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间之墟

时间之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时间之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间之墟范文第1篇

没有一点旅游的准备,也没有向导,车子跟着导航,顺着广肇高速,见到四会的出口便下来了。天公不作美,狂风暴雨,一路泞泥,进到四会市区,赶紧找了家茶庄,避雨喝茶,顺便了解一下四会的情况。

茶庄不大,老板娘和茶姑娘们热情接待我们,虽然我们不买茶,也不很懂茶,但凭我们三寸不烂之舌,就这样聊开了。四会市区其实不大,一条江水贯穿东西,纵横两条大马路,新建楼房不多,交通繁杂,说到好玩就是逛玉器城、天光墟,说到好住就是住仙女潭假日山庄、银星酒店等,说到好吃就是吃西江、北江的河鲜和各式农家菜。情况摸清了,也快到晚饭时间,于是我们便按着她们的介绍开始寻觅起来了。

首先奔赴贞山寻找住宿,冲着仙女潭假日山庄的名头,那是首选的落脚点。有好住的地方必然有好吃的去处,这是多年外出的经验所在,因此车就沿着山路直上,不怕荒凉。一进入贞山的大牌坊,远远的望见了座落在山间的寺院,走近一看,原来是新建成的“六祖寺”,寺院恢宏大气,缘山而建,层层而起,共有四座,一座比一座高,香火还不是很盛,可能是刚建好,我们算是此一时刻的第一拔游客。仙女潭就座落在寺庙的后山上,两条清沏见底的山泉水绕寺而下,水流潺潺,白晃晃、亮晶晶的,真让人想畅游一番。由于天色将晚,未能一一游览,看了几间大殿,参拜了众多菩萨,便尽往山庄而去。

果真是禅房花木,曲径通幽。仙女潭山庄就在山路的尽头,房子是一间一间的小木屋,依山傍水,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古雅,窗明几净,住一晚98元,住客还可免费享受山泉水游泳,真是又便宜又好。呼吸山间清流,静听林荫鸟鸣,坐观明月东升,尽洗尘世浮华,此情此景,心灵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荡涤与升华。

俗话说住酒店,吃排档。住在酒店,就不能吃在酒店,要去找大排档,才有好吃的东西。于是在山脚找了家河鲜大排档,饿得前心贴后背的我们,自然是饕餮一番,四个人点了八个菜,凡是招牌菜的都上,直吃得站不起身来,才发觉太饱了,原来饿过头和吃太饱都是那么难受。

尽享一晚清风明月,第二天一早起来,忙完了事,便又赶赴“天光墟”了。四会这几年的玉石加工已经闻名遐迩,主要是加工从缅甸进来的翡翠等,形成了广东的四大玉石名城之一。顾名思义,天光墟,就是天亮时的墟集,这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玉石批发商,玉石爱好者、收藏者,都趁着天未光,就云集而来,煦煦攘攘,讨价还价,因此形成了天光墟这样一个大墟市。

我不懂玉,更不懂如何鉴赏。因此专门找一些正在交易的、看似很在行的大叔大婶们,跟在他们后面,听他们如何分析,如何出价,又如何跟玉老板们过招。集市很大,一眼望不到头,分成十几二十路,每一路都摆满了玉石,站满了人,各种灯光,各式手电筒,交相辉映。原来玉石要用灯光来照,看水头,看种色,看工艺,看质地,这是四项基本要素,学会了,我也似模似样地装成买卖人。挑中了一块玉原石,就是还没加工未成形的玉胚石,老板娘说一看我就是行家,亏本低价卖给我了。我心中一阵大喜,马上付钱结账,朋友们说我上当了,后来我找了一家鉴定行鉴定,那柜台小姑娘说,我买的太值了,抵到烂。于是我把它小心翼翼地包好,放在包里,像捡到宝一样。

时间之墟范文第2篇

——题记

“一叶知秋”我早已领略到秋风冷面地肃杀,早已感悟到时光匆忙的荏苒。当我漫步在悠长的“铃音小路”时,稍稍有心一弯腰就可以拾起一片饱经秋霜的残缺落叶,稍稍用心凝神便能够发现几丝寒风掠过的枯燥痕迹。可我感伤落叶,心里忧忧地轻叹:往昔的落叶又怎是今时的落叶呢?当春天赋予了叶子生命和灵气,而秋季却使它安静地睡去,于是我面对这枯萎的落叶,想起从前华美的新绿……

.

