到苔茶的鲜爽回甘。苔茶不仅可品,还可以成为美食的辅料。石阡自古就有将茶叶、茶油融入饭食的习俗,“全茶宴”便是传承于石阡的一种独特的宴席。以苔茶树所产的茶叶制作的红茶、绿茶,茶汤与鸡、鸭、鱼、肉、蛋及果蔬等食材制作成美味佳肴,饭不离茶、菜不离茶、饮不离茶,让人在茶、食之中品味到石阡深深的茶文化。石阡成为富庶之地,多半靠着茶叶生意,如今城内建筑规模宏大的万寿宫,就是明代大茶商出资40万两白银修建的,茶出贵州,销往各地,也带回了多元文化。 茶园春色 崔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