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公益

微公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微公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公益范文第1篇

不及格答卷

8月底,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总裁袁岳在媒体上公开发表了《致中国盖茨们的一封信》,他说:“前不久,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合作,了《中国企业公益指数报告》,结果显示,企业公益指数只有44.0分,不及格。”

而对于“慈善挂科”的原因,袁岳总结道:“现阶段中国的企业公益尚停留在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关注领域过于狭窄、公益模式过于程式化、缺少系统与稳固的公益战略部署。”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公益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灾害、扶贫、教育三大领域,它们吸引了大部分的企业公益资源;同时,我国企业公益具有明显的事件性特征,多数情况下都是重大事件发生后,“政府发起、领导重视、媒体牵线、企业参与”的原始模式;再次,作为公益链条起始环节和注入能量的企业,多数乏稳定与系统的战略规划,这就导致这种原本就需要维系的公益行为更加脆弱。

2008年春节前夕,新媒体营销专家、知名公益活动家、天涯社区商务运营总监梁树新曾组织发起过一次帮助广州火车站数十万滞留返乡者的“融雪行动”。当时还是《新营销》杂志副主编的他利用媒体圈朋友和企业家人脉资源的双重优势,在不到24小时里,网罗了30多家南方主流媒体,接收到的企业捐赠物资总值超过100万元。

“福建达利园、丽华快餐、农夫山泉、蒙牛都参与了这次活动。”梁树新说,“企业的热心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然而他之前打出的电话遇到不少闭门羹。“有的企业很实际,开口就谈条件,要求先上交一个投入产出报告。”对此,梁树新有些气愤:“我告诉他们,第一,我没有时间,第二,这是一个公益行为,如果纯粹追求商业回报,就不要考虑了。”

“中国企业的集体公益意识还相对保守,”他说,“大多数企业一味计较‘舍’,而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得’,企业散去的只是相当小份额的财富,而得到的回报却是诱人的――企业社会形象与品牌形象的集中展现。”

多乐士案例

作为新媒体营销观察人士,梁树新认为,企业公益化程度不高,一方面来自于部分企业主体的狭隘财富价值观,另外一方面则来自于多媒体兴起带来的“公益审美疲劳”。

“在传统媒体时代,品牌主的一次声势浩大的公益活动很容易获得媒体关注,加上必要的公关手段,公益信息的传播通道基本是上畅通无阻的。而公益活动的组织方、受助方是主动施加和被动接受的两个群体,整个公益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完全可控。”他说,“社会化媒体流行之后,问题就复杂了,面对如此碎片化的人群和信息,企业主体纵然有心相助,也不敢贸然介入,因为公关公司会告诉他们:‘我们无法管住网友的嘴’。”

典型案例就是梁树新不久前发起的“铅笔换校舍”活动中,由“备受荣宠”到“有点尴尬”的多乐士。

2010年6月12日,他在微博上发起“设模板,换涂料,广西佛丁小学彩色校舍计划”,即转发此条微博一次,并邀请33558人更换多乐士“Let's Colour”模板,多乐士即捐赠相应数字现金,及2895平米墙面所需涂料。

活动启动之初激起了众多博友的热心参与,迎来了成百上千的转发。然而不久之后博友的逆反情绪就渐显,有人给梁树新留言:“做慈善的同时做下广告无可厚非,但是还得更换多乐士模板,就太过分了,我转发一下分分钟的事情,换模板不能接受。烦不烦啊,让你们给孩子们捐点儿钱至于吗?”

有博友的观点更为直接:“这个涂料公司花3万块要做这么大的一个事情,也太会算计了。虽然可以说还是同公益挂点边,实在不想转发。”

对此梁树新表示正在找人跟多乐士沟通,希望改变合作方式。同时他提出建议,希望多乐士将评论总数列入转发总数,让受捐学校的费用和涂料能够尽快到位。`

最终多乐士方面不得不修改了这场“公益游戏”的游戏规则,将评论数并入转发数,按额捐出了款项和涂料,并公布了官方统计数据:新浪微博吸引姚晨、王小山等诸多名人转发,微博换肤12058,转发8670次,回贴2113次,总曝光量超过300万人次。

微公益利刃

而在此次微博公益的过程中,凡客诚品、型牌男装、全程软件等企业,所捐物资也不过几十余件高级定制衬衫和全程一体化办公管理软件,价值不到几万到十几万,然而却通过梁树新的微博得到了高效的信息传播和良好的品牌树立。

“活动启动后,戴尔电脑也曾表达了捐助意向。”他透露。学校方面对电脑自然也有需求,看起来这应该是一个“很对口”的公益计划,但在双方接洽之后,戴尔却最终了放弃捐赠。

当很多企业还刚刚把博客、微博作为企业品牌宣传的一个窗口时,戴尔早已经把这个窗口变成了可以营利的“柜台”了。据报道,戴尔微博营销收入已经超过700万美元,戴尔中国的微博粉丝也已接近2万人。应该说,戴尔对微博营销早已驾轻就熟,却为何在这样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公益营销活动中最终选择退出呢?