想起多少繁华都在时光中沉淀,只空留断桥残墟……多少文人墨客轻轻的离开,但只留沧桑文记…… 也有多少不知名的人默默离开,也许留下只是在时间逆流里微弱的哭泣……也甚至于那些美丽的期许,绮丽的记忆,所有值得珍惜的旖旎,都被风一片一片地剥离,像是秋叶静美的死去……

.

感之伤之,思之惋之……我却正如一粒小小的石子被磨去了棱角,蜕去了记号。我却无力去改变时间,我的呼吸心跳也像是被时间所禁锢,使我倍感压抑,仿佛是坠落谷底,仿佛被抽去了空气,眼眸褪去了力气,沉沉地关闭。我却只能用我的只言片语,渲染淡淡的忧郁,似“一叶知秋”,早已知晓秋天的气息……

.

时间之墟范文第3篇

【出处】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三国志·荀彧传》

【解释】形容屠杀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

【用法】作谓语、宾语、补语;指斩尽杀绝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斩尽杀绝、寸草不留、一干二净

【反义词】秋毫无犯、鸡犬不惊

【押韵词】杜断房谋、拊背扼喉、插架万轴、腼颜事仇、撞破烟楼、舞榭歌楼、善自为谋、梦寐以求、银样镴枪头、道不同不相为谋、......

【年代】近代

【灯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亥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遭到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先后在卫、宋、郑等地碰壁与受到磨难后,弟子劝阻他不要赴晋,他一意孤行,在中牟城见到阳虎屠城,城内鸡犬不留的惨象,终于让孔子放弃去晋国的念头,一心去陈国推销仁政

【成语举例】这是一笔永远算不清的债!以言杀戮,确是鸡犬不留。

时间之墟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45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我市总人口约287万人,农村人口占城市的70%以上。加强农村的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稳定扩大农民的献血队伍,是我站无偿献血工作发展的方向。每星期至少有二部献血车到乡镇、县城去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采集活动。 献血车下乡服务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支持。

一、得到当地乡、镇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开展农村无偿献血的关键:

1、首先要积极地向当地乡、镇政府有关领导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福建省公民献血条例》等有关献血知识,争取得到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领导带头参加无偿献血,在群众中起到模范作用。

2、提前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台向农民宣传无偿献血的知识,张贴无偿献血的宣传海报及无偿献血的法规及献血知识,让群众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让农民取消献血的忧虑,宣扬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的崇高品质,以及无偿献血、无偿用血等优惠政策,让群众在愉快的献血当中也感受到实惠。

二、选择最佳的献血时间、地点,采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的知识及法律法规。

1,时间都应选在墟天或文化庙会。因为献血工作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墟天和文化庙会常常是人潮如涌,所以也是我们无偿献血宣传的大好时机。

2、选择最佳的工作场地,应是人群较多但不是十分拥挤、环境也相对较卫生的地方。

3、在献血车旁边发放献血宣传单及摆放宣传画展版,宣传无偿献血的常识,无偿献血的法律法规及献血的一些先进事例等。

4、用灯谜的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无偿献血知识、血站用语等名词作成灯谜进行宣传,扩大宣传效果。发一些小的奖品,可以吸引许多群众的参与。

5、为群众免费测血压、做血型鉴定,受到许多农民朋友的欢迎,在此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健康的适龄农民朋友自愿参与无偿献血的活动。

三、优质热心的服务,让农民献血者满意又放心。

1、工作人员热情、专业、诚信的服务,让献血的农民朋友在咨询的过程中感觉你们的服务可以信任,有安全感,使得他们消除疑虑和恐惧感,乐于参与献血。

2、注意做好面对面的宣传交流,做好献血前、中、后的关爱服务,提高献血者对献血的感性认识,只有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献血无损健康、又能够帮助他人,今后他才能再次献血。

四、加强献血后的服务,是促进农村无偿献血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

1、献血后的信息反馈工作。献血者献血后的查询可采用:电话通知、写信、短信发送、语音查询等方法,让献血者选择一种反馈方式,但必须保证每个献血者都能知道献血后结果。合格的献血者将受到鼓励,今后会更愉快地加入献血者的队伍。对于需暂缓或永久不能献血者经过解释也能够理解或正确引导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2、收集每个乡、镇三次以上献血者的电话做个通信录,建立固定献血者的档案。因为下乡都是流动献血车,每个乡、镇是轮流去并不是每个月都有固定时间,建立通信录可以通知到想要献血的同志,而且在农村群体活动较强,他们会帮助我们把信息传达出去,可以征摹到更多的无偿献血者。

五、体会:

时间之墟范文第5篇

引起腿脚抽筋的常见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①外界环境的寒冷刺激,如冬季夜里室温较低,睡眠时盖的被子过薄或腿脚露到被外。②疲劳、睡眠、休息不足或过多,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可引起肌肉痉挛。如走路或运动时间过长,使下肢过度疲劳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积;睡眠休息过多过长,血液循环减慢,使二氧化碳堆积等。③老年妇女雌激素下降,骨质疏松,都会使血钙水平过低,肌肉应激性增加,而常发生痉挛。④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

小腿抽筋发作时该怎么办呢?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下列不同的对策,可以很快解除痉挛而止痛。当发生抽筋时,只要据“反其道而行之”,即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脚趾并坚持1~2分钟以上,即可收效。伸展牵张肌肉肌腱的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反馈性抑制,使肌肉放松而解除痉挛。具体来说,如果是小腿前面的前群肌抽筋,可将脚背压在地面并用力扳屈脚趾;当小腿后面的后群肌抽筋时,可一方面扳脚使脚背屈,一方面尽量伸直膝关节;如果是小腿外侧的外群肌抽筋时,则可将脚外侧面压在地面,同时用力使脚背屈。

此外,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也可迅速止痛。小腿后群肌抽筋时,用手指强力按压小腿后面的承山穴。若是小腿前面的前群肌抽筋,可以强力指压足三里穴和上巨墟穴。若是小腿外群肌抽筋,可按压悬钟穴(外踝上方三寸处)。同时还可用两手手指用力向上推摩抽筋的肌群,以促进血液回流,还可解除抽筋缓解后小腿的酸胀感。

时间之墟范文第6篇

凤凰山,乌岽村,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洞天福地?以前山岭险阻,这个终年云雾缭绕的山村,常人难得一近,充满神秘感,而今天则大路通衢,给了我们这些寻茶人一个一亲芳泽的机会。2006年10月的一个晴日,从潮州古城开始,我们寻着单丛茶香而去……

古城拾遗

探访凤凰山茶乡,切不可放掉潮州古城――凤凰镇。

凤凰镇在潮州市北30公里处,潮州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古人文荟萃,蔚为大观。今天的潮州仍然保存着较多的古城遗存,可以依稀看到一座有着清代风格的文风蕴藉的古城。

绵延几公里的古城墙是近年重新修筑的,但中间的几个城门可是货真价实的“老古董”。广济门是四层高的楼阁,面朝城外的韩江,“岭东首邑”的牌匾透着舍我其谁的气势。广济门外是名闻遐迩的中国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这是一座浮桥,中间江面开阔处不设桥墩,用木船上架木板通行。清代时桥上建楼台亭阁,酒肆茶馆,百业兴旺,有“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繁华场景;而急水门的小巧玲珑和平民气息,则让人心生亲近,门后那些经营手工产品和潮州特产的小摊,又常常会让人迷失其中。

穿过城墙,就是潮州古城最有明清气息的太平路,路上有唐代古刹开元寺,梵音缭绕,独保清静,寺前广场的小吃和素菜馆是两绝,不可不试。甲第巷则是太平路上东西走向的无数小巷之一,里面分布着几十座清末达官贵人修筑的潮式大宅,是潮汕民居的代表建筑。而代表着潮州民间工艺最高水平的己略黄公祠,则在铁巷巷口,其中的石雕和木雕精细程度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高度,堪称国宝。