对此,梁树新分析说,一个公益事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益营销活动,如果载体是传统媒体,那么广告主会毫不犹豫地参与进来,因为这其中的风险是可控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某企业定向某贫困农村小学拨款重建一栋破烂的教学楼,鉴于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很难知道这个援助过程的细节和故事。当然,公关公司会给媒体和受众提供一堆精心准备的感人故事,只是往往会因为过于精致而缺乏打动人的力量。但广告主显然是满意的,因为,无需担心负面言论扰耳。”

然而面对以微博、SNS社区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时,企业主体需要面对的是非常碎片化的人群和信息,而这些潜藏在互联网之下的情绪是难以捉摸和控制的,即便是个中行家的戴尔也难免瞻前顾后。

微公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公益 途径 现状 困境

微公益是普通民众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发扬传统美德、传播公益理念、践行公益行为、展现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公益行为,是一种新型的公益慈善模式。微公益的“微”,既指以微博等新媒体作为公益的发起平台,又指善行之微、发起者地位之微。微公益以“不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公益理念,强调全民参与、点滴成河,积少成多,传递爱心。

一、微公益与社会传统公益

(一)微公益与社会传统公益的着力点不同

微公益与社会传统公益的主要区别在于“微”字,即举手之劳,小事做起,将助人为乐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创造价值。“免费午餐”、“大爱清尘”、“衣加衣”、“给孩子加个菜”、“民间打拐”等这些民间公益活动,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微公益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提倡“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微公益理念,鼓励公众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强调积少成多。同时让参与者体会到帮助他人、传播爱心带来的快乐。社会传统的公益组织更加注重的是物质上的帮助,规模相对较大,形式化较重,透明度相对不高,但社会传统公益对社会具体需求的扶持力度大,号召力较强,是整个社会公益的主要支柱。

(二)微公益与传统公益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不同

微公益的组织机构相对松散,甚至无固定的组织机构。它是人们自发的公益活动,所以它没有特定的组织者,只要愿意,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自发的组织或大或小的公益活动。社会传统的公益组织活动一般都有特定的官方或者半官方的公益组织和基金会作为活动的主办方,在特定的准则和规范下进行操作。所以微公益通常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运作,发起慈善和公益活动,传统社会公益通常是以自上而下方式运作。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一方面目前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信息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活动将难以可持续发展。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微公益只是新时代公益活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展。

二、微公益的参与途径

微公益主要表现是微博公益,依靠社交网站、微博等形式来信息,将微公益的求助信息以传播者为中心向其他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人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微公益的活动中来。微公益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这样才能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提醒大家关注公益,建立公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微公益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在利他行为的激励下,能够让人们产生同情心的信息具有更强的传播效益,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回应和参与。通过归纳和总结,民众参与微公益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公益理念传播

(二)求助信息和线索的、转发、宣传

(三)汇款、公益拍卖、物品捐助、以物换物

(四)志愿者

三、微公益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我国微公益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除了新浪微博,各大主流网站也都相继成立了微公益平台,如搜狐、中国青年网、腾讯微博、凤凰网、以及很多专业的微公益网站,同时很多的企业、媒体也参与进来,组织了很多微公益主题的活动,如联想微公益大赛、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等。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2010 中国公益事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微公益”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公益模式,通过微公益来传递公益信息,号召公益事业。但是目前微公益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社会对微公益组织及其行为的信任程度不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使得网络微公益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在涉及到人生财产安全的时候,民众对由网络发起的公益活动存在着较强的防范心理。

(二)民众参与微公益的途径及方式不够丰富。普通民众都具备慈善和公益的意愿,但是每个人的参与和表达方式也都不尽相同。目前微公益的表达途径主要表现在公益宣传、志愿者、金钱捐助、物质捐赠等几个方面,对一些特殊需求难以满足。同时微公益平台也较为分散,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微公益的相关法律或者规定,微公益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如果要想让微公益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它进行保护,同时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微公益的良性发展。

四、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微公益事业

从“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到“公益慈善”再到微公益,雷锋精神的外壳,一直不停发生改变,但其本质从未改变,这就是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从个人的善行,到全民公益,雷锋精神在不断地发展延续。微公益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正义善行之风得以盛行。微公益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

微公益的点滴之善,是整个社会道德层次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见证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慈善事业的进步。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全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生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扬善心,做善事。生活处处皆公益,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给老弱病残让座,帮困助弱,甚至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用善意善行创造价值,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胡权,我国教育类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中国教师.2012年7期23-29

微公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博;微公益;社会价值

公益,在我国是一个后起词,后方才出现。其发展,相较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2011年美国慈善捐款总额达到2984.2亿美元,而同时期我国的捐款总额为845亿元。不仅在捐款总额方面,中美两国存在不小差距。我国公益在社会公民参与率方面也有待提高。尽管如此,近几年随着微博的开发,微公益这种新型公益模式诞生,它弥补了传统公益的不足。提高了公民公益活动参与度。