这条如今只能容两辆汽车擦肩而过的老街,当年可是府城最大最繁华的道路,遥想昔日繁华,唯余无数蹉跎。

乌岽村是潮州海拔最高的村落,乌岽的凤凰单丛茶属高山茶,生长较为缓慢,山下茶园一年可以采五季茶,但是山上一年却只采一次春茶。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真正好的茶叶,需要我们用耐心来等待,任何速成的想法和做法,都让人无法享受到它的真味。从山下的凤凰镇,有两条公路可以直上海拔1391米的乌岽村。一条是西面新开的盘山路,而我们选择了老路,它可以一路经过大大小小的村子,当地没有人可以说出它到底已经存在了多少年。

乌岽茶经

乌岽村包括七个自然村,散布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山间,这也是我们选择从老路上山的原因之一,可以寻访到不同村里的茶农,品尝到不同香型和海拔的凤凰茶。因为山形的限制,乌岽村的几个自然村规模都不大。除去李仔坪有成片的平地,被近年富起来的村民建成了新楼房之外,其他几个村子,还有很多是老式的瓦房,它们分布在梯田状的茶园中间,周围绿茶翠竹,朗朗秋夜,正合适品茗赏月。

秋季,是乌岽村最空闲的时候,也是登凤凰山最为爽快的时节,虽然见不到传说中热闹的采茶和制茶的场面,但也没有了春夏时节的浓雾、雨水和泥泞,而且当年的春茶已褪了火气,正是最耐品尝的时候。忙过了一季的茶农在这个时候,也才有空坐下来,与访茶的来客对饮工夫茶,闲谈单丛经。

在李仔坪的李姓茶农家里,我们有幸品尝到极品的“姜母香”,边品边听他描述茶季的繁忙景象。乌岽村摘茶在谷雨前后,而且要选择晴天的午后采摘,那是因为经过半天太阳的照射和光合作用,叶子的含水量和成分配比正处于制作的最佳状态。乌岽村有许多老茶树,春季乍雨乍晴,所以一旦放晴,采茶人便要迅速行动,常常可见几个人围着一株茶树采摘。而采后的鲜叶会被很快地送回家晒青,摊薄晾晒两三个小时,就要进行碰青。如果是下午二时前后采茶,晚饭后刚好就是碰青的时候。碰青是一种发酵的关键技术,一般要五次,所以茶农们都是通宵不眠。大概在天亮时分,一片片“红边绿叶倒挺胸”的茶叶就成形了。

在天边浮现鱼肚白的时候,一口口用以杀青的大锅被加热,茶农们一双双布满老茧而又触觉灵敏的手,就在茶叶之中挥动。这时,一股股青茶的香气,使整个小山村被包裹在一种奇特的异香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茶乡”。

古树镇山

乌岽村的茶树都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上,终年云雾缠绕。曾经有生物学家研究和调查证实,树龄超过五十年的乌龙茶树便出现退化现象,但乌岽却似乎违背了这个规律,几百年树龄的茶树在乌岽比比皆是,而且依然年年产茶,村里的古茶园已经成为凤凰名茶区的镇山之宝。

凤凰茶多属乌龙茶的水仙茶系。由于茶叶的叶尖下垂像鸟嘴,所以很多人称这里的茶为“鸟嘴”。凤凰茶又被称为单丛茶,单丛即为单株栽培、单株采摘,向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之称,而再经过精湛的切合当地气候地理的制作工序之后,其与生俱来的天然花香便更显浓郁。