一、微公益概念界定及缘起

微公益,作为一个新兴名词,至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人们对其含义也有不同理解。有的人将其理解为草根公益,认为它改变了传统公益中以富裕群体为主的捐赠模式。也有人从传播学上将其界定为“基于诸如微博这样的现有先进传播方式进行的公益活动的行为”,还有人认为微公益是一种理念,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给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本文认为,微公益是近年伴随着微博等媒介兴起的一种以所有社会公民为参与主体并完全出于自愿的公益行为。它范围广泛,涵盖社会各个阶层,真正有效地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提到微公益的缘起,首先要了解微博这一重要媒介。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其迅速发展,带来了微公益这一新的公益活动方式。

2007年10月7日,FreeRice(免费大米),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旗下的一款公益性质的网页游戏,由美国网络筹款活动先驱约翰·布林创办。迄今为止,一天捐出的米粒已经达到了近一亿粒。约翰·布林创建此款游戏的初衷十分简单:帮助他不爱识记英文单词的儿子提高学习兴趣,开发一款寓教于乐的益智游戏。但他作为美国网络公益的先驱,之前已经创办了“世界济贫网”,后来他将此款游戏并入世界济贫网,于是开启了微公益这一全新公益模式。在此款游戏中,每答对一题,就能赚取10粒大米。在游戏过程中,相关赞助商会根据玩家赚取的米粒数量,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进行实际捐赠,援助世界各地忍受饥饿的儿童。

在我国,多背一公斤网站的建立让微公益第一次正式登上舞台。这是民间发起的旅游网站,旨在倡导旅行者在游玩时多背一公斤的书籍和文具,在旅途中不仅可以将这些学习用品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同时也与他们交流感想,拓宽他们的知识,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一公斤并不沉重,可是日积月累,孩子们得到的帮助却是重量不可衡量的。

二、微博时代的微公益活动方式

微公益兴起不久,但发展迅猛,有多种形式,从救助对象来划分,主要包含支教助学、儿童成长、医疗救助、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五大类。从救助需求来划分,主要包含募款、募集物品,招募志愿者,转发支持四大类。

募款、募集物品都可以看成传统公益的延伸。不同的是,微公益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微博。微博的加入特别是转发的形式使得募款和募物的范围拓展,它不再仅限于一个城市,通过微博的宣传,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很快知晓。而受难人也可以通过微博自救,改变了传统公益被动的局面。传统公益中,除重大灾难和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事件能真正受到广泛关注外,普通事件有时很难得到解决。而微公益能汇聚各方力量,积少成多。很多时候,不是人们不想行善,而是没有足够的能力。通过微公益这种形式,即使一人只捐助一元钱,随着微博的广泛传播,短时间内也能募集足够资金。

鲁若晴是一位23岁青岛女孩,身患白血病,医院估计仅第一期治疗费用就约达40万左右,但她没有放弃生命,坚持通过微博记录自己生活及心情。其微博被@作业本支持并转发,引起众人的关注。许多网友表示要伸出援助之手。后来,薛蛮子先生通过微公益平台发起了“爱心传递,温暖白血病女孩@鲁若晴”的项目。以下是鲁若晴微博转发后4天内的情况反馈:

微公益不仅限于号召、动员帮助困难人群,人们也可以通过微公益为保护环境,支教等活动招募志愿者或是直接参与活动。传统支教活动多由政府牵头,学校承办,但由于微博的出现,很多有爱心的学生不仅自己坚持利用寒、暑假去山区支教。不少大学生开设微博,宣传支教活动,招募更多志愿者,壮大支教队伍。

2012年5月21日,通过微公益平台发起了“拒食鱼翅,万人签名活动”公益活动也是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

三、微公益利弊分析

微公益也有利有弊,分析其利弊,扬长避短,能更好发挥其积极作用,并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微公益的出现和发展,有很大社会价值。首先,微公益创造了人人公益模式,降低公益门槛。通过微博转发等形式,不仅名人能进行大额捐赠,普通网民也能轻松参与。它将逐步改变我国社会公民公益参与度不高的局面。其次,微公益增强了公民在公益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微公益兴起以前,我国的慈善活动主要由基金会等组织主办,虽然重大事件也得到大家广泛关注,公众亦积极参与其中,但广大人民群众仍然只是被动捐赠者,对于事件本身并没有参与感。微公益模式则大大提高了公众参与意识,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他们可以通过微博随时关注事态发展,主动转发,请求更大范围帮助,甚至亲自通过以物换物或提供线索等方式成为公益活动的执行者甚至组织者。再次,微公益能监督公益活动,确保其透明化。微公益平台大大提高了捐赠效率,由于微博用户覆盖面广,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宣传效果,传统公益很难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额资金,很多时候达不到救助目的,而微公益效果不仅能过达到预期,还常常超过所需数额。

在微公益带来各种有利价值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信息传播过快,真假难辨,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因此,要保持微公益未来健康发展,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填补微公益法律空缺,完善相关立法,并建立微公益专业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敖向姣.“微公益”成长中的政府引导研究[D].南京大学,2012

[2]葛燕.政府在社会公益类发展中的角色定位[J].重庆行政,2008(04)