与其他地方的名茶相比,凤凰山区的茶树从野生发展到栽培的历史,见于记载的并不长久。关于潮州茶叶生产最早的记录见于明嘉靖14年的《广东通志》初稿。而在嘉靖之前的300年,乌岽山李仔坪的李氏村民,就已经发现了野生茶树,并开始尝试栽培。直至老茶树养育了几十代乌岽人之后,才有人在志书上捎上一句“潮地茶佳者罕至,今凤山茶佳”(康熙23年《潮州府志》),“粤中旧无茶,所给皆闽产……近于饶中百花凤凰山多有植之者……”(康熙25年《饶平县志》)。不管史书是如何记录凤凰茶,在大家面前确实立着几百年的活生生的茶树。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树龄最老的人工栽培茶园。

最有名的凤凰古茶树,就在李仔坪的村子里。树高5.8米,树冠面直径7.3米,这是目前乌岽茶龄最老的茶树之一。据1952年人们对周围枯死茶树勘查推算,该茶树的树龄在六百年以上,也就是南宋末年栽种的,所以现在人们都叫它“宋茶”,如今依然可以年年产茶,最高春茶产量17.8斤。而事实上据说像“宋茶”这样树龄的茶树还有好几株,只不过这株宋茶正好长在路边,占尽了地利人和,所以特别出名。

天池集秀

除了乌岽,除了单丛茶,凤凰山自然风光的秀美,在潮汕地区乃至粤东、南粤都是有名的。其中在乌岽山的顶峰,有一池清澈无比的天然湖水,人称天池,而其前后左右,更散布着关于南宋逃亡小皇帝的传奇故事和传说事迹,其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风景,正与凤凰单丛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天池来自于远古火山喷发之后形成的洼形地貌,湖水则发自凤凰山深处的涓涓流泉,集凤凰之秀于一湖,湖旁绿草如茵,有一片开阔的天然草地。在天池的西南方是凤凰山脉的制高点,也是海拔1497米的潮汕第一峰――凤鸟髻。凤鸟髻顶一石高耸,如凤鸟头冠,而凤凰单丛号称“鸟嘴”,一峰一茶,相映成趣。而海内畲族同胞更将此视为他们民族祖先发源的圣地,如今凤凰山之南麓东面还有畲族村庄,其中的石古坪村也产乌龙茶,人称“待诏茶”,清代曾为贡茶,与乌岽单丛遥相呼应。

乌岽山一年大部时间云雾缭绕,路旁古树成林,眼前秀水一湾,每当晨昏夕阴,云气幻变,高山深壑,滴水情柔,总会让我情不自禁地唱起那首忧伤的情歌:“有人说,高山上的湖泊,就是地球表面上的一滴眼泪”。用如此忧伤浪漫之忘情水,冲泡耸立悬崖八百年的长青茶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凤凰山访茶攻略

到凤凰山访茶,四季皆宜,若想直击几个采茶女攀高一株古茶树摘茶的经典场面,就需选择春季四月,谷雨前后进山,是时遍山都是采茶人,乌岽村里家家户户开动制茶的机器,山路上布满晒青的茶叶,一路茶香氤氲,名茶新鲜出炉也可抢鲜品尝,最是撩动爱茶人的心。但春季也是雨季,凤凰山尤其多雾,此季入山,需忍受阴雨与乍暖还寒的气候,同时从山下凤凰墟到山上乌岽村的山路,因雾气迷漫道路湿滑而更显难度,自驾车手至此,皆视为畏途。

潮州到凤凰镇有50分钟车程,潮州西门古车站有班车开往凤凰镇,或者可以包出租车前往,包车一般在90元左右,可以讲价。

凤凰镇墟到乌岽山天池,须换乘当地的旅游中巴上山,因上山公路陡峭,急弯多,为保障安全,不熟悉山路的外地司机轻易不会被允许自驾上山。上山的旅游中巴营业时间到17点,车程半个小时,往返车费15元。

潮州菜世界闻名,善烹海鲜,与闽菜口味接近。凤凰镇的凤凰酒家是镇墟里最大的一间饭店,凤凰乡土美食不少,其中的草仔豆干、炒坑螺、凤凰畲鹅粉均不可错过。

时间之墟范文第7篇

“慢生活”,其本质是速度、节奏的“慢”,而“速度”“节奏”的背后,其实是“时间”的观念。所以,说到底,“慢生活”,是一种时间观念的人文阐释。

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时间是对运动的量。”意思是说,时间实质是计量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的尺度。经典力学的奠基人牛顿把时间视为与空间化的物体运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相联系的计量标准。他进而提出了形而上的“绝对时间”,“绝对时间”是一种永远匀速地进行的时间流程。