微公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微公益;微博

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让我国传统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跌至谷底,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如何做好公益”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关注,特别是倡导人人参与、人人贡献、人人可做公益的微公益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认同:从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吸引最广泛的公众参与,汇聚每个人的点滴力量,以个体的“微小”形成群体的“宏大”,积小流以成江海。

张银锋等学者从概念上将微公益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民众从身边的小事、善事做起,强调微爱、微事、微行动,旨在聚沙成塔、聚水成涓;另一种是某些慈善组织或个人借助于微博平台发起和参与的公益活动,如“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活动。而伴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微博为媒介的网络微公益迅速被青少年所熟悉和接受。王丽认为网络环境下发展出来的社会公益具有以下特点:平民化参与的方式;高效率的信息传播与分享;参与动机的自发和自愿;公益效果的透明与互动。然而当网络微公益的平台和活动的不断增多,网络微公益活动形式单一、网名对项目信任度不高、传播效果不佳,官方监督缺乏等“短板”也开始不断呈现。

作为一种新的公益现象,国内外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较少,国外学者更多是从非政府组织(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角度来探讨其发展模式,而我国为数不多的研究则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分析我国微公益的发展和对传统公益的挑战来进行研究,缺乏对具体微公益事件的分析。本研究以温州高校在新浪微公益平台上的三起微公益事件为研究对象,对网络微公益行为的形式、传播路径、传播效果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引导网络微公益的策略。

一、三起网络微公益事件简介

本研究选取了三个发生在温州高校中的网络微公益事件:温州某高校白血病女生殷某2013的年微公益(下文简称殷某微公益)、温州某高校白血病男生毛某2014年的微博募捐(下文简称毛某微公益)和温州某高校烧伤女生应某2014年的微博募捐(下文简称应某微公益)。

殷某微公益:温州大学殷某于2012年5月被诊断为白血病,至2013年1月已经历了六次化疗,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力支撑,再次向学校提出资助请求,学校在再次给与学校的临时困难补助后,于2013年1月和6月两次通过新浪微公益平台发起微博募捐,并在极短时间内在微公益平台筹集了10万元善款,并引起纸质媒体的关注最终促成骨髓移植手术的进行,但殷某不幸于2013年9月因移植后排斥反应过大去世。

毛某微公益:温州医科大学毛某,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在2014年公务员体检中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不得已放弃了自己即将踏上的公务员岗位,承受病痛的折磨。应某所在班级班委和寝室室友于2014年5月28日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微博募捐,并公布了用于捐款的支付宝账号以及银行账号,并在随后的每一天都在新浪微博@赵柯宁Koch 及时公布捐款明细,截止2014年6月11日共募集649179.71元。

应某微公益:温州大学应某于2014年9月2日在义乌一家烧烤店吃饭时,因为服务员在加火时使用酒精不当引发大火,导致全身80%烧伤,被紧急送至往浙医二院抢救,随即此事受到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9月5日,应某同学在新浪微博上开设@倩手你我共度难关 开始跟进应某的治疗情况,并公布了应某母亲周某的银行卡号作为唯一的捐款渠道。

二、微公益事件分析

研究者对三个微公益事件的每条微博进行了认真阅读,并对每条微博的内容、转发数、评论数和点赞数进行了纯手工的采集,最后选取每个网络微公益事件中转发最高的6条微博,通过知微网站(http://)对微博的传播路径、传播层级、信息曝光量、情感值等数据进行分析。

(一)网络微公益事件传播的基本情况

殷某微公益的微博转发总数最高(2360次),而点赞总数最低(15次);应某微公益的评论总数(893次)和点赞总数(1075次)均为最高;毛某微公益的转发总数和点赞总数(237次)居中且评论总数(352次)为最低。

从事件纬度,三起微公益事件都呈现一个共同点:在较早表现出高转发和高评论的态势,随后趋于平稳。另外应某微公益的转发量、评论量和点赞量的发展趋势较为一致,其他两起事件则并无此明显规律。

(二)网络微公益事件传播的路径、传播层级、曝光量和情感值

通过知微网站的分析,我们发现18条微博的传播路径可以分为单中心扩散型:以转发初始微博信息为主;和多中心扩散型:除转发初始微博外,还以其他次级转发者微博为中心进行扩散,可以发现殷某微公益微博以多中心扩散型为主(6次),而毛某微公益以单中心扩散型为主(6次),应某微公益则两种皆有。

结合18条微博的具体转发数据,我们发现单中心扩散型微博不论转发层级有多少,转发的次数总是逐级递减的,而多中心扩散型则并没有逐级递减或递增的规律,而是表现为在某一层级突然表现出转发量的上升。

计算转发数和曝光量的相关系数得到为0.8691,说明转发量是曝光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并不是转发数越高曝光量就越大。分别计算转发数和情感值、曝光量和情感值之间的相关得到为0.2990和0.2934,则说明情感值与转发数或者曝光量的相关较低,两者对情感值的影响较少。

知微平台将微博情感值区分为负能量、中性和正能量三类,我们分析的18条微博中有6条微博为中性,12条微博为正能量,这也从一定程度说明微公益项目微博的传播是积极正向的。

三、对三起网络微公益事件的思考

(一)网络微公益事件微博传播的爆发点都比较早

本研究的三起网络微公益事件微博传播的爆发点都比较早,而且都是高转发的微博内容都是关于微公益事件的内容,特别是含有捐款信息的微博。对于这一现象可以有以下集中解释:微博再经过多层人员的转发后,更多人基于负责任的态度而选择转发最原始的微博;微博的高转发可能是一种虚假现象,或许很多转发者只是基于对原为微博转发者的一种友好的网络互动,而不关注微公益本身的内容。而不论是何种可能,给微公益发起者的启示是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慎重微公益项目的第一条,尽量能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用内容打动他人并能主动转发;二是在转发后还能持续不断的进行转发。

(二)网络微公益事件中网友的支持行为不仅仅是捐款捐物

网络微公益发起者是想借网友的转发、评论和点赞来不断扩大受众范围,最终达到让更多的受众捐款捐物来参与公益,但经常会忽略转发、评论和点赞这些网络动作本身所蕴含的公益理念教育。以本研究中的三个微公益事件为例,微公益发起者最初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大部分没有捐款或者捐款很少,但他们能不断地转发和评论来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这本身比捐款捐物更具有价值。这也提醒微公益发起者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于转发者、评论者和点赞者保持积极的活动,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微小力量都在深刻的影响着微公益事件的进行。

(三)网络微公益的传播需要不断的扩散型转发,特别是脖领的参与

本研究中的三个微公益事件发起者都不是大V,但也有多条微博的曝光量都达到百万级别。以殷某微公益中转发量达到730次的微博为例,8398171次的曝光,取决于转发人数的众多,更取决于不同层次的多次转发,特别是有影响力的脖领的参与。微博实质上是一种时间信息流,所以每一个微博用户的界面呈现的永远是最新的内容,当你一条微博,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的转发和评论的时候,这条微博就会湮没中粉丝的微博信息流中。所以转发,特别是有影响力的脖领的转发会让一条微博死而复生。因此微公益发起者应尽可能的邀请脖领参与到微博传播中来。

(四)微公益事件的传播很可能受“噪音”影响

以一般的理解,微公益是积极的事情,那么对此的评价也相应的是积极的,但事实却不一定。本研究中对18条微博的情感值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有6条微博属于中性:殷某微公益1条、毛某微公益3条和应某微公益2条。首先本研究中的三个微公益事件都发生在微博上,但具体的形式却也不一样:殷某微公益最早缘起于微博,以官方的微公益平台为载体接收捐款,在微博上发酵后受到媒体的关注;毛某微公益则至始至终都是由毛某的同学在个人微博上,并且以个人帐号接受捐款;应某微公益则因烧伤事件受到全国媒体的关注后才有志愿者学生在微博上发起,并仅公布了银行卡作为捐款渠道。从微公益信息真实性接受的容易程度上来说殷某微公益最容易被接受,而毛某微公益最容易被质疑,因此微公益发起者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去向受众一次次解释项目的真实性,由此带来很多的“噪音”。为减少“噪音”的影响,网络微公益发起者应如此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最好有公认的第三方来审核并。

(五)网络微公益的传播效果并不等同于实际效果

我们从知微的传播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殷某微公益的传播效果是最好,应某微公益的传播效果次之,毛某微公益的传播效果排在最后,但我们惊奇的发现毛某微公益的实际募捐金额高达65万,而殷某微公益的实际募捐金额为10万。对此,我们不能单纯以金额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微公益的实际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微公益的传播效果并不等同于其实际效果,实际效果应该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毛某微公益受“噪音”,但发起者能积极地与受众互动并主动及时公布捐款信息;虽然殷某微公益依靠微公益官方平台,传播受众很多,但传播受众并不等同于捐款者,另外微公益平台现有在线捐款的复杂繁琐等限制了有意愿捐款的受众。因此微公益发起者在选择微公益形式时必须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银锋,侯佳伟.中国微公益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10).

微公益范文第5篇

于建嵘:“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改变了中国人对乞讨儿童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者说是观念,原来大家认为儿童乞讨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并不认为违法,现在大家能认识到这样做是违法的,每个人都有能力解救他们,这是这个活动最大的一个效果。我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杜绝一切儿童乞讨,让所有乞讨儿童都回到学校,这是文明社会的一个基本常识。

“随手送书下乡”活动的成效也非常明显,现在北京地区及全国已有几十个图书收集点,接收了全国网友送来的大量图书。这项活动的开展甚至带动了一些单位、企业、媒体都参与到送书的公益活动中来,比如《中国体育》现在也在以我们的名义送书下乡。

人民论坛记者:在实践中,您认为微博公益长远发展下去还存在哪些问题?