然而,一旦将时间置之于现实,置于人的生活之中,就不再那么客观、纯粹,所谓“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同样的时间,有人觉得“快”,有人觉得“慢”;有人想“快过”,有人想“慢品”,造就了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心理,不同的生活。

“慢生活”,便是这样一种“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传说见于东晋虞喜《志林》的记载:“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王质,伐樵偶遇仙童,观棋听歌,一局未终,而斧柯尽烂。唐代孟郊为之感慨:“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虹。”

可见,“山中”一日,闲适悠哉,悠长若千年;“世上”千年,来去匆匆,飞逝如一日。以“世上”时间的计量标准,“山中”的生活,就是一种“慢生活”。

时下的“慢生活”诉求,就是要过一种“山中”悠闲的生活,过一种没有“世上”时间观念的生活。

“世上”时间缺席的地方,肯定不会在“追求效率”的城市,只能在如“山中”的乡村农庄!

乡村农庄的“慢生活”,是不讲时间观念的,这里的一切与“快”的速度和节奏无缘。

这里的道路是“慢道”,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机动车在这里得不到支持,更不值得炫耀,不仅要限速,还只能在行驶;这里没有“麦当劳”似的快餐,只有手擀面的筋道;这里的农产品是自然生长,足年足月,有机安全……

乡村农庄的“慢生活”,也不追求效率和效益,工业化的流水线在这里是硬伤,这里只尊崇手工艺:慢工出细活,唯一取代了量产;这里的建筑没有高楼林立、不崇尚高密度高效益,房屋布局开阔、高低适中、宽敞明亮,房前屋后草地环绕、绿树成荫,水塘水道调节着村庄的呼吸。

乡村农庄的“慢生活”中,时间的计量是别样的,不是抽象的“时分秒”,是一种形象的表述:用“一顿饭的工夫”来计量很短的时间,不必管饭做得快慢。

村里的人说,“石蒜开花,天就凉了……”村里的时间是用“石蒜花”来计量的。

村里还说:“日上三竿了!”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时间不早了,因为太阳已升“三竿”高。

当墟里的轻烟飘渺而起、散入空中,就是农家女主人烧饭的时候了。

取出女儿出生时酿制窖藏的“女儿红”,启封方开,满屋芳香,该是这家姑娘要出嫁的时候了。

村口的老树亲耳聆听过村里祖先的絮叨,它的腰身每粗一圈,就是村庄里的一年。

……

乡村的人就是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生活着,把“时间”还给自然,与自然同生,与自然同眠!

乡村的时间是充裕丰富的,足够人们去观花垂钓、听雨赏月、把酒临风、荡漾轻舟,所以,“极速”、“刺激”、“心跳”与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

乡村的事物,其运动的速度是缓慢的。“人闲桂花落”,农家院里的桂花飘然而落,只有在宁静的状态下才会被感知。所以乡村的慢生活一定是和缓、平稳、宁静的,田野中犁牛在徐徐耕作,农人的吆喝声也是悠悠的。

乡村农庄的小路上,老农悠闲地踱着,间或着一两声招呼;

……

在宁静的乡村农庄中,人们尽可以沉淀浮躁、过滤轻薄、调节情绪、观照内心、冥想感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时间”的理解,从来就不是简单地视作一种自然或物理现象,而是始终与个人、家庭,甚至国家、社稷紧密相关。

面对“时间”之川,孔子发出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时间”如江河一般容易流逝。

老子则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悟出时间的“周而复始”,在时间的流逝中,更关注时间之流的循环往复、生生不已。

继孔子老子之后,庄子倡导“安时”的理念:安于蕴含在人生历程中的自然的时间之流,顺应自然。孟子则教导要“时中”:“合乎时宜”、“随时变通”。“时中”的思想,个人处事,乃至国家、社会治理,亦可奉为指南。