于建嵘:微博公益一定要把好关,我的建议一是不要做得太大,要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开展,千万不能盲目贪大,太大的话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二是政府心态要开放。这个很重要,政府面对微博,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公信力、号召力,想利用微博做公益绝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个认同的问题,要相信民众是有判断力的。微博这种新媒体产品,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偏差,比如可能会有人利用微博行骗,但总体上要相信百姓有自我选择的能力和空间,微博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当然,政府也可以做一些监管。

三是要注重实用性。我的两个微博的注册名称上都有“随手”二字,是因为我要倡导举手之劳,不能把这种活动当成一种负担,包括不能成为发起人及网友的负担,不能因为微博的小善举,而让个人及网友拼着命去干政府要做的事。“随手”意在举手之劳,不能给个人和网友太大的压力,这是做微博公益最关键的问题。

四是微博公益提倡的是公益委托。公益委托,打个比方,有位网友想捐书,但一是不知道哪方面的书合适,二是没有时间去购买,就委托我们来操作。公益委托不搞公募也不是私募,志愿者之间只是一个委托关系,做做举手之劳的平民公益。

人民论坛记者:您做微博公益的体会是?

微公益范文第6篇

《我在这里》创作背景

影片的拍摄大致分为两个部分,A组拍摄的是2012年一些有影响的国计民生事件的情景再现,演员扮演角色;而B组拍摄腾讯微博的一些名博对于这些事件的点评,名人现场采访。按照常规做法,演员扮演角色应该是组织好调度,然后订好机位,按照导演要求演绎,而采访应该是记录性质的,但是我们定下的拍摄方式却不同与往常。对于演员扮演角色,我们采取的是导演只决定一个大的表演方向,三台到四台机位同时开机,凭借摄影师个人的职业敏感来抓拍的方式,摄影机机动且手持,很少采取固定的方式。而对于名博采访,却是采用了一般的组织拍摄方式,给名博定点定位,规定视线,交代台词,摄影机采取固定的方式,或者借助轨道车做平缓移动拍摄。

那么采用什么机器来完成拍摄呢?就是接下来的最大问题,如何才能保证这两种拍摄方式都有效进行?原本预想是采用佳能C300和5D Mark Ⅲ,C300拍摄名博采访,5D Mark Ⅲ拍摄国计民生事件。还没说完,A组的摄影们马上不愿意了,抓拍用单反那可真是要了亲命了,上套件?还不如要了亲命呢,纯粹是鞭了亲尸了。负责后期的同事也不太愿意,即便是EOS C300和5D Mark Ⅲ色彩空间不同,混剪倒也不成问题,但是他还是愿意用统一的素材。而B组的哥们默不作声,他这边用C300肯定合适呀,机器大,有范儿,名人面前不磕碜。后来一位在《数码影像时代》工作的朋友向我们推荐了索尼NEX-VG900E,并从他们那里借到了三台机器,对于这台机器早有耳闻,况且本人对于NEX-VG10/20的性能都较为熟悉,所以决定用NEX-VG900E来试试。

就这样,大家决定选用VG900作为本片拍摄的机型。不过说实话,除了提出建议的兄弟,其他人还是有些担心的,画质到底怎么样?能不能经得起后期的折腾?操控性能真的适合抓拍?B组的摄影还得多担心一个问题,机器这么小跟学中宝似的,会不会让人家鄙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实际的拍摄工作。

A组篇

四天的拍摄基本上都在户外进行,且不说操控性和画质等,我们首先遇到的是可靠性的问题,今年的冬天出奇的冷,所以在严寒的情况下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则是重中之重。还好,VG900在我们几天的拍摄中,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电池的续航能力也保持的不错。一整天的拍摄,一块原厂电池加一块副厂的厚电便足够了。

依旧是冬天带来的问题,冬天大家都带着手套,所以对于机器的操控也带了一些压力,但是VG900还算是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光圈、快门速度、色温以及增益等功能需要经常调节,机身上都设置了相关的按键和拨轮,即便是戴着手套也可以操作。但是如果需要回放,进入更高层次的菜单需要用液晶屏触屏操作的话,就需要脱掉手套了。

而在操控性的其他方面,VG900由于其轻便、小巧,确实是像我们预期的一样,拍摄中灵活机动,非常适合抓拍。焦点方面也不必担心,它的峰值对焦(PEAKING)功能真的非常不错,清晰准确,在浅景深为主的画面中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功能。并且值得一提的是VG900的取景器非常出色,无论是色彩还是尺寸上都非常棒,与本人用过的更高级别的摄影机相比也毫不逊色。

我们这部片子的低照度的戏也很多,有一场夜戏就是在地下通道里,只依靠地下通道微弱的灯光,我们把增益开到18db,基本上没有什么哚点,这要感谢VG900全画幅的COMS带来的良好的低照度性能。另外带着这台小巧的机器,我们没有出现被大规模人群围观,各种保安警察居委会大妈轰去呵来的情况发生,拍摄进度一直保持顺利,这一点让大家都非常欣慰。