时间之墟范文第8篇

其一,时间的起点。

张骞出使西域两次。普遍认为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这是不对的。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大月氏,以携手打匈奴。事不成,然而张骞发现了西域。西域的发现,并不证明汉与西域诸国就当然地建立了往来关系,更不证明彼此开始通商,所以它不应作为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

时间的起点应该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或稍后一年半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其目的既有动员乌孙东迁今之甘肃张掖一带,以断匈奴右臂,又有使者往来,促成汉与西域诸国通商。乌孙东迁的目的没有实现,不过汉与西域诸国彼此通商的目的实现了。

这便按准了丝绸之路时间的起点。

其二,空间的起点。

空间的起点只能是长安,是汉长安城,是汉长安城里的未央宫,是未央宫里的前殿。岁月漫漫,风雨潇潇,如今汉长安城只存其遗址了。

前殿遗址是一个长方形的由夯土所筑的平面,南北长大约400米,东西宽大约200米。从南向北,有逐渐高升的三个台基,顶部距地面大约15米。故墟荒土,仍可以立足举目。

前殿是天子朝会之处。取得河西及建立河西四郡的政策是在此作出的,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决定也是在此作出的,开辟丝绸之路和保障丝绸之路安全的种种措施都是在此下令实行的。

西安是长安的变迁和发展,所以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然而此起点并不是随便的一个位置。反对粗暴地指认它,因为空间的起点是不会游动的。

其三,处在起点上的开辟者的权威性。

张骞的权威性不足,他并非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出使西域,只不过是遵循权威者的意志行事而已。处在起点上的唯一的权威者是汉帝国,汉政府,汉武帝。当然,三者完全统一,因为汉武帝的意志就是汉帝国的意志和汉政府的意志。汉武帝在长安城起居行止,在未央宫处理政务,在前殿朝会,包括下令让张骞一再到西域去。汉武帝显然是丝绸之路的开辟者,他在起点上的权威性是绝对的。

其四,发生在起点上的第一次使者往来的完整性。

汉与西域诸国的使者第一次往来,发生在汉武帝元狩四年,或稍后的一年半载。当时组建了一个300余人的汉使团队,其携有大量的金子和丝绸,从长安发轫。张骞领导,不过团队里还安排有副使。

张骞出使乌孙,这是往。在张骞返长安的时候,乌孙的使者随张骞至长安,并带善马几十匹,以报汉武帝,这是来。副使也分别至西域诸国,大约一年之后,西域诸国也派他们的使者随副使至长安。有往有来,才构成完整性。有往有来,丝绸之路是谓通。

其五,在起点上的贸易的连续性。

如果仅有张骞及其副使与西域诸国使者的一次往来,那么丝绸之路就不算开辟了,因为这是偶然。相反,长安的外交活动是活跃的,贸易是连续的。

资料显示,在汉武帝的号召之下,一年出使西域的团队多者十几批,少者也五六批,常常相望于道。他们传播汉帝国的威德,并输入西域的奇物怪货、草木果疏之种。初是楼兰质子于汉,接着乌孙聘汉女,汉嫁了细君公主,接着大宛也质子于汉。安息送来鸟蛋,黎轩送来魔术。狮子、巨象、猛犬、大雀,也尽由西域而至。这都是外交活动与贸易连续性的见证。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无不继承了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贸易着,并作着文化的交流。

汉的贸易尤其在唐得以发扬光大。唐长安的西市,多有西域诸国的商贾在此经营。邸店、酒肆、珠宝,是他们的长项。胡姬也乐在长安,她们的招待,颇受唐少年和唐诗人的喜欢。

贸易也引起了信仰的输入,种种宗教也传播到了长安。

其六,起点上所产生的世界影响性。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汉长安和唐长安也是当年的国际化大都市。我发现,也曾经说:“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最早是从长安传播的。世界不知道中国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长安。从长安所传播的中国也最强大、最富裕、最繁荣,是礼仪之邦。”

长安的转生为西安,于是西安就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了。问题是,把这个起点确定在什么具体的位置才抵近真实且合适呢?