B组篇

选机器的时候,B组的摄影是不太情愿的,但是拍了几个人物之后,他终于打消了顾虑,因为这些名博们看到你长长短短的换了几次镜头以后,非但不会觉得这个机器太小不专业,反而会问你:你们这个是啥机器啊!这么高级,平常拍我们的那些机器都不能换镜头。加上我们灯光、轨道一应俱全,那些名人的配合度自然上去了。有的时候人家都会觉得麻烦,太事儿了。后来我看了几个我们拍摄过的名博的微博,他们在我们走后都发了类似于“这次来拍摄的这帮哥们真专业啊!”、“认真的手艺人啊”此类的评语,所以我觉得,要让别人认可,态度是第一位的,机器的“范儿”只是在于其次。当然了,VG900完全是够这种“范儿”的。

由于拍摄名博大多数都是室内拍摄,所以我们使用了两个KINO,现场做一些简单的布光,用来平衡室内外的光比。虽然只有两个KINO,但是我们还能在人物正常曝光的情况下,把窗外平衡出一些层次来,从这点看来,VG900的宽容度也还算是不错的。

既然是名博点评,声音质量的好坏成了B组的重中之重。虽然VG900自身的话筒也不错,既可以双声道又可以5.1声道,话筒素质也算优良,但是对于这种人物采访,我们还是最好采用外接话筒的方式比较妥当,索尼正好新出的音频适配器可以完美的配合在VG900上面,加上这个音频适配器,VG900就有了两路卡侬接口,可以输出48V幻象电源,所以我们就可以外接话筒来收取名博点评的声音了。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接了两支话筒,分别接在两路声道,一支索尼的无线麦,一支NTG-3话筒加上挑杆,两路同时拾音。后期时候可以选用质量比较好的那一路,确保万无一失。如果要是5D的话,声音的录制可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后期篇

紧张的前期拍摄完成以后,摄影的同志们终于长舒一口气,VG900算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拍完了。

但是后期的同事要开始了他和VG900的接触了。面对这一条一条的素材,首先的工作是检查和分类素材,通过检查,同志们发现,不论是在色彩、分辨率还是宽容度上,VG900的表现都算是可圈可点,虽然码率只有28Mbps,但是这得益于AVCHD的优秀的编码方式,压缩率更高,保证了出色的画质。

光用眼看,或许只是直观印象,但是后来的剪辑和调色过程中,大家对VG900的能力也感到满意,虽然只有4:2:0 8bif,但是在调色的过程中,无论是反差还是色彩,在保证画质的条件下所能够动的范围,尽管比不上4:2:2的素材,但是比起普通高清单反相机的素材来说一点都不弱。由于我们这部片子很多部分在后期处理成了黑白的,所以对于反差的要求比较高,VG900在处理成黑白,并且加大了反差后,画面所呈现出来的表现力,让大家都很满意。

微公益范文第7篇

记者了解到,宋蹯是1988年出生,她做微商才半年多时间,团队就达70多人,同时兼任两个公司的讲师。谈及做公益的初衷,宋蹯告诉记者,“小时候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外地一则《渴望上学的孩子们》照片时,被深深的感动着,从那以后我就想工作后一定要做些公益的事。”

据悉,宋蹯在去年的12月18日,组织了走进枣庄市高新区兴仁敬老院送温暖活动,这次奔赴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榆树腰小学“走进大山深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已经是她组织的第二次活动。此次前来参加的微友,也大都是由她的团队进行招募,其中包括临沂、天津、济宁微友。

宋蹯表示,做微商才半年多时间,月收入已达万元。面对自己每月可观的收入,宋蹯内心那颗儿时的梦想也相继生根发芽。她的父亲宋均安说:“蹯蹯很早之前就和我商量,要做一些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我当时听到她这个想法时就很赞同,因为这样做更能弥补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缺失的那份关怀与关爱。”

经过前期的组织与策划。目前,宋蹯膜幻世界小凡团队已有70多人,朋友圈里也已有3000个好友,这也为宋蹯做公益活动增添了不少动力。

10时许,记者来到榆树腰小学看到,四间教室里零零散散坐着一些上学的孩子,校长董顶光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学校总共有36个学生,分为学前班,一至三年级,孩子上完三年级还得去八里外文王峪上剩下的年级,四名老师有两名是本镇学校的支教老师。”

微公益范文第8篇

公益微电影旨在从社会公众利益出发,提高社会道德风气,提醒公众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影视叙事程式和其植根网络的文化定位,以艺术的形式诠释着公益性的本质。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塑造企业形象和进行公益事业传播的利器,成为了企业品牌宣传和推广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价值优势

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从创作之初便结合企业文化、企业商品等元素进行创作,在宣传公益的同时也宣传了企业形象,改变了以往后期广告硬性植入而导致的观众抵触情绪。企业定制与公益微电影的联姻更加生动丰富地表现了故事情节,通过公益的宣传更能吸引观众眼球,这样企业既收获了名声又赚了收益,这是目前微电影市场火爆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有如下几方面优势:

(一)成本低,广告效益好

相较传统电影的制作模式,微电影具有时间短、主题明确、周期短的特点,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公益微电影旨在宣扬社会道德、呼吁人们关爱环境、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制作主题鲜明,整体内容和情节容易引起受众共鸣。企业通过定制公益微电影既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又宣传了企业品牌,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企业文化进而接受企业的商品和服务。此外,面对传统媒体逐年攀升的广告费和电视媒体天价的广告时段,众多企业不得不另谋他途。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相比企业投放的平面广告成本更低、效益更高,公益微电影的互联网传播是一种低成本、高效果的传播方式,具有多样性、便捷性、灵活性的特点,以点击率作为收费标准更增加了受众的准确性。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这种受众主动性强的广告形式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和参与,企业定制微电影与公益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以公益为主导,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

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其实就是企业依托公益微电影宣传的一种广告形式。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避免了说教式、煽动式的直接宣传,也不像传统的植入式广告般生硬,它淡化了企业色彩,把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和产品巧妙地融入到具有公益性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波澜的故事情节,让消费者潜移默化地接受,具有生动性和观赏性,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牌形象与价值。

传统广告主要依赖视觉上的冲击,通过重复播放增加品牌知名度,但当企业打开市场后它们需要的是美誉度和忠诚度,需要和消费者进行情感层面的沟通。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通过一个完整的公益故事,逐步渗透进品牌的精神和信息,将产品特于情节、服务于正面人物,通过阐述述品牌故事让受众更易于接受,潜移默化地使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关系,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三)互动性强、传播性广

统电视广告单向的“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使观众与广告之间缺少互动性,观众只能作为“客体”被动接受。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传播,观众自主地选择看与不看,在收看后可以选择“顶”还是“踩”,这些都是靠观众自主的意识。新媒体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直接连通成为可能,观众观看公益微电影能引起心灵的共鸣,激发正能量,引起观众的自觉转发和评论,这样就增强了公益微电影的传播速度,达到企业最好的收益。

二、目前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现状

(一)过度商业化忽视了公益本质

近几年,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不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但公益微电影中过度宣传企业文化和产品导致部分公益微电影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重,偏离了宣传社会公益的目的。公益微电影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企业财力支持,但一些企业过多地植入自身内容势必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在众多企业定制微电影中,支付宝拍摄的《郑棒棒的故事》是企业定制微电影成功的典型。《郑棒棒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重庆“棒棒”与货主走失之后历尽千辛找回货主的平凡经历,该片在新浪微博短短6天内就突破100万的播放量,以“支付宝广告”、“郑棒棒”为关键词的不完全搜索超过13,000条,其传播效果出人意料。《郑棒棒的故事》树立了支付宝的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进一步夯实了支付宝的基石,同时也实现了用户对支付宝品牌的全面认知,赋予了支付宝品牌的人文情感。

(二)审查程序缺失引发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良莠不齐

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具有时间跨度短、制作周期小的特点,加之准入门槛较低,众多企业纷纷涌入,使得许多微电影质量不高。“目前各大视频网站积极推出自制内容,视频网站不仅能够提供大部分热播电视内容,而且由于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网络视频在题材内容和地域来源上自由度更大”。很多微电影镜头大胆、画面低俗,有些则充斥着明显的性暗示,自由程度比较大,这样不仅会导致行业的无序竞争,失去其公益性的初衷和背景,甚至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三)部分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急功近利

部分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认识不够清晰,单纯为了获取品牌效益和经济价值,而缺少战略性的规划和思考,盲目投资,对微电影效果期望过高。企业应该清楚认识到公益微电影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影响消费者到消费者认可、购买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需要根据消费者自身的情况来决定。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应以弘扬公益、关注弱势群体为出发点,注重微电影的长效影响,切忌急功近利,从而实现社会公益性与营销目标的双赢。

三、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发展方向及策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要保证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需要尽快制定微电影传播平台和网络监管机制,严格审核微电影质量;微电影投资和制作方必须提高企业定制微电影的质量,发挥其正面引导的作用;受众要提高自身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选择有社会积极意义的公益微电影,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一)提高制作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门槛,加大监管力度

在“互联网+”时代,微电影大多是借助电脑、手机等新媒体进行免费传播的,而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还没有建立严格的微电影监管机制,使得许多企业为了增加点击率在其中加入低俗、暴力、恶搞的元素,影响了微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发展,成立专业的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管理体制,协调供需双方关系,提高企业定制微电影的管理门槛和监管力度,在保障定制方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公益微电影的社会效应。同时,也要求公益微电影广告的制造商、广告主注重公益微电影广告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对拍摄设备、技术的要求也应当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受众对于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喜爱。

(二)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需淡化广告,突出电影与公益

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是当下企业所追捧的广告形式,它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广告模式,影响着广大受众的消费行为。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公益微电影的市场定位是大众流行的消费产品,通过品牌效应将带来更长远的收益。碎片化时代下的受众已被广告味十足的传统广告轰炸多年,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获得更好的品牌价值与经济价值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方式,注意公益微电影广告的植入,突出品牌、突出公益性,将广告信息的“软传播”与社会公益性相结合,用公益性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新媒体技术手段吸引观众,让观众在无形之中受到企业品牌文化的感染,以公益性和电影的特征来打动观众,进行品牌宣传。好的企业公益微电影的传播必然会感动消费者,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对受众产生心灵触动,这是企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王道。

(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